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调节系统功能
姿势调节系统功能-PPT课件
![姿势调节系统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95c57dbe23482fb4da4c71.png)
作用途径:网状脊 髓束,主要对 运动神 经元。 抑制区:脑干腹内侧 部。
四、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㈡ 功能
主要为对随意运动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和稳定作用,对 肌紧张的控制,本体感受传入信息的处理等。
㈢ 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 震颤麻痹:运动少,肌紧张增强。病变在黑质 ,多巴胺神经元功能减退。补充L-多巴。
舞蹈病:运动多,肌紧张降低。病变在新纹状 体,GABA神经元功能减退。使用利血平,耗尽。
交感神经 起源(节前 脊髓胸腰段灰质侧角的 神经元) 神经纤维 中间外侧柱 节前短、节后长 1:10以上
副交感神经 脑神经核、脊髓骶部灰质 相当于侧角的部位 节前长、节后短 1:2
分布
广泛、几乎是所有脏器
局限、部分脏器不受支配
㈡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1、双重支配 2、紧张性支配
3、作用相互拮抗,并与效应器的功能状态有关。
㈡ 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 节 1、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去大脑动物:在脑干的上下 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动物 不出现脊休克,……. 去大脑僵直:是伸肌和屈肌 的牵张反射同时亢进,由于上 位脑的强烈易化作用导致脊髓 交互神经支配机制消失的一种 状态。
易化区:脑干中央区 域。 主要作用:加强伸 肌的紧张性和肌运动。
3、人类的条件反射
4、两种信号系统学说:语言系统。
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比较:
五、小脑的功能
㈠ 前庭小脑:维持躯体姿势平衡。
㈡ 脊髓小脑:调节肌紧张。 ㈢ 皮层小脑:协调随意运动。编码 – 储存 – 提 取 – 应用。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 – 内脏神经系统 – 调节内脏功能 – 传出神 经 ㈠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
运动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运动系统的结构及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6dde2f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7.png)
运动系统的结构及功能运动系统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系统,由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组成,它们共同协调工作以使人体能够运动和保持姿势。
下面将详细介绍运动系统的结构及功能: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撑结构,由骨骼、韧带和软骨组成。
人体的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组成,主要包括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参与运动、储存矿物质和生成血液等。
骨骼系统还通过骨骼关节的连接,使身体具有灵活性和稳定性,同时支持肌肉的运动。
2.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由肌肉组成的,肌肉是人体中的主要运动器官。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其中骨骼肌是主要负责人体运动的肌肉。
肌肉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和运动,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使人体的骨骼运动。
肌肉系统还可以维持体温、维持姿势和支撑骨骼系统。
肌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控,实现对身体的精细控制和协调运动。
3. 关节系统:关节系统是骨骼系统的组成部分,它连接骨骼并使骨骼能够相对运动。
关节分为不同类型,如球-and-socket关节、鞏骨关节和骨骼关节等。
关节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使骨骼系统具有灵活性和稳定性,同时减少骨骼运动时的摩擦和冲击。
关节通过韧带和软骨的支持,实现骨骼的运动和保护骨骼的表面。
综上所述,运动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它们共同协调工作以实现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保持。
骨骼系统提供支撑和保护,肌肉系统产生力和运动,关节系统连接骨骼并使骨骼能够运动。
这三个系统之间紧密配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实现人体的运动和动作的协调。
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运动系统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饮食、运动和锻炼,可以增强运动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和骨骼的韧性。
因此,关注和保护运动系统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生理学06级 第九篇 神经系统4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调节精品文档
![生理学06级 第九篇 神经系统4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调节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16589ee84868762caaed586.png)
下丘脑前区 下丘脑内侧区 下丘脑外侧区 下丘脑后区
1.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
下丘脑
传出纤维
脑干和脊髓
交感神经
心血管,呼吸,胃肠运动
2.体温调节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温度敏感神经元
(体温调定点—36.8℃)
3.水平衡调节
水摄入
水排出
渴觉,饮水增加,排尿减少
血浆 晶体 渗透 压
②临床表现:
