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消毒及常用消毒剂

合集下载

饮用水消毒方法和要求

饮用水消毒方法和要求
~ 7
2.2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2.2.3 水的PH值 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其离解程度取决于水温和水的PH值。 当PH值<5.0时,次氯酸呈100%形式存在于水中,随着PH 值的增高,次氯酸逐渐减少而次氯酸离子逐渐增多。PH值 在6.0时,次氯酸在95%以上;PH值>7.0值,次氯酸含量 急剧减少;PH=7.5时,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大致相等; PH值>9时,次氯酸离子接近100%。根据对大肠杆菌的实 验,次氯酸(HOCI)的杀菌效率比次氯酸离子(OCl-)高约80倍。 因此,消毒时应注意控制水的PH值,不宜太高,以免生成 次氯酸离子较多,次氯酸较少而影响杀菌效率。
~ 10
2.2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2.2.6 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微生物对氯的耐受性不尽相同,除腺 病毒外,肠道病毒对氯的耐受性较肠道病原 菌强。原虫包囊抵抗力最强。消毒往往达不 到100%的杀灭效果,常以99%、 99.9%或99.99%的效果为参数。故消毒前若 水中细菌过多,则消毒后水中细菌数就不易 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
~ 20
6.氯制剂效果测定
原理是: 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释 出相当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来 滴定碘,然后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用 量计算出含氯化合物中有效氯的含量。 饮水在采用氯化消毒时,将涉及三个指标: 加氯量,需氯量和余氯。
~
21
6.氯制剂效果测定
余氯测定方法有 1、 碘量法测定总余氯量,原理同有效氯测定; 2、邻联甲苯胺的比色法测定总余氯和游离性余 氯量,其原理是在PH小于1.3的酸性溶液中, 余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化 合物,用目视比色法进行比色定量; 3、邻联甲苯胺—亚砷酸盐比色法
~ 11
3.氯消毒的几种方法

饮用水消毒措施

饮用水消毒措施

饮用水消毒措施饮用水消毒措施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随着人们对水质安全的重视,不同的消毒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供水系统和家庭用水中,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氯消毒是最常见的水处理方法之一。

氯是一种有效的杀菌剂,能够迅速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在供水系统中,氯消毒常常通过向水中加入氯气、次氯酸钠或次氯酸等氯化物来实现。

氯消毒不仅能杀死细菌,还能防止水中微生物的再生和传播,有效地确保了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臭氧消毒是另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高效杀菌和消毒的作用。

臭氧消毒能够有效地灭活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净化水质,改善水质安全。

在一些供水系统中,臭氧消毒被用于去除水中的异味、色度和有机物,提高水的透明度和口感。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无化学物质添加的物理消毒方法。

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阻止其繁殖,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紫外线消毒设备安装在供水系统中的特定位置,经过一定的时间和剂量的紫外辐射照射后,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保证水质安全。

除此之外,臭氧-氯消毒联用和高级氧化还原处理等新型水处理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到饮用水消毒领域。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杀灭水中的微生物,还可以去除水质中的有机物、色度等污染物,净化水质,提高水的品质与安全性。

在家庭环境中,除了供水系统的消毒外,人们还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饮用水消毒措施。

比如,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和寄生虫;使用家用净水器或滤水壶过滤水质,去除异味和有机物;定期清洗水龙头、水壶等用具,保持水质清洁卫生。

总之,饮用水消毒是确保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选择适合的消毒方法,保持水质清洁卫生,定期检测和维护水处理设备,都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关键步骤。

希望广大市民能够重视饮用水质量,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共同维护我们的健康与安全。

【字数:462】。

下列消毒剂中,常用于水消毒的是( )

下列消毒剂中,常用于水消毒的是( )

下列消毒剂中,常用于水消毒的是( )A.活性炭B.漂白粉C.食盐D.酒精【答案】B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如下:1、漂白粉漂白粉是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

漂白粉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或颗粒,有显著的氯臭味,很不稳定,吸湿性强,易受光、热、水和乙醇等作用而分解。

漂白粉溶解于水,其水溶液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随后逐渐褪色而变白。

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游离出次氯酸,遇稀盐酸则产生大量的氯气。

2、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

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

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

3、二氧化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消毒灭菌剂,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并且这些细菌不会产生抗药性。

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还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

4、过氧乙酸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白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和真菌。

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厂、食品冻库、肉联厂、屠宰场、畜禽圈舍、病房、一般物体表面、工具、衣物、茹房、棚架等消毒。

系广谱、高效、环保型消毒剂。

对病毒、细菌、真菌和芽孢均能迅速杀灭。

过氧乙酸有腐蚀性,必须稀释后使用。

5、有机氯杀菌剂目前最常用于各种物品消毒的是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二氯异氰尿酸钠为白色粉末,有氯臭气,有效氯含量为60%—64%,性质稳定,易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

但据研究报道有机氯毒性危害程度比无机氯大,且可能有致癌作用,因此,采用有机含氯消毒剂作长期饮用水消毒是不适宜的。

我国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

我国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

我国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一、引言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到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饮用水的质量,我国实施了饮用水消毒的措施。

