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设计与成药性
药物分子设计的策略_药理活性与成药性
药物分子设计的策略: 药理活性与成药性郭宗儒*(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北京 100050)摘要: 化合物的内在活性和成药性是创新药物的两个基本要素, 活性是药物的基础和核心, 成药性是辅佐活性发挥药效的必要条件, 两者互为依存。
药物在体内的药剂相、药代动力相和药效相可概括为活性和成药性的展示过程。
成药性是药物除活性外的其他所有性质, 包括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化学性质、药代动力学性质和毒副作用, 这是在不同层次上表征药物的性质和行为, 但又相互关联与制约。
活性与成药性由化学结构所决定,体现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结合上, 寓于分子的结构之中。
先导物的优化是对活性、物化、生化、药代和安全性等性质的多维空间的分子操作, 因而具有丰富的药物化学内涵。
关键词: 分子设计; 内在活性; 成药性; 先导物优化中图分类号: R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3-4870 (2010) 05-0539-09Strategy of molecular drug design: activity and druggabilityGUO Zong-ru*(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0, China)Abstract: Intrinsic activity and druggability represent two essences of innovative drugs. Activity is the fundamental and core virtue of a drug, whereas druggability is essential to translate activity to therapeutic usefulness. Activity and druggability are interconnected natures residing in molecular structure. The pharma-ceutical,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phases in vivo can be conceived as an overall exhibition of activity and druggability. Druggability actually involves all properties, except for intrinsic activity, of a drug.It embraces physico-chemical, bio-chemical, pharmacokinetic and toxi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inter-twined properties determining the attributes and behaviors of a drug in different aspects. Activity and drugga-bility of a drug are endowed in the chemical structure and reflected in 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 and macroscopic property of a drug molecule. The lead optimization implicates molecular manipulation in multidimensional space covering activity, physicochemistry, biochemistry, pharmacokinetics and safety, and embodies abundant contents of medicinal chemistry.Key words: drug design; intrinsic activity; druggability; lead optimization研发有机小分子药物的药物化学模式, 大都是针对某药物靶标发现苗头化合物 (hit), 将苗头物演化成先导物 (hit-to-lead) 以确定先导物 (lead discovery), 经优化 (lead optimization) 确定候选药物 (drug candidate), 最终达到临床应用的目的。
新型药物的设计与合成
新型药物的设计与合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新型药物的设计与合成成为当今医药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新型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未来医药发展中的前景。
一、新型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新型药物设计是指利用现代医学和药学研究手段,通过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合成具有更好疗效和更小副作用的药物。
其目的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毒副作用,从而实现个性化和精确医疗。
二、新型药物设计与合成的方法1. 结构基础方法:根据目标疾病的生物学特征和药物靶点的结构信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筛选和优化药物候选化合物。
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实验成本和时间,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2. 合成方法学:新型药物的合成通常包括有机合成、高通量合成和仿生合成等。
有机合成是利用有机化学手段,通过有机合成反应将目标分子合成出来。
而高通量合成则是通过一系列自动合成装置,快速合成大量化合物,用于药物筛选和评价。
仿生合成是模仿生物合成途径,利用生物酶和合成途径合成具有特定药效的分子。
三、新型药物设计与合成的应用1. 癌症治疗:通过新型药物的设计与合成,可以寻找更具选择性和针对性的抗癌药物,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并提高药物对肿瘤的杀伤力。
2. 传染病治疗:新型药物的设计与合成可以帮助研制抗病毒和抗生素类药物,用于治疗各类传染病,如艾滋病、流感等。
3. 疼痛控制:通过研发新型镇痛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觉,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滥用风险。
4.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新型药物的设计与合成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四、新型药物设计与合成的前景展望新型药物的设计与合成将会成为未来医药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预见到以下变化:1. 个性化药物:新型药物的设计与合成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基因组学信息,实现个性化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新型药物的设计与合成
新型药物的设计与合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也越来越深入。
