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形象分析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广告女性形象探析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广告女性形象探析摘要:被誉为现代社会润滑剂的现代广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广告构图中的女性形象,不管是作为性客体的美女,仍是极具“女性气质”的家庭主妇、职业女性,都是自然化性别不同观点的直接产物。
生物学结构的品级观念支配着包括广告在内的媒介和公共关于性别的话语,它们深深地烙上了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思维模式;女性的主观能动性被成心识地引入到一个不同的轨道:在边缘角色中发挥主动性,在男性已严格划分好的领域中找到自我和幸福。
看似远离意识形态的商业广告,事实上却代表了包括重要性政治意义的男性霸权文化,广告在性政治层面的暴力偏向应当引发高度重视,它们对两性不平等有着隐性的强化。
关键词:女性形象;女性主义;性客体;自然化性别不同;男权话语;象征性的消灭;性政治暴力。
Studying Advertising from Feminism Perspectives——On Women’s Image in AdvertisingAbstract: Modern advertising which is famoused for lubricating agent in the modern society has inestimable influence in the people’s daily life. And women’s image is the most used in the image symbols of advertising composition. The paper proceeds from women’s image in Chinese advertisements and provides a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nder roles. From feminism perspective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such advertising on women. It observes that famale images presented in advertisements have suppressed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male hegemony.Key words: women’s image; feminism; sexual object; natural sexual difference; male discourse; symbolic annihilation; sexual politics’ violence.有人说,20世纪是“广告的时期”,乃至说“咱们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广告所组成的”。
《东北农村女性媒介形象的自我建构与呈现研究》
《东北农村女性媒介形象的自我建构与呈现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中,东北农村女性作为特定文化与社会背景下的群体,其媒介形象呈现出多元而丰富的特点。
这些形象不仅是媒体塑造的结果,也是女性自身文化意识与身份认同的体现。
本文旨在探讨东北农村女性媒介形象的自我建构与呈现过程,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以期为女性媒介形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考。
二、文献综述关于女性媒介形象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
但在特定地域,特别是东北农村这一背景下,女性媒介形象的自我建构与呈现研究尚显不足。
已有的研究表明,媒体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往往受到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女性自身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追求。
因此,对东北农村女性媒介形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群体的文化身份与自我表达。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梳理东北农村女性在媒体中的形象表现;其次,运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东北农村女性的实际看法与行为数据;最后,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媒体文本进行深入分析。
四、东北农村女性媒介形象的自我建构1. 文化认同与自我表达东北农村女性在媒介形象的自我建构中,首先体现在对地域文化的认同上。
她们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从而形成独特的媒介形象。
这种形象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与表达。
2. 身份重塑与社会参与随着社会的发展,东北农村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她们开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在媒体中,她们的媒介形象也逐渐从传统的家庭角色转变为具有独立意识和能力的现代女性形象。
这种身份的重塑,不仅体现了女性的自我价值追求,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五、东北农村女性媒介形象的呈现特点1. 多元性东北农村女性的媒介形象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
她们在媒体中展现了不同的角色:有勤劳朴实的家庭主妇,有独立自主的创业者,还有热心公益的志愿者等。
1.传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二、 电视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通过阅读和考察电视叙事中的 女性形象, 对近年来较有影响的电视 连续剧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 它使我 们接近于理解当代女性在新形势下 的权利要求以及这种要求所隐含的 矛盾和危机。 女 性 主 义 学 者 !"#$# %&&’#$ 指 出, “ 女性形象综合起来, 只是一个次 等地位。在这个世界上, 她们是无私 的、 忘我的、 完全奉献给男性的” 。在
所以电视剧在其叙事中对女性形象的新开拓所表达的仍然是一种女性重新拥有自身的性别神话甚至可以进一步推测这种性别神话的广泛流传有可能将分量厚重的题材变成了通俗言情的风月故事以温婉缠绵的所谓女人味掩盖或者忽略妇女的实际生存状况
传播学研究传播媒介中的Fra bibliotek性形象分析曾 尼 尹山鹰 一、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 很多都是 针对女性的, 女性还成了广告商的追 逐对象,但是有一种现象不可忽视, 那就是一些广告属于歧视女性的作 品。目前我国的商业广告中存在着许 多性别视角的盲点, 男性的审美标准 占据着主导地位, 现代科技手段不停 地述说着一个男性最古老的心愿: 既 要贤妻良母, 也要“ 花瓶” 美女。 正是基于这点, 广告中的妇女形 象常是轻松、 快乐、 满足的家庭主妇 形象,凡是与家务有关的商品广告, 几乎全为轻松的女性, 女性似乎惟一 的满足就是干家务。在洗涤剂、 厨房 用品、 烹饪辅料等产品中女性一般以 家庭主妇的形象出现。她们总在谈论 着洗涤产品的优点, 担心着丈夫衣领 上的污渍。她们为不能变得更美丽, 不能成为更好的妻子和母亲而内疚, 只能通过选择更好的商品来证明她 们的能干。只要丈夫、 儿子坐在桌边, 享受美味佳肴,热烈高呼 “ 谢谢妈 妈” , 你就“ 幸福” 地宣称: 家人就是我 的全部; 美女形象在广告中铺天盖地, 但 在文本中她们总是必须更美丽才能 更成功。 “ 美丽是她的唯一属性。 她没 有皱纹、 疤痕和瑕疵。的确, 她连毛孔 都没有。她苗条, 通常很高又有一双 长腿, 而且年轻。无论产品和观众是 谁, 所有广告中的美女都遵循这一标 天使” 般的女性 准” 。!大众美女则是“ 喝了什么 “ 美滋滋,做不生锈的女 人” 、 涂了什么“ 七天就变样, 你也能 创造奇迹” 。然后让男人痴痴地迷上, 失 魂 落 魄 地 撞 上 电 线 杆 …… 这 使 得 很多女性拼命摆弄和改变她们的脸 和身体, 绝望地想与完美的、 不可能 的标准保持一致。“ 家庭主妇” 、 “ 男主 外, 女主内” 、 “ 贤内助” 、 “ 郎才女貌” 、 “ 弱者” 成为女性理应的“ 性别定位” 。 “ 美女 ” 与“ 香车” 、 “ 豪宅” 一并构成美 景,供男人观赏和购买。“ 要有女人 味” 、 “ 让自己性感起来”成为到处宣 扬的女人 “ 行为规范” 。铺天盖地的 “ 减出好身材” 、 “ 我的瘦身专家” 、 “ 美 体修形一穿就变” 、 “ 作女人挺好” 等 广告语, 将苗条、 丰乳、 细腰的“ 形体 规范” 强加于人, 甚至危害女性的身 体健康。 " 在商业广告中, 女性经常被作为 对男性选择了正确商品后的性感、 美 丽的回馈物。女性常以性感客体、 奖 品和男性的支持性目标的形象出现。 媒介也喜欢用“ 女人味” 和“ 男人味” 来定义女人和男人。“ 女人味” 是指作 为一个女人, 尤其是一个“ 现代化” 的 女人, 一定要懂得世界名牌服装和化 妆品, 懂得保持迷人身材, 说到底就 是要懂得消费、 时尚、 性感、 温柔、 善 于照顾他人、 最好风情万种, 还要是 贤妻良母; “ 男人味” 则指, 男人一定 要懂得欣赏女人, 一定要能够在事业 上有成就( 主要以赚钱多少为标志) 、 能够养家, “ 象个真正的男人( 如同生 产线上下来的产品) ” 。这些所谓的 “ 女人味” 和“ 男人味” 其实是一种面 具, 在这种追求中, 女性会不知不觉 迷失个人本身的发展, 继续重复延续 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的性别刻板印 象的文化框架; 而男人也面对非成就 事业不可的压力和焦虑感, 还会不断 丧失作为一个人同样也具备的情感 能力, 而成为工作机器。在自觉不自 觉中,不只是将女性拉回到传统的 “ 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方式 中, 而且还产生了对女性的歧视。这 是历史的倒退。 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传达 出了相似的话语意义: 大众传播通过 提供信息环境形成意见气候, 来制约 社会心理和影响舆论; 广告通过金钱 在相当程度上垄断了信息环境, 它们 和大众传媒中那些受到“ 严格” 把关 的、具有权威意义的信息内容同登 “ 大雅之堂” , 成为垄断信息环境的社 会权利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的 结合不仅“ 推销物品” , 并且和大众传 媒中其它的信息一起“ 创造意义的结 构” 。 大部分电视剧中的女性角色正是如 此。因为这是社会所普遍认同的一种 女性形象。 电视产业按照社会习俗, 把电视 剧中的女性塑造为一个不够完全的 人物。在家庭中她是为其他家庭成员 服务的。创作人员常会习惯于将女性 当作电视剧的爱情戏元素加以运用, 她们不需要事业, 不在乎成败, 可以 只为爱情而活。但是电视剧中的男性 角色却要丰富得多,他们有事业、 有 爱情、 有跌宕起伏的命运。当然也有 很多事业成功的女性角色, 然而在电 视剧中, 这些成功女性的行为跟一个 成功男性没有多大区别; 并且, 电视 剧中事业成功的女性, 家庭生活总是 不够健全。 在肥皂剧中, 女性形象存在类型 化的问题。不是被塑造为带有落后性 别意识的温良恭俭让的不懂反抗的 旧式女性, 就是在美容、 逛商场、 买首 饰的所谓时尚另类女性。影视剧中大 肆渲染婚外情, 美丽可爱、 善解人意、 有修养有层次的女性往往都是插足 别人家庭的第三者, 而原配夫人要么 琐碎唠叨、 蛮不讲理、 俗不可耐, 要么 忍气吞声、 降低人格、 缺乏品位, 里外 都是女人的错,剧中男性理直气壮、 不被谴责。一个不够美丽的妻子通常 会被间接地形容为“ 控制型” 的、 “ 情 绪化” 的、 歇斯底里的, 美丽性感的女 性通常都不是妻子或母亲。两个截然 不同的女性形象为男性放弃家庭责 任提供着合理且令人同情的理由和 依据。 中国第一部电视肥皂剧 ())* 年, 《 渴望》 问世, 剧中的女主人公刘慧芳 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形象:忍辱负 重、 相夫教子、 逆来顺受的“ 传统美 德” 的现代版。而她却成为人们大加 尊崇的道德偶像和完美的女性人格 标本。与之相反, 该剧中的另一个知 识女性王亚茹则被塑造成自私、 傲 慢、 变态、 多疑的丑恶形象, 与刘慧芳 并处在道德谱系中的两极。这种二元 对立的模式一直影响到《 环珠格格》 , 紫薇俨然是真善美、观音菩萨的化 身, 而那位皇后则不可避免地具备了 一切坏女人所具有的一切品性。 不久前一部韩国电影《 我的野蛮 女友》 风靡一时, 激起无数男性观众 的热情回应, 漂亮的野蛮女友形象被
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
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引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进步,大众媒介的影响力与普及程度也日益增长。
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之一,不仅仅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也有深遥的影响。
在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对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以及其所扮演的文化镜像功能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一、早期大众媒介中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媒体出现之初的早期时代,女性形象通常被塑造为传统家庭角色的代表,如贤良淑德、贤妻良母等。
这一形象既符合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也满足了男性主导的社会秩序。
广告、电视剧等媒体形式中,女性形象通常呈现出柔弱、无能、需要依靠男性的形象,传递出婚姻与家庭是女性唯一追求的价值取向。
二、现代大众媒介中多元化女性形象的涌现随着社会的变革、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性别意识的觉醒,媒体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女性不再只局限于传统角色,而是乐观参与社会、呈现自己的个性与能力。
电影、电视剧、杂志等媒体形式中,女性形象呈现出职业女性、女强人、独立妇女等多样化形象,传递出女性在社会各领域的乐观参与和冲破性的探究。
三、大众媒介中性感化女性形象的兴起然而,随着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挤压,大众媒介中出现了一种以性感化女性形象为特征的现象。
商业广告、电影、音乐视频等媒体形式中,女性形象开始被过度强调身体曲线、外貌和性感特质,强化了男性对女性的视觉性欲和审美要求。
女性形象逐渐被固化为“性感偶像”,并且成为商业利益的来往对象。
第二部分: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文化镜像功能媒体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的文化态度和观念。
女性形象在大众媒介中的呈现不仅仅是媒体对女性的塑造,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认同和价值观念。
一、女性形象的创设与文化认同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创设通常是基于社会文化中对女性的认同和期待。
媒体通过展示女性的特质、行为和观念,传递出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价值观念。
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
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镜像功能。
我们将通过历史与社会的双重视角,对女性形象在大众媒介中的呈现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女性形象如何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并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的文化观念。
我们将首先回顾女性形象在大众媒介中的历史变迁,从早期的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到近年来逐渐多元化和平等化的趋势。
我们将关注这些变化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女性地位的提升、性别观念的转变以及大众媒介自身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如何成为文化的镜像。
我们将探讨女性形象如何反映社会的审美观念、性别角色期待以及价值观,同时如何通过媒介的塑造和传播,对公众的文化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
