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10) 科学区案例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潜水艇教学案例分析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潜水艇教学案例分析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潜水艇教学案例分析摘要:幼儿科学教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而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与问题。

大班科学活动具体个案发现: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材料的投放、科学方法的掌握、教师的引导与提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学活动;探究;核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幼儿的科学教育理论不断深入推广,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科学教育理念、科学教育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教师在指导幼儿科学活动的方法、内容及其自身对科学知识的把握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

本研究针对大班《小小潜水艇》科学活动案例,从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材料的投放、科学方法的掌握、教师的引导与提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为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实践提供些许参考。

一、案例呈现(一)目标1.了解潜水艇沉浮的有趣现象。

2.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发现的现象,并能积极动手操作,进行表演。

3.对实验活动感兴趣,乐意尝试多次实验操作,体验成功带来的满足感。

(二)活动准备装满水的大盆若干,大饮料瓶若干(2L),小玻璃瓶若干(潜水艇),小塑料杯若干(舀水用),潜水艇沉浮的简单原理视频,金鱼三条,鱼缸一个。

(三)活动过程1.向幼儿介绍今天带来的好朋友小金鱼,提出问题,金鱼为什么可以在水中一会上一会下。

(先用一块布遮住鱼缸,让小朋友猜猜老师带来了什么,使幼儿产生好奇,提高专注力)2.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像金鱼一样在水里自由的上下游动,引入今天主题潜水艇。

(拓展幼儿思维)3.向幼儿展示自制的潜水艇上浮下沉的过程。

(操作前,提醒幼儿关注没有握瓶子的手,转移幼儿注意力,忽视捏瓶子的动作,然后一手握住大的塑料瓶子,一手随着水中的玻璃小瓶子上下移动,嘴里默念上浮下沉口令,激发幼儿好奇)4.让幼儿自己观察制作所用材料后,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潜水艇。

(完整)初中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

(完整)初中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

(完整)初中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初中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引言本文旨在对初中科学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提供对于教学实践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案例1: 实验室环境的优化案例描述本案例中,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发现实验室的环境对于学生的研究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

环境嘈杂、仪器设备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实验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实验结果也难以准确记录。

分析这个案例凸显了实验室环境对于学生研究的重要性。

科学实验需要在安静、整洁、有序的环境下进行,以确保学生可以专注于实验过程并取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教师在案例中的观察和反思是促使他们对实验室环境进行优化的关键。

建议为了优化实验室环境,教师可以:1. 定期清理和维护实验室,确保所有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控制实验室的噪音,尽量减少打扰学生研究的因素。

3. 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和耗材,以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便。

案例2: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案例描述这个案例涉及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课教学。

通过使用幻灯片、视频和互动教学软件等多媒体工具,教师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研究效果。

分析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能够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示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师在案例中的尝试成功地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建议为了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1. 确保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投影仪、音响系统等。

2. 制作精美的幻灯片和教学视频,能够简洁明了地传达科学知识。

3. 利用互动教学软件等工具,增加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结论通过对初中科学课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方法。

优化实验室环境和运用多媒体教学都是提升学生研究效果的重要策略。

希望本文能够对教师们在教学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小学科学案例分析(11个教学片段)

小学科学案例分析(11个教学片段)

小学科学案例分析(11个教学片段)教学片段1教学片段1介绍了如何通过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们在实验室中观察到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发芽并生长成植物的现象。

教学片段2教学片段2展示了如何利用水和油的密度差异来演示液体的分层现象。

学生们观察到在中加入不同密度的液体后,液体会分层而成为不同颜色的层次。

教学片段3教学片段3介绍了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的区别。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测试不同材料对磁铁的吸引力来判断材料是否具有磁性。

教学片段4教学片段4展示了如何使用热水和冷水来观察物体的膨胀和收缩现象。

学生们通过将物体放入不同温度水中,观察到其体积的变化。

教学片段5教学片段5介绍了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学生们通过将不同物体放在天平上,通过天平的示数来判断物体的重量大小。

