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赋税思想及演变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化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化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多次变化。

本文将从封建社会、南北朝、隋唐、宋代和明代五个阶段分别探讨这些变化。

首先,封建社会时期的赋税主要以田租为主。

在这个阶段,土地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因此赋税主要通过对土地的征收来实现。

田租是农业农民向地主支付的税金,通常以农产品的形式交纳。

同时,地主还要向上级贡献一定比例的产出作为贡赋。

这种制度在封建社会中存在了几千年,基本上维持了农民和地主的社会地位。

其次,南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由于社会动荡,南北朝的政权不断更迭,税制也随之改变。

南朝梁代采取了一种以户为单位,按户人口定额缴纳税赋的制度。

而北朝魏晋则采用了以田地面积为参考,按地力征收的方法。

这一时期的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与土地耕作的状况挂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随后,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隋朝实行了统一的赋税制度,包括普遍征收田租和专税。

唐朝则进一步扩大了税收范围,设置了多种税种,如田赋、庸赋、户赋、亩赋等。

这些税种在税收对象、征收方式和赋税比例上均有所不同。

此外,唐朝还实行了官田和官府作坊制度,将大量土地和生产资料收归官府管理,以提高赋税收入。

宋代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代继承了唐朝的税收制度,并做了一些。

首先,宋代实行了均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减轻了他们的赋税负担。

其次,宋代取消了大量的专税,保留了少量的税种,如田赋、兵赋、钱粮赋等。

此外,宋代还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如维持货币的稳定和鼓励商业活动等,从而提高了税收收入。

最后,明代的赋税制度在官僚主义和封建专制的背景下有所变化。

明代继承了宋代的税收制度,并进行了一些。

首先,明代加强了对农田的管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其次,明代实行了科举制度,通过选拔人才来提高官员素质,并加强税收管理。

此外,明代还通过设置税科、户科、户部等机构,加强了财政和税收的管控,进一步提高了赋税收入。

中国历代赋税制度演变

中国历代赋税制度演变

中国历代赋税制度演变
中国历代赋税制度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以下是中国历代赋税制度的一些演变阶段:
古代封建时期:在古代中国,封建时期的赋税制度主要以徭役和粮税为主。

农民通过缴纳劳役和交纳一定比例的农产品(主要是粮食)来负担国家的开支。

官田制和均田制:两汉时期,实行官田制,即国有土地分配给官吏耕种,而农民则享受耕作权和部分产出。

后来,随着均田制的兴起,土地按照平均原则重新分配给农民,并规定了田赋征收比例。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实行了土地均田制,粮食税和钱粮税逐渐成为主要的赋税形式。

同时,还出现了商业税、关税和货币税等新的税收方式。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实行了户口调查和户籍管理制度,以家族制、人头税和田赋为主要税收形式。

人头税按人口数量征收,田赋按土地面积和产出征收。

近代时期:近代中国,特别是清末民初,税收制度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模式。

税种更加多样化,包括产业税、企业税、关税等。

同时,还出现了地租改革和农民自由经营土地的倡议。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赋税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从劳役和农产品征税逐渐向货币税转变,税种也逐渐多元化。

同时,
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赋税制度的演变。

农业税

农业税
4
5
墨子对于税收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他与门人合著的《 书中。
墨子》一
6
7
⑴主张增强国家财力 墨子主张“外敛关市、山林、泽梁之 利,以实仓廪府库”(《墨子·非乐上》),强调要通过征税来充 实国库,增强国家的财力和行政能力,“官府实而财不散” (《墨子·非乐上》),进而达到“官府实而万民富”(《墨子·尚贤 中》)的目的。这对我们今天强调增强中央财政的调控能力是 有借鉴意义的 ⑵主张“常征”即正常税率的课征。墨子认为,征税要公平、 税负要合理,对天下人不论其从事农业、手工业,或是商 业等等,都一律按其负担能力正常合理征税。这与儒家主张 免除关市之征和法家主张重征工商有显著的不同。在征收率 上,“以其常征,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墨子·辞过》),强 调正常的赋税,人民是能够接受也愿意交纳的,关键在于不能 “厚敛”,“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厚作敛于百姓。” ⑶认为劳动创造财富,主张保护私有财产。“下强用事,则 财用足矣”(《墨子·天志中》),“贱人不强用事,则财用不足” (《墨子·非乐上》),墨子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来源,因此不 劳而获者的不正当行为应当受到国家的处罚和社会的责难。 这里可以看出墨子的认识具有了“产权保护”思想为要“取于民有制”,主张采用什一税率。 “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孟子·滕文公上》),即主张农 业什一税。“什一而税”成为以后2000多年来儒家经常宣扬的税收教 条。 ⑷不同意采取“校数岁之中以为常”的“贡”法,认为根据若干年的平 均数规定出来的税额缺乏灵活性,不足以适应各年收成的具体情况。此 外孟子在追溯赋税的起源时,认为商税是由于对从事“垄断”的商人实 行征课才开始的。 ⑸孟子赋税思想的意义 孟子的税收思想比孔丘丰富且具体,大大推动儒家税收思想的发展,构 成了后世儒家神圣的传统税收教条,一直到19世纪之末仍占着支配地 位。

