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电路图
射频电路原理框图

手机通用的接收与发射流程
3、射频电路原理框图:
二、射频电路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
天线:ANT 声表面滤波器:SAWfilter 低噪声放大器:LNA 功放:PA
射频电路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
1、天线、匹配网络、射频连接器: • 天线(E600):作用是将高频电磁波转化为高频信号电流。
射频电路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
射频电路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
• MT6129系列采用非常低中频结构(与零中频相比,能够改 善阻塞抑制、AM抑制、邻道选择性,不需DC偏移校正,对 SAW FILTER共模平衡的要求降低),采用镜像抑制 (35dB抑制比)混频滤波下变频到IF,第1中频频率为: GSM 200KHZ,DCS/PCS 100KHZ。第1IF信号通过镜像抑 制滤波器和PGA(每步2dB共78dB动态范围)进行滤波放大, 经第2混频器下变频到基带IQ信号,频率为67.708KHz。
手机通用的接收与发射流程
2、信号发射流程: 话音采集——放大——ADC——滤波——语音编 码——交织——加密——信道均衡——GMSK调制—— (进入射频部分)IQ调制(IQ调制器)——滤波—— 鉴相鉴频(鉴相鉴频器)——滤波——TX_VCO混频 (混频器Mixer)——功率放大(PA)——双工器—— 天线匹配电路——天线发射。
射频电路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
• 器件引脚排列及名称:
表1:器件引脚排列及名称
射频电路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
表2:双工滤波器的开关控制模式
射频电路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
图3:双工滤波器相关电路
射频电路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
• 3、声表面滤波器(Z600、Z602、Z603): • 是一个带通滤波器,只允许接收频段的射频信号进入接收 机电路,其它频段的信号将会得到抑制。
射频电路

第四节射频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一、射频电路组成和特点:普通手机射频电路由接收通路、发射通路、本振电路三大电路组成。
其主要负责接收信号解调;发射信息调制。
早期手机通过超外差变频(手机有一级、二级混频和一本、二本振电路),后才解调出接收基带信息;新型手机则直接解调出接收基带信息(零中频)。
更有些手机则把频合、接收压控振荡器(RX—VCO)也都集成在中频内部。
RXI-PRXQ-PRXQ-N(射频电路方框图)1、接收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接收时,天线把基站发送来电磁波转为微弱交流电流信号经滤波,高频放大后,送入中频内进行解调,得到接收基带信息(RXI-P、RXI-N、RXQ-P、RXQ-N);送到逻辑音频电路进一步处理。
1、该电路掌握重点:(1)、接收电路结构。
(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3)、接收信号流程。
电路分析:(1)、电路结构。
接收电路由天线、天线开关、滤波器、高放管(低噪声放大器)、中频集成块(接收解调器)等电路组成。
早期手机有一级、二级混频电路,其目的把接收频率降低后再解调(如下图)。
(接收电路方框图)(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1)、手机天线:结构:(如下图)由手机天线分外置和内置天线两种;由天线座、螺线管、塑料封套组成。
塑料封套螺线管(外置天线)(内置天线)作用:a)、接收时把基站发送来电磁波转为微弱交流电流信号。
b)、发射时把功放放大后的交流电流转化为电磁波信号。
2)、天线开关:结构:(如下图)手机天线开关(合路器、双工滤波器)由四个电子开关构成。
900M收收GSM900M收控收控900M发控GSM900M发入GSM(图一)(图二)作用:其主要作用有两个:a )、 完成接收和发射切换;b )、 完成900M/1800M 信号接收切换。
逻辑电路根据手机工作状态分别送出控制信号(GSM-RX-EN ;DCS- RX-EN ;GSM-TX-EN ;DCS- TX-EN ),令各自通路导通,使接收和发射信号各走其道,互不干扰。
射频发射和射频接收电路

