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找规律活动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活动找规律教案
七年级数学活动-找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发现数字和图形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规律:观察一组数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预测下一个数字。
2. 图形规律:观察一组图形,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绘制下一个图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找出数字和图形的规律。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解答问题。
2.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和分享。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展示数字和图形的规律。
五、教学准备1. 数字和图形的相关资料、图片或课件。
2. 练习题或任务卡。
3. 记号笔、白板或黑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字或图形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找规律的学习活动。
2. 观察与分析:给学生展示一组数字或图形,要求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3. 归纳与推理: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和推理,总结出数字或图形的规律。
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相关的拓展练习。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规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观察、思考、解答问题等。
2. 合作学习: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分享、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完成练习题或任务卡的情况,包括答案的准确性、解题思路的清晰性等。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数字和图形的规律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行调整?3.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九、课后作业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数学活动课规律的探索优秀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倾听、交流、互助。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探究的乐趣。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数学对象的规律,掌握数学研究的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富有情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规律的探索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分层指导,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实施分层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运用所学方法,展开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4.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基础题:旨在巩固学生对规律探索方法的掌握,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2.提高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活动-找规律教案
七年级数学活动-找规律教案第一章:活动引入1.1 教学目标了解规律的概念,理解寻找规律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例子引入规律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简单的数学规律。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观察和推理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二章:数字规律2.1 教学目标学习数字规律的基本形式,如数列、数阵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找出数字规律。
2.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字规律的基本形式和相关概念。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找出数字规律。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一些数字序列,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分享找到的规律。
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观察和分析数字规律时的表现。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数字规律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图形规律3.1 教学目标学习图形规律的基本形式,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找出图形规律。
3.2 教学内容介绍图形规律的基本形式和相关概念。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找出图形规律。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一些图形序列,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分享找到的规律。
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图形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观察和分析图形规律时的表现。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图形规律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字母规律4.1 教学目标学习字母规律的基本形式,如字母顺序、字母出现频率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找出字母规律。
4.2 教学内容介绍字母规律的基本形式和相关概念。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找出字母规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数学活动:找图形的规律教学设计
去验证自己的结 (2)怎样检验找到的规律是 果。 正确的?
学生能利用找到
(3)摆 1000 个这样的正方形 的一般规律解决
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特殊问题。
(4)介绍数学的重要思想方 法: 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回到 特殊。 练习 问题:如图所示,用大小相等 的小正方形拼成大正方形,拼 教师鼓励学生发 第 1 个正方形需要 4 个小正方 表自己的见解。 形,拼第 2 个正方形需要 9 个 学生观察图形, 小正方形„„拼一拼,想一 寻找答案,教师 想,按照这样的方法拼成的第 加以指导,并展 n 个正方形比第(n-1)个正 示学生的成果。 方形多几个正方形?
在课堂上培养学 生归纳、总结的 习惯和能力。
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上 P61 习题 10,11 题。
作业由学生课外 使学生巩固,提
独立完成。
高。
板书设计(略)
数学活动:找图形的规律
教学任务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的章节数学 活动 1,主要研究找图形的规律,并用整式表示出来。它 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之后,可以开展的数学活动,既可 以让学生体会怎样用整式表示一些图形的规律,又可以 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动手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律,关注学生观 察图形的角度。
数
让学生进一步体 验怎样找图形的 规律。在小组合 作中学会尊重和 理解他人的见 解。
火柴
棒根 数
„.. 在学生介绍完自 己的方法过后,
利用课件展示从
小组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找 四个不同角度对
到规律的方法最多?
