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分析及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治理对策研究
学术论坛2006N O.14Sci en ce an d Tec hno l o gy C o ns ul t i n g H er al d科技咨询导报1盈余管理理论分析1.1概念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获得局部或私人利益利用合法的调节和违规的操控等各种手段蓄意地对财务报告盈余及其辅助信息进行加工控制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会计权责发生制的运用产生大量的估算和预计收益没有唯一的标准而收益在衡量公司价值计量管理报酬纳税和利润分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管理者能从多种会计政策中进行选择的话他们将选择那些能使自身效益最大化或者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可见适度的盈余管理能为企业赢得理财和经营活动的弹性空间说明了企业的有关利益主体会采取合法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它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1.2主体和客体盈余管理行为的主体是公司的管理当局即公司的经理董事会以及其他有现实和潜在利益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为拟发行上市公司和已上市公司提供中介服务的券商会计师和律师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上述主体有权利和机会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有权利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或对上述选择施加影响等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会计准则会计方法的多样选择性会计估计事项的不确定性此外时间特别是时点的选择也是盈余管理的对象之一在研究盈余管理时我们必须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则可看作是盈利管理的时间因素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2.1高层经营管理人员逐利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人股东与代理人企业管理当局两者的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只要不存在一种能够反映企业行为的充分信息指标企业管理当局总要利用其信息优势侵犯股东权益因此股东与企业管理当局往往通过签订管理合约使两者的目标趋同一个有效的管理合约应当能恰到好处地激励企业管理当局选择采取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但企业总价值的变动很难被观测到从而使企业收益成为衡量企业总价值变动的最适当的指标正是主要依靠这一盈利指标委托人往往除了支付给企业管理当局固定的薪金外还要支付奖金甚至股权与期权奖金等收入的存在驱使企业管理当局经常采取寻机性会计行为以使自己的收入最大化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和监督成本的存在委托人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往往得不偿失这决定了企业管理当局有能力和条件通过实施选择和变更会计政策等盈余管理行为来达到其目的2.2避税与政治成本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动因是十分明显的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面临的政治成本越大管理者越有可能调整当期报告盈余特别是战略性产业特大型企业垄断性公司其报告盈余较高时会引起媒介或消费者的注意政府迫于政治压力往往会对其开征新税进行管理或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盈余以非暴利的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2.3债务契约按照目前国际通行的公司有限责任制度债权人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企业用所获得的资金进行投资投资成功后股东可得大部分剩余而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如果投资失败股东在破产时可不必偿付全部债务而债权人要承担全部后果因此债权人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和风险保证到期收回本息在贷款时往往要求债务人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并在债务合同中订有一系列以会计数据定义的保护性条款如果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中的条款则视为违约不仅其贷款面临被收回的危险而且其经营活动的自由还会受到限制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将愿意选择可增加资产或收入以及减少负债或费用的会计政策以避免产生违约行为即使企业暂时还没有债务合同但从为了将来扩大生产能力比较顺利地筹集到资金的目的考虑企业仍有可能会采取有利于收益增加的会计政策所以企业的债务安排也是其实施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动因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研究3.1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上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有着直接关系;一股独大所有者不到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内部激励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等因此要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关键是要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由于国有股的所有者缺位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多少总是存在的所以应通过有效的途径最大限度地降低所有者缺位产生的不良影响减持国有股是切实可行的办法通过减持国有股降低国有股的持股比例逐步实行股权分散化最终变国有股控股为非控股尤其是对于完全适合市场竞争的非国计民生的企业国家股甚至可以完全退出这些行业3.2强化对注册会计师业务质量的检查监督对业务质量的检查监督要贯穿于审计业务的始终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实施审计查证到做出审计报告直到归入审计档案对于每一位助理人员所完成的工作首先应由同等的或较高技能的人员进行检查以确定已完成的工作是否遵守了审计准则及事务所内部业务规范的规定对于每一个审计项目会计事务所都要进行复核具有复核责任的有关人员应对参与各项审计项目有关人员的工作结果进行适时的复核以确信其符合独立审计准则及全面质量控制的要求复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对固有风险及控制风险的评价包括符合性测试结果对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所做的修改等等此外在出具审计报告前会计师事务所可根据需要委派未直接参与审计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同业复核3.3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特别是目前问题较多的企业资产重组报表合并准则等尽量避免会计处理中的无法可依现象近年来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将资产重组作为操纵利润的一种手段通过资产的个体置换上市公司在非市价基础上将收益低的资产从关联企业那儿换回收益高的资产以达到利润目标通过合并其它企业将被合并企业在合并前的利润归入合并企业中以弥补亏损实现盈余目标因此应颁布有关资产重组的具体准则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另外上市公司一般都为企业集团中母公司或重要的子公司当它为母公司时对其编制的合并报表应做出具体的规定颁布具体的会计准则使合并报表形成统一的口径合并报表相互可比这也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急迫任务参考文献[1]徐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审计策略.商业会计.2006,(16).[2]朱雪丽.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02).[3]鄢志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和识别方法.财会月刊.2005.(06).[4]韩嫣.试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安康师专学报.2005,(0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治理对策研究陈丽萍(厦门市国正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361012)摘要: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主体和客体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最后探讨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对策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534(2006)10(a)-0181-01181科技咨询导报Sc i e nc e a nd Tec hn ol og y C o ns ul t i ng Her al d。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以银座集团为例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以银座集团为例摘要:盈余管理是存在于上市公司的一种普遍行为。
