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_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1-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详细大全
221) 1T 末、 2T 末、 3T 末、 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 1:v 2:v 3 : :v n 1:2:3: :n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人教版高考复习——物理公式大全、质点的运动 ---- 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s1、平均速度(定义式): v ; t222、有用推论: v t v 0 2as ;v 0 v t3、中间时刻速度: v 2t v v 02v t ;4、末速度: v t v 0 at ;6、位移: s v t v0 vt t v 0t 1at 2;2 0 27、加速度:v t v 0a t 0 {以 v 0 为正方向, a 与 v 0 同向 (加速)a 0;反向则 a 0 };9、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设 T 为时间单位,则有:8、实验用推论:s aT 2 { 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 (T )内位移之差}1)BAB BC2T ,BC CD C2TC B CD BC a2) TT 2重要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如图1,设时间间隔为 T ,加速度为 a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S 1, S 2,S 3,,S n ; S 1 X 1, S 2X 2 X 1 , S 3X 3 X 2 ⋯⋯则S=S 2 S 1=S3 S 2==S n S n 1=aT 2 ;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总有: v 0 v tv t v22v sv 02 v t 25、中间位置速度:常见计算:22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初速度为 0 的 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 S 之比:s 1: s 2: s 3 :s n 1:3:5: : (2n 1);初速度为 0 的 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 t 之比:t 1:t 2 :t 3: t n 1: 2 1 : 3 2 : : ns m s na 2 2m nT或 S m S nm n aT(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新整理)
两个分力垂直时: F合 F12 F22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x 合=0 F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Er R
电源热功率: Pr I 2r
电源效率:
P出
U
=
=
R
P总 E R + r
6、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
焦耳定律(电热)Q= I 2 Rt
电功率 P=IU
S 4kd
tg vy qUL vx mdv02
(二)直流电路
Q
1、电流强度的定义:I =
t
微观式:I=nevs (n 是单位体积电子个数,)
2、电阻定律:
R l S
电阻率ρ: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 单位:Ω·m
-- 5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3、串联电路总电阻
R=R1+R2+R3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3、求 F1、F2 的合力的公式: F合 F12 F22 2F1F2 cos
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体运动问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代换式。
c、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V=X/tV是平均速度(m/s)X是位移(m)t是时间(s);Vt=Vo+aOt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2)t 是时间(s);X=Vot+(1/2 )at 2X是位移(m)Vo是初速度(m/s)t是时间(s)a是加速度(m/s2 );Vt2 -Vo2 =2aX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2 )X 是位移(m); h=(1/2 )gt2 Vt=gt Vt 2 =2ghh是高度(m)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 )t是时间(s)Vt是末速度(m/s);G=mgG是重力(N)m是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 2?10m/s2 );f=卩FNf是摩擦力(N 卩是动摩擦因数FN是支持力(N);F=kX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X是伸长量(m);.F=maF是合力(N) m是质量(kg)a是加速度(m/s2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a 向=V2 /r= 3 2 r= (2n /T )2 r= (2n f )2 r= w V (3 = ? /t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2 )V是线速度(m/s)r是半径(m)3是角速度(rad/s )?是弧度(rad)t是时间(s )T是周期(s )f是频率(Hz);F 合=F 向=ma向=m (V2 /r )=m3 2 r=m (2 n /T)2 r=m (2 n f)2 rF合是圆周运动的合力(N) F向是向心力(N)m是质量(kg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2 )V是线速度(m/s )r是半径(m)3是角速度(rad/s )T是周期(s )f是频率(Hz);F 引=F 向=m(2n /T)2 r=G (Mm/r2 )F引是引力(N F向是向心力(N m是质量(kg)T是周期(s )r是半径(rr)G是引力常量(6.67 x 10-11N/ (kg ? n2 )M 是质量(kg );推导公式:. F引=F向?? g=G( M /r'2 )二G)=m (V2 /r) =>V=VGM/r(Mm/i2JcM/r5=m 3 2 r=> 3k/4 Ji2r3/GM=m(2n /T) 2 r =>T==m(2n f) 2 r =>f=JGM/4 h2P=ma向=>a向=GM/r2F引是引力(N F向是向心力(NG是引力常量(6.67 x 10-11N/ (kg ? n2 )M 是质量(kg)m 是质量(kg)r是半径(m) V是线速度(m/s)是角速度(rad/s )T是周期(s)f是频率(Hz)g是重力加速度(9.8m/s 2?10m/s2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2 )M'是该天体的质量(kg)r '是该天体的半径(m ;5.4心/GN 二3 兀/G”—4/3 M R3P是天体密度(kg/m 3 )R是天体半径(m)G是引力常量(6.67 x 10-11N/ (kg ? n2 )T 是周期(s);6.W=FScosBW是功(J)F是力(N)S是沿力的方向移动的位移(m cos B 是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余弦;7. p=W/t=FVP是功率(W W是功(J)t是时间(s)F是力(N)V是速度(m/s);8. W=A Ep=mg\ h=mg (h1-h2)W是重力势能做的功(J)A Ep是重力势能(J)m是物体的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 2?10m/s2 )A h是高度差(m)h1是起始高度(mh2是终止(末)高度(m ;9. A Ep= (1/2)kX2A Ep是弹性是能(J)k是劲度系数(N/m)X是伸长量(m);10. Ek = (1/2)mWEk是动能(J )m是质量(kg )V是速度(m/s );11. 动能定理:W总=(1/2)mVt2 - (1/2)mV2 机械能守恒:E=Ep+ Ek +Ep' W是总能量(J )m是质量(kg )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E是机械能(J)Ep是重力势能(J)Ek是动能(J)Ep'是弹性势能(J)。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大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①0ta tv v -=②0t v v at =+ ③02tV v v +=④02t v v S v t t +=⋅=⋅ ⑤2012S v t at =+ ⑥2202t v v aS -= 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 1∶s 2∶s 3∶…∶s n =12∶22∶32∶…∶n 2.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 1∶s 2∶s 3∶…∶s n =1∶3∶5∶…∶(2n -1).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00,v a g ==)①t v gt = ②212h gt = ③22t v gh = ④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①中间时刻速度:022t t v v sv v t +=== ②中间位移速度:22022t s v v v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差:21nn s s aT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 内位移差:2nn k s s kaT --=二、力学1、重力:G=mg (g 值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弹力:F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产生弹力的2.个条件:①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3、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有弹力...;②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接触面粗糙 (1)滑动摩擦力:f=uN ,N 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μ为滑动摩擦因数。
