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的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阿尔伯特班德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阿尔伯特班德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阿尔伯特班德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阿尔伯特·班德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和期望。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德拉提出,并在其著作《自我效能:对自善、改善和控制的信心》中进行了深入阐述。

本文将就阿尔伯特·班德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进行探讨。

一、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与特点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能够在特定情境中有效地执行某种行为的信心和期望。

它与自尊、自信等概念有所区别,更侧重于对特定行为的评价和预期。

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均有影响。

1.1 自我效能感的定义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于自己能力和潜力的判断,是对于特定行为的信心和期望。

它既有认知方面的成分,也有情感和动机方面的成分。

自我效能感对于个体的行为选择、目标设定、努力程度、持续性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1.2 自我效能感的特点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可塑性:自我效能感是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来改变和提高的。

个体可以通过成功经历和模仿他人的经验来增加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2)任务特异性:自我效能感是针对具体任务的评价和期望,不同任务的自我效能感可能存在差异。

个体在某些任务上可能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在其他任务上可能较低。

(3)相互影响: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

个体的成功经历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经历则可能降低自我效能感。

(4)预测性:自我效能感对于个体的行为选择、努力程度和持续性等有预测作用。

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往往与更积极地行为表现相关。

二、阿尔伯特·班德拉的自我效能理论阿尔伯特·班德拉是自我效能理论的重要提出者和研究者,他的理论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和实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1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班德拉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是通过四个主要渠道来形成的:自觉体验、模仿他人、语言说服和身体反应。

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 •
• •
3.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果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家研究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果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 效及相关工作行为的关系 ;自我效能感与相关工作态度的关系;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紧张的关系。 (1)自我效能感 与绩效、 态度关系研究。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自我效能感与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 ,包括实证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 个案研 究以及文献研究等等 ,其研究结果都证明了自我效能感是预测绩效的最 佳指标之一。高的自我效 能感会促进绩效的提高 ,低的自我效能感则影响 绩效的增长。 [10] 高自我效能感的人会去尝试挑战性高的工 作 ,设置较高水平的目标 ,并表现出较强的目标承诺 ,从而提高工作 绩效。 [11] 同时 ,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对生活的自我控制感也很强。而与之相反的是 ,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对挑 战性的工作往往会采取回避态度 ,为自己设置的 目标也较低 ,对目标的承 诺也不高 ,从而影响到他 们的工作绩效。同时 ,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常常持怀疑态度 ,因而对生活的自控能力也很弱。 一般来说 ,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 ,工作绩效通 常比较好 ,因此就会获得相应的报酬 ,也会 在组织 中有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 ,由于其业绩平平 ,获得的报酬也比较少,晋升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 ,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相比 ,会有更高的工作满意 度、
• • • • • •

