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数学归纳法PPT教学课件 (2)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精品课件: 数学归纳法

高三数学精品课件: 数学归纳法

[主干知识·自主梳理] [考点分类·深度剖析]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考点三 归纳猜想证明 (核心考点——合作探究)
解析:(1)当 n=1 时,由已知得 a1=a21+a11-1,a12+2a1-2= 0.∴a1= 3-1(a1>0). 当 n=2 时,由已知得 a1+a2=a22+a12-1, 将 a1= 3-1 代入并整理得 a22+2 3a2-2=0. ∴a2= 5- 3(a2>0).同理可得 a3= 7- 5. 猜想 an= 2n+1- 2n-1(n∈N*).
法的原理.
素养
2.能用数学归纳

形成
法证明一些简单
的数学命题.
考查 主要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考查
角度 逻辑推理能力.
[主干知识·自主梳理] 重温教材 自查自纠
1.数学归纳法 证明一个与正整数 n 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 n 取 第一个值 n0(n0∈N*)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 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
[主干知识·自主梳理] [考点分类·深度剖析]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考点二 证明不等式 (核心考点——合作探究)
当 n=k+1 时,左边=k+1 2+k+1 3+…+3k1+3=(k+1 1+k+1 2 +k+1 3+…+31k)+3k1+1+3k1+2+3k1+3-k+1 1>56+3k1+3×3 -k+1 1=56, 所以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 综合①②可知原命题成立.
[主干知识·自主梳理] [考点分类·深度剖析]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考点一 证明等式 (核心考点——合作探究)

高三数学总复习《数学归纳法》课件

高三数学总复习《数学归纳法》课件

k(2k+1),则当n=k+1时,
12-22+32-42+…+(2k-1)2-(2k)2+(2k+1)2 2 k 1
2
=-k(2k+1)+(2k+1) =-2k2-5k-3=-(k+1)(2k+3)
=-(k+1)
. 2 k 1
2
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k 1 当n k 1时, 2 k 1 7 3 9
(2k 7) 3k 1 2 3k 1 9
k k 1 2 k 7 3 9 3 18 ( 3 1). 由于3k 1 1是2的倍数, 故18(3k 1 1)能被36整除,
下列命题总成立的是(
)
A.若f(3)≥9成立,则当k≥1时,均有f(k)≥k2成立 B.若f(5)≥25成立,则当k≤5时,均有f(k)≥k2成立 C.若f(7)<49成立,则当k≥8时,均有f(k)<k2成立 D.若f(4)=25成立,则当k≥4时,均有f(k)≥k2成立 答案:D
解析:若f(3)≥9,只能推出,当k≥3时f(k)>k2,所以A不正确;若
典例某数列的第一项为1,并且对所有的自然数n≥2,数列的前
n项积为n2. (1)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 (2)写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
分析:根据数列前五项写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要注意观察
数列中各项与其序号变化的关系,归纳出构成数列的规律,同 时还要特别注意第一项与其他各项的差异,必要时可分段表 示,证明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可用数学归纳法.本题中要特别 注意第一个步骤的处理.

5.3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课件(人教A版选修4-5)(2)

5.3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课件(人教A版选修4-5)(2)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3 k ( k 1) k ( k 1)2
2.当 n≥ 2 时,求证: 1
1 2

1
1 3

1 n
n
2 . 证明: (1) 当n 2时,左式 1 1 17 2 右式 2 2 当n 2时,不等式成立
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sin n ≤ n sin
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sin n ≤ n sin
证明:⑴当 n 1 时,上式左边 sin 右边,不等式成立.
⑵设当 n k(k ≥1) 时,不等式成立,即有 sin k ≤ k sin . 那么,当 n k 1 时, sin(k 1) =
(2)假设当n k( 2) 时,不等式成立,即 1 则当n k 1时, 左式 1

k 1 k 1
1 2

1 3

k
k 1
k

k (k 1) 1 k 1

kk 1 k 1

k 1 k 1
k 1 右式
证明贝努利不等式你有第二种方法吗?
答案
例4、已知x> 1,且x0,nN*,n≥2.
求证:(1+x)n>1+nx.
证明:(1)当n=2时,左=(1+x)2=1+2x+x2
∵ x0,∴ 1+2x+x2>1+2x=右,∴n=2时不等式成立 (2)假设n=k(k≥2)时,不等式成立,即 (1+x)k>1+kx
答案接上见课本(或见板书)
1 1 1 1 1.求证: 1 2 2 2 2 ( n N , n ≥ 2). 2 3 n n

