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习题课(教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下数学第5课时 练习课(第1~4课时)公开课教案课件

人教版一下数学第5课时 练习课(第1~4课时)公开课教案课件

6.[拓思维]想一想,填一填。
解题指导: (1) 一个数减6的差比8小,这个差最大只能是7, 因为13-6= 7,所以方框里最大填13; (2) 一个数减7的差比5 大,这个得数最小是6,因为13-7=6,所以方框里最小填13; (3)一个数减6的差大于5,则这个差是大于等于6的数,所以 方框里填的数最小是12,也可能是13、14......
人教版
作业课件
数学 一年级 下册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5课时 练习课(第1~4课时)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6+ 7 =13
8+ 8 =16
9+ 3 =12
6+ 5 =11
14-8= 6 16-7= 9
3. 在 里填上“>”“<”或“=”。
13-7 = 6 14-9 < 8
16-8 < 10 9 > 17-9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 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 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 3谦虚使人进步, • 4、人应有一技之长, • 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 7艺无止境 •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刻苦训练才能有所收获,取得
16-7 > 15-7 12-10 < 18-9
3.计算。
4 + 9 - 8 = 5 12 - 9 + 6 = 9 17 - 7 - 2 = 8 13 + 4 - 8 = 9
13 - 7 + 4 = 10 14 - 7 + 7 = 14
4.把下列算式按照得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 练习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5课时练习课教材第44~46页“练习七”。

1.进一步巩固、加深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2.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个单元几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本单元学到的知识。

预设1:认识了直线、线段与射线,知道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预设2:认识了平角与周角及角的分类。

预设3:认识了量角器,学会了角的度量方法与画角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下来就进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基础练习,巩固所学1.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2题。

师:先估计各个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用量角器测量出角的大小,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测量的,以及在用量角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确要正确画出角,首先要准确测量∠1和∠2的度数,体验画角与量角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使学生感知角与角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提高感性认识。

3.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基本概念进行回顾。

三、能力提升,发散思维1.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五”第6题。

师:用三角尺怎样才能画出15°的角呢?想一想,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可以用60°-45°得到15°的角。

预设2:可以用45°-30°得到15°的角。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

那么用三角尺怎样才能画出150°的角呢?【学情预设】预设1:可以用90°+60°得到150°的角。

预设2:也可以用180°-30°得到150°的角。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第3~6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进一步熟记5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且会用一句5的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1)对口令。

()一十三五()四五()一五()()二十五(2)出示口算卡片。

5×1= 2×5= 4×5= 5×5= 5×2= 5×4= 5×3= 3×5=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十第3题。

出示书上插图,请学生根据图说说自己发现的信息,汇报后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第4题。

背出5的乘法口诀。

(可分多种形式:集体背、指名背、小组同学相互背)(3)听口诀,写算式。

练习时,以两人为一组,一个学生念口诀,另一个学生写,然后交换。

(4)完成练习十第5、6题。

第5题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第6题:多媒体出示情景图,先让学生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积累运用(2)我会填。

()×()=15 ()×()=20()×()=15 ()×()=20 (3)列式计算。

①5个3相加是多少?②5乘4,积是多少?③两个乘数都是5,积是多少?四、总结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课时作业一、把口诀填完整()一十()五二十()五十五一五()五五()四()二十二、写出乘法算式,算出得数,并写出口诀。

3乘5 2个5相加 5和4相乘算式:算式:算式:口诀:口诀:口诀:三、填一填。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课时 练习三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课时  练习三教案与反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5课时练习三[教学内容]练习三(第29~30页)[教学目标]1、知识: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力:经历运用平移、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情感: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点]梳理轴对称和平移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课本29,30页练习。

[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1、轴对称的概念及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2、平移概念及平移的方法二.基本练习完成课本29、30页的1、2、3、4、5、6题。

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1)先独立做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4)教师小结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在图上找出几个关键点或线段,再确定各关键点或线段变换以后的对应位置。

作业布置[课堂总结](1)根据整理的知识,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知识,请提出来。

[教学反思]【素材积累】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角的练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角的练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角的练习(人教新课标)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角的练习,这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我们将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以及分类。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第66页至第67页的角的练习。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了解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点,学会正确区分它们,并能运用角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正确识别和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生活中的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三角板、图片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让孩子们观察并猜测它是什么角。

然后,我会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孩子们找出其中的角,并尝试判断它们的类型。

2. 讲解:我会向孩子们讲解角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识别锐角、直角和钝角。

我会使用三角板和图片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3. 练习:我会给孩子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片中的角,并判断它们的类型。

