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结构及排烃的非均一性
济阳坳陷滩海地区古近系构造样式及其控藏作用
第25卷第1期油气地质与采收率Vol.25,No.12018年1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Jan.2018—————————————收稿日期:2017-09-30。
作者简介:马立驰(1973—),男,黑龙江绥化人,研究员,博士,从事油气勘探研究工作。
联系电话:(0546)8716201,E-mail :dzymlc@ 。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湾盆地精细勘探关键技术”(2016ZX05006)。
文章编号:1009-9603(2018)01-0001-05DOI :10.13673/37-1359/te.2018.01.001济阳坳陷滩海地区古近系构造样式及其控藏作用马立驰1,王永诗2,景安语1,杨贵丽1,武云云1,赵铭海2(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0)摘要:在对济阳坳陷东部滩海地区边界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对古近系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将该构造带划分为单断-低凸型、双断-中凸型和多断-高凸型3种类型潜山披覆构造带。
单断-低凸型潜山披覆构造带古近系储盖组合最好,各个层系都有可能形成好的储盖组合,发育岩性、构造、地层和复合圈闭类型。
双断-中凸型潜山披覆构造带沙三段下亚段—东营组下部发育岩性和地层超覆圈闭,东营组中上部以披覆和岩性-构造圈闭为主。
多断-高凸型潜山披覆构造带以多层系地层超覆圈闭为主,整体储盖组合条件差。
垦东凸起沙三段地层油藏、长堤凸起东营组岩性油藏、埕岛凸起东营组岩性油藏将会成为下步研究区重点勘探目标。
关键词:潜山披覆构造带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勘探方向北西向构造带济阳坳陷中图分类号:TE111.2文献标识码:APaleogene tectonic styles and their controls on hydrocarbonaccumulation in the shallow sea of the Jiyang DepressionMA Lichi 1,WANG Yongshi 2,JING Anyu 1,YANG Guili 1,WU Yunyun 1,ZHAO Minghai 2(1.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 ,SINOPEC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7015,China ;2.Shengli Oilfield Company ,SINOPEC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70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of boundary faults and their controls of hydrocaronon accumulation inthe shallow sea of the eastern part of Jiyang Depression ,the tectonic zone of buried hill draped structural belts was dividedinto three types :single fault-low uplift ,double faults-middle uplift and multiple faults-high uplift.The reservoir-seal as⁃semblages in the single fault-low uplift of the buried hill draped structural belts are the best ,and good assemblages can oc⁃cur in each layer.There are different trap types such as lithology trap ,structural trap ,stratigraphic trap and composite trap.The lithology traps and stratigraphic overlapping traps developed in the lower of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and the lower of Dongying Formation in the double faults-middle uplift of the buried hill draped structural belts ,and the drape trap and the lithology-structural trap developed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of Dongying Formation.The stratigraphic overlapping traps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multiple faults-high uplift of the buried hill draped structural belts ,and the res⁃ervoir-seal assemblages generally have poor condition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The next exploration targets are E s 3stratigraphic oil reservoir in Kendong Uplift ,E d lithology oil reservoir in Changdi Uplift and Chengdao Uplift.Key words :buried hill draped structural belts ;reservoir-seal assemblages ;trap types ;exploration direction ;north-westtectonic belt ;Jiyang Depression济阳坳陷滩海地区为一北西向大型潜山披覆构造带,已发现新北、新滩和埕岛等多个油气田,累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109t ,且主要分布在新近系和前古近系,古近系仅占10%。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
直是 石油地 质理论 研究 的薄 弱环节 。 目前 在排 烃 的
动力 、 相态 、 通道及 方式 的认识 上 尚存在 着较 大不确
定性 和分歧 , 致使 源 岩 排烃 量 的计 算 模 型 及 所取 得
的认识 各 不相 同 , 甚至 相差很 大 , 临界 排烃饱 和度 如
摘 要 : 源 岩在 埋 藏 演 化 过程 中 发生 排 烃 的 重 要 表 现 之 一是 其 生 烃 潜 力 不 断 减小 , 之 也 可 利 用 烃 源 岩 在 演 化 过程 中生 烃 潜 力 的 变 烃 反
化 规 律来 模 拟 其 排 烃 特 征 。利 用 综 合 热 解 参 数— — 生烃 潜 力 指 数 [ s +s ) 丁 )] 热 演 化过 程 中 的 变 化 规 律 来 确 定 源 岩 的 排 烃 ( 。/ ( 在 f
究 同一类 源岩 在不 同演化 阶段 生烃潜 量 的变化规 律 就 可 以确定 出其 在 演 化 过 程 中是 否 发 生 过 排 烃 作 用, 结合 实际源 岩 的规 模 还 可 以计 算 出 排 出烃 类 的 数量 。本 文应 用一个 源岩综 合热 解参 数—— 生烃 潜 力 指数 , 过其 在埋 藏 演 化 过程 中 的变 化 规律 来 研 通 究 源岩 的排烃 特征 , 论模 型如 图 1 理 。 在利 用岩石 热解 仪 评 价 烃源 岩 的实 验 中, S +
价 方 法 进 行 比 较 来 提 高 最 终 评 价 结 果 的 可 靠
性 。
即可 视为 其原 始生 烃潜 力 ; 当源 岩 演 化 到一 定 程 度 并有 油气排 出后 , S S + 将 逐 渐 减小 , 时 它 只 代 此 表着 源岩 的剩余 生 烃 潜 力 。不 难看 出 , 源 岩演 化 在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一下亚段优质烃源岩成因分析
二段烃源岩强烈的非均质性,钟建华等(20丨5 )通过 恢 S = 角洲前积层的A 度 ,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纪沙
期为深水沉积环境而沙一下亚段烃源岩由丁•成 熟 度 较 低 ,对 油 气的 供 给作 用 未 予 以 足 够 重 视 ,研究 尚不系统、深 入 ,制 约 r 沙一段及其上部层系油气成 藏 的 认 识 :本 文 从 矿 物 组 成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分 析 人