我们着手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时,必然要对其盈余的质量和盈余管理的因素进行重点关注。
这也是目前研究盈余管理的重点,也将是本篇论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阐述盈余管理的一些理论研究,系统地介绍了盈余管理的概念、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第三部分则更深一步,思考分析了诱发盈余管理行为的制度性因素及其治理措施。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和会计责任的思考,以银座集团为例分析了当前普遍存在的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现状,引发思考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利益冲突;会计责任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a case of YinZuo CompanyAbstract: Earnings management is a common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When we analyze the listed companies,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its earnings qu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factors. It‘s the focus of research currently about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t‘s also the focus of my paper.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two parts mainly elaborate some elaborate theory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is part I will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the main method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third part I will further think and analyze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and propose some control measures.The fourth part a thinking about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and accounting responsibilitie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 I will propose YinZuo Compan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s the current earnings management situation in listed companies and put forward some practical solutions which can guide practice.Keywords: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Conflict of Interest Accountability第一章引言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了解盈余管理无论是对企业管理者,决策投资者还是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十分必要,然而非专业人士对盈余管理并不了解或者只是略知一二,因此在本篇论文开头,首先对盈余管理的概念进行解释,并阐述其研究的必要性。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某种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财务操作手段,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处理和调整,使公司的盈余水平达到预期的目标。
盈余管理既可以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会引发负面的后果。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手段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ABC是一家在中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主要经营电子产品。
在2019年和2020年的年报中,该公司的盈余水平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在2019年,公司的盈余为1亿元,但在2020年,盈余突然下降到5000万元,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原因分析:经过对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和资料的分析,发现了以下可能的原因:1. 销售额下降:公司在2020年的销售额较2019年有所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需求下降或者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掩盖销售额的下降,公司可能进行了盈余管理。
2. 成本控制:为了维持盈余水平,公司可能采取了降低成本的手段,例如缩减员工数量、削减研发投入或降低生产成本等。
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的盈余水平,但可能会影响公司长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3. 资本支出决策:上市公司往往面临大量的资本支出决策,例如购买新设备、扩大产能等。
在2019年,公司可能进行了大量的资本支出,导致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了当年的盈余水平。
为了在2020年恢复盈余水平,公司可能推迟了一些资本支出项目或者调整了资本支出计划。
盈余管理手段: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常常采取各种手段,从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中隐藏真实的盈余水平。
以下是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1. 收入确认的时间安排:公司可以通过调整收入确认的时间来影响当期的盈余水平。
例如将部分销售收入延后到下一期,或者将一部分费用提前计入当期,从而调整盈余水平。
2. 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公司可以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改变公司财务状况的呈现。
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
78囱B工科技2021年•第3期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西安财经大学张静冯家硕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呈现出多样化和隐蔽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投资者决策,危害企业自身发展。
本文以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利用企业近五年的财务指标对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进行分析,研究了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
研究发现,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利用放宽应收账款信用政策、股权转让和政府补助的方式实施盈余儈理的行为。
1引言盈余管理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点话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已成为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企业之间愈演愈烈。
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邦服饰)自成立后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曾一度成为服装行业的代表企业。
但近几年美邦月艮饰经营情况急转直下,净利润一度出现负值,其是否能持续发展下去成为市场的关注点。
所以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该企业是否为了能删保虹市资格畴在盈余管理行为。
2美邦服饰基本情况2.1公司简介美特斯邦威集团1995年创建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美特斯邦威”是美特斯邦威集团自主创立的本土休闲服装品牌,主要研发、生产、销售美特斯邦威品牌休闲系列服饰。
美特斯邦威集团于2008年8月在深圳交易所A股上市,股票代码:002269,上市首日市值达到180亿元人民币。
2.2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析(1)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获取的收益额及其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为分析美邦服饰的盈利能力,本文选取了其2015~2019年的相关财务数据,见表1。