中国农业税的演变、终结与启示

中国农业税的演变、终结与启示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农业税的发展(一)古代社会的农业税1.夏商周的“贡”“助”“彻”。

我国农业税的雏形是早期的贡赋制度,它产生于夏朝。

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已经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政权,农耕经济逐渐走向繁荣,自然孕育出税收体制。

夏朝的赋税采用“贡”法。

《尚书·夏书·禹贡》记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做贡”,即只要有土地,就需要缴纳贡额。

《孟子·滕文公篇》记载:“贡者数岁之中以为常”,即不论丰年、歉年,一统纳贡。

税额以若干年的平均数为标准,形式上是一种定额税。

商朝的赋税采用“助”法,闻名于世的是井田制。

《孟子·滕文公篇》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商朝将田地划为九块,中间一块为公田,其余八块分给八家,八家在干完公田的农活后,才能耕种自己的田地。

公田所得上缴国家,私田所得归农户。

周朝时期的社会生产力较商朝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户耕种的收益增加,逐渐出现“私田收益大、助耕公田收益小”的现象,于是,周朝在赋税上将“助”法改为“彻”法。

《孟子·滕文公篇》中对周朝田赋缴纳方式的记载是“周人百亩而彻”,即共同耕种一百亩田地,需要向国家缴纳十亩的收获物。

这种征收方式是一种比例税,以亩为计征单位,十取其一。

2.初税亩、田租和租调制。

春秋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重要节点,牛和铁制生产工具的应用与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土地耕种逐渐摆脱集体耕种模式,开始转向个人和家庭的耕种模式。

春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田赋制度应属鲁国的初税亩。

在鲁国实行初税亩之前,沿用的仍是井田制,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户开垦出大量荒地,私田数量增加,而公田及上缴收获物不变,使其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

于是,鲁国开始实行改革,废除私田、公田制度,承认土地可以被私人所有,然后对所有土地按亩征收,税率为产量的10%。

初税亩奠定了君主专政制度的基础,标志着君主对国家赋税权力的集中控制,是我国历史上农业税税制的一次重要变革。

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下面是一些主要阶段和特点:
1. 赋税的起源: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集群狩猎和农耕经济。

最早的赋税形式是农民向部落或国家上缴一部分农产品,以满足集体或国家的需要。

2. 周朝的封建赋税制度:周朝实行了封建制度,赋税成为国家管理和统治的重要手段。

其中最重要的赋税是井田制,即把土地分配给贵族,而农民必须向国家和贵族支付部分产出。

3. 秦朝的均田制和徭役制:秦朝实施了均田制,规定每个家庭土地的数量,以平均分配土地和赋税。

此外,秦朝还实行了徭役制,强制农民为国家和贵族劳动,而不仅仅是支付税收。

4. 隋唐时期的赋税改革:隋唐时期实行了多次的赋税改革。

隋朝时期实行了府税和田赋制度,将部分税收直接归国家所有,而非贵族。

唐代的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实行了均田注丁制,将土地和人口进行登记,以确定赋税额度。

5. 宋代的赋税改革:北宋时期的赋税制度受到了科举制度的影响,贵族和富裕地主享有较低的赋税待遇,但农民的税负相对较重。

此外,宋代还实行了一些以货币为主的赋税制度,如货币赋、物产赋等。

6. 明代的土地赋役制度:明代实行了土地赋役制度,即把地租和赋税合并起来,以土地产出的一部分为税收。

明代还实施了一些非农业税收,如关税和盐铁税等。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是一个历史的长河,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在不同的朝代和时期,赋税制度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但总体上都是以农业为基础,贵族和地主享有特权,农民为主体,向国家和贵族上缴一部分农产品或货币。

中国古代农业税收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农业税收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农业税收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农业税收制度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农民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因此,农业税收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夏、商、周时期,农业税收制度主要是以地租的形式存在。

地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并从农民那里收取一定比例的农产品作为地租。

这种地租制度在当时被认为是合理和公平的,因为地主提供了土地和保护,而农民则提供劳动和农产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农业税收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春秋战国时期,地租制度逐渐演变为农业赋税制度。

国家开始对土地进行测量和登记,并根据土地的质量和产量确定农民应该缴纳的赋税数量。

这种赋税制度使国家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土地资源,并确保国家能够获得足够的财政收入。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农业税收制度进一步完善。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对农业税收制度的改革。

他废除了封建时代的土地所有制,将土地收归国有,并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

同时,他还实行了均田制,将土地按照人口数量进行平均分配,使每个农户都有一定数量的土地。

这种制度使得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农业税收制度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唐朝时期,农业税收主要以粮食为主,而宋朝时期则逐渐增加了对其他农产品的征税。

此外,在唐宋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农业税收制度,即折合钱粮法。

这种制度将农产品转化为货币,并根据当地物价和市场需求来确定农民应该缴纳的税款数量。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业税收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

明朝时期,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遭受了很大损失。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和增加财政收入,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免农业税收和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等。

清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土地所有权的强化和对农民的剥削加重,农民的负担逐渐增加。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农业税收制度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从地租制度到赋税制度再到折合钱粮法的转变。

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秦汉时期的赋税制度经历了很大的变革,主要的变化包括推行均田制,实行统一的赋税制度,以及加强中央集权。