教学片段6教学片段6展示了如何使用手电筒和不透明材料来演示光的传播。

学生们通过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不透明材料上,观察到光没有透过材料的现象。

教学片段7教学片段7介绍了不同材料的导电性差异。

学生们通过将电流和不同材料接触,观察电流是否能够通过材料传导以判断其导电性。

教学片段8教学片段8展示了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微小物体。

学生们通过使用放大镜放大物体,观察到微小物体的细节和特征。

教学片段9教学片段9介绍了动物类别的分类。

学生们通过观察动物的特征和性,将不同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片段10教学片段10展示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学生们通过使用显微镜放大微生物,观察到微生物的形状和结构。

教学片段11教学片段11介绍了水的三态和相变。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到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苏教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0 自然物与人造物》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0 自然物与人造物》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0 自然物与人造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自然物与人造物》是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物与人造物的区别,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教材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物与人造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然而,由于年龄尚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对自然物与人造物的概念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概念认知。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为他们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区分自然物与人造物。

(2)了解自然物与人造物的特点。

(3)学会对物品进行分类,判断其是自然物还是人造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对周围的物品进行整理和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创造力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区分自然物与人造物。

(2)了解自然物与人造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准确判断物品是自然物还是人造物。

(2)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自然物与人造物。

比较教学法:让学生对自然物与人造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自然物与人造物的认识。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对周围的物品进行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案例分析1. 引言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教育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一环。

而在大班幼儿园阶段,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更需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一次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案例,探讨其深度和广度。

2. 实践活动的背景这次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是在某市某幼儿园的大班进行的。

该幼儿园注重科学教育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3. 活动设计活动的主题是“春天的气象变化”。

在活动之前,老师们对春天的气象变化进行了相关的知识讲解,例如春雨、春风、气温变化等。

然后通过收集和观察天气现象,让孩子们深入感知春天的气象变化。

4. 活动实施在实施阶段,老师们组织了一次“观察春天气象变化”的户外活动。

孩子们分成小组,观察并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风向、云的形状等。

他们在教室里整理观察到的数据,并根据老师提供的辅助资料和工具,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气象报告。

5. 活动评价这次活动充分结合了实践和理论,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记录,深入了解了春天气象变化的特点。

活动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了知识,并培养了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6. 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幼儿们不仅对春天的气象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记录能力。

在未来的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类似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科学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7. 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通过深入的实践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8. 结束语这次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给幼儿带来了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和魅力。

希望在未来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中,能够更多地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会到科学的乐趣和意义。

大班区域活动区案例分析

大班区域活动区案例分析

引言概述:大班区域活动区是幼儿园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境之一,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资源,并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和创造的机会。

本文将通过对某个大班区域活动区案例的分析,探讨这个案例的设计理念、活动内容和教育目标,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正文内容:一、案例的设计理念1.1学习目标的明确性:案例中的区域活动区针对不同领域的学习目标进行设计,如语言、数学、艺术等。

1.2合理布局和划分:活动区的布局和划分符合幼儿的身高、体力和兴趣点,便于幼儿参与各类活动。

1.3素材和资源的充足性:活动区提供了丰富的教具、图书和玩具等资源,能够满足幼儿各种学习活动的需求。

二、活动内容2.1语言区:设计了读书角、语言游戏区等,帮助幼儿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

2.2数学区:设置了计数游戏区、图形拼图区等,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操作。

2.3科学区:设有植物观察台、实验区等,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和实践活动。

2.4艺术区:提供绘画、手工等活动材料,在艺术创作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5运动区:设置了室内游戏区、运动教具等,帮助幼儿锻炼身体和发展运动技能。

三、教育目标3.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各类活动中。

3.2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活动区的设计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艺术、运动等各个领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3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由地选择和探索,幼儿在活动区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3.4提升幼儿的合作意识:活动区的设置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参与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效果评估4.1学习成果的展示: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区中的表现和作品,可以评估他们在不同领域的学习成果。

