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与汇率 案例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模块一外汇与外汇汇率1

国际贸易模块一外汇与外汇汇率1

• 条件:
• 第一,外汇是以 外币表示的资产; • 第二,可以自由 兑换为其他外汇 资产或支付手段。
观看流程图,互动分析:
进 口 商 出 口 商
1.签订合同 外汇的动态概念是指把 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 从而完成国际间债权、债务 结算的一种活动。动态的概 念主要强调的是货币的兑换 过程。 3.支付指示 5.已付借记通知
analysis of cases 案例分析
分析:
案例1—3—4 纽约外汇市场美元兑瑞 士法郎汇率是1美元 =1.4051—1.4078瑞士 法郎,如果三个月期汇点 数是:80—100; 求: (1)三 个 月 远 期 汇 率 是多少?(2)远期汇率是升 水还是贴水,为什么?
(1)在远期点数报价中,因为计算规律 是:前小后大用加法,前大后小用减 法。案例中,80点小于100点,所以, 计算远期汇率应该用加法。计算如下: 则,三个月远期汇率为:1美元 =1.4131—1.4178瑞士法郎。 (2)由于纽约外汇市场美元兑瑞士法郎 的标价属于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下,当计算远期汇率用加法时,说明 远期汇率下降,汇率的升降与标价数 呈反方向变化。所以,远期汇率是贴 水。
1.外汇汇率的 升降和外币标 价数的增减呈 反方向变化。
2.单位货币是 本国货币,
又称基准货币。
美元标价法
新加坡-元
阿根廷-比索
韩国-元
瑞士法郎.
泰国-铢
柬埔寨—利尔斯
哈萨克斯坦-里路
An li fen xi 案例分析
案例1-2-1
已知:某外汇市场采用直接标价法, 美元兑加元的汇率是: 1美元=1.4985—1.4993加元, 次日汇率变化为: 1美元=1.4987—1.4995加元, 请解释该两日报价有何含义?

汇率风险案例分析

汇率风险案例分析

汇率风险案例分析案例一:进口企业面临本币贬值家中国的进口企业从美国进口原材料,合同约定以人民币支付,合同金额为100万美元。

当企业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兑换6.5人民币。

然而在交付货物前,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人民币贬值,汇率变为1美元兑换7人民币。

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支付的成本将增加,合同金额变为700万人民币,比原来增加了500万人民币。

如果企业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将直接面临这500万人民币的亏损。

为减轻汇率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对冲措施。

一种可能的对冲手段是通过远期外汇合同来锁定固定的汇率。

例如,在签订合同时,企业可以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合同,以固定汇率兑换货币。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在货物交付前就可以锁定6.5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汇率,避免了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案例二:境外投资回流受阻家中国企业在美国设立分公司,投资1亿美元用于开展业务。

当企业决定进行投资时,汇率为1美元兑换6.5人民币。

然而,在分公司运营一年后,由于经济环境变化,人民币升值,汇率变为1美元兑换6人民币。

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决定将收益回流到中国,投资将遭受损失。

假设分公司在运营一年后盈利5000万美元,按照当初汇率计算,这笔收益应该为3.25亿人民币。

然而,由于汇率变化,实际回流的金额将减少到3亿人民币。

企业将直接面临2500万人民币的亏损。

为减轻汇率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对冲手段。

一种可能的对冲措施是通过外汇期权来锁定汇率。

企业可以购买人民币卖出美元的远期期权合约,以固定汇率将收益兑换成人民币。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将收益锁定在一定的汇率下,减少汇率风险。

总结来说,汇率风险是企业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企业应通过采取对冲手段来减轻汇率风险,例如利用远期外汇合同或外汇期权锁定汇率。

这样可以保护企业不受汇率波动的影响,确保财务稳定。

企业 外汇风险 案例

企业 外汇风险 案例

企业外汇风险案例企业外汇风险是指企业在国际贸易和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外汇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由于国际间的货币汇率是浮动的,企业在进行跨国交易时,汇率波动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或收入减少,从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造成影响。

以下是10个企业外汇风险的案例。

1. 汇率波动导致进口成本增加:一家中国企业从美国进口原材料,由于人民币贬值,其所需支付的美元成本增加,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2. 汇率波动影响出口收益:一家德国企业向中国出口产品,由于人民币升值,其所获得的欧元收益减少,导致企业的出口业绩下滑。

3. 外汇风险影响投资回报率:一家日本企业在美国设立子公司进行投资,由于日元升值,其从美国子公司所获得的利润转换成日元后减少,降低了投资回报率。

4. 汇率波动导致债务成本增加:一家英国企业发行美元债券,由于英镑贬值,其所需支付的英镑本金和利息增加,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5. 汇率波动影响海外子公司盈利:一家法国企业在巴西设立子公司,由于巴西雷亚尔贬值,其子公司的利润转换成欧元后减少,影响了企业整体盈利能力。

