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合集下载

pnf课件

pnf课件

临床应用举例
肩关节功能障碍 膝关节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 偏瘫患者的应用
当时是用于脊髓灰质炎的康复,后又用于中枢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基本概念
定义
又称PNF技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达到 促进相关神经肌肉反应,以刺激相应肌肉收缩能 力的目的,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异常兴奋性, 以改变肌肉的张力,使之以正常的运动方式进行 活动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
什么是本体感受器?
可用节律性发动(RI)和反复收缩(RC)帮助发动运动, 可用节律性发动(RI)和控制-松弛(HR) 和收缩-松弛 (CR) ;节律性稳定(RS)增大ROM。
稳定性(stability):
可用节律性稳定(RS)
受控的活动(controlled mobility):
可用节律性稳定(RS)和反复收缩(RC)和时间顺序的 强调(TE)
可改善发起运动的能力 适用于较重痉挛等难以发起运动的
节律性稳定(RS)
交替地使拮抗肌做等长收缩。给与阻力2-3秒 后即刻刺激其拮抗肌。
发展稳定性;刺激协同肌的活动,松弛拮抗肌, 改善协调性。
适用于共济失调,活动中有疼痛时。
反复收缩(RC)
1-2级肌力时:快速牵张以引起收缩,一旦有 收缩后立刻给与阻力。
技巧(skill):
可用节律性稳定(RS)和反复收缩(RC)和时间顺序的 强调(TE)
三、运动模式
肢体运动模式(单侧运动模式和双侧运动模式) 1.上肢 2.下肢 3.头和颈运动模式 总体运动模式 1.运动功能的发育顺序 2.总体模式的使用原理和原则
1 (上肢)肩关节运动示意图
屈曲
内收
D1
屈曲
姿势和运动的发展顺序: 双侧对称
双侧不对称 反转

康复治疗学: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康复治疗学: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8
(一)神经生理学
运用各种反射,包括:
1.生理反射: 如腱反射、交互抑制、 牵张反射等等。
2.病理反射: 原始反射(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紧张性反射 等等)
(二)神经发育学 正常运动功能发育顺序: 1.头颈---躯干---肢体; 2.近端关节---远端关节 ; 3.简单动作----复杂动作; 4.粗大运动----精细运动; 5.对称运动---不对称运动。
(4)发自眼睛,作用于头部:当躯干位置
倾斜时,由于来自眼部的刺激,而将头
部保持正确位置。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22
平衡反应
定义: 当人体突然受到
外界刺激引起重心变化时,四肢和躯干出现 一种自动运动,以恢复重心到原有稳定状态。
是比调正反应更高级的维持全身平衡的一种 反应。
当患者能在稳定的平面上完成平衡反应时, 就可将其放在可移动的平面上,然后移动或
(3)出现痉挛:
①颈、臂及手出现屈曲痉挛时,可取 上臂水平外展或对角线伸展来抑制;
②躯干与髋出现痉挛时,可将臂上举 过头,以促进躯干及髋的伸展。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20
调正反射
定义:指当身体偏离正常姿势时,人体 会自发性地出现恢复正常姿势的动作, 即头部位置、头部对躯干位置、四肢对 躯干位置等恢复正常的一系列反应。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15
控制关键点
关键点(key point):指人体的某些特定 部位,这些部位对身体其他部位或肢体 的肌张力具有重要影响。
手法作用于关键点,可以抑制异常的姿 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 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
是Bobath技术中手法操作的核心,常与 反射性抑制(RIP)综合应用。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一.概述:人体从婴幼儿发育至成熟,其神经功能的形成和完善,均遵循一定的神经发育规律。

在临床上,将神经发育的原理和规律,运用到临床治疗的具体操作中,通过大量实践,逐步形成了一类独特的治疗方法。

1. 定义促进技术(简称促进法)──是根据神经生理和神经发育的原理,运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级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用以促进和提高随意控制肌活动的能力,以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的方法。