A.不自主的上肢和头部舞蹈样动作 B.肌张力降低
4、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1.参与运动设计和程序编制 2.调节随意运动产生和稳定 3.调节肌紧张 4.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 5.参与自主神经活动的调节,学习与记忆
三、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脊髓小脑 皮层小脑 前庭小脑
小脑的功能
1.前庭小脑的功能
节和小脑半球外侧部(皮层小脑) 之间信息交流。
运动执行:运动皮层发出指令,经传出通 路到达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
运动的修正:来自肌肉、关节等到处的反 馈信息传送到脊髓小脑,并与大脑皮层发 出的运动指令反复进行比较,不断修正运 动偏差,使动作变得平稳而精确。
思考题
1. 什么是脊休克?其产生机制? 2.腱反射与肌紧张有何区别? 3.适度牵拉和过度牵拉肌肉分别引起何种反
二、 脊髓完成的姿势反射
姿势反射
中枢神对经系侧统伸通肌过反调射节骨骼 肌的紧张度牵或张产反生射相应的运动,
以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
这种反射活节动间称反之射。
1. 对侧伸肌反射
屈肌反射:脊动物的皮肤受到伤害性
刺激时,受刺激一侧肢体的屈肌收缩 而伸肌弛缓,肢体发生屈曲运动。
对侧伸肌反射:随着刺激强度加大,
支配 及递质
如何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如何改善呼吸系统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37c5ed5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5.png)
如何改善呼吸系统功能人体的呼吸系统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负责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而一个健康的呼吸系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运动、工作和生活,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改善呼吸系统功能的方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1.保持良好的姿势良好的姿势对于呼吸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
正直的坐姿或站姿可以保持气道畅通,帮助肺部充分膨胀,使呼吸更加深沉和有效。
同时,避免低头久坐或驼背,这样会限制肺部膨胀的空间,影响呼吸效益。
2.定期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呼吸系统的活动能力和效率。
通过有氧运动,我们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气道树脂的清除能力,提高呼吸肌肉的耐力,使呼吸更加深入和畅通。
3.合理饮食饮食对呼吸系统的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菠菜等,以增强肺部功能和抵抗自由基的损伤。
此外,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有助于降低动脉堵塞的风险,维持呼吸系统的正常运作。
4.练习深呼吸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增加肺活量和改善呼吸系统的效能。
可以尝试通过放慢呼吸节奏,深吸气并缓慢地排出气体来实施深呼吸训练。
每天坚持几分钟,不仅能够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还能够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5.戒烟和避免空气污染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极其负面。
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破坏肺部组织,导致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癌。
因此,戒烟对于改善呼吸系统功能至关重要。
此外,避免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如工作场所的粉尘、废气等,对于呼吸系统的健康也是非常有益的。
6.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对于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呼吸系统也不例外。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呼吸机能的恢复和调节。
如果你有呼吸问题,可以考虑使用枕头抬高头部,以便更好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总结起来,改善呼吸系统功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适当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10章 神经系统(第三节)
![第10章 神经系统(第三节)](https://img.taocdn.com/s3/m/42c279106c175f0e7cd13754.png)
(1)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
•屈肌反射(flexion reflex)
概念:当肢体皮肤受 到伤害刺激时,引起受 刺激一侧肢体的屈肌收 缩、伸肌舒张,使其屈 曲的反射。 意义:屈反射使肢体 离开伤害性刺激,具有 保护性意义。
•对侧伸肌反射(crossed—extensor reflex)
概念:如果受到 伤害性刺激较强时, 则受刺激一侧肢体屈 曲的同时,对侧肢体 出现伸直的反射活动。
(1)特点:
去大脑僵直主要是一种伸肌紧张亢进状态
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
(2)机制:
易化区:加强伸肌的紧张性和肌运动。 易化区较大,包括延髓网状结构背外 侧,脑桥的被盖,中脑的中央灰质及被盖等。 抑制区:抑制肌紧张性和肌运动 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 脑干以外: 机制: 切断了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等部位与网状 结构的联系,抑制区和易化区之间失衡,易化 区占优势的结果。
三、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
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 运动学习的过程。 由主观意识支配而产生的骨骼肌运动称为随意 运动。 起源 – 大脑皮层联络区; 设计 – 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外侧部; 运动程序的编制与储存 – 皮层小脑。