本文将对我国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方法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常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2.1 氯消毒氯消毒是我国最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之一。

氯能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氯消毒可以采用氯化气、次氯酸钠、三氯化氮等形式进行。

2.2 臭氧消毒臭氧消毒是一种高效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臭氧具有强氧化能力,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类细菌、病毒和有机物。

臭氧消毒广泛应用于净化水源、提高水质等方面。

2.3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性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能够破坏细菌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紫外线消毒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方面具有优势。

2.4 氯胺消毒氯胺消毒是一种新兴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氯胺是一种稳定的消毒剂,能够有效地灭活细菌和病毒。

氯胺在水中的残留时间较长,能够提供持久的消毒效果。

2.5 温度消毒温度消毒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通过加热水源可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

温度消毒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户外野营等无法使用其他消毒方法的场合。

三、饮用水消毒方法的选择3.1 消毒剂的选择在选择饮用水消毒方法时,需要根据水源的特点和水质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消毒剂。

不同的消毒剂对不同的细菌和病毒有不同的杀菌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3.2 消毒剂的浓度消毒剂的浓度是影响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

过低的浓度可能无法起到杀菌的作用,而过高的浓度可能对人体有害。

因此,在使用消毒剂时需要严格控制其浓度。

3.3 消毒时间消毒时间也是影响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细菌和病毒对消毒的敏感度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消毒时间。

3.4 水质检测饮用水消毒后需要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消毒的效果和水质的安全。

水质检测可以通过化验和仪器检测等多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能够指导后续的消毒工作。

自来水消毒原理

自来水消毒原理

自来水消毒原理自来水消毒是指对自来水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微生物进行杀灭或去除的过程。

自来水消毒是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其原理主要包括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两种方式。

化学消毒是利用化学药剂对水中微生物进行杀灭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氯气、次氯酸钠、臭氧等。

氯气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消毒原理是通过氯分子与水中的微生物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次氯酸钠是氯气的稳定剂,其消毒原理与氯气类似,但稳定性更好,使用更为方便。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消毒原理是通过氧分子与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发生氧化反应,破坏微生物的代谢功能,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物理消毒是利用物理手段对水中微生物进行杀灭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消毒方式包括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的照射作用对水中微生物进行杀灭的方法,其消毒原理是通过紫外线的照射破坏微生物的DNA分子,使微生物失去生殖能力,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臭氧消毒是利用臭氧的氧化作用对水中微生物进行杀灭的方法,其消毒原理是通过臭氧分子与微生物细胞内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综上所述,自来水消毒的原理主要包括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两种方式。

化学消毒是利用化学药剂对水中微生物进行杀灭,而物理消毒是利用物理手段对水中微生物进行杀灭。

不同的消毒方式有着各自独特的消毒原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保障自来水的卫生安全。

在进行自来水消毒时,需要根据水质情况、消毒剂的特性和水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消毒效果达到标准要求,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饮用水。

饮用水消毒剂有哪些

饮用水消毒剂有哪些

饮用水消毒剂有哪些饮用水处理消毒常用技术1.氯消毒技术氯消毒主要是通过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来杀灭细菌,次氯酸是很小的中性分子,能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茵表面,通过细茵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并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但是对于水中的病毒、寄生虫卵的杀灭效果较差,需要在较高值(消毒剂浓度乘以接触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除菌效果。

2.臭氧臭氧的消毒机理包括直接氧化和产生自由基的间接氧化,与氯和二氧化氯一样,通过氧化破坏微生物的结构,达到消毒的目的。

其优点是杀菌效果好,用量少,作用快,能同时控制水中铁、锰、色、味、嗅。

可将氰化物、酚等有毒有害物质氧化为无害物质;可氧化嗅味和致色物质,从而减少嗅味,降低色度;可氧化溶解性铁、锰,形成不溶性沉淀,通过过滤去除;可将生物难分解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2]。

但研究表明,臭氧与有机物反应生成不饱和醛类、环氧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含有少量溴化物的时候,臭氧处理就会产生致癌性的副产物。

3.氯胺氯胺消毒是氯衍生物的消毒方法之一,由于氯胺消毒作用缓慢,它不能作为基本杀菌消毒剂,曾一度停用。

但由于氯胺能避免或减缓氯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的某些化学反应,从而使消毒后水中氯化副产物的生成量显著降低,氯胺消毒被广泛认为是控制消毒副产物形成的有效手段。

根据资料,出厂水采用氯胺消毒,卤乙酸的产生量减少90%,三卤甲烷的产生量减少70%。

投加氯胺已为越来越多的水司所认同,有更多的水厂又重新采用了氯胺消毒法。

4.紫外线消毒紫外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快速、经济的高效消毒技术。

它是利用特殊设计的高效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波段(110~280)紫外光发生装置产生紫外辐射,用以杀灭水中的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藻类等。