图3.26动态天线的增益变化(左后轮)图3.27动态天线的阻抗变化(左后轮)根据上图动态天线的模拟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天线的实际辐射电阻值比较小,而且随着轮轴的旋转而不断变化,分析可知上述变化规律和上图2.1所示的垂直辐射电阻的变化规律十分类似。
3.2 TPMS接收天线的仿真分析TPMS传输天线的模型如下图3.30所示,传输天线使用1 /4λ型天线。
接下来,笔者将详细的论述在理想条件下单天线与车辆,以及单天线组成的结构特征。
图3.30接收天线模型1)单天线图3.31单天线方向图图3.32方位角平面(仰角900)方向图图3.34仰角平面(方位角900)方向图2)车天线图3.35车天线方向图图3.37仰角平面(方位角00)方向图图3.38仰角平面(方位角900)方向图以上说明:单天线可以很好的维持1 /4λ型天线的所有特征,但是车身与单天线组成的车辆整体受到的影响作用比较强烈(上述方向图有一定的对称性,但是在很多方向也产生零点)。
3.3 本章小结在本章里,笔者详细论述了针对TPMS传输天线展开的模拟仿真运行:(1)考虑到车身和轮胎对信号收发的影响,建立了动态天线模型,进行了相关的仿真。
(2)对车天线进行了方向性分析。
4 射频发射和射频接收电路4.1 身寸频发射电路设计射频发射电路的设计目的为:把数据信号中频率是315±0. 035MHz 的射频数据信号,符合FCC 关于短距离无线通信规定20dB 带宽≤0.25%的要求,同时把数据信号展开功率扩增处理。
基本上所有的TPMS 射频电路使用的都是Infineon 集团推出的低能耗单片合成FSK/ASK 传送IC 模块TDK5101F 来实现,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4.1所示。
这个板块生成FSK 数据信号的工作原理和第二章里提到的工作原理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数据信号的调整改变采用的是频率源的工作频率,并不是锁相环的分频率。
图4.1 TDK S101F 功能图主要性能参数如下表所示:工作频率围 311~317MHz 最大信号发射功率 5dBm 射频发射电路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功率放大器输出匹配:TDA5101F 的功率扩增设备运行在高效率的C 状态,从理论上分析可知,最佳载荷阻抗为R opt ,根据下式可以得出:oS opt P V R 2/2其中,V s 为供电电压,P o 为输出功率。
MTK平台射频培训解读

GSM900 4类功率等级移动台 Power LEV 5 发射机输出 功率dBm 33 功率容限 ±2dB DCS1800 1类功率等级移动台 Power LEV 0 发射机输出 功率dBm 30 功率容限 ±2dB
6~15
16~19
基带处理器对射频控制信号包括:LB_TX(当GSM发射突发脉冲来的时候为 高电平),HB_TX(当DCS/PCS发射突发脉冲来的时候为高电平) PA_EN(PA使 能信号),BANDSW_DCS(PA GSM/DCS/PCS放大器频段选择信号。 )
8
五、射频电路元器件识别
天线主馈点 射频连接器
850、900接收滤波器
11
26MHZ的校准原理:
1)、让手机进入META模式,从.cfg文件中读取DACmin、DACmax,并计算出对应 delta Fmin和delta Fmax。 2)、计算出相应的斜率slope,并检查slop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3)、如果slop在正常范围内,将频率设为26M并算出DAC值,在此DAC附近变化, 找出最小的delta F和对应的DAC,并检查此DAC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4)、如果DAC在正常范围内,将DAC和slope写入NV
GSM850、900接 收
4
2、接收滤波电路
接收滤波电路用于频段预选,从天线接收到的众多频率分量中,选择所需要的GSM频段信号, 同时滤除带外非GSM系统杂散信号,滤波器采用我们公司目前常用的表面声波滤波器 SAW。
1930~1990
1805~1880
925~960
5
3、射频功放电路
PA使能 发射频段选择
13
手机射频电路原理

射频收发信机(U602)
当混频器的输出信号为信号频率与本振信号之差,且 比信号频率高时,所用的变频器被称为下边带上变频。 ❖ 在接收机电路中的混频器是下变频器,即混频器输出 的信号频率比输入信号频率低;在发射机电路中的混 频器通常用于发射上变频,它将发射中频信号与 UHFVCO(或RXVCO)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最终发射信 号。 ❖ 射频振荡器(或本地振荡器,RFVCO): ❖ 中频滤波器:在电路中只允许中频信号通过,主要用来 防止邻近信道的干扰,提高邻近信道的选择性。
