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

物流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
物流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

2002年物流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

---在第五次物流专家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戴定一非常抱歉,因为我来不及做幻灯片,而且这个报告也是一个没有完成的报告。根据会议的要求,要我来讲一下我国物流信息化方面的情况和发展。这个题目相当大,我想分几个问题向大家作个汇报,还有一些问题,可能要留在下一阶段才能够完成。

今年,确实是物流信息化得到大发展的一年,因为有非常好的有利的外部环境。我们知道去年的年底,国家经贸委组织了全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场会议,吴邦国同志亲自到场讲了话,在联想召开的,标志我们国家企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会上,推出了像联想、海尔、斯达这样一批信息化管理的典型,对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推动有很大影响。

再一个有利推动,是电子政务方面,今年叫做电子政务年,特别是国家把电子政务的重点优先放在有关市场秩序、市场整合方面的一些部门,比如说海关、税务、工商这样一些部门,国家加大了投资。我们知道这些部门对于行业的整合、行业的信息标准化,促进物流的一些资源的整合,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对发展物流的信息化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

第三个有利条件,是物流本身的业务发展很快,物流市场、物流需求,特别是跨国公司,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加大,也带来了很多物流方面的资本、技术、人才。所以,我们国内的物流发展也非常迅速。刚才几位专家都讲到了今年物流业发展的很好的形势。

最后一点,我想提及的就是IT业本身,对于物流是相当关注的,今年可以说是特别的关注。现在,在IT业里头,物流已经是一个投资的重点,一个关注的重点。很多的IT商、IT媒体,都在进行物流市场方面的调查、研究、推进,这方面的结果也很多。所以我在我这个报告里头,也会引用一些这方面的报告成果。总之,今年的形势非常好,特别是对于物流信息化这方面来讲,形势非常好,所以也是物流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的很好的外部环境。

下边,我根据我所了解的一些情况,讲几问题。首先是讲讲需求,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项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还是需求,所以我会花多一点时间讲讲物流信息化的需求。这部分,我曾经在南海国际论坛上讲过一些,所以有些问题可能有一些重复,有些可能有一些调整。从我对物流信息化整个需求的了解来看,虽然花样翻新,各种各样的信息化需求都有,大体上还是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我把它叫做基础信息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已经解决了在信息共享、信息传输、信息标准和信息成本这样一些问题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使得信息可以广泛的成为控制和决策的基础。因此,信息化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信息来决策。而不是凭经验,不是凭拍脑子行事。在这个范围里面,企业的信息系统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共享,最后用在决策上,只要你这么做了,就会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大涉及流程的改造,不大涉及布局的机构调整,只要你是做到拿数据来说话,来决策,就可以。

这里头当然也有很多的难点,比如说信息的采集,如果你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是两套系统的话,就不容易实现实时、准确的信息采集,必须要解决业务系统和信息系统是合一的,或者说是用信息系统来做业务。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解决信息的采集。还有信息的共享,会涉及到很多机制问题,包括我们现在很多单位里头,虽然联网,还不能够做到信息共享,不是技术问题,是机制、体制问题。因此,信息用于决策的部分还不多。所以基础信息化任务很重。信息系统必须首先解决决策依赖信息、数据的问题,我管它叫做普遍的、基本的信息化目标。

从我们收集到的应用里头,绝大部分的成功案例,是属于这个档次的,大约占80%。但是不可小视,这是绕不过去的一环,里头也还是有很大效益的。像我们这次推选的一个案例,就是这个奥康鞋业的例子。这是一家民营公司,全国制鞋据说是老二,拥有一千多家分店经营点,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全国市场利用信息系统,把全国一千多家商店的销售信

息、需求、供给,能够及时的反映到总部,保证总部对全国的经营有一个非常快速有效的调控,就解决这么一点。当然在这个基础上,会延伸到仓库管理、货运管理,有一些延伸。但是,那不是它主要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就是快速对市场做出反映,也就是说你只要有数据,我就能够提高决策水平,抓住一个商机,就能够使经营额和销售额有大幅度的增长。相反的如果反映不快就不行。像这样的例子很多。这是第一个层次的。