数学归纳法课件高中数学课件下载

数学归纳法课件高中数学课件下载

数学归纳法课件高中数学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三的第二章第三节,主要是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可以用来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步骤和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步骤,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数学命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证明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数学归纳法的学习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步骤,以及如何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

难点:如何正确地选择归纳基础和归纳步骤,以及如何写出简洁明了的证明过程。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

学生可以尝试用直观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为后续学习数学归纳法打下基础。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证明方法,提出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2. 教师详细讲解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归纳基础和归纳步骤。

3.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

三、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板书数学归纳法板书内容:一、定义: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方法。

二、步骤:1. 归纳基础:证明当n取某个值时,命题成立。

2. 归纳步骤:假设当n取某个值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取这个值的下一个值时,命题也成立。

作业设计:1. 请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任意的自然数n,都有n²+n+41是一个质数。

答案:当n=1时,1²+1+41=43,43是一个质数。

假设当n=k时,k²+k+41是一个质数。

当n=k+1时,(k+1)²+(k+1)+41=k²+2k+1+k+1+41=k²+k+42=(k²+k+41)+1。

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人教A选修4-5)

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人教A选修4-5)
10b1=16,故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Tk+12=-2ak+10bk,则 当n=k+1时有: Tk+1=ak+1b1+akb2+ak-1b3+…+a1bk+1 =ak+1b1+q(akb1+ak-1b2+…+a1bk) =ak+1b1+qTk
=ak+1b1+q(-2ak+10bk-12) =2ak+1-4(ak+1-3)+10bk+1-24 =-2ak+1+10bk+1-12. 即Tk+1+12=-2ak+1+10bk+1. 因此n=k+1时等式也成立.
[读教材· 填要点] 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整数n0的所有正整数 n都成立时,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 (1)证明当 n=n0 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 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证明 n=k +1 时命题也成立.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n0 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线,命题成立. (2)假设 n=k 时命题成立, 1 即凸 k 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f(k)= k(k-3)(k≥4). 2 当 n=k+1 时, k+1 边形是在 k 边形基础上增加了一边, 凸 增加了一个顶点 Ak+1,增加的对角线条数是顶点 Ak+1 与不
相邻顶点连线再加上原 k 边形的一边 A1Ak, 共增加的对角线条 数为(k+1-3)+1=k-1. 1 1 2 f(k+1)= k(k-3)+k-1= (k -k-2) 2 2 1 1 = (k+1)(k-2)= (k+1)[(k+1)-3]. 2 2 故 n=k+1 时由(1)、(2)可知,对于 n≥4,n∈N*公式成立.
[通一类] 2.求证:n3+(n+1)3+(n+2)3能被9整除. 证明:(1)当n=1时,13+(1+1)3+(1+2)3=36,能被9整 除,命题成立. (2)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 k3+(k+1)3+(k+2)3能被9整除. 当n=k+1时,(k+1)3+(k+2)3+(k+3)3 =(k+1)3+(k+2)3+k3+3k2· 3+3k·2+33 3 =k3+(k+1)3+(k+2)3+9(k2+3k+3). 由归纳假设,上式中k3+(k+1)3+(k+2)3能被9整除,又 9(k2+3k+3)也能被9整除. 故n=k+1时命题也成立. 由(1)(2)可知,对任意n∈N*命题成立.

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44讲 数学归纳法》课件 (共10张PPT)