图形进行拼接的
动态变化,让学
生从直观上加深
理解。
让学生学会自己
教学目标 知识技 能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活动——找规律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活动——找规律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观察发现某些数字、图形中存在的规律,并用含有序号n 的式子正确的表示出来。
2、会应用找到的规律解决问题,验证所归纳的结论。
教学重点:找出实际问题中图形或者数字之间的规律,并与序号n 联系写出含n 的代数式表示发现的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实际问题中图形或者数字之间的规律,并与序号n 联系写出含n 的代数式表示发现的规律。
教学过程: 独立自学:问题1小游戏——猜数字1、在1至20内的自然数自选一个写下来;2、将想好的自然数平方,然后加上这个自然数的两倍,然后将结果除以这个数,然后将结果加上1;3、将所得的最后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知道你心里所想的数是几。
问题2:请你按照如下的数字规律,分别写出第n 个数字:2,4,6,8,10,…,__________; 1,3,5,7,9, …, __________; 6,10,14,18,22,…,_______; 2,4,8,16,32, …, _______.质疑探学活动一 课本72页 活动二1、(1)1(2)若按照上图的摆法摆放餐桌和椅子,完成下表:座位(张) 3 4 5 …… n 可坐(人)……2、座位(张) 1 2 3 4 5 …… n 可坐(人)……3、在桌数相同时,哪一种摆法容纳的人数更多?变式练习: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 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第(n 是正整数)个图案中由 个基础图形组成.-(1) (2)(3) ……以练促学:1.请你按照如下的数字规律,分别写出第n个数字:4,8,12,16,20,…,___________;5,9,13,17,21,…, __________;2.请先观察下列算式,再填空:3-1=8×1,5- 3=8×2, 7-5=8×, 9-( ) =8×4,( )-9 =8×5,13-( )=8×____ ,……通过观察归纳,第n(n为正整数)个等式应为:3.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下所示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1)第4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__________块(2)第n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__________ 块4.如图所示,用火柴棍拼成一排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如果要使图形中含有50个三角形,那么需要火柴棍( )A.100根B.101根C.150根D.153根教(学)反思: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怎么不够用了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设计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本节课强调了让学生感受负数的引入源自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将有理数正确分类.(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数学话题,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并及时点拨,让学生从实例之中自得知识.四、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难点:运用有理数表示实际生活问题中的量.3.疑点:负数概念的建立.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冰天雪地的哈尔滨是零下26℃时,繁花盛开的广州城却是零上18℃;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米,而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大屏幕展示画面,学生观看).像这样的问题怎么表示呢?用以前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生:(互相讨论)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完全表达出来.师: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数已不够用了,为此,我们要引入新的数.二、创设问题情境,师生互动,探索新知情境一:把全班同学按行分成四组进行奥运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用笑脸表示),答错一题扣10分(用哭脸表示),不答得0分(用无表情脸表示).随着竞赛的进行,用不同的脸把各组答题得分情况展示在黑板上.师:现在我们看一看每组最后得分是多少?你怎么表示?与同伴进行交流.生1: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的数字来表示得分比0高或低.生2:也可以用带“-”号的数来表示比0低的数.……师生一起用带“+”、“-”号的数来表示各组得分.情境二:生活中你见过带有“-”号的数吗?生1:气温-5℃.生2:海拔-105米.生3:企业所得利润-190万美元.……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都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比0高与比0低的得分, 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谁还能举些例子?生1:收入50元和支出80元.生2:提高40%和降低25%.……师:为把它们正确表示出来,我们要学习新的数,大家知道什么数吗?生:(齐答)正数和负数.师: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生:像5、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师: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负数?生: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负数.如:-10、-3……师: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生: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情境三:比一比,看下面问题谁回答得最快?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 2圈怎样表示?3.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0. 03克表示什么?4.某仓库运进面粉7.5吨记作+7.5吨,那么运出了8吨记作什么?5.如果向南走20米记作-20米,那么向北走10米记作什么?(通过这组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过比赛抢答,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情境四:师:将所学过的数进行分类,并与同伴进行交流,看看哪桌分的既准又快?生:讨论交流,得出:师: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三、例题探究,巩固知识例1(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3)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 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分析:用正、负数可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习惯上人们经常把零上的温度、上升的高度、向东的行程、收入、盈利等规定为正的,而把零下的温度、下降的高度、向西的行程、支出、亏损等与前面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解:(1)扣20分记为-20分;(2)沿顺时针方向转12圈记为-12圈;(3)-0.03克表示乒乓球的质量低于标准质量0.03克.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基准都必须为零,比如乒乓球的标准质量.例2 (1)如果把向北的方向规定为正,那么走3.5千米,走-1.2千米,走0千米的意义各是什么?(2)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20℃,下午2时的气温比中午上升了4℃,晚上8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下降了5℃,下午2时的气温是多少?晚上8时的气温是多少?分析:(1)规定“向北”的方向为正,那么“向南”的方向就为负;(2)规定气温上升为“+”,那么下降就应当为“-”.注意:此题气温的变化均以中午12时为准.解:(1)走3.5千米就是向北走3.5千米;走-1.2千米就是向南走1.2千米;走0千米意即原地未动.(2)下午2时的气温是:20+4=24(℃)晚上8时的气温是:20-5=15(℃)四、总结归纳师:谁能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回顾、讨论总结,教师补充如下:概念:正数、负数、有理数.分类:有理数的分类:两种分法、整数、分数的分类.应用:有理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五、布置作业1.习题2.1 第3、6、7题2.写出5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表示出来.六、板书设计。