新型药物的设计和合成,是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就来探讨一下新型药物的设计和合成的基本流程,以及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一、药物设计的基本流程药物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涉及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一般来说,药物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目标分析、药效评价、分析药物动力学、制剂设计和安全性评价等。
1. 目标分析目标分析是药物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目标分析环节中,药物研发人员需要明确将要研发的药物的作用靶点和疾病诊断指标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对疾病的病理学、生理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2.药效评价药效评价是指对新型药物的疗效进行测试和评价,以便更好地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等。
药效评价包括体内和体外试验,其中体外试验可帮助研发人员筛选出具备潜在药效的化合物,而体内试验则需要在动物或人体中验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副作用。
3.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指对药物在体内代谢和转化以及对临床剂量的反应进行研究。
药物动力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设计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率,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4. 制剂设计制剂设计是指将药物与适合的制剂剂型结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进行药物给药。
制剂设计要考虑到药物的性质、药效、代谢和副作用等方面,在选择制剂剂型和包装材料时需要谨慎,以保证药物的高效给药和稳定性。
5. 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是指对新型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了解药物的安全性。
安全性评价需要在临床试验中进行,以确定药物的安全用量和给药频率。
二、药物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药物设计和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1. 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是药物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由于药物的作用机理往往与人体的生理机能互相作用,因此在药物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控制。
化学中的药物设计与合成
化学中的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设计和合成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生命科学、医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很多人在吃药时,往往会想知道这种药是如何设计和合成出来的。
下面,本文将介绍药物设计和合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相关进展。
一、药物设计药物设计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机辅助方法来构建小分子化合物,以获得一定的药理活性,并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药物设计中的关键是找到具有特定生化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这些分子需要具备化学稳定性和亲水性等特性,可以在生物体内起到必要的作用。
根据目标分子的理化特性和三维结构,药物设计可以分为结构基础模型、药效团模型、活性位模型、构象灵敏性模型等不同类型。
其中,药效团是指小分子化合物中能够与目标分子的靶点相互作用并发生改变的结构和化学基团。
药效团的发现是药物设计的核心环节之一,对于后续的药物筛选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物设计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经典的方法是药效团指导法和分子对接法。
药效团指导法是通过寻找结构和分子中的化学基团来发现与目标分子相互作用的关键结构。
而分子对接法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的方法,是在药效团指导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计算目标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预测其药理活性。
二、药物合成药物合成是将有效的药物分子合成出来的过程,需要运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方法来实现。
药物合成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因药物分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合成一个新药物常常需要多年的时间和大量的研究投入。
药物合成的目的是合成出稳定、安全、有效的药物分子,并通过优化合成方法和工艺来提高药物的质量和产量。
药物合成的基本原理是有机化学反应,包括酯化、加成、氧化还原、缩合等多种反应类型。
药物合成需要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和反应物,以达到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过程。
在药物合成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各种分析和检验,以确保选定的合成方式和工艺具有优良的药物品质。
药物合成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医药领域中,各种合成方法和技术的新颖性和可持续性也在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
化学制药中的药物合成与设计
化学制药中的药物合成与设计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化学制药已经成为了现代药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于传统中药,化学制药的药物主要依靠人工合成,能够更加精确地定量制备药品,并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药物合成与设计便是化学制药的核心内容,是化学家和药学家共同合作的重要领域。
在药物的合成和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药品的活性、稳定性、毒副作用等因素,以便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将从化学制药的三个主要阶段分别介绍药物的合成和设计方法。
一、药物的前期研究药物的前期研究主要是基于化学的方法来进行的,主要包括药物的发现、优化以及先导化合物的设计等。