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44讲 数学归纳法》课件 (共10张PPT)
2.证明代数恒等式的关键是第二步,将式子转化 成与归纳假设的结构相同的形式——凑假设,然后利用 归纳假设,经过恒等变形,得到结论所需要的形式—— 凑结论。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第二步,利 用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如放缩)把式子化为n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时,要注意结合几何图 形的性质,在求由“n=k到n=k+l”增加的元素个数时,可以 先用不完全归纳法找其变化规律。
【知识要点】
1. 归纳法
2. 数学归纳法
3. 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
【典例剖析 】 考点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例1:
考点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例2:
考点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
例3:
例4:
考点4 归纳—猜想—证明
【方法总结 】
1.数学归纳法是专门证明与正整数集有关的命题 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完全归纳法,是对不完全归纳法 的完善。
5.由有限个特殊事例进行归纳、猜想,而得出一般性 结论,然后加以证明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研究与正 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此方法尤为重要,如猜想数列的通项 an或前n项和Sn解决与自然数有关的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等, 猜想必须准确,证明必须正确,既用到合情推理,又用到演 绎推理.猜想的准确与否可用证明来检验,否则不妨再分析, 再猜想,再证明,猜想是证明的前提,证明可论证猜想的可 靠性,二者相辅相成。

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人教A选修4-5)

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人教A选修4-5)

Tn=-2(3n-1)+3×22+3×23+…+3×2n+2n 2= 121-2n-1 + +2n 2-6n+2=10×2n-6n-10. 1-2 而-2an+10bn-12=-2(3n-1)+10×2n-12=10×2n- 6n-10,故 Tn+12= -2an+10bn,n∈N*.

法二:(1)当n=1时,T1+12=a1b1+12=16,-2a1+
10b1=16,故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Tk+12=-2ak+10bk,则 当n=k+1时有: Tk+1=ak+1b1+akb2+ak-1b3+…+a1bk+1 =ak+1b1+q(akb1+ak-1b2+…+a1bk) =ak+1b1+qTk
=ak+1b1+q(-2ak+10bk-12) =2ak+1-4(ak+1-3)+10bk+1-24 =-2ak+1+10bk+1-12. 即Tk+1+12=-2ak+1+10bk+1. 因此n=k+1时等式也成立.
x2k-y2k能被x+y整除,
当n=k+1时,
即x2k+2-y2k+2=x2·2k-x2y2k+x2y2k-y2·2k x y =x2(x2k-y2k)+y2k(x2-y2). ∵x2k-y2k与x2-y2都能被x+y整除, ∴x2(x2k-y2k)+y2k(x2-y2)能被x+y整除. 即n=k+1时,x2k+2-y2k+2能被x+y整除.
当n=k+1时,
12-22+32-42+…+(2k-1)2-(2k)2+(2k+1)2-(2k+2)2 =-k(2k+1)+(2k+1)2-[2(k+1)]2 =-k(2k+1)-(4k+3)=-(2k2+5k+3) =-(k+1)[2(k+1)+1], ∴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

完整版《数学归纳法》课件

完整版《数学归纳法》课件

完整版《数学归纳法》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其基本步骤。

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证明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楼梯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引出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2. 知识讲解:a. 介绍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b. 详细讲解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

c. 分析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数学归纳法在数列求和、不等式证明等方面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布置23道数学归纳法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学归纳法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2. 内容:a.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b. 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c. 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d.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证明:1+2+3++n = n(n+1)/2b. 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有2^n > n。

c. 应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课堂互动情况。

2. 拓展延伸:a. 探讨数学归纳法在更广泛领域中的应用。

b. 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局限性。

c. 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其他变体,如强数学归纳法、反向数学归纳法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关注细节1. 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及注意事项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例题讲解的深度二、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a. 选择合适的实际问题作为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归纳法的实用价值。

b. 通过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场景,从而理解其内涵。

数学归纳法复习课件ppt

数学归纳法复习课件ppt
目录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思考探究 第一个值n0是否一定为1呢? 提示:不一定,要看题目中对n的要求,如当n≥3时,第 一个值n0应该为3.
目录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考点3 归纳—猜想—证明 例3 (2013·南京模拟)已知数列{an}满足Sn+an=2n+1.
(1)写出a1,a2,a3,并推测an的表达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所得的结论.
目录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目录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方法提炼】 “归纳—猜想—证明的模式”,是不完 全归纳法与数学归纳法综合运用的解题模式,这种方法 在解决探索性、存在性问题时起着重要作用,它的证题 模式是先由归纳推理发现结论,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结论的正确性,这种思维方式是推动数学研究与发展的 重要方式.