人教版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整理_高中物理复习指导
人教版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整理_高中物理复习指导高中的物理很难,学习物理是要讲究方法的,方法用对,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 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 反向则a 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物理高三人教版公式大全
物理高三人教版公式大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 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 Vo^2 = 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 = V平= (Vt + Vo)/24.末速度Vt = Vo + at5.中间位置速度Vs/2 = [(Vo^2 + Vt^2)/2]^1/26.位移s = V平t = Vot + at^2/2 = Vt/2t7.加速度a = (Vt - 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二、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 = 02.末速度Vt = gt3.下落高度h = 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 = 2gh三、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 = Vot - gt^2/22.末速度Vt = Vo - 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 - Vo^2 = -2gs4.上升最大高度Hm = 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 = 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四、力学1.胡克定律: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赤,g低纬>g高纬)五、电学1.库仑定律:F = k * (q1 * q2) / r^2 (k为静电力常量,q1和q2为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2.电场强度:E = F / q (F为电场力,q为点电荷的电荷量)3.电场力做功:W = q * U (q为电荷量,U为两点间的电势差)4.电势差:U = Ed (d为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5.电容:C = Q / U (Q为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U为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6.欧姆定律:I = U / R (I为电流,U为电压,R为电阻)7.焦耳定律:Q = I^2 * R * t (Q为电热,I为电流,R为电阻,t为时间)8.电阻定律:R = ρ * L / S (ρ为电阻率,L为导体的长度,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六、磁场1.磁感应强度:B = F / (I * L) (F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安培力,I为电流,L为导线长度)2.安培力:F = B * I * sinθ (θ为磁场与导线的夹角)3.洛伦兹力:F = q * v * B * sinθ (q为电荷量,v为电荷运动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θ为磁场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七、光学1.折射率:n = sinθ1 / sinθ2 (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2.光的干涉条件:Δφ = 2π * (n * λ / L) (n为干涉条纹的级数,λ为光的波长,L为两相干光源间的距离)3.光的衍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光的波长接近或小于光的波长八、原子物理1.德布罗意波长:λ = h / p (h为普朗克常量,p为动量)2.氢原子能级公式:En = E1 / n^2 (n为量子数,E1为基态能量)3.跃迁能量:ΔE = Em - En (m为高能级,n为低能级)这些公式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非常重要,需要不断练习和巩固。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整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整理高中的物理很难,学习物理是要讲究方法的,方法用对,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人教版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人教版物理公式大全高中人教版物理公式振动和波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5.机械波、横波、纵波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
冲量与动量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ndash;mv0 {Δp:动量变化Δp=mvt&ndash;mv0,是矢量式}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prime;也可以是m1v1+m2v2=m1v1&prime;+m2v2&prime;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prime;=(m1-m2)v1/(m1+m2) v2&prime;=2m1v1/(m1+m2)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11.子弹m水平速度v0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E损=mv02/2-(M+m)vt2/2=fs相对{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asymp;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0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0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0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 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强调:(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word版)人教版高考物理公式详细大全,文档
人教版高考复习——物理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 直线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定式〕:s ;t2、有用推:v tv2as;3、中刻速度:t vv0v t;22 4、末速度: v t v0at;v02vt25、中位置速度:v s2;26、位移:s t v0v t tv0t1at2;227、加速度:avtv0{以v0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a0;反向a0};t8、用推:aT2{s相相等(T)内位移之差}常算:OA B C D?????X1A B BCBCCD2B C2 T2T;X3〔1〕,aB CDBCX4T T2〔2〕;X5重要推:1v t 0vtv〔1〕匀速直运中某段内中刻的瞬速度等于段内的平均速度:2;〔2〕匀速直运中相等的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如1,隔T,加速度a,相等的隔内的位移分S1,S2,S3,⋯⋯,Sn;S1X1,S2X2X1,S3X3X2⋯⋯S=S2S1=S3S2=⋯⋯=Sn Sn1=aT2;vt vv0v t vsvt2 22无匀加速是匀减速有:22;9、初速度零的匀加速直运律,T位,有:〔1〕1T 末、2T末、3T末、⋯⋯nT末的瞬速度之比:v1:v2:v3::v n1:2:3::n;〔2〕1T 内、2T 内、3T 内⋯⋯nT 内位移之比:s 1:s 2:s 3::s n12:22:32::n 2 ;〔3〕初速度0的n 个相等的内 S 之比:s1:s2:s3:sn1:3:5::(2n1);〔4〕初速度 0的n 个相等的位移内 t 之比:t1:t2:t3:t n1:21:3 2 ::nn1;smsnan T 2或S m S nmnaT 2〔5〕 m 〔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差→逐差法〕。