促进技术包含二方面的内容即促进兴奋(易化)和促进抑制。

(1)促进兴奋──通过某些方法,能够使处于阈下兴奋状态的神经元转变为兴奋状态的过程。

(2)促进抑制──通过某些方法,能够使产生兴奋冲动的神经元返回到阈下兴奋状态的过程。

2.原理此类技术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系统的相互影响,以及人体有规律的发育学程序和各种反射的发育过程来设计和选择操作方法。

此类技术的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依据,主要根据兴奋的扩散与集中、相继诱导、交互抑制、兴奋阈和总和现象等有关神经肌肉的生理学原则,α运动系统和传统本体促进操作、皮肤刺激、头颈与躯干相对位置变动所引起的反射与平衡反射、中枢促进法(利用协同模式和联合反射)、运动再学习(包括应用专门仪器装置进行肌电生物反馈与增强感觉反馈等)。

(1)中枢性促进技术──以Brunnstrom为代表,它是利用机体残余的肌肉功能进行最大用力活动时所引发的泛化运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其它粗大运动的作用,以促进正常运动出现的方法这个方法不是由于外周传入冲动的促进作用,而是通过相对肌力较强的肌肉随意收缩时,整个运动模式中所有运动神经元兴奋的聚集,来增强肌力较差的肌肉的力量;或通过患肢有意识的触发异常粗大的共同运动,最大限度的摹集所有运动单位地参与,使原本仅有微弱收缩的肌肉也能参与到这一模式中,从而促使肌力的恢复。

(2)外周感觉反馈性促进技术──主要包括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皮肤感觉输入促进技术和其他利用皮肤深部冷刺激抑制肌肉痉挛等技术。

康复医学之PNF技术(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课件

康复医学之PNF技术(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课件

4. 慢逆转(slow reversal)
对抗的两组肌群缓慢地、交替地做等张收缩; 屈曲与伸展的方向连续进行诱导训练; 完成最大关节活动范围; 促进协同肌收缩,松弛拮抗肌; 增加肌肉收缩的力度、耐力及协调性。 适用范围
➢ 肌力较弱; ➢ 肌肉收缩的协调性差。
5. 保持-放松(hold-relax)
2. 节律性稳定(rhythmic stabilization)
可在关节活动范围的任何一点进行; 主动肌与拮抗肌相互交替收缩的一种训练方法; 可在不改变关节活动范围的情况下,增加双侧肌
群的肌力,提高关节的稳定性; 增强关节及周围的血液循环; 运动后肌肉可获得放松; 适用范围
➢ 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或不稳定; ➢ 疼痛; ➢ 平衡能力低下。
1. 节律性启动(rhythmic initiation)
沿运动方向被动地、反复地给患者运动感觉的输入; 辅助地诱导患者进行该运动方向的运动; 主动地、有节律地完成相同的动作; 能抵抗阻力完成相同的动作; 适用范围
➢ 起始运动困难; ➢ 位置觉迟钝的患者; ➢ 运动缺乏节律性或不协调; ➢ 意识低下、僵硬、痉挛的患者。
第十三章
PNF技术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治疗技术 第三节 肢体基本运动模式与手法操作 第四节 临床应用
概念
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 肌肉反应,促进相应肌肉收缩;
利用牵张、关节压缩、牵引和施加阻力等本体 感觉刺激,促进功能恢复。
时间总和
➢ 发生在短时间内连续的弱(阈下)刺激的组合 (总和)所引起的兴奋。
空间总和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基础,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即促进软弱的肌肉和抑制过度兴奋的肌肉,恢复肌肉随意协调收缩的能力。

常用的有: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Vojta技术等等Bobath技术Bobath技术是有英国物理治疗师Betr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共同创立,主要用于治疗偏瘫患者和脑瘫患儿。

特点:通过关键点的控制及其设计的反射抑制模式和肢位的恰当摆放来抑制肢体痉挛,待痉挛缓解之后,通过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者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关节运动,然后再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过度到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而取得康复效果。