其中,药物发现是整个药物研究过程中最为耗时和困难的一部分,需要通过现代分子设计技术、高通量筛选方法和经验手段等多种方式来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在药物优化过程中,化学家们需要对已有的化合物进行不断的改良和优化,以提高其药效和稳定性。
这里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复杂,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药效、毒性、代谢和制剂转化等等。
因此,基于化学方法来优化药物分子结构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繁琐的工作。
此外,先导化合物的设计也是药物前期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先导化合物是指能够证明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并且具有潜在药效的化合物。
化学家们需要设计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以便分析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并进一步设计出具有更强药效的化合物。
二、药物的中期研究药物的中期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制备和品质控制等方面。
通过千辛万苦的药物前期研究,最终得到了一些有望成为新药的化合物。
此时,化学家们需要进一步制备出大批的药物样品,并对药物的品质进行控制和检验。
在药物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非常复杂,包括药物的纯度、结晶性、形态学和固态结构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药物的稳定性、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同时,制药企业还需要对药物的品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验。
这包括对药物的理化性质、生物性能、制剂稳定性和毒理性质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测和验证。
药物制剂的设计与合成
药物制剂的设计与合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医药技术也日新月异。
作为生物医药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药物的设计和合成是制剂研究的核心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从药物制剂设计与合成两个方面入手,谈谈药物制剂的重要性以及方法与技术。
药物制剂的设计药物制剂的设计是指通过药理学、物理化学、制剂科学等学科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制剂技术,以达到合适的药效,稳定性,安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制成合适的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的设计要合理,才能使药物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因此,药物制剂的设计必须要经过多个环节的考虑和验证。
首先,药物的理化性质需要被考虑到。
药物分子的粒子大小,结构稳定性,化学反应等特性必须要满足药物的特定要求。
其次,药物制剂必须具有良好的生物可利用性。
生物可利用性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综合过程的结果。
如果药物制剂不能被完全吸收,就意味着无法达到理想的药效。
最后,药物制剂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保质期长、不易分解、易于储存。
因此,在药物制剂设计中,这些方面的要求必须被充分考虑到。
药物制剂的合成药物制剂的合成指的是将药物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和反应,合成成为符合要求的药物制剂的过程。
药物制剂的合成工作需要经过多种的技术和手段,以便获得最好的合成结果。
首先,药物的合成需要多种化学反应的催化。
化学反应催化是指通过添加速率刺激剂、酸碱或过渡金属元素等化学试剂,来促进化学反应,使药物原料之间的反应更加均匀、快速、有效地进行,从而达到药物合成的效果。
其次,药物合成还需要各种分离纯化技术的支持,例如色谱法、差异渗透法、离子交换法等,以便获得纯度更高的药物原料和药物制剂。
最后,药物合成的技术方法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计算机模拟、分子设计、基因工程等技术,以便加快药物制剂的合成速度和提高药物制剂的质量。
总之,药物制剂的设计与合成是生物医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药物研发中的创新药物设计与合成方法
药物研发中的创新药物设计与合成方法药物研发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创新。
其中,药物设计与合成是整个药物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决定了最终药物的质量和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设计与合成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人类对于药物需求的不断增长。
一、药物设计药物设计是指从药物分子的角度出发,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或者实验室实验,寻找最优化的药物分子结构,以期实现所需的药理活性。
药物设计主要包括结构基础设计、构效关系研究、活性团修饰等几个方面。
1. 结构基础设计结构基础设计是一种最为基本的药物设计方法,通常是指根据已知活性化合物的结构,设计出具有相似结构但活性更强的新型分子。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分子对接和构效关系分析,确定活性团的位置和关键结构,然后进行修饰和优化。
2. 构效关系研究构效关系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结构化合物的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找出药物分子结构和活性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药效团的作用机制,为药物设计提供更为精确的指导。
3. 活性团修饰活性团修饰是指在已知活性分子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进行适当的改动和修饰,以获得更强的活性。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增加活性团、改变立体构型、优化电子效应等方式,提高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二、药物合成药物合成是指将设计好的药物分子合成出来的过程,通常包括有机合成、天然产物合成、催化合成等几种方法。
1. 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指通过有机化学反应,将简单的有机物合成成复杂的有机分子。
在药物合成中,有机合成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大部分药物都是有机分子。
2. 天然产物合成天然产物合成是指从天然植物或者生物体中提取活性成分,然后进行结构优化和修饰,最终合成出具有更强活性的药物分子。
这种方法通常可以加快药物研发的速度,同时减少副作用。
