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

———忆“五一围垦”

骆丕生蔡灶成

从泉州中心市区驱车,过后渚大桥北桥头直达斗尾港,宽阔公路右边,有一个美丽的白崎湖,湖的四周有一大片正在开发的土地。这里连接张坂镇的七一围垦,是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核心区,按规划白崎湖畔将建成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的现代新城,其远近郊区将是上规模的先进技术工业区,已有不少工厂建成投产,更多的是在开发建设中,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城市主次干道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正在热火朝天进行着。

从后渚大桥北桥头向右(东)拐就是泉州到崇武古镇的沿海大通道,(滨海路)全长38公里,道路的起始段就是白沙村至白崎村的“五一围垦”海堤。据报载这条38公里的海岸线,被誉为全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这条38公里海岸线,其中部分地段原来是一片茫茫大海。“五一”、“七一”两个围垦的三条海堤及引堤线8公里以上,而且使浮山岛这个千年孤岛与陆地连接起来,使洛江半岛变成白崎湖和大片土地。这条滨海路按规划不久建成一条集居住、旅游、健身、闽南文化及海洋海丝特色于一体的滨海旅游带,已有房地产商签约投资二百亿元人民币。泉州市首个国家级研究所机构——中科院设备制造研究所,就建在白崎湖片区,占地六十亩,现已签约。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就要在这一代年轻人手上实现了,这是四十多年前围海造地的现在老人所想不到的,当时人们就是一个愿望“向海要地”,“不饿肚子”。谁也不会想到这片二万多亩的海地,现在却成了黄金宝地,

在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是多么幸福啊!他(她)们的智慧能力大大超过我们那个时代的人,真是“后浪超前浪”,这也是促使我们在这不多的余生之年要写这篇“五一围垦”的动机和目的。

依靠群众排除万难

“五一围垦”位于东园镇和洛阳镇境内洛江半岛,海堤建在白崎村和白沙村之间,总面积共二万九千亩(含白崎湖面积),海堤长度近二千米,底宽三十米,顶宽十米,高二十米,共投入土石方三百万立方(含堤外消浪石及多次沉陷沙石数量),于1970年5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故名“五一围垦”。1972年国庆节前建成,历时两年五个月。

1969年中共“九大”后,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农业学大寨”,惠安县范围内广泛发动群众,大造声势,掀起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县里当年就决定上马建设惠安境内最大的一座水库——位于涂寨镇的二千万立方的陈田水库,整治菱辋溪。黄塘、城关等各自建设尾潭水库、梅山水库等百万立方和数十万立方的小型水库。其它沿海公社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修建小微型山塘,整治溪流,挖大井,平整土地,开垦边角地和零星荒地,一时间全县人山人海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处在沿海和丘陵地带的东园、洛阳两个公社,没有建水库的地理条件,就因地制宜以平整土地,开垦边角地和零星小块荒地及治理小溪流、挖大井为主,我(骆丕生)亲自抓万安大队一个小围垦,增加三百左右亩土地,超过该大队原有耕地面积,群众欢欣鼓舞。这件事在洛阳、东园两个公社很快传开,启发了公社社员,洛阳白沙大队和

东园公社白崎大队的社员及党支部,首先提出要干就干大的,建议两个公社联合起来从白崎至白沙修建一条海堤,围海造田。这片海地大约二万多亩,接近两社当时耕地面积三分之二。一石激起千层浪,两社的基层干部和广大社员立即响应,向公社党委提出联合围海造田的要求,群情激昂,势不可挡。我和东园公社书记庄文玉将围海造田的打算向县革委会主要负责人张明志、许友山汇报,他们立即下来到实地察看,召开部份基层干部座谈会,之后又组织一支技术队伍来详细勘察测算,并写出计划。在此之前,张坂公社书记吴金桂已向县里打报告要建“七一围垦”,这个围垦有两万余亩,但工程比五一围垦更艰难。许友山亲自动笔写立项报告并和主任张明志带着报告到晋江地区革委会向主要负责人王健行(军代表,29军军长)、洪椰子(文革前地委书记)当面汇报。最后答复是同意建设,但地区不纳入计划,不安排资金,粮食、三材(钢材、木材、水泥)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不纳入计划就是上级不拨款,也不安排(三材),理由是地区正在集中财力、物力兴建山美大型水库(库容五亿立方)。后来张明志又到省革委会找当时主要领导韩先楚(上将福州军区司令),韩给予坚决鼓励,并在地图上标出“五一围垦”和“七一围垦”的位置,但他也同样说:自力更生,不要向上伸手”。张回来后向县革委会核心组传达,核心组粗估这两个围垦加上正在兴建的陈田水库,每个最少也要大几百万上千万,三材用量不多,县里挤一挤可以解决,就是资金和粮食最难。惠安县文革前就是一个贫困县缺粮县,财政每年都要靠上级拨款补助,口粮靠上面调拨补充,现有财政勒紧腰带也只能保证已