治疗原则1、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2、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3、按照运动发育的顺序制定训练计划4、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常用治疗技术一、反射抑制性模式:1、躯干抗痉挛模式2、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3、肩的抗痉挛模式4、手的抗痉挛模式5、利用反射性机制改善异常的肌张力如: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等等二、促进正常姿势反应1、翻正反应2、平衡反应三、床上良好体位保持和体位转换四、关键点的控制1、中心关键点:胸骨柄中下段2、近端关键点:头部、肩部、骨盆等3、远端关键点:手指、足五、推―拉技巧1、压迫性轻推2、轻微牵拉六、拍打七、肢体置放和控制1、定位置放训练2、控住训练八、辅助器具九、患侧肢体的负重偏瘫患者的训练目标和治疗计划Brunnstrom技术Brunnstrom技术的核心为中枢神经兴奋扩散原理,瘫痪早期利用协同运动和反射模式作为促进手段诱发肢体的运动反应,再从异常模式中引导正常运动成分,最终脱离异常模式,形成正常模式,恢复运动控制能力。

主要用于评估和治疗成年偏瘫患者。

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一、联合反应二、共同运动1、上肢共同运动2、下肢共同运动三、原始反射1、同侧伸屈反射2、交叉伸屈反射3、屈曲回缩反射4、伤害性屈曲反射5、紧张性颈反射(分对称性和非对称性)6、紧张性迷路反射(分静态和动态)7、紧张性腰反射8、正负支持反射中枢性瘫痪运动恢复分期I 期:弛缓,无随意运动。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ppt课件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ppt课件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ppt课件
1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概念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以神经生理和神经发育的规律为基 础; 应用促进或易化(facilitation)和抑制的原理; 改善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由于在这些疗法中 广泛采用了神经生理学上的促进或易化原理,故称之为 促进技术。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ppt课件
16
1.对称性联合反应 (1)上肢(对称性)(上肢几乎是左右对称)
健肢屈曲→患肢屈曲 健肢伸展→患肢伸展 (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下肢内外旋是对称) 健肢内收内旋→患肢内收内旋, 健肢外展外旋→患肢外展外旋。 (3)下肢(相反反应性屈曲与伸展)(多数呈相反) 健肢屈曲→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患肢屈曲 2.同侧性联合反应(个别侧外是相反的)
伸肌共同运动
伸展 内收 内旋 伸展 h疗法
Bobath夫妇分别是英国的 神经病学博士和著名的物 理治疗师。 Dr Karel Bobath, physician, Berta Bobath, physiotherapist
ppt课件
23
Bobath疗法的特点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主要的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一)Bobath)疗法; (二)Brunnstrom疗法; (三)Rood疗法; (四)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疗(PNF)。
藉由观察患者及治疗患者的经验,发展出各种治疗理论, 甚至有些理论还找到神经生理学来解释,不过这些理论早 期的发展都是藉由观察与经验累积,再去寻找适合的理论 来解释。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doc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doc

实施人员需要接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的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 技巧,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实施环境要求
具备安全设施
实施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环境需要具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防滑 地毯、安全带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
实施环境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保持清洁卫生
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萎缩和 力量下降,神经肌肉促进技 术可以帮助老年人维持和提 高肌肉功能,预防跌倒。
不适用人群
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可能会增加心肺负担,加重病 情。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安全性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中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ABCD
急性炎症期患者
如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感染急性期等,神经肌肉 促进技术可能会加重炎症反应。
在健身领域,神经肌肉促进技 术可以帮助练习者增强肌肉力 量、改善体型和塑造身材。
其他领域
除了康复治疗、竞技体育和健 身领域,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还 应用于军事训练、职业安全与
健康等领域。
02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方 法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神经肌肉 促进技术,主要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损 伤引起的运动障碍进行治疗。
,以促进肌肉的放松和柔韧性。
PNF拉伸技术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对于各种运 动障碍、肌肉紧张等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PNF拉伸技术是一种基于拉伸和等长收缩的神 经肌肉促进技术,主要针对肌肉紧张和运动障 碍进行治疗。
PNF拉伸技术包括对肌肉的主动和被动拉伸,以 及通过特定的等长收缩练习来促进肌肉的协调和 平衡。
严重认知障碍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患者可能无法理 解和配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操作。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神经肌肉促进技术(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technique,NFT),又称神经生理治疗技术(neurophyisological therapy)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的治疗脑损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方法,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at-Knott-Voss 技术(又称为PNF技术)。