应该说这个层次的功能是不能够被忽视的,因为它会解决很多基础问题,你的硬件的建设,你的人员的培育,你的信息的积累等等,特别是建立决策依赖信息的机制,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要素。

在这个基础之上,就会有第二层的需求。第二层的需求,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运行以后,一些条件比较好的企业,就开始琢磨改进,利用积累下来的数据,进行改进,或者叫做优化。优化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上,一个是流程的优化,这就会涉及到整个的流程再造,这是需要用数据来分析的,不是拍脑袋就能改的。所以一定要有第一阶段的基础。第二个方面的优化就是日常操作的优化,比如说每天都有库存的存取,仓储运输的调度,这属于日常操作的优化,这就需要我们的信息系统能够支持日常优化的功能。

从软件角度和从信息系统这个角度来讲,这个要求就比较高了,因为它需要有一个优化的模块。换句话说,要有一个能归纳优化的模型和算法,什么约束条件下,为了什么样的一个优化目标,能够建立怎样一个优化模型,而且要有解决问题的算法。而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模型是很难概括的,如果不对业务进行深入的了解的话,你概括不出这样的优化模型,当然还会涉及到背后的算法,一定要实时地、高效地,能够得到一个算的结果。这样日常操作你才可能应用,不能算几天后才能得到当天的调度方案。所以信息系统的优化功能,才能够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流程一改造,可能会有很大的战略效益,你每天日常的操作能够优化,你可以每天都得到战术效益。这就比刚才说的仅仅依赖于获得信息,还是人工决策,要比较高一层。这等于是机器用数据来进行优化的决策。

这个层次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案例,据我们估计,大概不到20%,在15%左右的样子,明显含有这块功能的信息系统,即系统的设计已经涉及到流程的改造和优化,系统本身又包含优化模块,能够在运行中提供实时的操作优化。

第三层,也就是最高一层,也就是刚才几位专家都讲到的,信息系统是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工具出现的。他执行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功能,或者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供应链这个概念包含的内容很多,不仅仅是物流,它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但是物流肯定是其中操作任务最多的一项。按我的理解,供应链是解决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这是在市场经济成熟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出现的。在初期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和企业之间是完全竞争的关系,只有到了一些成熟的产品链、价值链、服务链形成以后,企业和企业之间才有一种依存关系,或者才有一种需要战略伙伴的这种关系。它在业务上才有一种协同业务的要求。一旦建立这种要求以后,就会用一套信息系统把它固化下来,来执行业务上的协同操作。比如说,上下游之间的企业,采购不再是一单一单的去招标采购,而是变成自动补货。你的库存信息对我供应商是开放的,我跟你是有协议的,到时候按协议给你自动补货就完了,不需要进行招标、采购等等这些。这种情况一定是建立在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基础之上的一种业务的新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管理的软件,就是解决这些问题了。

现在也有一些企业把协调内部的上下游关系称为供应链管理,这可能是一种延伸,供应链原意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才称之为供应链,企业内部的协作,只是一种延伸。所以,很多企业讲内部实现供应链管理,这是不太准确的,当然它也需要解决上下游之间的协同,这样提高总体效益,但是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毕竟有本质的不同。

在这个领域里头,我们国家目前能够拿得出来的案例就更少了,不会超过5%。尽管这样,在我们收集的案例里头,也选了有这方面因素的一个案例,就是莱州的粮食物流系统。莱州的粮食系统采用的一套软件,比较好的解决了粮食收购企业对农户的关系,对下游加工厂、出口商的关系,并且对农行、财政、农业局等几个方面,都能够联网。在联网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了各方面利益的协调。一个供应链能否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各方面的利益都能够照顾到,大家都获利,是个共赢的模式,这才叫战略合作伙伴。在莱州粮食系统里头,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因素,虽然还称不上是一个完全典型的供应链,但是有这样的因素。所以我们把它入选为一个比较符合这方面条件的一个案例。

上面所做的分析,一个是想指出我们目前的需求现状是什么特点,绝大部分是底层的,

基础的,大家看过实际物流管理软件就知道了,多数是反映信息,而对于流程或者是操作优化能力很弱,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很不重要。只有少数很成熟的软件,才会对流程和操作的优化有很强的选择和很强的这种功能,这就是我们现在需求的现实。