2n1+1+2n1+2-n+1 1=2n1+1-2n1+2,故选 D.
目录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4.已知 n 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2+13-14+… -n1=2(n+1 2+n+1 4+…+21n)时,若已假设 n=k(k≥2 且 k 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要用归纳假设再证 n= ________时等式成立. 解析:因为假设n=k(k≥2为偶数),故下一个偶数为k+2. 答案:k+2

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知识归纳 课件(人教A选修4-5)

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知识归纳 课件(人教A选修4-5)

解:(1)f′(x)=r-rxr 1=r(1-xr 1),令 f′(x)=0,解得 x =1. 当 0<x<1 时,f′(x)<0,所以 f(x)在(0,1)内是减函数; 当 x>1 时,f′(x)>0,所以 f(x)在(1,+∞)内是增函数. 故函数 f(x)在 x=1 处取得最小值 f(1)=0. (2)由(1)知,当 x∈(0,+∞)时,有 f(x)≥f(1)=0,即 xr≤rx +(1-r),
a1b1+a2b2+…+akbk bk ak· = , 1-bk+1 1-bk+1
从而 a 1
b1
a
b2 2
…… a k
bk
a1b1+a2b2+…+akbk 1-b bk 1 a k 1 ≤( ) k+1a k 1 . 1-bk+1
bk 1
又因(1-bk+1)+bk+1=1,由②得 a1b1+a2b2+…+akbk 1-b a1b1+a2b2+…+akbk bk 1 ( ) k+1a k 1 ≤ · 1-bk+1 1-bk+1 (1-bk+1)+ak+1bk+1=a1b1+a2b2+…+akbk+ak+1·k+1, b 从而 a 1
是否为真有待证明,因而数学中我们常用归纳——猜想—— 证明的方法来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归纳型和存在型问题. [例1] n∈N+), 已知数列{an}的第一项a1=5且Sn-1=an(n≥2,
(1)求a2,a3,a4,并由此猜想an的表达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n}的通项公式.
[解] (1)a2=S1=a1=5,a3=S2=a1+a2=10,
1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 0<c≤ 时,xn< c对任意 n≥1 成 4 立. 1 (1)当 n=1 时,x1=0< c≤ ,结论成立. 2 (2)假设当 n=k(k∈N*)时结论成立,即:xk< c.因为函数 f(x) 1 =-x2+x+c 在区间(-∞, ]内单调递增,所以 xk+1=f(xk) 2 <f( c)= c,这就是说当 n=k+1 时,结论也成立. 故 xn< c对任意 n≥1 成立. 因此,xn+1=xn-x2 +c>xn,即{xn}是递增数列. n 1 由(i)(ii)知,使得数列{xn}单调递增的 c 的范围是(0, ]. 4

5.3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2 课件(人教A版选修4-5)

5.3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2 课件(人教A版选修4-5)

3、一定要用上假设
练习巩固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2×3+3×4+…+n(n+1) =
证明: 1)当n=1时,左边=1×2=2,右边= 1×1×2×3 =2. 命题成立
3
2)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 1×2+2×3+3×4+…+k(k+1)=
1 n(n + 1)(n + 2) 3
1 k (k 1)( k 2) 3
则当n k 1时,左边= 2 2 3 3 4 ... k (k 1) (k 1)(k 2) 1
利用 假设
1 k (k 1)( k 2) (k 1)( k 2) 3 1 ( k 1)( k 1)( k 2) 从n=k到n=k+1有什么变化 3
数学归纳法主要步骤:
找准起点 奠基要稳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重要方法。 主要有两个步骤、一个结论:
第一步:验证当n取第一个值n0(如 n0=1或2等)时结论正确 第二步:假设n=k (k∈N+ , 且k≥ n0)时结论正确, 证明n=k+1时结论也正确
结论:由(1)、(2)得出结论正确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完全归纳法 ,它是在可靠的基 础上,利用命题自身具有的传递性,运用“有限”的 手段,来解决“无限”的问题。它克服了完全归纳法 的繁杂、不可行的缺点,又克服了不完全归纳法结论 不可靠的不足,使我们认识到事情由简到繁、由特殊 到一般、由有限到无穷。
(1)思考题:问题 1中大球中有很多个小球,如 何证明它们都是绿色的? 模拟演示 (2)课本作业 P50. 习题4. 1 (3)补充作业: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果{an}是一个等差数列, 那么an=a1+(n-1)d对于一切n∈N*都成立。