我们将对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探讨如何在媒介变革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女性形象的多元化和平等化,以及如何通过媒介的力量,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为我们理解性别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推动媒介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二、女性形象在大众媒介中的历史演变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大众媒介的快速发展,女性形象在大众媒介中的呈现也经历了显著的历史演变。
这一演变不仅反映了社会性别观念的变迁,也体现了媒介自身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和解读。
在早期的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刻板地描绘为家庭主妇、母亲、情人等角色,她们的形象往往被局限在家庭生活的小范围内,缺乏独立的社会身份和职业形象。
这种描绘不仅限制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形象塑造,也束缚了女性的自我认同和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也开始发生变化。
在20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进入职场,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这一变化也在大众媒介中得到了反映,女性形象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独立化的趋势。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媒介女性形象
冲破性别的屏蔽--------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媒介女性形象文化借助媒介得以传播和发展,在媒介传播过程中播撒影响;媒介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我们理解和关注文化的途径和方式。
比尔·盖茨说:“在互联网时代,谁买下了文化,谁就控制了时代。
”毋庸置疑,21世纪是文化产业主导的世纪,大众传媒作为反映文化的镜子,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
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作用在不断凸显,在此背景下,研究中美媒介中性别形象的异同及其原因,无论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还是大众传媒的发展都具有深刻而现实的意义。
本文试图从文化视角下来分析中美媒介女性形象。
一、中美媒介女性形象的差异与文化分析(一)中美媒介女性形象的差异美国影视产品已占据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最偏僻的市场。
20世纪30年代一位英国人曾说“世界上每一座电影院都是美国的大使馆。
”【1】美国文化霸权地位的取得,在经济和政治因素促成的基础上,科技含量也占据很大比重。
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它直接构成了美国文化产业的输出机。
如果缺少了电视、电影、收音机、印刷新闻媒介和广告这些传媒的支撑,那么,至少美国文化的传播不会如今日这般普遍与深入。
1电影里的中美女性美国电影中所表现的美国女性大多拥有英雄主义气质和敢爱敢恨的反叛性格。
女特工电影之多是这一方面有力的证明。
由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码头风云》,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由女性造就英雄的故事。
女主角伊迪以自己女性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感染男主角特利,并唤醒他沉睡的心灵使他从罪恶中得到救赎与解脱,并最终与黑恶势力展开斗争,大义灭亲。
再如经典爱情片《泰坦尼克号》里的罗丝罗丝在上层社会的交际圈中生活,早已厌倦了贵族们的无聊谈话,不满意自己父母安排的与上流社会的刻意接触,无奈与父母和未婚夫的压力。
准备跳船自杀,然而就在这时她遇见杰克,并相知相爱。
罗丝决定无视家庭和礼数的压力在泰坦尼克号靠岸后与杰克一起生活……并造就了一番美丽永恒的爱情。
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
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引言如同人类社会的其他领域一样,当代传媒也在不断地嬗变,尤其是在女性形象的刻画方面。
女性在传媒中的形象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这无疑是因为女性在传媒中所呈现的形象对社会中女性的认同和性别平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并对这一嬗变的原因进行思考。
第一部分:传媒中的女性刻板印象1. 传统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在传统媒体时代,女性的刻板印象多以传统角色定型为主,如家庭主妇、娇媚女郎、娱乐明星等。
这些形象强调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传统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将女性局限在照顾家庭、美丽迷人、为男性提供娱乐等角色中。
传统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用来满足男性的视觉和情感需求,而忽略了女性的内在价值和真实性格。
2. 新媒体时代的女性形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女性形象在传媒中开始发生嬗变。
新媒体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个人在传媒中的发声和塑造形象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打破传统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
在新媒体时代,女性形象呈现出更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女性在传媒中可以展示出独立、聪明、坚强的形象,强调女性的自主性和社会价值。
第二部分:嬗变的原因1. 性别平等意识的觉醒性别平等的观念逐渐在社会中普及,这也推动了当代传媒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认知逐渐发展,女性在社会、工作和家庭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这种觉醒使得传媒呈现女性的形象时,更加注重女性的自主性、能力和价值,这有利于将女性从传媒中的刻板印象中解放出来。
2. 受众需求的变化传媒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也受到受众需求的影响。
现代社会中的受众对女性形象有着更多元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更加关注个体特点和内在能力,而非仅限于传统的外貌和娱乐价值。
传媒需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在呈现女性形象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得女性的形象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的多样性和现实需求。
3. 女性参与传媒的增加女性在传媒行业的参与度逐渐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形象的嬗变。
媒介话语批判视角下真人秀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
媒介话语批判视角下真人秀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媒介话语批判视角下真人秀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导论真人秀节目在当代媒体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成为观众娱乐消遣的一种途径,更成为社会文化中的一种现象。
