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校本课程优选稿
【7A版】中学校本教材《泥塑》
![【7A版】中学校本教材《泥塑》](https://img.taocdn.com/s3/m/bdc34664336c1eb91a375dd2.png)
中学校本教材《泥塑》前言前言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经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慎重考虑下,决定将“泥塑”溶入我校校本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构建艺术特色,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泥塑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仍有很活跃的生命力。
特别是学生泥塑创作,以其生动、活泼、趣味的艺术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浓厚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冲击,为学生实践创作提供不可或缺的素材,而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每天与大自然接触,与泥为伴,这些都是学生走进“泥塑”校本课艺术殿堂的外在环境,同时,学校的美术教师就是泥塑艺术的爱好者,内部条件也十分成熟,让学生从小学泥塑,可以促进这一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学生在这种广泛的文化情境学习和拓展特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情操,融实践性、趣味性、创作性为一体的泥塑,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泥塑的创作过程中,学生更自由的、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和表现力。
同时,泥塑立体造型的表达,更有利于学生的艺术整体把握,在实践过程中内容表现的自由性、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泥塑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我们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在校本课程有关文件精神指引下编写了这本教材,忠诚希望这本书能成这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对编写提供指导意见的教师,在这里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能力有限,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第二中学“泥塑”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小学生泥塑演讲稿范文
![小学生泥塑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01b8b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f.png)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小学的XX,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分享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泥塑。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而泥塑就是其中之一。
它既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有趣活动。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泥塑,并谈谈我对它的热爱。
一、什么是泥塑?泥塑,顾名思义,就是用泥土塑造的艺术品。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泥土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如陶器、瓷器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将泥土这种普通的材料,通过自己的双手,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二、泥塑的特点1. 丰富的题材泥塑的题材非常丰富,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花鸟鱼虫等。
这些题材生动形象,贴近生活,让人们在欣赏泥塑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了解到丰富的历史知识。
2. 独特的风格泥塑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既有北方粗犷豪放的特点,又有南方细腻柔美的风格。
北方泥塑以人物、动物为主,线条粗犷有力;南方泥塑则以花鸟、山水为主,线条流畅优美。
3. 深厚的文化底蕴泥塑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泥塑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巧妙地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如夸张、变形、寓意等,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三、泥塑的制作过程1. 准备材料制作泥塑需要准备的主要材料是泥土。
我们通常选用黏性较强的红黏土,因为这种泥土容易塑形,不易开裂。
2. 搅拌泥土将红黏土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泥土变得柔软、易于塑形。
3. 模具制作根据需要塑造的物体,制作相应的模具。
模具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也可以是铁制的。
4. 塑造将搅拌好的泥土放入模具中,用手轻轻压实,使其成型。
然后,根据需要,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
5. 干燥与上色将塑造好的泥塑放置在通风处自然干燥。
干燥后,用画笔将作品上色,使作品更加生动、美观。
四、泥塑的魅力1. 培养动手能力制作泥塑需要动手操作,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民间泥塑-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民间泥塑-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485ec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c.png)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民间泥塑-人美版1. 前言本篇说课稿主要讲解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关于民间泥塑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模仿与创造等多种方法,体验民间泥塑的形象、色彩及造型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民间工艺、掌握艺术表现语言和技巧。
本课内容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课时内容的设计将包括导入、观察、讲解、实践、总结反思等环节,旨在营造积极、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具体内容如下:2. 导入通过了解老师的民间泥塑作品和一些图片、视频资料的呈现,激发学生对民间泥塑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民间泥塑这一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3. 观察让学生观看老师为其带来的一些有关民间泥塑的视频、图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泥雕》、《如何做泥人张》等,让学生自由欣赏,感受、体验泥塑的神韵和技艺之美。
4. 讲解4.1 泥塑的产生历史民间泥塑是中华民族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传统工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河。
