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交换技术 期末考试 南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

检测方法

⏹CSMA/CD应用在OSI 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它的工作原理是: 发送数据前先侦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在发送数据时,边发送边继续侦听.若侦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等

待一段随机时间,再重新尝试.

•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重发

⏹CSMA/CD采用IEEE 802.3标准。

2.

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组成

⏹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组成网络自下而上划分成为四层,即接入层、传送层、控制

层和业务层,各层之间采用标准化接口。

各层包括的网络部件如下。

NGN功能结构

3.

交换技术的分类

5.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主要区别

(1)面向连接网络对每次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传送信息、释放连接三个阶段,而无连接网络并不为每次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

(2)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必须为每一个呼叫选路,一旦路由确定连接即建立,路由中各节点需要为接下来进行的通信维持连接的状态;无连接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必须为每个传送的分组独立选路,但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

(3)用户信息较长时,面向连接方式通信效率较高;反之,使用无连接方式要好一些。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网络技术:

•一种在网络层采用面向连接方式的通信技术,该技术融和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技术。

⏹主要特点:

•面向连接工作机制;

•采用虚电路工作方式;

•采用固定长度的数据分组(信元)

•可保证服务质量(QoS)

技术复杂、建设成本高。

⏹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技术:

•一种在网络层采用非面向连接方式的通信技术,是一种典型的包交换传输网络。

⏹主要特点:

•无连接的工作机制;

•数据包独立寻址传输方式;

•数据包的大小不固定;

•服务质量较难控制(主要依赖足够的带宽来保证)

•建网成本较低,运行维护相对简单。

⏹电路交换的基本过程包括呼叫建立、信息传送(通话)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如图

1-13所示。

IP交换的发展-发展背景

(1)Internet骨干网的传送容量太小,带宽资源不足,现有路由器寻址速度低,吞吐量不够,同时用户接入速率太低。

(2)当用户数量急剧增加时,路由器网络性能将下降,这时路由器虽然可以保证优先级较高的数据传输,但由于它采用无连接的IP(Internet Protocol),因而不能使服务质量(带宽、优先级等)与商业上的优先级对应起来。

(3)路由器网络规模的进一步增大要求路由器支持大数量的端口,然而目前一般的路由器只支持10个端口,即使是大型路由器也只能支持50个端口,即路由器的端口数受到限制。

6.IP与ATM的融合

IP over ATM的两种模式

•重叠模型技术

•集成模型技术

重叠模型就是将IP当成一个网络与ATM网络互连,不更改ATM网络的协议模型,而将IP

的功能层叠加在ATM上。

因此重叠模型要求对ATM和IP分别定义不同的地址结构和相关路由协议,也就是说,在重叠模型中,ATM端点用ATM地址和IP地址两者来标识。

集成模型是将IP路由器的智能和管理性能集成到ATM交换中形成的一体化平台。

与重叠技术不同,在集成模型实现中,它将ATM单元实体与ATM网络地址分配策略和路由选择协议分离;

7.

NGN的定义

⏹相对于现有的网络,NGN具有如下三大特点:

(1)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独立的网络部件,各个部件可以按相应的功能划分,各自独立发展。

(2)NGN是业务驱动的网络,应实现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与承载分离。

(3)NGN是基于统一协议的分组网络。

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组成网络自下而上划分成为四层,即接入层、传送层、控制层和业务层,各层之间采用标准化接口。

ITU-T对NGN的定义为:

⏹NGN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

宽和具有QoS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提供用户对不同业务提供商网络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动性。

12.

IMS三层架构

应用层、会话和呼叫控制层、传递和接入层

13.

IMS将成为融合的网络架构(1)

不仅电信业支持,还有广泛其它行业的支持

源于3GPP的R5,ITU和ETSI开始用于固网

用SIP信令为呼叫控制,应用层、网络层和后台系统间采用标准接口,开放性好,标准化程度高。业务控制能力强,业务层和控制层分离,便于生成固网移动统一的业务逻辑

各种业务具有统一的核心网、有利于固网和移动网的无缝融合

具有统一的会话控制,移动和固话用户实现同样的呼叫处理流程,具有一致的体验IMS将成为融合的网络架构(2)

统一的业务和应用平台,使应用层资源可以在移动和固网共享

统一的集中用户数据库、后台计费系统和业务认证架构,不仅使所有用户的属性资料、认证数据集中一处,消除了用户感受的接入差别。而且可以实施统一的认证机制和计费,实现自动的全网漫游

融合的网络体系架构有利于各种层面的、融合的、多媒体业务的快速、有效部署,允许每个业务捆绑更多的应用、产生更高的ARP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