• • • •
二、自我效能感理论的主要内容 综合班杜拉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自我效能感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方面: 1.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和变量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来自四种不同的途径:以往的成败经验;他人的示范效应;社会劝说 ,情绪状况和生理唤起。[6] 这四种不同的自我效能感信息常常综合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产生影响。 (1)以往的成败经验。以往成败的经验对于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 ,成功的经验可以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则可能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尤其是当个体尚未形成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之 前。 [7]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最初的成功经验对于人们在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就来说是很重要的 ,而这一点可以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 ,管理者们可以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几个阶段或小块,鼓励员工循序渐进、 一步步地完成每一个小任务 ,以此增加他们的成功经验 ,进而提高其自 我效能感 ,最终在今后的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2)替代性经验(示范效应) 。对于自我效能 感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由那些社会“模范” 所提 供的替代性经验。 [7] 如果人们看到跟自己相似的 人通过持续的努力获得成功 ,他们就会相信自己 也有能力 成功。相反 ,对失败者的观察会使个体 怀疑自己进行相似活动的能力 ,进而会降低动机 水平。同时 ,班杜拉还强调了榜样与个体越相似 (如在年龄、 性别、 身体特征和教育等人口特征学 特征 ,以及地位 和经验等方面相似) ,要完成的工 作的关联性越大 ,对观察者自我效能感形成过程 的影响就越大;相反 ,如果观察者发现榜样跟自己 很不相同的话 ,那么榜样的行为选择以及所产生 的结果就不会对他们的自 我效能感的形成产生较 大的影响。 [7]我们平时所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指的就是示范的巨大效应。 (3)社会劝说。社会劝说是加强自我效能感 的信息来源之三。当人们被劝说他们拥有完成任 务和工作的能力时 ,他们更有可能投入更多的努 力和毅力坚持下来 ;当人们在做一项工作的过程 中开始感到举 步维艰或是怀疑自己的时候 ,这样的社会说服其作用就更加明显。因此 ,社会劝说的作用在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公司的管理者对绩优员工及时给予表扬和称赞 ,对于提高员工自我效能 感是很有帮助的;学校老师对于表现良好或者有进步的学生时不时地给 予言语表扬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 ,并非所有的表扬都会 提高自我效能感 ,也并非所有的批评 都会降低自 我效能感。贬低性的批评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而 建设性的批评反而会提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4)情绪状况和生理唤起。班杜拉认为情绪 和生理状态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7] 人们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 ,常常会依赖于当时生理和 情绪上的感觉。他们往往将受到的压力视为是业绩不良的征 兆 ,而把耐力活动中的疲惫感和疼痛看作是生理缺陷。同时 ,情绪也会影响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判断 ,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消极的情绪状态则可能削弱自我效能感。 2.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到个体在执行某项活动的动力心理过程中的功能发挥 ,这种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即行为选择、 动机性努力、 认知过程以及情感过程。 [8] (1)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正如 班杜拉所说 :“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环境的产物;同 时 ,人们也通过自我效能感选择某些特定的活动 和环境 ,并对所处的环境加以改造。 ” [8] 人们尽量 回避进入 那些自认为超出自身能力的环境 ,而去选择自感可以应付的环境或活动。人们通过自己 所做的各种选择 ,培养出不同的技能、 兴趣和社会 关系网 ,而这些方面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 ,具有较低自我效能感 的人 ,在生活中面临挑战时 ,往往将其视为一种威 胁 ,因而采取回避的态度;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 人 ,对于环境中的挑战则采取积极的应对态度 ,在 他们看来 , 正是这些挑战为其提供了各种学习新 技能的好机会。 (2)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动机性努力的程度。 当人们感觉自己在某项工作上有较高自我效能 时 ,就会干得更加卖劲;而如果认为自己在某项工 作上的效能较低时 ,就不会付出那么多的努力。 [9] (3)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思维过程。当人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他们的思考过程有可能是 自助性的 ,也可能是自我阻碍性的。那些拥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 ,一般都会在脑海中勾勒出一 幅成功者的剧情 , 使他们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 ,他们所注意的焦点是怎样更好地解决问题;相反 ,那些低自我效能感的人 ,则总是在担心所有可能会出差错的地方 ,脑海中总是构造失败者的剧情 ,这样必然会降低其努力 水平。 [6] (4)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情感过程。在面临可能的危险、 不幸、 灾难等厌恶性情境条件时 , 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 焦虑反应和抑郁的程度等情感过程。这些情绪反应又通过改变思维过 程的性质而影响个体的活动及其功能发挥。高自我效能感的人 ,不会在应对环境事件之前忧虑不安。自我效能感弱的人 ,则怀疑自己处理、 控制环境的潜在威胁的能力 ,因而体验到强烈的应激状态和焦 虑唤起 ,并以各种保护性的退缩行为或防御行为被动地应对环境。这些行为方式 既限制了个体人格的发展 ,又妨碍了其主体性在活动中的功能发挥。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本能理论1、本能概念:个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

2、弗洛伊德: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2.1生的本能:力比多(libido),弗洛伊德用力比多这个词来概括一系列行为和动机现象。

如饮食、性、自爱、他爱等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

2.2死的本能:萨那托斯(thanatos),像仇恨、侵犯和自杀等都是死的本能。

3、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小部分为意识领域,水面下的大部分为无意识领域。

这个无意识的大部分是冲动、被压抑的愿望和情感。

4、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意识的动机过程。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

1、1918年,伍德沃斯在《动力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内驱力概念。

1、赫尔: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2.1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需要状态相伴随,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的联系。

2.2继发性内驱力,指情景而言,后天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驱力。

(三)动机的强化理论1、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

1.1正强化,积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映概论增加。

1.2负强化,消极强化,当某种刺激在环境中减少或消失,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2、强化的安排:2.1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2.1.1立即强化,个体出现正确反应后,立即给予奖赏,其效果较佳。