时间早至良渚文化时期,可以发掘到的泥塑“神龟”、“神鼠”、“神鱼”等遗物,甚至到了汉代,泥塑的生产已经形成了比较多元的体系,被广泛地应用于民间工艺品的创作和制作之中。
4.2 泥塑的表现形式泥塑是将泥土捏制成各种动、植、人物等造型形象的有声有色的三维艺术品。
泥塑还可以与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有很好的结合,增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4.3 泥塑的制作过程泥塑制作的过程相对于其他手工艺品复杂度要高,大概分为: 选料、拌泥、翻胎、捏制、收尾、上色和修整等多个阶段。
泥塑最关键的环节是捏制,需要雕塑师根据和谐、比例、动感等原则对泥塑形象进行精雕细刻,通过人的直觉和表现手法达到更高的艺术成就。
4.4 泥塑的艺术特点泥塑在造型上注重比例与神似,颜色上巧用对比色和互补色,形象上以功能的表达和感性的描摹为主。
5. 实践在讲解阶段后,老师将引导学生进行泥塑制作,学生们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进行自由的泥塑形象创作,让孩子们在不断的模仿、简单创作和实践中,逐渐了解泥塑技法及艺术语言,在尝试中去感性认识、理性认知,感受泥塑的制作和植物等自然物的艺术气息,增强学生的艺术气息和审美意识。
校本课程泥塑案例
![校本课程泥塑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37fe9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7.png)
校本课程泥塑案例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特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泥塑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
将泥塑纳入校本课程,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本文旨在通过一个具体的泥塑校本课程案例,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成效。
二、校本课程泥塑案例背景本案例选取的是某小学四年级的泥塑校本课程。
该校地处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间艺术传统。
为了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学校决定开设泥塑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泥塑制作,让学生感受泥土的质感,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三、泥塑课程设计与实施1. 课程目标设定泥塑课程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2. 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泥塑基础知识讲解、泥塑制作技巧示范、学生动手实践以及作品展示评价四个部分。
其中,基础知识讲解包括泥土的选材、处理以及泥塑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制作技巧示范则由专业教师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泥塑成型方法;学生动手实践环节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作品展示评价环节则是对学生作品的集中展示和相互评价。
3.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上,泥塑课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示范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同时,课程还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课程评价方式泥塑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作品评价和自我评价等。
泥塑课发言稿
![泥塑课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d063d0c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2.png)
泥塑课发言稿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泥塑课的同学,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泥塑课的感受和收获。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泥塑课的理解。
泥塑课是一门卓越的艺术课程,通过使用泥塑这种独特的材料,我们可以创造出形象逼真、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这门课程不仅帮助我们培养了对艺术的热爱,还提高了我们的创造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制作泥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将自己的创造力付诸实践。
在泥塑课上,我学到了很多技巧和知识。
首先,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选择合适的泥料。
不同的泥料有不同的质地和特点,我们需要根据作品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泥料。
例如,做人像时需要柔软并容易塑形的泥料,而制作建筑物时则需要硬一些的泥料。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泥塑的基本造型技巧,包括挤出、拉长、压实和雕刻等。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技术,我的作品也变得越来越出色。
除了技巧和知识,泥塑课还给予了我很多思考和启发。
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所塑造的对象,了解其形态特征和细节。
这不仅需要我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还需要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发现每一个事物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特征,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并表现这些特点。
我明白了泥塑不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和艺术的思考与表达。
同时,泥塑课还培养了我的耐心和毅力。
在制作泥塑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有时候作品不如我们所想,有时候泥塑会出现开裂等问题。
然而,我学会了从失败中学习和成长,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我不再气馁,而是更加坚韧地追求我的目标。
这种坚持和毅力同样适用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使我成为了一个更加坚强和勇敢的人。
此外,泥塑课还增强了我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制作一些大型作品时,我们需要与队友紧密合作,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作品。
这需要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了与他人相互合作和协调。
通过与队友的合作,我们不仅可以完成更加辉煌的作品,更深入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体育】人教版体育八下活动六小泥塑造型说课稿
![【体育】人教版体育八下活动六小泥塑造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2d55a9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c.png)
【体育】人教版体育八下活动六小泥塑造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泥塑的发展历程、种类和基本材料。