内容提要:沾 化 凹 陷 发 育 沙 四 上 亚 段 、沙 = 下 亚 段 和 沙 一 下 亚 段 3 套 烃 源 岩 ,前 人 对 沙 一 F 亚 段 烃 源 岩 未 进 行 深 人 研 究 本 文 利 川 丫 1'机 地 球 化 学 方 法 付 沾 化 四 陷 沙 一 下 、丨卩.段 烃 源 ‘/;•品 质 进 行 分 析 ,研 究 表 明 沙 一 下 亚 段 烃 源 V1;' 有 机 质 丰 度 高 、干 酪 根 类 型 以 丨 铟 为 主 ,为 优 质 烃 源 '/;V烃 源 VT;冗 积 中 心 位 于 渤 南 洼 陷 ,但 孤 南 洼 陷 烃 源 岩 品 质 最 好 :孤 北 洼 陷 和 孤 南 洼 陷 的 部 分 烃 源 岩 达 到 大 量 排 烃 阶 段 ,所 以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应 重 视 来 自 沙 一 下 亚 段 烃 源 岩 的 贡 献 沉 积 环 境 分 析 表 明 ,沙 - • 下 亚 段 沉 积 期 沾 化 凹 陷 构 造 沉 降 速 率 较 小 ,气 候 为 北 亚 热 带 至 暖 温 带 中 等 偏 干 旱 气 候 ,均 不 i 持 形 成 优 质 烃 源 岩 沙 一 下 段 高 品 质 炫 源 岩 的 形 成 的 主 要 吩 W 是 高 盐 度 导 致 湖 泊 的 高 生 产 力 和 良 好 的 水 体 分 L i 湖 盆 窃 盐 度 是 由 于 饵 馘 朗 的 海 侵 导 致 . 海 侵 沿 孤 I每 沣 陷 一 孤 北 洼 陷 一 渤 南 洼 陷 的 / / 向 推 进 .导 致 孤 南 洼 陷 虽 然 不 是 沉 积 、沉 降 中 心 ,但 烃 源 岩 品 质 最 好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邵家地区沙三段烃源岩特征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邵家地区沙三段烃源岩特征刘斯文(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2.江西省天然气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096) 摘 要: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一套湖相沉积体系,西部邵家洼陷主要发育沙三段、沙四段两套烃源岩,通过沉积条件、烃源岩空间展布、生物标志物、有机地化指标及生烃史对比分析,沙三段沉积条件更加有利于有机质大量堆积保存,其形成的烃源岩品质优于沙四段,且主要生烃期较晚,能与沙河街组内储集层匹配形成较好的油气藏,结合油源对比分析,沙四段油气藏油源主要来自沙三段,研究沙三段烃源岩特征对沙河街组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邵家洼陷;沙河街组;烃源岩;沙三段;沙四段;生物标志物;油源对比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8)04—0104—03 沾化凹陷为胜利油田济阳坳陷北部一次级构造,凹陷被走向NNE的邵家断层系分成两部分,西北较小的邵家洼陷与中东较大的四扣洼陷(见下图)。
其中邵家洼陷自发现馆陶组油层以来,先后发现了多套含油层系,主力含油层系为沙二段、沙四段,其中沙四段勘探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围绕其生油洼陷发现了多处含油区块,证实沙四段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而沙四段油气藏内源岩,故研究沙三段烃源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图1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构造单元划分示意图1 沉积背景邵家地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自下而上有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
本区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与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以陆源砂岩和泥岩为主,夹少量化学岩,第四系由平原组组成[1、2]。
本文研究层段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段和沙三段,其中沙四段既有较好烃源岩层,又具备储集条件,上覆沙三段含大套深灰色油泥岩、油页岩,以烃源岩为主。
区域现今沙河街组构造形态仍然保留了沉积时盆地的基本形态,沙四段沉积期主要发育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初期为洼陷深陷期,周缘古地貌地形差异大,呈现南北陡、东西较缓的特征,相应的沉积环境差异较大。
济阳坳陷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特征及二次生烃研究的开题报告
济阳坳陷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特征及二次生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我国煤系地层广泛分布,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潜力,其中济阳坳陷为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区之一。
济阳坳陷晚古生代煤系地层分布广泛,烃源岩的发育程度和油气勘探潜力较高,是研究煤系烃源岩特征及二次生烃的重点区域。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本研究主要以济阳坳陷晚古生代煤系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心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讨济阳坳陷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的形成演化、生烃潜力和二次生烃机制,研究成果对揭示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特征及油气生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三、研究方法1. 野外地质调查和岩心分析: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心分析,对济阳坳陷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的岩性、组分、结构、古环境等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2.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煤系地层中含有机质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定有机质含量、成分、类型、成熟度等指标,分析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
3. 数值模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烃源岩热历史演化和二次生烃过程,揭示烃源岩的形成、演化和油气生成机制。
四、主要研究内容1. 煤系地层岩性、组分、结构和古环境分析,探讨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的形成演化。
2.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定煤系地层有机质的含量、成分、类型、成熟度等指标,研究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
3. 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热力学研究分析烃源岩的形成演化和油气生成机制,揭示二次生烃机制,探讨煤系烃源岩的勘探及开发前景。
五、预期研究成果1. 研究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的形成演化、生烃潜力和二次生烃机制,充分认识济阳坳陷地区油气勘探潜力,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揭示济阳坳陷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的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为我国煤系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 为煤系烃源岩的成因、演化和油气勘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煤系油气勘探和开发的进一步深入。
有效烃源岩及烃源岩的非均质性
3、应用
图2是济阳坳陷牛38 井, 图中显示3180~3380m 井段。
图2牛38 井3180~3380m层段烃源岩评价图
上图是利用Δ log R 法公式
对济阳坳陷牛238 井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到的结果,划分烃 源岩的标准为; 1) 当总有机碳为高值( TOC > 6 %) 时对应的层段是深色的 油页岩, 自然伽马曲线增大, 并且电阻率曲线增大, 声波时 差曲线增大, 从而综合评价该层段为有机质富集层。 2) 当总有机碳为中值(3 %< TOC < 6 %) 时, 一般对应的是 泥岩或灰质泥岩, 自然伽马曲线对应的是较高值, 电阻率曲 线增大, 声波时差曲线增大, 密度减小, 为优质烃源岩。 3) 当总有机碳值为低值(1 % < TOC < 3 %) 时, 一般对应的 是粉砂质泥岩或较浅色调的泥岩, 自然伽马曲线对应的是 低值, 声波时差曲线减小, 电阻率曲线增大, 为好烃源岩。
古生产力对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具有重要 的控制作用。
2、3 保存条件
保存条件对于烃源岩的宏观和微观非均质 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广利洼陷L1井烃源岩有机碳与铁离子含量关系图
二、有效烃源岩
1、有效烃源岩的定义