6. 外汇波动导致合同成本增加:一家澳大利亚企业与加拿大企业签订了货物采购合同,由于澳元贬值,其所需支付的加元成本增加,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7. 汇率波动影响国际投资组合价值:一家投资公司持有多个国家的股票和债券,由于汇率波动,其投资组合的价值会发生变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8. 外汇风险导致资金流动困难:一家印度企业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由于人民币贬值,其从中国的子公司获得的资金转移回印度变得困难,影响了企业的资金运作。

9. 汇率波动影响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一家墨西哥企业与美国企业合作进行产品研发,由于墨西哥比索贬值,其所需支付的美元费用增加,可能导致合作伙伴关系破裂。

10. 外汇波动导致财务报表波动:一家韩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由于韩元升值,其财务报表中的销售额和利润会发生波动,影响了企业的财务分析和决策。

银行汇率风险案例

银行汇率风险案例

银行汇率风险案例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继续扩大,作为国内主要的外汇持有者和经营者的商业银行,许多业务活动蕴含的风险增加,原来集中由国家承担的汇率风险也逐步向银行分散;远期汇率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成为日趋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银行汇率风险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银行汇率风险案例篇1:据中国建设银行2006半年报显示,该行汇兑损失为24亿元。

同期,中国第一大外汇银行——中国银行汇兑损失高达35亿元人民币。

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分析认为,人民币每升值1%,中国银行的盈利将随之降低3。

3%,净利润则将随之减少0。

6%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

人民币对美元基本上保持升值趋势,对非美元货币的变动大于对美元的波动。

截至2007年1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近5。

71%,对欧元计贬值2。

2%,对日元累计升值7。

7%。

由此可看出,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而是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如何适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控制汇率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银行汇率风险案例篇2:一家境内A企业在境外具有一个海外关联公司——S企业,双方自2010年开展合作,至今已有近三年的时间。

双方规定的贸易资金往来采用赊销贸易形式,并且以美元结算,而2012年以来受到美元汇率波动剧烈这一因素的影响,A企业花费的财务成本较大,使其自身流动资金十分紧张,亟需进行财务结构成本优化配置。

就在A企业的注册经营地,D银行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到该企业,并提出设计“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人民币进出口信用证”的创新型融资方案,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节约财务费用支出成本。

对于该公司年收付汇量上千万美元这样的发展规模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关系,通过此项合作为企业优化了融资结构,并且快速提升了市场占有率。

外汇远期案例

外汇远期案例

外汇远期案例
假设一家中国的进口商需要在未来的三个月内向美国的供应商支付100万美元的货款。

当前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6.5人民币。

如果按照当前的汇率进行支付,进口商需要支付650万人民币。

然而,由于汇率的波动,进口商可能需要支付更多的人民币,这将增加进口成本。

为了规避这种风险,进口商可以选择进行外汇远期交易。

进口商可以与银行签订外汇远期合同,约定在未来三个月内以1美元兑换6.6人民币的价格购买100万美元。

这样,无论未来汇率如何波动,进口商都能够以稳定的价格购买美元,从而规避汇率风险。

假设在未来三个月内,汇率波动导致实际汇率为1美元兑换6.8人民币。

如果进口商没有进行外汇远期交易,那么他们需要支付680万人民币才能购买100万美元。

而由于之前签订了外汇远期合同,他们只需要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支付660万人民币,从而节省了20万人民币的成本。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外汇远期交易的优势。

它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确保未来的货币兑换价格稳定。

同时,外汇远期交易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预测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规划。

总的来说,外汇远期交易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确保未来的货币兑换价格稳定。

在国际贸易中,尤其是在跨国企业的经营中,外汇远期交易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大家对外汇远期交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运用这种交易方式来规避风险,实现稳健的经营。

第四章 外汇与汇率

第四章  外汇与汇率

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 计算折合多少单位的外国货币。
美、英等国采用间接标价法
例如: 1 USD =84.43-84.76 J¥
1 USD = 0.9544 -0.9581C$
间接标价法下货币的升值与贬值
思考:美元从$1=HK$7.75到$1=HK$7.78
意味着什么? 答:美元升值,港币贬值
共付美元:251.5万
251.5万美元相当于黄金: 251.5万×23.22=5839.83万格令


若美国出口商采用黄金支付,计算支出的黄金额:
50万英镑的货款相当于黄金 50万× 113.0016= 5650.08万格令 1.5万美元的黄金费用相当于黄金: 1.5万× 23.22=34.83万格令 若选择黄金支付,则需支付黄金5650.08万格令+ 34.83万格令=5684.91万格令
案例:纸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
3、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
按外汇买卖成交后交割时间的长短划分: 即期汇率(spot exchange rate) 在两个工作日以内办理交割所使用的汇率
远期汇率(forward exchange rate)
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外汇实际交割所使用的
汇率
远期升水与贴水
直接标价法下
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外汇升水 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外汇贴水

