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实验》位置效应 刘明明

合集下载

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摘要本次实验是为了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采用了自由回忆法和组内设计的实验设计类型。

共17名被试,每个被试分别记忆17个位置上的不同汉字。

根据每个位置再现的正确率,得到了被试对字单中的头几个字再现好,字单中部的项目再现不好,最后几个项目再现得也很好的结论。

验证了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关键词自由回忆法两种过程记忆理论前摄抑制倒摄抑制1前言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系列学习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和近因效应,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

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是两种过程记忆理论的重要证据。

系列位置效应的结果,以系列位置为x轴,正确再现的百分数为y轴,则可形成一个U形的曲线,叫系列位置曲线。

1962年,加拿大学者墨多克作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山、炸弹、手指、椅子、木偶”等,以每秒出现一个的速度呈现完毕,让被试以任意顺序自由回忆。

结果发现,回忆的效果于字词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密切相关。

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单词更容易回忆。

根据实验结果所画出的两头高中间低的曲线,被心理学家们叫做“系列位置曲线”,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系列位置效应”。

持两重记忆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实验中词表系列开始部分有较多的复述机会而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回忆时是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的;而末尾部分因刚刚学习过还来不及复述,是进入短时记忆中的,仍保持在人当前意识中,因此,更易于再现;记忆效果最差不在正中,而在中间稍偏右。

弗勾尔脱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中间偏右的项目受前面来的抑制较多,所以联系已经很弱了,从而更易受后面来的抑制的影响所造成。

本次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位置序列效应实验报告

位置序列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位置序列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SPE)是指记忆材料在序列中的位置对其记忆效果的影响。

在心理学研究中,位置序列效应被认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基本规律是:序列开始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较好,而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差。

本研究旨在验证这一现象,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验证位置序列效应现象;2. 探讨位置序列效应的影响因素;3. 分析不同记忆策略对位置序列效应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随机选取3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

实验材料为100个无意义音节,分为5组,每组20个音节。

2. 实验设计:采用2(记忆策略:复述、不复述)×2(位置序列:开头、末尾)的混合实验设计。

3. 实验步骤:(1)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复述策略,另一组不采用复述策略;(2)将被试分成5组,每组被试依次接受开头、末尾、开头、末尾、开头、末尾、开头、末尾、开头、末尾的音节序列,每组音节序列呈现时间为2秒;(3)音节序列呈现后,要求被试立即回忆出所听到的音节;(4)实验结束后,记录被试回忆的正确率。

四、实验结果1. 复述策略组和不复述策略组的被试在开头和末尾音节序列的正确率均高于中间音节序列,存在显著的位置序列效应;2. 复述策略组的被试在开头和末尾音节序列的正确率高于不采用复述策略组的被试,表明复述策略可以提高位置序列效应;3. 在不同位置序列中,复述策略组的被试在开头和末尾音节序列的正确率均高于不采用复述策略组的被试,表明复述策略在不同位置序列中均能提高位置序列效应。

五、讨论1. 实验结果验证了位置序列效应现象,即序列开始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较好,而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差;2. 实验结果表明,复述策略可以提高位置序列效应,说明复述策略在提高记忆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3.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位置序列效应在不同位置序列中均存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摘要:一系列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一般先学的的和后学的容易回忆,中间的较难回忆。

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的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字词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本实验采用PES心理实验系统,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单字(实验分为四种条件:1秒立即回忆,1秒延迟回忆,2秒立即回忆,2秒延迟回忆),每次呈现完毕后被试将能回忆的字输入电脑,。

根据被试回忆的正确个数在材料中的位置,验证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数据结果显示,四种实验条件下,位于材料最前面和靠后的材料较易回忆,而位于材料中间位置的回忆个数少,正确率低,验证了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

实验中间时间的改变(1秒增加到2秒),显著提高了识记量。

关键字: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因效应
引言:记忆的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

最早研究系列位置效应的是艾宾浩斯,他用一系列材料,发现了最后部分最容易记忆,其次是开始部分,最难的是中间部分。

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解释是干扰说。

干扰说可用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来说明。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这种现象为安德伍德(Underwood,1949)的实验所证实;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前面识记材料材料的干扰作用,谬勒和。

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实验报告

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准考证号:姓名:实验题目: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摘要:本实验采用自由回忆法通过对数字的回忆验证了系列位置效应。

11名北大心理系自考生随机分配到以拉丁方排序的不同自变量变化水平上,每个被试以不同的顺序学习一遍11个数字,然后让他们做自由回忆,把再现的结果按系列位置登记、统计、处理后,基本得到系列位置曲线。