其机理是一定剂量的紫外辐射可以破坏生物细胞的结构,通过破坏生物的遗传物质而杀灭水生生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5.二氧化氯二氧化氯的消毒机理主要是氧化作用,能较好杀灭细菌、病毒,且不对动植物产生损伤,杀菌作用持续时间长,受影响小,可除臭、去色。

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

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

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目前,从水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气、漂白粉、次氯酸钠、氯胺、二氧化氯、臭氧等药剂和紫外线消毒模式,每种消毒模式都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我国大多数集中式供水采用氯消毒。

氯消毒效果好,且费用较其他消毒方法低。

但由于近年来地下水质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运用氯消毒会产生三卤甲烷等致突变与致癌变的有机化合物,因此专家建议不宜单独使用氯消毒。

也有采用漂白粉、次氯酸钠消毒的,因漂白粉、次氯酸钠容易受阳光、温度的作用而分解,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所以对存放条件和有效氯测试的要求比较高。

使用氯胺消毒需要较长的接触时间,操作比较复杂,并且氯胺的杀菌效果差,不宜单独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使用。

而紫外线的灭菌作用只在其辐照期间有效,所以被处理的水一旦离开消毒器就不具有残余的消毒能力,如果一个细菌未被灭活而进入后续系统,就会沾附在下游管道外表并繁衍后代,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较为理想的消毒方式是二氧化氯和臭氧消毒。

二氧化氯应用现状近年来,国外在防止氯消毒所引起的有害作用而寻找新的消毒剂时,对CIO2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

由于CIO2不会与有机物反映而生成三氯甲烷,所以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氧化氯消毒的安全性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1级,被认定为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有上千家水厂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我国近年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水厂也逐渐增多。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由于二氧化氯水溶液易挥发,对压力、温度和光线敏感,所以不能压缩进行液化储存和运输,只能在使用时现场制备,立即使用。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有电解食盐法、化学反应法、离子交换法等。

其中电解法和化学法在生产上应用较多。

臭氧应用现状目前,在欧洲主要城市已把臭氧作为深度净化饮用水的一种主要手段。

在我国,臭氧消毒总的来说是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水厂净水处理工艺,但在区域供水工程中,臭氧消毒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

臭氧的制备方法由于O3在空气中会慢慢自行分解为O2,不易储存,因此O3应根据需要就地生产。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生活饮用水消毒是为了净化水质,保障人们的健康。

水质受到污染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会大量繁殖,如果直接饮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对于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消毒、化学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

1.煮沸消毒煮沸消毒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消毒方法。

将自来水或井水放入炉灶或电热水壶中加热至100摄氏度,持续煮沸5分钟以上,就能起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通过高温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且不需要额外的消毒剂,非常适合户外活动或者水质不良的地区。

2.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使用化学药剂对水质进行消毒的方法。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漂白粉、过氧化氢、臭氧、氯等。

漂白粉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氯。

将少量漂白粉溶解于饮用水中,搅拌均匀后静置30分钟以上,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过氧化氢和臭氧都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化学剂,能有效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但化学消毒方法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剂量和浓度,否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来消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方法。

将自来水或井水通过紫外线消毒器辐射一定时间,即可达到消毒的效果。

紫外线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是通过破坏其DNA结构,阻止其繁殖来实现的。

相比于煮沸和化学消毒,紫外线消毒不需要加入额外的化学药剂,不会改变水的味道和气味,对水质没有任何影响。

除了以上的消毒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型消毒技术值得关注。

比如臭氧消毒、超滤膜消毒等。

臭氧消毒是通过臭氧的强氧化作用,迅速氧化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超滤膜消毒则是利用微孔膜对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进行过滤和截留,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能只选择一种消毒方法,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例如,在户外野营活动中,煮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消毒方法。

有关水的几个消毒方法

有关水的几个消毒方法

有关水的几个消毒方法到目前为止,可用作饮用水消毒剂的有氯、二氧化氯、臭氧、氯胺、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石灰水、过乙酸等,其中有关氯、二氧化氯、臭氧、氯胺的研究最多,紫外消毒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理想的消毒剂应具有广谱的杀菌能力、持久的消毒效应、不产生有毒有害副产物,使用安全方便且成本较低。

消毒剂的几种比较:1氯和氯胺消毒。

氯消毒是传统的饮水消毒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氯消毒中,氯与水反应时,要产生水解和离解反应,即:Cl2+H2O→HOCl + H+ + Cl- ,HOCl → H+ +OCl- 。

实际上,次氯酸比次氯酸根杀菌能力强得多,如次氯酸杀死大肠埃希菌的能力比次氯酸根要强80至100倍。

近年来发现,在氯化消毒的同时,许多受有机物污染的水源经过氯化后,能产生三卤甲烷和其它卤化副产物,这些副产物中,三氯甲烷被认为是重要致癌物。

但氯消毒亦有不少优点:(1)氯对微生物杀灭能力较强;(2)在水中能长时间地保持一定数量的余氯,具有持续消毒作用;(3)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氯消毒缺点主要表现在:(1)产生有害消毒副产物;(2)氯对病毒的灭活能力不如二氧化氯、臭氧等强。