七年级数学活动找规律教案
七年级数学活动-找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和理解数字序列的基本概念,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学习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找出数字序列的规律。
3. 应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字序列的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找到数字序列的规律。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和理解找规律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数字序列,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2. 新课导入:介绍数字序列的基本概念,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一组数字序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和推理找出其中的规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找规律的方法和心得。
5.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数字序列的规律,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6.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找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找规律的方法和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找规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解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数字序列概念和找规律方法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其找规律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数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找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七年级数学活动找规律教案
- 让每一个人同等地提高自我七年级数学活动---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知识技术1.经过活动 ,能足数形联合思虑并解决问题。
2.会用整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3.会用整式表示数目关系及简单的用字母表示不等关系。
数学思虑1.经历从直观思想到理性思想,进而发展抽象思想。
2.经过研究活动 ,进一步领会分类、对应思想,以及数形联合思想。
3.经过察看、类比、归纳等活动,累积数学活动经验,感觉数学思虑过程的条理性。
解决问题1.在经历从详细情境抽象出整式的过程中,发展抽象、归纳思想,并能利用整式解决实质问题 .2.经过活动 ,领会数形联合的思想方法。
领会整式比数字更拥有一般性,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与规律性。
感情态度1.经过拼图等数学研究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经过沟通、商讨活动,培育学生主动与别人合作沟通的意识。
3.经过用整式描绘现实世界中的数目关系,认识到它是解决实质问题的重要的数学工具之一。
- 让每一个人同等地提高自我稳固整式的相关知,累数学活。
三、点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一般的律。
四、教课流程安排教课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与目的活动 1 儿歌引入学生说唱儿歌,激发学习兴趣活动 2用火柴拼图找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出发,经过着手操作、察看、归纳,感觉整式是有效描绘世界的重要手段。
活动 3研究日历中蕴涵的现象经过察看归纳发现,感觉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活动 4我快乐,我选择。
经过学生的自由选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 5小结与反省学生反省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总结活动中的经验,并谈活动中的感觉。
五、教课程1.活 1 用儿歌引入一首永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表示首儿歌?1 只青蛙, 1 嘴,2 只眼睛, 4 条腿, 1 声扑通跳下水。
2 只青蛙, 2 嘴, 4 只眼睛,8 条腿, 2 声扑通跳下水。
3 只青蛙, 3 嘴, 6 只眼睛, 12 条腿, 3 声扑通跳下水。
七年级数学活动找规律教案
七年级数学活动-找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 使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和分析数字、图形等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学会用归纳、推理等方法找出规律,并用语言、字母、符号等表达出来。
3. 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等数学活动,找出数字、图形等现象的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达出规律,以及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和表达规律。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找规律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数字、图形等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3. 安排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字规律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规律。
2. 观察与分析:给学生展示一系列数字或图形,让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3. 归纳与推理: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和推理的方法,找出数字或图形的规律,并用语言、字母、符号等表达出来。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解决更复杂的数字或图形规律问题,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5.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数学题目、生活问题等,巩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具有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找规律的能力。
2. 鼓励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数列求和、图形面积计算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找规律教案初中