4.2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在活动区中的参与和表现进行及时反馈,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4.3幼儿自我评价:引导幼儿自我评价自己在活动区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案例分析及实践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案例分析及实践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案例分析及实践活动方案案例:观察变化的叶子
目标:通过观察并记录叶子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材料:鲜嫩的叶子、透明胶带、笔和纸
活动步骤:
1.导入:老师向幼儿讲解叶子的变化,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叶子会
变色、掉落等现象。

2.观察叶子:幼儿拿到鲜嫩的叶子,并用笔和纸记录叶子的颜色、形
状和质地等特征。

3.绑定叶子:幼儿将叶子用透明胶带固定在纸上,确保叶子不掉落。

4.观察叶子变化:每天观察叶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幼儿要注意叶
子的颜色、形状是否发生了变化。

5.分析:通过观察记录的数据,幼儿可以和老师一起分析叶子变化的
原因,例如叶子的颜色变化可能与季节、光照等因素有关。

6.总结:幼儿和老师一起总结叶子变化的规律,并画出结论。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叶子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实践过程中,幼儿能够主动思考
叶子变化的原因,并学会用科学的方式来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

同时,通
过结束时的总结,幼儿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整理归纳,加深对叶子变化规
律的理解。

除了以上案例,幼儿园科学教育还可以引入其他实践活动,比如植物
的生长观察、简单的实验等。

关键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情境,鼓励幼儿
主动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幼儿园教师在
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方法和思维。

德国海德堡科技园区案例分析全文

德国海德堡科技园区案例分析全文

CFLD+Jiaxing+South+Lake+Planning_20170115a.pptx
14
30,000+海德堡大学学生后备力量充足
在文化方面,海德堡致力于以文化提升城市魅力与形象,在传承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入现代开放、拼搏实干的文化
海德堡科技园通过打通科创产业“运河”体系,科技成果辐 射整个莱茵-内卡地区,成为德国引领世界科技创新重要基地
作为法兰克福和斯图加特的纽带,海德堡通过三大平台,打通科创到产业化的条并不断创新突破,支撑起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城市风貌方面,科技园以现代、未来建筑风格为主,与主城区古典欧式建筑风格成强烈对比,为城市形象带来科技创新美感
海德堡
在人才方面,科技园通过三大平台形成引、育、留高素质人才闭环,迅速聚集活力大学生群体、高知科研人才和创业家
高素质科技研发人员
勇于尝试创新突破的高知创业家
创业公司聚集230家创业公司
高知科研人才丰富10,000+研发人员
海德堡科技园
内卡河
海德堡动物园
大学体育中心
国际交流中心
大学医院区
大学医院区
海德堡大学纽海姆费尔德校区
海德堡大学功能分区
海德堡大学及其著名的分子生物学中心(ZMBH)和大学医院,再加上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和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为巨大的科学和经济潜力提供了沃土。
Neuenheimer Feld 校区
火车站
法兰克福机场
科技园
海德堡科技园概况
30 years
1980
首先讨论一个特殊的区域的技术交流
签署成立海德堡科技园公司的公司章程;州与海德堡市之间签订租赁合同;由海德堡市和莱茵-内卡商会作为股东成立 Technologiepark Heidelberg GmbH。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15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15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15篇)案例1:《校园绿化行动》案例名称:校园绿化行动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自愿参与校园绿化行动,种植花草树木,维护校园环境。

实践目的: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意识,提升校园环境质量。

实践成果:校园环境得到改善,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

案例2:《亲子阅读活动》案例名称:亲子阅读活动实践活动描述:学校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阅读活动,分享阅读体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实践目的:促进家庭阅读,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惯。

实践成果:学生阅读兴趣增加,与家人的亲子关系得到加强。

案例3:《废物回收与分类活动》案例名称:废物回收与分类活动实践活动描述:学生主动参与校园废物回收与分类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和废物处理知识。

实践目的: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废物。

实践成果: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废物回收与分类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案例4:《社区志愿者服务》案例名称:社区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描述:学生组织志愿者团队,为社区提供各种帮助,如清洁服务、陪伴老人等。

