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5篇
【导语】《孙权劝学》选⾃《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篇记叙⽂,⽂题为后⼈所加。
此⽂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们学习的重要性。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七年级下册语⽂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物的语⾔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法】: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物形象,让学⽣进⾏讨论来理解课⽂。
【教学时数】:安排⼀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课⽂导⼊。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之时,吴王孙权雄霸⼀⽅。
其⼿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武艺⾼强,战功卓著。
可他吕蒙有个⽑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以为⾃⼰⼀介武夫,读书有何⽤?这回,孙权⼜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
⼆、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千三百六⼗⼆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课⽂学习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相待 2.理解下列句⼦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介词。
②⼤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读课⽂,理清课⽂情节。
1、全⽂⼏个⼈物?⼏次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4.课⽂是怎样表现⽬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 5.鲁肃与吕蒙⼀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 6.概括情节: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7.思考:课⽂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笔带过。
《孙权劝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是一篇关于教育的佳文。
它主要讲述了孙权劝诫自己的儿子,要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
这篇课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是中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
通过对《孙权劝学》的研读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所传达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态度,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这篇课文有效地传达给学生,使他们理解并领悟到其中的真谛,是我们这篇文章所要探讨的内容。
一、教材内容分析1.故事背景《孙权劝学》主要是讲述孙权劝诫自己的儿子,要好好读书,学会做人,将来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孙权是东吴的开国皇帝,曾经在一次战役中被孔明擒获,但孔明出于忠诚,将孙权送回家。
孙权为此非常感激,于是在孔明的建议下,决定将儿子孙登送到孔明那里读书,并向孔明请教如何教育孩子。
孔明告诉孙权,要用温和的语言和孩子沟通,并要注重品德和知识的培养。
孙权在孔明的教育下,成功地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名校读书,成为一位有理有品的人才。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父母和老师的爱与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保障。
2.文章结构《孙权劝学》文章结构简单,分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强调了不同的教育观念。
一是通过女儿的示范,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二是通过以孙登的行为来告诫孙权要注意教育方法,三是通过孙权自己的行动来说明,只有具有扎实知识和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够胜任天下重任。
整篇文章,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3.文化内涵《孙权劝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如敬老尊师、谦虚谨慎、勤能补拙、学以致用、品德求精等等。
这些价值观念、教育理念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学生的今后成长和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研读,了解古代故事《孙权劝学》的故事内容和情节。
七年级下《孙权劝学》教案
七年级下《孙权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孙权劝学》。
(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3)分析文中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和阅读自信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孙权劝学的智慧和耐心,树立正确的的学习态度。
(2)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孙权劝学》。
(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3)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文言词语的理解。
(2)孙权劝学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古代名人劝学的名篇。
(2)提问:同学们认为什么样的劝学方法才是有效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孙权劝学》,理解课文大意。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对孙权劝学的感悟。
(2)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互相借鉴。
四、课后作业1. 完成《孙权劝学》的朗读和背诵。
2. 结合课文,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孙权劝学》的理解和感悟。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孙权劝学》。
2. 学生能够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正确运用到自己的阅读中。
3. 学生能够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进行反思。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孙权劝学》的戏剧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024年初一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原文及教案
2024年初一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原文及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及其对现代学生的启示。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及成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熟读背诵。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生字词及成语的掌握。
2.教学难点:孙权劝学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对现代学生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孙权的画像,简介孙权的生平及其劝学的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词及成语的含义。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孙权为什么要劝学?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4.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以身作则、耐心指导、因材施教等。
学生举例说明孙权劝学的效果:鲁肃的转变。
5.案例分享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的学习故事,讨论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点评,强调学习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6.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孙权的劝学方法对现代学生的启示。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制定改进措施。
四、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3.思考孙权的劝学方法对个人的启示,下周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孙权劝学》的内容,掌握了孙权的劝学方法,并从中获得了学习的启示。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附:《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人教版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教案设计:《孙权劝学》课程目标:1.知识与理解:o学生能够了解《孙权劝学》的历史背景及主要人物孙权、吕蒙、鲁肃的生平事迹。
o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o分析孙权劝学的过程与效果,理解劝学的重要性及学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技能培养:o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包括断句、翻译和理解。
o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
o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能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并发表个人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尊重历史、热爱文化的情感。