秦朝时,实行国家统一的赋税制度,以及穀、禄、税为主要的赋税形式。

汉朝时期,实行均田制,推行政区划分,建立郡县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田地的控制。

在这个制度下,国家根据农民的田地面积,征收一定的赋税。

此外,还设立了丝绸、酒、盐等特产税,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有了较大的改变。

隋朝时期实行均田制,但后来废除了均田制,通过赋税品等分类严重影响了赋税公平性。

唐朝时期推行了三税法,即租庸调、免役赋,以及赋砧石和亩产税。

这个制度对农民非常不利,导致了农民起义的频繁发生。

宋代的赋税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北宋时期,由于财政困难,实行了归率赋税制度。

这个制度以农业产出的一定比例作为赋税,并由官府经营,从而解决了财政困难。

南宋时期,继续实行这个制度,但取消了由官府经营,改为由地方官员管理。

此外,还加强了在民族地区的赋税征收,增加了财政收入。

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在中央集权的同时,也有一些特点。

明代时,实行府、州、县三级税收制度,主要以捐纳为主要形式。

清代时,实行统一的赋税制度,以田赋为主要形式。

此外,还设立了徭役税、盐税、酒税等特产税。

清朝的赋税制度相对稳定,但因为负担重,也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经历了周朝、秦汉、隋唐、宋代、明清等时期的变化。

从封地赋税到均田制,再到归率赋税和捐纳制,赋税制度与社会经济形势的变迁密切相关。

每一个时期都在强化国家对农民的控制,增加财政收入,但也导致了农民的负担加重和社会的不稳定。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特色,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部落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帝国时代,不断变革和完善。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和不同政权的角度探讨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

一、部落社会时期在部落社会时期,人们主要以狩猎、捕鱼和采集为生。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赋税制度还未形成。

人们以亲戚关系为基础组成了最初的生产集体。

在集体中,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收获,并通过亲戚关系进行再分配。

随着农业文明的兴起,农业生产成为主要经济活动。

在这个阶段,土地开始被私有化,并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分离现象。

这导致了财产私有化和阶级分化。

二、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中,贵族地主开始通过征收租税来剥削农民。

最早的租税形式是地租,地主通过控制土地来获取农民的劳动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租税形式逐渐丰富,包括田赋、户赋、丁税等。

在秦汉时期,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货币制度和土地制度等。

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均田制和井田制等措施。

这些改革对后来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帝国时代随着汉朝的衰落和三国时代的动荡,中国进入了帝国时代。

这个阶段中,赋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政权对赋税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南朝刘宋政权实行“均输法”,即按照户口数征收赋税,并取消了旧有的户口簿。

随着隋唐王朝的兴起,在唐代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并对赋税进行调整和完善。

唐代实行了均田制,对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以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此外,唐代还实行了农田水利制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宋代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朝实行了均田制和保甲制等措施,对赋税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此外,宋朝还实行了保收和减免税收,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元代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一、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在封建社会,赋税制度主要实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剥削。

土地是封建王朝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所有权集中在地主手中,农民只能以租佃关系耕种土地。

赋税制度以田赋为主,即农民要根据土地面积缴纳一定的税款。

田赋金额按照不同地区的土地肥沃程度划分,富庶的地区税款较高,贫困的地区税款较低。

此外,封建王朝还通过特许经营、徭役和劳动力充公等手段获取财富。

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税款主要由农民承担,地主通过向农民征收田赋获取稳定的财政收入。

其次,税负是按照土地面积大小和农田产出的丰歉程度来划分,体现了封建王朝对土地资源的掌控和剥削。

再次,赋税制度的实施导致了农民贫困,土地富集效应使得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二、农业社会的赋税制度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和农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进入农业社会。

在这个时期,赋税制度实行赋税和商税并存的模式。

赋税方面,此时的赋税主要分为地税和人税两部分。

地税指的是农民依靠耕种土地所缴纳的税款。

人税指的是对人口征收一定的税款,包括口税、户税等。

农民还需要缴纳一些特种税,如水税、桥税、渡船税等。

此外,地方志、科举费等也被视为一种间接的赋税。

三、商业社会的赋税制度到了商业社会,赋税制度进一步发展,主要实行以商业税为主。

商业税主要包括的税种有:关税、商币、专卖、茶酒等。

其中,关税是重要的税种之一,通过对国际贸易的征税来获取财政收入。

商币是对民间货币流通征税的一种形式,通过征收购销商的交易税来获取财政收入。

专卖是指国家对一些特定商品实行垄断经营,并对私人经营该类商品的商人征税。

茶酒是指对茶叶和酒类产品征收的税款。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经历了封建社会、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三个阶段的变迁。

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主要体现了封建王朝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国家财政需求的变化以及商业经济的发展。

这些制度的变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也为后来税收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古代赋税制度:在古代,赋税主要以土地为基础,皇帝征收赋税,以维持国家政权和军队的开支,同时也能为民众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赋税通常包括田地中的土地税、人身上的人丁税、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方面的税费等。

2.农业赋税制度:在封建社会,农业是中国主要的经济支柱,赋税也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在唐代,实行了“均田制”,开展土地调查和土地平均分配,实施了固定的田赋税制度。