手机射频电路工作原理
手机射频电路原理
手机通用的接收与发射流程
❖ 1、信号接收流程: 天线接收——天线匹配电路——双工器——滤波(声 表面滤波器SAWfilter)——放大(低噪声放大器 LNA)——RX_VCO混频(混频器Mixer)——放大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滤波——IQ解调(IQ 调制器)——(进入基带部分)GMSK解调——信道均 衡——解密——去交织——语音解码——滤波—— DAC——放大——话音输出。
❖ 3、声表面滤波器(F100、F101): ❖ 是一个带通滤波器,只允许接收频段的射频信号进入接收
机电路,其它频段的信号将会得到抑制。
表2:引脚排列及名称
图4:内部结构
手机射频电路原理
声表面滤波器
频率传输特性
手机射频电路原理
声表面滤波器
手机射频电路原理
射频收发信机(U101)
❖ 射频收发信机是射频电路的核心部件,主要完成射频信号 的调整与解调。内部结构主要包括5个方面:
手机射频电路原理
射频收发信机(U101)
手机射频电路原理
射频收发信机(U101)
❖ 低噪声放大器(LNA): 作用是将天线接收到的微弱的射频信 号进行放大,以满足混频器对输入信号幅度的需要,提高 接收机的信噪比。
WiFi产品的一般射频电路设计

WiFi产品的一般射频电路设计(General RF Design In WiFi Product)第1章. 射频设计框图图1-1 Wi-Fi产品的一般射频设计框图如图1-1所示,一般Wi-Fi产品的射频部分由五大部分组成,蓝色的虚线框内统一看成是功率放大器部分。
无线收发器(Radio Transceiver)一般是一个设计的核心器件之一,除了与射频电路的关系比较密切以外,一般还会与CPU有关,在这里,我们只关注其与射频电路相关的一些内容。
发送信号时,收发器本身会直接输出小功率的微弱的射频信号,送至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进行功率放大,然后通过收发切换器(Transmit/Receive Switch)经由天线(Antenna)辐射至空间。
接收信号时,天线会感应到空间中的电磁信号,通过切换器之后送至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进行放大,这样,放大后的信号就可以直接送给收发器进行处理,进行解调。
第2章. 无线收发器如图2-1中,有几个电源管脚,数字地,模拟地,射频输出,功率放大器增益控制,功率检测,温度检测,射频输入,低噪声放大器增益控制,发射、接收切换等管脚。
图2-1 一般的无线收发芯片(射频电路设计相关)2.2. 差分射频信号的处理2.2.1. 收发器本身具有的管脚图2-2 收发器的射频输入与输出管脚这里必须指出的是,Atheros的收发器一般会同时对输入与输出做差分处理。
但是Ralink 一般要求外部输入的信号是差分的,而自身输出的射频信号则不是差分的。
图2-3射频信号则不是差分的处理方式2.2.2. 收发器发送的差分信号平衡器通常用来处理差分信号的问题,电感和电容都能够改变信号的相位,从差分信号到单端信号,基本的方法就是用电感和电容组成两条不同的通路,这样,经过处理电路的两路信号就在相位上相差了180°,从而可以使原本相位相差180°的差分信号同相,得到单端信号。
手机各电路原理射频电路内容详细,不看后悔

射频电路篇本次培训内容:手机各级电路原理及故障检修1,基带电路发话电路、受话电路、蜂鸣电路、耳机电路、 背光电路、马达电路、按键电路、充电电路、开 关机电路、摄像电路、蓝牙电路、FM电路、显示 电路、SIM卡电路、TF卡电路2,射频电路接收电路、发射电路一、手机通用的接收与发射流程天线:ANT 声表面滤波器:SAWfilter 低噪声放大器:LNA 功放:PA手机通用的接收与发射流程1、信号接收流程: 天线接收——天线匹配电路——双工器——滤波(声 表面滤波器SAWfilter)——放大(低噪声放大器 LNA)——RX_VCO混频(混频器Mixer)——放大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滤波——IQ解调(IQ 调制器)——(进入基带部分)GMSK解调——信道均 衡——解密——去交织——语音解码——滤波—— DAC——放大——话音输出。
手机通用的接收与发射流程2、信号发射流程: 话音采集——放大——ADC——滤波——语音编码——交织——加密——信道均衡——GMSK调制—— (进入射频部分)IQ调制(IQ调制器)——滤波—— 鉴相鉴频(鉴相鉴频器)——滤波——TX_VCO混频 (混频器Mixer)——功率放大(PA)——双工器—— 天线匹配电路——天线发射。
手机通用的接收与发射流程3、射频电路原理框图:二、射频电路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天线:ANT 声表面滤波器:SAWfilter 低噪声放大器:LNA 功放:PA射频电路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1、天线、匹配网络、射频连接器: • 天线(E600):作用是将高频电磁波转化为高频信号电流。