尤其是女性主导的真人秀节目不断涌现,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讨论。
本文将以中国湖南卫视推出的真人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采用媒介话语批判视角,从女性形象建构的角度进行研究。
一、媒介话语批判视角1.1 概念解析媒介话语批判视角,即通过对媒介话语的解读和分析,揭示其中存在的权力关系和隐含的意识形态。
媒介话语是指媒介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所传达的信息和意义。
媒介话语批判视角要求我们从话语本身以及话语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去审视话语的真实性、权力性和偏见性。
1.2 媒介话语批判视角的意义媒介话语批判视角的提出,旨在阐明媒介对社会认知和行为模式的影响。
通过对媒介话语的研究,可以揭示其中存在的性别歧视、权力运作等问题,有助于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和媒介内容的进步。
二、《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性形象建构分析2.1 节目背景介绍《乘风破浪的姐姐》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女性明星成长真人秀节目。
节目通过选拔一些已经在娱乐圈有一定知名度的女艺人,让她们在竞争和合作中展示自我、宣传形象,并最终组成一个团体,发布专辑和开展巡演。
2.2 媒介话语批判视角分析2.2.1 女性在节目中的定位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女性被赋予了强势、自主、独立的形象。
她们秉持“破浪前行”的精神,勇于挑战自我,不被传统女性角色框限。
节目通过对女性的塑造,传递了一种女性力量的正面形象。
2.2.2 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多样性,反映了当代女性的多元特点。
有着职场女性形象的许慧欣、摇滚女性形象的那英以及性格活泼开朗的翟欣欣等。
节目通过展示多元的女性形象,丰富了观众对女性的认知。
2.2.3 女性形象的限制与困境然而,虽然《乘风破浪的姐姐》呈现了女性的强势形象,但其中也存在着对女性的一定限制。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通过内容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至2021年期间播放的各类电视广告作为样本,并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女性形象的特点、角色定位和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结果显示,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多呈现出性感、美貌、无私等特点,且主要角色往往被塑造成销售产品的代言人和家庭生活中的好妻子、好母亲。
整体而言,我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受制于社会认知、文化传统以及商业利益的影响。
1. 引言电视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广泛涉及到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
传媒研究表明,广告中的性别形象对于观众的认知和价值观形成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广告已经成为商家推销产品和构建品牌形象的重要方式。
因此,对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国2019年至2021年期间播放的各类电视广告作为样本。
其中,男女比例接近1:1,涵盖了不同行业和品牌的广告。
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女性形象的特点、角色定位和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3. 结果及分析3.1 女性形象的特点通过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往往体现出一系列特点。
首先,多数女性形象注重外貌和性感特征,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女性形象所不同的审美标准。
其次,女性形象常常被塑造成乖巧、柔弱、无私的角色,为广告中的产品提供正面情感和家庭和谐的象征。
另外,少数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展现出独立、聪明、成功等积极特质。
综上所述,我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主要呈现出性感、美貌和无私的特点。
3.2 角色定位与模式在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定位为产品的代言人和家庭生活中的好妻子、好母亲。
作为产品的代言人,女性形象通过自身的美貌和吸引力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以此来推销产品。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文化分析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文化分析古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
好的产品也需要一种媒介把商品的有关信息推介给消费者,于是广告作为最大、最快、最广泛的信息传递媒介走上了历史舞台。
在现代广告中,千百年来一直处于“第二性”的女性在现代商品广告世界中成了“第一性”。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和由此折射出的女性文化?以下是我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文化的粗浅分析。
一、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广告女性形象异彩纷呈,多姿多彩,着实令人眼花缭乱。
但在传媒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多是男本位视觉文化的产物,广告将男性视为观看的主体,女性视为被看的客体。
(一)镜头一:贤妻良母这似乎成为一个定势,但凡和家务劳动有关的产品,广告的主角总会是女性,似乎女人天经地义是一个家庭家务劳动的惟一从事者,于是一个个好主妇、好太太、好妈妈在电视上市场出现。
难道厨房自然应该是女人的天下?女人天生是应该在家的?如十大歧视女性广告之一的“福临门天然谷物调和油”广告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其内容是这样的:爸爸与儿子为妈妈拍摄DV,妈妈使用该产品做饭,爸爸与儿子享用,儿子给妈妈颁发金牌。
广告强化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印象,广告中女性满足家人即男性的需要,而男性作为不仅是家务服务的享受者,也是对女性的评论者。
而广告中儿子为妈妈颁发的金牌意味着男性对女性的肯定性评价,评价的标准恰恰是基于女性是否很好的履行了家务劳动,进一步强化了“女主内”性别角色定型。
这样的广告会对儿童产生更多的影响,因为男性儿童在广告中已经学会了和爸爸一起观赏妈妈做家务。
(二)镜头二:性感美女女人似乎只能从男人的眼睛里去重新发现自己的美丽。
因为女性仍然是男性的景观,需要讨得他们的欢心。
广告向女人们展示着女人应该有的优美形象———因为这个时代需要更多愉悦男性的美女!女性形象可以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增强了人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引起注意,是广告成功的前提。
浅谈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冯 月 l {
【 要 】 本 文对 电视 广告 中女 性 形 象 的 定位 进 行 分 析 , 摘 呼
吁 改善广告 中那些 失实的女性形象,努力来创造 一个更加健
康、 更加 利 于两 性 平衡 发展 的 广告 环 境 。
【 关键词 】 电视 广告
女 其 % 占 . 腿 4
部 和胸部 特写分别 占 3 %和 1 %, 别 . 5 . 个 7
的还 有 腹部 和臀 部 的 特写 镜 头 。
3职 业女 性 、
随 着社 会 进 步 和 女 性 的 普遍 就 业 , 电 视 广 告 对 女 性 社 会 角 色 的 建 构 较 以前 有
象 , 女 性 定 位 在 家庭 中 , 演着 为丈 夫 、 将 扮
果。 因此 电视广告通常以女性 的形象美来 强化对 观众的视觉 冲击 力 ,引起观 众注
意 , 强观众对 广告的记忆度 , 增 同时 刺 激