买入价又称买入汇率,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 时使用的汇率。 卖出价又称卖出汇率,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 时使用的汇率。 中间价又称中间汇率,是买入价与卖出价之间的平均 价。
在外汇市场上,银行同时报出买入和卖出汇率。银行
在所报的两个汇率中,前一个数值较小,后一个数值 较大。

外汇与外汇汇率案例分析PPT课件( 42页)

外汇与外汇汇率案例分析PPT课件( 42页)
举例1如某日欧洲市场的美元汇率行情即期和远期eurodollar即期汇率spotrate11035551个月远期汇率onemonthrate111001333个月远期汇率threemonthrate111602756个月远期汇率sixmonthrate1058568012个月远期汇率oneyearrate10483575?路漫漫其悠远?其二是不直接标出远期汇率只报出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价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价有下列三种情况
巴黎银行通过买卖外汇美元,赚取了 (5.7615-5.7505=0.011)的本币法郎。
例2 某日伦敦市场报价如下:
GBP1=USD 1.8870 /1.8890
GBP1=USD1.8890是英镑兑美元的买入价格。表示 伦敦银行买入1.8890美元需要支付1英镑,那么买 入1美元需要支付1/1.8890英镑。
12个月远期汇率(one year rate)
1.0483 / 575
• 其二是不直接标出远期汇率,只报出远期汇率与即期汇 率的差价,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价有下列三种情况。
• 升水(at premium)表示期汇比现汇贵;贴水(at discount)表示期汇比现汇便宜;平价(at par)表示 两者相等。
练习2:设某日外汇市场行情如下: 日本东京:USD1=JPY130.0110/20 英国伦敦:GBP1=USD1.4880/90 香港:USD1=HKD7.7800/10 试指出USD/JPY的美元卖出价格,GBP/USD的美元卖出价
格以及USD/HKD美元的买入价格。
学会看懂银行的即期外汇牌价
银行报出的远期差价在实务中通常用点 数表示,每点(point)为万分之一, 即0.0001。
例如:86点表示86/10000=0.0086

国际金融远期交易案例

国际金融远期交易案例

案例:1.回避汇率风险或保值(1)进口商某年外汇市场行情为:即期汇率 GBP/USD=1.4248/783个月掉期率 10/20假定一美国进口商从英国进口价值50万英镑的货物,3个月后支付。

若美国进口商预测3个月后英镑将升值为GBP/USD=1.4338/68。

问:(1)若美国进口商预测正确而又没有采取保值措施,则3个月后美国进口商需多支付多少美元?(2)美国进口商如何利用远期外汇交易进行交易?(3)若美国进口商采取保值措施而又预测错误呢?解:(1)若美国进口商没采取保值措施,则3个月后美国进口商的50万英镑需支付的美元为50万×1.4368=71.84万美元。

如按合同签订的汇率算,只需支付美元:50万×1.4278=71.39万美元。

因此,需多支付71.84-71.39=4500美元。

(2)美国进口商利用远期外汇交易进行保值的具体操作:美国进口商与英国出口商签订贸易合同时,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交易合同,按英镑与美元的3个月远期汇率1.4278+0.0020=1.4298买入英镑50万,则3个月后美国进口商支付50万英镑只需美元:50万×1.4298=71.49万美元,避免损失71.84-71.49=3500美元。

(3)若美国进口商采取保值措施而3个月后英镑汇率下降,则美国进口商仍要按与银行签订的远期汇率买入50万英镑,不能享受英镑汇率下降带来的好处。

保值避免了汇率风险,同时也让渡了汇率反向变动可能带来的收益。

(2)出口商某年外汇市场行情:即期汇率 USD/JPY=122.90/123.20,2个月掉期率 30/20假定日本出口商向美国进口商出口价值100万美元的仪器设备,2个月后收款。

若日本出口商预测2个月后美元将贬值为USD/JPY=118.90/119.20。

问:(1)若日本出口商预测正确而又没有采取保值措施,则3个月后日本出口商少收多少日元?(2)日本出口商如何利用远期外汇交易进行交易?(3)若日本出口商采取保值措施而又预测错误呢?解:(1)若日本出口商没采取保值措施,则2个月后日本出口商收到100万美元可兑换的日元为:100万×118.90=11890万日元。

国际收支案例分析(二)

国际收支案例分析(二)

国际收支案例分析(二)案例2案例名称: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案例适用:汇率及汇率政策理论案例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案例内容以下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

1.1949--1952年,建国初期中国的汇率制度1949年--1952年,新中国政府逐渐稳定了局势。

当时经济发展速度快,年平均经济发展速度约为19%,然而外汇收入短缺,外}[收入主要靠私营企业和海外汇进的侨汇,其中侨汇约占外汇收入的一半左右。

由于当时物价变化极为猛烈,所以为了使创汇企业和依靠侨汇收入的人民不至于亏损和生活困难,政府以内外物价,主要是国内物价为依据,不断地调整人民币汇率。

2.1953--1978年,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外汇管理体制1953年起,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国家对外贸和外汇实行统一经营,用汇分口管理。

