餐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1

合集下载

餐后血糖控制重要性

餐后血糖控制重要性

心肌梗死发生率及死亡率与空腹及餐后血糖的关系
-德国16家中心糖尿病随访11年的干预研究(DIS)
死亡率与餐后血糖有关,而与空腹血糖无关(n=1139)
P=NS
300
心肌梗死 死亡率
P<0.05
300
心肌梗死 死亡率
发生率/1000人
发生率/1000人
150
150
0 4.4 <7.8 >7.8
0 4.4 <7.8 >7.8


餐时胰岛素分泌
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快速,血糖升高后1~3 min 即

开始分泌,大约10 min 内恢复正常。主要生理作用 是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限制餐后血糖飘移和迟发 的高胰岛素血症

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缓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持 续的时间和血糖水平升高程度相一致。
胰岛β细胞代谢


胰腺来源于胚胎时期胰腺背段和腹部胚芽
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Hanefeld M, et al. Diabetologia 1996, 39:1577-83
NGT患者血糖与冠心病的关系
91 90 89 88 87 86 85 84 83 82 81 80
0 1 2 3
冠状动脉狭窄支数
130
餐后血糖
120
110
100
0 1 2 3
冠状动脉狭窄支数
餐后血糖控制重要性及胰岛素治疗
提纲

胰岛β细胞生理 凋亡机制 胰岛微循环 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 餐后血糖危害 餐后血糖治疗
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

正常人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素分泌和餐 时胰岛素分泌 基础胰岛素分泌占全部胰岛素分泌的40-50%,主要是调 节肝脏的葡萄糖输出速度与大脑及其他器官对葡萄糖需 要间的平衡 餐时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为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 促进进餐时吸收的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

餐后两小时血糖

餐后两小时血糖

餐后两小时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是指进食后两小时人体内血糖浓度的衡量指标。

血糖是人体得到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而血糖的浓度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正常血糖浓度的维持对于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关于餐后两小时血糖的相关知识和影响因素,并提供一些餐后两小时血糖的管理建议。

首先,了解餐后两小时血糖的重要性是必要的。

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测量是用来评估消化吸收食物后胰岛素的表现,同时也能提供有关血糖控制和胰岛素分泌的重要信息。

通过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饮食选择及其对血糖的影响,有助于调整饮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餐后两小时血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饮食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主要提供能量的来源,并且对血糖浓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高糖和高淀粉的食物会导致血糖浓度的快速上升,而含有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则会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

其次,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也是影响餐后两小时血糖的关键因素。

胰岛素是由胰岛中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可以促使细胞摄取和利用血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胃肠道激素、自主神经系统等。

那么,如何管理餐后两小时血糖呢?首先,合理的饮食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减少高糖和高淀粉的食物摄入,选择富含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蔬菜和全谷类食品。

其次,控制食物的摄入量和分餐次。

多次少量的进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避免血糖的大幅度波动。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对血糖的管理有帮助,可以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利用血糖。

对于那些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的人来说,管理餐后两小时血糖更加重要。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血糖的控制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非常关键。

控制餐后两小时血糖可以通过定期监测血糖、合理饮食和运动来实现。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以控制血糖的水平。

总结起来,餐后两小时血糖是评估消化吸收食物后胰岛素表现的重要指标。

饭后血糖标准

饭后血糖标准

饭后血糖标准饭后血糖是指进餐后一段时间内测得的血糖水平。

它是反映餐后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正常的饭后血糖水平有助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保护身体健康。

因此,了解和掌握饭后血糖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1. 饭后血糖标准的重要性。

饭后血糖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餐后血糖升高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因此,了解饭后血糖标准,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2. 正常的饭后血糖标准范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正常的饭后血糖水平应该在7.8mmol/L以下。

而在糖尿病患者中,饭后2小时血糖应该控制在7.8-10mmol/L之间。

超过这个范围,就意味着餐后血糖升高,需要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以避免长期高血糖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3. 如何控制饭后血糖。

要想控制饭后血糖,首先要注意饮食。

选择低GI食物,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以及避免暴饮暴食,都是控制饭后血糖的重要方法。

其次,规律的运动也对控制饭后血糖有很大的帮助。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糖的消耗,降低餐后血糖的水平。

最后,药物治疗也是控制饭后血糖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降糖药物,以保持饭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4. 注意事项。

在控制饭后血糖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是餐后血糖监测的时间,通常应在进餐后1-2小时测量,以便及时发现血糖的变化。

其次是餐后血糖监测的方法,可以选择血糖仪或者医院检测,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最后是餐后血糖异常时的处理,如果发现餐后血糖偏高或偏低,应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或者就医求助,以避免发生并发症。