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销©净利率■6.86%0.55%-4.71%0.53%-15.11%净资产收益率-13%1%-10%2%-40%表1盈刑能力相关指标销售净利率是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该比率越大,表明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利用各种手段来操纵财务报表,以追求更高的利润表现。
尽管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吸引投资者,但过度和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往往导致信息不对称、诈骗行为、甚至产生系统性风险。
本文将重点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财务报表失真。
为了掩盖真实财务状况,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虚构营业收入或缩小负债规模等手段,虚假地塑造公司财务健康状况。
这不仅误导了投资者,也对市场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同时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其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个别公司会通过优化财务报告、隐瞒公司风险等手段来控制信息流动,使得内部人员可以更早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外部投资者则处于劣势地位。
要解决这一问题,监管部门应建立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强对披露信息的监管,确保及时、公正、全面的信息披露,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第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导致投资者信任危机。
当投资者意识到公司存在盈余管理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对公司失去信心,导致投资者抛售股票,进而影响市场稳定。
为了恢复投资者信任,上市公司应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增加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力度,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透明度和披露标准也要得到进一步提高。
最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金融稳定产生潜在风险。
过度盈余管理有可能掩盖公司风险,给投资者带来误导,进而扩大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为了防范这种潜在风险,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共同努力来解决。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建立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案例分析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案例分析研究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利用会计政策留有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靠性,使其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巧用会计政策,资产减值准备、资产重组、利用债务重组是当前许多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利用减值准备调节盈余近年来,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备受上市公司青睐,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计提的比例和数额关系到企业当年的盈利状况,甚至有可能直接扭转其趋势。
通常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在业绩较差时少提准备可以“润色”业绩,有的则在经营较好时多提准备,以便为随后的会计期间做好“业绩储备”,致使八项计提以其“灵活性”和“随意性”成为许多上市公司随心所欲的盈余管理手段。
当然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可以转回的资产仅仅包括应收账款、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等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未探明矿区权益。
通过计提巨额资产减值使本年度一次亏足,为今后年度的巨额冲回打下基础,以达到保牌、摘帽、实现盈利的目的。
据统计,截至2006年2月22日,沪深两市共有13家ST、*ST公司披露了2005年年报,其中包括个别已经摘帽的公司和目前已经暂停上市的公司。
13家公司中,9家2005年实现扭亏为盈,1家继续盈利,3家出现亏损。
年报显示,尽管多数此类公司实现盈利,但主要业务和财务状况出现根本好转的为数不多,大多数公司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操纵利润,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案例,大唐电信(600198)业绩“变脸”,2007年4月5日,发布了一则公告,称2006年度其业绩报告将亏损。
由于2004年度和2005年度业绩已经连续出现亏损,按照相关规定,大唐电信即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即冠以*ST)。
对此,大唐电信4月5日的公告如此解释,“公司尽管2006年度主营业务规模和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高,但鉴于无线、光通信等传统通信设备产业历年经营留存大量资产带来预期的收益能力有限,仍需对整合后的无线、光通信资产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由此将造成2006年度业绩亏损。
上市公司出现盈余管理问题的案例
上市公司出现盈余管理问题的案例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一、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信息是具有经济后果的,自从会计信息作为由企业内部向外部传递经济讯号的媒介以来,盈余管理就与之形影相随。
盈余管理是现实中存在的一种具有重大经济后果,并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误导的会计问题,但它又不完全只是一个会计问题,它是由众多因素导致的,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公司治理结构等。
会计准则也只是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之一。
就企业而言,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经营管理者等,要尽可能签订完善的契约,企业管理当局要尽可能对投资者负责,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就会计准则制订而言,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消除盈余管理。
准则制订者与盈余管理者之间永远存在博弈的关系,出台新准则在某些方面是为了对盈余管理进行制约,但是在新准则的基础上,新的盈余管理方式和方法又会产生,会计准则也会在与盈余管理的博弈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正确看待盈余管理还要转变收益观念。
因此,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时,不要只看到公司的盈余增加还是减少,更要分析资产和负债价值是否,分析资产和负债的质量和结构,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减轻盈余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降低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这样才能为投资决策提供正确的支持。
二、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由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存在,盈余管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但我们可以通过外部审计及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准则等因素来制约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能力。
(一)外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外部审计通过外部人,主要是专业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进行检验,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尽可能真实的反应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是所有者、债权人、职业经理等各产权主体通过一系列契约组合而形成的契约连结体。