有效烃源岩是指既有油气生 成又有油气排出的岩石,它在某 种程度上控制着盆地内油气藏的 分布。必须强调的是,它们生成 和排出的烃类应足以形成商业性 油气藏,否则有效烃源岩的定义 将难以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2、2古生产力
高有机质丰度的烃源岩只有在那些有利于 生物的繁殖、富集和有机质保存条件的水介质 和沉积环境中才可能形成。
如东营凹陷富有机质生油岩的形成与藻类 勃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东营凹陷4000 多米泥 岩岩心的观察发现, 藻类勃发现象十分常见, 同 时还诱发沉淀了细粒方解石纹层。藻类勃发形 成的高生产力, 使得大量藻类沉积下来, 组成了 富有机质纹层页岩。
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分子成熟度参数的异常分布
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分子成熟度参数的异常分布王广利;王铁冠;张林晔;张学军【期刊名称】《地球化学》【年(卷),期】2006(35)5【摘要】济阳坳陷古近系湖相烃源岩的自然演化剖面结果表明,分子标志化合物的演化是一个受沉积环境、矿物组成、有机质赋存状态和温度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过程,其演化具有阶段性,随着埋藏深度增加,大多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模式.形成于半咸水-微咸水的沙三段下部烃源岩分子标志化合物的演化较为剧烈,温度的影响是主要的,但随着深度的增加,碳酸盐矿物含量逐渐升高对分子标志化合物的演化起到了抑制作用;而形成于咸水-半咸水的沙四段烃源岩分子标志化合物变化平缓,平衡值降低,高盐沉积环境和丰富的碳酸盐矿物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异构化进程.这个结果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应用分子成熟度参数具有重要启示,对于咸化湖泊条件下形成的第三系盆地深部地层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总页数】7页(P560-566)【作者】王广利;王铁冠;张林晔;张学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油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油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3【相关文献】1.川西坳陷高成熟煤系烃源岩分子成熟度参数的异常分布 [J], 刘四兵;沈忠民;朱宏权;吕正祥;田军;李洁2.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综合评价 [J], 张明星;郭耿生;张琳璞3.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综合评价 [J], 张明星;郭耿生;张琳璞;;;4.济阳坳陷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沉积有机相研究 [J], 刘庆;张林晔;宋国奇;王茹5.济阳坳陷古近系页岩文石含量与烃源岩热演化的对应关系 [J], 王冠民;熊周海;张婕;付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阳坳陷古近系深层成烃与成藏
济阳坳陷古近系深层成烃与成藏张林晔;徐兴友;刘庆;孔祥星;张守春【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1(038)005【摘要】运用地球化学与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从深层烃源岩空间展布及沉积有机相分析入手,研究济阳坳陷深层有利勘探方向.济阳坳陷古近系深层孔店组—沙四段烃源岩发育缺氧有机相、短暂充氧有机相、低氧有机相和充氧有机相4种沉积有机相类型,缺氧相、短暂充氧相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沙四段,孔店组烃源岩主要为低氧有机相、充氧有机相,为一般烃源岩.排烃过程可分为自由排水、烃类生成和能量积累及微裂隙排烃等3个阶段,深层烃源岩的排烃主要发生在微裂隙排烃阶段,不同地质条件下可发生垂向运移、侧向运移和向下运移3种油气运移方式.已探明中浅层源自沙四段缺氧有机相、短暂充氧有机相优质烃源岩的油气藏,主要通过沿断裂的垂向运移方式成藏,而大量以侧向运移及向下运移方式形成的油气藏尚有待于揭示.古近系深层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总页数】8页(P530-537)【作者】张林晔;徐兴友;刘庆;孔祥星;张守春【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济阳坳陷沙四下亚段深层烃源岩的成烃动力学特征研究 [J], 刘斌忠;李明龙2.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二段多源供烃成藏模式 [J], 张鹏;张金功;张亮;袁义东;郝杰;杨燕3.黄骅坳陷古近系深层烃源岩成烃演化特征 [J], 李会军;吴泰然;马宗晋;郝银全;张文才4.深层复杂储集体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油气成藏--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为例[J], 王永诗;王勇;郝雪峰;朱德顺;丁桔红5.陆相断陷盆地复式成烃及成藏系统研究——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为例 [J], 朱光有;金强;张水昌;郭长春;张善文;张林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阳坳陷孔店组烃源岩成烃动力学特征研究-以东营凹陷王46井为例1
济阳坳陷孔店组烃源岩成烃动力学特征研究—以东营凹陷王46井为例摘要:随着浅部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深层烃源岩引起逐渐多的关注。
运用成烃动力学原理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王46井孔店组烃源岩进行了再次系统评价。
结果表明:王46井孔店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处于成熟阶段后期;较低的氢指数预示着可能在成熟过程中已发生了较多的去氢作用,不排除成熟过程中已经有过生排烃的过程。
通过孔店组烃源岩成烃动力学特征的研究即与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对比,认为王46井孔店组烃源岩成烃活化能的分布范围较宽,活化能值整体较高,生烃主峰不明显,同样表明岩石样品已达到生油的高峰,是济阳坳陷进一步探索的有效烃源岩之一。
主题词:东营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热解特征活化能分布特征烃源岩的化学动力学研究,是在吸收了油页岩和煤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阿雷尼厄斯(Arrhenius)方程出发利用温度和时间可互为补偿的关系,将实验室中高温下(200~500℃)求得模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E(活化能)和A(指前因子或频率因子)用于实际埋藏条件下具有较低温度(50~150℃)的烃源岩的生烃过程研究。
Tissot首次应用平行和连续反应模型,在假定干酪根主要由六种具有不同活化能值和频率因子的反应物组成并且反应是平行反应的条件下,通过实验给出了三类干酪根的动力学参数的频率分布。
近年来,一些新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仍在继续中。
国内开展烃源岩的热解动力学研究始于80年代初,许多学者在这方面都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工作,这些都为我国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运用旨在为评价济阳坳陷孔店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提供参考。
1 测定烃源岩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原理和方法1.1 Arrhenius方程和动力学参数阿雷尼厄斯定理(Arrhenius Law)系化学动力学中讨论恒浓度下,基元反应速率对反应体系所处温度的依赖关系。
Wilhelmy与Berthelot曾指出大多数反应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加速。
渤海湾盆地济阳、临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岩生烃史分析
4 .Ree rhI si t _ sa c n t u e0,Per lu EJp o ain a d Pr du t n,SI t toe m c lr to n o ci o NOPEC,Bejn 0 0 3,Chn ) ii g 1 0 8 ia
Ab t a t sr c :The TSM a i o e ofwa e ba e n a l ss ofba i u r o ii n a e o m a i n h s b sn m d ls t r s d o na y i sn s pe p s to nd r f r to a il t a e dr c r o v l ton of if r nt ou c oc p r Pa e z i n t ha y Ba i lUSr t d hy o a b n e o u i d fe e s r e r ks ofU pe l o o c i he Bo iBa sn.