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知识归纳 课件(人教A选修4-5)

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知识归纳 课件(人教A选修4-5)
1
b1
b1
b2
综上,对 a1≥0,a2≥0,b1,b2 为正有理数且 b1+b2=1,总 有 a 1 a ≤a1b1+a2b2.
b2 2
b1

(3)(2)中命题的推广形式为 设 a1,a2,…,an 为非负实数,b1,b2,…,bn 为正有理数. 若 b1+b2+…+bn=1, a 1 a … a n ≤a1b1+a2b2+…+anbn. 则
由(1)、(2)知,对任意n∈N+原命题成立.
[例 4]
1 设 0<a<1,定义 a1=1+a,an+1=a +a,求证: n
1 对一切正整数 n∈N+,有 1<an< . 1-a
[证明] 命题成立.
1 (1)当 n=1 时,a1>1,又 a1=1+a< , 1-a
(2)假设 n=k(k∈N+)时,命题成立, 1 即 1<ak< . 1-a ∴当 n=k+1 时,由递推公式,知 1 ak+1=a +a>(1-a)+a=1. k
1-a2 1 1 同时,ak+1=a +a<1+a= < , 1-a 1-a k 1 ∴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即 1<ak+1< . 1-a 1 综合(1)、 (2)可知, 对一切正整数 n, 1<an< 有 . 1-a
点击下图进入阶段质量检测
[例 2]
求证 tan α· 2α+tan 2α· 3α+…+tan(n- tan tan
tan nα 1)α· nα= tan -n(n≥2,n∈N+). tan α
证明:(1)当 n=2 时,左边=tan α· 2α, tan tan 2α 2tan α 1 右边= -2= · -2 tan α 1-tan2α tan α 2 = 2 -2 1-tan α 2tan2α tan α· 2tan α = = 1-tan2α 1-tan2α =tan α· 2α,等式成立. tan

2020高三数学总复习数学归纳法PPT课件

2020高三数学总复习数学归纳法PPT课件

n∈N*等式都成立.
课堂考点探究
探究点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例 2 [2016·烟台一摸] 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 已知对任意 n∈N*,点(n,Sn)均在函数 y=bx+r(b>0 且 b≠1,b,r 均为常数)的图像上.
(1)求 r 的值; (2)当 b=2 时,记 bn=2(log2an+1)(n∈N*),证明:对 任意 n∈N*,不等式b1b+1 1·b2b+2 1·…·bnb+n 1> n+1成 立.
n+1
课堂考点探究
[总结反思]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n有关的不等式,一般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直接给出不 等式,按要求进行证明;二是给出两个式子,按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第二种 形式往往要先对n取前几个值分别验证比较,以免出现判断失误,然后猜出从 某个n值开始都成立的结论.
课堂考点探究
变式题已知函数 f1(x)=x+2 1,fn+1(x)=f1[fn(x)],且 an=ffnn((00))-+12. (1)试证明{an}为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2)设 bn=(-21a)n n-1,g(n)=1+12+13+…+1n(n∈N*),求证:g(bn)≥n+2 2.
[总结反思] “归纳—猜想—证明” 属于探索性问题的一种,一般 要经过计算、观察、归纳,然 后猜想出结论,再用数学归纳 法证明.在用这种方法解决问 题时,应保证猜想的正确性和 数学归纳法步骤的完整性.
课堂考点探究
变式题
解:由 x1=12及 xn+1=1+1 xn,
已知数列{xn}满足 x1=12, 得 x2=23,x4=58,x6=1231,
故对任意 n∈N*,原不等式成立.
课堂考点探究
探究点三 归纳——猜想——证明

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人教A选修4-5)

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人教A选修4-5)