3. 催化合成催化合成是指利用催化剂,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合成方法。
催化合成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废物少等优点,逐渐成为药物合成的主要方法之一。
成药性
1.分子量小于500; 2.氢键给体数目小于5; 3.氢键受体数目小于10; 4.脂水分配系数小于5; 5.可旋转原则,是辉瑞公司资深药物化学家Christopher A. Lipinski在1997年 提出的筛选类药分子的五条基本法则,符合Lipinski规则的化合物会有更好 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中会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因而 也更有可能成为口服药物。在药物研发领域,Lipinski规则被用于对化合物 数据库的初筛,以期摒除那些不适合成为药物的分子,缩小筛选的范围并 降低药物研发成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药物化学家们对Lipinski规则作 出简化,形成“四规则”和“三规则”,但是四规则和三规则有时仍然被 称作“五规则”,这里的五指的是各条规则的判别值均为5或500。简化后 的四规则去掉了关于可旋转键的数量限制;三规则进一步去掉了对氢键受 体数量的限制。这是根据口服药物总结出的经验型规律,是小分子药物设 计的有效指导原则。
靶标作用
致突变 毒性
这些属性和谐共存于药物的分子结构中
成功的药物
新药产生的三个层次
药品形式
分子设计
剂型设计
物质基础
剂量设计
服用方式
中药新药---中药复方
古义: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方组成的方剂 今义:由两味或两味以上的中药组成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最具中医药特色,它是一个复杂的 体系,并不是简单的药物堆砌,其化学成分也并非单味药物化学成分的简 单相加。
观
成功药物的两个必须条件
成功的药物的两大支柱是内在活性和成药性。
内在活性体现在足够的强度和选择性;
成药性包括适宜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代动 力学、安全和结构新颖等属性。
第6章成药性
6). 改善溶解性和化学稳定性
? 在分子的非药效团部位引入溶解性基团,消除化学不稳 定原子或基团。
Hajduk PJ.et al. Nat Rev Drug Discov,2007,6:211—219. Siegal G.et al. Drug Discov Today ,2007,12:1032—1039
? 苗头化合物未必都能进入研究阶段,因为固 有的缺陷不能发展成先导物
?活性表现为非特异作用 ?药代动力学不合理 ?物化性质差 ?毒副作用大 ?作用机制不明确
? 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 (HTS)所得的化合物,往 往忽略分子的成药性,即使发现了高活性化合 物,却也会因药代或物化性质等缺陷而无研发 前途。
? 机算辅助药物设计及虚似筛选仅是一种工具 ,准 确性、可靠性尚有不足。
5). 运用药物化学知识指导优化设计
整合各种生物学方法的试验结果,达到对药效强度和 选择性、药代(ADME) 的合理配置,以判断受试化合物 是否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作用部位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 ,确保产生药效作用。
优化的内容
1). 提高化合物对靶标分子的选择性或特异性
? 研发双(或多)靶标化合物,不仅对双靶标有选 择性,而且作用强度应相近或匹配。
? 是否对同源靶蛋白或蛋白亚型有作用,由于同 源蛋白之间的结构与功能有相似性,往往因选 择性不强,导致产生不良反应
2). 用细胞或功能性试验评价活性强度
3). 提高化合物的代谢稳定性
3). 物理化学性质
?相对分子质量<500; ?水溶解性>10μg·mL -1; ?脂水分配系数clog P或分布系数log D 0~3.0。
4). 化学结构
? 一般含脂肪或芳香环数1~5个 ? 可旋转的柔性键2~15个 ? 氢键给体不超过2个 ? 氢键接受体不多于8个
医药化学中的药物设计和合成技术
医药化学中的药物设计和合成技术药物设计和合成技术是现代医药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开发新药以满足不同的疾病需求,还在于提高现有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主要介绍药物设计和合成技术的定义、流程,以及新兴技术的应用前景。
一、药物设计与合成技术的定义药物设计和合成技术是通过化学手段制备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化合物,从而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和缓解疾病的科学。
根据不同的需求,药物设计可以分为现有药物的改良和全新药物的发现,而药物合成则是在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有机合成化学手段制备新化合物。
在药物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药物靶标的筛选和确认,以确定药物作用的靶点,例如与受体相互作用、促进或抑制酶的活性、改变蛋白质的构象等。
随后,根据靶标的特性和化学结构的限制,通过计算机模拟、结构拼接等方法进行药物分子的构建和优化。
最后,药物合成则需要进行化合物的筛选、设计、优化和合成。
二、药物设计与合成技术的流程药物设计和合成技术的流程一般分为以下步骤:1. 药物靶标的筛选和鉴定如前所述,药物设计的第一步是药物靶标的选定与确认。
根据不同的病理和生理机制,确定相应的受体、酶、离子通道及其相互作用等靶标以及相应的药物效应。
2. 药物分子的构建和设计药物分子的构建一般是基于药物靶标的空间结构和化学特性,通过分子模拟与设计等计算手段进行分子设计和优化。
同时,药物的构造复杂,通常需要考虑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毒性评价、药物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等多个方面因素。
3. 化合物的筛选和优化药物设计的目标是获得具有良好活性和安全性的化合物,出现化合物优化之后,需要通过药理、药代和毒理学等方面进行评估和优化。
4. 化合物的合成该步骤需要根据所设计的化合物的具体化学结构,并通过有机合成化学手段进行化合物的合成。
5. 药品的评估与应用化合物的实验室管道测试和体内疾病模型验证,最终通过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来确定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的成功开发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药的效果和降低副作用,同时为临床带来显著的改善。
药物设计与成药性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分子量:350-500个 亲脂性:log P: 3.0-5.0
氢键接受体:3-6个
氢键给体:0-3个
极性表面积:40-100Å2
可旋转键:5-8个
Roughley SD and AM. The Medicinal Chemist’s Toolbox: An Analysis of Reactions Used in the Pursuit of Drug Candidates. J Med Chem, 2011, 54: 3451-3479
N ( 或 N u蛋 白 ) G S
而同类药物奥氮平,10 mg/日,虽有类似 的代谢反应,因剂量低,无毒性反应。
N CH 3 N N S CH3
N H