总之,了解和掌握饭后血糖的标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控制饭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护身体健康。

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够重视饭后血糖的控制,做到科学饮食、规律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控制标准

糖尿病控制标准

糖尿病控制标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过高。

为了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和相关并发症风险,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糖尿病控制标准。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控制标准及其重要性。

一、血糖控制标准1. 空腹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保持在3.9-7.2 mmol/L的范围内。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病变等。

2. 餐后血糖控制餐后血糖浓度应在饭后两小时内保持在5.0-10.0 mmol/L。

高餐后血糖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血压控制标准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对血管和器官结构造成损害。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标准如下:1. 收缩压控制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高压)应保持在<130 mmHg的范围内。

降低血压可以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 舒张压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舒张压(低压)应保持在<80 mmHg的范围内。

降低舒张压可减少肾脏和眼睛等靶器官的损害。

三、血脂控制标准糖尿病患者易患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标准如下:1. 总胆固醇控制糖尿病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应保持在<4.5 mmol/L。

过高的总胆固醇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保持在<2.6 mmol/L。

高水平的LDL-C会增加动脉堵塞的风险。

四、生活方式控制标准糖尿病的控制不仅仅依赖药物治疗,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生活方式控制标准的一些要点:1. 饮食控制合理的饮食搭配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2. 运动控制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

3. 戒烟限酒糖尿病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酒精和烟草对血糖和血压的不良影响。

餐后三小时血糖标准

餐后三小时血糖标准

餐后三小时血糖标准餐后三小时血糖标准是衡量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餐后三小时,血糖水平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血糖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需要特别关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餐后三小时血糖标准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餐后三小时血糖标准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餐后三小时血糖标准是指饭后3小时的血糖浓度。

正常人的餐后三小时血糖应该在6.7mmol/L以下。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三小时血糖的标准则是7.8mmol/L以下。

这个标准是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得出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餐后三小时血糖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餐后三小时血糖标准的重要性。

餐后三小时血糖标准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反映了餐后血糖的波动情况。

如果血糖在餐后三小时内无法达到标准范围内,就意味着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血糖持续偏高,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三小时血糖的控制也与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情况息息相关,如果血糖持续偏高,会加重胰岛素的负担,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再次,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控制餐后三小时血糖。

首先,饮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有效控制餐后三小时血糖。

其次,适量的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可以促进血糖的消耗,有助于控制餐后三小时血糖。

此外,定期监测血糖也是非常重要的,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餐后三小时血糖标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餐后三小时血糖,避免血糖持续偏高,从而保护自己的健康。

同时,对于正常人来说,也需要注意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保持餐后三小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对于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餐后三小时血糖标准是衡量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重视餐后三小时血糖的控制,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从而保护自己的健康。

餐后血糖达标的重要性

餐后血糖达标的重要性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饮食:主食的种类、量的控制 运动:三餐后30分钟 药物:
内容提要
流行病学资料 血糖管理 用药选择
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分类
延缓胃肠道碳水 化合物的吸收 促进受损胰腺 分泌胰岛素
阿卡波糖
胰岛素
补充胰岛素
磺脲 格列柰 噻唑烷二酮 二甲双胍
改善外周组织 的胰岛素抵抗
注: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常用的降糖药分为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 胰岛素增敏剂和糖苷酶抑制剂四大类——Joslin糖尿病学(14版)
FBG 2hPG
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 餐后血糖升高显著
J WP.Diabetologia,2007 Feb;50(2):286
中国糖尿病患者HbA1C均值为7.6%
潘长玉教授进行的Diabcare-China survey显示,与1998
年 (8.7 +/- 2.0%)相比,2006 年(7.6 +/- 1.6%)我国糖尿病
餐后高血糖的危害2
肿瘤:胰腺癌、结肠癌等;
自1959年开始,首次探讨糖尿病与癌症的关 系以来,目前统一意见:增加肝癌、胰腺癌、子 宫内膜癌风险,减低前列腺癌风险; 从7858篇文章中总结数据显示:癌症 HR1.41,其中结肠癌1.76、乳腺癌1.61、子宫内 膜癌1.32 。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执行、关注机能的 障碍等等
20% 0%
40%
30% >10.2
<7.3
7.3-8.4
8.5-9.2 HbA
9.3-10.2
的范围 1c
Diabetes Care 2003, 26: 881
餐后高血糖的危害1
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有着 密切的相关性,也就是说,餐后血糖越高, 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的机会就越 高。 另外,餐后血糖越高,糖尿病微量蛋白尿 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越高。