2.1.2延缓强化,正确反应出现后,过一段时间再给奖赏,其效果较差。

2.2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2.2.1连续强化,只要个体做出正确反应,均给予强化,这种强化方式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取消强化,其学到的行为很快消退。

2.2.2部分强化,只在部分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如果部分强化适度,就可以达到或超过连续强化的学习效果。

3、强化理论的应用。

3.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3.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3.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概述谭显辉摘要:本文从心理学史的角度考察了自我效能理论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并将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各自的功能、影响因素做了简单辨析。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作为自我结构中的核心成分,自尊与自我效能既相互关联又彼此区分。

从功能上看,自尊旨在调节消极性评价反馈和终极性心理健康,自我效能则具有动力性功能。

从影响因素上看,自尊决定于早期的成长经历以及后来的补偿性经验;而自我效能决定于个人近期直接或间接的成败经验和个人身心状态等因素。

关键词:自我效能,自尊。

1 理论的背景概述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其一般学习论观点的逻辑产物。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产生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是在对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 是当传统行为主义陷入危机之后,作为对这种危机的反应并接受新兴的认知心理学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新行为主义体系, 其基本特征是强调主体因素对人类学习的必要性及其对人性潜能发挥的决定性。

自尊与自我效能作为自我心理结构中两个最重要的成分,一直引起心理学家广泛的兴趣,并且其研究和应用不断地渗透到医学、教育、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但是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关系却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辨析。

近年来,随着自尊和自我效能研究的延伸和拓展,常常出现彼此混淆的情况。

而概念的混淆又导致交流的障碍和研究的很难深入。

2 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2. 1 自我效能现象的概念表述作为主体因素的一个方面,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应对或处理内外环境事件的效验或有效性。

和传统心理学的能力理论不同, 社会学习理论的自我效能理论并不试图描述主体自我的某一稳定不变的属性( Evans, 1989) , 而要从个体心身机能的发挥这一动力学角度来探讨主体自我在其中的作用。

所以, 它的自我效能概念所把握的, 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的一种形式, 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 Bandura, 1994) , 因而构成自我的一个现象学特征。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动机理论中的一种,由班杜拉(Bandura)最早提出。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认为,传统学习理论的研究集中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过程上,而传统动机理论的研究停留在提供什么强化(诱因)才能促进行为上。

但是,个体在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也知道了行为将会带来的结果之后,并不一定去从事某项活动或做出某种行为,因为它要受到自我效能感的调节。

同时,班杜拉也认为,除非学生真正地认为自己在获得知识和技能方面有能力且取得了进步,否则他们是不会感到有效能的,即使他们的行为得到奖励或行为结果优于他人。

研究表明,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每个学生的理想所在,但力不从心之感会使人对学习望而生畏。

因此,在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确立了合理的学习目标之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

[1]在上面的案例中,小华有确定的目标,但在学习中却不能好好为这个目标努力,老师、家长的努力劝说似乎也不起作用。

在这里,其原因除了本身性格的慢热,自身缺点——懒惰,以及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依靠父母监督外力作用影响下学习的习惯外,主要原因就是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是否能够好好学习,取得理想成绩,达到目标缺乏信心,并且试图为自己找借口。

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习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学生的直接经验对其自我效能信念的建立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失败的学习经验则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不过,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要取决于个体对成败的归因方式。

如果个体把成功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反之,如把失败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降低效能感。

(2)替代性经验。

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当学生看见替代者(与自己相似的人)成功时,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相反,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摘要“自我效能感”自班杜拉提出以来即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教育领域有不少应用。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发展和未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的唤起四个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性格、情绪特征因材施教,具体学生具体处理,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教学;学生;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班杜拉(1977)在《自我效能感: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近二十年来,自我效能感理论广泛地被应用于心理学的各项研究中,不仅在人的心理健康和临床上有了众多的研究成果,还应用于解决压力过大、情绪低落、社会技能障碍、吸烟、毒瘾,甚至疾病控制等领域。

一、自我效能感的含义班杜拉重视人类所具有的“期待”的功能,认为期待是知识与行为的中介,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他进一步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是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个人预测;效能期待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自信。

“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决定努力的程度和面对困难的忍耐力。

即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越强,越倾向于做更大程度的努力。

”进而,他把知觉到的效能期待称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对行为产生影响,还通过其他的行为对如目标和抱负、结果期望、情感倾向等重要决定因素产生影响。