(3)氯气或液氯消毒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

近年来,有使用氯胺作为饮水消毒剂,其与氯气相比,可使三卤甲烷生成量减少50%。

为了使饮水中三卤甲烷控制在0. 1mg/L以内,国外许多水厂已经采用氯氨消毒。

我国已有用氯氨消毒的水厂筹建,但最近有研究发现,氯氨亦可能存在致突变性。

2.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其在水处理中具有杀菌、脱色、除臭、除味、控制藻类生长的作用,且很少产生有害物质。

二氧化氯是广谱高效消毒剂,对水中病原微生物有很高的杀灭效果。

与氯相比,其对pH有较宽的适应范围,受有机物影响小。

二氧化氯在水中的扩散速度比氯快,在低浓度时比氯更为有效;其对细菌和真菌孢子及病毒的杀灭能力比氯强,并且对水中寄生虫及虫卵亦具有杀灭作用。

二氧化氯在控制三卤甲烷的形成和减少总有机卤代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几乎不产生三卤甲烷及其它卤化物。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饮用水的消毒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一些地区的自来水可能含有一定的细菌、病毒或其他有害微生物,因此需要通过消毒的方式来确保水的安全性。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消毒、紫外线消毒、过氧化氢消毒、氯消毒以及臭氧消毒等。

本文将分别对这些消毒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其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第一种消毒方法是煮沸消毒。

这是最简单、最经济、且对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有效杀灭的消毒方法。

将水煮沸5分钟以上,即可杀灭常见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额外添加消毒剂,消毒效果可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煮沸消毒只适用于小规模的水消毒,对于大规模的供水系统并不实用。

第二种消毒方法是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通过紫外线照射水体,使水中的微生物失去生殖能力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这种消毒方法对消毒剂产生的二次污染几乎没有,操作简单,不需要加入化学药剂。

但是紫外线消毒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紫外线透射性受水质影响,水质浑浊时不能保证灭菌效果;此外,设备成本较高,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紫外灯泡。

第三种消毒方法是过氧化氢消毒。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毒、无味、无色的氧化剂,在水中分解为氧和水,在一定浓度下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过氧化氢消毒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好,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氧化氢的储存和运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谨慎操作,严格控制浓度和操作条件。

第四种消毒方法是氯消毒。

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因为其价格便宜、消毒效果好且操作简便而被广泛使用。

通过在水中加入氯化合物,可以有效消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氯消毒的优点是杀灭范围广,效果可靠,但需要注意的是,氯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毒性,过量使用会产生二次污染。

另外,氯化物在长时间存储后会失效,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控制储存时间和条件。

第五种消毒方法是臭氧消毒。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被广泛应用于供水、废水处理等领域。

臭氧消毒由于其氧化力强,对绝大多数细菌、病毒和有机物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饮用水消毒剂指标4项目

饮用水消毒剂指标4项目

饮用水消毒剂指标4项目饮用水是人类生命必需的基本物质之一,饮用水消毒剂则是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饮用水消毒剂指标4项目是在我国的饮用水标准中规定的四项消毒剂指标,它们分别是余氯、总氯、臭氧和二氧化氯。

下面我将对这四项消毒剂指标进行详细解释。

1.余氯余氯是指在饮用水中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后,其中未被消耗的氯的量。

在消毒过程中,氯与水中的有机物质、氨氮等反应,消耗掉部分氯,能够保持的余氯数量就是余氯。

余氯的主要作用是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并能够保持一定的长效杀菌作用,保障人们饮用水安全。

而过多或过少的余氯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余氯的标准在饮用水标准中有明确规定。

2.总氯总氯是指水中所有氯的含量,包括游离态氯和余氯。

总氯是评估水质、判断水中有机物质含量、了解水处理效果及消毒剂质量的重要指标。

总氯主要来自消毒剂,但也有可能来自其他污染源,如水源中的化肥、残酷等。

由于总氯含量很难用消毒的必要剂量做出准确的评价,因此饮用水标准中对总氯含量的限制比余氯更加严格。

3.臭氧臭氧是一种有氧杀菌剂,具有灭活速度快、杀菌效果高、安全有效的特点。

臭氧能够直接氧化和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偏微生物等,有效杀菌,去除水中异味和色度,并能防止水中出现消毒副产物。

因此,臭氧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其臭氧消毒的副产物几乎不存在,对环境没有污染,而且在处理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品。

臭氧的使用需要科学合理,合理控制臭氧释放浓度,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4.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常用的消毒剂之一,其与水中的污染物质反应,生成强氧化剂,有效地杀灭病毒、细菌、包括孢子。

二氧化氯是在水处理中灵活使用和方便控制的消毒剂。

不过,二氧化氯存在刺激性、气味大和毒性大等问题,要注意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二氧化氯还有副产物问题,如三氯甲烷等有毒物质,如果控制不当,则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总之,饮用水消毒剂指标4项目在饮用水标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剂使用限值,促进我国饮用水消毒的标准化、规范化。