点。9 2年 3 8 , 中国妇女报 》 “ 19 —月 《 就 广 告 中的女性形象大家谈 ” 展开讨论 , 观点
中 的女 性形 象 这 一 话题 , 电 视 广告 中 的 从
设定成凌 驾于这 种所谓的女性 气质之上 的保护者 、 导者和指挥者 。 领
尽 管 今 天 的女 性 在 家 庭 角 色 、 业 地 职 位 、政 治 参 与等 各 方 面 皆 有 跨 时代 的 进
女性形象分析人手 ,反 思其形成 的原因 ,
劳作 , 反之则会被 否定 。 广告 中, 无法做一
手 好 菜 ,无 法 高 效 率 洗 净 全 家 衣 物 的女 人 , 往 都 是 作 为反 面形 象 出 现 , 衬 托 往 来 那些 “ 高效 好 省 ” 的 勤 劳 太 太 和全 能妈 妈 。 与 此 同时 , 性 则 往 往 被 针 对 性 地 而 男
电视媒体中女性刻板形象论文
电视媒体中女性刻板形象探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电视媒体表现形式的日益创新,尤其在女性主义发展的推动下,电视媒体中女性节目越来越多,电视媒体成了塑造女性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
新闻媒介在女性媒介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大作用,良好的媒介形象能够提高女性对自身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女性的生存和发展,有助于提高女性自身的素质,纠正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偏见。
关键词:电视媒体;女性;刻板形象;媒体责任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14-01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媒体的发展是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媒体的内容也会相应地出现变化。
有关研究表明,媒体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必然会引起媒体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相应的变化。
电视所进行的传播不仅再现了社会性别的状况与地位,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电视传播本身也参与了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
也就是说,一方面电视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社会性别观;另一方面电视强化了、并在受众中建构着性别观念。
电视媒介对女性呈现的频率、方式,对女性题材的遴选、报道的角度都在无形地影响并建构着人类及社会的观念与行为。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形象是电视媒体对女性价值的定位,而这种定位恰是传统社会所期望和追求的,只不外是经由过程电视媒体来集中和放大这种传统的认知。
电视媒介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视新闻报道中男女比例的不平衡;二是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三是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
调查表明,在新闻人物中,女性只占21%,男性占79%;在发言人、专家和评论者的比例上,女性都仅占15%左右,而作为家庭角色出现的女性是男性的5倍多。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通常有两种:家庭主妇或是美女。
在洗涤剂、厨房用品、烹饪辅料等产品中女性一般以家庭主妇的形象出现。
她们总在谈论着洗涤产品的优点,担心着丈夫衣领上的污渍。
她们为不能变得更美丽,不能成为更好的妻子和母亲而内疚,只能通过选择更好的商品来证明她们的能干。
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
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电视剧传播框架中女性形象的建构与身份认同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电视剧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如何塑造和传达女性形象,以及这些形象如何影响观众对女性的认知与认同。
本文将从电视剧中的女性角色类型、角色表现、角色关系等多个维度展开研究,揭示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多重面貌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本文还将探讨女性观众如何通过对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认同,形成自身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电视剧在塑造和传播女性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女性观众在观看电视剧过程中如何构建和强化自身的身份认同。
二、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建构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视觉呈现,对女性形象进行了复杂而多样的建构。
这些建构不仅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刻板印象,也影响了观众对女性身份和角色的认知。
在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往往被赋予多重社会角色,如母亲、妻子、情人、职业女性等。
这些角色往往承载着不同的社会期待和价值观。
例如,母亲角色通常被塑造为无私奉献、照顾家庭的形象,强调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而职业女性则常常被描绘为能力强、独立自主的个体,突出了女性在职场中的能力和价值。
然而,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也存在一些刻板印象和偏见。
在一些剧集中,女性往往被描绘为外貌至上、情感脆弱、依赖男性的形象。
这种刻板印象不仅限制了女性角色的多样性和深度,也对观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了对女性形象的刻板认知和偏见。
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建构还受到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呈现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古代历史剧中,女性往往被描绘为贤良淑德、忍辱负重的形象;而在现代都市剧中,女性则更多地展现了独立、自信、追求自我价值的一面。
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建构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
它不仅受到社会期待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也与观众的认知和审美密切相关。
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及对女性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思考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引言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问题逐渐受到广 泛。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大众传播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并对女性主义中国化进 行思考,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四、结论
四、结论