最终决定于最后公路 会聚到最后公路的各种神经冲动的作用 引发随意运动(voluntary movement)
1、α运动神经元:
支配梭外肌,有两种体积不同的类型:大 的α运动神经元 - 快肌;小的α运动神经元 - 慢肌
2、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 (motor unit) :一个α运动神经元 及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运动单位的大小决定于神经元末梢分支数 目的多少。
分支少 - 利于做精细运动,如眼外肌,只有6 – 12根肌 纤维; 分支多 - 利于产生巨大的肌张力。
简述人体各个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简述人体各个系统的组成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eceb69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e.png)
简述人体各个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由多个系统组成,每个系统都有特定的组成和功能。
以下将对人体的各个系统进行简要描述。
一、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负责将含氧的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同时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回流至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分布于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负责输送血液和维持生命活动。
二、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通过呼吸运动和肺泡的气体交换来实现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三、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和消化腺等器官。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成营养物质,以供身体吸收和利用。
消化系统通过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来完成食物的分解和吸收。
四、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物质,调节体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过滤血液,产生尿液,并将其输送至膀胱。
五、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
它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和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和行为活动。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核心,负责感知、思维、记忆和行动。
六、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各种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控制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各种生理活动。
内分泌腺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它们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传递到目标器官,发挥调节作用。
七、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骼、肌肉和关节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身体,使身体能够运动和保持姿势。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肌肉通过收缩产生力量,使骨骼运动,关节则连接骨骼,使运动更加灵活。
八、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包括淋巴组织、淋巴器官和免疫细胞等。
它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维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免疫系统通过免疫细胞的活动和抗体的产生来实现对病原体的防御。
第五章神经系统与运动相关的结构和功能
![第五章神经系统与运动相关的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c700e75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a.png)
第五章神经系统与运动相关的结构和功能运动是人和动物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姿势则为运动的背景或基础。
躯体的各种姿势和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的。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是复杂的反射活动。
骨骼肌一旦失去神经系统的支配,就会发生麻痹。
第一节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一、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在脊髓前角存在大量运动神经元,即α、β、γ运动神经元;在脑干的绝大多数脑神经核(除第Ⅰ、Ⅱ、Ⅷ对脑神经核外)内也存在各种脑运动神经元。
脊髓α运动神经元和脑运动神经元接受来自去干四肢和头面部皮肤、肌肉和关节等处的外周传入信息,也接受从脑干到大脑皮层各级高位中枢的下传信息,产生一定的反射传出冲动,直达所支配的骨骼肌,因此它们是躯体运动反射的最后公路(final common path)。
作为运动传出最后公路的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许多来自外周和高位中枢的各种神经冲动都在此发生整合,最终发出一定形式和频率的冲动到达效应器官。
会聚到运动神经元的各种神经冲动可能起以下作用:①引发随意运动;②调节姿势,为运动提供一个合适而又稳定的背景或基础;③协调不同肌群的活动,使运动得以平稳和精确地进行。
γ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也以乙酰胆碱为递质,它支配骨骼肌的梭内肌纤维(见后文)。