饮用水的净化消毒方法

饮用水的净化消毒方法

饮用水的净化消毒方法常用净水剂和消毒剂净水剂亦称混凝剂,常用的有硫酸铝、明矾、碱式氯化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

净水剂必须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防止潮解失效。

其中三氯化铁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要求装存的容器能耐腐蚀。

每种混凝剂均有其适宜的PH值范围,要根据原水的PH值来选用。

一般说来,如果原水的PH偏低宜选用碱式氯化铝,反之,则宜选用其他混凝剂。

消毒剂适合于洪涝灾区饮水的消毒剂有漂白粉、漂(白)粉精、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三合二(为三份次氯酸钙和二份氢氧化钙所组成)、二氯异氰尿酸钠(又名优氯净)、清水龙(又名哈拉宗)、碘伏、有机碘、碘离子交换树脂等。

缸水、井水的消毒法,持续加氯消毒法即采用“饮水持续消毒器”进行缸水与井水的持续消毒。

缸水消毒采用内装60片漂粉精片的缸水持续消毒器(即小型持续消毒器),以每片含有效氯0.2g计,一个3~4口之家每日饮用水量100L左右时,持续消毒时间可达30天左右。

直接加氯消毒法消毒前,先计算井水量,计算方法为:水量(m3)=井水深(m)×水面直径2(m2)×0.8投药量为每m3(吨)水加漂粉精片10片或漂白粉10g。

投药时将所需的漂白粉或碾碎的漂粉精片放在碗内,加少量冷水搅匀,取漂白粉上清液或漂粉精片原液倒入水中,用吊桶将井水上下搅动数次,半小时后即可取用。

每户缸水消毒的药剂用量按每100L水(即两担水)计,投加漂粉精1~2片或漂白粉1~2g,或漂粉精0.4~0.8g,污染较重的水取高值。

加法与消毒井水同,加入消毒剂后用水瓢或干净的专用棒进行搅动,使之与水充分混合,并保证消毒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个人饮水消毒由于洪水灾害发生突然,条件艰苦,最初的供水或水处理困难,因此个人饮水消毒仍是解决灾民临时饮水需要的形式之一。

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个人饮水消毒片是清水龙片,每片含有效氯4~8mg,每军用水壶内加入1~2片,摇振1~2分钟,放置20~30分钟后饮用。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14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四、二氧化氯消毒技术
缺点:
1.二氧化氯消毒成本较高 2.二氧化氯制取设备比较复杂,操作管理要求高 3.二氧化氯对一些特殊水质不能适用 4.二氧化氯测定方法仍需改进和成 5.二氧化氯本身及其消毒副产物也有毒性。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15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五、、次氯酸钠与二氧化氯比较
2.重金属阳离子:如银盐 3.气体消毒剂:如甲醛等。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3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饮用水消毒方法即使有很多,但普遍采取是添 加氧化剂进行消毒,即化学法。
在氧化剂中,尽管氯气最为经济,不过,因为 氯气运输、管储方面不安全;而且在投加上气体 同水体溶解性较低,氯气瓶气压不停改变,存在 投加计量不够准确问题;加之,氯气等气体极强 扩散性对环境存在毒害作用,游离氯高活性同许 多有机物轻易形成诸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 恶英等一类致癌氯代有机化合物,造成环境第二 次污染,逐步被淘汰。
在这里我们主要了解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消毒 技术。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三、次氯酸钠消毒技术
次氯酸钠性质
次氯酸钠分子式:NaC10,分子量:74.44。 工业制备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0-12%,次氯酸钠 发生器电解食盐产生次氯酸钠有效氯为0.121.5%左右。
纯品次氯酸钠为白色或灰绿色结晶,工业为淡 黄色或乳状剂,有较强漂白作用,对金属器械有 腐蚀作用。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13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四、二氧化氯消毒技术
二氧化氯消毒优点及缺点 优点:
1.杀菌能力强、消毒快而耐久。 2.消毒副产物少。 3.有效杀灭和水质控制效果 4.应用PH范围大(PH=3-7) 5.适用水质范围广 6.氧化有机物能力强 7.能降低水中亚硫酸盐含量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
李俊设
1. 缸(桶)水消毒处理
自然灾害发生后,若取回的水较清澈,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

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后(如澄清效果不佳,可使用明矾进行混凝沉淀和滤沙过滤)再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精片或泡腾片。

使用方法为每担水(50 公斤)加漂精片1 片或泡腾片半片~1 片(视含有效氯浓度决定)。

先将漂精片或泡腾片放入碗中压碎,加水搅拌至溶解,然后取该上清液倒入缸(桶)中,不断搅动使之与水混合均匀,盖上缸(桶)盖,30分钟后测余氯不低于0.3mg/L 即可使用。

若余氯达不到,则应增加消毒剂量,缸(桶)要经常清洗。

同时应注意:漂精片和泡腾片易吸水潮解,应保存于密封塑料袋或玻璃瓶中。

缸(桶)要经常清洗。

2. 井水的消毒处理
方法是:先将井水掏干(若井水中查出致病菌,应先消毒后再掏干),清除井壁和井底的污物,用3~5%漂白粉溶液(漂精减半)清洗后,再按加氯量10~15mg/L 投加漂白粉(或漂精片)即每吨水加40 克干漂白粉计,等待3~5 小时后把井水打完,待再来水即可消毒取用,必要时经细菌学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饮用水消毒计算公式是什么