宋代,实行了“两税法”,即户籍赋和田亩赋,以户口与农田面积来确定税负。

3.官僚赋税制度:明清时期,官僚赋税制取代了农业赋税制。

这种制度以赋税官僚为核心,由地方高级官员负责征收赋税,将税收资金上缴国家。

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但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

4.开放后的税制:开放以后,中国赋税制度发生了重大的。

1980年代初,中国启动了农村,取消了传统的包产到户制度,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时,也对税制进行了,实行了农业税改。

通过取消对农业的特殊征税,转变为对农民征收统一的税费。

此外,还实行了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等各种税收。

5.现代赋税制度:目前中国的赋税制度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制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税制越来越趋于完善和灵活。

例如,2005年,增值税进行了全面调整,降低了税率、扩大了纳税范围、提高了纳税人的税负公平等。

总而言之,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从农业赋税到官僚赋税,再到现代赋税的转变。

这一过程中,税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调整,既反映了国家政权的需求,也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化。

随着中国的开放,税制的优化和完善将继续进行,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赋税的主要形式是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活动,所以赋税主要以农产品为主。

这些赋税直接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收取,用于维持官府开支和军事需求。

税收标准主要基于土地面积和产出数量来计算,即所谓的"田赋"和"丁赋"。

随着周朝的衰落和分裂,赋税制度逐渐失去了中央集权的特点,各个封建国家开始独立征收和管理赋税。

这个时期的赋税制度不太规范,征收标准和税率差异较大,导致了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

到了秦汉时期,赋税制度经历了重大的和调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完善了赋税制度,推行了土地平均制,即将土地以乡为单位,均分给农民,以加强对土地的控制和征收更多的赋税。

此外,秦始皇还推行了统一货币制度,建立了铁板钱的统一货币,为赋税征收提供了便利。

随着王朝的更替,赋税制度也随之变化。

在东汉时期,赋税制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东汉政府开始将赋税收入的用途进行分类,其中包括官方支出、国家军费和赈济活动等。

此外,东汉还实行了编户田制,通过编订田地册和人口登记表,进行赋税的征收和管理。

到了唐代,赋税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标准化。

唐代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税制法律和政策,以规范税收的征收和使用。

唐朝的税制中,赋税的标准主要基于土地的质量、用途和面积等因素进行计算。

税收的征收和管理机构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实施了相对统一和集中的赋税制度。

宋代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个分水岭。

宋朝开始注重轻赋遣散,减轻农民的负担,实行了一系列减税政策。

其中最为重要的政策是赋税由钱粮赋转向单一的银钱赋,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税负。

此外,宋代还实行了代赋制度,即由地方官员直接向农民收取赋税,减少了中央政府的干预,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自治权。

到了明清时期,赋税制度基本上延续了宋代的制度。

明代以后,赋税制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税种和税率更加多样化。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演变和改革,不同朝代和统治者实施了各种不同的赋税政策。

以下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主要演变和特点:
1. 早期朝代:在早期的中国朝代,如夏、商、周等,赋税主要以“田赋”为主,这是一种以田地产出为基础的赋税制度。

国家通过分配土地和对农田产出的征税来获得收入。

同时,也有一些额外的赋税,如劳役和物产税。

2. 秦汉时期:秦朝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推行均田制和统一货币制度,赋税制度也得到了改革。

赋税主要以“亩产租庸”制度为基础,国家将土地划分为亩产单位,征税以土地产出和户口数量为基础。

庸赋则涉及劳役和军役。

这个时期的赋税制度对农民来说相对严格,导致了一些农民起义和反叛。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实行了多种赋税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均田制”和“租庸调赋”制度。

均田制旨在平均分配土地,以减轻贫苦农民的负担。

租庸调赋则涉及征税、劳役和军事征用。

4.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

元朝实施了以“亩产赋”为基础的赋税制度,而明清时期采用了“户口赋”制度,其中家庭的人口数量用于确定征税额。

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更加集中和官僚化。

5. 租调所赋:明清时期,中国引入了“租调所赋”制度,也称为"地丁赋",这是一种按地区征税和分配资源的制度。

根据地区的资源和需求,国家向不同地方征收税赋并分配物资和资源。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同朝代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征税和管理资源。

这些变化也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政治动荡。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先秦时期,中国赋税制度的主要税种是田赋。

这是一种以农田耕作面积为依据征收的税种。

在此期间,田赋的税率相对简单,多以实物征收。

最早的田赋制度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满足国家和皇室的财政需求。

随着战国时期的结束和秦朝的建立,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秦始皇采用了重商主义的政策,取消了曾经存在的奴隶税制度,对商业和手工业实行一种新的盐铁政策,即通过对盐和铁的垄断来征税。

同时,秦朝还实行了苛捐杂税,对私人财产进行征收。

这一制度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不满和抵制,成为了秦朝灭亡的一大因素。

汉朝时期,中国赋税制度开始逐步废除秦朝的盐铁政策和苛捐杂税。

汉朝采用了以田赋为主的综合赋税制度,增设了一系列新的税种,如亩正、調、交、什一等税。

同时,汉朝允许了一部分农田免税,对一些贫穷的农民减轻了负担。

这一赋税制度在汉朝的时期相对稳定,并且继续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随着唐朝的兴起,中国赋税制度再度发生变革。

