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旅游动机形成的因素研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旅游动机影响因素及分类研究影响大学生旅游动机形成的因素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大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和闲暇时间增多等特点,形成了极为可观的市场规模,孕育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其旅游行为越来越受到旅游经营者和研究者的关注,作为旅游者行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动机,本文以西北大学的大学生为例,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情况等因素对旅游动机的影响 ,总结其特点并探讨大学生旅游动机。
结果发现大学生旅游动机为六大类型,即从众与购物型动机、缓压与归属型动机、娱乐与情感型动机、实践与访友型动机、交友与追星型动机和探险与猎奇型动机,
其中求知动机、缓压与归属动机、娱乐与情感动机、实践与访友动机是大学生最主要的旅游动机。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动机;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对旅游者动机的研究及形成的因素的活动开展早,但研究相对较少,正如霍尔顿(HOLDEN)所说,虽然对旅游动机的考察不是新鲜事,但它仍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在国外的旅游动机研究中,马斯洛(MASLOW)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皮尔斯(PEARCE)等提出了旅游需求模式(travel needsmodel),强调只有在满足低级阶段的需求之后才能向梯子的高级阶段移动,并利用动态和多动机方法来解释旅游行为。赫尔(HULL)的驱力理论则认为,机体的缺乏感会引起人的非选择性行为,即需要产生驱力。勒温(LEW N)的期待价值理论则强调达到目标的期待决定着行为。托耳曼(TOLMAN)将驱力理论和期待理论结合起来,认为动机包含以驱力为基础的情感(推的因素)和外在的认知(拉的因素)。丹恩(DANN)将TOLMAN的观点应用到旅游领域产生旅游动机的推-拉理论(push-pull theory)。
国内学者李丽梅、保继刚、杨瑞等对国内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作过实证研究,如郑宗清、赖正均以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的调查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别从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研究了大学生旅游动机,确立了旅游动机的5个推力因子和5个拉力因子。杨瑞等通过对西安市大学生旅游动机的调查研究,建立旅游动机量表,分析了大学生的主要旅游动机。蒙睿在《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中运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云南部分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旅游消费状况、选择出游方式、出游时段、目的地等方面的行为特征,总结出大学生出游在旅游动机、文化水平、闲暇时间、消费结构四个方面的优势;同时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旅游企业、社会环境、旅游者角度分析了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限制性因素,提出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建议。
2.1动机、旅游动机的概念
旅游动机的概念来源于心理学中动机的概念。刘纯主编的《旅游心理学》中将动机界定为:动机是“能发动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动机概念的核心应该就是“引发、维持一个人活动的动力因素”。
旅游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对旅游的主观设计,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能启动旅游活动并使之朝着目标前进。目前所能见到的旅游动机概念较为相似,笔者取如下概念“旅游动机是引发、维持个体的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旅游目标的心理动力”。
2.3旅游动机的形成研究
2.3.1旅游动机产生的基本条件
旅游动机是促使人们离开居住地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人们的社会性需要以及好奇心是产生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可以说是客观条件,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人们的旅游行为最终也不会发生。一般而言,促使旅游动机产生的主、客观条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动机产生的时间条件
旅游是人们消磨闲暇的一种方式,充裕的闲暇时间为旅游提供了时间保
证。为此,假若没有闲暇,就无所谓旅游动机的产生,时间条件是旅游动机产生的基本条件。
(2)旅游动机产生的经济条件
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且是奢侈品和精神消费品的消费),满足其要有可
任意支配的收入。收入水平的高低是旅游消费的经济基础,它不仅决定着旅游动机能否产生,同时还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
(3)旅游动机产生的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因素以及社会时尚等,旅游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们的生活环境对旅游动机有着一定的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诱发旅游动机的产生,只有当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相当发达时,才有足够的实力来建设旅游设施,开发旅游资源,从而提高旅游的综合吸引力,诱发人们旅游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也只有经济高度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比较丰富,经济支付能力增强时,人们才会产生旅游动机。
(4)个人条件———旅游欲望的强弱
个人的旅游欲望是旅游动机的诱发性因素,没有旅游的欲望,也不可能产生外出旅游的动机。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在人们的享受与发展需要不断增强时,它对许多人产生了吸引力,促使人们产生外出旅游的愿望。
3.1调查情况概述
本文以西北大学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于2013年6月,在校内图书馆、自习室、操场等地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3分,回收5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0份,有效率为94.34%。其中,男生占66%,女生占34%;在年级分布上,以四年级的学生为主(四年级学生占46%),专业分布文理科基本持平(文科占52%,理科占48%)。抽样结果概况基本符合现实状况(见表3-1)。
性别(男66%,女34%)
年级(大一29%,大二12%,大三24%,大四35%)
文科52% 理科48%
家庭收入1000及以下18%,1000到3000占23%,3000到5000占38%,5000及以上21%
结论:
1.大一刚入学,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对目标较为不明确,因此压力较大,在旅游动机方面占有较大比重;大二时对大学的节奏熟悉了,压力减小;大三、大四相对大二,由于需要考取相关的证件、考研、找工作,因此压力又有所增加,在旅游动机方面,缓压比重也有所增强。
2.由于在校大学生在经济上还不能完全独立,其旅游经费主要来源于家庭支持,据调查,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出游的影响,38%的学生认为是决定性因素,58%的学生对其影响一般,只有4%的人认为没影响,可见经济能力对大学生能否出游影响较大,但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好转,大学生的一次旅游预算幅度有所提高,其中500元以下的有28%,500~1000的有40%,1000~3000的占到了30%,3000以上的有2%,可见大学生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从调查结果看,旅游费用对求知、交际、缓压、情感、从众、归属、求异影响较弱,对娱乐、购物影响较大,因为旅游费用除了要满足基本的吃、住外,还有提供景点门票等支出,因此只有足够的费用才能满足购物、其他娱乐事项的需求。
3.3.5 不同旅游态度对旅游动机的影响
旅游心理学研究表明,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关系非常密切,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的态度,会影响其作出旅游的决策。据调查,36%的大学生非常喜欢旅游,喜欢的占到了54%,一般的有10%,不喜欢的为0,可见,大学生对旅游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从结果看,除购物外,旅游态度为“非常喜欢”的学生与“喜欢”的学生在旅游动机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而“非常喜欢”和“喜欢”旅游的大学生在各旅游动机比重上均明显高于旅游态度“一般”的学生,说明有着积极旅游态度的大学生有着更强烈的出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