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只有平等对待并处理好这些利益关系,企业才能得到长远发展,各产权主体的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而为契约的鉴定和执行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只有做到经济上和人事上独立于各利益集团,不受任何一方左右,才能承担这一责任。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专业:会计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一)背景盈余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自20世纪末开展企业股份制改造.资本市场逐渐得到发展。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盈余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为与国际接轨并保证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及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推出了39项会计准则.并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然后逐步在各类企业中推行。
新的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规范了公司会计行为.并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鉴于上市公司的利益驱动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盈余管理现象在我国并未完全得以消除意义。
由于盈余管理的普遍存在,其在企业的日常业务中更多产生的是负面影响,而且,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违背财务报表公正、中立的原则,是可能损害股东、债券人等相关主体的利益的,因此人们常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混为一谈,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不正当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尽管盈余管理更多的是损害大部分投资者的利益,而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但我们不能否认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什么是盈余管理,什么诱使其发生,什么是其惯用的手段,又能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区分开来,并从治理层面上提出有效的盈余管理防范措施。
(二)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尽管盈余管理更多的是损害大部分投资者的利益,而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但我们不能否认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什么是盈余管理,什么诱使其发生,什么是其惯用的手段,又能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区分开来,并从治理层面上提出有效的盈余管理防范措施,从而充分发挥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点。
1、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司管理人员总是拥有更多的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内部信息。
当公司管理人员认为公司未经整理的盈余信息难以准确评价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容易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误导时。
亚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亚星化学 股份 有 限公 司盈余管理案例 分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刘星宇
摘要: 运用案例 分析 的方法来研 究亚星化 学最近几年 来的盈余 管 理手法 , 包括关联 交易、 资金 占用、 关联担保等 , 并且进一 步分析其盈余 管理 的经济后果 , 提 出对盈余管理 的监 管手段 , 以下 , 我们进行 亚星化 学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关键词: 盈余 管理 案例 分析 监管手段
、
弓月2 5 日, 沪深两市 2 3 6 2 家 已披露年报 的上市公 司中 有1 9 3 家 由盈利 变为亏损状态 , 业绩变化如此 之大 , 除了宏观经济 的影 响之外 , 也不得让人猜测有盈余管理 的存在 。在 中国, 由于大股东持股 比例远 高于小股东 , 故盈余 管理损 害小 股东的效果更加 明显 。盈余管
( 二) 盈余 管 理 方 式
限公司的财务 费用未及 时人账 , 此费用合计 1 4 , 7 6 0 , 6 1 6 . 4 3 元, 。少计财 务 费用 , 以期增 加 当期利 润 , 是盈余 管理 的常用手法 。亚星化学少 计
1 4 , 7 6 0 , 6 1 6 . 4 3 元 的财务 费用 , 致使2 0 1 1 年半年报 利润增加 , 出现虚假
资借款 1 亿元 , 亚星集 团要求 亚星 化学为其 提供 担保。随后 , 百丽投资 追债 , 亚星化学被要求承担连带责任 , 偿 还本金损失共计 1 亿元 。 4 、 少计费用 少计费用是盈余 管理常用的手法 。因为利润等于收入减去 费用 , 明显 , 少计 费用就可以达到虚增利润 的 目的 , 因为此手法 简单易行 , 被 管理者使用较多。2 0 1 1 年1 月至 6 月, 亚星化学及潍坊亚星湖石化工有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公司被曝出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财务报表,从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的认识。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损益,通常出现在财务报表中的“其他收入”或“其他费用”中。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往往会对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影响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
在这种背景下,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讨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监管部门应对此现象采取的措施。
同时也将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警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期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参考,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正。
1.2 问题提出不够,格式不对等提示。
【问题提出】的内容如下: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经常会出现非经常性损益的情况。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往往可以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些公司可能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进行盈余管理,以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
如何正确理解和监管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成为了当前财务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解释、案例分析及影响因素的讨论,探讨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一些监管措施和建议措施,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一些参考。
2. 正文2.1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概念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概念是指公司利用非经常性项目或事件对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进行调整,以达到掩盖或美化公司真实盈利情况的目的。
非经常性损益通常是指一次性的收入或支出,例如出售资产、处置子公司、重组费用、法律诉讼费用等。
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这些项目来在报告期内操纵盈余数据,以影响投资者和市场对公司的看法。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马潇萧王刚摘要:本文以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以其2013年财务报告中存在的异常事项为索引,具体分析了其2013年财务报表中存在的盈余管理手段及相应的动因和结果。
关键词:盈余管理;利润操控;案例分析近年来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操控利润现象屡见不鲜。
上市公司利润操控会降低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给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造成误导。
针对这种现象,一方面监管者需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另一方面,投资者要加强识别上司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能力,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交易和会计处理中看清本质。
本文从信息使用者角度,以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其披露的2013年财务报告中的异常事项为出发点,分析了财务报表中存在的盈余管理手段及动机。