o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o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追求卓越。
教学内容:•文本介绍:《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展现了孙权的智慧和吕蒙的勤奋好学。
•教学重难点:o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o分析孙权劝学的策略和吕蒙学习后的变化。
o探讨学习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教师展示一幅古代书房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古代人为什么重视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为引入新课做铺垫。
•引入话题:教师简要介绍《孙权劝学》的历史背景,强调学习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听说过孙权、吕蒙、鲁肃吗?他们有哪些故事或成就?”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步阅读与感知(约15分钟)•自主阅读:学生分组阅读《孙权劝学》原文,要求边读边勾画关键词句,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等。
三、深入分析与理解(约30分钟)•文言词汇与句式:o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文言词汇和句式,如“当涂”“刮目相待”“卿今者才略”等,强调它们在文章中的用法和意义。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3)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孙权的劝学行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探讨孙权劝学的现代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孙权劝学》是一篇典型的文言文,它以古朴典雅的语言,传达了学习的道理和智慧。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它对我们传承文化、提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孙权劝学》这篇课文。通过分析孙权的劝学策略,了解他在文章中如何运用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学习并运用这些论证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辩论活动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孙权劝学》在现代学习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小组在展示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如何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时,对于孙权劝学的现代意义理解不够深刻。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我将在教学中加入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单元孙权劝学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实践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孙权劝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如孙权劝学中提到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需理解其反映的思考与学习的关系。
-难点三: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
-学生对三国时期的文化背景了解有限,可能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需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例如,孙权的身份地位、当时的历史背景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为学生补充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难点四:创作实践能力培养
2.阅读分析:《孙权劝学》的主题思想、论证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主题思想:探讨孙权劝学的核心理念,如勤奋学习、珍惜时光等。
-论证方法:分析文章中所运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3.课后习题: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创作实践:以《孙权劝学》为例,让学生尝试创作一篇劝学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
2.教学难点
-难点一: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
-学生在理解文言文句式方面存在困难,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需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
-例如,“蒙者,学之始也”中的“蒙者”即为“学习者”,学生需理解这种句式表达的含义。
-难点二: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
-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深层含义时可能遇到障碍,需要教师引导挖掘文章背后的哲理。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创作劝学短文时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部分学生在运用文言文知识方面还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创作实践的指导,提供更多的示例和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孙权劝学》的文化背景,阐释文章主题。
2. 掌握古汉语中的词语和用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文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孙权劝学》的文化背景及文章主题。
2. 词语的解释、用法及相关文化内涵。
3. 文献分析方法及文章评价。
4. 道德教育及自我约束、自我激励。
三、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状态和习惯,讨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 文本阅读与解析(1)师生共读《孙权劝学》,讨论文章主题和情节,尝试解释古语词语。
(2)请学生自主分组阅读,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讨论文章的文献价值和评价。
3. 词语与语言运用(1)导入关键词——勤学、自强不息、立志远大、崇尚佳声。
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出处及文化内涵。
(2)学生利用电子工具,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源,加深对相关词语的理解。
(3)学生在小组内,采取角色扮演或是小型辩论等方式,主动运用新学词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 道德教育(1)让学生通过阅读孙权的“劝学”描写,进一步了解到尽职尽责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2)让学生分别列出自己的长期和短期学习目标,并制定可行的执行计划,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激励以及约束行为,稳步提高学习水平。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孙权的劝学理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更加懂得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可以从教学收获中发挥出实际的作用。
同时,也希望学生在学习《孙权劝学》的过程中,能够探究出文化背景与语言特点之间的关系,并将文化内涵和人生启示内化为自己的日常处世方法和学习态度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深入了解《孙权劝学》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读物阅读与解析环节中,学生通过讨论和解释古语词语,深入挖掘了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阅读和文献分析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导读:本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自《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一下《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
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面再了解一下。
二、感知课文 1.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朗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下面老师读一下,同学们要听准字音、停顿。
2.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字怎么读。
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节奏。
4.好,下面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啊? 5.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里的人物!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
邓当死代领其军。
后从孙权攻占各地。
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6.理清了人物关系,下面我们来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文,有问题尽量在小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
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还有两个成语出自本课,看大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目相看):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们积累下来,并熟练运用。
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并掌握有关“lecture, director, textbook, scholarship, graduate, institution, accurate, reputation, intelligent, instruction, improve, talent”单词的拼写、读音及基本用法。