Smith DA and Schmid EF. Drug withdrawals and the lessons within. Curr Opin Drug Disc Dev, 2006, 9: 38-46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机体对其进行物理的和化 学的处置。 机体在长时期的进化中,面对结构多样性的外来 物质,形成了具有共性的处置方式,遵循一般的 原则。省力最小原则。 共性行为表现在吸收、分布、一定程度上的生物 转化、排泄途径、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组织贮集 等。 机体对药物的处置,是从整体的分子及其性质出 发,在宏观性质上作时间与空间、物理与化学的 处置,一般而言,不拘泥分子的细微结构。
药物的宏观性质
分子量:是影响先导物的质量和化合物成 药性的重要因素; 水溶解性:对体外筛选和体内吸收和呈现 活性都非常重要; 脂溶性:适宜的脂溶性对药物的生物药剂 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都有贡献; 亲脂性和亲水性的均衡与和谐 ; 极性表面积:适度的极性表面积。
化学合成药物的设计和合成
化学合成药物的设计和合成药物的设计和合成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化学合成药物的设计和合成逐渐成为解决药物研究中的难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药物的设计1. 药物的分类在药物设计中,首先要了解的是药物的分类。
常见的药物分类包括抗生素、抗癌药、激素、镇痛药等。
不同的药物分类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药物分类的特点,去寻找最佳的设计方案。
2.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和人体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药物的作用机制也需要我们重点考虑。
一些药物能够与特定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
而另一些药物则能够直接影响身体的生理机能。
因此,在设计药物时,我们需要对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优化和改良。
3.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是指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对药效和药物毒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药物时,我们需要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去选择最优的合成方式和优化药效。
二、药物的合成1. 基础化学原理在进行药物合成时,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例如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来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数量。
因此,在进行药物合成时,我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和产物的品质。
2. 合成药物的难点在合成药物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
例如,一些药物可能会出现不稳定或难以分离的中间体,会对合成的效率和产物的纯度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反应条件或策略,比如采用新型催化剂、合成药物合成中的过渡态等等。
3. 绿色化学最近几年,随着绿色化学思想的普及,在药物合成技术中,绿色化学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绿色化学技术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可再生的材料和简单易得的试剂。
因此,绿色合成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药物产率和纯度,并且具有更好的环保性。
总结:药物的设计和合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掌握较扎实的基础化学知识和最新的研究进展。
成药性
中药新药的研究
科学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必须坚持 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相结合。
中药新药研究中评价成药性最直接的学科: 中药化学
化学结构是本质
氢键接 受体、 给体
分子量、 分子形
状
结构
极性、 静电性、 溶解性
化学反 应
中药研究新思路
组合化学研究
中药复方的组合化学研究,是以中药复方作为天然的组 合化学库(NCCL), 具有多靶作用机理特征为依据, 采用能反映复方疗效的药理学指标,通过组分或单体成 分的组合筛选,找出其性最强的组分构件,即确定复方 有效分子的构成。
五原则来历
类药五原则,是辉瑞公司资深药物化学家Christopher A. Lipinski在1997年 提出的筛选类药分子的五条基本法则,符合Lipinski规则的化合物会有更好 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中会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因而 也更有可能成为口服药物。在药物研发领域,Lipinski规则被用于对化合物 数据库的初筛,以期摒除那些不适合成为药物的分子,缩小筛选的范围并 降低药物研发成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药物化学家们对Lipinski规则作 出简化,形成“四规则”和“三规则”,但是四规则和三规则有时仍然被 称作“五规则”,这里的五指的是各条规则的判别值均为5或500。简化后 的四规则去掉了关于可旋转键的数量限制;三规则进一步去掉了对氢键受 体数量的限制。这是根据口服药物总结出的经验型规律,是小分子药物设 计的有效指导原则。
成药性与类药性的关系
优化
先导物
候选药物
类药性
成药性
类药5原则:化合物的类药性
类药性(lead-like)是Lipinski从总多口服吸收药物中 归纳出的经验规律:
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与药效性研究
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与药效性研究当代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与药效性研究。
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是通过有机化学理论,结合药品的结构与药物代谢机制,研发出可治疗某一疾病的化合物。
而药效性研究则是针对药物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毒副作用及作用时间等方面的研究。
药物分子设计合成的过程,即根据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或其病因,选择目标受体并进行分子筛选,找到对目标受体具有相对较好亲和力的化合物骨架。
通过药物分子的结构优化、转化及修饰,产生对疾病具有高效治疗的化合物。
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采用计算机化学技术对药物分子结构进行模拟,以预测并优化药物分子的化学性质及活性。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药物分子设计合成的研究中也加入了基因工程技术。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人为选择并改变目标受体的蛋白质序列,从而产生与原先不一样的目标受体形态。
药物分子的设计者将从中筛选出与新受体结构匹配的化合物,以治疗不同的疾病。
除了药物分子的设计和制备,药效性研究也是药物研发中重要的环节。