动工的陈田水库……

难的还不仅是钱和粮,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各级党政机构处于半瘫痪状态,惠安县表面上虽然比较稳定,但受上下左右不安定、不团结的影响,一个县不可能处身世外,现在要把全县的中心工作转到生产建设上,风险很大,有人会举起“以生产压革命”的大棒整你,甚至被打倒,开除党籍、坐牢。

两个围海工程上不上?县里领导面临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迫切要求围海造田改变缺粮的现状,而省地领导又只同意建设,但不立项,不纳入国家计划。上下双重压力。如果自己干,经济上的困难和政治上的风险就必须自己来承担。

县里领导遇到的这些困难,我是在县领导找我们三个公社书记交底交心时才知道的。我和庄文玉同志回到公社后,分别召集大队党支部和大队革委会领导小组会议,原原本本地把县里的困难告诉他们,要求他们召集生产队干部和社员代表讨论,出主意,想办法。在大讨论中,有几个大队(即现行政村)负责人说,他们大队和生产队干部社员在讨论中提出:“由两个公社各大队生产队按将来受益面积出劳力,自带口粮,在生产队记工分,只要政府拿出点补贴和拿出点钢材、水泥、木材就行。”这几个大队有东园公社白崎大队支书郭廷祥、阳光大队支书江炳其、洛阳公社白沙大队支书郑任森,曾垵大队支书黄振忠,石任大队支书曾泽章等人。我们两社把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再次向县里领导人汇报,领导听了很高兴,最后总结十二个字,叫“民办公助,民办为主,公助为辅”。据此制定围垦工程方案,县、社两

级领导共同下决心,共同承担责任。1970年春节刚过,五一围垦指挥部组成,前期准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着……

严密组织前期准备

依据民办公助方针,工程指挥系统以公社大队为主,以当时盛行的军队组织形式。工程指挥部由县革委会副主任刘桂忠任总指挥(非常住)常务副指挥由受益占三分之二的东园公社党委副书记杨景升担任,洛阳公社派一位有理财后勤经验的“管家”蔡灶成担任副指挥,县里还派骆锦洛同志为副指挥。两社书记庄文玉、骆丕生除抓公社全面工作外,二人均为围垦工程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公社干部、财物、劳力的组织调配,完成指挥部分配的工程任务。指挥部内设工程技术组、后勤组、宣传组、安全保卫组。

施工队伍采取专业队为主和群众性突击相结合的办法。技工民工都以连、排、班组织形式,专业队三千人组成,技工八个连,民工15个连。根据工程需要有先有后时多时少,不搞一轰而上浪费劳力。工程聘请九龙江流域规划勘测队设计,县里抽调水利水文建筑等单位一些技术人员组成工程技术组负责施工技术事务。“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指挥部成立后,首先抓两件事:第一件事先修建一条从东园后蔡到百崎的五华里简易公路,解决围垦物料运输,这条公路只用半个月时间就突击完成。第二件事是解决运输工具,当时围垦没有汽车,约三百万左右立方的石头、沙土及其它物资,全部靠手推车来完成,装配和维修手推车就成为一件大事。围垦指挥部修配厂在厂长黄燕银、郑春木的带领下,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日夜加班,装配了二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