再一个,分三层的必要,要知道它发展的趋势,它会一点一点的往上走。当你做第一层的时候,你要知道下一称的目标是什么,当你做第二层的时候,你要知道第三层的目标是什么。尽管供应链的概念在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成型的很好的案例,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这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提倡企业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行业务上的协同等等,这些都将有利于促进供应链、价值链的形成,它会加速这个进程。

所以,我们觉得如果处理得好的话,三步并作一步走,还是有条件的,不一定非得完全跟着国外的步子后边,永远跟着后边,我们也许会走得快一点。当然,我们也要强调,当你面临一个项目要上的时候,你的需求究竟是什么,一定要定位好,绝对不能从观念出发,不能脱离实际,每一层的需求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一定的管理水准、一定的物质的和技术的条件。所以,很多案例之所以不成功,往往就失败在不能针对实际,不能解决企业真正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选的这16个案例之所以都能够成功,我们觉得不在于它技术很难,很高,很先进,而在于它很实用,针对了企业的实际,真正解决了大部分企业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最合适的案例。所谓优秀是指它最合适。这是我想特别强调的一点。

这些具体案例,在我们的案例集里面都有反映,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在这里,我想稍微讲一点物流软件跟ERP之间的关系。因为,ERP在我们国家目前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点,也是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特别强调的,尤其在制造业里头,主要推的是ERP。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出现很多争议。

一方面,从ERP实施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的ERP,实际上是财务管理的延伸,因此也出现了一批财务软件公司,转变为做ERP。因为我们国家现在ERP的需求或者说这个市场,现状就是这样。我也到联想去参观过,联想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的财务管理渗透到所有的环节、所有的工种,甚至所有的人都能进行核算,而且它的数据是不可删除的,你只能够修订,历史记录都会原原本本的存下来。这一点得到中央领导充分的肯定。可以说,我们国家的企业管理,现在急需的就是财务管理核算到管理的细节上去,分分秒秒,每一个人、每一个工种、每一批活都能进行核算,能做到这一点,管理就能够上一个大台阶。当然,真正的ERP它包括所有的资源,客户资源、人力资源、物料资源等等。但实际上,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资源完全利用起来、整合起来,我们缺乏基础,缺乏经验。在我们国家当前的条件下,ERP实际上往往首先是财务管理的延伸,在这个延伸的基础之上,扩展到一些其他资源整合的一些功能上去。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在实践中,很多制造业并没有完全遵循ERP为主的这样一个教条。而是采取了一种我称之为“唯利是图”的做法,怎么赚钱、怎么有利就怎么来。因此,往往还是在一些物流的环节上,优先突破,特别是采购。像一汽,一汽是至今ERP还没上线的,但是它的采购环节优先整合了,这是我们入选的很好的一个案例。它的采购平台和ERP还没有接通,因为ERP还上不了线。我了解到很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上ERP非常忧心忡忡,不知道要投多大的资本,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不知道时间要拖多长。但是,采购环节的整合,集中采购,或者集中仓库管理,采取一些公仓或者是仓库外包,这样一些局部的物流环节的优化管理会非常见效。我前面讲到的一汽集中采购的管理,采购成本至少降低10%,它一年采购的量是七、八十个亿,如果降低10%的话,就有七八个亿的利润程度,差不多相当于它一个平常年的销售利润。当然,今年汽车市场比较火爆,可能会销售利润多一点。但是,毕竟销售是非常吃力的,采购成本一降,节约10%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只要集中一下。

这样的做法,看来还是非常有市场的,非常受重视,只要对于物流的一些特别关键的环节进行整合,进行信息化,单项突破,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所谓整体的解决方案,或者是一揽子解决方案,或者是ERP这样的比较复杂的东西。

当然这个观点不一定符合有关部门的号召,只是我们把这个现象摆出来,企业有这么一些做法,从有关部门来倡导的话,好象制造业还是以ERP作为信息化的重点。

以上是从需求这个角度对于物流信息化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大概有这么一个三个层次,大概数量比重的结构是一个什么关系,将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趋势。