一、案例简介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煤气化”)是1998年12月经批准改制,由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北京华煤工贸公司、中煤多种经营公司、四达矿业公司等五家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母公司为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煤气化的实际控制人山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煤气化2000年6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所属行业为煤炭采选业,经营范围为:原煤、焦炭、煤气及洗精煤、煤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原煤及精煤。
煤气化因政府要求在2012年至2013年间先后关停了焦化厂、第二焦化厂、煤矸石热电厂、晋阳选煤厂等单位,2013年12月,煤气化将关停厂区的相关资产、负债及人员整体转让给集团公司。
该交易完成后,煤气化目前已无焦炭、煤气、煤化工产品的生产业务。
二、异常事项(一)主营业务巨亏,净利润扭亏为盈2013年度,煤气化公司主营业务表现不力,出现了巨额亏损,公司财务报表披露合并营业利润为-863,129,980.35元,母公司营业利润为-748,232,227.39元。
而净利润却扭亏为盈,合并净利润为4,093,561.99元,母公司净利润为143,337,143.37元。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了得到满意的财 务结果 , 借助 会计 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 变更等多 种手段对 企业会计 利润进行 操纵 。依 据此定 义, 对盈余管理 的动 因及手段进行分析 。
设” “ 、配股资格假设 ” 高价发行假设” 结 合我 国的企 和“ 。
收益 , 用贬义的说法 ,盈余 管理就是企业钻会计准则 和 “ 公司法的空子 ” ,在不违法 的情况下使 自己的利益最大 化。从企业 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 , 管理改变的是企 盈余 业 的实 际盈利在不 同会计期 间的分布 , 以使会计报告呈
盈余管 理所使用 的方法是 在会计政 策允许 的范 围
内综合运 用会计 以及非会计 的手段 来调整 和控制会计
较早有关盈余管理动机 的文献认 为 , 计信息在资 会 本 市场的决策有 用性会 导致管理 者有 目的的会计 政策 选择 , 资本市场 的激励是盈余 管理的主要动机。 后来 , 西
摩擦契约和信息不对称动 因。 两权分离 , 委托—代理
关系的存在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 间靠管理契约 和一组规 范制度来相互约束 。 由于信息 的不对称 , 但 公司管理层有 可能采取盈余管理行为 , 实现其 自身利益 的最大化 。 政治成本动 因。 企业面临着与会计行为相关联 的管 制和控制 ,其财务成 果一旦高于或低于一定 的界 限 , 就 可能会受到政府管制或处罚 。尤其是垄断性企业 , 具有 高公共敏 感性 ,其 高利润 的信息 可能会招致社 会 的不 满, 因此 管理层 可能会 调低 报告利润 , 以减少政治成本 。
8 3
摆脱政策性限制动因。 公 司法》 《 规定 ,最近三年连 “ 续 亏损 的上市公司应暂停其股票上 市” ,所 以许 多上市 公 司在首次出现亏损年度非正常调减盈余 , 而在扭 亏为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以S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以S 公司为例摘要资产减值是一项重要的财务处理,也被广泛应用于盈余管理中。
本文以S 公司为例,探讨其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S 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通过恶化财务状况,减少当期盈余,从而贴合公司期望的经营状况标准。
除此之外,公司还利用资产减值进行虚增利润等行为,其中包括恶意估计资产负值、过度恶化不良资产等方式。
本文调查了这种盈余管理的动机、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S 公司;风险引言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调整会计政策、程序和实践等方式,以实现财务报表的预期盈余目标。
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公司管理财务风险、增加投资者信心,但如果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虚增利润或掩盖实际经营风险,就会对公司本身乃至整个市场产生不良影响。
资产减值是一种常见的财务处理方式,也被广泛应用于盈余管理中。
本文以S 公司为例,探讨其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以及可能引发的风险与对策。
一、S 公司的资产减值情况S 公司是S 市的领先企业,经营稳定,财务状况良好。
然而,经过对该公司财务报表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其存在一定的资产减值行为。
具体而言,这种行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虚增资产负值在一个财务年度中,S 公司将某项资产负值进行了恶意估计。
由于该项资产为S 公司的重要业务资产,按合理估价的话,会导致当期净损失,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标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S 公司选择了虚增资产负值,并在当期盈余中计入了这笔“损失”。
2、过度恶化不良资产S 公司为减少当期利润,认为某项不良资产有可能产生坏账,于是在财务报表中将该项资产价值进行了恶意、过度的减值。
事实上,这项资产的价值并没有出现实际的波动,也并没有构成公司实质性的财务风险,但S 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虚假降低了当期的盈余,从而达到了盈余管理的目的。
3、保守性减值预言S 公司在对某项资产进行减值预言时,往往过于保守。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来操纵和管理财务报表盈余水平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包括改变会计准则、调整会计估计、延迟或提前确认收入和费用等手段,以达到公司管理层所期望的盈余目标。
盈余管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是合法的,也可以是经济活动的一部分。
然而,当盈余管理被滥用或用于欺骗投资者时,就会对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盈余管理案例,本文将通过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案例来讨论盈余管理的行为及其对公司和投资者的影响。
案例背景:公司A是一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从事制造业。
在过去几个季度中,公司A的盈余水平呈现较大波动,引起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关注。
在公司A发布的财务报表中,存在一些异常的会计处理和会计准则选择,引发了人们对盈余管理的怀疑。
盈余管理行为分析:通过对公司A的财务报表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了以下几种盈余管理行为。
1. 收入确认调整:公司A延迟了一部分收入的确认,使其在一个报告期内的盈余减少,以平均分配收入。
这样的行为可以让公司在未来的报告期中获得更高的盈余,达到管理层的目标。
2. 费用调整:公司A通过调整费用的计提时间和金额来实现盈余管理。
一些费用被推迟计提或高估,从而降低了当前报告期的费用数额,提高盈余水平。
3. 资产减值调整:公司A对某些资产进行了过度减值,从而在当期计提了更多的损失。
这种行为可以用来抵消未来可能的盈余波动,使公司的盈余水平看起来更加稳定。
4. 资本化支出:公司A将一些本应计入费用的支出资本化,将其分摊到多个报告期内。
这样做可以延长盈余的时间,提高当前报告期的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可能对公司和投资者产生以下影响:1. 误导投资者: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使财务报表的盈余水平看起来更好,给投资者带来一种不准确的信号,误导他们对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的判断。
2. 稳定盈余: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消除盈余的波动性,使盈余看起来更加稳定。
这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和费用的计提时间和金额来实现。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安然公司破产事件中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2001年12月2日,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和能源批发交易商、资产规模达498亿美元的美国安然公司(Enron Corp.)突然向美国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案。
安然公司可谓声名显赫,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8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第七位、“世界500强”第十六位,连续4年获得《财富》杂志授予的“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
这样一个能源巨人竟然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在美国朝野引起极大震动,其原因及影响更为令人深思。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