实践目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实践成果: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区居民对学生的认同度提高。

案例5:《健康饮食教育活动》案例名称:健康饮食教育活动实践活动描述:学校组织开展健康饮食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食物,养成健康的饮食惯。

实践目的:促进学生形成健康饮食观念,预防肥胖和营养不良。

实践成果: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提高,学校食堂的菜品选择更加合理和健康。

案例6:《实地考察农田》案例名称:实地考察农田实践活动描述:学生参观农田,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并亲自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和采摘。

实践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农田的生产过程,增强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实践成果:学生对农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食物的珍惜程度提高。

案例7:《科学实验探究》案例名称:科学实验探究实践活动描述:开展各类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实践目的: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案例分析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案例分析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基本概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类地域组织,即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对集中,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我们把这类科技——工业综合体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

世界各国高新区呈现千姿百态,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科学园、技术园、科技园、研究园、发展园;有的称为工业园、科学工业园、科技工业园、高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带;有的称为科学城、技术城、文化学术研究城;有的甚至根据园区的技术开发内容和地理位置特点而称为硅谷、硅山、硅岛、硅廊、硅漠、硅原等等。

2.高新区发展历史美国是高新区的发祥地。

1 951年美国在东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兴建了占地只有5O英亩的斯坦福研究园(S t a n f o r dR e s e a r c h P a r k),开创了世界高新区的先河。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斯坦福研究园为起点,逐步形成了今日闻名于世的硅谷。

与斯坦福研究园起步发展的同时,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地区从林肯实验中心,沿128号高速公路两侧也出现了几百家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公司。

如今,这一半环形走廊地带已有700家与计算机相关的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基地之一。

到1992年在美国的5O 个州中有42个州建立了科学园、技术园、工业园等258个。

法国:1969年开始在南方城市尼斯附近筹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经过2O多年的建设,该科学城现己成为重要的国际性高科技中心;1983年法国开始筹建法兰西岛科学城,它是一个典型的科研、教学和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此外,还分别兴建了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布列塔高技术园,以航空航天技术为主的图卢兹科学园,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为主的格勒诺布尔(G r e n o b l e)高技术区等各种类型的高新区。

英国:具有几百年学术研究传统的剑桥大学是英国创办高新区的先行者。

幼儿园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科学教学案例分析引言: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科学知识。

本文将通过一则幼儿园科学教学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中进行科学教学,促进幼儿的科学素养的培养。

案例背景:教师在幼儿园开展一堂关于水的实验课。

幼儿园采用了观察实践法,通过幼儿园的水源以及水的各种形态的具体实物,引发幼儿对水的兴趣,带领幼儿在实践中主动探索。

分析步骤一:兴趣引导在课堂开始,教师通过展示水的来源、用途和各种形态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张大海报,上面绘制了水的循环过程,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关注。

分析步骤二:观察实践教师带领幼儿到幼儿园的水源进行观察实践。

比如,教师可以带着幼儿近距离观察自来水池,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清洁的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

分析步骤三:提出问题教师鼓励幼儿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问幼儿:“为什么洗澡的水会变脏?”,“为什么雨水是怎么来的?”等等。

这种提问可以引发幼儿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分析步骤四:实验设计在观察实践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然后让幼儿一起设计实验方法和记录观察结果。

这样,幼儿可以通过实践,亲眼看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从而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分析步骤五:小组交流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交流,幼儿可以互相学习和启发,加深对水的认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分析步骤六:问题解答在小组交流之后,教师可以对幼儿的问题进行解答。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索,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例如,当幼儿问“为什么雨水会下到地上?”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气候变化和水循环等方面进行思考。

分析步骤七:延伸探究在问题解答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延伸探究。

六个科技园区案例分析1420497585

六个科技园区案例分析1420497585

香港科技园(Hong Kong Science & Technology Park)中密度,科技园公司自主开发型科技园(1)概况科技园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设立的法定机构,占地22公顷,提供20幢具最先进实验室配套的大楼,提供办公室面积达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容积率约1.5,中密度科技园。