渤 海湾 盆 地 济 阳 、 临清 坳 陷
上 古 生 界 烃 源 岩 生 烃 史 分 析
朱建 辉 , 宗全 吕剑 虹。 王保 华。 周 新 科 胡 Nhomakorabea , ,
605; 1 0 9 6 0 5 ; . 国石 油 化 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109 3 中 (. 1 油气 藏 地 质 及 开 发 工 程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都 理 工 大 学 ) 成 都 成 , 2成 都 理 工 大 学 能源 学 院 , 都 . 成 无 锡石 油 地 质 研 究 所 , 江苏 无 锡
坳 陷 内不 同 凹 陷上 古 生 界 源 岩“ 二次 生 烃 ” 程 的 差 异 , 而 也 影 响 了对 上古 生 界 生 烃 潜 力 的 评 价 。模 拟 结 果 表 明 , 阳坳 陷 上 过 从 济
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和孔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和孔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陈婷;罗睿;王君泽【摘要】Based on the study and comparison of the source rocks about organic abundance,organic type and degree of organic maturity,we can see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of Es3 is the highest relatively,followed by Es4 and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of Kongdian Formation is the lowest.It shows that Es3's source rocks is the best and Es4's source rocks is the worst;The main type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f Es3 and Es4 is Type I kerogen and part by type II.The main types of Kongdian Formation is type III;The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 is rising from Es3 to Kongdian Formation.%对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各个层段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沙三段有机碳含量最高,显示出该段烃源岩品质最好,沙四段次之,孔店组有机碳含量最低,其烃源岩品质最差;沙三、沙四段烃源岩以Ⅰ型干酪根为主,含有少量的Ⅱ型干酪根,孔店组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在有机质成熟度方面沙三段、沙四段到孔店组成熟度逐渐增高。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13)006【总页数】3页(P23-25)【关键词】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作者】陈婷;罗睿;王君泽【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烃源岩作为石油、天然气的母源,在油气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分子成熟度参数的异常分布
钵 e
GEoC删 ICA
维普资讯 Vo1.35, No.5, 560 —566
Sept..2O06
济 阳坳 陷古近 系烃 源岩 分子成熟度参数 的异常分布
王广利 1,2 王铁冠 ,张林晔 2,张 学军 2
Abstract: The natural maturation of molecular parameters in Eogene lacustrine deposition of Jiya n g super- depression was studi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 ometry. T h e resu l ts show that the evolu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was a complicated pr ocess influenced by matr ix,minera l compositions, depositiona l envir onment an d temperature in the source rocks. T h e molecular indices of maturation or igina lly increased with matur ity, a n d then decreased when getting maxima. As a whole, it cou ldn't be simply regarded as a f irst order reaction model, while two or more stages may be divided. T h e molecu lar parameter s of Es3 Member which was formed under brackish water at f ir st varied g reatly with depth showing temperature dependently,a n d t hen got sma ller because of the higher carbonate minera ls in t he deeper strata.Difer ently,t h e molecular parameter s of Es4 Memb e r which was form ed under sa line to brackish water varied more smoot hly and showed lower equilibr ium Va lUeS, indicating t he high carbonate minera ls r etarted t he pr ogr ess of t he isomerization. This result is helpful to under sta n d ing a n d applying the molecular maturity parameters in the saline lacustrine petr oleum basin. Key words: natural maturation section; molecular matu r at ion indicator s; depositiona l envir onment; evolution model;carbonate minerals;Jiyang super-depression
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和孔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图 1 9 - 段 、 四段 和 孔 店 组 有 机碳 含量 分 层 对 比 图 沙
1 有 机 质 丰度
有 机质 丰度 是评 价烃 源岩 生 油能力 的 重要参 数
之 一 。烃源 岩 的有机 质 丰度是 指单 位重 量 的烃 源岩
收 稿 日期 : 0 1 0 — 2 2 1- 7 2
关 键 词 : 源 岩 ; 机地 球 化 学 特 征 ; 阳 坳 陷 ; 河 街 组 烃 有 济 沙