药效性的研究,首先需要对药物的生物转化过程有严谨的认识。
生物转化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被代谢、转化或被排泄的过程。
药物被生物体吸收后,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药物分子及其代谢产物才能真正发挥治疗作用。
因此,必须对药物的生物代谢及代谢产物进行全面的研究,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药效性研究同时也需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药物的作用时间。
药物的毒副作用通常都是因为药物的毒性过高或药物分子与其他化学成分产生了不良反应所导致。
因此,药物的毒副作用需要反复的进行评估和研究,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能。
而药物的作用时间则是指药物对于生物体的作用持续时间。
药物分子的半衰期和代谢速率是作用时间的两个重要因素。
药物分子的半衰期指药物分子误差的时间。
药物分子的代谢速率与药物分子的化学性质、代谢程序、生物体化学反应等多种生理因素有关,需要细致地进行控制研究。
总之,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与药效性的研究是药物研发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
制药工业中药物设计与合成的研究
制药工业中药物设计与合成的研究制药是一个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领域,药物设计和合成是制药工业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药物的设计和合成对于药物的效果、药物的稳定性和药物的副作用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药物设计和合成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药物合成的现状和药物合成的未来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药物设计是制药工业中最为核心的工作之一,它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靶向药物设计靶向药物设计是指设计一种药物,能够针对特定的病原体、相关的生理或病理信号通路或结构特征进行选择性干预,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靶向药物设计通常包括分子模拟和分子对接等计算机辅助研究方法。
2.结构活性关系(SAR)分析SAR分析是研究分子结构和药效学之间关系的基本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对比一系列分子的结构和生物活性数据,探究分子中每个基团的药效活性,同时确定分子的药效团。
这种方法既可以为新药物的设计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已有药物的改进提供依据。
3.多样化合成多样化合成是指在一个化合物内同时嵌入多种不同的功能团,构建出具有多种作用的药物。
多样化合成能够提高药物的作用时间、药效等级和生物利用度等,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是药物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药物合成的现状药物合成作为制药工业的一个重要子领域,其研究方向包括新药物的合成、已有药物的改良、药物原料及中间体的生产等。
目前,药物合成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简化合成路线在药物合成方面,合成路线的简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简化合成路线,能够提高药物的产量和纯度,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已经有许多药物的合成路线被大大简化,可以单步合成得到。
2.多步合成多步合成是药物合成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在药物分子中嵌入不同的化学键,能够合成出多种不同的分子形态,从而实现多种作用。
目前,许多药物的合成需要多步操作,但是随着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步合成的效率和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制药领域中的药物设计与合成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制药领域中的药物设计与合成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导言:在当今医药领域中,药物设计与合成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不断进步的领域。
药物设计与合成技术的进步能够推动新药的发现与研发,并且提高现有药物的疗效和药物合成的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设计与合成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突破和创新。
本文将重点探讨目前制药领域中的药物设计与合成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动态。
一、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中。
这一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与计算方法帮助药物研发人员进行药物分子的构建、设计和优化。
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发人员能够大大加快新药的发现和研发过程,并有助于减少经费和实验周期。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是目前药物研发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被广泛运用于靶向设计、虚拟筛选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二、多样性导向合成技术多样性导向合成技术是通过一系列高效合成反应,生成具有多样化化学结构的化合物。
多样性导向合成技术在药物设计与合成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一技术能够生成大量的新药前体化合物,为药物研发人员提供更多的选择。
与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相比,多样性导向合成技术具有高效、高产率和可控性等优点。
这种技术为新药的发现和研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制药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合成生物学与合成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与合成生物技术是一种将工程学原理应用于生物学,通过改造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酶系统,实现特定化合物的高效产生。
合成生物学与合成生物技术在药物设计与合成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变生物体的代谢途径或酶的特异性,药物研发人员能够在生物体内实现特定活性物质的高效合成,从而缩短药物的合成周期和提高产量。