第二方面我想简单介绍一下物流软件供应商的情况,供方的情况,做一个概述。

物流软件供应商究竟有多少呢?现在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有的专家估算,可能全国有五百多家,实际上可能远不只这个数量,因为物流涉及的领域很多,具体准确的数字是没有的。此外,还有一些国外著名的物流商,国外的IT商和咨询公司,也开始纷纷进入到中国的物流软件市场或者是信息系统市场。我把它大概分成这么几类:

第一类,是国外著名的大公司,其中有像IBM、ORACLE等等这样的大型的IT公司,我和ORACLE老总交流,我说我怎么不知道你们也是物流软件供应商?他说我们在国外是非常有名的,在国内是刚刚开始,据介绍他们的物流软件是做得非常好的,有一整套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国外的市场影响很大,最近要进军到国内来。所以我才知道ORACLE也是非常著名的物流软件供应商。在国外比较有名还有像SAP、i2等等这样的一些企业,这些都是世界有名的做物流软件管理的供应商。这类企业,目前在国内主要的市场还是高端客户,比如说在华的跨国公司,都是他们最主要的客户。还有一些国内大型的制造商或者物流商,他们的一部分市场也是要找这样的国际顶尖级的IT供应商,像联想是SAP做的,海尔是SAP参与了,等等。像这样一些国内著名的企业,财大气粗,实力比较雄厚,成为高端客户的主要竞争者。

第二类,是国内比较成功的物流专业软件供应商,在国内市场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比如说招商迪辰、中软冠群、博科等等,这些企业的实力是比较强的,这些企业往往有国外的资金或者是国外的技术做背景,起点是比较高的。同时又是国内企业,有本土化的优势,跟客户沟通比较容易,攻关也比较容易。所以,在国内还是相当著名的,有市场竞争力。此外我觉得要提到的,是有些软件公司,在某些行业、某些领域里头做的是相当成功的,影响是不错,口碑也非常好,比如说上海时运、北京五奥环这样一些企业,在连锁分销这个领域里,做得影响非常好。上海时运是做华联超市的,对于国内的连锁超市,零售业的商业流程研究的非常透彻,而且有一整套比较规范的科学的方法,和业务标准化,信息标准化等等方面,都有它独到的创新。所以,做一个成功一个,口碑越来越好。现在已经从上海扩展到全国各地,北京也有几家超市准备上它的系统。所以,在有些领域里头作得很专、很精,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之路,

第三类企业,就是国内著名的ERP商,并不是专门的物流软件商,而是做企业管理ERP,像用友、金蝶等等,都是国内ERP里属于航空母舰级的。他们起家都是从财务软件开始的,市场份额比较大,然后进入到企业管理ERP。他们很大的优势就是他们的市场份额本来就很大,他们的客户资源本来就很多。像我前面提到的奥康鞋业,他们原来用的就是用友的财务软件,觉得用友服务很好,财务软件很好,想试一试全国分销系统的管理,那么就继续找用友帮他解决,就做成了一个分销系统的管理软件。所以像这样一些有强大客户资源的财务软件企业,发展到ERP,再在ERP过程中,涉及到一些物流的功能,成为国内也是不可小视的一些物流软件供应商,是这样过来的。这一类大部分都有这样的特点,他们有很好的客户群基础,同时又多服务于制造业企业,因为前面我提到过,制造业企业绝大部分也是在主推ERP,在ERP的基础之上,来扩展物流供应,而不是以物流为主来进行设计的。所以,在一些案例里头,我们看到的是物流是ERP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我觉得这可能也是符合当前我们国家特别是制造业需求的实际。

根据计世资讯的一份调查,这是《计算机世界》下面的一个机构,他们对当前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软件的分类,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大概情况是这样,财务软件需求占13.3%,ERP软件占46.5%,CRM,就是客户关系管理,是占12.3%,SCM,就是供应链管理,是占4.4%,其它是23.7%,这就说明,现代制造业企业的信息系统绝大部分是ERP、财务,再加上一些客户关系管理这个范畴的,它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的软件需求,目前只占4.4%。这是一个现状。所以,这使得我们国内的一批财务软件,然后升级到ERP软件,并且延伸到物流领域,就提供了这么一个市场的可能性,伴随着市场的需求发展,就这么走过来了,也是与时俱进。