γ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较高,常以较高的频率持续放电,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梭对牵张刺激的敏感性。
β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纤维对骨骼肌的梭内肌和梭外肌都有支配,但其功能尚不十分清楚。
二、运动单位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motor unit)。
运动单位的大小可有很大的差别,如一个眼外肌运动神经元只支配6~12根肌纤维,而一个四肢肌肉(如三角肌)的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肌纤维数目可达2000根左右。
前者有利于支配肌肉进行精细运动,而后者则有利于产生巨大的肌张力。
同一个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可以和其他运动单位的肌纤维交叉分布,使其所占有的空间范围比该单位肌纤维截面积的总和大10~30倍。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各章考点精析: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各章考点精析: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8e2e709448d7c1c709a14538.png)
2015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各章考点精析: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考纲要求】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考点纵览】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最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
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最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第七章 坐姿系统与坐垫
![第七章 坐姿系统与坐垫](https://img.taocdn.com/s3/m/76a29f67336c1eb91a375df3.png)
• 1)坐垫和坐姿系统要有稳定的固定方式在坐姿系统内不 能轻易滑动 • 2)坐垫与人体要保持适度的摩擦力,既能提供人体的稳 定性,又不能造成皮肤伤害。 • 3)压力分布必须均匀,特别是骨隆突部位的压力不能集 中。 • 4)坐垫表面材料应该有良好的吸湿散热的性能,给予相 应处理。 • 5)对于充气.充水等类型坐垫要检查其安全性,避免爆裂 或渗漏。
三.选配
• (二)坐姿系统的选配工具
• 专家系统:采用计算机程序把患者的需求、技能与适当坐 姿系统进行匹配的系统 • 压力分布系统:能客观测量患者与坐姿系统接触面的表面
压力,观察患者在姿势变化时身体与坐姿系统界面间表面
压力的变化和对患者的影响,由压力分布单元、信息处理
采集单元和软件系统组成
三.选配
临床适配性检查
检查要点
坐位时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骨盆、支撑躯干的作用 靠背和坐垫的表面要求具有一定的摩擦力 承重部位压力分布必须均匀 身体重心应位于坐姿系统支撑面之内 对坐姿系统表面材料的吸湿散热性能和整体的美观性、安 全性和操控性进行检查
对于一些特殊疾病,应根据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检查
坐姿系统的选配前评估
对患者的个体评估内容 生理机能的评估 感觉、运动能力 患者的认知和行为能力
坐姿系统处方及设计与制作
坐姿系统处方
合格坐姿系统处方应明确坐姿系统的应用目的、基本功能 、制作机构、品种和附件。
设计与制作
坐姿系统模型:按照坐姿系统处方,由设计制作人员建立 模型。 坐姿系统制作:由评估团队和患者共同对模型进行模拟性 试验,找到问题进行改进,由制作人员完成制作。
(三)按坐姿系统的结构形式分类
A. 坐式 B. 躺椅式 C. 立式
神经对姿势运动的调节
![神经对姿势运动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8a40cc8c5acfa1c7ab00cc07.png)
膝跳反射
常用的腱反射
名称 检查方法 中枢部位 效应 膝反射 扣击膑韧 腰 2-4 小腿伸直
带
肘反射 扣击肱二 颈 5-7 肘部屈曲 头肌肌腱
跟腱 扣击跟腱 腰5-骶2 脚向足底
反射
方向屈曲
⑵肌紧张(紧张性牵张反射) :
概念:指缓慢而持续地牵拉肌腱时所引起的牵张 反射。
特点:肌紧张属于多突触反射。 无明显的运动表现,骨骼肌处于持续地轻
巴宾斯基征阳性
巴宾斯基征阴性
肌萎缩
不明显
明显
注:上运动神经元指管理脊髓运动N元的所有上位N元(包括
脑干、基底N节、大脑皮层); 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和脑干运动N核发出轴突并直接控
制骨骼肌活动的运动N元。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基底神经节:是指大脑基底部的一些核团。 2.基底神经节损伤的临床表现:
运动少而肌紧张增强,例如帕金森病; 运动过多而肌紧张降低,例如舞蹈病和手足 徐动症等。
⑴肌紧张增强而运动过少综合症
☆临床病症:如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病)。
☆主要表现:全身肌紧张增高、肌肉僵硬、随意运动过 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
静止性震颤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震颤多见于上 肢, 尤其是手部,静止时出现,情绪激动时增强,随意运 动时减少,入睡后停止。
腱反射 肌紧张
⑴ 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 时发射的牵张反射,它表现为被 牵拉肌肉迅速而明显的收缩。 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
特点:腱反射是单突触反 射,所以其反射时很短,耗 时约0.7ms。
意义:了解神经系统的某 些功能状态。
如果腱反射减弱或 消失,常提示该反射弧的某 个部分有损伤; 若腱反射 亢进,说明控制脊髓的高级 中枢的作用减弱。
简述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简述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b0aa8c3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a.png)
简述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运动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骨骼、肌肉和关节等多个部分组成,共同协作完成人体的运动功能。