饮用水消毒计算公式是什么

饮用水消毒计算公式是什么饮用水消毒是确保水质安全的重要步骤,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保障人们的健康。

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剂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而对于消毒剂的使用量,需要根据水质、水温、pH值等因素进行精确的计算。

本文将介绍饮用水消毒计算公式,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地计算消毒剂的使用量。

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消毒剂包括氯气、次氯酸钠、臭氧、臭氧/UV、二氧化氯等。

不同的消毒剂在水中的消毒效果和使用量都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氯气为例,介绍饮用水消毒计算公式。

首先,需要了解氯气的消毒能力。

氯气在水中会形成次氯酸和盐酸,其中次氯酸是一种有效的消毒剂。

消毒效果取决于次氯酸的浓度,通常以mg/L(毫克/升)为单位来表示。

消毒剂的使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消毒剂使用量(mg/L)= C × V / Q。

其中,C为次氯酸的所需浓度(mg/L),V为水的体积(升),Q为水的流量(升/小时)。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水质和消毒需求来确定次氯酸的所需浓度。

一般来说,对于一般的饮用水消毒,次氯酸的所需浓度可以根据水质情况和消毒效果要求来确定。

接下来,我们以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消毒剂使用量的计算过程。

假设某水厂需要对每小时处理1000升的水进行消毒,要求次氯酸的浓度为0.5mg/L。

则消毒剂的使用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消毒剂使用量(mg/L)= 0.5 × 1000 / 1000 = 0.5mg/L。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消毒剂使用量的计算并不复杂,只需要根据所需浓度、水的体积和流量来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消毒剂的使用量,以确保消毒效果和水质安全。

除了消毒剂使用量的计算,还需要注意消毒剂的投加方式和投加位置。

一般来说,消毒剂应该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以确保水中的每个部分都能受到有效的消毒。

此外,消毒剂的投加位置也需要根据水的流动情况和消毒需求来确定,以确保消毒剂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可分为烧开、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臭氧消毒等多种方式。

以下分别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烧开消毒烧开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

将水放入锅中,加热至水沸腾后再持续煮沸数分钟即可。

这种消毒方法能够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消毒手段。

二、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是一种无化学污染的消毒方法。

通过紫外线照射,可以直接破坏水中微生物的DNA,从而杀灭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

这种方法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确保水质透明,否则光线无法透过水层达到消毒效果。

三、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漂白粉、过氧化氢、臭氧等,这些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但是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和用量,避免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四、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高效杀菌消毒的作用。

臭氧消毒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杀灭微生物、氧化有机物质,改善水体气味和口感。

臭氧消毒的操作流程简单,但是需要配备专业的臭氧发生设备,成本相对较高。

五、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水处理方法,通过压力驱动水透过微孔膜,将水中的杂质、微生物等截留在膜外,从而达到消毒净化的效果。

超滤技术操作简单,对水质要求较低,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烧开、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臭氧消毒和超滤技术等。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消毒方法,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同时在使用消毒方法时,也要注意对水质进行检测,避免二次污染,保证消毒效果。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家中常用的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主要有烧开、紫外线照射和化学消毒。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三种消毒方法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烧开消毒:烧开消毒是一种古老有效的方法。

将水放入锅中,加热至水沸腾后再持续煮沸数分钟即可杀灭水中的大部分细菌和病毒。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01808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0180802

水质106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016-01-11 文科_360阅 8129 转 77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GB 5749—2006代替GB 5749-852007-07-01 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前言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本标准与GB 574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水质指标由GB 5749-85的35项增加至106项,增加了71项;修订了8项;其中:——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增加了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修订了总大肠菌群;——饮用水消毒剂由1项增至4项,增加了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增加了溴酸盐、亚氯酸盐、氯酸盐、锑、钡、铍、硼、钼、镍、铊、氯化氰;并修订了砷、镉、铅、硝酸盐;毒理指标中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增加了甲醛、三卤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三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六氯丁二烯、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乙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2,4,6-三氯酚、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丙烯酰胺、微囊藻毒素-LR、灭草松、百菌清、溴氰菊酯、乐果、2,4-滴、七氯、六氯苯、林丹、马拉硫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五氯酚、莠去津、呋喃丹、毒死蜱、敌敌畏、草甘膦;修订了四氯化碳;——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增加了耗氧量、氨氮、硫化物、钠、铝;修订了浑浊度;——放射性指标中修订了总α放射性。

