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6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作者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的所在!

情感与价值: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作者的心境及背诵。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摹的能力和鉴赏力。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和观赏理解分析记忆法 五、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及作者简介

1、导入: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幸福与烦恼随时相伴,而苦恼与愤懑之情往往居多。我们要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样我们胸中的愤懑容易被驱散,生活的乐趣将是其乐无穷。今天我们就去会会我国中唐时代的文学家与思想家——柳宗元吧!

2、教师互动,了解作者生平:同学们有谁了解柳宗元吗?请你随便说说! 投影展示:

二、板书课题及题解

投影展示: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真是“景美情伤”。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1、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并圈出生字、生词。(师生共同正字音和字形)投影展示:

2、师范读课文(配音)或利用MP3朗读课文,生轻声跟读,并补充。 四、分析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师生观图诵读理解分析)投影展示:

探究问题:这段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点拨: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学习第二自然段(师生观图诵读理解分析)投影展示:

教师点拨:在这里,无论是以鱼写水,还是以鱼写静,用的都是侧面烘托的写法。

1“小石潭”是事物名称。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 2 ) 正形:

洌(三点水) 怆(右旁非“仑”)

坻(右旁非“氏”) 蔓(非)

板书:

发现 闻声伐道 发现小石潭 全石为底

全貌

{

青树翠蔓

归纳: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板书:

潭水 清冽 (侧面描写)

虚写:鱼影布石

潭中景物 特写镜头

游鱼 活泼 动静结合

实写:清澈见底

归纳:这一段作者采用“定点特写”的方式描写了潭水和游鱼。

(1)正音:

篁(hu áng) 坻(ch í) 参 差 (c ēn c ī)

屿(y ǔ) 嵁(k ān) 缀(zhu ì) 佁(y í)

翕(x ǐ) 怆(chu àng) 邃(su ì)龚(g ōng) {

{

}

移步换

景 { }

26、小石潭记 ( 柳宗元 ) 体裁:山水游记(散文)

这种写法用得好,往往能够收到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境界。

3、学习第三自然段(观图诵读分析理解) 投影展示:

点拨:这段话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这篇课文,详细讲析了第一至三段。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语言清丽,手法巧妙,善于抓住不同山水的特点刻意描摹,个性突出,栩栩如生。更值得称道的是,在精妙的景物描写中,往往蕴藏着深厚的思想感情,透露着强烈的倾向性,情景相生,意趣无穷。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善于去发现美好的事物!

六、布置作业:

1.熟读,理解,背诵这篇课文。

2、试翻译这篇课文。

3、结合当地景物特点对比课文景物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课时内容:

1、齐读(齐背)课文,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2、完成前课时作业第3题。(提问讨论后教师归结:)

当地景物及特点:清水江畔——十里长潍 苗疆圣水——剑河温泉

苗家圣山——平塘高坡 地宫奇景——打老溶洞

二、分析理解课文

1、研读第四自然段(观图诵读分析理解)投影展示:

教师点拨:这段“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与前几段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形成了

板书:

溪身:斗折蛇行

小潭源流 比喻手法

岸势:犬牙差互

归纳: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景 凄神寒骨

潭中气氛 情景交融 幽深冷漠) 情 悄怆幽邃

归纳:本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 }

{

}

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2、研读第五自然段(朗读理解分析)投影展示:

三、归纳主题

四、问题探究

1、理解重要字、词(师生互动)投影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