中 图 分 类 号 :E1 2 T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3 1 8 ( 0 1 0 — 0 3 0 17 — 9 0 2 1 )6 0 2 — 3
烃 源岩作 为 石油 、 天然 气 的母 源 , 油气 地质 研 在 究 和油 气 勘探 中 占有相 当重 要 的位 置 。 自 2 0世 纪 7 0年代 以来 ,随着 石 油 工业 的 高速 发 展 ,石 油地 质 理 论 研 究 日益 活 跃 , 以烃 源 岩 为 研 究 对 象 的 有 机 地 球 化 学 的综 合 研 究 .极 大 地 促 进 了油 气 源 岩
碳含 量最 高 . 显示 该 段 烃 源 岩 品 质 最好 , 四段 次 之 , 店 组 有 机 碳 含 量 最 低 , 烃 源 岩 品质 最 差 ; 三 、 四段 烃 沙 孔 其 沙 沙
源 岩 以 I型 干 酪根 为 主 , 有 少 量 的 Ⅱ型 干 酪 根 , L 组 以 Ⅲ 型 干 酪 根 为主 ; 有 机 质 成 熟 度 方 面 沙 段 、 四段 到 含 孑店 在 沙 孑 店 组 成 熟度 逐 渐 增 高 。 L
区氯仿沥 青 含量 主要分布在 0 0 % 。 . 18 0 1 8 %之 间 , 均 值 达 0 5 ; 分层 来 看 , 上 往 2 1 平 .% 从 4 从 下 , 三段 氯仿 沥青 “ ’ 量 分布 区间 为 00 8 沙 A’ 含 01 %
济阳坳陷地层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
济阳坳陷地层层序及
界 系 第四系 统 全更新统 组(阶) 平原组 Qp
明化镇组 Nm
上第三系
上中新统
馆陶组 Ng
东营组 Ed
新生界 Kz 渐新统 沙河街组 Es
100-157
40-60
45-75
118-190
60-100
20-50
105-238
(未 穿)Z
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
岩性组合特征 土黄色粘土和流砂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浅红色、棕黄色泥岩为主,上部夹较多砂岩,向下砂岩减少 。泥岩颜色变深变紫,并出现石膏与灰质团块,部分地区有 气层。
棕红、灰绿色泥岩与浅灰、灰白色砂岩互层。下部砂岩发育 组成一个由上向下由细变粗的正旋回。是本区的主要含油层 系。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下马家沟组
下奥陶统
冶亮 甲 里 山 │组
凤山组
下古 Pz
生界
上寒武统
长山组
崮山组
张夏组 寒 武 系 ∈ 中寒武统 徐庄组
毛庄组 下寒武统
下寒武统 馒头组
太 古 界Ar 注:本表以东营凹陷为主。
前 震 旦 系(未 穿)Z
济阳坳陷地层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
段/厚度(米) 210-430
600-1100
260-900
中上部为一套以黄绿色为特征的砂泥岩沉积,向下颜色变绿 变灰,并出现碳质泥岩与薄油层。
灰色砂泥岩互层,夹三至四组煤层。是华北地区主要含煤层 系之一。
为一套海陆交互的砂泥岩沉积。特点是以海相灰岩与泥岩为 主夹有多组煤层。灰岩含丰富的海相化石。希瓦格鲕是本组 的标准化石。 为一套砂泥岩与灰岩互层。夹煤层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灰岩 含丰富的海相化石,是区域地层对比划分的标准层(含假史 塔夫鲕等)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上部为灰色灰岩夹泥质白云岩、泥灰岩。中部以灰色白云岩 为主,底部为角砾状泥灰岩、泥质白云岩。顶部被风化、溶 蚀,溶洞发育,为古潜山储集层。是本区含油层系之一。
济阳断陷盆地烃源岩成岩演化及其排烃意义
( oo ySce tf cRee rh I siueo n p cS e g iOif ed C mp n Ge lg in i i sa c n ttt f Sio e h n l l il o a y,Do gyn 5 0 ,C i a n ig 2 7 1 5 hn )
Di g ne i v l to fs u c o k n t i n fc nc o hy o a b n a e tc e o u i n o o r e r c s a d is sg i i a e t dr c r o
ep l o h hjeF r t no ia gDe rsin x us ni S a ei o mai f y n p es i n o J o
ma in o ia g De rs in weea ay e y u ig da e im . X r ydfr cin a d p to r p y a ay i h we h tt eb r l to fJy n p e so r n lz d b sn ig ns -a i a t n erg a h n lsss o d t a h u a o i
ACTA PETROLEISI CA NI
济 阳 断 陷 盆 地 烃 源 岩 成 岩 演 化 及 其 排 烃 意 义
隋 风 贵 刘 庆 张林 晔
2 7 1) 5 0 5 ( 国石 化 胜 利 油 田分 公 司 地 质 科 学研 究 院 山 东东 营 中
摘 要 :从 成 岩 作 用 角 度 , 析 了济 阳断 陷盆 地 沙 河 街 组 烃 源 岩 力 学 性质 的 演 化及 其 对 排 烃 过 程 的 影 响 。X 衍 射 和 岩 石 微 观 特 征 分 分 一
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古近系原生型稠油成因机制
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古近系原生型稠油成因机制高长海;张新征;王兴谋;张云银;李豫源【摘要】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古近系发育稠油,但其成因机制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稠油的勘探与开发.通过42个稠油样品的物性、族组成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以及原油运聚特征,探讨了三合村洼陷古近系稠油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四段烃源岩具备低熟油的生烃条件;古近纪东营组沉积末期,沙四段膏盐湖相烃源岩进入低成熟演化阶段,成化还原环境的早期生烃作用促使其生成低熟油;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造成原油密度、黏度、硫含量增大,这些原油通过古近系与前第三系之间的不整合输导层近距离运移至三合村洼陷古近系沙三段地层圈闭中聚集成藏,由于埋藏较浅,后期遭受轻微生物降解作用而进一步稠化.综上所述,三合村洼陷古近系稠油为低熟油经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稠变而成,属于原生蚀变型稠油.【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8(040)002【总页数】10页(P176-185)【关键词】地球化学;原生型稠油;低熟油;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生物降解作用;济阳坳陷【作者】高长海;张新征;王兴谋;张云银;李豫源【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录井公司,山东东营257064;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P618.130.10 引言稠油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其资源量远大于常规油气资源[1-2],具有广阔的勘探潜力。
稠油可分为原生型稠油和次生型稠油,前者是指由未成熟或低成熟烃源岩生成的未经后期改造的原油[3-5],后者则是指正常原油后期经生物降解、水洗、氧化、脱沥青等作用改造而成的原油[6-8]。
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与现状