10、主要物理量及位:初速度(v 0):m/s ;加速度(a):m/s 2;末速度(v t ):m/s ;(t)秒(s);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位算:1m/sh 。
高中人教版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人教版物理公式大全振动和波1.简谐振动f=-KX{f:恢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始终与X}相反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3.受迫振动频率特性:F=F驱动力4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体,a=max,防止和应用共振5.机械波、横波、纵波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速: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扰条件:两列波具有相同的频率、恒定的相位差、相似的振幅和相同的振动方向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
冲动和动力1.动量:p=mv{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3.冲量:I=ft{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0{δp:动量变化δp=mvt–mv0,是矢量式}5.动量守恒定律:P之前的总和=P之后的总和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6.弹性碰撞:δp=0;δek=0{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δek:动能损失,ekm:最大动能损失}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9.物体M1以V1:V1′=M1-m2v1/M1+m2v2′=2m1v1/M1+m2的初始速度与静止物体m2发生弹性碰撞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11.子弹m以水平速度V0射入位于水平光滑地面上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时的机械能损失e损=mv02/2-m+mvt2/2=fs相对{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和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的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面+H2=M4π2R地面+H/t2{H≈ 36000公里,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面:地球半径平抛运动1.水平速度:VX=V02垂直速度:vy=GT3水平位移:x=v0t4垂直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关闭速度VT=VX2+vy21/2=[V02+GT2]1/2,关闭速度方向与水平β之间的角度: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加速度:ax=0;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ay=g强调: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动作时间由落下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投掷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在曲线中移动的物体必须有加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1.V=X/tV是平均速度(m/s)X是位移(m)t是时间(s);2.Vt=Vo+a0t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t是时间(s);3.X=Vot+(1/2)atX是位移(m)Vo是初速度(m/s)t是时间(s)a是加速度(m/s);4.Vt-Vo=2aX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X是位移(m);5.h=(1/2)gtVt=gtVt=2ghh是高度(m)g是重力加速度(9.8m/s≈10m/s)t是时间(s)Vt是末速度(m/s);6.G=mgG是重力(N)m是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10m/s);7.f=μFN 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FN是支持力(N);8.F=kXF是弹力(N)k是劲度系数(N/m)X是伸长量(m);9.F=maF是合力(N)m是质量(kg)a是加速度(m/s)。
扩展阅读: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高中物理公式总结(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路程、温度。
_xxvv速度的定义式:(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ttvvtv0F加速度:attm末速度:vtv0at重力加速度:g9.8ms2vt图像曲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数值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a和v0同向加速运动a增大,v增加的快a减小,v增加的慢a增大,v减小的快a减小,v减小的慢a和v0反向减速运动高中物理公式总结(人教版)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实践的关系:vv0at;v0vt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2xv0tat2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末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v02ax2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理公式: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是恒定的:xaT2xmxn(mn)aT2推理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0vtvx22的一半的平方根:vx2;推理3: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方和vovt2226.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样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①第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②前1T内、前2T内、前3T内前n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32::n21:4:9: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212):(3222)::[n2(n1)2]1:3:5::(2n1)④前x,前2x,前3xnx位移内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1:2:3::n高中物理公式总结(人教版)⑤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1:(21):(32)::(nn1)解题方法、技巧:(1)如果题目中无位移x,也不让求位移,一般选用速度公式vv0at(2)如果题目中无末速度,也不让求末速度,一般选用位移公式v12xv0tat2(3)如果题目中无运动时间,也不让求运动时间,一般选用公式tvv02ax22(4)如果题目中无加速度a,也不让求加速度,一般选用公式v0vtxvtt2(5)如果知道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选用公式xaT2。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2r GM a=,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22)('h R GMr GM g +==2324GT r M π=rGM v =3r GM =ωGMr T 324π=3224πGMT r =特别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20R GMg =022)('g h R R g +=⑧天体的平均密度:32332323344R GT r R GT r VM πππρ===特别地:当r=R 时:GTπρ32=b 、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2RMm Gmg = ∴GM gR =2。