射频电路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 天线匹配网络(L604、C611、C614):主要是完成主板与 天线之间的功率匹配,以使天线的效率尽可能高。
射频连接器(J600):又叫同轴连接器或射频开关,作 用主要是为手机的测试提供端口。
其内部是簧片的接触结 构,相当于一个机械开关,通常状态下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当射频线探头插入射频连接器时,簧片一端将与主板的天线 通路断开,而与射频线探头接触,此时手机与测试仪器之间 就通过射频连接器与射频线进行信号的传输。
《射频电路与天线》课件

电容元件
定义
电容元件是一种能够存储电场能 量的元件,其基本结构是两个平
行板导体之间的绝缘介质。
工作原理
当电压施加在电容元件上时,会在 电介质中产生电场,使得两极板之 间产生电荷吸引力。
特性
电容元件具有容抗,其值与电容量 和频率成反比。在射频电路中,电 容元件常用于滤波、耦合和匹配等 应用。
电阻元件
天线的工作原理
总结词
天线的工作原理
VS
详细描述
天线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 。当天线受到电磁波激励时,会在其周围 产生电磁场,形成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 天线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等因素决定了其 辐射特性和方向性。常见的天线形式包括 偶极子天线、单极子天线、抛物面天线等 ,它们各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02 射频电路的基本元件
电感元件
定义
电感元件是一种能够存储磁场能量的 元件,其基本结构是一个导线绕组。
工作原理
特性
电感元件具有感抗,其值与电感量成 正比,与频率成反比。在射频电路中 ,电感元件常用于滤波、耦合和调谐 等应用。
当电流在电感元件中流动时,会产生 一个与电流变化方向相反的感应电动 势,阻碍电流的变化。
《射频电路与天线》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射频电路概述 • 射频电路的基本元件 • 天线基础 • 常见天线类型与应用 • 天线阵列与馈电网络 • 射频电路与天线的未来发展
01 射频电路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射频电路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频率高、频带宽、信号传输损耗低等特点。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进行馈电网络设计与实现时,需要综合考虑信号传输效 率、功率分配均匀性、相位一致性等因素。通过对传输线 型式、功率分配器和相位调整器等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 可以确保馈电网络的性能满足天线阵列的工作需求。同时 ,还需要考虑馈电网络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成本等因素 ,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射频通信电路1-11

f2
2
f1 )
等效噪声带宽
Si(f)
2 S ( f ) H ( f ) 2 df Vno i 0
2
2 S H ( f ) 2 df Vno i 0
H(f)
So(f)
2
S o ( f ) Si ( f ) H ( f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L H ( f ) df / H ( f 0 ) 2
Vi Ro
蔡竟业 jycai@
解:该电路电压增益 输入信号功率
Psi
Ro Gp Rs Ro
输入噪声功率
输出信号功率 电路噪声系数
Pni 4kTRs B
Pso G p Psi
2
输出噪声功率 Pno 4kT ( Rs // Ro ) B
Psi / Pni 4kT ( Rs // Ro ) B Rs Ro F Pso / Pno 4kTRs B Ro
蔡竟业 jycai@
• 香农(C.E.Shannon)信息容量极限理论
I=B log2(1+S/N) 或 I=3.32 Blog10(1+S/N) I为信息容量,单位b/s, B为通信系统信号带宽,单位Hz, S/N为信噪功率比。
决定通信系统性能(信息容量,质量)的 两个重要参数:通信系统信道带宽和通信信 号信噪比(干扰噪声功率谱)!