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与现状宋明水【摘要】通过回顾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页岩油的勘探历程,总结了前期页岩油勘探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形成的技术系列,剖析了页岩油富集要素,结合页岩油已钻井实际情况,指出了下一步页岩油部署的方向.勘探实践表明,济阳坳陷陆相页岩不同于北美地区已突破的海相页岩,具有非均质性强、成岩作用弱、成熟度低等特点,需理论创新、勘探思路转变,形成适合东部陆相页岩油勘探的相关理论和配套技术方法;陆相页岩油赋存样式的复杂性,需要分类型、分步骤实施勘探,应先突破夹层、微裂缝、优质岩相发育的混合型页岩油,在其有效经济动用的基础上,再部署实施基质型页岩油钻探,尽快完善适用于东部陆相页岩油的目标优选评价体系,开辟老油区增储上产新领域.【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9(026)001【总页数】12页(P1-12)【关键词】勘探历程;页岩油;富集要素;夹层;微裂缝;岩相;济阳坳陷【作者】宋明水【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页岩油在北美地区的突破,引发了中外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高潮。
不同于北美稳定的海相地层,中国陆相湖盆泥页岩细粒沉积具有非均质性强、含油性差异大的特点。
中国自2010年之后,进行了大量的页岩油气探索性研究[1-3]。
胜利油田作为东部断陷湖盆勘探开发50多年的老油田,急需寻找新的资源接替,近年来也加大了针对页岩油勘探方面的研究。
笔者基于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阐述其页岩油勘探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济阳坳陷下一步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1 研究背景截至2017年底,济阳坳陷共在37口井的泥页岩发育段获工业油气流(图1)。
各凹陷、各烃源岩层系均有分布,以产油为主,产气次之。
平面上以沾化、东营凹陷最多,其次为车镇凹陷,惠民凹陷最少;纵向上主要以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为主,其次在沾化凹陷的沙一段也获得了工业性页岩油气;已投产的页岩油气探井初期产能为12~72 t/d,单井累积产量最高达 27 896 t[4],展示了济阳坳陷页岩油气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古近系页岩油赋存特征——以济阳坳陷为例
古近系页岩油赋存特征——以济阳坳陷为例王学军;宁方兴;郝雪峰;王勇;杨万芹;银燕;丁桔红;朱德燕;朱德顺【摘要】通过大量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将济阳坳陷古近系泥页岩划分为10余种类型岩相.在岩相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济阳坳陷页岩油赋存特征.富有机质纹层状泥质灰岩相/灰质泥岩相是页岩油赋存的最有利岩相;济阳坳陷的泥页岩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各类基质的孔隙和裂缝,最有利赋存空间是各类裂缝(层间缝、构造裂缝、超压裂缝);页岩油具有薄膜状游离态和浸染状吸附态两种赋存相态,在泥页岩裂缝、碳酸盐晶间孔中以游离态为主,在有机孔、黄铁矿晶间孔、黏土矿物晶间孔中以吸附态为主;通过页岩油油源对比、成熟度、地层异常压力、地层水水型等方面的证据确定济阳坳陷页岩油具有“非原位、短距离源内运聚”的特征.%According to many core observation,thin section identification,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hales in the Paleogene in Jiyang depres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over 10 lithofacies.On the basis of lithofacies,this study analyzed shale oil occurrence anic-rich laminated argillaceous limestonefacies/calcareous mudstone facies are the most advantageous shale lithofacies.Shale reservoir spaces in jiyang depression include matrix pores and fractures.The most advantageous reservoir spaces are fractures (bedding fractures,structural fracture,abnormal pressurefracture);occurrence phases of Shale oils include thin film free phase and disseminated absorbed phase.They are free phases in shale fractures and carbonate intercrystal pores.They are absorbed phase in organic matter pores,pyrite intercrystal pores and clay mineral intercrystal pores.Shale oilhave features with not original place and short distance in-sourc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 Jiyang depression according to oil-source correlation,maturity,abnormal pressure and water type of formation water.【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7(017)029【总页数】10页(P39-48)【关键词】页岩油;赋存特征;有利岩相;赋存空间;短距离源内运聚;济阳坳陷【作者】王学军;宁方兴;郝雪峰;王勇;杨万芹;银燕;丁桔红;朱德燕;朱德顺【作者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页岩油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4]。
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及控制因素
炷源岩的非均质性及控制因素摘要:通过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炷源岩的研究'发现厚度大、分布广的沙三段主力坯源岩在有机质和岩性等方面存在多种尺度的非均质性。
用牛38井资料证实, 坯源岩受沉积环境、有机质保存条件、生烧和排绘作用的影响,可以形成岩性和有机质的不均匀分布状况。
怪源岩非均质性出现在同一岩层、相带内,也可出现在毫米级的纹层间,其至出现在分子组成(生物标志物)上。
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分析坯源岩的非均质性后发现,沙河街组烧源岩的非均质性明显受其体系域、沉积相带、有机质保存条件和古生产力等多种因素控制。