一.皮肤感觉促进技术:即Rood技术。

利用温、痛、触觉、视、听、嗅等多种感觉刺激,调整感觉通路上的兴奋性,以加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达到神经运动功能的重组。

(一).基本理论基础:1.利用多种感觉刺激运动的产生,正确的感觉输入是产生正确运动反应的必要条件2.有控制的感觉输入可以反射性地诱发肌肉活动,这是获得运动控制的最早发展阶段。

3.循序渐进地由低级感觉性运动控制向高级感觉性运动控制发展。

利用个体发育规律促进运动控制能力。

4.利用患者对动作有目的反应,诱导出反复的感觉运动反应,对动作的掌握是必需的,所用的各种活动不仅是有目的的反应,也是可重复的。

例如,当大脑发出指令“捡起这本书”,所有与完成这一动作有关的皮质下中枢都按照一定程序协调不同的肌群。

(二).基本技术:1.Rood技术--皮肤感觉刺激技术:1.1皮肤感觉易化技术:触觉刺激—快速擦刷、扣击、敲打、挤压以80~100次/min的速度逆毛孔方向擦刷待兴奋的肌肉皮肤表面的毛发3~5 s,同时要求患者用力收缩。

如果30 s后仍无反应,则重复刺激2~3次。

轻微触摸用手指轻微触摸或轻扣患者皮肤,促进肌肉收缩。

痛觉刺激—针刺、捏挤、拍打产生疼痛感温度刺激—强冷、热刺激应用冰块擦刷或轻触皮肤3~5 s,可促进肌收缩。

而在皮肤持续给予冷刺激则起抑制肌肉收缩的作用。

特殊感觉刺激—快节奏、高频率、高强度声音、光线等,特殊气味。

1.2皮肤感觉抑制技术:轻扣击、拍打、缓慢挤压局部施加深重的压力或柔和的触摸可以抑制肌肉收缩或降低肌肉张力。

分析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

分析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

分析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的先进技术,它能够帮助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从而提高患者的偏瘫上肢功能。

本文将分析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

一、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简介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神经肌肉康复方法,它是通过电刺激、运动训练等手段来调动患者的神经肌肉系统,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刺激、功能性锻炼、生物反馈等。

在应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进行康复训练时,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康复需求。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从而保证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1. 电刺激电刺激是一种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它通过向肌肉施加电流来促进肌肉的收缩,从而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运动功能。

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可以通过电刺激来刺激患者的肌肉,帮助患者恢复上肢的功能。

电刺激可以分为表面电刺激和深部电刺激两种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电刺激方式进行康复训练。

2. 功能性锻炼功能性锻炼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进行锻炼,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可以通过功能性锻炼来进行康复训练,例如通过抓取、握持等动作来促进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

3. 生物反馈生物反馈是一种通过测量生理参数并将其反馈给患者,帮助患者学习控制和调节生理功能的方法。

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可以通过生物反馈来帮助患者感知和控制受损上肢的运动,从而促进康复训练的效果。

1. 增强肌肉力量通过电刺激和功能性锻炼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患者上肢的肌肉力量,从而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定量评估来监测患者的肌肉力量的变化,进而调整康复训练计划,从而使康复效果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2. 促进神经再生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可以通过促进神经再生来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1 、Bobath技术主要特点:通过关键点的控制及设计的反射抑制模式(RIP)和肢位的恰当摆放来抑制肢体痉挛,待痉挛缓解之后,通过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者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关节运动,然后在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而取得康复效果。

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运动模式,按照运动的发育顺序制定训练计划,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常用反射抑制性模式、促进正常姿势反应、床上良好体位保持和体位转换、关键点的控制、推—拉技巧、拍打、肢体置放和控制、辅助器具、患侧肢体负重等技术进行治疗。

2、PNF技术主要特点:PNF技术以发育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强调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其特征是以多肌肉参与的、多关节、多轴位、螺旋和对角线助动、主动和抗阻运动,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活动,并主张通过言语和视觉刺激以及一些特殊的治疗技术来引导运动模式,促进神经肌肉的反应。