外汇收支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外汇收入必须售给国家,需用外汇按国家计划分配和批给。

国际收支平衡政策“以收定支,以出定进”,依靠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办法保持外汇收支平衡。

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不借外债,不接受外国来华投资。

人民币汇率作为计划核算工具,要求稳定,逐步脱离进出口贸易的实际,形成汇率高估。

3.1979--1993年,经济转型时期外汇管理体制从1979年起开始实行外汇留成办法。

为调剂外汇市场需要,1980年10月起中国银行开办外汇调剂业务。

1988年3月放开汇率,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

1978年到1993年,是人民币贬值时期。

从1:1.7到1:8.7,贬值了550%,这期间国内物价上涨了两倍。

4.1994年到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外汇管理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994年1月1 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轨时的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合8.70元人民币。

第二章 外汇与汇率 案例

第二章 外汇与汇率  案例

第二章外汇与汇率案例1、韩国退出钉住汇率制度的原因、过程和教训1997年12月,韩国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在这次危机中,韩国被迫退出实行了30多年的钉住汇率制度。

韩国金融危机的标志是韩元的大幅贬值:1997年1月韩元对美元的汇价为844:1,11月中旬下跌到1100:1,12月底又下跌到2060:1,跌幅高达59%。

韩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外债偿付危机:1997年12月24日,韩国的外债总额高达2000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660亿美元,还有200——300亿美元的债务须在1997年底偿还,而当时韩国中央银行可用于偿付外债的外汇储备只有300亿美元。

当韩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时,外债偿付危机爆发,并引起货币危机。

韩国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固定汇率制度(1956——1964年);第二阶段:单一钉住美元制度(1964——1980年);第三阶段:钉住一篮子货币制度(1980——1990年);第四阶段:市场平均汇率制度(1990年——1997年);第五阶段:自由浮动汇率(1997年至今)。

韩国金融危机的标志是货币危机,导火索是外债危机。

也就是说,韩国的外债偿付危机是韩国货币危机、从而韩元退出钉住制度的直接原因。

因此,要分析韩国退出的机理,需要首先说明韩国外债危机的起源。

韩国外债危机主要起源于韩国经济金融对外债的严重依赖,这一依赖主要是通过以下路径产生的:一是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下企业的高负债经营,大量的企业亏损和银行坏账,造成了金融和企业部门的外债依赖。

二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为了扩大出口,韩国实行钉住汇率制度,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由于美元持续升值,韩元不得不随美元走高,经常项目逆差进一步扩大,为了弥补这一逆差,产生了外贸易部门的外债依赖。

金融部门和外贸部门双重外债依赖,酿成外债偿付危机,最后演化为货币危机。

(一)金融和企业部门的外债依赖1、企业的高负债经营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政府选择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战略。

外汇交易案例

外汇交易案例

升水率是多少? 升水率是多少?
11
分析: 分析:
0.01× 0.01×12 升水率( 100% 升水率(%)= ×100%≈1.9% 2.06× 2.06×3 而两地利差为3 而两地利差为3%,出现了汇差与利差的偏差。 出现了汇差与利差的偏差。 这时投资者就会将投资转存英国,获取高利收益, 这时投资者就会将投资转存英国 ,获取高利收益 , 带来 套利交易。 套利交易。
3
分析: 分析:
美国市场
同时远期卖出10万 同时远期卖出10万 17. 10万 卖17.8万$买10万,存款三个月 10万=17.8万$ 10万 17. 1=1.78$ 78$
掉期交易
伦敦市场
到期后
1=1.58$ 58$ 10万=15.8万$ 10万 15. (利差比较) 利差比较)
结论:各类投资者为避免汇率风险、买卖期汇。 结论:各类投资者为避免汇率风险、买卖期汇。
5
结论: 结论:
这种预测外汇汇率下跌的投 机交易称为卖空交易或空投交易。 机交易称为卖空交易或空投交易。 同理, 同理,若预测外汇汇率上涨的投 机交易称为买空交易或多投交易。 机交易称为买空交易或多投交易。 外汇投机者为赚取投机利润进行 交易。 交易。
6
案例4 案例4
英国银行做卖出远期美元交易, 英国银行做卖出远期美元交易,英 国伦敦市10.5%,美国纽约市场 利率7.5% 伦敦市场美元即期汇率为1 7.5%, 利率7.5%,伦敦市场美元即期汇率为1 =2.06$。 2.06$。 若英国银行卖出三个月远期美元 20600$, 20600$,英国银行应向顾客索要多少英 镑? 卖出三个月美元外汇的价格是多少? 卖出三个月美元外汇的价格是多少? 远期汇率是多少) (远期汇率是多少)

外汇实战案例

外汇实战案例

外汇实战案例外汇是指以不同货币计价的买卖行为,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涉及的货币种类众多,包括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对于投资者而言,外汇市场风险高、波动大,但利润也同样可观。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探讨一些外汇投资的技巧和策略。