[(3k+3)+1]· 7k+1-1=[3k+1+3]· 7· 7k-1=
7· (3k+1)· 7k-1+21· 7k =[(3k+1)· 7k-1]+18k· 7k+6· 7k+21· 7k
k k k
由归纳假设(3k+1)·k-1能被9整除,又因为 18k·k+ 7 7
27·k也能被9整除,所以[3(k+1)+1]·k+1-1能被9整除, 7 7
1 1 1 1 1 =( + +…+ )+ - 2k 2k+1 2k+2 k+1 k+2 1 1 1 1 1 =( +…+ + )+( - ) 2k 2k+1 k+2 k+1 2k+2 1 1 1 1 = +…+ + + =右边, 2k 2k+1 2k+2 k+2 所以,n=k+1 时等式成立. 由①②知,等式对任意 n∈N+都成立.
线段(或射线)
直线l把这k条直线又一分为二,多出k条线段(或射线);l又 被这k条直线分成k+1部分,所以这k+1条直线彼此互相分 割成k2+k+k+1=(k+1)2条线段(或射线),即n=k+1时, 命题成立.
由(1),(2)知,命题成立.
点击下图进入创新演练
除数因式与商数因式积的形式.这就往往要涉及到
“添项”与“减项”“因式分解”等变形技巧,凑出n=k 时的情形,从而利用归纳假设使问题得证.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n+1)7n-1(n∈N+)能被9整
除.
证明:①当n=1时,4×7-1=27能被9整除命题成 立. ②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3k+1)· 7k-1能被9整除, 当n=k+1时,
数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先证明当n取第一值n0(例如可取n0=1)时命题成
立,然后假设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证 明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 学归纳法. (2)数学归纳法适用范围:

高三数学数学归纳法2

高三数学数学归纳法2

有时,由" 假设n k时命题成立"易于 推出n k 2时命题成立, 这时, 只要 在步骤(1)中证明归纳假设的基础存 在时, 分别证明, n n1及n n2时, 命 题都成立, 这里n1 , n2一个是奇数, 一 个是偶数, 那么, 欲证命题则对于一 切大于或等于n1 , n2中较大者的自然 数都成立.
3.从" 假设n k时命题成立" 推导 " n k 1时命题成立"的一般方法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1 4 2 7 3 10 n(3n 1) n(n 1)
2
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1 1 1 1 2 2 2 2 3 n 1 2 ( n N , 且 n 2) n
这也说明缺少步骤(1)这个 基础,步骤(2)就没意义了.
2.弄清几个问题 : (1)n0宜取尽可能小的自然数, 这样可 使命题成立的范围较大, 但不一定必 须取1; (2)必须先证明n n0时结论正确, 不能 因为在步骤(2)中得到了n k 1的命 题成立的结论, 证明就完成了.
因为, 得到" n k 1时命题成立" 结论的前提是" n k时命题成立" , 它只是假定, 称为归纳假设, 它必 须以" n n0时命题成立"为基础.
2 2
a1 1, a2 1, a3 1, a4 1 如果由此作出结论:对于任何 n N , a (n 5n 5) 1都成立,
* 2 2
那就是错,而不 完成第二步,就作出判断可能 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在为单靠步骤(1),我们无法递 推下去,即对于n取2,3,4,5,……时, 命题是否正确,我们无法判定.

数学归纳法PPT课件

数学归纳法PPT课件

归纳步骤的正确性
归纳步骤必须严谨、准确, 确保从$n=k$到 $n=k+1$的推理过程无误, 才能保证数学归纳法的正 确性。
03 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法
总结词
通过直接验证n=1和归纳假设验证n=k+1,逐步推导归纳步骤。
详细描述
在直接证明法中,首先验证基础步骤(n=1),然后提出归纳假设,即假设对 于某个自然数k,结论成立。接着利用归纳假设推导n=k+1时的结论,从而完成 归纳步骤。
归纳基础的作用
归纳基础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初始 的判断依据,为后续的归纳步骤 提供支撑和依据。
归纳步骤
01
02
03
归纳假设
归纳假设是数学归纳法的 核心,即在$n=k$时命题 成立的基础上,推导出 $n=k+1$时命题也成立。
归纳推理
在归纳假设的基础上,通 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推导 出$n=k+1$时命题成立的 过程称为归纳推理。
反向证明法
总结词
通过证明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证明原结论成立。
详细描述
在反向证明法中,首先提出结论的反面,然后试图证明这个反面不成立。如果反 面不成立,那么原结论必然成立。反向证明法常常用于解决一些不易直接证明的 问题,通过反证发现矛盾,从而得出原结论的正确性。
04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实例
数列求和
详细描述
数学归纳法的变种包括但不限于超数 学归纳法、双数学归纳法和反向数学 归纳法等。这些变种可以使得证明更 加简洁、直观和易于理解。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二项式定理的证明过程可以通过数学归纳 法进行推导。通过归纳法的应用,我们可 以逐步推导出二项式定理的各项展开式, 从而证明了二项式定理的正确性。