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作为一家区域性天然气管道经营商,其主业是维护和操作横跨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网络。
1990年,安然收入的80%来自天然气传输服务业,而到2000年,其收入的95%来自能源交易与批发业务。
80年代末,随着美国政府对能源市场管制的解除,在价格波动给人们创造能源交易商机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能源消费商对控制能源价格风险的需求,这两种因素成为能源期货与期权交易勃兴的契机。
安然公司成功地抓住了这个机遇,随之转型为类似于美林、高盛那样的专门从事交易的公司,差别仅限于产品的不同。
另外,安然公司创造性地“运用”了金融衍生工具,使本来不能流动或流动性很差的资产或能源商品“流通”起来。
在短短的十几年里,通过企业转型以及成功地引入金融衍生工具,安然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天然气、石油传输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
造成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很多,市场因素是最主要的。
20世纪90年代初期,安然在电力交易市场上的成功,使其野心越来越大,随后开始在国际电力市场上进行更大的冒险,并在欧洲、印度和拉丁美洲扩展电力能源业务。
但是,安然公司在建造和经营电站方面并不出色,在国际电力市场上的投资(特别是在印度的投资)几乎全面失败。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摘要:少部分上市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把公司的账目处理得更加好看,以此发挥一些特定的经济效应。
但此举也会带来信任危机和投资者损失等负面影响。
在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规范公司盈余管理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万科集团为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和治理机制,结合万科集团实际运作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机制、万科集团、对策建议Abstract:A small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improve the company's finances by mean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certain economic effects. However, such measures also bring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trust crises and investor losses.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standardizing the company’s earnings management have become urgent problems to be addressed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company's governance structu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with the case study of Vanke Group, analyze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problems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Vanke Group,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Keywords: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governance mechanism, Vanke Group, policy suggestions1. 引言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的代表,承担着社会责任,必须遵守各种规定和标准,合法合规经营。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论文
内容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一直是中外会计学者关注较多的会计行为。
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使盈余信息更能反映公司的经济价值,因此,在中西方倍受推崇。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采取不同的盈余管理策略会产生不一样的盈余管理效果。
本文以美国GE公司成功的盈余管理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以对比分析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因入手,逐步深化,进而探讨盈余管理策略及具体手段等,像调节收入确认时间,合理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
说明使用适度的盈余管理手段,发挥盈余管理的资源配置作用,才是我国上市企业应当借鉴的,深刻体现盈余管理策略在揭示财务会计信息中的重要性,最后借鉴GE公司的盈余管理策略,提出了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宏观策略。
关键词::盈余管理资源配置盈余管理策略适度管理目录一、美国GE公司盈余管理案例 (1)(一)GE公司简介 (1)(二)GE公司的盈余管理策略 (1)(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涵义 (2)(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优缺点分析 (2)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优点分析 (2)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缺点分析 (3)(三)我国盈余管理策略存在的缺陷 (3)1.资产与债务重组 (3)2.利用关联交易调节盈余 (4)(四)GE公司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企业的启示 (4)1.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 (4)2.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保证披露信息真实性 (4)(三)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 (5)(四)加强会计事务所监督,强化审计责任 (5)(五)提高市场参与者素质,提高判断盈余管理能力 (5)三、结语 (6)参考文献 (7)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论文——GE公司盈余管理的启示一、美国GE公司盈余管理案例(一)GE公司简介美国通用电气(以下简称GE)是由技术、金融服务、传媒、制造等12个在全球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构成的巨型多元化企业集团。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在报告财务信息时,调整其账面利润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盈余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润管理,即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手段来调整会计报表中的利润数据;另一方面是现金流管理,即通过调整财务活动的时间和金额等手段来调整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数据。
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市场反应动机。
由于投资者对于企业盈余的敏感度,企业为了保持资本市场的关注度,通常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掩盖原有经营情况的不佳,以保持股价水平的稳定或者提高股价。
2、管理层激励机制。
由于一些管理层认为自己的薪酬和奖金与企业盈余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奖金,往往会采取盈余管理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3、内部控制失灵。
一些企业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其部分经济行为被识别为未来挤压盈余的潜在因素,因此为了维持公司表面的盈利水平,企业往往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手段。
1、盈余操纵。
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手段,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纵,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2、透支未来。
企业通过缩短资产的使用周期、降低折旧预估、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来透支未来收益,达到提高当期盈余的目的。
3、虚假交易。
企业通过虚构交易、虚构进出口业务等手段,来达到提高盈利水平的目的。
4、扭曲现金流量。
企业通过借款、帐期延长、膨胀活动等手段,来扭曲现金流量表体现的收入和支出现金流量。
盈余管理对于上市公司本身和投资者产生了重要影响:1、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经营状况的虚假呈现,进而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声誉和公司价值。