2 4kTRB Vno
2 4kTB / R In
电阻R热噪声源的资用噪声功率
No 4kTBR / 4 R kTB
PN结的散粒噪声特性
S I ( f ) 2qI o
闪烁噪声特性 SV ( f ) K / f o
单线制射频遥控开关设计电路图

单线制射频遥控开关设计电路图引言传统的机械式墙壁开关,是一开一关的简单控制方式,且大多是在86型暗盒上实现的。
要想在86×86×50的暗盒里实现射频遥控开关,就必须考虑到几个因素:86型暗盒的空间;只有l根火线,无零线,不能再布线;不能影响被控电器原功能的使用;1个遥控器(即上位机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实现对多个开关终端控制(一对多),并且与其他遥控器不能发生冲突。
基于上面必须考虑的几个因素,提出一种无线射频解决方案,采用内置增强型51兼容的单片机集成一体化射频芯片nRF9E5来实现一对多功能;在单一火线上实现开关控制和为控制系统提供电源,构成一个低成本、适合装入86型暗盒,无须任何改装,无须附加任何外围器件的单线制射频遥控开关系统。
图l所示的主框图,突破了传统电工产品单线制(即无零线)供电方式的限制,所有射频遥控开关都是按照电工安全规范布线(即零线不入开关),彻底解决了单线制接入技术。
1控制系统硬件设计1.1nRF9E5功能介绍nRF9E5是Nordic VLSI公司推出的系统级RF芯片,内置增强型8051兼容微控制器、433/868/915MHz的nRF905射频收发器和4路输入10位80kbps A/D转换器。
芯片嵌入了电压调整模块,最大限度地抑制噪声,可工作在1.9V~3.6V的单电源上,待机功耗为2μA,QFN5×5封装。
由于nRF9E5集成度高,功能强,功耗低,很适合用于小型化和低压场所的射频控制系统的设计。
1.1.1增强型51内核微控制器nRF9E5的片内微控制器与标准805l兼容,指令时序与标准的805l稍有不同:nRF9E5的内置微控制器的指令周期为4~20个指令周期。
中断控制器支持5个扩展中断源:ADC中断、SPI中断、RADI0l中断、RADIO2中断和唤醒定时器中断。
微处理器除了256B的数据外,还扩展了512B的ROM和4KB的RAM,并扩展了2个数据指针,以便从XRAM区读取数据。
射频调制器电路图

射频调制器电路图
电子市场信息来源: 维库开发网发布时间:2008年5月24日
射频调制器是电视机、录像机、卫星接收机、制式转换器、家用计算机及游戏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件。
本电路简单易制、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可方便地配接在各种电路板上而应用于上述各种电子设备之中。
如图是射频调制器的具体电路,ICl为调制器专用集成电路TA7673,其10脚和11脚通过外接晶体振荡器产生图像载频信号,4脚和5脚外接LC振荡电路产生6.5MHz第二伴音信号。
音频信号从ICl的6脚输入,视频信号则从ICl的16脚输入,当在IC1的10脚与11脚之间接入不同工作频率的晶振时,本电路便可在ICl的2脚和15脚输出1~5频道的图像载频信号。
电路装接完毕无需调试,但整个电路应采用小型金属盒屏蔽。
通信射频电路4 无线通信收发系统结构ppt课件

(1)两条变频支路特性完全一致 信号幅度、增益、时延特性等 (2)精确正交
超外差式接收机
为保证正交性,上方案有如下改进:
BPF2
VRF
本振 -п/2
BPF2
- VIF
π/2
+
Weaver镜频抑制方案
超外差式接收机
第四章 无线通信接收/发送系 统结构(方案)
概述
当今的无线通信系统一般都有接收和发送 两个部分组成。
发送系统的任务是完成基带信号对载波的 调制,并将其变频至通信频段,再以足够 的功率发射出去。因为在发射机附近其输 出信号为频段内的大功率信号,故应尽可 能减少它对相邻信道的干扰,故其主要指 标为:频谱、功率和效率。
fLOfRFfIF945~970M Hz fimfRF2fIF955~980M Hz
2.低本振 fLOfRFfIF925~950M Hz
fimfRF2fIF915~940M Hz
超外差式接收机
3.比较高本振时 当fRF位于频段低端,fim也位于频段内高端 低本振时
当fRF位于频段高端,fim也位于频段内低端 4.若增大fIF(=70MHz),则无论是高本振还 是低本振,镜频都不会进入通信频段,故 可用BPF1滤除之。然而却不利于大增益的 IFA信道滤波及解调。
接收系统方案
系统方案的考虑 对接收系统来讲,其系统方案的考虑主要 针对选择性和灵敏度。 一、选择性 包含两个方面:
接收系统方案
1.选出有用信号 2.抑制干扰和无用信号。 二者通常是联在一起的。一般而言,选出 有用信号较为容易,而抑制干扰和无用信 号则更难。 例如:900MHz GSM通信,信道间隔 200KHz,这本身就要求选频滤波器要有 较高Q值。若中频再选取不当,镜像干扰 也很难抑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提案主要由大唐公司提出,是TD-SCDMA标准的演进。其主要特点是尽可能继承TD-SCDMA的系统特点,例如相同的子信道带宽、信道结构,Space、Time、Code多域复用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多载波的方式扩展数据速率,满足LTE的需求。
物理层技术:在基本的物理层技术中,E-Node B调度、链路自适应和混合ARQ(HARQ)继承了HSDPA的策略,以适应基于数据包的快速数据传输。
北京时间2009年9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以下简称“诺西”)今天表示,该公司已成功实现为两个阶段:
1研究项目阶段:究项目阶段预计在2006年年中结束,该阶段将主要完成对目标需求的定义,以及明确LTE的概念等;然后征集候选技术提案,并对技术提案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符合目标需求
Ø LTE商用时间怎么样?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根本的症结现在
一个是标准,一个就是终端芯片。LTE标准预计将在下个月即今年底通过,但是芯片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Ø LTE的成本能够降下来吗?