具体特征:(1)PNF模式在三个平面上组合运动:①矢状面:肢体的屈曲和伸展;②冠状面:肢体的内收和外展,脊柱的侧屈;③四肢或者躯干的旋转。

(2)PNF模式具有螺旋形和对角线的特征:从肌肉活动能够得到增强的现象上,可以知道牵张和加强操作能够提高运动模式的训练效果,合理使用协同肌的扩散效应能够增强训练的肌群或加强预期的功能性活动。

对肌肉活动的增强效应不仅能通过运动模式的近端或远端传播,还能从一个运动模式传播到相关的运动模式。

(3)PNF模式是根据肢体近端关节的运动来命名的:头、颈、躯干和四肢均有两个对角线模式,分别简称D1模式和D2模式。

每一个对角线又由两个互为拮抗的运动模式所组成,并且以近端关节的运动来命名,分别成为屈曲模式和伸展模式。

这样对四肢来说,每个肢体总共有D1屈曲、D1伸展、D2屈曲、D2伸展四个运动模式。

(4)PNF模式对肢体近端和远端关节的位置是有严格要求的,而对中间关节则无特别规定。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神经生理疗法)定义:将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的基本知识运用运动疗法的基本操作中以治疗神经、肌肉,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类治疗方法。

特点:1、目的都是改善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2、方法上都是强调感觉对运动的重要性3、重复进行对学习的必要性所谓促进技术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级运动神经元,调节他们的兴奋 性,以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的方法。