找规律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敏捷性。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2.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找规律的题目。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解题过程和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如“日历中每个月的天数”、“人民币的面值”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二、自主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序列,要求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找出规律,并在笔记本上记录解题过程。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小组合作(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找规律的题目。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找出规律,并总结解题策略。
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规律,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解答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如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解答找规律题目的正确率。
3. 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找规律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指导学生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同时,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找规律题目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6乘方找规律教案
4.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方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通过乘方运算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分析数据,发现规律,为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举例:解释(-2)²=4,(-2)³=-8,强调指数为偶数时结果为正,指数为奇数时结果为负。
(2)乘方运算规律的理解:乘方运算规律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图形演示:通过图形的面积、体积变化来直观展示乘方运算规律;
-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数学游戏、卡片操作等方式,亲身体验乘方运算规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计算不同边长正方体的体积,演示乘方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乘方找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多次相同因数相乘的情况?”(例如:计算正方体的体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方的奥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6乘方找规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6课《乘方找规律》教案:
1.章节内容:本章主要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及其运算法则,通过找规律,进一步理解乘方的意义。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精选】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 找规律数学活动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数学活动课——找规律教学目标: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3.掌握解决找规律的方法:从特殊的个体扩展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
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模式。
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解复杂图形。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课程设计1.展示作业,引入课题这道题目大家很熟悉,我发现第三个问题大家确实用心思考了。
请看同学的作业。
师问:你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拼法不同,导致小棒根数不同。
单位正方形个数增加了,小棒根数怎样呢?那么导致小棒根数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引入课题: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拼法是单位正方形之间的位置,属于空间形式,我们现阶段学习的是数量,因此,这节课我们重点关注,在拼法确定的情况下,拼成一行时,单位正方形个数与小棒之间的关系。
2.提出问题,思考探究问题2把29个单位正方形拼成一行,需要多少根小棒?学生在学案上记录探究的过程,小结你的探究方法:整理数据有以下常见方法:(1)从2个正方形开始,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小棒多3根,到2015个正方形,增加了2014个正方形,小棒多了3×2014根,所以4+3×2014=6046(2)从1个正方形开始,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小棒多3根,到2015个正方形,增加了2015个正方形,小棒多了3×2015根,所以1+3×2015=6046(3)从1个正方形开始,横向小棒连续偶数增加,纵向小棒连续增加,到2015个正方形,横向小棒有2015×2根,纵向小棒有2015+1根,所以2015×2+(2015+1)=6046活动要求:(1)先独立思考,在学案上记录探究过程(2)再小组合作,每个人分享自己的成果,由一个人汇总(3)小组代表使用黑板展示并说明探究过程教师关注发言学生的方面:(1)是否从一个图形开始画起(2)表达规律的形式师说: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有规律变化的数,可以简明的表示数量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中数学活动教案设计——找规律--资料
找数学活动------规律万全县第一初级中学任安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1通过活动,能够数形结合思考并解决问题。
2会用整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3会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及简单的用字母表示不等关系。
1经历从直观思维到理性思维,从而发展抽象思维。
2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体会分类、对应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1在经历从具体情境抽象出整式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思维,并能利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标问题2通过活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体会整式比数字更具有一般性,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与规律性。
1通过拼图等数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情感2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态度3通过用整式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认识到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的数学工具之一。
重点巩固整式的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难点从具体情境问题中抽象出一般的规律。
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与目的活动1展示与欣赏图案学生展示自己的火柴图案,欣赏《火柴棍创造出的艺术》。
活动2用火柴、正方形拼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归纳,感受整式是有效描述世界的重要手段。
活动3探究日历中蕴涵的现象通过观察归纳发现规律,感受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活动4我快乐,我选择。
通过学生的自由选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5小结与反思活动1学生反思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总结活动中的经验,并谈活动中的感受。