2)掌握本文中含有较高难度词汇的表达方式,加深理解文章。
2、过程与方法1)学生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及其主张,并思考自己对学习的态度和行动。
2)学习阅读、理解优美英文诗歌及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学习的态度的思考,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我教育意识。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让学生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及其主张。
2)帮助学生学习阅读、理解优美英文诗歌及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含有的较高难度词汇的表达方式。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与学生共同思考“学习”的概念,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学习”的含义,并要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学习”。
2)提出问题:你对学习有什么看法?你是否认为学习是一件无聊的事情?Step 2 孙权劝学1)老师简要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将孙权劝学的立意与学生成长相联系,说明他的劝学主张的现实意义。
2)让学生听播放读本文孙权劝学的英文原文,了解其主张,并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
Step 3 诗歌朗读1)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诗歌。
老师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注重语音语调的语感醇和度。
2)让学生阅读诗歌,老师逐步分析让学生领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中领悟到故事,领悟到文化,领悟到内心的情感,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
《孙权劝学》教案四篇
《孙权劝学》教案四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__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品质,明白学习的作用,重视学习,会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孤、博士、见、但、乃等文言实词、虚词。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学习__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分享材料。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熟读全文。
(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熟)三、疏通文意,了解__内容。
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蒙学习。
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
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
四、文言知识积累。
1、成语:①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③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
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1)当涂---当权(2)辞---推辞(3)孤---帝王自称(4)卿---帝王对爱臣的称呼(5)见---了解(6)往事---历史(7)孰---疑问代词“谁”(8)及---到了(9)过---经过、到(10)更---变换、改变、重新(11)见事---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12)拜---拜见(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虚词:(1)岂---反问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3)乃、遂---于是,就(4)大---副词,非常(5)即---副词,就(6)何---疑问副词,怎么通假字: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古今异义:①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七年级下《孙权劝学》教案
七年级下《孙权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孙权的劝学之道。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鲁肃、吕蒙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3.领悟文章寓意,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评价。
3.文章寓意的领悟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挖掘。
2.人物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孙权、鲁肃、吕蒙等人物背景。
2.学生分享对孙权的了解,引出本文主题。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根据注释,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文章讲述了孙权劝学的哪些事情?四、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孙权的劝学之道。
2.教师分析鲁肃、吕蒙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孙权的劝学之道。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孙权的劝学之道对你有什么启示?三、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文章寓意,引导学生领悟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2.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鲁肃、吕蒙等人物的性格魅力。
四、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孙权的劝学之道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孙权的劝学之道。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孙权的劝学之道对你有什么影响?三、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作文题:以“孙权的劝学之道”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回顾孙权的劝学之道。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后作业讲解1.教师讲解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拓展阅读1.教师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孙权劝学》的故事、孙权的其他事迹等。
2.学生课后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感悟。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为《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东吴君主孙权的生平事迹,鼓励大家勤奋努力,以此为例启发学生用心学习。
二、教学目标1.学习并理解《孙权劝学》的内涵;2.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对于孙权的人物形象有个全面的了解;3.通过阅读《孙权劝学》,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增强学习意愿。
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孙权劝学》的内涵,理解其中所表达的鼓励学生勤奋好学等思想;2.解读语言符号,表达对于孙权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四、教学手段1.课前通过教学视频、图片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文本解读,提取核心内容,给学生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步骤1.教师演示分析阅读过程,模仿思考技巧,启发学生的思考;2.介绍三国时期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孙权的好学精神的认知;3.阅读文章,带领学生找出精华,进一步体会文章内涵;4.针对文章,教师普及孙权的生平事迹及其表现出来的具体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及背后的含义;5.对“日无暇晷,事无巨细”的句子进行讲解,鼓励学生以此为反思,进一步加强学习意识。
六、教学策略1.强调教师的引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图像、视频、壁报、互动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以讨论、研究、解说等方式展开教学,以帮助学生了解孙权生平及其思想,鼓励学生增强学习意愿。
七、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通过引导学生的发言以检测其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2.以作业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他们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3.通过对学生读、说、听、写等能力的综合评价,以确认学生课程学习效果本节课以孙权的好学精神为主题,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三国时期背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技巧,引发学生对孙权及其思想的认知。
《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了解作者及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 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特别是“博士”、“但”、“往事”、“邪”、“更”等词。
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特别是“博士”、“但”、“往事”、“邪”、“更”等词。
2.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明代的杨慎在其诗《临江仙》中写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在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的英雄人物,吕蒙就是其中之一,吕蒙虽然骁勇善战,但有一个缺点:不爱读书。
他的主上孙权曾屡次劝他读书。