案例一:欧元/美元(EUR/USD)交易假设某投资者在2019年1月份购买欧元/美元(EUR/USD)外汇,当时交易价为1.15,买入金额为1万美元,持有时间为1年。

经过一年的波动,2020年1月份,该汇率为1.11,投资者卖出持有的欧元/美元外汇,获得的美元回收金额为1.11万美元,除去购买所用的1万美元,获利约为1100美元。

这是一个相对稳健的外汇交易,因为欧元和美元是相对稳定的货币,经济基本面也相对较为稳定,可以规避一些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但该投资者在买入时,也需要考虑分散化投资的原则,不要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一种外汇品种中。

案例二:日元/美元(JPY/USD)交易某投资者在2019年7月份购买日元/美元(JPY/USD)外汇,当时交易价为0.0092,买入金额为1万美元,持有时间为4个月。

但该汇率的波动范围较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汇率就降至0.009,导致该投资者的投资亏损约1000美元。

然而,该投资者并没有急于卖出,而是继续观察市场形势,最终在汇率回升至0.0096时卖出,获得的回收金额为9800美元,亏损约200美元。

该案例展现了投资者需要控制情绪、耐心等待市场反弹的重要性。

而及时止损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市场出现严重波动时,即使是短时间的亏损也需要及时控制,避免产生更大的亏损。

案例三:澳元/美元(AUD/USD)交易某投资者在2018年11月份购买了澳元/美元(AUD/USD)外汇,当时汇率为0.72,买入金额为1万美元。

然而,随着2019年初澳大利亚经济形势恶化,汇率大幅下跌。

该投资者在2019年2月份卖出持有的外汇,回收金额仅为9400美元,亏损约600美元。

外币业务案例分析

外币业务案例分析

外币业务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外币业务在银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外币业务涉及到外汇兑换、跨境支付、外币存款等多个方面,对于银行和客户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外币业务的案例,探讨其暗地里的商业逻辑和风险管理。

案例一:外汇兑换某银行的客户小王计划去美国旅游,需要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

他前往银行柜台办理外汇兑换业务,根据当天的汇率,小王将人民币兑换成为了相应的美元金额。

这个案例反映了银行在外汇兑换业务中的角色。

银行在外汇兑换业务中扮演着市场的中介角色。

银行通过与外汇市场的交易,提供给客户相应的外汇兑换服务。

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买卖外汇的操作,通过汇率的波动来获取利润。

同时,银行还需要管理外汇风险,避免因汇率波动而导致的损失。

案例二:跨境支付某公司在国际贸易中与一家美国公司进行合作,需要将货款支付给对方。

为了方便和快捷,该公司选择使用银行的跨境支付服务。

他们通过银行的电子银行系统,将相应的款项转账给美国公司。

银行在跨境支付业务中扮演着资金的中转角色。

银行通过建立国际支付网络,将客户的资金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银行需要与其他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及时到账。

同时,银行还需要遵守国际支付的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合规性。

案例三:外币存款某个富有的投资者小李希翼将一部份资金转移到海外进行投资。

他选择了一家银行的外币存款产品,将一部份人民币存入该银行的外币账户中。

通过这种方式,小李可以在海外进行投资,同时享受外币存款的利息收益。

银行在外币存款业务中扮演着资金的保管角色。

银行接受客户的外币存款,并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投资。

银行需要确保客户的存款安全,并提供相应的利息收益。

同时,银行还需要管理外汇风险,避免因汇率波动而导致的损失。

在外币业务中,银行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是市场风险,即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银行需要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如外汇衍生品等,来对冲汇率风险。

第四章外汇与汇率

第四章外汇与汇率

34
4、非美元标价法
• 即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折算若干单 位的美元。(即以美元表示各国本币的价
格)
• 公式:
1本币= ?美元
2024/10准货币
数量固定不变(一定单位)的货币
标价货币
数量变化的货币
2024/10/12
36
直接标价法
基准货币
标价货币
外币
本币
2024/10/12
外汇
动态 静态
狭义 广义
2024/10/12
2
1、动态外汇
• 把一国货币兑换为另一国货币, 以清偿国 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 。
• (行为、活动)
2024/10/12
3
2、静态外汇
狭义
以外币表示的可直接用于国际间债 权债务清算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广义
一切能用于国际结算的对外债权
2024/10/12
4
静态狭义外汇
2024/10/12
9
举例理解
本币、本币存款
不是外汇
空头支票 被拒付汇票
不是外汇 不是外汇
没有真实债权 债务基础
外币现钞
广义外汇
2024/10/12
10
三、外汇的种类 无需货币发行国批准便可以 随时动用,或可以自由兑换 为其他国家的货币,向第三 国办理支付的外汇
自由外汇



否 自
未经货币发行国批准不能自
2024/10/12
21
• 货币名称 • 人民币元 • 英镑 • 美元 • 欧元 • 瑞士法郎 • 加元 • 新加坡元 • 港元 • 日元 • 澳元
旧货币符号 ¥ £ U.S $ EUR SF;SFR CAN $ S$ HK$ J¥ $A