园区的目标:将带领香港在重点科技领域上,成为国际首屈一指的创新科技发展中心,以及高增值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及服务业的枢纽。

园区的使命:Ÿ提供优质基建及支援设施,以促进重点科技领域的创新及科技发展,并提升制造及服务业的技术水平。

Ÿ为新成立的科技公司提供拥有全面支援服务的“科培计划”。

Ÿ透过举办顾问、培训及研究计划,以加强业界与大学/应用研究机构的合作。

香港科技园目前分三个阶段进行建设。

(2)特征位于港岛区市中心和中国大陆边界的中间点,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令科技园的交通变得极为便利。

提供一站协作式的支援服务。

沿海而建的大楼为各单位提供全海景景观。

(3)经验1)规划设计经验充分利用珍贵的海景资源,强调环境的可持续性。

以及设计配套的人性化和完整性。

2)开发运营经验强调园区公司一站协作式服务,以及引领香港在重点科技领域上的进步。

台湾新竹科技园(Taiwan Hsinchu Science Park)中密度,学院化、公园化和社区化型科技园(1)概况新竹工业园区位于新竹市东南部,园区用地约600公顷。

以美国斯坦福科学工业园区即硅谷为模拟样板,成为全球唯一成功翻版硅谷的科技园(亚洲三大科技园之一,其余两个分布是日本筑波和韩国大德)。

六大支柱产业,即集成电路、电脑及辅助设备、通讯、光电、精密机械和生物技术。

就业人数达到10万余人,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数的12.5%。

园区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大规模基建、制定优惠政策阶段;·高科技标准化生产主导阶段;·研发与生产平分秋色阶段;·力图研发活动为主的阶段。

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案例分析-徐畅

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案例分析-徐畅

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案例分析■徐畅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案例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是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奠定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基础。

它历经四次扩区,目前形成了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产品涉及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诸多领域,不仅加速了知识、技术向产业的转化,还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人驻,在为当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并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可以借鉴的经验,现在也存在一系列亟待改进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中关村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思路。

一、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现状(一)中关村产业集群情况《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23-2022年)》(简称《创新引领工程》),确定了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等六大产业集群为中关村优势产业集群,将享受政府政策和资金的重点支持。

到2021年,这六个优势产业集群收入力争超过2.6万亿元。

这六个优势产业集群分别是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集群、卫星应用产业集群、生物和健康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除了六个优势产业集群,中关村还确定了四大潜力产业集群,包括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产业集群、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在这些领域,中关村企业创新能力强,具有技术优势,成长潜力好,但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存在薄弱环节。

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为例,目前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引领创新,创制国际标准率先取得突破。

如大唐电信集团牵头创制了全球两大第四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TD-LTE标准,基于该标准的4G服务己于去年年底启动全国商用;信威创制了宽带无线接入McWiLL国际标准;闪联创制了3C协同领域国际标准;威讯紫晶创制了无线物联网芯片国际标准;WAPI联盟创制了TePA信息安全国际标准。

科学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科学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案例以某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为例,探讨科学教学实践中的有效策略。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物体的沉浮》。

通过这节课,学生将学习物体沉浮的条件,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掌握物体沉浮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沉浮现象(如轮船、潜水艇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则会沉入水底?(2)探究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泡沫、木头、石头等)和容器(如水杯、水桶等)。

要求学生进行以下实验:①将不同密度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②改变物体的放置方式(如竖直放置、水平放置等),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③改变水的深度,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④将物体与容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3)讨论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出物体沉浮的条件: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体能浮在水面上;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体能沉入水底。

(4)拓展与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让一个小木块浮在水面上、如何设计一个简易的鱼缸等。

4.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实验操作规范,探究精神较强。

(2)学生在讨论与分析环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体现了良好的科学素养。

(3)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幼儿园科学案例

幼儿园科学案例

幼儿园科学案例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观察、探索、实验的能力,促进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些幼儿园科学案例,希望能够给老师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1. 探索水的特性。