关键词:拉丁方、系列位置效应、自由回忆1.前言1.1 解释术语:系列位置效应:记忆的效果与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1.21962年,加拿大学者墨多克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然后让被试以任意顺序自由回忆。

实验结果发现,回忆的效果与字词在原呈现的位置有关,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单词均比中间部分的单词更容易回忆。

1.3实验意义:验证课堂教学实验2.方法2.1 被试:北大心理学系自考生共11名,被试的背景涉及行政、学生、销售、老师、旅游,年龄在21岁至35岁,9名女生,2名男生,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无记忆障碍。

2.2实验材料:11组双位数字,数字之间的联想值很低,11组数字分别是:19 26 94 31 82 47 52 75 79 63 682.3实验设计:自变量:主试向被试呈现的数字的位置因变量:被试做自由回忆时,对数字的正确再现率。

控制变量:呈现方式、呈现时间、呈现距离。

2.4试验程序:2.4.1指示语:您好,下面我将为您呈现一组数字,当我说完毕时,您将开始回忆,并将所回忆的数字记录在纸上,回忆无顺序要求,一直到您不能写出为止,然后把记录纸交给我。

2.4.2主试将11个数字随机排列,然后将数字按拉丁方的顺序向每个被试单独呈现数字,拉丁方顺序见下图。

2.4.3让被试坐下,并给被试指导语:您好,下面我将为您呈现一组数字,当我说完毕时,您将开始回忆,并将所回忆的数字记录在纸上,回忆无顺序要求,一直到您不能写出为止,然后把记录纸交给我。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98到10年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考博真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98到10年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考博真题

中国科学院1998年普通心理学考博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2. 社会化3. 图式(schemata)4. 平行加工5. 蒲金野(J.Pulkinje)现象6. 系统脱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评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2. 简评乔姆斯基(N.Chomsky)的学说。

3. 概述注意的资源限制说。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试分述现代神经心理学(或生理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及当代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2. 试述传统的双重记忆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当代记忆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1998年实验心理学考博试题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 因变量的高限效应2. 选择反应时3. 拉丁方设计4. 再认法5. 双盲实验三、设计一个实验,来探讨熟悉性对词的再认的影响。

(20分)四、用信号检测论方法测量味觉感受性并说明有何优点。

(20分)五、在一项老鼠学习走迷宫的实验中,研究者考察给老鼠的食物量对其学习的影响。

结果如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large reward 38 30 20 15small reward 52 32 16 12注:表中数据为每次走迷宫所需时间(秒)请说明该实验的各种变量,并用图表表示本实验结果,并说明根据此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20分)中国科学院1999年普通心理学考博试题一、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30分)1. 颜色视觉后象2. 帕帕兹环路3. 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5. 情节记忆6. 测验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托尔曼的新行为主义。

2. 简述专业知识对于问题求解(problem solving)的影响。

3. 简述语言(language)和言语(speech)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评述当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注意研究较有影响的理论。

2. 评述乔治.凯利的人格认知理论。

记忆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记忆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记忆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SPE)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首因效应(First-effect)和近因效应(Last-effect),即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记忆效果较好,而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差。

本实验旨在验证记忆位置效应现象,并探讨其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验证记忆位置效应现象的存在。

2. 探讨记忆位置效应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3. 分析不同记忆材料在记忆位置效应中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被试选取6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年龄在18-22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为20个无意义音节,分为三组,每组包含6个音节。

音节随机排列,每组音节的首尾音节均相同。

3. 实验程序(1)实验前,向被试说明实验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将被试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A组:学习音节,然后进行自由回忆。

B组:学习音节,然后进行延迟回忆(延迟时间分别为30秒、1分钟和3分钟)。

C组:仅对音节进行简单感知,不进行学习。

(3)实验结束后,收集被试的回忆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实验结果显示,A组和B组被试对首尾音节的回忆率均高于中间音节,验证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存在。

2. 记忆位置效应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B组被试在不同延迟时间下的回忆率均高于C组,说明记忆位置效应对记忆效果有显著影响。

3. 不同记忆材料在记忆位置效应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A组和B组被试对首尾音节的回忆率均高于C组,说明记忆位置效应在不同记忆材料中均存在。

五、讨论1. 本实验验证了记忆位置效应现象的存在,证实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存在。

2. 记忆位置效应对记忆效果有显著影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记忆效果较好。

3. 不同记忆材料在记忆位置效应中的作用相似,均表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六、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记忆位置效应对记忆效果有显著影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记忆效果较好。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系列位置效应对人类记忆的影响。