唐朝采用了与汉朝相似的综合赋税制度,并进一步加强了对商业和手工业的税收征收。

此外,唐朝还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税务机构,即户部,负责征收和管理赋税。

税务机构的建立为赋税制度的稳定和高效提供了保障。

宋朝时期,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宋朝废除了以往的综合赋税制度,实行了逐层的税收制度。

这个制度以轻赋薄税为主要特点,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减轻了对农民的负担。

此外,宋朝还大力发展了商业和手工业,并实行了以商业税为主的新的税收政策。

这一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之后的赋税制度奠定了基础。

明清两朝,受到西方殖民主义力量的影响,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明朝时期,著名的赋税家纪效新提出了“民不堪命,何至于此”等一系列赋税方案,试图减轻农民的负担。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案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清朝时期,封建皇权加强,税收负担进一步增加。

此外,清朝还实行了一种以人头税为基础的赋税制度,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对农民的压迫。

【知识整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全)

【知识整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全)

赋税制度的沿革一、春秋初税亩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田被大量开垦,从春秋末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它承认私田合法,这就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二、秦汉赋税:编户制度1、含义: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

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

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

两汉赋税制的主要内容是“租”和“赋”两项。

租是土地征收的税额,赋以丁计,包括算赋、口赋。

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是专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2、影响:①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②加剧了土地兼并,引发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③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逃避难以负担的赋役,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④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政府的户籍中消失。

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三、隋唐租庸调制1、发展:租庸调制开始实行于隋朝,唐朝进一步加以完善2、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3、指导思想:轻徭薄赋4、内容: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隋有年龄限制,唐无年龄限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5、特征:“庸”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6、作用:①以庸代役,一方面农业生产时间较有保证,另一方面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劳动积极性也相应提高②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唐前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历时一百年繁荣局面的出现,正是实行租庸调制和均田制的结果。

同时也促使开垦荒地③保障了政府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④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着对劳役地租这种最落后的赋税形式的否定,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四、唐中后期两税法1、原因: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可以追溯到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

在秦朝,实行了“均田制”,将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实行统一征收和管理。

此后,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主要包括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阶段。

秦汉时期的赋税制度在统一政权的强力独断下进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三长制”,即按照田地的长短不同,征收不同的税赋。

然而,这种制度给农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刘邦建立汉朝后,取消了“三长制”,恢复了秦朝之前的“均田制”,并进行了土地的重新分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赋税制度也出现了大规模的紊乱。

政权之间频繁更迭,导致多重赋税和乱象丛生。

官员、地主等有势力者占据土地,以民间财产为自己的赋税对象。

农民经常遭受剥削和压迫。

隋唐时期,隋炀帝实行了赋役法,赋税制度进一步发展。

隋朝将赋税分为地税和人口税两大类,并且以地为税基,实行“均输法”。

到了唐朝,赋税制度更加完善,实行了“户籍税”,即以户口数作为赋税标准。

此外,唐朝还实行了“井田法”,即将宅田和井田确定为土地的永久产权。

宋元时期,赋税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

宋朝初期实行了“增役法”,将田地按经济产出的不同收税,并划分为田赋、交子、科举等税种。

到了宋徽宗时期,由于战乱连绵不断,多次提高税额,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元朝时期,由于外族统治,税收进一步加重,农民起义频发。

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明朝实行了“太平仓”制度,将政府收购的货物作为赈济救灾之用。

清朝实行了“户赋制”,将税负分摊到每个家庭。

但是在清朝后期,赋税制度仍然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反映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变迁。

由最初的重农主义赋税制度,到中央集权统治时期的强力赋税制度,再到近代社会的相对稳定赋税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特点。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的赋税制度主要是以“租庸调”为主。

租庸调是指以土地输出的农产品为依据,由府、县官员向农民征收一定数量的农产品,用于满足领导的军费和官员的生活需要。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赋税制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封建贵族加强对土地的控制,并逐渐形成封建国家的赋税体系。

这一时期,土地以世袭的方式归属于封建贵族,农民必须向贵族交纳赋税,同时还要为军役和劳役提供劳动力。

3.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统一的赋税制度。

秦朝将土地收归国家所有,实行均田制,并附加“亩限”,即规定每亩土地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作为赋税。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逐渐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导致了农民起义的频繁发生。