我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展示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和区别。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孩子们在家中找一些图片,找出其中的角,并判断它们的类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角的概念和分类。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对于角的识别和分类,我选择了使用实物教具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5课时《练习五》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5课时《练习五》优秀教案

《练习五》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时【知识点总结】1.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

2.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理解“倍”的意义,能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第一题:圈一圈,填一填,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分析:学生借助新情境,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再借助圈一圈的方法,得出结果。

答案:10÷5=2(件);21÷3=7(个)。

2.第三题:填一填。

(1)把南瓜平均装在2个。

(2)每筐装9个筐。

分析:帮助学生利用除法运算解决两种“平均分”的问题。

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乘法口诀求商,这里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圈一圈得出答案。

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答案:(1)9,18÷2=9(个);(2)2,18÷9=2(个)。

3.第四题:看图列两个算式。

分析:巩固学生对除法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通过圈一圈得出答案。

答案:10÷5=2,10÷2=5;12÷4=3,12÷3=4;14÷7=2,14÷2=7;18÷6=3,18÷3=6。

4.第五题:结合图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是巩固对乘法和除法的认识,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答案:24,24;4,6。

五、第七题:和同伴一起,看算式编故事。

分析:此题给出算式让学生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能够根据算式编出一个故事,是学生真正理解除法意义的表现。

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看算式编故事,进一步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

答案:20÷4=5,学生可能这样编:有20个苹果,每4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10÷2=5,学生可能这样编:我们班有10个球,平均分给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分到几个球?。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课时 练习五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课时  练习五

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仙居目前的居民用电电价是0.55元/千瓦时。

为了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鼓励市民安装分时电表实行峰谷时谷电价,具体收费标准如下:孔强家一年用电4800千瓦时,其中峰时用电量与谷时用电量的比是5:7,如果孔强家安装分时电表,一年能节约多少钱?2.在一次做“有趣的平衡”的综合实践中,小林拿来一根粗细均匀的竹竿,他从左端量到1.2米处做一个记号A,再从右端量到1.2米处做一个记号B。

这时,他发现A、B之间的长度恰好是全长的20%,这根竹竿长度可能是多少米?(提示:请试着画图理解,然后列式求得两个不同的答案)3.电子厂原有工人450人,其中女工占36%。

因为生产需要又招进一批女工,这时女工人数占全厂工人总数的40%。

又招进女工多少人?4.甲乙两船同时从A码头出发,沿着同一条航线匀速向相距280千米的B码头航行,4小时后导航系统显示两船相距20千米。

已知甲船的速度是乙船的87.5%,求甲乙两船的速度。

(列方程解答)5.(1)某大酒店里有一种方圆两用餐桌(即外圆中方)。

请你借助圆规等学具,选择相对合理数据画出这种方圆两用桌的桌面模形(要保留作图痕迹),并将正方形外的部分涂上阴影。

(提示:在圆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2)如果圆桌的直径是1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6.图中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差400平方厘米,则圆A与圆B的面积相差多少?7.如下图,图(1)与图(2)外面是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只是里面的涂色部分不一样。

如果图(1)中涂色部分的面积是2235.5m,求图(2)中涂色部分的面积。

(单位:m)8.下图是由两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组成的,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36cm,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圆周率 取3.14)9.一张桌子可以坐6人,两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10人,三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14人.像这样共几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50人?10.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天行了全程的20%,第二天行了450km,这时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比是3:7.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1.明明和媛媛分别看两本不同页数的故事书.12.小明有一本书,已看的和未看的是1:5,又看了30页,这时已看的和未看的是1:2,这本书共有多少页?13.某服装店将两件不同的衣服都以每件120元的价格出售,与进价相比,结果一件赚了20%,另一件亏了2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5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5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5课时练习课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练习课的重要性,因此在这节练习课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5课时,主要包括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实际应用题的解答。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出了多个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们按照运算顺序和法则进行计算,并求出最终答案。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解答。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使学生们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二是提高学生们解决实际应用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们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的掌握,以及实际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重点则是学生们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给出了一个实际应用题,让学生们先行尝试解答,引导他们复习和巩固已学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2. 例题讲解:我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强调了运算顺序和法则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多个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们按照运算顺序和法则进行计算,并求出最终答案。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解答。

4. 答案解析:我选取了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答案解析,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实际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采用了清晰的板书设计,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实际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行了明确的标注,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教案(第5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教案(第5课时)
416÷32913÷85
471÷67369÷41
分析:通过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进行计算。
答案:416÷32=13
913÷85=10……63
471÷67=7……2369÷41=9
854÷64780÷26
670÷25520÷89
答案:
854÷64=13…22780÷26=30
670÷25=26…20 520÷89=5…75
练习课(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计算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学习重点
掌握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环节
导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六第3题。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85页第2、5、6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熟练的地方。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学生都能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能正确把商写在正确的数位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计算课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又要设计新颖,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加强理论资料的搜集和课堂的实践,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其次是重点进行