如何控制餐后血糖

如何控制餐后血糖

如何控制餐后血糖餐后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士都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高血糖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控制餐后血糖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您控制餐后血糖。

1. **饮食控制**:饮食是控制餐后血糖的关键。

首先,选择低GI(血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能够使血糖缓慢上升,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其次,控制餐量,避免暴饮暴食,分餐进食,每餐食物量适中,有助于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

此外,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食物,如糖果、甜点、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

2. **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对于控制餐后血糖非常重要。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能够促进身体消耗葡萄糖,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运动还可以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敏感性,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利用效率,从而控制血糖的升高。

3. **控制饮酒**:饮酒会导致血糖波动,尤其是在餐后。

酒精会干扰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导致血糖升高。

因此,控制饮酒量对于控制餐后血糖至关重要。

如果需要饮酒,建议选择低度酒精饮品,并注意适量。

4. **规律作息**: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生物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助于控制血糖的稳定。

睡眠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影响血糖的调节,因此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控制餐后血糖至关重要。

5.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是控制餐后血糖的有效方法。

通过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监测血糖,健康人士也可以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适量的运动锻炼、控制饮酒、规律作息和定期监测血糖,可以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维持身体健康。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保持身体健康。

餐后两小时血糖

餐后两小时血糖

餐后两小时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是血糖指标之一,用于评估人体对食物的糖代谢能力。

它能够帮助医生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对餐后高血糖进行预防和管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餐后两小时血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持健康的血糖水平。

餐后两小时血糖是指饭后两小时测量的血糖水平。

它比空腹血糖和随机血糖更准确地反映人体对食物的糖代谢能力。

一般情况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即小于7.8mmol/L。

如果餐后血糖超过这个标准,可能表示机体对食物的糖代谢能力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餐后两小时血糖的升高主要与胰岛素有关。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提供能量。

当我们进食时,胰腺会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应对葡萄糖的上升。

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分泌可能不足或者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餐后血糖升高。

为了维持健康的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合理安排饮食。

饮食对于控制餐后血糖至关重要。

建议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类食物、蔬菜、豆类和水果。

这些食物不仅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还能够缓慢释放葡萄糖,减少血糖的剧烈波动。

此外,合理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也有助于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其次,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帮助降低餐后血糖。

建议每天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这些运动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于餐后血糖管理非常重要。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久坐不动、熬夜等,可能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加重血糖控制困难。

因此,我们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量休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压力。

与此同时,定期监测血糖也是必需的。

只有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我们才能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以控制餐后血糖。

每天测量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随机血糖,并记录下来用于医生的参考。

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值

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值

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值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值是指饭后2小时测得的血糖水平,是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值应在7.8mmol/L以下,若在7.8mmol/L至11.1mmol/L之间,则属于餐后血糖偏高,若超过11.1mmol/L,则可能为糖尿病。

因此,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值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值的重要性。

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值可以反映餐后血糖的波动情况,对于评估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情况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值,可以及时发现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有助于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其次,了解一下如何正确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值。

首先,在监测前需要保证手部清洁,以避免外界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其次,在测试前应按照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血糖监测仪,并正确使用。

最后,在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如何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值。

首先,饮食方面需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和甜食。

其次,合理安排餐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糖的降低。

最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以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值的重要性和控制方法。

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值是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正确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值可以帮助及时发现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值方面,合理的饮食控制、适当的运动和药物治疗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才能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血糖控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糖尿病带来的各种风险。

餐后血糖控制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餐后血糖控制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餐后血糖控制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的普及,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们来说,控制餐后血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餐后血糖控制在管理和预防糖尿病方面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针对该问题的实用建议。

一、什么是餐后血糖控制?餐后血糖控制指的是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和适当运动,使进食后产生的血糖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这是帮助身体将葡萄糖转化为能量,并维持正常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过程。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效的餐后血糖控制可以避免高峰值血糖和低血糖等并发症。

二、为什么需要进行餐后血糖控制?1. 避免高血糖的副作用高血糖可能导致一系列身体问题,如疲劳、多饮多尿、视力模糊和肾脏损伤等。

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2. 控制血糖峰值进食后,餐后血糖会迅速上升到一个峰值,然后逐渐下降。

当这个峰值过高或下降缓慢时,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可以减少这种波动,并保持葡萄糖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3. 预防并发症高血糖与诸多并发症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眼睛问题、神经损伤和足部溃疡等。

通过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可以降低患上这些并发症的风险。

三、如何进行餐后血糖控制?1. 合理的饮食计划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是控制餐后血糖的关键。

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低GI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类、浆果、蔬菜和坚果。