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它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1.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倾向于选择难度较高的学习内容,越是这样的内容,越能激发他们的战胜困难的欲望和勇气,以这种坚强的意志作为必要保证,而使学习活动获得成功;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学习活动者倾向于选择那些不必做出很多努力,易于完成的内容,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退缩不前以至于气馁。

2019广东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备考: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2019广东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备考: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2019广东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备考: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学习动机理论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察,有时也会是案例分析的考察点。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类似于“自信心”,即“我能行”。

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或者受到选择。

例如,教师认为只要教学认真就能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

效能期待指的是人对自己是否能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例如,教师认为自己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能够达到期待目标。

一般来说,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直接经验。

一个人的亲身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

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例如:一个人想考老师,他之前有过代课教学的经历,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比较高。

2.替代经验。

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人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就会降低。

例如,隔壁邻居家的孩子考上了教师,他还没有你优秀,你觉得自己肯定也能考上。

3.言语说服。

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

例如: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复习的时候很努力,我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4.情绪唤起。

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

一般情况下,人越焦虑,对成功的信心就会越低,所以当情绪唤起水平高时,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使得个体对于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一成就行为的信心下降。

练习题:多选题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

A.个体的直接经验B.替代经验C.言语说服D.情绪的唤起【答案】ABCD。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摘要∶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是人们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

班杜拉认为,行为受行为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结果因素即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可能获得有关信息,产生新的行为。

强化能激发和维持学习的动机以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间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

“期待”即行为的先行因素,既包括传统的结果期待——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又包括效能期待—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判断。

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确立了合理的学习目标之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关键字:自我效能感现状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一、自我效能感定义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它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主观感受,而不是能力本身。

是在自我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动力因素,在我们的动机和情绪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同于自我概念和自尊。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期望与自我效能期望的影响。

结果期望有三种主要的形式:(1)与行为相伴的积极或消极身体反应;(2)与行为相伴的积极或消极社会效应;(3)与行为相伴的积极或消极自我评价。

对于自我效能期望和结果期望,还有三个方面是必须注意的。

首先,这两种期望相伴着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同类型的自我效能期望和结果期望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心理和情绪效应;其次,我们只能说某个人的自我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是高还是低,而不能说有或没有自我效能期望和结果预期;最后,自我效能期望和结果期望不是人格特质,它们是相对具体的认知或思维过程,仅能在具体的情况下与特定的行为相联系来理解和定义。

二、自我效能研究现状目前,关于自我效能的研究存在两种倾向:特质取向和非特质取向,或将其理解为自我效能的两个维度。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本能理论1、本能概念:个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

2、弗洛伊德: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2.1生的本能:力比多(libido),弗洛伊德用力比多这个词来概括一系列行为和动机现象。

如饮食、性、自爱、他爱等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

2.2死的本能:萨那托斯(thanatos),像仇恨、侵犯和自杀等都是死的本能。

3、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小部分为意识领域,水面下的大部分为无意识领域。

这个无意识的大部分是冲动、被压抑的愿望和情感。

4、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意识的动机过程。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

1、1918年,伍德沃斯在《动力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内驱力概念。

1、赫尔: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2.1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需要状态相伴随,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的联系。

2.2继发性内驱力,指情景而言,后天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驱力。

(三)动机的强化理论1、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

1.1正强化,积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映概论增加。

1.2负强化,消极强化,当某种刺激在环境中减少或消失,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2、强化的安排:2.1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2.1.1立即强化,个体出现正确反应后,立即给予奖赏,其效果较佳。

2.1.2延缓强化,正确反应出现后,过一段时间再给奖赏,其效果较差。

2.2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2.2.1连续强化,只要个体做出正确反应,均给予强化,这种强化方式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取消强化,其学到的行为很快消退。

2.2.2部分强化,只在部分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如果部分强化适度,就可以达到或超过连续强化的学习效果。

3、强化理论的应用。

3.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3.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3.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最新版(二)_94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最新版(二)_94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随机应变”是思维的_____品质。

A : 广阔性B : 独立性C : 灵活性D : 逻辑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随机应变”反映了思维的灵活性。

2、多选题下面属于认知派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 : 斯金纳B : 苛勒C : 布鲁纳D : 奥苏伯尔参考答案: BCD本题解释:【答案】BCD。

解析:联结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

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苛勒、布鲁纳、奥苏伯尔。

3、单选题在记圆周率时.教师编了顺口溜“山顶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来帮助学生记忆,这种记忆法是_____。