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况下可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体运动问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代换式。
c 、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
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s km gR rGMv /9.7===第二宇宙速度:v 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v 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7、 牛顿第二定律: tp ma F ∆∆==合(后面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F= -F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8、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几个重要推论: (1)as v v t2202=-(结合上两式 知三求二)(2)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tsv v v t t=+=202(3)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22202t sv v v +=匀速:v t/2 =v 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 /2 <v s/2A S a t B(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① 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②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③ 在第1m 内、第2m 内、第3m 内……第n m 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 T 2(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9自由落体运动 V 0=0, a=g10.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 是初速度为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 H =V go22(2) 上升的时间: t=V go(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2V go(6)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 o t 一12g t 2V t = V o 一g tV t 2一V o 2= 一2 gS (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 11、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线速度:V=t s =2πR T =ωR=2πf R角速度:ω=φππt Tf ==22向心加速度:a =v R R TR 222244===ωππ2 f2R向心力:F= m a = m v Rm 2=ω2R= m 422πTR =42πm f 2R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
12、平抛运动公式: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 o t 水平分速度:v x = v o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21g t 2竖直分速度:v y = g t tan θ =V Vy ov y = v o tan θ v o =v y cot θv =V V o y 22+ v o = vcos θ v y = vsin θtan α=xy tan θ=2 tan α13、 功 : W = Fs cos α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α是F 与s 的夹角)(1)力F 的功只与F 、s 、α三者有关,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理解正功、零功、负功(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安培力做功------量度------其它能转化为电能 14、 动能和势能: 动能: 221mv E k=重力势能:E p=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15、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 合= ∆E k = E k2 - E k1 =21222121mv mv - 16、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指弹簧的弹力)做功。
有时重力和弹力都做功。
公式: mgh 1 +222212121mv mgh mv += 具体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单摆运动,物体在光滑的斜面或曲面,弹簧振子等 17、功率: P =W t=Fv cos α (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P = F v (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 为即时速度时,P 为即时功率;v 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 P 一定时,F 与v 成反比) 18、功能原理:外力和“其它”内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 19、功能关系: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路程等于系统失去的机械能,等于摩擦产生的热 12E E fS Q -==相对20、简谐振动的回复力 F=-kx 加速度x mk a-= 21、单摆振动周期 gL T π2=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22、弹簧振子周期 km T π2=23、共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最大24、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产生条件:要有波源和介质。
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有密部和疏部。
固 f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fv vT ==λ注意:①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问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②波在一个周期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
波速v 波长λ频率f 关系:fTvλλ==(适用于一切波)注意:波的频率即是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二、电磁学 (一)电场 1、库仑力:221r q q kF=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 k = 9.0×109 N ·m 2/ c 2(静电力恒量)电场力:F = E 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2、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定义式: qF E=单位: N/C (e=1.6X10-19 N/C ; me =9.3X10-31 ; 比荷:1.76X1011C/Kg )点电荷电场场强 rQ kE = 匀强电场场强 dU E = 3、电势,电势能 qE A电=ϕ,A q E ϕ=电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4、电势差U ,又称电压 qW U=U AB = φA -φB5、电场力做功和电势差的关系 W AB = q U AB6、粒子通过加速电场 221mv qU=7、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量 2022022212121V L md qU V L m qE at y === 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角 20mdv qULv v tg xy ==θ8、电容器的电容 c Q U=电容器的带电量 Q=cU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kdS c πε4= (二)直流电路 1、电流强度的定义:I = Q t微观式:I=nevs (n 是单位体积电子个数,)2、电阻定律:电阻率ρ: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