通过实验设计,对参与者进行了不同顺序的呈现一系列信息的任务,然后通过测试参与者的记忆能力,分析不同位置对信息记忆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系列位置效应对信息记忆有显著影响,进一步验证了该效应的存在。

这一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人类记忆的特点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一系列信息中,人们对于不同位置上的信息的记忆能力不同。

根据经典的系列位置效应理论,人们在记忆一系列信息时,对于最早和最晚呈现的信息记忆较好,而对于中间位置的信息记忆较差。

这一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比如记忆电话号码时容易记住开头和结尾的数字,而对于中间的数字记忆较差。

方法:参与者:本实验共招募了30名大学生作为参与者。

材料:实验使用了一系列单词作为信息刺激,共30个单词。

每个单词均为3个字母,且长度相似。

实验设计:参与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正序呈现任务,另一组进行逆序呈现任务。

在正序呈现任务中,参与者按照单词序列的顺序记忆单词;在逆序呈现任务中,参与者按照单词序列的逆序记忆单词。

每个任务均有5秒的记忆时间。

测试:在记忆任务结束后,参与者被要求以任意顺序回忆所记忆的单词。

研究人员记录参与者回忆的单词,并统计正确回忆的数量。

结果:在正序呈现任务中,参与者平均正确回忆的单词数量为18个,而在逆序呈现任务中,参与者平均正确回忆的单词数量为12个。

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正序呈现任务组与逆序呈现任务组在单词回忆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t(29) = 4.21, p < 0.001)。

这表明参与者在正序呈现任务中的记忆能力明显优于逆序呈现任务。

讨论:本实验结果支持了系列位置效应的存在。

正序呈现任务中,参与者对于最早和最晚呈现的信息记忆较好,而对于中间位置的信息记忆较差。

这一结果与经典的系列位置效应理论一致。

这可能是因为最早呈现的信息容易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和存储,而最晚呈现的信息则在长时记忆中得到加工和存储。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与汉字呈现时间、延缓回忆Xxx(作者)(xx大学 xxxx学院应用心理学2班学号xxxxxxxx)摘要本实验以中国汉字为材料,考察汉字呈现时间、是否延缓回忆和汉字在系列中所处的不同位置三个因素对自由回忆效果的影响。

此次实验采用对同一个被试做不同处理得出的实验结果做比较的方法来进行。

结果表明,系列位置对回忆效果有显著影响,得到三条系列位置曲线;呈现时间的增加对系列位置的中间部分和末尾部分回忆正确率影响较大;是否延迟回忆对系列位置影响不大。

关键词系列位置效应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前摄抑制后摄抑制自由回忆1 引言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在自由回忆时,系列开始部分和末位部分的项目的记忆效果较好——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而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差。

以项目在呈现系列中的位置为横坐标,以回忆成绩为纵坐标,可以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系列位置曲线。

本实验采用的是回忆法中的自由回忆,自由回忆任务的程序恨简单,先呈现一系列项目让被试尽可能地记住。

与系列回忆不同的是,在这里被试无须回忆呈现顺序,只要能够回忆出呈现过的材料即可。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信息可以被划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类型或阶段(见参考文献[1]),进入各种感觉器官的大量信息,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里。

感觉记忆的时间大约为0.5~3秒,感觉记忆的内容引起注意后会转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十几秒到一分钟左右,且容量有限,约为7±2个组块。

短时记忆的内容经过加工会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保存时间在一分钟以上,最长可以是终身的记忆,且容量无限。

对于系列位置效应的解释有一种说法是位于首位的部分因为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复述,所以进入了长时记忆,而近因部分因为尚处于短时记忆,所以回忆效果也较好。

前摄抑制作用是指前面学习的项目对后面学习的项目的保持产生的抑制作用。

而倒摄抑制作用是指后来学习的项目对前面学过的项目的保持产生抑制作用。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说明指导)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说明指导)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说明指导)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在学习一系列内容后,学习者对记忆材料的掌握情况与材料呈现时所在位置有关。

最早研究系列位置效应的是H·Ebbinghaus,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材料开始部分最易学,容易回忆称为首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也容易回忆,遗忘最少称为近因效应,而中间偏后部分最难学。

影响系列位置效应的因素还有学习方式、材料呈现的时间、材料的长度和回忆方式等。

一、目的1.通过对汉字学习材料的识记,验证系列位置效应。

2.比较有无延迟时间对系列位置效应的影响。

学习绘制不同形式的各种曲线。

二、仪器与材料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彼此无关联的汉字6组,每组10-20个可选,词频相近,笔画相同(参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8年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三、方法1.登录并打开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设置,也可直接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再点击“正式实验”开始(本实验不设练习)。