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个水的探索角。

在这个角落里,摆放一些容器、滤网、吸管等工具,让幼儿自由地进行水的探索活动。

他们可以观察水的状态、颜色,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来搅拌水,甚至可以用滤网过滤水中的杂质。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对水的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种植小花小草。

在幼儿园的植物角,可以设置一个小花小草的种植区域。

让幼儿们亲自动手,用土壤和种子来种植小花小草。

他们可以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浇水、施肥,用小铲子松土,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爱护和责任感。

3. 制作简单的发电小实验。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发电小实验。

比如,用一个小电池、一根铜线和一根锌线,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电池。

然后,让他们用这个电池点亮一个小灯泡,或者让一个小风车转动起来。

通过这样的实验,幼儿可以初步了解电的产生和传输,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

4. 观察昆虫的生活。

在幼儿园的自然角,可以放置一些玻璃瓶、放大镜等工具,让幼儿们观察一些常见的昆虫,比如蚂蚁、蜗牛、蝴蝶等。

他们可以观察昆虫的外形、行为,甚至可以培养一些小蚂蚁,观察它们的生活状态。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对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总结:通过这些幼儿园科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教育并不需要复杂的实验和设备,简单的观察和实践就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教育应该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幼儿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希望这些案例能够给幼儿园的老师们一些启发,让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中得到更好的实施和发展。

幼儿园小班区角活动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区角活动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区角活动案例分析小班区角活动案例分析美工区活动案例案例背景:观察小朋友在活动中的互动,案例描述:区域活动开始了,闻闻把橡皮泥放在桌上并用手压平。

他把彩泥滚成球,又把它略略压扁。

滚成球,又把它略略压扁。

""看,生日蛋糕。

看,生日蛋糕。

""把蛋糕推向栾焰博,把蛋糕推向栾焰博,""给"( 栾焰博没有回答),闻闻把蛋糕拿回自己面前,把它揉成香肠状。

"看看我做了什么?看看我做了什么?""栾焰博:栾焰博:""这是什么?这是什么?""""""香肠香肠香肠" " 栾焰博伸出胳膊抓住了香肠的另一端膊抓住了香肠的另一端------香肠变成两截,香肠变成两截,香肠变成两截,""变成两根香肠变成两根香肠""。

闻闻拿起两段彩泥香肠揉成圆球状。

栾焰博说:两段彩泥香肠揉成圆球状。

栾焰博说:""给我给我""闻闻:闻闻:""不给不给""。

栾焰博伸手抓过一个彩泥小圆球,他背朝着闻闻,在闻闻背上推了一把。

闻闻:闻:""我的我的""。

栾焰博:栾焰博:""不是不是""。

闻闻生气了,发出怒吼。

栾焰博把彩泥给了闻闻。

栾焰博和闻闻把小彩泥球揉在一起,滚成大球,又把它拉开揉捏。

闻闻端来一个盘子,栾焰博把彩泥球放在盘子里,他们拿给我看,给我看,""看,馒头看,馒头""""""看起来很好吃,我想吃面条,你们能做吗?看起来很好吃,我想吃面条,你们能做吗?看起来很好吃,我想吃面条,你们能做吗?""他们拿回去,又开始将彩泥揉搓出面条形状。

大班科学区教育案例分析(2篇)

大班科学区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大班幼儿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探索欲望。

科学区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操作和思考的平台。

本案例以大班科学区“探索光影”活动为例,分析如何通过科学区活动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发展。

二、案例描述1. 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光的基本特性,知道光可以反射、折射、直线传播等。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2.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瓶、水、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2)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活动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带领幼儿观看关于光的现象的视频,激发幼儿对光的好奇心。

(2)探索环节1)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

2)教师出示镜子,让幼儿观察光在镜子上的反射现象。

3)教师出示透明塑料瓶,让幼儿观察光在瓶子中的折射现象。

4)教师分发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光影道具。

(3)操作环节1)幼儿分组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道具在光影下的变化。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分享环节1)幼儿分组展示自己的光影作品,分享操作过程和发现。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和操作过程进行评价,肯定幼儿的探索精神。