同时,避免高GI指数食物(如白米饭和甜点),以减少血糖波动。

2. 控制餐后时间分散进食可以帮助控制餐后血糖。

建议将每天的三餐分成五至六次小餐,并确保每次进食间隔相对较长,预防血糖剧烈波动。

3. 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或游泳,可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此外,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质量和代谢能力。

4. 定期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是了解自己是否成功控制餐后血糖的重要手段。

这将为调整饮食计划和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四、经常忽视的问题除了上述提到的措施外,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常常忽视的问题需要关注。

控制血糖的好处

控制血糖的好处

控制血糖的好处在世界卫生日期间,我在微博和微信上做了有关预防糖尿病的内容。

其实,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型糖尿病也不是一天能吃出来的。

要想远离疾病,最重要的是防微杜渐。

控制血糖的好处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带你了解下吧,希望你喜欢!控制血糖的好处1帮助保持苗条身材。

研究表明,那些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人,实施同样节食措施时,减肥难度会比别人更大。

如果能够控制好餐后血糖,在吃同样多热量的情况下,更不容易感觉饥饿,人也不容易发胖,肚子上不爱长肥肉。

对于不能忍饿,又想要腰身苗条的女性来说,更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控制血糖的好处2帮助保持皮肤光洁。

脸上容易长痘痘的人尤其需要好好控制血糖,因为皮肤方面的研究发现,吃低血糖反应的三餐,有利于调整激素平衡,减轻痤疮,改善皮肤状况。

控制血糖的好处3帮助预防餐后犯困。

餐后总觉得特别疲劳,眼睛睁不开,工作学习都受影响,有木有?吃餐后血糖反应低的午餐,能帮助你餐后保持头脑清楚的好状态,对工作学习都非常有好处,开车也能更安全。

控制血糖的好处4帮助保持充沛精力。

吃餐后血糖平稳的三餐,其中的葡萄糖是一点一点“缓释”出来的,能长时间保持情绪稳定、精力充沛。

特别是参加大考的时候,能够在3个小时的考试时间中保持旺盛的思维能力,不会因为血糖提前降低而难以集中注意力。

控制血糖的好处5帮助预防高血脂和脂肪肝。

控制好餐后血糖,也同时有利于控制餐后血脂,避免因为血糖过高而促进甘油三酯合成,抑制身体脂肪的分解利用。

对已经有高血脂和脂肪肝的人来说,这个作用更为重要。

控制血糖的好处6帮助预防妊娠糖尿病。

即便你现在还是个如花似玉的妙龄女郎,正在热恋当中,或者刚体验了新婚的甜蜜,也要小心了。

因为一旦受孕成为准妈妈,你有很大可能成为一个妊娠糖尿病患者,也就是所谓的“糖妈妈”。

妊娠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非常高,不仅危及自身,也威胁到未来孩子的质量。

控制血糖的好处7帮助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

癌细胞喜欢高血糖状态,这一点早已为人所知;糖尿病患者癌症风险上升,也为医学研究所证实。

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标准

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标准

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标准1. 引言1.1 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的重要性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健康的关键性影响上。

血糖水平的升降与人体代谢功能息息相关,一旦血糖水平异常,就可能导致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餐前血糖是指进食前的血糖水平,它能直接反映出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功能以及胰岛素对血糖的调控能力。

而餐后血糖则是指进食后的血糖水平,它反映了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

监测和控制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控制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

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保持理想体重,是预防和控制血糖异常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帮助维持血糖水平稳定,保障身体健康。

血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及时监测和调节,才能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1.2 相关疾病与血糖控制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血糖水平的控制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血糖水平的异常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疾病等。

相关研究表明,高血糖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密切相关,长期不受控制的血糖水平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血糖过高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不仅高血糖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低血糖也同样不容忽视。

低血糖会引起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保持血糖平稳对于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为了控制相关疾病的风险,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调节。

个体化的血糖管理对于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建议根据个人情况来制定血糖管理计划,包括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血糖控制,我们才能有效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2. 正文2.1 什么是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衡量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

餐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餐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糖负荷后2-h血糖
人数(占总人数的% )
平均
<140 mg/dl<7.8 mmol/l
140–200 mg/dl7.8–11.1 mmol/l
≥200 mg/dl≥11.1 mmol/l
总人数*
218
294.7 (14.6)
16.1%
10.4%
73.5%
HbA1c<7
104 (48%)
184.7 (10.1)
N=234
Factor
R
P
Postload glucose
0.667
<0.001
HbA1c
0.561
<0.001
HOMA-IR
0.278
<0.001
Postload insulin
0.221
<0.001
Fasting insulin
0.297
<0.001
Triglycerides
0.531
<0.001
第一章
餐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内 容
餐后高血糖发生率高 餐后高血糖危害性很大 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的益处 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手段或方法
第二章
餐后高血糖的发生情况
糖尿病的全球流行
* Diabetes Atlas, 3rd edition,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06
Diabetes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ve analysis Of Diagnostic criteria in Europe
40-114 mg/dL
115-133 mg/dL