其中,不同的体系域和沉积相带控制了绘源岩的岩性和岩相组合及生、排烧能力,高的古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前提,缺氧还原环境使有机质能够保存的决定因素,同时,局部环境下发育的火山活动,对优质烧源岩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炷源岩非均质性形成环境东营凹陷沙河街组1、引言众所周知,沉积盆地只有发育有效桂源岩,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油气聚集因此开展有效桂源岩的研究是现代油气成藏和勘探的需要。
在陆相断陷湖盆中,山于沉积环境和后期演化等因素的制约,绘源岩存在着强烈的非均质性。
有机质这种不均匀分布给桂源岩评价和资源预测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正确认识绘源岩的非均质性,尤其是对坯源岩非均质性控制因素的深入探讨,能够正确合理的开展烧源岩的评价、预测桂源岩的分布规律,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
在桂源岩中常见到微细的层理或纹理构造,它们或是山不同的岩性组成,或山不同的颜色构成;有些韵律层极其微细,只能借助显微镜才能分辨。
在对这些不同岩性和颜色的微细纹层进行地球化学测试时,发现有机碳等指标差异较大,有时会相差两个数量级之多。
有机质的这种不均匀分布给坯源岩的质量评价带来了严重影响。
这是因为在资源预测或评价时,往往以有限的样品代表整套厚层坯源岩,掩盖了有机质丰度高或低层的贡献与影响,其至还可能得岀错误的结论。
金强等认为有机质丰富的有效桂源岩应该是薄层或纹层状的⑴,他们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干柴沟组的研究后提岀了/优质坯源岩0的概念,强调了在厚层生油岩中夹有薄层有机质丰度特别高、对生油有较大贡献的炷源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0747(2003)06-0045-03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结构及排烃的非均一性陈中红,查明(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基金项目: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5A-09)摘要:济阳坳陷古近系湖相纹层状泥页岩中的有机碳分布非均一性强烈,烃源岩结构有大段纯泥岩式、砂岩嵌入式、指状式、泥岩嵌入式、泥包砂式、砂包泥式和砂泥交互式等,其压实状态、压力分布状态及排烃特征互不相同。
烃源岩压实不均衡导致排烃的非均一性,厚层烃源岩中的滞排现象和超压体系的幕式排烃特征是非均一性的两种极端体现。
烃源岩排烃的非均一性为分阶段进行排烃模拟提供了新思路。
图3表1参22关键词:烃源岩;排烃;非均质性;济阳坳陷;古近系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 济阳坳陷的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问题进行过详细研究[1-6],排烃研究相对薄弱。
烃源岩排烃存在强烈的非均质性,烃源岩结构也存在非均质性,如果忽略这一点,根据有限的样品分析,用局部的排烃模型代表整体排烃模型,可能会得出一些错误结论。
1济阳坳陷烃源岩结构特征1.1烃源岩有机质分布特征济阳坳陷主要烃源岩是沙河街组湖相泥质岩中的纹层状泥质岩[6,7],纹层以伸长、压扁、片状或藻类化石层等形式存在[6]。
富有机质纹层页岩由有机质纹层和黏土矿物组成;钙质纹层页岩的一类由有机质纹层和钙质超微化石纹层组成,另一类由有机质纹层和含有钙质超微化石的粗粒方解石纹层组成;钙质纹层泥岩由细粒方解石纹层和含有机质的黏土矿物组成。
泥岩中的黏土矿物一方面作为有机质附着的“载体”和成烃的“催化剂”,另一方面又是吸附残留烃的“吸附剂”,对生排烃影响显著,那些分布不均一的、由藻类勃发形成的颗石藻化石纹层更有重要的控制作用[8,9]。
有机质在烃源岩中的赋存主要有3种形式:顺层富集型、分散型和局部富集型[10]。
沙三段深湖—半深湖相沉积中的有机碳多顺层富集,有机碳含量一般在1%以上,通常在厚层烃源岩中形成向外排烃的重要通道———层理或页理,对烃源岩的生烃及排烃都能产生积极影响,碳酸盐含量也高,属好的烃源岩。
滨浅湖—三角洲—河流相沉积中的有机碳呈分散型,有机碳含量多小于1%,碳酸盐含量低,对生排烃不利。
即使在有机碳含量高的层段,有机碳分布离散也较大[11],牛38井的纵向有机碳含量分布呈现波峰—波谷的波动特点,如沙三段下部(3280~3370m)有机碳含量为0.35%~12.8%,相差两个数量级[5]。
有机碳分布的纵横向非均质性通常导致厚层泥岩中存在有机碳局部集中、丰度较高的薄层,这些薄层是对生排烃有较大贡献的“优质烃源岩”[12]。
1.2烃源岩岩性结构特征烃源岩岩性结构指烃源岩与分布于其中的砂岩的组合模式,对烃源岩排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单层泥岩越薄、砂泥交互越频繁,排烃效率越高。
根据大量统计分析,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结构主要有7种形式(见表1)。
表1 烃源岩岩性配置特征岩性组合特征描述定量描述排烃特征典型实例纯泥岩不含砂岩的大套纯泥岩L m≥20,L s=0具“滞排带”坨77井,2720~2770m 砂岩嵌入式单层泥岩中嵌入薄层砂岩L m≥20,0<L s≤2具“滞排带”牛6井,2780~2830m 指状式薄层泥岩、薄层砂岩呈指状互嵌L m≈L s,0<L m,L s≤2充分排烃坨158井,2700~2740m 泥岩嵌入式薄层泥岩嵌入单层砂岩0<L m≤2,L s≥2充分排烃坨137井,1770~1795m 泥包砂式单层泥岩较单层砂岩多,呈泥岩包围砂岩式接触L m≥L s,5≥L s>2优先排烃坨158井,3255~3295m 砂包泥式单层泥岩较单层砂岩少,呈泥岩被砂岩包围式接触L m≤L s,5≥L m≥2充分排烃坨76井,2940~2965m交互式单层泥岩与单层砂岩相当,呈交互式相互接触Lm ≈Ls,20>Lm,Ls>2优先排烃坨123井,2570~2595m 注:L m—单层泥岩厚度,m;L s—单层砂岩厚度,m 45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3年12月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 NT Vol.30 No.6 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中的砂泥组合主要为大套纯泥岩,其次为泥包砂式及砂岩嵌入式,其余很少。
沙一段约40%为泥包砂式,单层泥岩一般薄于5m;随深度加深,单层泥岩厚度逐渐增加,至沙三中亚段纯泥岩约达60%,泥包砂组合为13.7%,砂岩嵌入式为20%;再向下泥包砂组合变多,纯泥岩组合变少。
油气初次运移需要烃源岩与外界存在过剩压力梯度[13-16]。
不同岩性结构的烃源岩压力分布不同,排烃特征也不同。
指状式、泥岩嵌入式、砂包泥式烃源岩具有统一的较小流体压力梯度,随压实作用不断加强,泥岩质点很快紧密接触,烃类能向上下充分排出,上部地层传递给孔隙的过剩压力随流体排出而释放,没有相对优越的运移方向。
交互式、泥包砂式烃源岩中有一高孔隙压力点,压力分别向上下砂岩方向降低,最高压力点偏于泥岩下部的优先向上排烃,向上排液带厚度大于向下排液带;最高压力点偏向泥岩上部的(研究区内较少见)优先向下排烃,向下排液带厚度大于向上排液带。
厚层烃源岩除上下部有一排烃带外,内部还有一滞排带,滞排带厚度与泥岩的厚度和上下砂岩的渗透性、连通性有关,连续泥岩越厚滞排带的厚度越大,异常高压的高点在滞排带内。
2厚层烃源岩的滞排特征厚层烃源岩界面附近的压实作用能正常进行,但向烃源岩内部受到阻碍,只要烃源岩内部孔隙流体压力没有增大到超过岩石的破裂压力,就能维持较高的孔隙度,出现烃类相对滞排现象[17-19]。
如利14井2318.5~2341m井段厚22.5m的油源层向上排烃厚度17m,向下排烃厚度4m,二者间的滞排带厚1.5m,氯仿沥青“A”、烷烃、芳烃、总烃等含量在2336m深度出现相对高值。
牛38井2884.5~2906m井段的单层泥岩内出现相对滞排现象,从泥岩层顶部向内部,随排烃系数减小,单位有机碳中测得的可溶烃含量非线性增大, 2903m附近为高值带。