双阳区第一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第1_2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5

双阳区第一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第1_2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5

练习课(第1~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48相关内容,完成教科书P49~50“练习八”第5、7、8、9、10、11、12*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及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解决生活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

▶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谁能说说在进行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学情预设】学生能说出要注意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所得的积要和十位对齐,不能对齐到个位上;还要注意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可以用简便的方法列竖式计算;等等。

师:看来大家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

师:接下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闯关”,你们有信心吗?二、综合练习1.第一关:基础练习,掌握方法。

(1)课件展示教科书P49“练习八”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笔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完成后互相评价对错。

【学情预设】评价时,有错误的同学要说清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怎样改正。

(2)课件展示教科书P50“练习八”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学生评价正误,要说清理由,并说一说如果要避免这些错误,可以怎样检验。

【设计意图】两道基础练习题让学生再一次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互相纠错中明确错误原因,能在计算中检查验算,合理规避,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2.第二关:能力训练,解决问题。

(1)课件展示教科书P49“练习八”第5题。

让学生先估一估,再列竖式算一算,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课件展示教科书P50“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法并订正。

【学情预设】这道题的思路有两种,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尝试解决。

【教学提示】计算练习时,学生互相评价、互相纠错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互查互纠能提升双方的学习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接近整十数(练习课)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接近整十数(练习课) 人教版

第5课时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接近整十数(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78~80页练习十四第3、8、9、12、13、17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中试商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经历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过程。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试商,首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试商的过程。

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教师:今天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二、指导练习1.出示教材第79页练习十四第8题。

教师点名提问,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出示教材第78页练习十四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出示教材第79页练习十四第9题。

(1)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列式计算。

(3)教师讲解,全班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四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归纳试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在练习环节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如在巡视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和讲解。

2.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四第13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四第17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刚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基础上进行的竖式除法,学习的关键是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

通过上节课对例3和例4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试商的方法(“四舍五入”法),这节课安排学生自主复习,并做相应的练习,课堂气氛较活跃,多层次的练习设计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但个别学生在试商做下一步时,由于掌握不牢固,在用商和除数相乘时用的是整十数,而不是原除数,课堂上应强调,及时改错。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 练习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5课时练习课教材第30~31页“练习七”。

1.进一步熟悉和巩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

2.通过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在利用小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谁来说一说计算的方法是什么?【学情预设】预设1: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根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

预设2: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的,在末尾用“0”补足。

预设3:除到被除数的末位还有余数,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下来就进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巩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为接下来“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笔算做好准备。

二、基础练习,巩固所学1.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订正。

师:是根据什么进行解答的?【学情预设】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先看除数扩大到它的几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到相同的倍数。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4题。

(1)学生观察两组算式。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左边一组算式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相同的倍数,因此商不变;右边一组算式从下往上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了10倍、1000倍,商肯定会发生变化。

(2)学生完成后,教师指名汇报。

(3)验证“发现”。

师:现在每组算式的商都已经算出来了,看看和我们之前的发现是一样的吗?【学情预设】左边一组算式的商都是7.5,右边一组算式从下往上看被除数不变,除数分别扩大了10倍、1000倍,商相应地缩小到原来的110,11000。

3.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6题。

师: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大家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问题吗?学生自主解答后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从题中,我们可以知道面积是68.4 m2,宽是7.2 m,可以用“面积÷宽=长”的数量关系来解答。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5课《练习五》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5课《练习五》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5课《练习五》教案一. 教材分析《练习五》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的运算,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本节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快速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图片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情境中包含了哪些数学信息?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来解决问题,并解释解答过程。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习题课教案高中化学

习题课教案高中化学

习题课教案高中化学
教学目标:
1. 复习和巩固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掌握。

2. 提高学生解题思维和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进度,选择适当的高中化学知识点作为习题练习,包括但不限于化学键、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化学能量等。

教学方式:
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3-4人,老师给出相关习题,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问题,学生需要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教学步骤:
1. 导入:老师简要介绍今天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并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习题练习,老师定时巡视检查学生的解题情况。

3. 总结: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

4. 反馈: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评估:
1. 通过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解题能力。

2.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1. 习题册和参考书籍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反思:
1. 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课时 练习三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课时  练习三

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有甲、乙两列火车,乙车的速度比甲车速度慢20%。

乙车先从B站出发开往A站行驶到距离B站72千米处时,甲车从A站出发开往B站,相遇时,甲、乙两列火车行的路程之比是3∶4。

(1)甲、乙两列火车的速度比是()∶();(2)A、B两站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90平方厘米,D是BC的中点,E是AD中一点,AE与ED的比是2∶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20km的两城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相遇。