2、对于投资者来说,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投资者短期内的收益增加,但长期来看可能对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盈余管理往往将企业未来的收益提前,导致未来收益下降,降低投资者的持续收益。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应当关注盈余管理对于公司财务状况和资本市场的影响,积极构建透明、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和诚信度。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探讨—基于亚太实业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探讨—基于亚太实业盈余管理案例分析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上市公司也不断增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或者是实践者的关注对象。
对于盈余管理的认识,我们应该分成两部分来进行认识。
合理的盈余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我国目前盈余管理常常出现过度的现象,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突出的,成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主要在阐述盈余管理含义的基础上,来总结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上的基本特征和盈余管理的主要办法,同时通过对亚太实业在盈余管理中的具体操作,分析出恶意盈余管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进而分析出我国上市公司适应恶意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防范我国上市公司实行恶意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以达到证券市场的公开、透明和资源配置的目的。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亚太实业一、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对于盈余管理的概念,美国会计学者William R.Scott认为它是假设在会计政策中可以自主的选择,生产经营者按照自身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来选择会计政策。
而Kathehne·Schipper 则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是企业管理者通过控制财务报表来达到自身的特殊利益德尔一种披露管理。
盈余管理是自2001年引入到国内来,我国国内的学者主要从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后果来定义盈余管理。
在2000年,学者魏明海认为盈余管理主要是企业管理者通过编制财务报表或者交易事项来改变财务报中某些信息,来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产生良好的印象。
在2005年,刘长青通过经济人的假设实现了对盈余管理的博弈分析,提出盈余管理不损害企业的价值。
通过对国内外盈余管理概念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适应盈余管理上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首先是会计政策是可选择的并且不同的会计政策的处理办法不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次是财务会计准则的自身不足,主要是某些准则存在着漏洞,让企业有空可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学院(函授站):济宁轻工学校年级专业: 会计学层 次: 本科学 号:姓 名: 黄东霞指导教师: 杨老师起止时间:2009年03月08日~05月08日目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分析及案例研究 (4)摘要 (4)引言 (4)一.盈余管理的内涵 (5)(一)盈余管理的含义 (5)(二)盈余管理的性质 (5)1.积极方面 (5)2.消极方面 (6)二.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及手段分析 (7)(一)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 (7)1.为了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而虚增利润 (7)2.企业管理层为了体现自己的经营能力而虚增利润 (7)3.为了少缴所得税而隐瞒利润 (8)4.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造假 (8)5.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增发新股资格。
(9)(二)结合实际案例来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9)1.利用各类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冲销的变化 (9)2.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原则发生变化 (10)3.折旧和摊销方法的变化 (10)4.利用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 (11)5.利用会计差错更正 (11)6.利用收入以及费用确认比率发生变化来进行盈余管理 (12)7.销售成本(存货)核算方法的改变 (12)三.规避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负面影响的建议 (13)(一)提高投资者的整体素质,壮大投资队伍 (13)2(二)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14)(三)尽快出台相关的会计准则 (14)(四)彻底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14)(五)完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 (15)(六)建立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15)结束语 (15)谢辞 (16)参考文献 (16)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分析及案例研究摘要盈余管理是对企业的经营及报表的编制有直接影响的管理层或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或改善企业暂时的生存状况,通过一系列的会计手段或其他手段,操控企业的财务报告以影响报告使用者的理解的行为。
上市公司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盈余包装,是目前信息披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利润可人为操纵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增长靠经营机制的不断转换来实现,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提高。
因此应正确对待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掌握好度。
本文简要论述了盈余管理的内涵、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以及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最后根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提出了规避负面影响的建议。
关键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利润操纵案例分析引言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会计准则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盈余数据的有用性,这些都为盈余管理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前提条件。
盈余管理是指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及报表的编制有直接影响的管理层或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或改善企业暂时的生存状况,通过一系列的会计手段或其他手段,操控企业的财务报告以影响报告使用者的理解的行为。
本文试图对这一行为的动因、手段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盈余管理行为的若干建议。
4一.盈余管理的内涵(一)盈余管理的含义美国会计学家希珀(S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的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另一位美国会计学家司可脱在《财务会计理论》(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目前我国也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也有所不同:陈建岐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当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时,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魏明海则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分析盈余管理的概念后认为,从“信息观”角度来对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
顾兆峰则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分析盈余管理的含义:广义的盈余管理既包括对利润表中盈余数字的控制又包括对资产负债表以及财务报告中其他例如报表附注等辅助信息的管理。