A : 形象联想记忆法B : 谐音联想记忆法C : 首字连词法D : 机械记忆法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亦很有帮助,这种方法被称为谐音联想法。

山巅一寺一壶酒 (3.14159) ,尔乐苦杀吾 (26535) 是对圆周率的记忆。

4、单选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是_____。

A : 爱国守法B : 爱岗敬业C : 关爱学生D : 终身学习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爱岗敬业的体现。

因此本题选B。

5、单选题建立班级干部轮换制度、定期评议制度、值日生制度等,体现了班级_____管理。

A : 平行B : 民主C : 目标D : 常规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班级民主管理制度,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如干部轮换制度、定期评议制度、值日生制度等。

6、简答题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是什么?参考答案:(1) 确立校本教育宗旨;(2) 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队伍;(3) 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4) 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5) 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

第二节自我效能感

第二节自我效能感

第二节自我效能感?一、自我效能感概述?(一)什么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能成功地执行任何特定行动任务的期待,也叫功效期待。

换句话说,自我效能感指个体能成功地执行特定情境要求的行为的信念。

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个体的行为。

如果评定了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即让人们明确地预测成功地进行某一行动的能力,就能够预测他相关的行为。

这表明一个人关于胜任的自我知觉和他实际上胜任地行动的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人们为自己设立的目标和愿意冒的风险,人们感知的自我效能感越强,选择的目标越高,在从事目标中的毅力也越强。

相反,那些认为自己缺乏应付生活能力的人容易焦虑,可能形成回避倾向,面对逆境时也容易抑郁,在应付不能控制的压力时免疫系统容易受到损害。

相比之下,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能够坚持,轻易不放弃。

?(二)三元交互决定论?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三元交互决定论的逻辑产物。

班杜拉提出了环境(E)、人(P)和行为(B)三者的交互决定论。

他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人的内部因素(主要是认知)与环境(主要是社会因素)相互作用(选择与影响)的结果;人的认知不仅会影响行为的组织,而且行为的反馈又会使人产生对结果的认知与调节功能提高;人的行为不仅改变着环境,环境也制约着人的行为。

???图8-2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该理论主要涉及个人的认知因素在三元相互作用模型中的作用──认知对感情和行为的影响以及行为、感情和环境事件对认知的影响。

班杜拉认为,所有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通过改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起作用。

自我效能感的最初定义为相当具体的期待类型,即关于个人对自己执行产生某一结果所要求的特定行为的能力信念。

然而,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已经扩展,指“人们对自己控制生活事件的能力的信念”,“动员任务所需要的动机、认知资源或行动过程的能力信念”。

因而,自我效能感“不是关于个人拥有的技能,而是关于个人对自己使用已有技能所能做的判断”。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同学们之前在学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时已经接触过班杜拉的观察学习以及三种强化,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班杜拉关于学习动机理论这一内容有什么样的见解。

班杜拉在研究动机理论时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自我效能感”,所谓的“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通俗一些说就是个体对于自己能不能完成某一件事情自己心里都有点掂量,这就是自我效能感。

我们知道班杜拉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他的一些理论观点受到后来的认知主义的影响。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产生受强化的影响,但是他对强化的解读与传统的行为主义不同。

他认为行为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强化,而是由于个体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关系导致个体对于下一步强化产生期望。

班杜拉在这里提出了两种“期望”: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

结果期望就是对于行为结果的推测和期待,如果人们能够预测到某一行为会产生某种结果,而这一结果是他想要的或乐于见到的,那么他就可能会选择实施这一行为。

而效能期望指的是个体对于自身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和判断,也就是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做某件事进行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将其称之为“自我效能感”,如果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做某一件事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会选择实施这一行为。

比如,学生相信自己有学好数理化的能力,那么相应的在文理分科的时候就可能会选择理科,并且认真学习。

那么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个方面:1.直接经验,也就是来自于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

当一个人成功的经验多的时候,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提高,失败的经验更多的时候自我效能感就会随之降低。

当个体不断地成功,就能够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自我效能感,一般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挫折而降低,而且还能够泛化应用到其他情境中去。

2.替代经验,即来自于榜样的经验。

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取得了成功时,会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作者:林玉庆来源:本站原创添加日期:09-07-12 19:58:14 点击:2495摘要: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一般学习论观点的逻辑产物。