合成生物学与合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药物设计与合成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四、新型药物合成方法研究除了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研究人员还在不断探索和发展新型药物合成方法。
这些新型合成方法能够提高药物的合成效率和选择性,从而帮助药物研发人员更好地实现复杂药物的合成。
药物设计与合成方法研究
药物设计与合成方法研究一、药物设计方法概述药物设计是指利用先进和现代的技术,结合对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深入认识和探索,开发新颖的药物,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一项科学技术。
药物设计方法可以分为基于靶标、基于分子作用机制和基于结构活性关系等几个主要方向。
1.基于靶标的药物设计该方法的核心是对药物与靶标相互作用的认识,靶标又称受体,是指生物体内对物质的特异性结合部位。
当前,利用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技术,人们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已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尤其是人们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不断深入探索药物-受体相互作用机理,从而大大提高了基于靶标的药物设计的准确性。
2.基于分子作用机制的药物设计该方法是在对药物分子与生物体分子作用机制的深入认识下进行的药物设计。
药物分子在体内与生物分子发生特定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预期的生物效应。
借助计算机模拟、分子为基础的组学等技术,可以对药物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药物的设计。
3.基于结构活性关系的药物设计这是一种传统的药物设计方法,早期经常采用。
它认为药物分子与靶标的相互作用是由于分子结构的特异性而导致的。
因此,设计良好的药物分子必须具有一定的分子结构特征和活性规律,从而使得药物分子能准确的与靶标相符合,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二、合成方法的分类药物合成的方法可以分为化学方法和生物合成方法两种。
1.化学合成方法化学合成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完成新药物的生产制备。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料和条件,掌握强大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需要的药物,并进行后续的纯化和分离工作。
化学合成方法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同时也有着重要的局限性:产量低、制备时间长、成本高等,因此这种方法在选择适用范围较窄和制备难度较高的药物时更为常见。
2.生物合成方法生物合成方法即通过微生物或细胞进行合成的方法。
和化学合成方法不同,这种方法利用微生物、细胞及其代谢活动,从生物体内产生药物。
第七章成药性_
2 . 药物分子的微观结构:与靶标活性部位结合 的特异性原子、基团或片段
药物呈现药理作用, 是同机体的靶标发生特异性结合, 进而引发生物物理和(或)生物化学变化的结果。
药物的分子设计策略(3):先导化 合物的质量与优化
一、概述
新药创制过程: 将非药的活性化合物向成药转化,满足安全、有
效、稳定和质量可控的要求。
■ 生物学: 活性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 ■化学: 发现苗头化合物(hit)和(或)先导化合物(lead),优化
构,确定一批有成药前景的物质,即候选药物(drug candidate) ■按照药政法规对候选药物进行系统的临床前研究,经审批 后进入临床I期、II期和III期研究,最终经批准上市应用
2. 先导物的标准
先导物无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药物类别标准不同, 普遍认可的标准--类药特征(drug-l i k e ) ,反映在药 学、药代和理化性质上应达到一定的要求。
1) 药效学--活性
■ 活性强度一般在1.0μmol·L-1 ( 酶 ) ~0.1μmol·L-1(
范围 ■ 存在剂量(浓度)和活性的相关性
选择多个候选药物,避免单打一 候选药物的开发有很强的时效性,为防止首先开发
的化合物夭折而贻误时间,往往同时有后续跟进的药 物(back-up candidate)。后续药物一般与首选 药物的结构类似,作用机制相同。后续药物的跟随开 发到什么程度,取决于首选候选药物的命运。
成药性:候选药物的成药性
Wenlock MC. Et a l . J Med Chem, 2003, 46: 1250 - 12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研发链的关键步骤:确定候选药物
靶标的确定
先导物确定
先导物优化
候选物确定
临床前研究 I期临床 II期临床 III期临床 批准上市
多参数优化目标:获得候选药物
稳 定 性
药 效 强 度
药 代 性 质
安 全 性
选 择 性
先导化合物
稳安药物选药 定全代化择效 性性性性性强 质质 度 参差不齐 ,需要调整
剖析成药性的内涵
物化性质是药物与介质作用的表现
物理形态:无定形,结晶态,多晶性。 水溶性:于水介质的行为。低:<10μg/mL; 中:10-60μg/mL;高:>60μg/mL。 脂溶性:于脂相介质的行为。 分配性:于两相介质中呈平衡作用的行为。 离解性:于介质中的荷电状态。 化学稳定性:于O2或其它介质中的可变性。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机体对其进行物理的和化 学的处置。 机体在长时期的进化中,面对结构多样性的外来 物质,形成了具有共性的处置方式,遵循一般的 原则。省力最小原则。 共性行为表现在吸收、分布、一定程度上的生物 转化、排泄途径、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组织贮集 等。 机体对药物的处置,是从整体的分子及其性质出 发,在宏观性质上作时间与空间、物理与化学的 处置,一般而言,不拘泥分子的细微结构。
辉瑞、GSK和阿斯利康近期在JMC、 BMCL和BMC发表的139篇文章中,统计了 3566个有活性的目标化合物的物化性质。
分子量:350-500个 亲脂性:log P: 3.0-5.0
氢键接受体:3-6个
氢键给体:0-3个
极性表面积:40-100Å2
可旋转键:5-8个
Roughley SD and AM. The Medicinal Chemist’s Toolbox: An Analysis of Reactions Used in the Pursuit of Drug Candidates. J Med Chem, 2011, 54: 3451-3479
药物对靶标结合力与实现的频度
药 物 出 现 的 频 度
亲和力的-log Overington JP, Al-Lazikani B and Hopkins AL. How many drug targets are there? Nature Rev Drug Discov, 2006, 5:993-996
新药创制的木桶效应
药效
生 化 性 质
物化 性质
安 全 性
药代
忌讳和杜绝短板
类药性和成药性
先导化合物发现-类药性 优化 候选药物的选择-成药性
类药5原则:化合物的类药性
类药性(lead-like)是Lipinski从众多口服吸 收药物结构中归纳出的经验性规律,当 分子量 > 500 类药5原则的扩展: 极性表面积<140Å ,或氢键给体 Clog P > 5 与接受体总数<12 可旋转性键<10 氢键给体 > 5 Veber DF et al. J Med Chem. 2002, 45:2615-2623. 氢键接受体 > 10 来自天然产物的药物例外 难以成口服药物。 Clardy J, Walsh C: Lessons from natural molecules.