这个成本,我指的是每Mbit/s的成本能不能相比3G大幅降低。从现有3G运营商的实践来看,随着数据流量的大幅增长,收入并没有出现相应的增长,这是运营商最为担心的问题。同样极力推动LTE的T-Mobile就公开指出,LTE的我指的是每Mbit/s的成本必须要比现在的技术下降10倍,才能对运营商具有吸引力。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25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成对”和“非成对”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0.5ms和0.675ms,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的数据速率。
总结:..
LTE能够带来速率更高、技术更简单的增强型移动宽带体验。对于运营商而言,LTE具有频谱使用灵活、可与现有技术无缝互操作,以及网络部署和管理成本低廉等特性。优势突出的LTE目前已成为全球主流运营商的共同选择,包括中国移动、Verizon、沃达丰、NTTdocomo、at&t和Telenor等全球移动行业巨头都曾公开承诺采用LTE。
LTE特征: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
(传输速度分别是:
GSM:9.6Kbps GPRS:171.2Kbps EDGE:384Kbps WCDMA:384Kbps~2Mbps HSDPA:14.4Mbps/HSUPA:5.76Mbps HSDPA+:42Mbps/HSUPA+:22Mbps LTE:300Mbps)
1. FDD SC-FDMA UL、FDD OFDMA DL
使用了目前频谱效率很高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作为下行链路的主要调制方式,实现高速数据速率传送。上行链路则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FDMA),主要的好处就是降低了发射终端的峰均功率比,减小了终端的体积和成本。其主要特点包括频谱带宽灵活分配、子载波序列固定、采用循环前缀对抗多径衰落和可变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等。
所以4G终端将会有:超大屏幕,非常清晰的分辨率,已经强劲的硬件配置。4G lte终端的本质,其实是电脑做小,而不是手机做大.“4G手机,准确的说是4G终端,
我们以中兴手机的4G终端的发展为例:中兴通讯LTE产品总经理张亮说:中兴通讯经过2年多的研发,成功开发出多款4G手机,而且产品已经大规模测试。将先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外地区进行商用,同时在中国移动试验网开始测试。张亮说,其实苹果之前推出的ipad(平板电脑),也指出了未来一个方向,移动互联网将是4G终端的核心应用。因此,4G手机将拥有超大屏幕,7寸、9寸甚至更大。他透露,中兴品牌的4G终端最小也是7寸的屏幕。
2:工作项目阶段:2006年年中以前建立,并开始标准的建立。该阶段会对未来LTE的标准细节的方方面面展开讨论和起草,这个过程同以前3G标准在3GPP中的制定过程是一样的,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2007年年中。(3gpp:是领先的3G技术规范机构,是由欧洲的ETSI,日本的ARIB和TTC,韩国的TTA以及美国的T1在1998年底发起成立的,旨在研究制定并推广基于演进的GSM核心网络的3G标准,即WCDMA,TD-SCDMA,EDGE等。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CWTS)于1999年加入3GPP。)
3GPP初步确定LTE的架构如图1所示,也叫演进型UTRAN结构(E-UTRAN)[3]。接入网主要由演进型NodeB(eNB)和接入网关(aGW)两部分构成。aGW是一个边界节点,若将其视为核心网的一部分,则接入网主要由eNB一层构成。eNB不仅具有原来NodeB的功能外,还能完成原来RNC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物理层、MAC层、RRC、调度、接入控制、承载控制、接入移动性管理和Inter-cellRRM等。Node B和Node B之间将采用网格(Mesh)方式直接互连,这也是对原有UTRAN结构的重大修改
TD-LTE未来的发展
中国移动正在全力推动TD-LTE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在中国3G还未大规模启动的时候,LTE竟然成为最热的关键词之一。
TD-LTE要想在未来取得较大发展,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Ø LTE能否绕过HSPA+