4.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农业生产不断衰落,赋税制度也逐渐失去实际效力。

皇族、贵族和地方士族逐渐壮大,他们通过侵占农民土地和免税等手段,减少了赋税的负担,导致了动乱和社会不稳定。

5. 隋唐宋时期:隋唐时期,赋税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完善。

隋朝实行等额赋税,即每户家庭按户口数量交纳固定数量的农产品。

唐朝继续了隋朝的制度,并逐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宋朝时期,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实行了均输法,即按每户家庭的土地面积和产量交纳赋税,以减轻贫困农民的负担。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演变过程中,从夏商周时期的“租庸调”发展到封建时期的封建国家赋税制度,再到隋唐宋时期的等额赋税和均输法,赋税制度逐渐完善,但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导致了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的发生。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税收和赋役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税收和赋役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 生会导致农业税收和赋役 制度的调整,以减轻农民
负担。
农业税收和赋役的演变特点
税收和赋役的演变历程:从早 期的实物税到货币税,再到后 来的摊丁入亩
税收和赋役的演变原因: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和赋役 制度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需求
税收和赋役的演变影响:对农 民生活、国家财政和经济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
限制农民流动, 影响社会稳定
影响农民收入, 加剧贫富差距
影响农民生活水 平,降低生活质 量
对封建社会经济的影响
农业税收和赋役 是封建社会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税收和赋役 的征收对农民生 活产生重大影响
农业税收和赋役 的征收促进了封 建社会的经济发 展
农业税收和赋役 的征收也导致了 农民贫困和社会 不稳定
粮食资源。
增加财政收入: 改革后,国家 的财政收入得 到了增加,为 国家的经济发 展提供了更多 的资金支持。
推动社会进步: 改革后,社会 生产力得到了 解放,推动了 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农业税收和赋役的改革评价
改革的背景:封建社会的土地 制度和税收制度
改革的目的:减轻农民负担,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改革的措施:实行均田制、两 税法、一条鞭法等
唐代两税法:将原有的户调制改为“两税法”,即地税和户税,简化了税收和赋役征收 的程序。
明清一条鞭法:将各种赋役合并为一条,按亩征收银两,简化了税收和赋役征收的程序, 提高了税收征收的效率。
农业税收和赋役的改革内容
改革背景:封建社会后期,土地 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
改革效果:提高了财政收入,促 进了农业生产,稳定了社会秩序
税收和赋役的征收时间: 包括定期征收、不定期 征收等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在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赋税制度主要采用的是自给自足型制度。

这一时期的赋税主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农民直接向官府交纳农业产物作为赋税。

这种制度使农民承担了繁重的赋税负担,同时也使国家难以从农产品中获得足够的财政收入。

此后,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封建社会中的赋税制度出现了一定的演变。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赋税制度变得较为多样化。

在宋朝,赋税主要以米钱赋为主,农民需要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实物作为赋税。

元朝时期,开征了苛捐杂税,赋税增加,农民负担加重。

明清时期,赋税制度更加复杂,分为“钱粮法”和“钱法”两种形式。

其中,“钱粮法”要求农民按照田地的耕种面积缴纳税金和粮食,而“钱法”则是直接以货币形式征收税款。

这种多样化的赋税制度逐渐导致了农民的负担加重,同时也使得官府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近代赋税制度的建立是中国赋税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近代,中国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和财政困难的双重压力,不得不进行赋税制度的。

清朝晚期,废除了钱粮法,把赋税改为按照实物和货币两种方式征收的“合计法”。

同时还实行了赋税调查,使赋税制度更加科学和现代化。

此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中国赋税制度逐渐与世界接轨,采用了类似于西方国家的现代税收制度,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这种赋税制度的建立不仅为国家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财政收入,也使得赋税负担得到了相应的分摊。

总的来说,在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中,赋税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趋势性。

从自给自足型的制度到多样化的制度再到近代的现代化税收制度,中国赋税制度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逐渐向着科学、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 圣 王 因 时 补 救 不 得 已 之 心 , 犹 日什 一 取 民 , 兵 于农 之 可 而 寓 行 于今 也 , 仁 而 不智 , 焉 而 不 思 , 忍 矣 哉 !”10 不 学 亦 [5 84 1
周 三代 的基 本 赋 税 制 度 , 贡 、 、 则 是 夏 、 、 三 代 不 同 的 而 助 彻 商 周 赋 税 习惯 。所 谓 “ ” 即 统 治 者 按 若 干 年 的 平 均 产 量 征 收 十 分 贡 , 之 一 的实 物 ; 谓 “ ” 即 借 民力 以耕 公 田 , 田的 收 获 全 部 归 所 助 , 公 统 治 者 所 有 ; 谓 “ ” 即 “ ” “ ” 行 。所 谓 “ 十 ” “ 所 彻 , 贡 和 助 兼 五 、七 十 ”“ 亩 ” 一 个 约 数 , 分 派 给每 个 家 庭所 能耕 种 的 田亩数 。 、百 是 是 “ 实 皆什 一 也 ” 是按 土 地 年 产 量 的 十 分 之 一 征 收 赋 税 , 个 其 即 这 十分之一的纳税额 “ 校数岁之 中以为常 ”是 以若 干年 的平均产 , 量 为 标 准 的 。 以 看 出 , 子 是 赞 成 什一 税 的 , 认 为 这种 税 率 可 孟 并 是最公正合理 的 , 所以 , 他反对任何其 他的税率形式 , :欲轻 说 “
【 _靠 li l 三 间_ 研 1 l I 题

中 国古 代农 业 赋 税 思 想 及 演 变
聂 慧 丽
( 焦作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 南 焦作 44 0 ) 河 5 0 3
【 摘 要 】 为 了适应巩 固农业赋税制度和 维护国家统治的需要 , 国古代形 成 了以“ 我 国家本位” 实质 , 重农抑 为 以“ 商” 念为核心 的赋税思 想。文章对我 国古代主 要农 业赋 税思想的核心理念 、 观 主要 内容及变化历程进行 了分析 , 并对今天 的农 业赋税制度提 出 了建议 。