经过多次的劝说,吕蒙不再是“吴下阿蒙”,让人“刮目相待”。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板书:孙权劝学)。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西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人。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历时19年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名为《通志》,宋神宗以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赐书名《资治通鉴》。
“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读一读(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听读:听录音,注意字音、停顿、节奏,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注意: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读yé,通“耶”)!即更(读gēng,重新的意思)刮目相待。
(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孙权劝学》的作者、背景、内容,理解劝学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在阅读中了解古代文化,掌握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通过写作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孙权劝学》的作者、背景、内容,学习古代阅读方法和技巧,领悟劝学的意义和价值。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于古代经典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让学生在写作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入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
2. 对话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实践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朗读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和阅读技能。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 分钟)通过介绍《孙权劝学》的一些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对于古代经典文化的兴趣。
2. 阅读课文(15 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孙权劝学》的全文,并进行逐句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展开互动。
3. 小组讨论(20 分钟)按照小组分组,让每组学生对于《孙权劝学》的不同部分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观点和方法。
4. 朗读训练(15 分钟)通过朗读《孙权劝学》的一些片段,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掌握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写作活动(30 分钟)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进行写作。
题目可以是对于《孙权劝学》的理解、对于劝学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等等。
6. 总结(5 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并进行问题回答和梳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领悟《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
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孙权劝学》教案 14篇
《孙权劝学》教案14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一、关于本课例的介绍:本课例有三大特点: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2、老师以书面的形式指引学生培养文言文学习的习惯;3、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以组内、组外、老师评价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促进发展。
二、关于本课例设计的思考1、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须要在学习过程突显出合作、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老师就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激发他们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例如在《孙权劝学》一课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读音、词语解释、翻译等基础问题入手,共同发现问题,利用工具书分析、解决问题。
这样在分工合作中,即使基础很差的学生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角色。
2、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初一学生尤为重要。
我们都很清楚,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益,而在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
所以对于刚踏进中学门槛的初一学生,对于尚未摆脱“乖乖听课”学习模式的初一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
《孙权劝学》一课中,设计了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间挑战打擂台、我当小老师、设计板书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满足感,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感觉,尝到愉快的感觉。
国外心理学提出的“情感性激起说”指出:学习动机需要带有强列的情感作用,并趋向于预期的目标;动机之所以有用,乃是由于寻求愉快的学习。
所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当然,有趣并不代表闹哄哄课堂,在热闹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到,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引。
老师应帮助指引学生养成文言文学习的习惯。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大意。
(3)了解孙权的生平事迹,理解他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孙权和《孙权劝学》的背景。
(2)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共同解决问题。
(3)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惜时间的观念,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孙权和《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孙权劝学的深刻含义的领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孙权劝学》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孙权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孙权和《孙权劝学》的背景。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共同解决问题。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讲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领悟。
5. 朗读和背诵:(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背诵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孙权劝学范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孙权劝学范文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5孙权劝学范文第15课《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3)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过程和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载体,通过学读、品读、演读、背读几个环节引导学生研讨赏析本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揣摩文中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利用对话组材的妙处。
教学难点: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教学方法:讨论法、表演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二、简介作者:
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治通鉴》、司马光有关知识。
(可用多媒体显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所以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之美称。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正文公集》。
三、学读课文,正音正字。
1、教师有感情示范朗诵全文,学生听清读音,明确停顿。
2、全班齐读。
3、抽学生朗读,读后师生共同评价。
生字正音:卿(qīng) 邪(yé) 涉(shè) 孰(shú) 更(gèng)
此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要对学生朗读重音、停顿等进行指导。
四、品读课文,疏通文意。
1、合作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对个人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展开交流,小组仍不能解决的再做出标示。
以全班为单位对疑难问题提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2、教师点拨:结合学生对疑难问题的提问,教师提出本文重点、难点的字、词、句。
A、解释加点的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卿今当涂
..掌事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但当涉猎
....