2. 掌握小泥塑造型的基本技法和流程。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小泥塑的种类和基本材料。
2. 小泥塑造型的基本技法和流程。
3. 小泥塑实践。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小泥塑的基本材料和造型技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锻炼学生手工制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制作小泥塑的基本材料介绍(10分钟)- 小泥塑的发展历程小泥塑的发展历程- 小泥塑的种类和基本材料小泥塑的种类和基本材料2. 小泥塑造型的基本技法和流程介绍(15分钟)- 基本的造型技法:揉、压、捏、挖、捶、拉、压、翻、打磨等。
基本的造型技法:揉、压、捏、挖、捶、拉、压、翻、打磨等。
- 小泥塑造型的流程:确定主题-->搭建框架-->加泥-->上色-->修饰-->成品。
小泥塑造型的流程:确定主题-->搭建框架-->加泥-->上色-->修饰-->成品。
3. 小泥塑实践(70分钟)- 学生分为小组,团队合作制作小泥塑学生分为小组,团队合作制作小泥塑-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设计作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设计作品- 老师巡视指导老师巡视指导4. 小泥塑展示和评选(5分钟)- 学生互相欣赏,评选班级最佳小泥塑学生互相欣赏,评选班级最佳小泥塑五、板书设计板书内容:- 小泥塑的种类和基本材料小泥塑的种类和基本材料- 小泥塑造型的基本技法和流程小泥塑造型的基本技法和流程- 小泥塑实践小泥塑实践六、课后作业1. 反复练小泥塑造型的基本技法和流程2. 自选主题,制作一件小泥塑3. 板书内容的复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的教学,学生们积极参与,注意听讲,认真实践,体验到了小泥塑制作的有趣和美妙。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实践环节,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老师严格要求,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提高班级团队协作精神。
[实用参考]中学校本教材《泥塑》
![[实用参考]中学校本教材《泥塑》](https://img.taocdn.com/s3/m/13a25ad9ba0d4a7302763a7e.png)
中学校本教材《泥塑》前言前言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经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慎重考虑下,决定将“泥塑”溶入我校校本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构建艺术特色,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泥塑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仍有很活跃的生命力。
特别是学生泥塑创作,以其生动、活泼、趣味的艺术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浓厚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冲击,为学生实践创作提供不可或缺的素材,而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每天与大自然接触,与泥为伴,这些都是学生走进“泥塑”校本课艺术殿堂的外在环境,同时,学校的美术教师就是泥塑艺术的爱好者,内部条件也十分成熟,让学生从小学泥塑,可以促进这一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学生在这种广泛的文化情境学习和拓展特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情操,融实践性、趣味性、创作性为一体的泥塑,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泥塑的创作过程中,学生更自由的、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和表现力。
同时,泥塑立体造型的表达,更有利于学生的艺术整体把握,在实践过程中内容表现的自由性、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泥塑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我们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在校本课程有关文件精神指引下编写了这本教材,忠诚希望这本书能成这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对编写提供指导意见的教师,在这里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能力有限,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第二中学“泥塑”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泥塑《美丽的泥花瓶》活动课说课稿
![泥塑《美丽的泥花瓶》活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250946b5acfa1c7aa00cc36.png)
泥塑《美丽的泥花瓶》活动课说课稿一、说教材泥塑活动,其重点主要是在活动中让学生放飞其创造欲,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让同学们在动手中找到儿时的童趣。
难点:如何做出一个完美的形象,在完美的基础上体现其设计思想,真正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二、说活动目标:1.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制作方法,设计并制作泥花瓶。
2.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技术学习和技术探究的习惯。
3.活动中让学生放飞其创造欲,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让同学们在动手中找到儿时的童趣。
三、说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自主意识逐渐形成,有很强求知欲。
但动手能力及创造力没有机会发挥。
泥塑活动就是一项很好的、既能锻炼其动手能力有能体现其创新创造能力的活动项目。
在活动中通过老师引导、启发,使其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我创造创新形式的学习方式,开发其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审美意识。
四、说教学准备:自然泥、泥刀、花一束、各式花瓶图片。
五、说活动设计:(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教师拿出一束鲜花,引语:美丽的鲜花需要漂亮的花瓶来摆放,你看见过什么样的花瓶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出示几幅不同的花瓶图片。
(二)、创新设计,研究方法先让学生思考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花瓶,希望制作一个什么样的花瓶,并动手画出设计草图。
设计图画好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哪几种泥制品的制作方法?(泥贴,手捏,盘泥条,泥片制作)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写出制作步骤。
随后,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各自的设计方案和制作步骤,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根据需要作出适当的改进。
(三)、实践操作,创新构思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和制作步骤,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装饰自己的花瓶。