【 收稿 日期 】 0 】 0 — 5 2 1一 4 0 【 作者简介 】 聂慧丽( 91 )女 , 1 7 一 , 河南济源人 , 焦作 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讲 师。
孟 子在 《 文公 》 滕 中说 : 夏 后 氏五 十 ( ) “ 亩 而贡 , 人 七 十而 殷 助 , 人 百 亩 而 彻 , 实 皆 什 一 也 。 [78 见 ,什 ~ 税 ” 夏 商 周 其 ”]9可 3- 9 “ 是

在中国古代 , 农业赋税 是 国家财政 收入 的主要来 源 , 以 , 所 正确理解 古代 农业赋税思想及其 演变过程 , 不仅对 于全面把握 我国古代 社会 经济发展 的历史进 程有重要意义 , 而且 对于今天 我们解 决“ 三农 ” 问题仍有重要 的借鉴 意义 。


重视 , 没有得到推行 。 更
之于尧舜之道者 , 大貉小 貉也 ; 欲重之 于尧舜之道者 , 大桀小桀 也 。 到了西汉 , ” 董仲舒提 出“ 古者税 民不过什一 , 其求 易供 ; 使 民不过三 , 其力易足 。 民财 内足 以养老尽孝 , 外足 以事上共
四、 由税制 复杂到税 制简单是 古代农业 赋税思想发 展 的主 线
在 中 国古 代 , 一直 存 在 着农 业 赋 税 是 以人 数定 税 还 是 以 资 产定税的争论。作为国家分割农 民剩余劳动产品的基本形式 , 地 租 和 赋 役 是 古 代 社 会 初 期 国家 征 收 赋 税 的 主 要 方 式 。 其 中 , 地 租 一 般 由 土地 拥 有 者 地 主 直 接 向 租种 土地 的农 户 征 收 。 赋 而 则 分 田赋 和 军 赋 两 种 , 赋 就 是 农 业 税 , 国 家 以实 物 形 式 征 田 由 收, 其征收对象是农民和地主 ; 军赋就是摇役 , 主要是无偿征用 农民去征 战、 戍守 、 整治水道堤防 、 修造宫殿和陵墓等 。 东汉曹操开始实行租调制 , 田租按 田征 收 , 户调按户征收。 到 了西晋时期 , 虽然仍然沿用租调制 , 但改为 以丁定税 , 孝武帝 时期又改为按 口定税 。 古代 中国 , 很多思想家主张以丁定税 。 唐 代着名 政治家陆贽认为 :夫财之所生 , 因人 力 , “ 必 工而能勤则 丰富 , 拙而兼惰则窭空 。是 以先王之制赋入也 , 以丁夫为本 , 必 无求于力分 之外 , 无贷于力分之 内。”瑚 主张“ f一 9 量人之力” 征收 赋税。 宋朝周朗提出 :取税之法 , “ 宜计人 为输 , 不应 以资 。 ㈣m- ” 明确反对 以资产定税 。清代王夫之也 主张以丁定税 , 他说 :求 “ 之 地 而 不 求 之 夫 , 不耕 则赋 役 不 及 , 人 且 以农 为戒 , 驱 而 民 而 不 折 人 于 权 势 奸 诡 之 家 而 不 已 。” 田不 尽 归 之 强 豪 不 止 , 天 下 “ 而 之乱且不知所极矣。” ” … 当然 , 针对 以 丁定 税 , 对 者 也 大 有 人 在 。唐 代 杨 炎 提 出 : 反 “ 户无 主客 , 以见居为簿 ; 人无 丁中, 以贫富为差。”22建议 以 [3 14 1 田亩资产取 代人数来征 收赋税 ,这样 与以前税 负相 比较 为合 理, 并主张将 主户 、 客户全 部编入户籍纳税 , 过去受免税 、 免役 特权 的阶层 , 王公 、 如 官吏 、 僧尼 等一 律要纳税 , 过这些措施 通 以扩大税基 。元代马端林也说 :人之贫富不齐 由来久矣。今幼 “ 未成丁而承袭世 家累千金者 , 乃薄赋 之 , 又有年齿 已壮而身居 穷约家无置锥者 , 乃厚敛之 , 岂不背缪 ! 今两税之法 , 人无丁中, 以 贫 富 为差 , 岂不 的 当 ! l 明 确指 出 , 田亩 多 少来 定 赋 税 是 ”] 1 以 古往 今 来 不 可 违 逆 的 大 法 。 智者见智 , 仁者见仁 , 围绕赋税征收依据 , 古代思想家们进 行 了针 锋 相 对 的 论 争 。 纵 观 中 国 古代 赋税 思想 的变 化 可 以看 但 出,我 国古代赋税思想一直是沿着从复杂税制到简化税制 , 从 不匀税负到均平税 负, 狭窄税基 到广 阔税基 的道路发展的。
【 键 词 】 农 业赋 税 ; 思想; 关 赋税 演变 【 中图分类号 】 82 【 F 1. 9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04 26 (0 11—0 70 10— 782 1)002—2