2.指导语是:这是一个有关记忆的实验。

实验开始后屏幕将连续逐个呈现一系列汉字,请你认真用心记。

呈现完一组汉字后,要求你回忆并用计算机键盘在文本框中连续输入刚才识记过的汉字(可以不考虑呈现的先后顺序),输入完毕回车。

实验将呈现多组汉字。

在你明白了上述指导语后,请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3.参数设置中若选立即回忆,则每呈现完一组汉字立即弹出输入对话框,若选延迟回忆,则稍事休息再弹出输入对话框。

被试回忆方式采用“自由回忆法”,即可以不考虑材料呈现时的先后顺序,按任意顺序输入。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

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1. 根据计算机给出的被试在各位置正确回忆汉字的个数,分别计算出被试两种情况下(立即和延迟)在各个位置正确回忆汉字的百分比并填入下表。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加科学、合理的安排讲课内容的先后顺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即顺序学习一组材料,其 中每一个项目学会的快慢以及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表现为: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 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分别叫首位效应(primacy effect)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而其效果较差的中 间部分称为渐近线部分。它最早由 Nipher(1878)报告,而且,系列位置效应可能是实验室研究的第一种记忆现象。系列位置效应 可以在不同方法的实验中,不同种系,不同年龄,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观察到。
60年代的心理学家认为(见参考文献[1]),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信息保持量有限,保持时间不超过1分 钟。长时
记忆容量无限,保持时间长达数十年之久。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可以通过复述等方式进入长时记忆。首因部分的项目由于首先呈 现,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而近因部分尚处在短时记忆之中,因此两者的回忆效果都较好。
本次实验的目的,采用自由回忆的方法,通过对被试进行汉字的记忆重复再现的经典实验,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1.1解释术语:
系列位置效应曲线: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如果以项目在呈现系列中的位置为横坐标,以回忆成绩为纵坐标绘 出的曲线叫做系列位置曲线。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系列学习 (Serial Learning)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 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

位置系列效应实验报告

位置系列效应实验报告

位置系列效应实验报告位置系列效应实验报告引言:位置系列效应是指人们在记忆或识别一系列刺激时,对于序列中不同位置的刺激的记忆和识别能力存在差异。

本实验旨在探究位置系列效应的存在和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随机控制组设计,共有100名被试参与。

实验材料为一系列数字,共有10个数字(1-10)。

每个数字以黑色字体呈现在白色背景上,字号为24号。

实验过程中,被试需要记忆并识别数字的出现顺序。

实验过程: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

学习阶段:被试被要求在屏幕上依次记住数字的出现顺序。

每个数字的呈现时间为1秒,数字之间的间隔时间为0.5秒。

一共有10个数字,每个数字呈现一次。

被试需要在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一次回忆测试,以检查他们对数字序列的记忆程度。

测试阶段:测试阶段分为两个部分:位置一致测试和位置不一致测试。

位置一致测试:在位置一致测试中,被试需要在屏幕上出现的数字序列中,选择出现在学习阶段中相同位置的数字。

每个数字的呈现时间为2秒,数字之间的间隔时间为1秒。

被试需要在屏幕上选择相应的数字,然后点击“确认”按钮。

位置不一致测试:在位置不一致测试中,被试需要在屏幕上出现的数字序列中,选择出现在学习阶段中不同位置的数字。

每个数字的呈现时间为2秒,数字之间的间隔时间为1秒。

被试需要在屏幕上选择相应的数字,然后点击“确认”按钮。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被试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位置系列效应的存在。

在位置一致测试中,被试的正确率明显高于位置不一致测试。

这表明被试在记忆和识别数字序列时,对于位置信息的处理会影响其记忆和识别的准确性。

进一步分析发现,位置系列效应的程度与数字的位置距离有关。

在位置一致测试中,被试对于相邻位置的数字记忆和识别的准确性更高,而对于较远位置的数字则准确性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相邻位置的数字在视觉上更容易形成连续的序列,被试更容易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

此外,被试的年龄和性别对位置系列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产生的影响。

这种效应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较为常见,对于深入理解人类的记忆机制和优化学习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系列位置效应对记忆的具体影响,包括首因效应(系列开头部分的材料记忆效果较好)和近因效应(系列结尾部分的材料记忆效果较好),以及中间部分材料的记忆情况。

三、实验方法(一)被试选取了_____名年龄在_____岁之间的大学生作为被试,他们的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记忆障碍或精神疾病史。