本综述主要介绍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概念界定、形成机制、培养途径、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自我效能理论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社会学习理论归因理论一、引言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中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在其以后的著作中逐步形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框架体系。

自我效能感被人们接受以后,广泛的应用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十多年来,人们围绕着自我效能感这一研究课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在理论和实践成面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二、自我效能感的界定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正在逐渐成熟的概念。

目前尚无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

综述已有研究我们可以概括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正在逐渐成熟的概念。

目前尚无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

综述已有研究我们可以概括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1、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A.Bandura,1986)。

2、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Schultz)。

3、是使个体能够有效的同周围世界打交道的一种人格(Barfield,1974)。

4、是个体对特定环境作出反应的一种心态(Ashton&Webb,1986)。

5、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影响成绩所持的有效或无效的感觉(C.Midgley)。

6、是个人对自己所从事某种工作所具能力以及对该工作可能做到地步的一种主观评价(张春兴,1991)。

7、是个体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周国韬、戚立夫,1993)。

自我效能感的四大影响

自我效能感的四大影响

自我效能感的四大影响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下面分享了自我效能感的四大影响,一起来了解吧。

1、影响工作与家庭工作与家庭冲突,是很多人头痛的事情,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外在的客观原因却忽视了内在的主观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我效能感。

工作与家庭冲突,影响了很多的工作的热情和家庭的温馨。

我们都知道,时间对任何人都是一样平等的,而是有限的。

如果想要在工作上表现出色,很多人势必会将时间更多地倾注在工作上,也就工作时间大大增多。

但势必会减少投入在家庭生活上的时间,比如加班不回家吃饭。

这样是十分危险的,由于缺少沟通和滋养情感,很多人的家庭都出现了情感问题。

从表面上看,像是工作时间特征的原因,其实本质是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低的表现。

自我效能感在这一过程中它影响着工作时间和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家庭生活。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会完成更多的任务,或是完成一项任务会消耗更少的时间。

这样有足够的时间去担任家庭角色。

而自我效能好的人,在与家人的沟通上会更有效。

2、影响情绪当我们认为做某件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时,往往会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情绪饱满,主动性也更高。

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十有八九是因为在这一学科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而兴趣又可以使人更加投入,获得更好的成绩,从而促进能力的增长。

与此相似,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更有兴趣从事某一活动。

在行动的过程中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外界的信息会更加积极地进行加工,从而更有可能获得好的结果,好的结果又能起到强化作用,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解决问题之前,往往会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问题,形成正向预期;遇到问题时,也会以一个乐观的心态看待它,较少产生焦虑。

3、影响努力和坚持在工作和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到人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影响人行为的坚持性。

因为其中有一种我们都经历过一种感受就是习得性无助感。

自我功效理论

自我功效理论

自我功效论班杜拉(Bandura,1977)的自我功效论是另一种动机的认知理论。

他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关于强化与传统的行为主义对强化的看法不同。

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

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

因此,他认为行为出现的概率是强化的函数这种观点是不确切的,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

班杜拉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两种。

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或强化)。

如相信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就会取得好的成绩。

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和完成某一项活动,属于高自我效能感,否则就是低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

关键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自我效能信念:自我效能感深化到价值系统就成为自我效能信念,即有关自我能力判断的认知取向。

他认为自我效能信念有近似于认知、动机及情感的功能,是人类行为操作中的一种强大力量,它在控制和调节行为方面有着不可估量与替代的价值。

(1)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期望值高、显示成绩、遇事理智处理、乐于迎接应急情况的挑战、能够控制自暴自弃的想法——需要时能发挥智慧和技能。

(2)自我效能低的人:畏缩不前、显示失败、情绪化地处理问题、在压力面前束手无策、易受惧怕、恐慌和羞涩的干扰——当需要时,其知识和技能无以发挥。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

一、自我效能感的提出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1977年提出的概念。

他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时发现,过去的理论和研究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人们的知识获取或行为的反应类型方面。

结果,支配这些知识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却被忽视了。

知识、转换性操作及其所组成的技能是完成行为绩效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人虽然很清楚应该做什么,但在行为表现上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内部的自我参照因素调节着知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其中,人们如何判断其能力以及这种判断如何影响其动机和行为便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Bandura认为,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在其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并由此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

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or sense of 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注意,有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在总结个人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Bandura于1986年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中,对自我效能感做了进一步的系统论述,使该理论的框架初步形成。