餐后血糖的标准

餐后血糖的标准

餐后血糖的标准餐后血糖是指进餐后1-2小时测得的血糖水平,它是评估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控制的重要参考。

餐后血糖的标准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以及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餐后血糖的标准及其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标准。

在正常人群中,餐后2小时血糖应当低于7.8mmol/L,而在糖尿病患者中,餐后2小时血糖应当控制在7.8-10.0mmol/L之间。

超过10.0mmol/L的血糖水平被认为是不良的血糖控制,可能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餐后血糖的标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在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也影响着血糖的稳定性。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上都需要根据餐后血糖的标准来进行调整。

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以及规范的药物使用都是保持餐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的重要手段。

另外,餐后血糖的标准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餐后血糖的控制则直接关系到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重视餐后血糖的控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以保持血糖在合理范围内。

总之,餐后血糖的标准是评估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患者应当根据餐后血糖的标准,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并遵医嘱规范用药,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也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只有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才能有效预防并控制相关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餐后血糖标准值

餐后血糖标准值

餐后血糖标准值餐后血糖是指进餐后2小时测得的血糖值,它是评估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程度的重要指标。

正常的餐后血糖标准值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而异常的餐后血糖值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因此,了解餐后血糖标准值的重要性,对于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至关重要。

对于成年人来说,正常的餐后血糖标准值应该在5.0mmol/L到7.8mmol/L之间。

当餐后血糖值超过7.8mmol/L时,就可能意味着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

而当餐后血糖值低于5.0mmol/L时,则可能意味着胰岛素分泌过多或者胰岛素过敏。

因此,及时监测餐后血糖值对于调整饮食、锻炼和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餐后血糖标准值的异常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长期高血糖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生。

同时,高血糖还会损害肾脏、眼睛、神经系统等器官,严重时会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

因此,保持正常的餐后血糖标准值对于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至关重要。

要维持正常的餐后血糖标准值,首先要注意饮食。

合理的饮食结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值,建议饮食应以低脂肪、低糖、高纤维为主,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其次是适量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够消耗多余的血糖,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维持正常的餐后血糖标准值。

最后是规律的监测。

定期检测餐后血糖值,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了解和维持正常的餐后血糖标准值对于预防和管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规律的监测,我们可以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值,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重视自己的餐后血糖标准值,从日常生活中做起,预防糖尿病,远离疾病的困扰。

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及方法

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及方法

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及方法血糖是人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指标,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血糖不仅会引发各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还可能对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所以,控制血糖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控制血糖的重要性1.预防及管理糖尿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减少,最终引发2型糖尿病。

而通过合理调节饮食结构、适量运动和定期监测血糖,可以有效预防并控制2型糖尿病。

2.降低心脑血管风险: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是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和斑块形成,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因此,控制血糖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3.保护神经系统: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大脑、眼睛、肾脏、胃肠道等器官功能异常。

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发末梢神经病变和感觉丧失。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减少神经系统的损害。

4.降低癌症风险:一些最新的调查显示,长期高血糖与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卵巢癌和结直肠癌)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因此,控制血糖不仅对于预防慢性代谢类疾病有益,还对预防部分恶性肿瘤具有积极意义。

二、控制血糖的方法1.合理饮食结构:选择低GI(升高指数)食物,例如粗粮、豆类、新鲜水果和蔬菜等,有助于缓慢提高血糖水平。

避免高GI食物,如蛋糕、白面包和糖果等,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此外,保持适度饮食量和定时定量进食也是保持血糖稳定的关键。

2.适量运动:运动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手段。

通过锻炼可以提高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摄入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合理选择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并结合个人情况进行,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锻炼。

3.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身的血糖变化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通过家庭用血糖仪或者到医院进行定期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目前的血糖状态,并及时采取相应调节措施。

4.药物治疗:对于已经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饮食与运动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常规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餐后血糖标准一览表

餐后血糖标准一览表

餐后血糖标准一览表餐后血糖是指进餐后一定时间内测得的血糖水平,是评价胰岛功能和餐后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

合理的餐后血糖控制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餐后血糖标准一览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餐后血糖的正常范围,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血糖水平。

1. 餐后血糖的测量时机。

餐后血糖的测量时机一般是在进餐后1-2小时进行测量。

这个时段是血糖浓度达到峰值的时候,也是评价胰岛功能和餐后血糖控制的重要时刻。

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个时段内进行血糖监测,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