已知甲车速度与乙车速度的比7:5。

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4.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共700棵,桃树与梨树的比是2:3,梨树与苹果树的比是4:5.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各多少棵?5.下图中的阴影部分是由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重叠而成的,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0平方米,若以O点为圆心,分别以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作半径,画出一个圆环,这个圆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6.六年级举行体操和拔河比赛,参赛人数占全年级的40%,参加体操比赛的占参赛总人数的25,参加拔河比赛的占参赛总人数的34,两项都参加的有12人,全年级共有多少人?7.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上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某书店这天在图书定价的基础上降价20%出售某种图书,售价每本19.2元。

已知该图书的进价为图书定价的50%,则降价后每卖一本书可以盈利多少元?8.甲乙两城相距45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已知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3:2,那么快车比慢车总共多行驶了多少千米?9.实验小学六年级有男生120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3∶5,六年级学生总人数恰好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0%,实验小学有学生多少人?10.学校买来一批书,分给高年级25后,剩下的按4∶3的比分给中年级和低年级。

已知中年级分得240本,这批书一共有多少本?11.果园里有500棵果树,其中苹果树和梨树占总数的40%,其余的是桃树和杏树,桃树和杏树的比是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列各式中:①y=x-(x-3);②y= x 2 1 x ;
0 ( x为有理数) x 1 ( x 0) ③ y { x 1 ( x 0) ;④ y { 1 ( x为实数) 其中表示 y 是 x 的函数的表达式序号是 3、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不等式 xf(x)>0 的解集是_____ 2 4 、 根 据 函 数 y=(x-1) +1 的 图 象 , 满足 不 等式 f(m-2)>f(3)的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x3 定义域为 x 1 2 3. 函数 y | x 1| 2 的最小值是
2、函数 y
3
学习心得 ( )
(B) f ( x) x 1, g ( x)
x 1 x
2
(D) f ( x) x 3 , g ( x) 3 x 9
. .
4.直线 x a 与函数 y x 1的图像的公共点个数为
3
(2)请写出三个不同的函数 y=f(x)的解析式,使 f(1)=1,f(2)=4 。
1
例 3、已知二次函数 f ( x ) ,若 f ( x) 0 的解集为 (1,3) ,且在 2, 4 上的最小 值为 2 ,求 f ( x )
例 4. 动点 P 从单位正方形 ABCD 顶点 A 开始运动一周,设沿正方形 ABCD 的 运动路程为自变量 x,写出 P 点与 A 点距离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 的图象.
课题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习题课 复习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的表示 函数的图象 自主、合作、互动、探究
编 号
5
学习要点及自主学习导引 主动出击: 1、下列四组中的 f ( x), g ( x), 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A) f ( x) 1, g ( x) x 0 (C) f ( x) x 2 , g ( x) ( x ) 4
例 5、 f ( x) x2 4x 在 [0,3] 上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
2 变式 1、当 1 x 1 ,求函数 y 2 x ax 1 的最大值; (选讲)
2 变式 2、当 a x a 2 ,求函数 y x 2x 3 的最小值; (选讲)
2
课堂练习 1、下列对应中,所有是 A 到 B 的函数的代号是_____________ (1) .A=Q,B={x︱x∈Q,且 x>0}, f:x→︱x︱ (2) .A=B=N*, f:x→︱x-2︱ (3) .A={x∈N︱x≥2},B={y∈N︱y≥0}, f:x→y=x2-2x+1 (4) .A={x︱x>0},B={y︱y∈R}, f:x→y=± x
x 2 4, 0 x 2 , 则f (2) 0 ;若 f ( x0 ) 8, 则x0 2x , x 2 8、作函数 y | x 1| | x 2 | 的图象,并求最大值和最小值:
7.已知函数f ( x) .
自我纠错 本节内容个人掌握情况反思:
. y
x
5 、 设A Z,个 函 数 分 别 为
f ( x) x 1, g ( x) 3x 5 ,若对于 A 中的任意一个 x,都有 f ( x) g ( x)
则集合 A=________________. 6. 已知函数 f ( x) 满足 f (ab) f (a) f (b) , 且 f (2) p , f (3) q , 那么 f (12) 等于__________
3
1 5、设 f(x)=|x-1|-|x|,则 f[f( )]=________ 2
典例探究 思想方法总结
1 例 1、已知 f ( x 1) 2 x 3 ,且 f (m) 6 ,则 m 等于________ 2
例 2.(1)已知 A={1,2,3,4},B={1,3,5},试写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两个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