二、自我效能感的理论(一)自我效能感的作用首先,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日常生活中,人们时时处处都不得不做出决定,怎样行动以及持续多长时间。

一个人对自我效能的判断,部分地决定其对活动和社会环境的选择。

人们倾向于回避那些他们认为超过其能力所及的任务和情境,而承担并执行那些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干的事。

影响人们选择的任何因素都会对个人成长造成影响。

在行动中,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培养积极的承诺,并促进胜任能力的发展。

其次,效能判断决定着人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的经历时,将坚持多久。

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努力越具有力度,越能够坚持下去。

班杜拉的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班杜拉的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班杜拉的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1、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

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

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知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

他认为除了结果的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即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是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简言之,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任务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2.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但这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影响,如果把成功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会降低效能感。

2.2替代经验。

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

观察者与榜样情况的一致性越强,这一影响越大。

2.3别人的言语劝说。

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稳定的。

2.4情绪唤醒。

情绪唤醒能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与保持,对效能期望的作用依赖于对其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

2.5学会激发你的自我效能感。

2.5.1把目标上调一档。

先确立一个远大目标,再制订具体的小目标。

2.5.2把握好情绪。

找出自身情绪的高涨点,来不断的激励自己,提高自我效能感。

2.5.3选好朋友。

因为人与人之间对生活的热情是具有感染力的。

同乐观的的人为友能提高我们的自信心。

2.5.4正视挫折。

从内心挑战自我是我们生命力的源泉。

2.5.5内省。

内省就是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分析来认识自己。

教育心理学试题 第四章 学习动机 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  第四章 学习动机 附答案

第四章学习动机一、单项选择题1.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A.注意B.需要C.动机D.光趣( )2. 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 )3. 小明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

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表现为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求知欲( )4.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A.内部动机B.直接动机C.外部动机D.间接动机( )5. 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A.自我实现的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6. 教师对所有的对象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并肯定提高教育效果的是A.晕轮效应B.有晕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名人效应( )7. 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8. 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主观估计是A.学习需要B.学习动机C.学习迁移D.学习期待( )9.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马斯洛B.韦纳C.阿特金森D.班杜拉( )10. 维钠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不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C.任务难易D.身心状态( )11. 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B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强化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 )12. 根据维钠的旧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学生会感到A.惊喜和感激B.满意和自豪C.内疚和无助D.学习没有积极性( )13. 小张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A.高尚动机B.内部动机C.外部动机D.低级动机( )14. 一般来说,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在动机B.外在动机C.交往动机D.无意识动机( )15. 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16.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C.爱与归属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7.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人物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 )18. 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联的学习动机是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内部动机C.远景的间接动机D.外部动机( )19. 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A.高尚的动机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C.低级的动机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20. 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A.作用B.社会意义C.动力来源D.个人的前途(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5什么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该概念被提出以后,心理学、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开始对此进行大量的研究。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direct experiences)。

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

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②替代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s)或模仿。

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

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即榜样的情况与观察者非常相似。

③言语劝说(verbal persuasion)。

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

④情绪唤醒(emotion arise)。

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

上述四种信息对效能期望的作用依赖于对其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

人们必须对与能力有关的因素和非能力因素对成败的作用加以权衡,人们觉察到效能的程度取决于任务的难度、付出努力的程度、接受外界援助的多少、取得成绩的情境条件以及成败的暂时模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这些因素作为效能信息的载体影响成绩,主要是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影响发生的。

(1)成败经验。

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但这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影响。

(2)替代性经验。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杜拉的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1、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

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

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知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

他认为除了结果的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即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是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简言之,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任务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2.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但这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影响,如果把成功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会降低效能感。

2.2替代经验。

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

观察者与榜样情况的一致性越强,这一影响越大。

2.3别人的言语劝说。

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稳定的。

2.4情绪唤醒。

情绪唤醒能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与保持,对效能期望的作用依赖于对其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

2.5学会激发你的自我效能感。

2.5.1把目标上调一档。

先确立一个远大目标,再制订具体的小目标。

2.5.2把握好情绪。

找出自身情绪的高涨点,来不断的激励自己,提高自我效能感。

2.5.3选好朋友。

因为人与人之间对生活的热情是具有感染力的。

同乐观的的人为友能提高我们的自信心。

2.5.4正视挫折。

从内心挑战自我是我们生命力的源泉。

2.5.5内省。

内省就是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分析来认识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