下面将对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进行简述。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构成。
骨骼系统是运动系统的基础,它由206块骨头组成,包括头骨、躯干骨、四肢骨等。
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身体的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
骨骼还参与运动过程中的力传递,通过关节的连接使得身体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
肌肉系统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它由肌肉组织组成。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是最常见的肌肉类型,它负责人体的主动运动,通过收缩与松弛来实现肢体的运动。
平滑肌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中,控制内脏的运动和功能。
心肌是构成心脏的主要组织,负责心脏的收缩和泵血功能。
肌肉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和运动,使身体能够进行各种动作和活动。
关节系统是连接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关节、韧带和滑膜等组织构成。
关节是骨骼之间的连接点,通过关节的灵活运动,使得身体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动作。
韧带连接骨骼,起到稳定关节和限制关节活动范围的作用。
滑膜在关节内部分泌滑液,减少关节摩擦,保护关节软骨。
关节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骨骼的运动自由度和稳定性,使得身体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动作和姿势。
除了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组成部分外,运动系统还包括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神经系统通过传递神经冲动来调节和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使得身体能够做出精确的运动。
循环系统通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肌肉组织,同时带走代谢产物,为肌肉提供能量和养分,维持运动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总体来说,运动系统是人体完成各种动作和活动的基础,它由骨骼、肌肉、关节、神经和循环等多个组成部分协作完成。
骨骼提供支撑和保护,肌肉提供力和动力,关节提供运动范围和稳定性,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肌肉的运动,循环系统提供能量和养分。
各个组成部分紧密配合,使得人体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动作和活动,保持身体的正常运动功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6c72c58804a1b0717ed5dd10.png)
1.体表感觉代表区: ⑴第一感觉区
中央后回 (3-1-2区) 定位明确 左 右 交 叉 :( 除 头 面 部 是 双侧性外); 倒 置 分 布 :( 除 头 面 部 是 直立外); 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
觉分辨的精细程度呈正比
(如拇指和食指的投射区
大);
感觉柱:皮层细胞纵向柱状排列,构成感觉皮层最基本的功能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路径: 特异感觉传入纤维经脑干时发出侧支 脑干网状结构内反复换元上行 丘脑的髓板内核群 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3.两 种 感 觉 投 射 系 统 的 比 较
特异性投射系统
①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 组 成 ②经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
6.嗅觉代表区:边缘叶的前底部。
7.味觉代表区: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射 区下侧。
三、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 1.躯体感觉:
⑴躯体感觉包括:浅感觉(触、压、痛、温觉) 和深感觉(本体感觉 = 运动觉 + 位置觉等)。
⑵感觉的感知取决于:皮层兴奋的特定部位。 ⑶感觉的强度取决于:
感觉N冲动传入的频率; 参与反应的感受器数目; 参与反应的感受器点状分布密度(触压觉:指 尖>四肢>躯干;温觉:冷觉>热觉)。 ⑷传导路脊髓交叉不同: 浅感觉先换元交叉后上行; 深感觉先上行后换元交叉。
单位。同一柱内的神经元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感觉刺激起反应
(二)感觉皮层的可塑性 1.概念:皮层N元间的广泛联系可发生较快改变
的特性。
2.现象:
⑴当某外周感觉单位频繁使用/或废用时,感
觉皮层的相应代表区会扩大/或被邻近的其他代表区 占据的现象。
⑵当切除皮层某感觉代表区时,该外周感觉单位 的皮层投射移向周围代表区。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debc1b13f18583d04964598b.png)
触压觉、肌肉本体感觉: Aβ类纤维。
温度觉、痛觉和触压觉: Aδ类纤维。
温度觉、痛觉和触压觉: C类纤维。
(二)临床意义
1.脊髓半横切(一侧脊髓损伤)后的感觉障碍:
横横切面以下:①对侧浅感觉消失;②同侧深感觉消失;③同侧运动障碍
大脑皮层是感觉的最高中枢, 其功能定位即为感觉代表区。
(一)结构特点
1.神经元数量多,联系复杂;
2.皮层分6层;
3.大脑皮层功能单位—“功能柱”(由6层细胞纵行排列而成)
感觉柱(运动):主要在中央后(前)回。
特点:①同一柱中神经元功能相同;
②同一柱中联系环路只通过柱中几个神经元接替即可;
2. 非条件反射的皮层下中枢;
3. 有两大投射系统,与皮层的兴奋有关;
4. 与痛觉有关。
(二)核团
丘脑完成上述功能,靠许多神经细胞完成。根据我国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的意见,丘脑的各种细胞群大致可分为三类。
1.感觉接替核:
作用:接受特异性感觉纤维,换元后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特殊区域。
一. 经典的突触传递
二. 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
三. 经典的突触传递