——删除了水源选择和水源卫生防护两部分内容。

——简化了供水部门的水质检测规定,部分内容列入《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
(二).臭氧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有鱼腥臭味。气态呈淡 蓝色,液态为蓝色。
在自然界中臭氧存在于大气里,在地面附近的大 气中含量极少,海面上臭氧浓度比陆地上高。
臭氧可在实验室制备,工业上使用臭氧发生器制 造臭氧 。
臭氧的氧化能力极强,空气中有微量的臭氧存在, 对人体健康有益;臭氧应用于水消毒、空气消毒。当 水中臭氧的剩余浓度为0.05mg/L时,即可满足杀菌 要求 。
3.成本估算。区内小供水系统地处乡镇,工业污染较少,水 质较稳定,水源品质较好,因此,消毒所需的二氧化氯浓度较 低,消毒成本不高,绝大部分水厂是可以承担的。
五.稳定二氧化氯消毒液的正确使用
(一)二氧化氯的使用浓度
二氧化氯的使用浓度与原水水质和处理 目的及水的用途有关:
一般水体消毒约 0.1~0.5 mg/L; 当兼作除臭时,约 0.6~1.3 mg/L; 当兼作前处理,氧化有机物和铁、锰时, 约为1.0~1.5 mg/L。 投加量必须保证管网末梢至少0.02 mg/L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发生器及二氧化氯溶液
(一).二氧化氯发生器
二氧化氯发生器是采用特制设备现场加入原
料氯酸钠和盐酸现场产生二氧化氯气体并及时抽出到 水体中进行消毒。
余氯测定仪
余氯传感器 P 水射器
二氧化氯消毒液
氯酸钠
二氧化氯
盐酸
贮槽
发生器
贮槽
清水池
出水口
(二).稳定二氧化氯消毒液
稳定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在反应系统内通过严格控
(三).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1911年出现的。早年人们并未用它杀菌消毒, 直到1940年前后次氯酸钠工业化生产之后,人们才开始大规模 使用。1940年美国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厂率先采用它处理饮用水, 取得良好效果,现已被国际上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且应用范围 越来越广。美国农业部(EPV)和环保局(EPA)于1985年将 其确认为食品消毒剂和环保型水处理剂,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FDA)批准其为食品添加剂。日本、澳大利亚和西欧各国相 继立法,将其确认为替代氯系消毒剂的第四代安全消毒剂和食 品添加剂。鉴于其优良的特性,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二
饮用水消毒及常用消毒剂
主讲人: 陆清 广 西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教 授 南宁绿城环保消毒剂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前言 常用饮用水消毒剂及比较 二氧化氯用于饮用水消毒的两种方法 稳定二氧化氯消毒液的正确使用 饮用水中消毒剂的投加指标 余氯的检测
前言
1974年荷兰(ROOK)及美国(BELLER)在自来水中检出了氯仿 为主的三卤甲烷。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在水源中检测出2221种 有害人类健康的有机物,而饮用水中有765种,其中致癌物有20 种,可疑致癌物23种,促癌物有18种,致突变物有56种。
氧化氯为A1级安全消毒剂,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推广。
氯气、二氧化氯、臭氧三种药剂消 毒特点及比较
消毒效果 除臭去味 THMs生成 去除THMs 前驱物 致变物生成 毒性物质生成 对生物降解影响 除铁锰作用 去氨作用
Cl2 好 无作用 极明显 无作用
明显 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极好
ClO2 很好 好 无 很好
相对加大消毒剂的投加量。同等条件下,增加消毒
剂的投加量会提高消毒效果,但要注意余氯不能超
过相关指标,消毒剂加入水体后,要保证与水有一
定的接触时间,才能发挥消毒作用。
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及要求
消毒剂名称 与水接触 出厂水中 出厂水中 管网末梢水
时间
限值
余量
中余量
液氯及氯制剂 至少
4
(游离氯,mg/L) 30min
3.能有效地氧化去除水中的藻类、酚类及硫化物等有 害物质,对这些物质造成水的色、嗅、味等具有比氯气更 佳的去除效果;
4.能有效杀灭水中用氯消毒效果较差的病毒和孢子等; 5. 和臭氧相比,持效时间较长。
二.二氧化氯的性质
物理性质: 黄绿色气体,具有与氯相似的刺激性气味,沸
点11℃,凝固点-59℃,易溶于水,溶解度约为氯的5倍,与 氯的溶解不同的是二氧化氯在水中以纯粹的溶解气体存在, 不易发生水解反应。
≥0.3
≥0.05
一氯胺
至少
3
(总氯,mg/L) 120min
≥0.5
≥0.05
臭氧
至少
0.3
--
0.02
(O3,mg/L)
12min
二氧化氯
至少
0.8
≥0.1
≥0.02
(ClO2,mg/L)
30min
余氯检测
有很多方法可检测出厂水或末梢水中的 余氯,较适合小型水厂的检测方法就是比色 法。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饮用水中消毒剂的投加指标