女性视角下的大众传媒西方女性主义媒介批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不 仅揭示了大众传媒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不平等现象,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工具以 改变这种现象。然而,尽管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西方女性主义媒介批判仍然面临 着许多挑战。例如,如何更有效地推动媒体改变其性别偏见和不平等的现象;如 何在保持批判性的同时避免过度强调问题而忽视媒体的积极贡献等。这些问题需 要我们在未来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女性主义从两个方面影响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首先,女性主义强调性别平 等,主张消除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开 始变得更加独立、自信和有决策力。其次,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多元性,认为女 性不应当被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或刻板印象中。这种观点促使广告创作人员开 始女性的多元需求和兴趣爱好,从而呈现更加丰富的女性形象。
结论
结论
女性主义、后女性主义与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女性主义 和后女性主义理论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揭示了广告中存 在的问题。为了实现性别平等和女性的全面发展,应当在广告中消除歧视和刻板 印象,呈现女性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并赋予女性更多的决策权和表达权。
参考内容三
内容摘要
女性主义和第三类女性对大众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女性主义和第 三类女性的出现改变了大众传播的受众结构。传统上,大众传播的受众主要是男 性,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接触和使用大众传播媒介。这使得大众传播更 加和尊重女性的需求和声音。其次,女性主义和第三类女性的出现也推动了大众 传播内容的改变。
传播学视角下电视媒体女性形象分析
传播学视角下电视媒体女性形象分析本文介绍了电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了女性形象塑造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了转变电视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对策。
要宣传全面、立体的女性形象;创作出客观的现代女性新形象;改变传媒现状,合理优化传媒结构。
标签:传播学;电视媒体;女性形象;塑造电视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特点,让它成为信息传播的沃土。
电视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更多的是理念的传播,是对受众的审美和情趣进行规划,加以引导。
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电视媒介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电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1、贤妻良母型贤妻良母型的女性,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对中国女性的最高褒奖,相夫教子成为传统女性最重要的生活内容。
她们没有经济来源更谈不上经济独立,在家里做家务、照顾孩子这样的事情,通常被认为是最适合妇女的[1]。
电视媒体对所谓的贤妻良母的大肆宣扬,实际上是弱化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女人一心一意的为自己的丈夫、孩子和家庭服务、奉献,从而忽略了自己的发展。
女性在一定程度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女性在家庭中所做的一切以自我牺牲为前提,当一个社会的发展要以牺牲女性自身一切为前提时,这本身也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问题。
2、女强人型电视媒体在塑造这类女性时外表打扮干练利落,常常是标准的职业装,表情严肃古板。
这类女性在职场上可谓是风风火火,作风泼辣,行事干练果断,她们留给受众的印象永远都是聪慧果敢,精明强干。
她们的形象告诉受众,她们永远是光鲜亮丽的而且是成功的。
电视媒体在塑造这类女性事业上成功的时候,往往会拿她们的家庭生活做对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刻意塑造出在家庭角色扮演上的不成功。
在一些专访女强人的栏目中,她们往往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来平衡你的事业和家庭?”,“你在事业上是成功的,那么你觉得你是一个好妈妈、好妻子么?”,它实际上还是强调女性在私人领域中的角色,尽管是着重在表现公共领域中的事业型或者成功女性。
现代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目录一、女性形象在当代广告中的表现........................................... 1(一)贤妻良母型......................................................... 1(二)小鸟依人型 ................................................................................................................. 2(三)秘书助手型 ................................................................................................................. 2(四)性感美女型 ................................................................................................................. 2二、现代广告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 2(一)受中国传统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 ......................................................................... 2(二)大众文化的通俗性和趋众性 ..................................................................................... 2(三)商业化和市场的压力 ................................................................................................. 3(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3三、改进广告中女性形象的途径............................................. 3(一)广告主在制作广告时的注意事项 ............................................................................. 31.要运用恰当不能喧宾夺主 .................................................................................................. 32.要有高尚的审美情趣 .......................................................................................................... 3(二)受众应受到性别意识的培训 ..................................................................................... 4(三)媒体应加强性别责任意识 ......................................................................................... 41.政府建立传媒性别审查制度 .............................................................................................. 42.媒体建立管理自律机制 ...................................................................................................... 43.媒体从业人员应增强社会性别意识 .................................................................................. 4(四)女性自身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 ................................................................................. 4参考文献................................................................. 5英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4年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范文