刺激运动通路上各级神经元调节 兴奋性获得 正确的运动输出促进技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促通兴奋即易化;促通抑制即抑制.一、Brunnstrom 疗法二、Bobath 疗法三、Rood 疗法四、PNF 疗法五、如何选择应用神经生理疗法一、Brunnstrom疗法 (一)治疗理论 医生指导 反复训练患者努力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 )– 出生后就具备的运动反射(正常)– 大部分的原始反射在1岁以后逐渐消失– 脑部受损后再次出现,成为病理性反射原始反射类型• 紧张性颈反射– 颈部关节和肌肉受到牵拉种类–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STNR)• 当颈后伸(抬头)时,两上肢伸展,两下肢屈曲• 颈前屈(低头)时,两上肢屈曲,两下肢伸展• 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thine reflex)– 又称前庭反射• 头部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引起– 仰卧位时伸肌张力增高,四肢容易伸展– 俯卧位时屈肌张力增高,四肢容易屈曲• 共同运动(synergy)– 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 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相邻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运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上肢共同运动–上肢屈肌共同运动•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腕和手指屈曲–如同手抓同侧腋窝前的动作•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伸•前臂旋前•腕和手常为伸腕、屈指–如同坐位时手伸向两膝之间的动作下肢共同运动–下肢伸展共同运动•髋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伸•踝跖屈、内翻–下肢屈曲共同运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踝跖屈、内翻联合运动与联合反应–联合运动(associated movement)•两侧肢体类似的运动,通常在要加强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精确性或非常用力时才出现(见于健康人)–打羽毛球、网球或乒乓球时非握拍手的动作–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脑损伤病人在进行健侧肢体抗阻练习时,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或患侧肢体出现相应的动作(二)基本方法:1、上肢:(1)屈肌协同动作的引出(2)伸肌协同动作的引出2、下肢:(1)伸肌协同动作的引出(2)屈肌协同动作的引出(3)下肢外展的促进(4)下肢内收的促进(5)下肢分离运动(6)桥式运动3、躯干:Brunnstrom对躯干的训练是在早期开始的•增强躯干平衡和躯干肌活动两方面--平衡训练在坐位进行--躯干活动先训练屈肌后伸肌,再旋转肌(三)偏瘫功能评价表Brunnstrom分期———————————————————————————————————————分期上肢下肢———————————————————————————————————————I期软瘫,无自主运动Ⅱ期出现痉挛和共同运动屈曲模式在先,伸展模式在后伸展模式在先,屈曲模式在后Ⅲ期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手钩状抓握,无随意伸展或放松Ⅳ期脱离共同运动(痉挛减轻)(1) 手触摸骶尾部(1)坐位屈膝>90°(2) 上肢前屈90°,伸肘(2)坐位,踝背伸(3) 屈肘90°,前臂旋前/旋后(3)坐位,先屈膝,后稍伸膝(4) 拇指侧方外展及放松(4)站立,先屈膝,后稍伸膝(5) 手指小范围运动——————————————————————————————————————————————————————————————————————————————分期上肢下肢———————————————————————————————————————Ⅴ期独立或分离运动(1) 上肢外展90°,伸肘(2) 上肢外展180°,伸肘站立(3) 伸肘位前臂旋前/旋后(1) 伸髋、屈膝(4) 手抓握圆柱体与球状物体(2) 踝背伸(5) 手指不同范围的随意伸(3) 伸膝Ⅵ期协调运动(痉挛基本消失)(1) 双上肢外展90°(1) 站立位,伸膝,髋外展(2) 双上肢外展180°(2) 坐位,屈膝,小腿旋转(3) 伸肘位前臂旋前/旋后(3) 坐位,足内翻/外翻———————————————————————————————————————二、Bobath 疗法(一)临床应用:1、成人偏瘫:①与CNS损伤有关的问题(肌张力异常、肢体异常的运动模式)②与姿势及运动障碍有关的问题(躯干控制障碍、平衡功能下降、保护性伸展反应减弱或消失等)③功能性活动能力丧失(ADL减弱或丧失)2、小儿脑瘫(主要):①运动发育的未成熟性导致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或停止②运动发育的异常性(运动发育向异常方向发展,患者因而不断体会异常的感觉,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异常传导路,长期下去这种异常姿势与异常运动就会固定下来)(二)常用技术:1、Bobath握手要求患侧拇指在上,一个是可以限制患侧的前臂旋前和腕关节屈曲还能有利于患侧拇指处于伸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仰卧,头正中, 主动或被动 肢体伸 地将头转向 一侧 同上 将上或一半 身扭动 被动向左或 右侧倾斜 同上
全身象一根圆木本 样随意转动 下或上半身能随之 转动而成一条线 头倾向于在空间寻 找正直的位置 同上
坐位 闭眼 同上 开眼 是于俯卧位 臂伸过头
将其突然移 向地板
肢体保护性的伸出 保护
手、膝站、坐、 倾斜摇离平 跪站等 衡点
• (一)Bobath)疗法; • (二)Brunnstrom疗法; • (三)Rood疗法; • (四)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疗(PNF)。
其他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 (一)Temple—Fay治疗法 ; • (二)Vojts治疗法; • (三)Peto治疗法; • (四)Domam—DeIecato治疗法; • (五)Phelps治疗法; • (六)上田法 ; • (七)中村法。
仰卧
头转达向一侧 颔向侧上下肢伸展 枕向侧上下肢屈曲
仰卧、头中位 肢体伸直
仰卧时 俯卧时
伸肌张力上升 所有屈肌张力上升
4.正支持反应 (出生在6月)