消毒剂的投加量应按照消毒剂生产厂家的说明
书规定的量进行投加,以保证出厂水及管网末梢达
到规定余量,如用二氧化氯消毒剂,出厂水余量不
小于0.1 mg/L,末梢水不小于0.02 mg/L,并使水
中细菌及大肠菌值不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中规定的指标。在洪水季节,因水质情况恶化而要
2.活化操作: 演示
3.注意事项
① 单组分的稳定液或活化液均无杀菌能力, 不能单独加入水体中。
② 活化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应将 活化剂加入到稳定二氧化氯溶液中,而不能 将二氧化氯溶液加入活化剂中,否则会因瞬 间活化剧烈而发生事故)
③ 活化时有少量二氧化氯气体逸出,最好能 在通风处进行,操作者尽量避免直接吸入。
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的化学成分是NaOCl,为淡黄色
透明状溶液,在溶液中产生次氯酸离子,通过
水解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于液氯相同的消毒
作用,但是消毒效果不如液氯。一般采用次氯
酸钠发生器现场制备,就地投加。此法操作简
单,比液氯消毒安全、方便,80-90年代较广泛
用于农村供水。但因电极使用寿命有限,若不
注意及时更换,则会大大影响次氯酸钠的生成
1,1,3,3-四氯丙酮
毒理作用 致癌、肝中毒、肾中毒 肝中毒、肾中毒 肝中毒、肾中毒 肝中毒、肾中毒 基因中毒 诱变、基因中毒 基因中毒 诱变、基因中毒 基因中毒
代谢紊乱、神经中毒、眼损伤、 不产生精子、增加肝的过氧化物
胎儿中毒,肿瘤促进剂 胎儿中毒,肿瘤促进剂 致癌 诱变 诱变
诱变
一.常用饮用水消毒剂比较
(演示)
三.二氧化氯的消毒、净水特点
1.二氧化氯能迅速杀灭经水传播的病原微生物, 包 括病毒、细菌芽孢、配水管网中的异养菌、硫酸 盐还原菌及真菌等。
2.有效去除铁、锰,降低水的色度,并可有效 控制水的臭和味。
3.氧化水中THMs的前驱物(如腐植酸、灰黄霉 酸等),因而有效控制后续工艺中三卤甲烷的形成。
四.二氧化氯用于饮水消毒的两种方法
2.二氧化氯发生器使用氯酸钠、盐酸等危险化学原料, 乡镇以下地方一般没有供应,购买困难,原料得不到充分 保障;
3.由于小供水系统需水量较小,制水不连续,时开时停, 使发生器的相关组件容易腐蚀、老化、损坏,致使发生器 的使用期限很短,消毒成本提高;
4.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泄漏、爆炸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导致很多水厂不敢开机, 二氧化氯发生器形同虚设。
氯气与水接触发生岐化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具有 较强的氧化能力。
消毒特点:

自上世纪初用于给水消毒以来已成居主导地位
的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使用和投加方便,
在管网中可长时间保持稳定的余氯量及价格较低等
优点,也是唯一可将氨完全氧化去除的消毒剂。
水中的有机物与氯作用产生大量的三致物(致 癌、致畸、致突变),使氯消毒给人们的饮水安全 带来了极大的担忧,其所引发的环境、健康问题我 们饮水工作者不能熟视无睹。
不明显 不明显 很明显
极好 无
O3 很好 很好 无 很好
不明显 不明显 很明显 较好

二氧化氯在饮水处理中的优势:
1. 能直接氧化水中的腐殖酸(HA)或黄腐酸(FA)等天 然有机物,不与其形成三卤甲烷,大大降低消毒后水中三 卤甲烷(THMs)等氯消毒副产物;
2. 在水中不发生水解,不与水中的氨氮反应,因此, 其杀菌效率不受水中PH值和水中氨氮浓度的影响;
(二)二氧化氯的活化
1.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未经活化时,本身没 有杀菌能力,只有用活化剂活化释放出游离态的 二氧化氯后才能进行灭菌,所以活化控制得好与 否是稳定二氧化氯溶液应用的关键。稳定二氧化 氯溶液的生产,国家已制订有相应的标准 (GB/T 20783-2006),只要是按国家标准生 产的二氧化氯溶液产品,其活化方法、活化时间 都大致相同。
化学性质: 二氧化氯分子中有19个价电子,有一个未成对
的价电子,非常活泼,这种特殊的分子结构决定了二氧化氯 具有强氧化性,氧化能力约为氯气的2.6倍;
能很好地氧化分解水中的酚、氯酚、硫醇、仲胺、叔胺 等难降解的有机物和剧毒的氰化物及硫化物、铁、锰等无机 物,并使之转化成无毒性残留、无二次污染的少量的氯化钠、 葡萄糖等,与氯消毒的氯化机理完全不同。
稳定液与发生器相比有着明显的特点:
1.使用安全、操作简单,既可连续投加也可间歇投加,使用 过程可根据供水量的大小、水质的好坏来任意调节加药量。
2.产品来源稳定。全国已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生产,有充足的 货源供应。南宁绿城环保消毒剂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二氧化氯消 毒液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广西消毒剂生产的骨干企业,足以保 障全区各乡镇供水系统的需要。
制压力、温度等反应条件,同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 氧化氯气体,再用符合食品要求的稳定的络合液进行物理 吸收而制得的溶液。
这种消毒液性质稳定,能长期贮存,运输方便、安全。
配料系统
反应系统
吸收系统
检验、包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