第四类的物流软件商,就是一大批规模小、实力弱,大部分还很不稳定,也许今年有,明年没有的企业。但是其中也应该说有一批做得很成功的,这个成功之处,我想主要一是得益于客观上国内物流软件的需求确实增长很快,越来越快,几大家他们包不下来;二是确实他们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同时成本非常之低。这样,使得有一批小企业名不见经传,但是还是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做得不错。在我们优秀案例的评选中,也有相当一批是这样的小

企业,做得不错,在某一个领域很有见地,很有积累。

总的来看,国内的物流软件品牌上是比较分散的,技术上也非常缺乏标准化的指导,特别是软件供应商重开发轻应用,对于物流业务的了解还很不深入。我觉得,事实上物流软件和其他很多管理软件一样,它的核心是管理,特别是管理理念、管理思想。所以,一项应用能不能够做得下来,能不能够成功,跟你对物流业务的诊断、了解这个基础是分不开的,你必须要有诊断能力,你必须要有分析、设计、优化,要有这方面的能力,这些东西都是业务上的内容,而不是技术上的东西。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也见到出现了一些很好的势头,就是物流软件商和咨询商进行结合的一种合作模式,在我们国家已经开始逐步的发展起来。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够在这方面积累一些案例,能够推动一下。这是关于物流软件供方的一些介绍。

第三个方面,我想讲一讲关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问题。

关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一个大家非常关心,实际上需求也是很迫切的问题,我们这次在南海国际物流论坛,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交流,也有很多好的经验出来。

我想从EDI技术问世以后,对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和探索就一直没有终止过,而且尤其互联网技术出现了之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应该建立在互联网上,这个已经成为了共识。但是究竟怎么来实现?这里面我想既有技术问题,也有商业模式问题,甚至更多的是商业模式问题,因为技术上绝大部分问题都已经成熟。

今年5月份,深圳是被国家科技部正式的纳入到“十五”首批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工程,成为9个试点城市之一,这样就使得深圳市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作为全国准备示范的唯一的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项目,来进入“十五”国家级的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十大工程之一。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项目,究竟运作得怎么样,能否成功,大家都在关注。

我的看法,刚才也讲到了,公共信息平台的问题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商业模式上,所以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是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应用,有没有客户群使用这样的平台,给客户带来效益,也给平台带来效益,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的话,是没有办法成功的。所以在这方面的争论和探索,很多是围绕着商业模式究竟如何组织。从我了解的情况,大概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公共信息平台应该是一个有形的平台,或者有形的一个网站,这个网站负责进行信息的交换,并且在这个网站上能够提供一些基础信息的服务、基础技术的服务,总之它是一个有形的平台,大家都可以上,能够提供服务,能够交换信息。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样的平台,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而只需建立一种标准,一种协议,大家都用一种格式在交换信息。所以,所谓的公共信息平台,就是一种标准或者是信息交换的协议,根据一种公共的信息结构、编码,所有的网站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无缝连接和交换,并不需要、也不可能建立一个垄断性的公共平台网站,这是另外一派的观点。

实践的结果,现在看来是这两个观点结合的一种结果,既有有形的网站来提供信息服务,但又不是唯一的垄断的,平台的功能主要是体现在标准化和信息共享上,使得包括网站都能够提供这种“一站式”的服务。

今年以来,可以说在这个领域里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很大的突破性进展。其中,政府也有,企业也有。政府里头,我想举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电子口岸这样一个工程。这是一个政府带头建立的公共信息平台,很好的一个实践,也可以算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一个实践。中国电子口岸这样一个工程,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于国家电信的公网,然后将外经贸、海关、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涉及口岸行政管理和执法的进出口业务,它的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它的电子底帐数据,集中放在一个数据中心里头,在统一、完全、高效的计算机平台上实现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可以使得各个口岸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都可以跨部门、跨行业的进行数据交换,和联网数据核查,企业也可以在网上进行报关、报仓、复汇、核销、出口退税等等一系列进出口的业务。这是国家推的,去年开始国家首先是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个口岸进行试点,今年的5月24号,上海是最先完成所谓电子大通关的任务,这都报导过了,由海关总署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筹建的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上海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第一个实际运行的政府主导的一个公共信息平台,当然是物流的信息平台。这是一个突破,一个政府推进的实践。