压支持腿的足 支持腿伸展,肌肉 底或用足底在 紧张不能屈曲 硬地面上跳几 次
一侧用力抗阻 另一侧出现不随意 收缩 的紧张性活动
5.联合运动 (出生0~3月,至8~9月 )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原理
• 神经生理和神经发育原理是神经肌肉促进 技术的理论基础。 • 藉由观察患者及治疗患者的经验,发展出 各种治疗理论,甚至有些理论还找到神经 生理学来解释,不过这些理论早期的发展 都是藉由观察与经验累积,再去寻找适合 的理论来解释。
神经发育的原理
神经生理的原理
神经生理和病理的基础知识
1.对称性联合反应 (1)上肢(对称性)(上肢几乎是左右对称) 健肢屈曲→患肢屈曲 健肢伸展→患肢伸展 (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下肢内外旋是对称) 健肢内收内旋→患肢内收内旋, 健肢外展外旋→患肢外展外旋。 (3)下肢(相反反应性屈曲与伸展)(多数呈相反) 健肢屈曲→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患肢屈曲 2.同侧性联合反应(个别侧外是相反的) 上肢屈曲→下肢屈曲 下肢伸展→上肢伸展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概念
•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以神经生理和神经发 育的规律为基础; • 应用促进或易化(facilitation)和抑制 的原理; • 改善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由于 在这些疗法中广泛采用了神经生理学上的 促进或易化原理,故称之为促进技术。
主要的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接触物体或向尺 侧压掌
屈指抓住物体
触或扶摸唇外或 颊
舌、唇头随刺激而动
五、自 动运动 反应
1.(More reflex) (出生至5~8个月)
2.(Landau reflex) 出生后4~6月~2年)
半卧或仰卧
从半坐位迅速使 垂头向后、或后 腹部
吹冷风 主动伸颈
伸及外展臂并散开手 指
腿和背伸展
俯、悬于空间在 胸下给以支持
屈肌共同运动 上提 后缩 外展 外旋 屈曲 旋后(旋前) 屈曲 屈曲内收 屈曲内收
伸肌共同运动 前伸 下推 内旋 内收 伸展 旋前 稍伸展 伸展 伸展
下肢 骨盆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趾关节
联合反应
• 联合反应(associative reaction)由一侧 肌群的收缩收起另一侧肌群出现痉挛或异常 协同模式,称联合反应。 • 实际上联合反应的特征是紧张性姿势反射其 控制中枢在脑干。 • 这种反射是与随意运动不同的异常反射活 动.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意识控制.并伴随 着痉挛出现。 • 联合反应常以特定的模式出现。
两侧肢体不对 称
6.负支持反应 (出生至6月)

抬起身体使双 原来僵直伸展向下 足离地 肢松弛
三、中脑及 皮层
1.颈翻正 (出生后4~6月至5年) 2.体对体翻正 (出生后4~6个月至5年) 3.迷路对头反应 (出生到2个月至终生) 4.视翻正反应 (出生到2月至终生) 5.保护性伸展或降落伴 反应) (出生后4个月至终生) 6.平衡反应 俯卧,出生后6月,仰卧 、出生后7-8月,坐、出 生后7~8月,手一膝站出 生后9-12月,站,出生后 12~21月,均持续终生。
• (1)姿势反射 • (2)联合反应 • (3)异常的协同运动模式
姿势反射
• 一般认为姿势反射多出现在幼年时期,是 一些原始的反射,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消 失,代之以发育成熟的各种精细动作。 • 但在成人中当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因对 其失去控制而再度出现出来。 • 在分析中枢神经疾患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 时,对姿势反射进行研究和分析很重要。
姿势反射的水平、存在时间和检查方法
水平 一、脊髓 反射(存在时间) 检查姿势 1.交叉伸展 (出生至2月) 2.交叉屈曲 (出生至2月) 3.伸肌挺伸 (出生至2月) 被检侧下肢 伸、对侧下 肢屈曲 两下肢伸直 仰卧、头中 位 一腿伸、一 腿屈曲 仰卧、头中 位 双腿伸 刺激 被检侧下 肢被动屈 曲 屈侧下肢 屈小腿和 足底 反应 对侧下肢伸展
自动恢复和保持平 衡

四、天 生基本 反应
1.反射性踏步 (reflex stepping) (出生后4~8个月)
稍负重支持于立 位
将受试者倾向前
交替地向前踏步
2.抓握或张力性掌反射 (grasp or tonic palmar reflex) 出生后至4~6个月 3.寻找反射 (rooting reflex) 出生后至4月 4.吸吮反射
另一侧下肢也 屈曲 不能控制也伸 腿
4.屈肌回撤 (出生至2月)
足底
受刺激腿不能 控制屈曲
二、脑干
1.颈张力反射 (出生后4~6月至8~12月 ) 2.不对称性颈张力反 射 (出生后4~6月) 3.张力性迷路反射 (出生至6月)
手膝站位
前屈头 后伸头
上肢屈肌张力上升 下肢伸肌张力上升 上肢伸肌张力上升 下肢屈肌张力上升
协同运动
• 又称共同运动,是指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 时所引发的种种组合活动。 • 但它们是定型的,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 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 没有选择性运动。 • 由意志诱发而又不随意志改变的一种固定的 运动模式,即屈肌共同运动与伸肌共同运动 模式。
上肢 肩胛骨 肩关节 肘关节 前臂 腕关节 指关节 拇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