2. 餐后血糖的正常范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在7.8mmol/L(140mg/dL)以下为正常。

超过这个数值,即为餐后高血糖。

而餐后血糖水平在11.1mmol/L (200mg/dL)以上,则被诊断为糖尿病。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餐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糖尿病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3. 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

餐后血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进餐的时间、饮食的成分和量、运动、药物等。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降低;注意药物的使用,按医嘱正确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4. 餐后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餐后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定期监测餐后血糖,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有助于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对于疑似糖尿病的人群,餐后血糖监测也可以帮助早期发现糖尿病,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5. 总结。

餐后血糖标准一览表是我们了解餐后血糖的重要参考,通过掌握正常范围和监测时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餐后血糖的监测和管理,保持健康的血糖水平,促进身体健康。

糖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与指标

糖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与指标

糖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与指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与指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范围内成千上万人的健康。

这一疾病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高血糖。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与指标,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一、血糖控制目标1.1 血糖水平的重要性良好的血糖控制是保持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的关键。

持续高血糖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等。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和维持他们的血糖水平。

1.2 血糖控制目标的确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指南,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通常是在餐前空腹时保持血糖水平在4.4-7.0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不超过10.0 mmol/L。

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老年患者、妊娠期妇女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的患者,目标范围可能不同。

二、血糖控制指标2.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血液中长期血糖控制的标志物。

它反映了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通常,糖尿病患者的HbA1c目标应控制在7.0%以下,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不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健康状况和治疗过程等,HbA1c目标范围可能会有所调整。

2.2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进食后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并且没有使用降血糖药物的情况下测得的血糖水平。

对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目标通常是保持在4.4-7.0 mmol/L之间。

2.3 餐后血糖餐后血糖是指进食后2小时内测得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控制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饮食管理、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实现。

目标餐后血糖控制水平应保持在小于10.0 mmol/L的范围内。

三、达成良好的血糖控制3.1 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建议患者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限制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摄入。

糖尿病餐后血糖标准

糖尿病餐后血糖标准

糖尿病餐后血糖标准1. 什么是餐后血糖标准?餐后血糖标准是指进餐后2小时内血糖的水平。

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应在6.7mmol/L以下。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10mmol/L 之间为理想水平。

超过10mmol/L则代表餐后血糖过高,容易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2. 为什么要控制餐后血糖?控制餐后血糖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神经和器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因此,严格控制餐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3. 如何控制餐后血糖?(1)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在进餐时应注意饮食的均衡,控制餐后血糖的关键在于合理的饮食结构。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限制糖分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2)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水平。

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

(3)药物治疗,对于一些无法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常见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

4. 如何监测餐后血糖?监测餐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家用血糖仪在进餐后2小时测量血糖水平,以了解自己的餐后血糖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或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5. 总结。

糖尿病餐后血糖标准的合理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药物治疗,以及及时监测餐后血糖,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健康快乐!。