汇率与外汇交易的计算

汇率与外汇交易的计算

外汇掉期交易
• 掉期交易(Swap Transaction)指外汇交易者在买进或 卖出即期或近期(相对远期而言)外汇的同时,卖出或 买进数额基本相同的远期外汇。所以掉期交易是买卖方 向相反的即期与远期或两笔期限不同的、买卖方向相反 的远期交易的结合。据统计,世界主要外汇市场上,大 多数远期交易都是掉期交易的一部分,即只有5%左右 属于单纯远期外汇交易。
即期汇率+(-)升贴水=远期汇率
(小/大)+ (小/大) = (小/大)
(小/大) -(大/小) = (小/大)
(1)某日巴黎外汇市场(直接标价法)上现汇汇率
$1=FF5.6685-5.6695,三个月远期升水为74-78点。 (?) (2)某日法兰 克福外汇市场(直接标价法)上现汇 汇率为$1=DM1.8400-1.8420,三个月期远期贴水 为238-233点。(?) (3)某日纽约外汇市场(间接标价法)上现汇汇率为 $1=SF1.4570-1.4580,三个月期远期升水为470-462 点。(?)
远期外汇交易只约定交割期限范围,不规定具体 交割日,可由交易一方在合约规定的有效期内自由 选择交割日的称择期交易(Optional Forward Exchange)。若远期交易在银行与客户间进行,择 期的选择权通常属客户,若远期交易发生在银行同 业间,选择权通常在买方。择期交易多用在银行对 客户交易,当客户不能确切知道其远期外汇收支的 日期、从而无法决定远期交易确切交割日的情况下, 择期交易为客户提供了方便。
则英镑对美元3个月实际远期汇率为
£1=$(1.6180-123BP)/(1.6190-119BP)=$ 1.6057/1.6071
若远期升贴水点数前大后小,则表示基准货币相 对于报价货币贴水,或者说报价货币相对于基准货 币升水。如例5,表示远期美元对日元贴水,例6表 示远期美元对英镑升水。

外汇远期交易案例2

外汇远期交易案例2

外汇远期交易案例.7 月24 日,订立美元期货卖出预约 400 万美元(卖出持有 200 万美元)。

合约内容:①采取 7 月3 日买进外汇期货预约的相反交易,即卖出远期外汇 200 万美元, 8 月6 日交割,远期汇率为 1 美元= 245.50 日元。

这两个买卖合约 8 月6 日到期结算时可获得利益( 245.50 - 238.60 )× 200 万= 1380 万日元。

②新卖出外汇期货 200 万美元,期限 3 个月, 10 月26 日交割,远期汇率为 242.40 。

卖出远期美元的理由是: 1 美元兑换 247 日元为 1983 年9 月2 日以来的最高价格,首先予以谋利,并具有支援其后的买进操作之意而重新卖出。

外汇期权交易案例.目前某银行提供欧元/美元的看涨/看跌期权,每份合约为100欧元,目前欧元价格在1.25。

本文开头列举的第二个例子中,投资者看空欧元,看涨美元。

即可买入欧元看跌期权合约:买入100个欧元看跌期权合约,执行价格:1.25到期日:3月期支付期权费:USD1.00x100=USD100.00可能一:3月后到期汇率:EUR/USD=1.20则投资者选择执行期权,即可在1.25的价格卖出100x100=10000欧元,同时在市场上以现价1.20买入10000欧元,则可获得差价赢利为:(1.25-1.20)x10000=500欧元=600美元,再减去已支付的期权费:USD100.00,纯利润为500美元,3个月收益率为:500/100x100%=500%外汇期货交易案例.<正>为有序放开资本项目管理,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001年5月国家出台了境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期货套期保值的外汇管理规定。

迄今为止,已有三批共计26家国有企业获准境外期货交易资格。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简称铜陵有色)是其中之一,也是目前安徽省从事境外期货业务的唯一企业。

【作者单位】:外汇局安徽省铜陵市中心支局;外汇局安徽省铜陵市中心支局;外汇局安徽省铜陵市中心支局【分类号】:F832.6【DOI】:cnki:ISSN:1005-0477.0.2005-10-040【正文快照】:为有序放开资本项目管理,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001年5月国家出台了境内企业进人国际市场进行期货套期保值的外汇管理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汇与汇率)案例案例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对美元汇率的两次联合干预1973年美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到20世纪70年代后半叶,由于美国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的处境,卡特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决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汇市场因此开始不断抛售美元,使美元的汇价一路下跌。

面对美元跌势,卡特政策决定干预外汇市场。

1978年10月底,卡特政府宣布了一项反通货膨胀计划,但对美国未来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明确的表示,因此,美元反而在外汇市场上狂泻。

面临马克和日元升值的巨大压力,德国和日本两国的中央银行被迫进行不改变自己政策为前提的大规模干预,买美元抛本国货币,但收效甚微。

1978年11月1日,卡特总统宣布美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将直接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稳定美元汇率。