LTE虽然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相比之下,HSPA+因为具有类似的性能以及投资很少,成为许多运营商的下一步选择。在时间上,HSPA+比LTE要早一年左右,这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2007年中期完成LTE相关标准制定(3GPPR7),在2008年或2009年推出商用产品。就目前的进展来看,发展比计划滞后了大概3个月,但经过3GPP组织的努力,LTE的系统框架大部分已经完成。
LTE采用由ENodeB构成的单层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简化网络和减小延迟,实现了低时延,低复杂度和低成本的要求。与传统的3GPP接入网相比,LTE网络RNC节点和NodeB节点合并,成为EnodeB,在基站侧可以完成电路的交换。名义上LTE是对3G的演进,但事实上它对3GPP的整个体系架构作了革命性的变革,逐步趋近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结构。
技术提案:
最初3GPP LTE项目的主要性能目标包括:在20MHz频谱带宽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降低系统延迟,用户平面内部单向传输时延低于5ms,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迁移时间低于50ms,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迁移时间小于100ms;支持100Km半径的小区覆盖;能够为350Km/h高速移动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服务;支持成对或非成对频谱,并可灵活配置1.25 MHz到20MHz多种带宽。,这些在后面的特征中可以看出这些目标基本都实现了
第二个关键技术是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OFDM技术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如何结合,使移动通信系统性能进一步提升;二是OFDM技术在蜂窝移动通信组网的条件下,如何克服同频组网带来的问题。
第三个是基于MIMO/SA的多天线技术。智能天线技术是通过赋形
以OFDM/FDMA为核心,采用OFDM和MIMO作唯一标准被看作“准4G”技术
TD-LTE的三大技术特点:
第一个就是基于TDD的双工技术。在TDD方式里面,TDD时间切换的双工方式是在一个帧结构中定义了它的双工过程。通过国内各家企业的共同合作与努力,在2007年10月份,形成一个单独完整的双工帧结构的LTE-TDD规范。在讨论TDD系统的同时要考虑FDD(频分双工)系统,在TDD/FDD双模中,LTE规范提供了技术和标准的共同性。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1G2G3G3.9G/4G
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多媒体业务宽带移动互联网
模拟调制技术
小区制
硬切换
网络规划数字调制技术
数据压缩
软切换
差错控制
短信息
高质量语音业务多媒体业务
>>100kbit/s数据速率
分组数据业务
动态无线资源管理
随时随地的无线接入
无线业务提供
网络融合与重用
多媒体终端
>>10Mbit/s数据速率
(评述:整个过程相比3G标准的制定节奏明显加快,这也是考虑到市场的需求,随着宽带技术的不断创新,3GPP也将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出最新的技术。这给运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更新更快的业务可以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甚至完全可以和有线网络相媲美。)
演进路线:
GSM----->GPRS--->EDGE---->WCDMA------->HSPA----->HSPA+------->LTE长期演进
基于全IP核心网
AMPS
TACS
NMT-450
NTTGSM HSCSD/GPRS
IS-136 IS-136+
PDC EDGE
IS-95 IS-95BWCDMA HSPA/HSPA+
TD-SCDMA
CDMA2000 1XEV
WibroIMT-Advanced
3GPP LTE
3GPP2 LTE
Kbit/s9.6~14.4kbit/s(1.144~2)~10Mbit/s~100Mbit/s/1Gbit/s
LTE的发展前景:
1运营商力挺
目前LTE已经得到了拥有最多运营商的GSM协会的支持,各主流运营商也纷纷表太选择LTE具有公司eg:英国沃达丰、日本NTT DoCoMo、美国AT&T和Verizon等世界最主要电信运营商已经决定采用LTE技术此次中国移动加入,将大力推动LTE技术的发展
2设备商跟进
运营商对于LTE的普片选择,为全球移动通信产业指明了技术发展的方向,设备制造商纷纷加大了在LTE领域的投入,从而推动了LTE的不断前进,使LTE商用相比其它竞争技术更加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