(二)实验材料准备了一组包含 20 个无意义单词的列表,每个单词由 5-8 个字母组成。

(三)实验设计采用自由回忆的实验范式。

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先学习单词列表然后立即进行回忆,另一组先学习单词列表,然后进行 30 秒的分心任务(计算简单数学题)后再进行回忆。

(四)实验程序1、向被试介绍实验目的和流程,确保被试理解实验要求。

2、呈现单词列表,每个单词呈现 2 秒钟,列表呈现完毕后,根据分组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

3、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回忆出所呈现的单词,并记录回忆的顺序和内容。

四、实验结果(一)立即回忆组1、首因效应明显,前几个单词的回忆正确率较高。

2、近因效应也存在,最后几个单词的回忆正确率相对较高。

3、中间部分单词的回忆正确率较低。

(二)延迟回忆组1、首因效应仍然存在,但程度较立即回忆组有所减弱。

2、近因效应消失,最后几个单词的回忆正确率与中间部分相近。

五、结果分析(一)首因效应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在学习系列开头的材料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复述和编码,从而加深了记忆痕迹。

(二)近因效应的出现可能是因为系列结尾的材料仍保留在短时记忆中,尚未受到干扰,所以容易被回忆出来。

(三)在延迟回忆组中,近因效应消失,是因为经过 30 秒的分心任务,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已经消退。

六、实验讨论(一)本实验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系列位置效应的存在。

实验验证:系列位置效应

实验验证:系列位置效应

实验验证:系列位置效应耿芊(北京体育大学应用心理, 北京100084)摘要:本实验采用2ⅹ2ⅹ20混合设计,采用44名大学生被试,以中国汉字为学习项目,考察1s和2s两种刺激呈现时间,立即自由回忆和延迟自由回忆两种回忆方式以及20个系列位置对被试正确记忆百分比的影响,以考察组合而成的4种实验条件对系列位置效应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系列位置对回忆成绩有显著影响,4种实验条件下都产生了系列位置曲线;刺激呈现时间延长显著提高了首位部分和渐近部分的回忆成绩,但不影响近因部分;回忆方式会影响近因部分,在立即自由回忆中出现了明显的近因效应,而在延迟自由回忆中,近因效应消失,但回忆方式不影响首位部分和渐近部分。

关键词: 系列位置效应; 短时/长时记忆; 前摄/倒摄干扰; 区辨理论; 绝对/联想记忆1.导言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用自由回忆法进行实验时,被试对字表中的头几个字回忆得很好(首位效应),字表中部的项目再现得不好,最后几个项目回忆得很好(近因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最早由Nipher (1878)报告,而且,系列位置效应可能是实验室研究的第一种记忆现象。

系列位置效应可以在不同方法的实验中,不同种系、不同年龄,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吴艳红& 朱滢, 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1997)。

本世纪60年代,系列位置效应引起了心理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和理论关注,并成为当时心理学教科书的主要内容。

Atkinson和Shiffrin (1968)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提出形态模型(the modal model)解释系列位置效应,认为对系列前面几个项目复述次数较多,这些项目转化到长时记忆中,因此回忆的准确性较高,出现首位效应;系列中间的项目,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复述时,就被后面的项目替换掉,因此这些项目无法从短时记忆转化到长时记忆;系列最后几个项目虽然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复述,而且没有转化到长时记忆中,但是这些项目仍然保留在短时记忆中,因此对最后几个项目的回忆较好,形成近因效应。

生理心理学实验报告:回忆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生理心理学实验报告:回忆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记忆: 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一)实验问题检验短时记忆中字符识记和保持是否存在相应的系列位置效应, 以及这类系列位置效应的主要内容。

(二)实验假设H0: 如果一名普通被试按顺序以1秒1个的速度将卡片上的三排12个字符念出, 那么在进行回忆的口头报告时, 被试呈现出的不同位置字母正确回忆率并无显著差异。

H1:如果一名普通被试按顺序以1秒1个的速度将卡片上的三排12个字符念出, 那么在进行回忆的口头报告时, 被试呈现出的不同位置字母正确回忆率存在显著差异。

(三)实验预期H1: 如果一名普通被试按顺序以1秒1个的速度将卡片上的三排12个字符念出, 那么在进行回忆的口头报告时, 被试呈现出的不同位置字母正确回忆率存在显著差异。