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一) 突触的分类
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分为三类:
(1) 轴突-树突式突触 前一神经元的轴突与后一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
(2) 轴突-胞体式突触 前一神经元的轴突与后一神经元的胞体相接触。
2.脊髓空洞症
轻度:较易受损的是痛、温觉,而轻触觉不受影响(即痛温觉与触觉分离现象)
重度:双侧痛、温觉与触觉均障碍。
二、丘脑及其投射系统
运动系统功能
![运动系统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5aa20a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1.png)
运动系统功能
运动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组织,主要的功能是提供支持、保护内脏器官、产生力量和控制身体运动。
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支持:骨骼是运动系统的基础,它为身体提供结构支撑,使人体能够维持站立和保持姿势。
骨骼还为内脏器官提供保护,避免其受到外部撞击和压力。
2.运动产生:肌肉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产生力
量和执行身体的运动。
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来产生力量,使得身体能够做出各种动作,如行走、跑步、举重等。
3.姿势和平衡控制:运动系统通过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维
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关节是骨骼之间的连接点,它允许骨骼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从而使得身体能够保持平衡和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
4.体温调节:运动系统还参与调节体温的功能。
当人体参与运
动时,肌肉的活动会产生热量,帮助提高体温。
同时,通过运动,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快,有助于热量的散发,从而维持身体的恒温。
5.血液生产:骨骼内有骨髓,它是血细胞的产生和发育的地方。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维持身体正常的血液供应和功能。
总的来说,运动系统在人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供了身体的结构支持和运动产生的力量,还参与了姿势和平衡的控制、体温调节和血液生产等功能。
保持身体健康的运动系统对于正常的生理功能和身体运动能力的发挥至关重要。
运动生理学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第三章第四节
![运动生理学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第三章第四节](https://img.taocdn.com/s3/m/f3979b464a7302768e9939ae.png)
1、牵张反射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它在运动 中的意义。
2、小脑在控制和调节运动方面行使何功能? 3、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命令是通过哪些途径
实现的?它们分别行使着什么功能?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对运动的调控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是通 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条下行通路完成的。
锥体系下行途径
①皮层脊髓束:皮层运动区→延髓锥体交叉到对侧 →下行→脊髓→躯干、四肢
②皮层脑干束:皮层运动区→脑干→头面部
功能:支配随意运动
锥体外系
起源:锥体外系的皮层起源比较广泛,几乎包 括全部大脑皮层。 下行途径:下行途径复杂。 调控:作用对脊髓反射的控制常是双侧性的。 主要功能:调节肌紧张;协调不同肌群运动。
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脊髓运动神经元
一块肌肉通常由若干运动神经元支配。这些神 经元位于脑干或脊髓前角,称为运动神经元池。
运动神经元池
运动神经元 神经元
大 运动神经元 小 运动神经元
神经元支配肌纤维的收缩活动, 神经元调节长度和张力
脊髓反射的感觉传入
牵张反射
状态反射 翻正反射 直线加速运动反射 旋转加速运动反射
状态反射 头部空间位置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
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全身肌肉张力的重 新调配。
翻正反射 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 通过一系
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称为翻正反 射。(视觉、位觉、大脑皮层)
旋转运动反射 人体在进行主动或被动旋转运动时,为了恢复
正常体位而产生的一种反射活动,称为旋转运动 反射。(位觉)
直线运动反射 人体在主动或被动进行直线加速或减速活动时,
11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11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0f644e1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d.png)
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 脊椎动物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的 一侧肢体的屈肌快速收缩而伸肌迟缓,肢 体屈曲,称为屈肌反射。
• 屈肌反射具有保护意义。
• 若加大刺激强度,则可在同侧肢体屈曲的 基础上,出现对侧肢体伸展,这一反射称 为对侧伸肌反射,在维持躯体平衡中具有 重要意义。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对侧上下肢伸肌紧 张性减弱。 头后仰时: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增强,四肢伸直,背部挺直。 (举重运动员,提杠铃至胸前瞬间头后仰,提高肩背力量) 头前倾时: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紧张性相对加 强,四肢弯曲。
(体操运动员后手翻、后空翻或平衡木动作,若头位不正,两臂伸肌 力量不一致,导致失去平衡,动作失误。)
(动态牵张反射、静态牵张反射)