餐后血糖的重要性及应对策略

餐后血糖的重要性及应对策略
组分 改变 。
的糖尿病知识宣传不足等因素相关 。为了进一步规范 糖 尿病人 的诊 治行 为 , 就餐 后 血 糖 的有关 情 况 阐述 现
如下。
22 餐后 血糖是 心 血管 疾病 死亡 的独 立危 险 因素 . 研 究发 现 , 餐后 血 糖 升 高是 心 血管 疾 病 死 亡 的独
分 泌发生 了损 害 , 导致 餐 后 血 糖持 续 升 高 。 Ⅱ型糖 尿 病早 期 以餐 后 血糖 升 高 为主 , 以后 才 出 现空 腹 血 糖 的 增 高 。因此 , 后血 糖 是糖 尿 病 诊 断 更 为敏 感 的血 糖 餐 诊 断 指标 。如果 以餐 后 血 糖 作 为诊 断 依 据 , 以使更 可 多 的糖耐量 异 常 (G ) 糖 尿 病 患 者及 时得 到诊 断 。 IT 和 在 中国人群 调查 中发 现 , 纯 采 用 空腹 血 糖 筛 查 糖尿 单 病 会漏 诊 多达 6 % 一 5 的 IT和约 5 % 的 糖 尿病 0 7% G 0
2 餐后血糖与心血管 的关 系
2 1 高血 糖所 致的 血 管损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控 制餐后 高血糖 的应 对策略
3 1 一般 措施 .
在整体及体外的研究 中证实 , 高血糖状态可造成
多方 面 的血管损 害 , 餐后 高血 糖 损 伤 血 管 内皮 细 胞 的 机制包 括 : 增加 血管 内皮 细胞 的通透 性 , 而造 成 间质 从 水肿 、 基质 增 多 ; 有 舒 血管 作 用 的 一 氧 化 氮 生 成 减 具
结 果显 示 , 后 2小 时血 糖 可 预 测 心 血管 死 亡 率 。 当 餐 餐 后血 糖 >1. m lL时 , 餐 后 2小 时 血 糖 降低 11 mo / 若 2 o L 可 预 防 2. % 的 死 亡 率 ; 餐 后 血 糖 > mm l , / 88 当 7 8 o L时 , 后 2小 时 血糖 降 低 2 o L可 预 防 .mm l / 餐 mm l / 2 .% 的死 亡 。在 亚 洲 5大人 群 中进 行 的协 作 分 析 05 ( E O A) 得 了相似 的结 果 。赫 尔辛 基 警 察 研 究 、 DCD 获 檀香 山 的心脏 项 目随访研 究 以及 巴黎 前瞻性 研究 的分 析均显 示 , 餐后 2小 时 血 糖 与 心 血管 疾 病 的死 亡率 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控制空腹血糖不能很好地使HbA 仅控制空腹血糖不能很好地使HbA1c达标
在基线HbA1c>7.5% 在基线HbA1c>7.5%的2型糖尿病患 者中, 经治疗: 者中, 经治疗:
•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5.6mmol/l的患者中, 的患者中, 的患者中
仅64%的患者HbA1c<7.0%
• 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7.8mmol/l的患者中, 的患者中, 的患者中 94%的患者HbA1c<7.0%
2小时血糖水平的升高与增加死亡风险相关 -DECODE研究
Diabetes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ve analysis Of Diagnostic criteria in Europe
2 危险比率
1
>11.1
7 .8 7.8-11.0
0 <6.1 6.1-6.9 空腹血糖 (mM)
餐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糖尿病的全球流行
全球有2.46亿人患有糖尿 全球有2.46亿人患有糖尿 病=约占成人人群的 6% 2007年,糖尿病患者人数 2007年,糖尿病患者人数 最多的5 最多的5个国家:
人数
<5,000 5,0005,000-74,000 75,000 -349,000 350,000350,000-1,500,000 >1,500,000 无资料
餐后和负荷后高血糖 是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空腹与餐后状态
餐后状态; 吸收后状态; 空腹状态
早餐
午餐
晚餐
0.00am
4.00am
早餐
Monnier et al. Eur J Clin Invest 2000;30(Suppl 2):3-11.
餐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Honolulu Heart Programme 19877 DECODE 19991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19992
控制餐后血糖有效方法
饮食:低糖负荷的饮食对于控制餐 饮食: 后高血糖是有益的 药物
• • • •
糖苷酶抑制剂 格列奈类 胰淀素类似物 胰岛素(速效、预混) 胰岛素(速效、预混)
优泌乐®25 轻松开始, 轻松开始,全面达标的理想起始胰岛素
25%赖脯胰岛素+75%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 %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ILPS)
(来自德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挪威、西班牙、瑞典、英国的数据) 来自德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挪威、西班牙、瑞典、英国的数据)
2007年,全球用于治疗和 2007年,全球用于治疗和 预防糖尿病的健康成本至 少达2320亿美元 少达2320亿美元
* Diabetes Atlas, 3rd edition,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06
人胰岛素
NPH
ILPS
赖脯胰岛素
H
精蛋白
L
精蛋白
ILPS和优泌乐®预混剂很稳定,并和人胰岛素预混剂一样容易混合均匀。 和优泌乐 预混剂很稳定,并和人胰岛素预混剂一样容易混合均匀。 ILPS在某些国家被作为单独药品提供。 在某些国家被作为单独药品提供。 在某些国家被作为单独药品提供
优泌乐® 25能够显著降低餐后血糖 能够显著降低餐后血糖
3 Tominaga
心肌梗死发生率及死亡率与空腹及餐后血糖的关系
-德国16家中心糖尿病随访11年的干预研究(DIS) 德国16家中心糖尿病随访11年的干预研究( 16家中心糖尿病随访11年的干预研究
死亡率与餐后血糖有关,而与空腹血糖无关(n=1139) 死亡率与餐后血糖有关,而与空腹血糖无关(n=1139)
空腹血糖
Ferdinando CS et al. JAMA, 2004,291:1857
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餐后高血糖和视网膜及肾脏病变的增加有关 餐后高血糖和视网膜及肾脏病变的增加有关 •餐后高血糖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加有关 餐后高血糖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加有关 •餐后高血糖会导致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以及内皮功能的障 餐后高血糖会导致氧化应激, 餐后高血糖会导致氧化应激 碍 •餐后高血糖与心肌血容量和心肌血流的减少有关 餐后高血糖与心肌血容量和心肌血流的减少有关 •餐后高血糖与肿瘤风险的增加有关 餐后高血糖与肿瘤风险的增加有关 •餐后高血糖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有关 餐后高血糖与老年2 餐后高血糖与老年
显著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 优泌乐®50(BID)显著降低餐后 小时血糖波动 显著降低餐后
餐后 血糖自基线的变化 餐后2h血糖自基线的变化 血糖自基线的变化(mmol/L) 人胰岛素50/50 人胰岛素 0 -1.3 -1 优泌乐®50
-2.85 -2
-3 P<0.001
N=116
N=117
Data derived from Gao Y et al. IJCP in press.
优泌乐®25+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220
平均血糖值(ng/dL) 平均血糖值
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 甘精胰岛素 二甲双胍
020 180 160 140 120 100
空腹 早餐后 2小时 小时 午餐前 午餐后 晚餐前 2小时 小时 时间点
* * * *
*
*p<0.05
晚餐后 2小时 小时
睡前
3 AM
n=71 例2型糖尿病患者