(四)实验方法①被试信息本次实验共有大学生被试33名, 其中男生8名, 女生25名, 年龄在19~22岁之间。

②变量自变量: 卡片放置字符的不同位置, 被试已进行的实验次数。

因变量: 被试对不同位置字符的回忆正确个数。

控制变量:每张卡片的字符数与字符位置, 每个被试接受实验的次数, 被试念出字符的速度, 可供被试回忆的时间, 不同内容的卡片数量, 实验环境的安静程度等。

③实验设计多因素混合设计④实验任务和流程1.将最先接受测试的被试数据标为A组。

主试放入卡片后, 被试先以每秒一个的节奏按照顺序念出卡片上的字母和数字;念完后, 报告“完毕”。

2.在30s中, 被试尽可能多地回忆出刚才看到的字符, 并进行口头报告, 不必考虑原先的顺序。

3、实验共三组, 每组十个试次。

三组全部做完后, 主试被试互换角色, 后接受测试的被试数据标为B组(五)实验结果①单个被试的数据分析从表中可知, 被试在2.10trial的正确回忆率最高, 1.3.11trial正确回忆率次之, 而4-9的正确回忆率均偏低, 基本呈现出了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②全组被试的数据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 在12个位置中全组正确率呈现出先波动下降后上升的变化, 其标准差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 之后又出现下降的变化。

位置系列效应实验报告

位置系列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位置系列效应(Series Position Effect),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这种现象称为首因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这种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为了验证位置系列效应的存在,我们设计了一项实验,探讨不同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验证位置系列效应的存在。

2. 探讨不同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程度。

3. 分析影响位置系列效应的因素。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招募2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

2. 实验材料:随机选取20个单词作为实验材料,每个单词均包含4个字母,难度相当。

3. 实验设计:采用2(位置:开头、中间)×2(条件:无干扰、干扰)的被试内实验设计。

4. 实验步骤:(1)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无干扰条件,另一组接受干扰条件。

(2)每组被试分别进行以下步骤:① 学习阶段:向被试呈现20个单词,每个单词呈现3秒,单词之间间隔1秒。

② 干扰阶段:对无干扰条件的被试进行无关干扰,对干扰条件的被试进行相关干扰。

③ 回忆阶段: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回忆出所有单词,不限时间。

5. 数据收集:记录被试回忆出的单词数量,作为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1. 首因效应:开头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显著高于中间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t=2.56,p<0.05)。

2. 近因效应:结尾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显著高于中间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t=2.35,p<0.05)。

3. 无干扰条件与干扰条件比较:无干扰条件下,开头和结尾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均显著高于中间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t=2.56,p<0.05;t=2.35,p<0.05);干扰条件下,开头和结尾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均显著高于中间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t=2.39,p<0.05;t=2.28,p<0.05)。

11.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

11.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

11.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系列位置效应一、实验目的:探究序列位置效应在记忆任务中的影响,具体地,探讨同一序列内不同位置出现的单词与不同序列之间单词呈现位置的影响差异。

二、实验设计: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将80个实验参与者随机分为2组(组1和组2),每组40人,每人要完成两组试验。

在试验任务中,参与者需要记忆序列中出现的单词,每次序列包含12个单词。

每次试验包括两个条件: intra-sequence condition和inter-sequence condition。

针对intra-sequence condition,单词出现顺序是相同的,但出现位置不同;对于inter-sequence condition,单词出现顺序不同,但在序列中出现位置相同。

序列之间条件试验随机安排。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会被提示记忆序列中出现的单词,接着一段时间,进行填空。

之后,参与者被提示记忆序列中的单词,被要求回忆他们在序列中出现的位置。

最后,实验人员通过问题和参与者进行的谈话,确认参与者是否做到了任务以及是否存在任何偏好。

三、实验结果:4. 根据对参与者的观察和交谈,没有证据表明参与者有反应偏好或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性错误。

四、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序列位置效应对记忆是有影响的。

与在同一序列中不同位置出现的单词相比,不同序列之间出现的单词位置变化更容易影响参与者的记忆表现。

这显示出序列的一致性可以加强记忆,而位置的不一致性可能会干扰记忆过程。

这个结果在记忆过程中的实践中应该被考虑到,以便更好地管理和调整信息呈现方式,以提高信息的保留和提取能力。

此外,我们对组1和组2小组之间的记忆表现没有发现重要差异,这表明,参与者没有根据序列的特定顺序来组织或处理信息的趋势。

但是,这个结果并不意味着序列不会对参与者的记忆表现产生任何影响。

实际上,对于inter-sequence condition,不同的序列顺序对参与者的记忆表现产生了显著影响。

[生活]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生活]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摘要本次实验是为了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采用了自由回忆法和组内设计的实验设计类型。