由于前一星期的反通货膨胀、计划使外汇市场大失所望,卡特这次宣布的干预包含两项重要的政策转变。

第一,货币政策将紧缩。

第二,美国中央银行将调用300亿美元干预外汇市场,平衡美元的外汇价格。

计划宣布后,外汇市场果然受到震动,对其货币紧缩政策更是十分警觉。

在11月1日上午9:13,美元对马克的汇价立刻从前一天的最低点上升37.25%,达到1.83马克;几分钟后,随着中央银行抛出6900万马克、1900万瑞士法郎后,美元对马克的汇价又上升1%,对瑞士法郎的汇价也上升到1.567瑞士法郎。

在针对日元动用了500万美元之后,美元对日元的汇价也升至187.5日元。

在这一天外汇市场收市时,美元对主要外汇的汇价平均上升了7%—15%。

在以后的两个星期内,外汇市场仍有抛美元风,以试探美国等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决心,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德国、日本和瑞士中央银行,一次又一次地在市场上干预。

到11月底,美国干预市场的总额达350亿美元,使美元明显回升。

但是,在12月初,外汇市场开始怀疑美国是否真正采取倾向紧缩性政策,又开始抛美元,使美元再度下跌。

美国等中央银行继续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但干预的效果已明显下降,到12月底,美元汇价已低于11月的水平。

美元的真正走强是1979年10月新的联储会主席保罗•沃尔克上台宣布货币供应控制以后的事。

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末是美国等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是一场失败的持久战,1985年9月工业五国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则是一场成功的速决战。

里根上台后,美元就开始一路走强,到1984年2月25日达到最高点,对马克的汇率高达1美元兑3.4794马克。

经过春季和夏季的调整后,美元在该年9月又开始上涨。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五国的财政部长与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开会讨论外汇干预问题。

9月22日星期天,五国发表声明,声明说,五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一致同意,“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价应该进一步走强”,他们在必要时将进一步合作,进行干预。

第二天早上,外汇市场上美元便立刻下跌,对马克的汇率从2.7352跌至到2.6525马克,跌幅达3%以上。

美元从此也一路下跌,直到1987年初跌势才停止下来。

案例二:麦当劳大汉堡指数Big Mac Index什么是经济学家最喜欢的食品?非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Big Mac)莫属。

这倒不是因为这些头脑精明的家伙认为吃汉堡能获得最高回报率,而在于这种食品的独一无二的性质:消费者可以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买到它,而且成份和口味几乎不变。

经济学家根据这一特性就能预测汇率市场的变动。

汇率是一国货币单位同它国货币单位的兑换比率。

外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也具有可交易的属性,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牌价就是由当日外汇市场上的供需力量所决定的。

但是,经济学家并不满足于简单的供求分析,他们希望知道什么因素决定了汇率的经济基础和变化趋势。

为此,研究国际金融的学者提出了多种解释,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称为购买力平价理论,英文简写为PPP (Theory ofPurchasing Power Parity)。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假设认为,一美元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买到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商品,或者说同质同量的商品在世界各地的价格应当是相等的,这就是国际经济学中著名的“一价定律”。

如果一价定律成立,在中国买一件8.3元的茶杯,根据现行汇率推测,在美国就需要花大约1美元。

如果买这个茶杯在中国要花10元钱,而在美国还是1美元,那么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就是10:1,即10¥/$。

外汇市场上的实际汇率8.28¥/$,这说明人民币被高估了约21%,存在贬值的压力。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提出者相信,汇率的长期走势应该使两个国家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相等。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到10¥/$,才能达到了购买力平价所要求的均衡状态。

但是,人们消费的商品成千上万,又怎么能以一只茶杯的价格来确定两个经济大国之间的汇率水平呢?为了避免单一商品的统计偏差,一些经济学家试图使用一篮子商品的综合价格指数,而不是某件商品具体的价格来验证购买力平价理论。

然而,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每个国家人们消费的商品种类都不一样,日本的桃太郎可能爱吃糯米团子,而美国的山姆大叔偏爱三明治。

即使各国人民都消费同样的商品,他们使用的数量也可能很不一样,这样计算价格指数所需要的商品权重就会有相当的差异。

比方说刀叉的价格在中美两国相等,而且都在一个月内上升的50%。

这次涨价对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的影响就比中国大得多,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用筷子而不是刀叉进餐。

选择代表性的商品成为实际操作中的难题。

此外,研究现实经济还要考虑到各地运费和关税的多寡,以及非贸易品(如房产、非保鲜食品等)的存在。

综合这些因素,检验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学者大多得出了该学说与现实数据相差甚远的悲观结论。

然而,经济学家们并没有放弃对这一理论的信心。

一价定律虽然在严格的条件下才能成立,但在今日世界,全球商品和资本越来越能够自由流动。

随着运费降低和关税减免,一价定律很有可能趋近于世界经济的真实状况。

如果两地商品的价格不一,国际进出口商就会立即行动从中套利,从而逐渐将价格拉平。

应用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关键在于找出一种合适的参照物,使得各国的价格水平都能得到合理的反映。