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知识归纳 课件(人教A选修4-5)

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知识归纳 课件(人教A选修4-5)
b1
a
b2 2
… a k ≤a1b1+a2b2+…
bk
此时 0<bk+1<1,即 1-bk+1>0,于是
a a
1
b1
b2 2
… a k a k 1 +1=( a 1 a
b2 1 bk 1 2
bk
bk 1
b1
a
b2 2
… a k )a k 1
b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k 1
=(a
b1 1 bk 1 1
1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 0<c≤ 时,xn< c对任意 n≥1 成 4 立. 1 (1)当 n=1 时,x1=0< c≤ ,结论成立. 2 (2)假设当 n=k(k∈N*)时结论成立,即:xk< c.因为函数 f(x) 1 =-x2+x+c 在区间(-∞, ]内单调递增,所以 xk+1=f(xk) 2 <f( c)= c,这就是说当 n=k+1 时,结论也成立. 故 xn< c对任意 n≥1 成立. 因此,xn+1=xn-x2 +c>xn,即{xn}是递增数列. n 1 由(i)(ii)知,使得数列{xn}单调递增的 c 的范围是(0, ]. 4
…a
bk 1 bk 1 k
)
1 -b
k+1a k 1 .
bk 1
b1 b2 bk 因 + +…+ =1,由归纳假设可得 1-bk+1 1-bk+1 1-bk+1 a
b1 1 bk 1 1
a
b2 1 bk 1 2
…a
bk 1 bk 1 k
b1 b2 ≤a1· + a2 · +…+ 1-bk+1 1-bk+1
由(1)、(2)知,对任意n∈N+原命题成立.
[例 4]
1 设 0<a<1,定义 a1=1+a,an+1=a +a,求证: n

数学归纳法完整版课件

数学归纳法完整版课件

数学归纳法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探讨数学归纳法,这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学内容基于教材第四章第四节“数学归纳法”,详细内容包括:1. 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与基本思想;2. 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3. 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其基本步骤;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和不等式;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学归纳法的定义、证明步骤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发现规律,并运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与数学归纳法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例:有一堆砖,第1块砖摞1厘米,以后每增加1块砖,摞的高度增加2厘米。

求第n块砖摞的高度。

2. 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证明步骤,通过例题解释如何运用数学归纳法。

例题:证明1+2+3++n = n(n+1)/2。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证明2+4+6++2n = n(n+1)。

4. 互动讨论(5分钟)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与证明步骤;2. 板书右侧:例题及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证明1^3+2^3+3^3++n^3 = (1+2++n)^2。

答案: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1)当n=1时,等式成立;(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1^3+2^3++k^3 = (1+2++k)^2;(3)当n=k+1时,等式左侧为1^3+2^3++k^3+(k+1)^3,根据归纳假设,等于(1+2++k)^2+(k+1)^3;(4)将(1+2++k)^2+(k+1)^3展开,得到(1+2++k+k+1)^2,即(1+2++n)^2,等式成立。