吴碧芳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或会计信息提供者迫于相关利益方对企业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借助于会计上的技术处理来选择最有力的会计政策,以使盈余报告达到相关利益方的期望水平。
而笔者则认为:盈余管理是指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及报表的编制有直接影响的管理层或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或改善企业暂时的生存状况,通过一系列的会计手段或其他手段,操控企业的财务报告以影响报告使用者的理解的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性质1.积极方面首先从订立契约的角度看,根据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而大量契约的订立和监督都是建立在契约各方所接受的会计信息基础之上的。
并且,由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所订契约总是具有不完备性和刚性。
如果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存在盈余管理,不仅会降低契约成本,而且还可以使企业管理当局面对预期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从而较好地克服合同的不完备性和固定性,保护企业以及管理当局自身的利益。
其次从资本市场角度看,由于企业管理当局掌握了大量的内部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相当复杂并具有专业性,企业管理当局若要以报告的形式5把他们传递给投资者,是相当困难并且代价很高,而盈余管理则能够通过“利润平稳化”手段传递企业原本无法传递的内部信息,从而有助于减少因资本市场激烈波动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影响。
再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信心。
当企业处于经营不平稳的时候,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运用一些平滑利润的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一边向外界传输对企业利好的信息,塑造企业的形象,加强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信心,吸纳更多的投资者,吸收更多的资金。
2.消极方面首先是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企业管理当局通过“内部人控制”的便利条件对会计信息按照其管理目的的需要进行“加工、改造”,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充分性和全面性,甚至缺乏客观真实性,从而使整个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失去了有效性。
其次,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盈余管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经营者甚至企业的利益,但是也存在较大风险,一旦投资者和债权人发现企业进行了对他们不利的盈余管理,就会对企业管理当局的道德和履行责任与义务的能力失去信任,导致资本市场和借贷市场失灵,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给企业以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再次,盈余管理会损害投资者、债权人与国家的利益。
由于盈余管理主要来自于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驱动,而企业管理当局的经济利益与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的利益又存在不一致性,因而许多情况下,盈余管理的存在会促使企业管理当局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经济利益。
目前,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度的盈余管理必然形成欺诈,其对资本市场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能够很好的防范不恰当的盈余管理,有必要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以及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分析。
6二.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及手段分析(一)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1.为了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而虚增利润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不完善,企业融资能力差,资金短缺的状况普遍存在,上市公司为了能够从证券市场上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一些经营业绩差、财务状况欠佳的上市公司为了能够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以及能维持自己在商业经营过程中的良好的形象,掩盖企业经营状况差,财务状况不佳的劣势,同时也为了能够在证券市场上大量的融资,就利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粉饰自己的财务报表,向外传递一种虚假的企业经营业绩高、财务状况好的信息。
2.企业管理层为了体现自己的经营能力而虚增利润我国目前有一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所的报酬和企业的净收益挂钩。
这样企业管理者在刚上任时就以实现会计净收益最大化为己任,以显示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获得更大的奖励;在任期内,如果公司的经营效益与管理者的目标产生差异:若收益比预期的期望值低,管理者就会用各种方法来实现公司的收益最大化,如果公司的收益很差,那样管理层就会利用盈余管理来实现企业的转亏为盈。
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决定了现阶段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管理业绩的主要的指标还是利润,一家公司利润的多少以及增长幅度与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职位的升迁以及薪酬等直接相关,且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又有短期利益的趋向,所以为了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经营业绩,企业很可能会对盈余进行操纵。
73.为了少缴所得税而隐瞒利润我国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是建立在税前会计利润的基础上的,将会计利润通过一系列的调整使之变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企业适用的税率计算得出的。
因此一些企业为了偷税、漏税就增加留存收益,减少现金流出量,想方设法的缩减利润以达到少交所得税增加内部资金积累的目的。
可是也存在着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维护自身的社会形象,能够筹措足够的资金,不惜虚报利润,多交所得税。
4.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造假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上市前三年要连续盈利,并且经营业绩比较突出。
可是一些公司为了其股票能够上市发行,在其发行额有限的情况下,为影响股票的发行价格,募集到更多的资金,便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操纵利润。
通过粉饰财务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 以最大限度地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
由于公司所能够募集资金的数额取决于股票发行数量和每股发行价格两个因素, 在股票发行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最大限度的资金量, 只有提高股票的发行价格, 而股票发行价格等于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 市盈率的大小受到政府管制, 所以每股收益的大小就成为企业自身能够左右的、决定募集资金数额的关键因素。
因此, 在提出上市申请时, 一些企业有意通过盈余管理提高每股收益, 以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
而对于那些已经获得了上市资格的公司,有的为了能够获得对公司管理业绩的良好评价和进一步筹集资本,提高配股价格,更多的获得证券市场上的资金,也会绞尽脑汁来提高利润;此外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股票停盘甚至被终止上市的尴尬局面,也宁愿铤而走险进行利润操纵。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 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 证券交易所可以自其公布第三年度报告之日起, 对其实施停牌, 做出是否暂停上市决定。
公司暂停上市后45 日内允许其申请为期一年的宽限期, 在宽限期内第一个会计年度盈利的, 公司在公布年报后将被允许提出恢复上市申请。
该公司如没有提出宽限申请、或申请未获批准、或宽限期内未公布年报的, 将被终止上市。
在我国, 公司上市相当不易, 若被终止上市, 对上市公司而言则意味着一种稀缺资源的浪费, 公司的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8遭受损失。
因而, 通过实施盈余管理以尽可能避免亏损或连续三年亏损, 成了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