而同类药物奥氮平,10 mg/日,虽有类似 的代谢反应,因剂量低,无毒性反应。
N CH 3 N N S CH3
N H
Smith DA and Schmid EF. Drug withdrawals and the lessons within. Curr Opin Drug Disc Dev, 2006, 9: 38-46
N
O
成功的药物整合了 优良的上述属性
易得性
稳定性
CH3
有效性
药物分子空间是很窄的
药物(<2万个)空间只占有机化合物(>1600万个)的 很小部分空间。 药物作为化合物群体,在宏观物理化学性质和拓 扑结构特征上存在着共性,在空间中并非均匀或 随机分布,而是簇集于特定的区域中。严格的成 药性反映了该空间的特点。 药理活性和成药性,构成新药创制的两大支柱。
物化性质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
新 药 研 发 大 都 集 中 于 该 类
II类 亲脂性分子
低水溶性,高过膜性 体内吸收取决于溶解速率
O Cl H N Cl O Na
N O NH2
亲 脂 性
I 类 高水溶性,高过膜性
体内吸收取决于溶出速率
CH3 O OH N H CH3 HCl
药理作用是药物的个性表现, 由微观结构所决定
体现在药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和 化学作用; 从原子和基团水平上考察,是靶标活性部位 的某些原子、基团或片段与药物分子中的某 些原子或基团在三维空间中的结合。
微观结构:药效团概念
药物呈现特定生物活性所必需的物理化学特 征及其在空间的分布; 是药物与受体结合部位的互补性结合中,对 药物分子的最重要的结构要求; 反映的是药物分子与受体结合的微观特征; 是对受体结合重要位点的映射,药物个性行 为的载体; 是模拟创新(follow-on)药物设计的依据。
溶解性的重要意义
是吸收的前提。 最低的溶解性保障活性的呈现。 体外筛选的准确性、重现性和构效关系。 体内活性的量效关系。 影响剂型的设计和制备。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高分子量的化合物溶解性低。 物理形态:结晶状态或无定形。晶格能影 响动力学溶解性。熔点与溶解度关系。 分子的平面性。 分子间氢键。 亲脂性和疏水性不利于溶解。
药物选择性作用的重要性
减少对非靶标(off-target)的作用---不良反应。 避免对antitarget的活性---毒性作用。 例如对hERG蛋白,5-HT2b受体拮抗剂对心脏 毒性。 选择性的多靶标作用是可取的,多重药理学。
Sunitinib
gefitinib
staurosporine
新药设计与成药性
药物设计的三个层次
服用方式 药品形式 物质基础
O H3C S O CH3 N O
剂量设计 剂型设计 剂型设计 分子设计
CH3
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药物分子的和谐性体现在物理、 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良好整合
诸属性寓于药物的 化学结构之中
O H3C S
安全性
O CH3
药物的宏观性质
分子量:是影响先导物的质量和化合物成 药性的重要因素; 水溶解性:对体外筛选和体内吸收和呈现 活性都非常重要; 脂溶性:适宜的脂溶性对药物的生物药剂 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都有贡献; 亲脂性和亲水性的均衡与和谐 ; 极性表面积:适度的极性表面积。
物理化学参数的分布
先导物优化
结 构 变 换 影 响 整 体 多 参 数 维 度 调 整 分 清 主 次 忌 顾 此 失 彼
理想的候选物
难 求 最 佳 但 希 平 衡 动
先导物的优化内容
化学结构 分子量 物化性质 溶解性 溶出速率 药代性质 过膜性 安全性 肝脏毒性 药效性质 药理强度
高活性药物的优势
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口服400 mg/日,因以 下代谢反应,产生髓细胞缺乏症的毒性。
N CH 3 N Cl N Cl N N Cl N N CH 3 N N CH 3
(或Nu 蛋白)
GS Cl N N
N CH 3 Cl N
N CH 3 N
N H
N Cl
N
N H
N GS (或Nu 蛋白)
S O CH3 O CH3
两亲性分子
propranolol
H3C O O N H CH3 O O N OH
O S
O N CH3 H N O N
diclofenac
carbamazeline
O O N CH 3 COOH H C 3
N
diltiazem
药物在体内过程: 内在活性与成药性的地位
剂型崩解 有效成分溶出 溶解速率 溶解度 化学稳定性
生物利用度 首过效应 主动转运 外排泵作用 I相II相代谢 血浆蛋白结合 血脑屏障
靶标作用强度 选择性 与非靶标作用 细胞毒性 致突变作用 胚胎毒性 遗传毒性 心脏毒性
药剂相
药代动力相
药效相
机体对药物的屏障: 成药性的阻力
TK, non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RTK,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TKL, tyrosine kinase-like kinases; CK, casein kinase family; PKA, protein kinase A family; CAMK, calcium/calmodulin dependent kinases; CDK, cyclin dependent kinases; MAPK,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CLK, CDK-like kinases. Fabian MA, Biggs III WH, Treiber DK et al. A small molecule–kinase interaction map for clinical kinase inhibitors. Nature Biotech, 2005, 23: 329-336
药理作用强度的重要性
强活性强度可弥补和遮盖药物的一些缺陷。 药量:无须在作用部位更多、更浓。 溶解性:可容许低到一定程度。 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对活性影响不大。 代谢产物:引起的毒性反应小或不存在。 与非靶标作用:几率低。 不良反应:少。 对不同动物来源靶标的作用有时强度差别很大。 细胞和体内活性强度是个综合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