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同学们,你们在小学里都用火柴拼过图,你能展示一下你用火柴拼出来的图案吗?活动2学生展示自己在课下拼出的通过欣赏火柴图案。
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图片,激发学生欣赏《火柴棍创造出的艺术》。
生的学习兴趣。
(1)用火柴棍拼成一排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如学生分小组分别进行拼图,学生通果图形中含有1,2,3或4个三角形,分别需要多并观察,可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进过操作、观少根火柴棍?如果图形中含有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行讨论、归纳。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找规律
数学活动——找规律教学目标:1、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引入:(幻灯片展示各种火柴艺术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构成这些艺术品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吗?生:火柴师:没错,就是这一根小小的火柴,最早起源于我国公园577年,由一班宫女神奇的发明了它,如今的人们却用它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的奇迹,创作了许许多多伟大的艺术品。
一根根小小的火柴不仅仅融入生活,走进艺术,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数学课上,帮助我们研究图形——找规律二、新课(一)探究图形的规律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用火柴棍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完成下列表格三角形的个数1234……n火柴棍根数拿到题目后,学生很快就能想到答案,于是教师该引导学生能想到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角度1:从第二个图形起,与前一个图形相比,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两根火柴棍,则n个三角形就用了3+2(n-1)=2n+1根火柴棍角度2:从第一个图形起,以一根火柴为基础,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两根火柴,则n个三角形就1+2n根火柴棍角度3:每一个三角形需要三根火柴,n个三角形就是3n根,但是需要减去中间重复的(n-1)根,则n个三角形就需要3n-(n-1)=2n+1师: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规律的显现方式不同,得到的表达式也就不同,但是经过整式的加减运算后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
解决这类问题,应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先观察搭1个、2个、3、4个三角形各需火柴棒的根数,分析三角形的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找出规律。
活动二师:刚才我们利用火柴棍搭建的是三角形,如果搭建正方形,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用火柴棍拼接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请问拼接n 个正方形需要要多少根火柴?完成下列表格学生在前面搭建三角形已有的基础上,完成起来很快,观察的角度增多,学生展示讲解。
数学《找规律》的教案
数学《找规律》的教案数学《找规律》的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找规律》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找规律》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简单(单层)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
(既含形状规律,又含颜色规律的多层次规律。
)教学过程:一:引入:猜一猜:下一朵花?1朵红花2朵黄花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猜不对,而后来都能猜对了呢?发现了什么有规律?颜色又是怎样的规律?一朵红,一朵黄,一朵红,一朵黄,我们说不说得完啊?揭示规律的概念:像这样,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并按这样有次序重复出现的就叫规律。
聪明的小朋友们,那我们今天就用自己智慧的双眼来一起来找规律。
我们来闯关比赛,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更仔细,找得准,李老师就把这些智慧星奖励给他。
二:教授新课:教学例一:(第一关:“找一找”)大家知道,六一儿童节刚过,旁边学校的初一的哥哥姐姐还要开联欢会庆祝自己的节日。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开联欢会的场景吧!把你发现的秘密同桌两个人悄悄交流一下。
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灯笼有什么规律?(把一紫一红圈起来,一红一紫在重复的出现。
)彩旗有什么规律?(我该怎么圈呢?)花朵有什么规律小朋友又什么规律?如果跳舞的10个小朋友其中两个放开手,男同学带头就是按一男一女这样的规律站的,女同学带头就是按一女一男这样的规律站的。
演示10个小朋友放开手后排成一排的两种情况。
教学例二:1、(1)这个规律简单吗?想找个难点的规律吗?看看这两道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活动课——找规律
教学目标:
1.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 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3. 掌握解决找规律的方法:从特殊的个体扩展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
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探
究模式。
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解复杂图形。
4.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课程设计
1. 展示作业,引入课题
这道题目大家很熟悉,我发现第三个问题
大家确实用心思考了。
请看同学的作业。
师问:你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
拼法不同,导致小棒根数不同。
单
位正方形个数增加了,小棒根数怎样呢?
那么导致小棒根数变化的因素有哪
些?
引入课题: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拼法是单位正方形之间的位置,属于空间形式,我们现阶段学习的是数量,因此,这节课我们重点关注,在拼法确定的情况下,拼成一行时,单位正方形个数与小棒之间的关系。
2.提出问题,思考探究
问题2把29个单位正方形拼成一行,需要多少根小棒?
学生在学案上记录探究的过程,小结你的探究方法:
整理数据有以下常见方法:
(1)从2个正方形开始,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小棒多3根,到2015个正方形,增加了2014个正方形,小棒多了3×2014根,所以4+3×2014=6046 单位正方形个数
1 2 3 4 …… 2015 n 小棒根数 4 4+3 4+3+3 4+3+3+3 …… 201443...3+++ 43...3n
+++ (2)从1个正方形开始,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小棒多3根,到2015个正方形,增加了2015个正方形,小棒多了3×2015根,所以1+3×2015=6046
单位正方形
个数 1 2 3 4 …… 2015 n
(3)从1个正方形开始,横向小棒连续偶数增加,纵向小棒连续增加,到2015个正方形,横向小棒有2015×2根,纵向小棒有2015+1根,所以2015×2+(2015+1)=6046
活动要求:
(1)先独立思考,在学案上记录探究过程
(2)再小组合作,每个人分享自己的成果,由一个人汇总
(3)小组代表使用黑板展示并说明探究过程
教师关注发言学生的方面:
(1)是否从一个图形开始画起
(2)表达规律的形式
师说: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有规律变化的数,可以简明的表示数量关系。
而用文字就显得比较繁琐。
像3n 这样的式子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单项式。
3.归纳小结
师问:你学会找规律了吗?方法是什么?
师说:画图,列表,从特例中寻找规律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我们从小学就在学习,那么到中学也要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