4. 活动延伸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内其他科学区,进一步拓展幼儿的视野。

2)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继续探索光影现象,如利用镜子、灯光等制作光影作品。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优点(1)活动目标明确,注重幼儿认知、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活动准备充分,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

(3)活动过程有序,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2. 案例不足(1)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对光影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

大班科学《好玩的对对碰》案例分析

大班科学《好玩的对对碰》案例分析

大班科学《好玩的对对碰》案例分析大班科学《好玩的对对碰》案例分析 案例: 对对碰游戏是大班孩子们喜欢的竞赛类游戏,我班的科学区里就有一个数字对对碰,活动目标是帮助幼儿巩固对10以内数的大小的理解。

玩法很简单:将内底贴有数字“2-10”的透明盒子倒扣在九宫格底盘上,每格内放一个,开始游戏。

幼儿玩“剪刀石头布”赢的人先翻开盒子,输的人后翻,比比两人翻的数字大小。

数字大的就把盒子拿走,数字小的就把盒子继续倒扣在底盘上,赢的一方继续翻。

以此类推,当底盘上剩下最后一个数字时游戏便结束了。

结束后两人分别数数自己拿到的盒子有几个,数量多的为胜。

分析: 这个游戏看起来很简单,虽然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都没有问题,但也有部分幼儿对数字很不敏感,无法一眼辨别数的大小。

这个数字对对碰其实也有很多种玩法,当这个游戏刚放进区角里的时候,孩子们很喜欢玩,但对于玩法和规则并不是很清楚。

措施: 1、对于无法一眼辨认数字大小的幼儿,可以增加一个验证环节。

给游戏双方各准备一10各雪花片,当他们看不出数字大小时,便用比较雪花片多少的方式来验证。

2、对于游戏规则不清楚的幼儿,我们将孩子们玩的过程,用照片的形势记录,并贴在柜子上,这样孩子们就知道每一步该怎么做了。

总结: 班级区角里的游戏,应该适应班里的每一个幼儿。

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大多存在着差异性。

因此,游戏的难度也应该有层次的递进。

有时教师提供的材料和游戏,不一定会适应每一个幼儿,但经过孩子们反复的玩,教师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修改和更新。

在这过程中受益的不仅是孩子,老师的个体水平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im'%e_x0010_ ??,?,??幼儿都没有猜到,课件准备工作不充分,影响了4、5个幼儿体验不到猜对的快乐感,也拖延了本环节的事件。

在环节三中,幼儿对用笔拖拉数字进时钟的小游戏非常感兴趣,其中一个幼儿提出了大家轮流,这样幼儿人人都可以人都可以动手操作。

这既表明他们对这游戏的期待,也说明他们懂得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也体现了幼儿间的互相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区案例
今天区域活动中我为孩子投放了树叶、玩具等科学材料,探究“物体的沉浮”,孩子们对科学活动非常感兴趣,我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活动活动前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活动内容,并请个别幼儿进行猜测。

起一片叶子扔到水里,发现叶子浮在水面,又拿起建构区里的玩具扔到水里,玩具沉到水里,他开心极了,继续扔其他的物品,周天怡想把东西从水里捞出来,丰有浩不让,“我先来的,不让你做。

”周天怡说:“我给他捞出来。

”“那我们一起捞吧。

”他们捞出来,又扔到水里,玩得很开心。

“那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吧。

”“好吧”他们又找来纸、扣子等物品。

“东西那么多,我们记不住什么东西沉到水里,什么东西浮在水上怎么办?”我来参与他们的活动,经过商量后决定,我来画物品,浮在水上的小朋友画“√”,沉到水里画“×”。

他们很开心的画出来。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

科学活动“物体的沉浮: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

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对幼儿的兴趣、需要及表现,要作出适宜的、及时的反映,
提供适时的、适当的隐性指导与帮助,并对活动区进行调整、补充、支持和扩展幼儿的活动。

本次活动中我合理分配好时间,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调节与表现自己的情绪。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首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

其次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

教师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还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

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幼儿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