由贸易等内容 , 其思想主要体 现在槽运 、 盐政 、 屯垦和征收轻 重 等方 面。其实 , 在中 国古代赋税思 想中 , 主张经济干涉 主义 、 推 行官 营专卖政策 的理论 一直 占主导地位 , 是赋税 思想的核心 内 容。 国家 本位 是古 代 农 业赋税 思想 的实 质 商 殃 就 极 力 鼓 吹 以 “ 战 ” 核 心 的 赋 税 思 想 , 张 “ 农 农 为 主 不 市利之租必重 ” 【 ,】 2 】 鼓励一切有 利于农战 的活动 , 限 我 国农业 赋税制度起源很早 , 自虞夏时 ,贡赋备 矣” “ 。… 之征必多 , 以达 到 所以, 中国赋税思想很早就 出现了。 在中国古代 , 赋税 思想的 目 制 一 切 不 利 于 农 战 的 活 动 。 为 迫 使 所 有 的人 归 于 农 业 , 他主张严厉禁 止一 切粮食 的是 为从 经济 上 建 立 和 巩 固 中央 集 权 的 专 制 主义 政 权 造 舆 论 , 把人们束缚 在土地和 战争 上的 目的 , 买卖 和其 他商业行为 , 禁止农 户利 用山泽从事渔猎 活动 。商鞅 因而其实 质是 国家本位 , 即重 “ 国” 富民” 富 轻“ 。 作为 中国社会 大变 革的时代 ,春 秋战国时期社会 经济 、 政 赋税理论 的推行 , 为确立 中央集权 的专制 统治 , 固新兴地 主 巩 治等各个生活领域都发 生着急剧变化 , 随着 封建地主 阶级 的迅 阶级的经济地位奠定 了坚实 的经 济基 础。 桑弘羊是 西汉著名理财家 , 他认为从 经济上巩 固封建 中央 速强大 , 奴隶主贵族势力则土崩 瓦解 。法家思 想集 中代表 了新 必 即 兴地 主阶级 的利益 , 其赋税思想也 力图适应建立 封建 主义 生产 专 制 主 义 政 权 , 须 采 取 赋 税 改 革 措 施 , 实 行 一 系 列 经 济 干 包 盐铁 官营 、 统一铸 币 、 方 式 的趋 势 , 满 足 地 主 阶级 夺 取 全 国政 权 的需 要 。比如 , 国 涉主义政 策 , 括在全 国推行酒 类专 卖 、 以 泰 力 的商鞅公 然提 出“ 富国贫 民” , 为民富 了就 会安 于悠 闲“ 论 认 佚 平 准等 , 图 由中央政府 完全控制生产 和流通领域 中的经 济权 使封建 国家财政收入得 以充分保证 。 自此以后 , 重农抑商 、 乐” 从而不努力生产 , , 不听从政府 的驱使 。为使 老百姓致力 于 益 , 经济干 涉主义成 为两 千年里贯 彻始终 的封建 社会正 统赋税 思 “ 战 ” 必 须 实 行 贫 民政 策 , “ 藏 ” 农 , 即 上 和重 征 赋 税 , 量 扩 大 国 尽 家在社会剩余产品分配 中所 占有 的份 额。 他甚至要求剩余 的粮 想 。 宋代 , 由于各方面 因素 的影响 , 工商业迅速发展 , 品经 济 商 食 必 须 集 中 在 国家 手 中 , 户 除 留 下 一 定 口粮 外 , 得 有 任 何 农 不 走 向繁 荣 , 这样 , 人们 开始 质疑 “ 义贱 利 ” 贵 的传统 赋税 思 想 , 剩余 。 重农抑商 ” 思想 和政 策也 出现 了动摇 。李靓 、 王安石为代表 的 儒 家学派虽然 口头上讲 “ 藏富 于民” 但实际上依 然提倡充 “ , 批 思想 家极 力宣 扬 “ 事所 以理 财 , 财乃 所谓 义也 ” 观 政 理 的 实国家财政 , 主张“ 国库 ” 比如 , 富 。 儒家学派 崇尚的“ 贵义贱 利” 公开斥责儒家 的“ 义利 观” 提倡讲求 财利 。于是 , , 国家较 以 观念 , 就极力鼓吹 “ 安贫乐道 ”提倡人 们放弃 自己的利益 , , 服从 点 , 前朝代放松 了铁 、 、 、 盐 茶 酒等物 品的专卖权 。但 在“ 摧抑兼 并” 朝廷利益 , 即统 治 者 的 国家 利 益 。 这之后 , 各个时期 的封 建统治者和 大多数思想家在 赋税思 的政 治 口号 下 , 以后 的 朝 代 国家 仍 然 继 续 实 行 经 济 干 涉 主 义 , 想大都 以提高 国家财政 收入为 目的 ,强调征收 以充 实 国库 , 而 推 行 一 系 列 专 卖 和垄 断 财利 政 策 。 直到 明朝 时 , 名的政治家 张居正对“ 著 重农抑商” 的理念提 对于 富民却很少提 及。 只有西汉时期司 马迁 的赋 税理论把富 国 主张赋税改革 , 这之后 , 反对 经济干涉主义和 国 和 富 民 统 一 起 来 , 视 了 富 民 的 问 题 , 确 说 明 了 富 民 的 意 义 出了明确批 判 , 重 正 和途径 。但是 , 其赋税思想在 两千多年 的封 建社会 中一直 未被 家 专 卖 政 策 的思 想 倾 向 才得 到增 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