《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篇一一、引言电视广告作为现代社会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的出现和展示,不仅体现了广告的创意和设计,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期待。
本文将针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进行深入解析,从多个角度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二、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的角色1. 视觉吸引: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往往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广告商通过运用女性的美丽、性感等特质,将产品与女性形象相结合,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2. 传达产品信息: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往往成为产品的代言人或使用者,通过她们的展示和介绍,传达产品的特点、功能和使用效果。
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产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3. 构建品牌形象: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的出现可以塑造品牌的形象和风格。
通过与特定类型的女性形象相结合,品牌可以传达出独特的价值观和情感诉求,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三、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1.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通过展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女性形象所代表的美丽、自信等特质,使消费者产生对产品的渴望和追求。
2. 反映社会文化观念: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期待。
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广告中女性形象各具特色,体现了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
通过分析这些变化,可以了解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和期望。
3. 促进性别平等:尽管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时会强化性别刻板印象,但越来越多的广告开始关注性别平等,展示出独立、自信、有能力的女性形象。
这有助于打破性别偏见,促进性别平等。
四、案例分析以某化妆品品牌为例,其在电视广告中经常运用女性形象作为产品代言人。
这些女性形象通常具有美丽、自信的特质,通过她们的展示和介绍,传达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这种方式的运用不仅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塑造了品牌的高端、优雅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形象分析摘要:本文聚焦“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和“媒介传播内容中的职业女性”,结合女性对媒介活动的参与程度、媒体社会性别意识呈现状态、媒体的女性形象表达方式等内容,对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
此举关系到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的精神成长和自由人格塑造,有助于她们在逼仄环境中,认清现实处境,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传播媒介职业女性形象分析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上,把“妇女与媒介”确定为推动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十二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
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完善传媒监管机制,增加性别监测内容。
禁止在媒体中出现贬抑、否定妇女独立人格等性别歧视现象。
”十多年过去了,纲要的推行力度是否尽如人意?媒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是否已经消除?在多元媒介的社会中,女性是否获得了足够的话语权?我们将聚焦“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和“媒介传播内容中的职业女性”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这是个多元媒体共存的崭新媒介时代,各类媒体为职业女性提供了比往昔更多的就业机会。
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从数量上看,已经占据了媒介工作的半壁江山,但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地位得到了提升,女性对媒介活动介入的广度和深度始终不容乐观,媒介领域中的性别歧视和贬抑正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产生着影响。
一)地位趋边缘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了“把关人”这个概念,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能否成为媒介行业的“把关人”,能否位列行业领域的决策层,这对保障女性从业者的行业地位、授予女性充足话语权和尊重女性视角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有统计数据显示:“媒体高级、中级决策层中的女性比例分别占4.4%和9.6%。
”[1]这个比例与已经“扛起半边天”的女性媒介从业者在数量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在媒介领域,大部分的职业女性是被排斥在决策层之外的,在决策制定、话语权掌控方面,男性依然把持着该领域的控制权,成为优势群体,女性从业者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地位的边缘化,还表现在对专业领域介入的广度及深度方面。
以新闻传播领域为例,女性从业者主要涉足软新闻的制作与传播。
软新闻形式上通俗,注重趣味性。
这类新闻的特点与传统观念中为女性设置的温柔、贤良的固有形象正好匹配,因此,女性从业者便被限定在了软新闻领域之中。
而那类涵盖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等方面的硬新闻,由于关系到国计民生且在播报质量和时间上有着极严格的要求,则往往由男性从业者来担当。
在男权当道的社会中,男性一直是被放置在主导地位的,在大众看来:社会的重担理应由男性来担当,硬新闻领域自然成了男人的天下。
当然,偶尔也可能有个别女性闯入此领域干出一番成绩。
二)价值遭贬抑对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而言,她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及工作成就理当成为判断其职业价值的首要标准。