高三数学_数学归纳法(第二、三课时)_ppt

高三数学_数学归纳法(第二、三课时)_ppt
(2)当n k 1时要证明什么?
选 讲
须证明x 2( k 1) y 2( k 1)能被x y整除。
怎样利用假设x 2 k y 2 k能被x y整除这一条件?
仿照例4,将x 2( k 1) y 2( k 1)化为x 2 k x 2 y 2k y 2
然后再变形
证明:1.当 n=1时,左边=21+2=4;右边=1,左边>右边
当n=2时,左=22+2=6,右=22=4,∴左>右;
当n=3时,左=23+2=10,右=32=9,∴左>右.
因此当n=1,2,3时,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3且kN)时,不等式成立.即2k+2>k2. 因为2k+1+2=2· 2k+2=2(2k+2)2>2k22 =k2+2k+1+k22k3 =(k2+2k+1)+(k+1)(k3) (因k3,则k30,k+1>0) k2+2k+1=(k+1)2. 所以2k+1+2>(k+1)2. 故当n=k+1时,原不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原不等式对于任何 nN*都成立
选 讲
根据(1)(2),可知命题对任何大于1的正整数都成立。
补充)
是否存在常数a、b、c使得下面等式 成立
n( n 1) 2 1 2 2 3 n( n 1) (an bn c ) 12
2 2 2
注意: 存在性问题,一般都要通过“观察---归 纳—猜想---证明”的过程
例 题
几何问题
例6 平面内有n(n>1)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 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证明交点的 个数f(n)等于n(n-1)/2. 分析:画出n=2,3,4,5时的图形示意图, 观察交点的变化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n2 12)2(n2 22)....n(n2 n2) an4 bn2 c 对一切正整数n成立?证明你的结论。
例5、(优化设计P202例3) 设 a 0 为常数,且
a n 3 n 1 2 a n 1 (n N * )
证明: n 1 时 ,a n 1 5 [ 3 n ( 1 ) n 1 2 n ] ( 1 ) n 2 n a 0
5.某个命题与正整数n有关,如果当nk(k N )
时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 现已知当 n5时该命题不成立,
那么可推得( ) A.当n=6时该命题不成立 B.当n=6时该命题成立 C.当n=4时该命题不成立 D.当n=4时该命题成立
【典型例题选讲】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问题:
C. (k 1)2
D. 1(k1)2 [(k1)21] 3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n 1 ) ( n 2 )( n n ) 2 n 1 3 ( 2 n 1 )
( nN)“时,从 nk到 nk1
”时,左边应增添的式子是 ( )
A. 2k1
B. 2(2k1)
C. 2k 1 k 1
D. 2k 2 k 1
时,若已假设 nk(k2为偶数)时命题为真,
则还需要用归纳假设再证
()
A. nk1时等式成立 B. nk2时等式成立
C.n2k2时等式成立 D. n2(k2)时等式成立
2.设 f(n)111 1(n N ) n1n2 n3 2n
则 f(n1)f(n) (
)
A. 1 2n 1
B. 1 2n 2
C.
1 ( n 2 1 2 ) 2 ( n 2 2 2 ) n ( n 2 n 2 ) 1 n 2 ( n 1 ) ( n 1 ) 4
【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
求证: n35n(nN) 被6 整除.
例3、(优化设计P202例1)
比较2n与n2的大小 (nN*)
)例题202优化P(、4例 :c 使等式 、b、是否存在常数使 a
11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2n2
D. 1 1
2n1 2n2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2 2 2 ( n 1 ) 2 n 2 ( n 1 ) 2 2 2 1 2 n ( 2 n 2 1 ) 3
时,由 nk的假设到证明 nk1
时,等式左边应添加的式子是( B )
A. (k1)22k2 B. (k1)2k2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 的命题的步骤: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结论正确; (2)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 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 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 有正整数n都正确
1.用数学归纳法证题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证题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要认真完成第一步的 验证过程; ②成败的关键取决于第二步对的证明: 1)突破对“归纳假设”的运用; 2)用好命题的条件; 3)正确选择与命题有关的知识及变换技巧.
数学归纳法
高三备课组
基本知识:
1.数学归纳法:对于某些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常常 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先证明当n取第 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N*,k≥n0)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这种证明 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
2.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即先验证使结论有意 义的最小的正整数n0,如果当k=n0时,命题成立, 再假设当n=k(k≥n0,k∈N*)时,命题成立.(这时命 题是否成立不是确定的),根据这个假设,如能推出 当n=k+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可以递推出对所 有不小于n0的正整数n0+1,n0+2,…,命题都成立.
【小结】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明 确首取值n0并验证真假(必不可少).“假设n=k时 命题正确”并写出命题形式
分析“n=k+1时”命题是什么,并找出与“n=k” 时命题形式的差别弄清左端应增加的项明确等式 左端变形目标,掌握恒等式变形常用的方法:乘 法公式、因式分解、添拆项、配方等可明确为: 两个步骤、一个结论;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 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
中学教材内,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问题的主要题型有 “等式问题”、“整除问题”、“不等式问题”等, 要积累这几种题型的证题经验.
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 结论写明莫忘掉.
基础题
1.已知n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1 1 1 1 2 (1 1 1 ) 2 3 4 n 1n 2 n 4 2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