我再举一个企业的例子,最近我了解到,在建材行业,建设部旗下的泛华集团,正在做着一项很有意思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探索。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们引进国外的建材信息标准,从建材的产品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入手,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建一个巨大的数据库,

并且和全国联网,完全是在国际编码技术和认证程序的基础之上,采取国际标准引到国内来,然后把所有合格的建材产品,认证的合格的建材产品的数据库建立起来,所有这些到这步为止我认为都还是技术性的问题,关键是谁来用。他们有个很好的创意,通过有关部门来引导,首先是要求设计部门,必须要用这个数据库里的产品进入你的建筑设计,由设计部门入手来使用,就会引导到后面的业主和施工部门来采购。所以,他实际上是要搭建一个采购平台。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一种探索。因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也没有很多很成功的所谓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但是,成功的采购平台还是不乏其例的。从采购平台着手,建立一种公共的采购信息平台,然后延伸到物流,可能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所以,我建议他们能够参加联合会的试验工程或者是试验基地。因为,我觉得这件事非常有意义,就是企业如何推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这方面确实有很大难度的。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案例。

应该说,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来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探索实践,看来很大程度上,都归结为标准化。所以,标准化的问题,是跟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是密切联系一起的。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政府和企业,当然包括我们中介组织联合会,大家都有责任尽快实现流程也好、信息也好,各个方面的物流的标准化的建设,这样无疑会为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非常好的一个基础。这是关于公共信息平台的情况。

第四,我想简单的讲几句关于物流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这部分因为没有完全总结好,所以是一个不成熟的看法。我们当前应该说是物流业也好,物流信息化也好,都处在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的步子加快,国内的物流市场或者是物流信息化的市场,近期将继续保持一个二元化的结构,这个二元化的结构,一端是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少数先进企业为主要客户群的高端市场。这个比较讲究和国际接轨,比较现代化,比较要求流程一体化的整合。

另一端是以国内中小企业客户为主,通过逐步信息化来完善自身物流这样一个低端市场,也是不可忽视的。我认为这个二元结构短期内不会马上融合。前者高端市场主要为国外的物流商和IT商所关注。目前,应该说这些物流商和IT商还很难一下子全面的进入到中国市场。所以,我也看到一些国外一些大的物流商计划到中国来全面投资,但是观察了一段以后,感觉到全面投资还有点为时过早,还是做一些试探和打前战的一些工作。低端市场主要是国内的物流商和IT商施展的舞台,就是中小企业这个,这样一个二元结构的市场或者信息化的市场,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当然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也会有相互的渗透。

对于国内企业来讲,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因为,最近有关的IT媒体,进行了一次信息化的需求调查。这个结果调查告诉我们,72%的企业,仍然会把OA的建设,也就是办公自动化的建设,列为未来一年信息化投资的重点。86.1%的企业,在未来一年,可能会上物料资源管理,MRP2这样的功能,60%的企业可能会把ERP列为下一阶段投资的重点。这就表明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企业的需求仍然是以规范流程为本来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然后提供给决策,而不是马上就会涉及到我们前面几位专家讲到的比较规范理想的那种现代物流的理念。

另外,在物流系统的各个模块的需求里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突出的,是库存管理,这个跟刚才几位专家讲到的还是有相同之处,库存管理仍然是物流软件里头比较关键的环节。详细的在我的文章里头有一些数据,大家可以看,我就不细说了。

我要补充一点的就是关于制造企业管理软件以ERP为主的这样一个提倡,确实是越来越多的受到争议,尽管我们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还是这么提倡,最近我见到IT媒体上做的市场调查有这么一个结论,认为物流软件将取代ERP成为新的企业管理市场热点,有这样一个调查,所以这一点也不是不可关注的,企业行为是以利润为导向的,而且有利他就做什么。所以ERP如果不能见效,他会把信息化投入到能够为他产生效益的环节上面。