共17名被试,每个被试分别记忆17个位置上的不同汉字。

根据每个位置再现的正确率,得到了被试对字单中的头几个字再现好,字单中部的项目再现不好,最后几个项目再现得也很好的结论。

验证了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关键词自由回忆法两种过程记忆理论前摄抑制倒摄抑制1前言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系列学习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和近因效应,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

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是两种过程记忆理论的重要证据。

系列位置效应的结果,以系列位置为x轴,正确再现的百分数为y轴,则可形成一个U形的曲线,叫系列位置曲线。

1962年,加拿大学者墨多克作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山、炸弹、手指、椅子、木偶”等,以每秒出现一个的速度呈现完毕,让被试以任意顺序自由回忆。

结果发现,回忆的效果于字词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密切相关。

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单词更容易回忆。

根据实验结果所画出的两头高中间低的曲线,被心理学家们叫做“系列位置曲线”,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系列位置效应”。

持两重记忆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实验中词表系列开始部分有较多的复述机会而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回忆时是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的;而末尾部分因刚刚学习过还来不及复述,是进入短时记忆中的,仍保持在人当前意识中,因此,更易于再现;记忆效果最差不在正中,而在中间稍偏右。

弗勾尔脱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中间偏右的项目受前面来的抑制较多,所以联系已经很弱了,从而更易受后面来的抑制的影响所造成。

本次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系列位置效应张心语摘要实验采用22 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自由回忆的范式。

选取14名同学作为被试,通过实验,来探究汉语的首因效应来自LTS,而近因效应来自STS。

实验假设为实验假设:(1)词表数越多,首因效应、渐近线相对就低,但近因效应不受影响;(2)有干扰作业的实验处理下,首因效应和渐近线不受影响。

实验结果由系列位置曲线图说明并证实了假设。

关键词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系列位置曲线;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引言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杨治良,无日期)。

最早詹姆斯(1890年)提出将记忆区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他的两个因素的理论称为双重记忆理论,在自由回忆的实验中得到了证明其的证据(黄希庭,2007)。

其中,系列位置曲线能够清晰的表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但是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作区分,也成为心理学家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吴艳红,朱滢,1999)。

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的测量主要有系列回忆和自由回忆两种方法,如果被试不拘顺序,按照自己的意愿回忆,称为自由回忆。

默尔达克(19 6 2年)采用自由回忆来测量人类的记忆,发现被试对一系列学习项目中每个项目的记忆优劣,与该项目在系列中呈现的先后顺序位置有关(黄一宁,1996)。

系列位置效应包含两种成分: 一种是最先呈现的材料在回忆时优于中间的材料, 较易被回忆, 遗忘较少, 称之为首因效应; 另一种是最后呈现的材料被提取的可能性最大, 最易被回忆, 遗忘最少, 称之为近因效应(程灶火,王力,2003)。

根据双重记忆理论的解释,假设短时记忆为空,开头的词进入时极可能得到大量的复述而进入长时记忆,也就是说从开头到中间位置上的那些单词是从长时记忆中回忆出来的。

离词表结束位置越近的单词进入短时记忆的概率越高,因而回忆率就增加了,因为短时记忆中的单词是可以完全回忆出来的,这就产生了近因效应(黄希庭)。

想象空间中物体搜索的方位效应和注意效应

想象空间中物体搜索的方位效应和注意效应

想象空间中物体搜索的方位效应和注意效应
牟炜民;杨姗;张侃
【期刊名称】《心理学报》
【年(卷),期】1999(31)3
【摘要】该工作提出,在故事阅读产生的想象场景中,位于其中的观察者对身体四周物体的搜索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目标方位的判断,认知加工时间的模式是前<后<左=右;第二阶段是注意指向目标方位,从而辨别目标物体,认知加工时间的模式是注意点<注意对面<注意点左侧=注意点右侧。

物体查找的反应时模式是由这两个阶段的效应共同决定的。

这种两阶段理论比过去的研究者们所提出的理论能更好地解释实验所获得的结果。

【总页数】8页(P291-298)
【关键词】物体搜索;知沉;想象空间;方位效应;注意效应
【作者】牟炜民;杨姗;张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2.2
【相关文献】
1.论"人肉搜索"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J], 王明霞;方文
2.多倍体化在高等生物体上产生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 [J], 邱天;宋伟平
3.多倍体化在高等生物体上产生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 [J], 邱天;宋伟平;;
4.想象空间中物体搜索的阶段模型的证实 [J], 张侃;牟炜民;郭素梅
5.身体转向模式对方位效应和相对位置效应的影响 [J], 牟炜民;杨姗;张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心理学实验
实验名称:记忆: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班级:15应用心理学1班
姓名:刘明明
学号:2015326670025
实验日期:11.14
指导老师:胡信奎
一、目的(1分)
检验短时记忆中字符实际和位置保持的系列位置效应,学习绘制折线图。

