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市场经济体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市场经济体制

一、资源配置方式:

1、资源与经济机制

资源:可供人们支配、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经济资源。

资源是稀缺的,资源配置通过经济机制的调节来进行。

经济机制: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组织或经济系统内部和外部各个构成要素、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方式,及其组织或系统运作的机理。

2、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形式

(1)计划机制:有计划地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觉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包括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现形式和宏观计划调节等。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自觉运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是一种“看得见的手”的调节。

(2)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是一种“看不见的手”的调节。

二、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及局限性

市场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枢纽,其调节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在于通过商品、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反映资源的稀缺性。进而由于价格的变化引导资源在各产业部门和企业之间流动,达到资源利用的节约及其在各部门的配置适应社会需求。

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

(1)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

企业要使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水平。

(2)引导按照市场需求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来安排和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及生产规模。

(3)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增进商品生产经营能力。激烈的竞争,将促使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局限性:

(1)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

市场主体从本位利益出发,不可能洞察国民经济全局并直接按照社会实际需要生产,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实现供求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这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还会带来虚假繁荣和过剩供给,造成经济运行发生紊乱。

(2)市场调节对垄断性产品的调节是乏力的。

(3)市场调节对经济外部性问题无能为力。

(4)市场调节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

(5)市场调节不能解决收入不公平和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1、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

换,但直到封建社会末期才有市场经济萌芽。所以,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①生产要素市场化;②市场调节要素资源配置。不仅有商品市场,而且存在生产要素市场。这是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主要区别。

2、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

(1)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

(2)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运行的具体制度安排或运行方式。

(3)市场经济体制分为:

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是经济运行的唯一调节手段。

②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国家干预主要侧重于宏观

领域,目的在于调节和控制社会经济的均衡运行,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市场调节则作用于微观领域,目的在于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刺激经济发展的活力。

四、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1)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2)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和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

传统体制的弊端在于权利过于集中,不重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传统理论和观念认为:社会主义是非商品经济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从改革开放以来到十二大、十三大、直至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才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是改革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4)是扩大开放的需要。

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便难以同国际市场经济接轨,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增强国家的竞争力,难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加快国内的经济建设。

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79年3月陈云同志提出,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予以肯定。

(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突破了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第一次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1987年10月的十三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同年召开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WTO,这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开始纳入全球市场经济的轨道。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完全正确的。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①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结合。

公有制经济在微观基础上的主体地位影响着其他经济成分的市场行为,进而影响和制约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健康发展。

②同按劳分配相结合。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兼顾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以人为本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权益。

④同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有利于国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持续地发展。

⑤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和谐社会)

⑥在对外开放中保持经济和政治的独立自主性。

⑦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结合。

逐步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

七、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四个基本要素:

(1)规范化的市场主体。

(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人和群体)

市场主体应具有如下特征:

①必须具有对交换客体的直接占有、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

②自主经营的权利;

③获取收益和承担风险的权利;

④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无论在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都必须享有上述权利,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

(2)现代化的市场体系。

市场主体除享有现代市场经济赋予的权利外,还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比如,进入规则、交易规则、竞争规则、禁止性规则、义务性规则等,各种规则也就是各种法规。产权交易法,民商法,商标法等,与国际大市场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