印度、中国、美 国、俄罗斯、德 国
至2025年,低、中收入国 2025年,低、中收入国 家糖尿病流行的增加将最 明显 全球,每年有700万新发 全球,每年有700万新发 的糖尿病病例
* Diabetes Atlas, 3rd edition,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06
Study Group. Lancet 1999;354:617. 2 Shaw JE et al. Diabetologia 1999;42:1050. M et al. Diabetes Care 1999;22:920. 4 Balkau B et al. Diabetes Care 1998;21:360. 5 Hanefeld M et al. Diabetologia 1996;39:1577. 6 Barrett-Connor E et al. Diabetes Care 1998;21:1236. 7Donahue, et al., Diabetes, 1987; 36:689
The Rancho-Bernardo Study 19986
pPG
CVD Death
Funagata Diabetes Study 19993
Diabetes Intervention Study 19965
Whitehall, Paris and Helsinki Study 19984
1 DECODE
Woerle HJ,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7
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意义: 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意义: 餐后高血糖的意义
•良好控制餐后血糖, 减少血管事件 良好控制餐后血糖, 良好控制餐后血糖 •良好控制餐后和空腹血糖, 是血糖控制 良好控制餐后和空腹血糖, 良好控制餐后和空腹血糖 的重要策略
Donahue, et al., Diabetes, 1987; 36:689.
NGT患者血糖与冠心病的关系 NGT患者血糖与冠心病的关系
91 90 89 88 87 86 85 84 83 82 81 80
0 1 2 3
冠状动脉狭窄支数
130
餐后血糖
120
110
100
0 1 2 3
冠状动脉狭窄支数
显著降低餐后1小时血糖波动 优泌乐®50(BID)显著降低餐后 小时血糖波动 显著降低餐后
餐后 血糖自基线的变化 餐后1h血糖自基线的变化 血糖自基线的变化(mmol/L) 人胰岛素50/50 人胰岛素 0 -0.68 优泌乐50 优泌乐
7 6
Mix25的注射与就餐之间的中位时间为3分钟,人胰岛素预混剂为28分钟。
Data derived from Roach P et al. Diabetes Care 1999;22(8):1258-1261.
关于优泌乐25 关于优泌乐
餐时注射, 餐时注射,起效更快 轻松开始,全面达标的理想起始胰岛素 轻松开始 全面达标的理想起始胰岛素 更适合口服药治疗不达标的患者 兼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控制, 兼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控制,全面 降糖 配合精准时尚, 配合精准时尚,易教易学的优伴金典笔 ,生活更轻松
p<0.001 p<0.01
餐后1小时血糖
40-114 mg/dL 115-133 mg/dL 134-156 mg/dL 157-189 mg/dL 190-532 mg/dL
30 20 10 0 致死性CHD 致死性
8000名日本男性,观察11年 8000名日本男性,观察11年
致死性 CHD + 非致死性 MI
DECODE Study Group. Lancet 1999;354:617-621.
<7.8< 7 .8 >7.0
餐后血糖与致死性CHD及非致死性 风险的关系 餐后血糖与致死性CHD及非致死性MI风险的关系 及非致死性MI
- Honolulu 心脏研究
60 50 发生率/ 1000人 发生率/ 1000人 40
P=NS
300
心肌梗死 死亡率
P<0.05
300
心肌梗死 死亡率
发生率/1000人 发生率/1000 /1000人
发生率/1000人 发生率/1000 /1000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