二、假设(1分)
H0:如果有系列位置效应的存在,那么被试对不同字符位置记忆成绩无明显差异。

H1:如果无系列位置效应的存在,那么被试对不同字符位置记忆成绩有明显差异。

三、预期(1分)
系列位置效应的存在,A、B两组的成绩无明显差异
四、方法(4分)
1、被试:
被试A(刘明明):20岁,大二心理学专业,右利手,视力正常,智力正常
被试B(陆逊):20岁,大二心理学专业,右利手,视力正常,智力正常
2、仪器设备(0.5分)
a.速示仪
b.6张不同的卡片(每张呈现12个字符和数字)
c.记录用的纸、笔
3、变量(1分)
3.1自变量:不同卡片上不同的字符排列顺序
3.2因变量:被试报告的字符的顺序
3.3控制变量:字符的排列随机,卡片的选取随机,被试的练习和学习效应,材料
呈现方式,材料呈现时间,材料难度,回忆方式和时间等。

4、实验设计(1分)
单因素组内设计
5、实验任务和流程(1分)
主试要求:
a.将6张卡片洗牌。

b.随机选择一张卡片,记录卡号。

c.将卡片装入推拉卡片装置(注意:卡号正向朝向被试)
d.读指导语:“当我按下开关时,你会看到三排字符,包括字母和数字。

请你按照
顺序把他们念出来,节奏为一秒一个。

念完后报告完毕。

请你尽可能多的回忆出刚才的字符,不必考虑原先的顺序。

注意:被试有30秒的时间对卡片进行自由回忆,主试记录被试的回忆内容。

e. 当6张卡片全部完成后,第一组(block1)完成。

f. 回到步骤a ,重复以上步骤,重复5次(共5blocks )。

g. 实验全部完毕后,记录16张卡片的卡号和相对应的字符串。

h.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被试要求:
按主试的指导语完成任务。

6、 统计方法
用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分析来进行统计分析
五、 结果
1、 单组被试的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分析:1.5分)
表1 A 组被试字符正确再现情况(单位:个/次,n=30)
由表1、2可见,可以发现该被试对卡片的首部、尾部正确回忆的个数较多,但对尾部的记忆并不如对前面部分的记忆效果好。

结合在单个被试数据统计时的发现,其原因可能是该被试在对不同卡片记忆时所用的记忆方法或顺序,并非从头到尾,而是根据习惯进行记忆,如先数字再字母,除此之外,该被试每张卡片的记忆顺序不都一样,有些是从头到尾,有些是从尾到头,有些是从中间开始。

2、 全组数据的比较分析(数据+统计+分析:1.5分)
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正确回忆 (mean ±sd )
4.0±0.63 4.2±0.77 4.0±0.89 3.2±0.75 2.6±1.20 1.8±0.4 1.6±0.49 1.6±0.49 1.8±0.4 2.6±0.49 3.2±0.75 3.2±1.16
表3 全组被试组被试字符正确再现情况(个/次,mean ±sd ,k=2,n=30)
结合表3、4,可以粗略看到全班被试系列位置在最前面的(第1~4个)和系列位置在最后面的(第10~12个)的正确回忆数要比系列位置在中间部分的(第5~9个)要多。

但整体的变化幅度不大,可能是被试不同的记忆方法所致。

对系列位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F 0.05 组间效应 1.69 2 0.845 2.56 3.20 组内效应 172.28 23 7.49 22.7 1.75 误差 15.31 46 0.33 总计
189.28
71
经方差分析发现,[F (2,46)=3.20, p >0.05],表明系列位置效应对被试回忆情况影响并不显著,不可以拒绝虚无假设。

但是在本试验中区组效应显著,说明对数据处理时采用单因素组内的方差分析是正确的。

六、 讨论 A. 问题
1. 5组全部做完后才能交换角色,否则两组被试会对卡片上的字符产生学习效应。

2. 由于卡片只有6张,除第一组实验外,在接下来的各组实验中,当卡片重复出现时, 被试会有熟悉感,此时会使记忆的个数增加。

3. 可能是由于卡片上的字符排列在一定程度上较容易按顺序记忆,所以导致了未能用方差分析检验出显著性的现象。

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正确回忆
4.2±0.49
4±0.63
4.2±0.75
4±0.63
3.8±0.75
3.8±0.75
4±0.63
3.4±0.49
3.8±0.75
3.8±0.75
4±0.63
4.2±0.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