另外一点,就是我认为从行业来讲,物流信息化,或者物流发展最快的领域,最近可能是连锁分销这一块,因为我们国家的连锁分销业争在处于一个业态结构巨大变动的时期,最近大家可能也关注到,国外的跨国连锁的集团,纷纷进入中国来布点,当然也受到很多挫折。总的来讲,加入WTO以后,跟国际接轨以后,世界上的零售业态格局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我们国家的零售市场上来。从国际市场来看,绝大部分的零售额都被国际上各大连锁店所占领了,像沃尔玛也好、家乐福也好,被他们占领了。我认为,我们这种业态结构,向国际接轨、国际靠拢这个大趋势还是应该有的。所以,国内的零售商业正处在一个大动荡、大变革、

大连锁的过程之中。在我们看到的所有的案例里头,只有分销连锁这类的企业,才真正是把物流配送的信息系统作为它的核心竞争力来看待的,就是他是最看重物流软件和配送软件的,其它的都可以放在次要的地位,只有这个行业不行,必须放到最核心的竞争力上来对待。我想这是行业的差异性。

还有一些从产品特征来讲,那些对于产品更新周期特别短,周转速度特别快的这样一些产品,这样一些领域,肯定是对物流最关注的。例如IT业、快速消费品、日化、汽车、家电等等。这是对未来的一点展望。

另外,我觉得对于未来的展望,要关注科学技术本身,信息技术本身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大的影响。这里我想提两点,因为技术发展的内容很多很快。

第一个,就是所谓网格的技术,大家都在谈下一代的互联网是什么模式,专家们已经提出来,下一代的互联网网络的技术核心是叫做网格技术,什么叫网格技术呢?现在也没完全探讨清楚。但是主要的意思就是说,下步要联的是应用的联网。我们知道,早期的互联网是设备的联网。到了3W技术出现了以后,是信息的联网,大家都用一个格式来写信息了。所以,可以互相的联接,所以是信息的联网。但是,应用还是孤岛,一个网站一个应用,你不可能把这个网站的应用信息输出来,然后输送到另外一个网站的应用上面去,所以应用是孤岛,那么下一步的技术解决就是互联网的应用联网,在应用技术上的一种互动联接。现在已经有这方面开发软件工具了,这是一个我想提醒大家关注的。

再一个技术就是无线组网技术的发展,这将来可能是以后联网技术的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据我所知国内也有突破,最近我了解的一家企业,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无线组网技术,解决了基站和手持设备之间的多级传输,因为我们知道现在我们的无线网是单级传输的,比如说手机,手机到基站的距离是有一定限制的,因为他是一个单级跳。新的技术支持手机和手机之间的信息传输,即手机可以当基站实现传输的多级跳。这样一来就使得随时随地的组网就变得非常容易,这项技术在国外已经有了突破,这家公司的技术据我所知是很先进的,已经拿到了专利,现在是非常需要寻求发展和合作。像这样一些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我认为都是值得我们物流信息化技术所关心的。

最后一点,我想讲一点发展信息化的实施之路,讲一个什么观点呢?从我们的应用案例里来看,我还是非常提倡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虽然说现在许多信息化方案提出来,比较鼓吹一揽子方案,比较鼓吹彻底的动手术。但是,我觉得在实践过程中,还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要以效益、需求为本这样一个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准则。

在我们推介的案例里头,宝供是作为这样一个实施案例入选的,宝供的信息系统我去看过多次,在座的也有很多人很了解,从技术上他不是很先进,甚至谈不上先进。但是,他非常实用,它的开发周期每一次都很短,他先后走了六年,每年动一小步,一年解决一个问题,直到今天他也没有上ERP。最初,第一步就是用互联网技术解决电话和传真,就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听起来都觉得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他马上就降低了通讯费用,降低了录入的差错,降低了很多的重复输入的录入员的成本,很简单,就是用互联网技术。第二年他就改变了客户的界面,使得用户也能够查询他自己的信息,第三年又做了一点,第四年又做了一点,每一次他的系统改进不过十天半个月,或者是一个月,绝不会说一两年的信息工程,没有的事,非常稳,一次一小步。我认为,宝供到今天为止,他也不是最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他的成功经验就在于他没有失败过,没有走错过路,稳稳当当,一步一个脚印,这样返过头来看,非常快。

我想在信息化的实施之路上,我认为应该提倡效益为本,需求为先,循序渐进这样一种实施之路。

由于我这个报告没有最终完成,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明年的建议对策,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所以,下次有机会再向大家汇报。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