..,见往事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蒙辞.以军务及鲁肃过.寻阳
蒙乃始就.学见.往事耳
B、辨析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
C、翻译下列句子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f卿言多务,孰若孤?
五、演读课文,品析对话。
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哪个词最关键?那么,孙权是如何“劝”的呢?请找出孙权“劝”的语句,并揣摩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A、讨论、模仿: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责备、不悦)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请同学模仿语气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B、人物形象点拨:
言为心声,从人物的语言就能反映出他内心的想法。
从这番劝说中,可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2、孙权劝学的结果如何?试找出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并揣摩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请同学朗读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A、讨论、模仿: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讶、赞叹)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责备之中又有自豪、自得)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模仿语气朗读。
B、人物形象点拨:
从这些语句及行动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敬才、爱才)
吕蒙能听从劝告“就学”,从昔日的“吴下阿蒙”到如今的“刮目相待”,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听取别人意见,好学。
)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尽量使用原文的语言进行对话,可进行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的语气、语调和人物形象。
六、背读课文,体验反思。
1、理清文章脉络,为背诵课文做准备。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本文记事简练,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变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哪些事情?
起因————经过—————结果
孙权劝学(详) 吕蒙就学鲁肃赞学(详)(侧面)
2、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
(3)一个人即使基础
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5)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6)劝人要讲究策略;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
七、拓展延伸,积累成语。
1、有两则成语出自本文,你能找出来,并造句吗?——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2、《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明确: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却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吕蒙是接受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
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后变得平庸无奇。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3、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勤学成才的名人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补充:如匡衡凿壁借光、车胤(yìn)囊萤苦读、孙康映雪读书、孙敬、苏秦悬梁刺股、李白悟理勤学、范仲淹啖(dàn)粥攻读、宋濂抄书苦学等。
4、说话练习:(任选一题)
(1)、当你劝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我很聪明,天赋远远超过一般人,不学习,别人也赶不上我。
我为什么还要学习?”此时你怎样说服他?
(2)、当你劝说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学习还来得及吗?不如算了吧。
”此时你怎样说服他?
(3)、当你劝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知识的海洋那么大,而我每天只能学习一点点,什么时候才能学到本领?不如算了吧。
”此时你怎样说服?
八、教师总结,赠言共勉。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努力读书吧,相信你会成功!
九、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知识能够改变人,塑造人的名句和事例。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孙权吕蒙鲁肃
劝学就学赞学
教学反思:本文是劝学的名篇,叙事简洁。
依据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朗读,要使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载体,通过问题引导,师生合作研讨理解孙权劝学的目的及现实意义。
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朗读贯穿始终,以读促思,以读促学,通过朗读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意,而且学会了通过朗读表达出人物的情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文的教学难点得到突破,教学手段富有诗意,学生乐学。
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许多能解答的问题愈加明朗。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教学氛围轻松而又热烈,学生乐学。
三、课外知识积累是语文资源充分利用的一个方面。
本文教学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这是丰富语文课堂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是,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正是遗憾,才给我展示了再探索的空间。
长此努力,老师将乐教,学生将乐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吾当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