动态牵张反射也称为腱反射,是由快速牵拉肌肉引起 的,它的作用是对抗肌肉的拉长,其特点是时程较短 和产生较大的肌力,并发生一次位相性收缩。
• 静态牵张反射也称 为肌紧张,实在缓 慢持续牵拉肌肉时 形成的,主要调节 肌肉的紧张度,不 表现出明显的动作, 但对维持姿势非常 重要。
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目前认为,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是以三个等级的方式 组构的。
• 最高水平以大脑皮质的联合区和基底神经节为代表, 负责运动的战略,即确定运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 最佳运动策略;
• 中间水平以大脑皮质运动区和小脑为代表,负责运 动的战术,即肌肉收缩的顺序、运动的空间和时间 安排,以及如何使运动协调而准确地达到预定目标;
因为高位中枢存在,这类反射被抑制而表现不明显。
(2)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ex)
特点:先转头,再转身。 概念: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
老年运动与健康课件-老年运动与健康 第一节
![老年运动与健康课件-老年运动与健康 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7b8f4f3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5.png)
三、老年运动与内分泌系统
(一)内分泌系统概述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他组织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
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 2.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调节 • 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
(二)老年人内分泌系统的特征
(二)老年人运动系统的特征
1.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 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
• 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保证骨的硬度和脆 性,无机质保证骨的弹性和韧性。随着年龄增长,骨中的有机 质和无机质的比例逐渐失衡,因此老年人极易发生骨折。
(三)运动对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影响
• 人到老年,随年龄增长呼吸系统发生三个最主要的变化:肺泡体 积逐渐增大、肺的弹性支持结构退变和呼吸肌力量减弱。
1.体锻炼可增加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 2.体育锻炼可使安静时的呼吸频率减少 3.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肺活量
六、老年运动与消化系统
(一)消化系统概述 1.消化系统的组成 •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
(二)老年人呼吸系统的特征
2.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变 • 肺容积: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活量(VC)降低,45岁以后下降速度
加快,70岁时VC约减少40%。 • 通气功能:由于VC减少、胸廓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RAW)增加
和呼吸肌收缩力量减退等,老年人最大通气量(MVV)降低。 • 换气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组织弹性减退,RAW增加,引起吸
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 直肠、肛管)等部。
(一)消化系统概述
人体姿势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人体姿势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d304aea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4.png)
人体姿势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健康和身体的关注也变得越来越高。
而正确的姿势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姿势习惯,如果长时间保持这些错误的姿势,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损伤。
因此,设计一款人体姿势评估系统,对于提高人们的姿势意识和保持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系统功能设计在设计人体姿势评估系统时,我们需要考虑的第一点就是系统的功能设计。
根据对市场上类似产品的调研,我们将系统的功能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姿势检测系统可以通过摄像头识别人体姿势,对于不正确的姿势进行检测和提示,比如驼背、头部前方、脊柱弯曲等。
系统还可以通过声音提示的方式,提醒用户进行改善。
2. 姿势分析系统分析用户的姿势情况,给出对应的分析结果,如各部位的关节灵活度、肌肉群的强度等。
可以自动记录下来用户不同时间段的姿势状态数据,并生成相应的图表进行展示,让用户更直观的了解到自己的运动情况。
3. 运动推荐系统可以针对用户的身体状态,推荐适合的身体运动,如按摩、拉伸、耐力运动等。
通过系统化的训练和运动,提高用户的身体素质,强化脊柱和肌肉,帮助用户改善不良姿势。
4. 记录管理系统可以记录用户的身体变化情况,对比不同时期的数据,体现用户的健康成长趋势和成效。
同时,系统也会根据不同用户的数据情况,个性化的制定运动计划,倡导每天有规律的运动,坚持降低生活中的常见不良姿势。
二、系统开发技术方案针对人体姿势评估系统的开发技术方案,我们考虑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来实现人体姿势的实时检测。
基于深度学习的技术算法,可以提高姿势检测的准确率和速度,同时也可以实现系统的升级和更新。
我们计划使用 Tensorflow 框架实现深度学习算法,进行人体姿势检测,并进行实时预测和分析。
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集大量的人体姿势数据,不断优化和提升算法的准确率和效果。
三、系统优势与市场上的类似产品相比,我们的姿势评估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体态调整主要调整那些方面?