苦心搜索的经济学家终于找到了巨无霸汉堡,并发明了以它命名的指数。

从1986年开始,伦敦《经济学家》(Economist)杂志每年都要发布“巨无霸汉堡”货币指数(BigMacindex)。

顾名思义,在这个指数中,该刊选取了麦当劳连锁店中的巨无霸汉堡作为购买力平价参照物,并假设它在全球所有地区的售价一样,由此来决定各国货币比价。

比如,根据2003年4月发布的指数表,在美国一个汉堡要2.71美元,而在xx则要3.2加元,两者的购买力平价汇率为1.18加元/美元。

而4月22日外汇市场上的真实汇价是1.45加元/美元,因此加元被低估了18%。

汉堡价格的调查显示,最便宜的汉堡在阿根廷,只要78美分一个,这多半是由于该国经历了货币大幅贬值的经济危机。

最贵的汉堡在瑞士,要3.78美元一个。

如此说来,阿根廷比索是全世界汇价最受低估的货币,而瑞士法郎则是最受高估的。

大汉堡的国际平均价格为2.49美元,比前些年稍微降了一点。

选用巨无霸汉堡作平价参照物有两大好处。

第一,麦当劳在全球120个国家开有分店,大汉堡的组成原料和工序在世界各地基本没有变化,可以保证同质同量。

第二,大汉堡虽只是一件商品,却包含了多种原料和劳动,如面包、肉类、调料和人工制作,因此也可以把它的价格看作一种综合指数。

大汉堡指数起初只是一项测度货币是否反映了真实价值的辅助性参考指标,但今天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根据它预测汇率市场的走向。

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巨无霸在各国经过汇率换算以后价格应该相等,但事实并非如此。

人们可以据此判断各国货币汇率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

比如90年代早期,大汉堡指数就预言包括英镑在内的几种货币相对于德国马克被高估了,一段时间过后英镑汇价果然下跌。

再如1999年,大汉堡指数表明欧元在刚刚发行之时就已经被高估了,而当时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欧元会升值。

索罗斯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曾在欧元启用之时关注过“大汉堡指数”显示的欧元卖出信号,后来却决定忽略这项信息。

不久人们就发现大汉堡指数押对了宝。

2002年4月,大汉堡指数发出了卖出美元的强烈信号,因为它被已经被严重高估了。

此后美元上下跳动,最后以跌幅12%收场。

大汉堡正在成为一道经济学家必点的快餐,近年来已经有十多项关于汉堡指数的国际金融研究。

一些学者们认为,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包括大汉堡指数,的确是汇率变动的良好指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李莲盎(音译LILianOng)最近推出了这一领域的专著——《大汉堡指数:购买力平价的应用》(TheBigMac Index:Applications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她认为大汉堡指数在跟踪汇率长期趋势方面有着惊人的准确性。

而在短期,币值可能仍然会在一定时间里偏离购买力平价。

90年代早期大汉堡指数多次显示美元被低估了,然而美元在之后几年仍持续下滑。

也有不少经济学家并不觉得巨无霸是一道美餐,每次《经济学人》更新大汉堡指数时,总有人抱怨汉堡经济学没有去掉芥菜味。

在他们看来,大汉堡指标其实非常片面,因为汉堡只是快餐中的一种食品,而快餐只是国民食物支出中的一小部分,而食物支出在发达国家仅占较少比重。

小小汉堡并不能起到一叶知秋的作用。

但如果某些国家的经济水平、文化背景、消费习惯差别不太,大汉堡指数还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汇率的变动趋势的。

最近几年的《经济学人》“汉堡经济学报告”指出,巨无霸汉堡售价最便宜的国家为中国、俄罗斯和马来西亚,在这些国家汉堡标价一般低于1.35美元,表明这些国家的币值被严重低估50%以上。

售价最高的国家包括丹麦、瑞士和瑞典,这些国家的币值被高估了30%到70%。

大多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货币相对于美元被低估了30%-50%。

这意味着,那些汇率与汉堡汇率近似的货币(如韩元)相对于其他新生经济的货币就被高估了。

由此似乎也不难理解为何人民币近期面临着强大的升值压力。

但另一方面,这种汇率差异不见得完全是汇率政策的产物,而是源于各国不同的生产力水平。

一般说来,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更高,但它们的优势在非贸易商品和服务方面相对于可贸易商品就小多了。

如美国制造芯片的生产率比中国高很多,但美国理发师的水平可能还不如中国的剃头匠。

由于劳动力市场的自主调节,工资水平在一国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大抵是相同的,并没有反映部门之间的生产率差异。

这样穷国的非贸易商品相对来说就比较便宜,富国就比较贵了。

外汇市场上的币值主要是由可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的;而购买力平价汇率是由一揽子商品和服务计算的,包括大汉堡这样的不可贸易商品。

因此穷国的货币看似总是被低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