由于存在滞排现象,确定有效排烃厚度是一个难题,需要获得能反映不同厚度的单层泥岩排烃的地球化学信息,统计、对比、分析这些信息,获得不同厚度泥岩的排烃特点,得出有效排烃厚度或有效排烃厚度与单层泥岩厚度的关系。
滞排带在声波时差曲线上通常为异常高值段(见图1)。
由于地球化学测试资料不足,本文只能结合泥岩内孔隙度和剩余孔隙流体压力的变化与地球化学测试资料,讨论烃源岩的有效排烃厚度。
对研究区内单层泥岩厚20~50m的剖面进行统计,得到的有效排烃厚度(y)与单层泥岩(x)厚度的关系见图2。
图1 利54井2607.5~2633.375m井段单层泥岩内滞排带在声波时差曲线上的反映图2 有效排烃厚度与单层泥岩厚度关系图 该关系还不能完全反映厚层烃源岩排烃特征,需获得更多能反映排烃特征的地球化学信息进行分析。
3超压系统的幕式排烃通常压实在浅层能正常进行,浅层为常压系统,在深层受到阻碍,形成各种级别的“压力封存箱”[20]。
当封存箱中泥岩孔隙流体压力超过封隔层的破裂压力时,可产生大量微裂缝,成为超压流体释放的通道,待流体释放,压力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微裂缝封闭,开始下一循环。
近年来,大多数定量模拟专家认为,当孔隙流体压力超过上覆地层静压力的85%时,将导致流体压裂上覆地层,形成微裂缝[21]。
东营凹陷约2750m以上为常压系统,以下为超压系统(见图3),古近系烃源岩目前基本处于超压状态。
通过综合分析钻井实测压力、测井曲线及地震速度,沙三下亚段、沙四段及孔店组在利津、牛庄、民丰洼陷的中央部位区域性超压的压力系数可达1.3~1.5,利津洼陷沙三中亚段局部超压的压力系数为1.2~1.4,利津洼陷中央地带压力系数可达1.7,超压层段基本是成熟烃源岩段[22]。
东营凹陷沙三段、沙四段高压层(致密钙质层)的顶部附近大量垂直微裂缝是烃源岩幕式向上排烃的有力证据。
燕山运动产生的北东向、北西向及东西向基底断裂与渐新世东营运动产生的大量生长断层也是超压系统幕式排烃的重要通道。
46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地质研究 Vol.30 No.6 图3 东营凹陷压力系统分布图(据解习农等,有修改)4结论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有机碳分布非均质性强,是排烃非均一的物质基础,7种形式的岩性结构(纯泥岩、砂岩嵌入式、指状式、泥岩嵌入式、泥包砂式、砂包泥式、交互式)排烃特征互不相同。
由于压实的不均衡性,烃源岩排烃存在两种极端状态:滞排和幕式排烃。
在进行资源评价和预测时,应考虑烃源岩排烃的非均一性,确立有效烃源岩标准,找出其中有机碳集中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对厚层烃源岩密集采样,对不同的单层泥岩进行地球化学测试,获得能够反映烃类运移的地球化学信息,分析不同厚度及不同岩性结构的烃源岩排烃效率和排烃过程;建立分期分阶段的排烃模型,如压实阶段正常排烃模型、欠压实阶段滞排模型及压裂阶段幕式排烃模型等。
感谢金强教授、朱光有博士、王克博士等的帮助。
参考文献:[1] 邓洪文,钱凯.深湖相泥岩的成因类型及其组合演化[J].沉积学报,1990,8(3):1-19.[2] 邓洪文,钱凯.沉积地球化学与环境分析[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4.[3] 洪志华,陈致林,殷沫,等.东营凹陷牛38井沙三段中下部有机质分布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1,12(3):292-299.[4] 姚益民,梁洪德,蔡治国,等.中国油气区第三系(Ⅳ),渤海湾盆地分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240.[5] 朱光有,金强.烃源岩的非均质性研究———以东营凹陷牛38井为例[J].石油学报,2002,23(5):34-39.[6] 刘传联,舒小辛,刘志伟.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湖相生油岩的微观特征[J].沉积学报,2001,19(2):293-298.[7] 王秉海,钱凯.胜利油区地质研究与勘探实践[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357.[8] 刘传联,徐金鲤.济阳凹陷下第三系颗石藻类化石的分布与油气的关系[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0,20(3):73-77.[9] 刘传联,徐金鲤,汪品先.藻类勃发———湖相油源岩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J].地质论评,2001,47(2):207-209.[10] 苗建宇,祝总祺,刘文容,等.泥质岩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及其对泥质岩封盖能力的影响[J].沉积学报,1999,17(3):478-481. [11] 孔凡仙,张林晔,周文,等.济阳坳陷优质烃源岩层地球化学特征及 成烃潜力[J].复式油气田,2000,7(3):13-15.[12] 金强,查明,赵磊.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有效生油岩的识别[J].沉积学报,2001,19(1):125-129.[13]Mann U,et al.Petrol eum migration:mechanisms,pathways,efficienciesand numeric al s imulations[A].Petroleum and bas in evoluti on[C].BerlinHeidelber,Springer-Verlag,1997.405-520.[14] Magara paction and fluid migration,practical petroleum geology[M].Ameterdam:El 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1978. [15] 罗晓容.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学与条件[J].石油学报,2001,22(6):24-29.[16]Ungerer P,Burrus J,D oligez B,et al.Basin evaluation by integratedt wo-dimensional modeling of heat trans fer,fl uid flow,hydrocarbongeneration,and migration[J].Am Ass oc.Pet.Geol.Bull.,1990,74(1):309-335.[17] 陈发景,田世澄.压实与油气运移[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18] 帅德福,王秉海,等.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六,胜利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221-226.[19] 王新洲,宋一涛,王学军.石油成因与排油物理模拟———方法、机理及应用[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177-186.[20]Peter J Ortol eva.Bas in compartmentation:definitions and mechanis ms[C].AAP G Memoir,1994,61:39-50.[21] 于福华.异常压力流体层段内油气的生成和运移[J].国外海上油气,1991,4:51-58.[22] 解习农,刘晓峰.超压盆地流体动力系统与油气运聚关系[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0,19(2):103-107.第一作者简介:陈中红(1976-),男,安徽怀宁人,石油大学(华东)资源与信息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