现实中,这种正常的价值呈现遭到了贬抑。
女性从业者的性别特征不断被夸大,有时甚至掩盖了其专业价值,可以说,媒介从业女性被过分娱乐化了。
以凤凰卫视为例,这是一个擅于塑造“明星主播”的电视台,曾打造出诸如:吴小莉、陈鲁豫、曾子墨等一批知名女主持。
这些女主持无一例外都拥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出众的工作表现,她们中有的人甚至在业界已经开创出了一番全新局面。
例如陈鲁豫,她一改以往新闻主播“冷脸播新闻”的程式化表现,开创了以亲和、自然的方式“说新闻”的主持风格。
但即便如此,人们在介绍这些女主持时,很少提及她们的专业建树,总喜欢给她们冠以“美女主播”的头衔,似乎“美貌与智慧并重”已成为给予职业女性的最高褒奖。
这样的评判标准,是男性视角审美的又一次预谋,女性的职业价值被消解在其性别特征之中。
在这样的价值评定标准引导之下,媒介受众极易转移关注焦点。
于是,与知名女性从业者有关的逸闻往往掩盖了其专业上的付出与突破。
就像人们提及吴小莉时,总会说起她与朱镕基总理的忘年交。
1998年,朱镕基就任国务院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他钦点吴小莉采访。
“点名事件”在媒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有人认为:正是由于这次“幸运点名”,吴小莉才攀上了事业高峰。
这是对女性职业价值贬抑的直接表现。
人们只看到吴小莉面容姣好,气质典雅,却没看到她作为职业媒体人的过人素养。
朱总理钦点提问,是因为吴小莉任职的凤凰卫视,素以报道客观、公正、迅速而著称。
他认为,如果中国的语言能从该媒体发出,将更利于中国对世界产生影响。
朱总理是为吴小莉所秉持的职业素养所折服,他点名的仅仅是个专业的媒体记者,而女性特征仅仅是个巧合而已;但总有人喜欢错误地引导媒体受众,那是因为用娱乐化的手段来包装媒介从业女性,将吸引更多的眼球。
三)需求被漠视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对拥有自主性、获得平等机遇和实现自我价值充满着渴望。
这是一个从业者的基本需求,但女性从业者的这种需求往往遭遇漠视。
她们渴望在业界能拥有平等的竞争机会。
但业界频频出现的性别歧视现象,使之成为了一种奢望。
经济学家薛兆丰曾对“歧视”一词作出过如下解释:歧视源于资源的稀缺,僧多粥少,竞争因此而产生,就要根据某种规则,排出竞争者的先后高下,让胜者享用稀缺资源。
而这种“根据某个规则排名”的做法,其实就是歧视。
[2]女性在资源稀缺且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不言自喻。
社会价值导向已经固有化,男女从业者的起跑点不一样,女性每一次竞争的成功,都意味着一种革新,一种开风气之先的成功,其中要付出及克服的较之男性则多得多。
在这种逼仄的竞争天地中,女性从业者的毅力及韧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她们也渴望掌控话语权,渴望从女性的立场、视角传播信息,但却往往无法如愿。
在现实中,女性不是作为深刻话语产生的主体而存在的,她们往往沦为一个传声筒,是“他者”话语传播中的一件点缀品。
以电视媒体中的女主持为例,她们多数出现在娱乐综艺性栏目中,主要发挥的是串场的作用,节目过后,观众鲜少记住她们说过些什么,更多记住的是她们的行头和妆容。
在严肃问题的访谈领域,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女主持的身影,但由于谈话对象基本为男性权威,在他们侃侃而谈的同时,女主持多半只能倾听,最终沦为节目中可有可无的存在。
话语权的丧失意味着主体性的丧失。
当从业环境的公平性和个人抉择的主体性得不到保证时,媒介从业女性所期盼的客观价值评价也只能成为一种奢望。
二、媒介传播内容中的职业女性由于媒介领域由男性权威把持决策权和话语权,因而其传播的视角和内容往往是以男性审美及价值判断为首要考虑的。
虽然现代媒介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对职业女性极为青睐,但传播过程中所透露出的性别歧视意味还是非常浓郁的。
在传媒内容中出现的职业女性,与其说是一种真实状态的呈现,不如说是一种符号形象的呈现。
一)形象呈现不均衡在媒介传播内容中出现的职业女性,往往还是被更多关联在“家庭传统形象”、“性的展示形象”和“消费主力形象”这三个方面。
肩负这三种形象的职业女性,身体比头脑更为重要。
这是对现实生活中职业女性多种形象的一种有意回避。
我国的主流媒介对女性新闻人物报道的数量和报道的广度、深度都无法与男性新闻人物相匹敌。
传媒更愿意将女性简单归纳为附属男性的辅助角色,女性职责主要是服务家庭、娱乐异性和疯狂消费。
屏幕上充斥着的以女性为主角的日用品、化妆品广告不断暗示我们:女为悦己者容是其基本义务,为人妻为人母、照顾家人起居的传统职责超越了女性的职业职责。
2013年5月1日,成都晚报上有这样一则新闻《黄金多空大战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大佬》,作为女性的“中国大妈”,有幸成为主流媒体关注的主角,新闻中提及:当华尔街大鳄们终于出手做空黄金时,不料半路杀出一群中国大妈,瞬间300吨黄金被大妈们用1000亿人民币扫入囊中!中国大妈大战华尔街,这和义和团喊着刀枪不入冲向洋枪洋炮一样,是纯粹送死!“中国大妈”一词中隐含着的暴富、盲目及冲动意味不言而喻。
女性(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自食其力的职业女性)再次被描绘成丧失理性的“疯狂消费”主力形象。
二)主体性严重缺失随着女性运动的发展,职业女性的风采越来越夺人眼球。
但传媒在对其进行展示的时候,却以明显的性别暗示来模糊其本身具有的主体性意味。
王岳川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中曾说过:我国的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以牺牲女性的主体权利为代价的;中国的女性从未像今天这样获得了打扮化妆自我标榜的自由,但同时今天的女性比共和国任何时期的女性更具有沦为男性的玩物和附属品的可能性。
[3]跳水运动员郭晶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得两枚金牌后,媒体就把报道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她的外貌、情感和娱乐价值之上了。
对于一名金牌运动员,传媒的注意力理应集中在她的运动成绩和体坛建树上,这才是她作为一名成功职业女性真正价值所在。
但我们除了在重大赛季来临时,能看到与之有关的职业报道外,更多能看到的是其代言价值、恋爱绯闻、奢华婚礼、高调产子等新闻。
作为一名出色的职业运动员,纵使郭晶晶曾超越过人类的极限,但在媒介的刻意营造之下,她的最终价值定位,依然只是一个处处受限的豪门儿媳。
三)商品化意味浓郁在商业化的现实语境下,媒体是市场化了的媒体,要取悦大众,要关注利润。
以广告界为例,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职业女性的形体和情感首当其冲成了“卖点”和“看点”。
广告中,男人往往被塑造成为“成功人士”,社会权力和财富的生产者、垄断者和消费者,而女人则被塑造成为供男性占有和消费的对象,即成为一种社会消费品——商品。
太太美容口服液广告中,我们看到:多疑妻子,因青春韶华逝去,对婚姻失去了信任,变得焦躁不安。
此时,广告用语适时响起:婚姻出现不信任,因为女人不自信。
给她太太口服液。
在服用了口服液后,妻子重拾信心,再次用动人的容貌征服了自己的丈夫。
这样的商业广告,显然是把女性作为丈夫的专属玩偶和婚姻的装点饰品来对待。
女性的所有价值和意义,在广告中被等同于一件摆设,一件供人消费的商品。
中国女性用百年努力,冲出家庭,挣得职业的权利、为人的价值,但在这样的广告中顷刻化零。
如此广告策略,显然是为了满足主流受众群体的趣味而制定的。
在男权文化占有绝对优势的社会中,主流受众与男性受众是完全可以划上等号的。
综上所述:在现实社会中,女性对媒介活动的参与程度依然较低、一些媒体社会性别意识比较淡漠,媒体的女性形象表达还存在着模式化的倾向,包括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的内容依然存在。
在这种逼仄环境中,无论是作为传播者还是传播内容的职业女性,如能以过人的毅力和韧劲,努力争取实现自我的价值,这将对职业女性精神的成长和自由人格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卜卫.媒介与性别〔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2]薛兆丰.为歧视正名〔n〕. 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8月13日[3]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作者简介:刘蕾(1975.8-),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社交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