![体态调整主要调整那些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cbf668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3.png)
体态调整是一种通过特定的姿势和运动来改善身体姿势和平衡性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体态调整方法:
1. 站姿调整:保持正确的站姿是体态调整的基础。
站立时应该保持身体直立,重心放在脚掌中央,收腹、挺胸、抬头,双肩放松,手臂自然下垂。
2. 坐姿调整:坐姿不良会影响脊柱和身体的平衡性。
在坐姿上,应该选择有靠背的椅子,让腰部靠在椅背上,双脚平放在地面上,保持身体直立。
3. 呼吸调整: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帮助改善体态。
应该用鼻子深呼吸,将气体充满肺部,然后慢慢呼出。
这样可以放松身体,减少肌肉紧张和姿势僵硬。
4. 拉伸运动:适当的拉伸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和弹性,改善身体的姿势和平衡性。
5. 强化运动:通过强化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需要注意的是,体态调整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避免过度运动和不当的锻炼方式导致的二次伤害。
因此,在进行体态调整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也需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和技巧,避免运动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小脑的功能 ㈠ 前庭小脑:维持躯体姿势平衡。 ㈡ 脊髓小脑:调节肌紧张。 ㈢ 皮层小脑:协调随意运动。编码 – 储存 – 提 取 – 应用。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 – 内脏神经系统 – 调节内脏功能 – 传出神 经 ㈠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
三、姿势调节系统的功能 ㈠ 脊髓的整合功能 1、脊休克:高位脊髓突然受到损伤,损伤面以下的暂 时功能丧失,无反射活动、无反应状态。
2、脊髓对姿势的调节
姿势反射:机体正常姿势的维持,是靠CNS整合来 自各种感受器的传入信号,反射地改变躯体骨骼肌肌紧 张的分布或产生相应的运动来完成的。
屈肌反射:浅反射。由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引起, 使得相关肌群产生协调动作,避开刺激。
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㈠ 脊髓:基本的反射,但不完善。 ㈡ 低位脑干:基本中枢。 ㈢ 下丘脑
下丘脑能将内脏功能活动和其他生理功能活动联 系起来,调节体温、营养摄取、水平衡、内分泌、情 绪反应、生物节律等功能。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
一、学习与记忆
㈠ 学习的形式 非联合型学习:刺激与反应之间无明确的关系。
㈡ 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 节
1、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去大脑动物:在脑干的上下 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动物 不出现脊休克,…….
去大脑僵直:是伸肌和屈肌 的牵张反射同时亢进,由于上 位脑的强烈易化作用导致脊髓 交互神经支配机制消失的一种 状态。
易化区:脑干中央区 域。
主要作用:加强伸 肌的紧张性和肌运动。
作用途径:网状脊 髓束,主要对 运动神 经元。
抑制区:脑干腹内侧 部。
四、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㈡ 功能
主要为对随意运动的产生和稳定作用,对 肌紧张的控制,本体感受传入信息的处理等。
㈢ 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
震颤麻痹:运动少,肌紧张增强。病变在黑质 ,多巴胺神经元功能减退。补充L-多巴。
舞蹈病:运动多,肌紧张降低。病变在新纹状 体,GABA神经元功能减退。使用利血平,耗尽。
联合型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操作式条件反射。 强化: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 ㈡ 条件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1、建立经典的条件反射所需的基本条件 – 强化 2、经典条件反射的消退 3、人类的条件反射 4、两种信号系统学说:语言系统。
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比较:
交感神经
起源(节前 脊髓胸腰段灰质侧角的
神经元) 中间外侧柱
神经纤维 节前短、节后长
1:10以上
分布
பைடு நூலகம்
广泛、几乎是所有脏器
副交感神经 脑神经核、脊髓骶部灰质 相当于侧角的部位 节前长、节后短 1:2 局限、部分脏器不受支配
㈡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1、双重支配 2、紧张性支配 3、作用相互拮抗,并与效应器的功能状态有关。 4、交感神经侧重于应急,副交感神经侧重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