(刻画,着色等)(四)、学习评价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从制作方法,作品美观,互助合作,安全操作,准备与结束工作5个方面进行操作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评价美丽的泥花瓶—四年级上册劳动技术教案学习目标:1.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制作方法,设计并制作泥花瓶。
滦县榛子镇于庄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活动案例—泥塑《泥塑人物》—司雅茹
![滦县榛子镇于庄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活动案例—泥塑《泥塑人物》—司雅茹](https://img.taocdn.com/s3/m/808804258e9951e79a89274b.png)
泥塑课程《泥塑人物》教学活动案例滦县榛子镇于庄小学司雅茹一、活动背景泥塑是我国民间传统雕塑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特点小巧玲珑可爱,适合学生学习操作。
开展泥塑校本课程不仅能使学生尽早了解、学习民俗艺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童心,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制作中感受泥塑的快乐。
使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努力。
二、活动课题《泥塑人物》三、活动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分析人物的结构,用捏塑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捏、揉、粘、抹等技法进行头像的造型创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学情分析我校是农村学校,这里有丰厚的黏土资源,学生对于家乡的红黏土有很深的感情。
孩子们也非常爱玩泥,对这门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
通过这几年对泥塑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泥塑的几种基本技法,做出来的事物也非常的生动形象。
五、重难点分析: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学会用泥,并采用捏、揉、粘等技法进行头像的造型创作。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作出造型新颖生动的泥头像。
六、资源准备泥、工具、水、教学课件七、活动过程(一)感知与体验出示各种泥塑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孩子们,这里有许多的泥塑作品,请你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人物都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以重点来观察一下他们的表情和动作。
小结:是的,这些泥塑人物的表情都不一样,有些嘴巴张得大大的;有些嘴巴张成了O型;有些咧着嘴巴,好像不大高兴一样。
动作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翘着腿,有些把脚弯曲着……(二)探索与发现师:那么我们可以怎么来捏人物呢?首先我们可以来捏一下小朋友的头部,头上会有眼睛嘴巴鼻子耳朵,可以根据你所喜欢的样子来捏塑这些五官。
我们一起来捏一个快乐的小朋友吧。
快乐的小朋友嘴巴肯定是咧得大大的。
接下来可以捏小朋友的身体了,还有手和脚。
《泥塑》活动课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泥塑》活动课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5f6b6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d.png)
《泥塑》活动课说课稿《泥塑》活动课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泥塑》活动课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泥塑》活动课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内容、地位、作用本单元共分为七个活动,活动一到活动五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意识。
活动七是培养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美和感知生活中的美。
而本节的活动六是提高学生设计意识、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本单元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美好的生活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进而使学生热爱生活,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和审美修养,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确定为:(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泥塑的基本知识。
并学会用泥塑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
(2)思想目标: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欣赏水平,以达到提高个人素质的教育目的。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泥塑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了解泥塑特点,把握泥塑基本技法。
由于大部分学生虽接触过胶泥或彩泥,却没有真正用彩泥塑造过既美观又实用的作品。
难点:表达意图的准确性和独创性,泥塑手法的多样性。
因为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体系和在生活中实际动手机会较少,能力较差的情况,学生很难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二、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用到了以下教学方法:●首先是“欣赏观察法”,让学生欣赏并观察所展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以此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
●其次我采用“循序渐进引导法”,用实物展示、实验操作、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索并获取新知。
这样多法并用。
有趣的泥塑(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全国通用
![有趣的泥塑(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d4e1739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f.png)
有趣的泥塑活动背景本次活动为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适用于三年级下册学生。
泥塑是一项立体造型艺术,综合运用了手指、掌心等身体器官进行雕塑创作,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次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制作泥塑的过程,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活动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制作泥塑作品;3.学生能够感受到泥塑制作过程的愉悦和乐趣;4.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泥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活动流程第一步:导入1.引入简单的泥塑历史和文化内涵;2.小组内自我介绍并确定组内分工;3.团队协作制定泥塑制作计划。
第二步:学习1.通过PPT、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各种泥塑作品;2.学习基本的泥塑材料和泥塑工具;3.学习基本的泥塑造型和表面处理技巧。
第三步:实践1.按照小组计划进行泥塑作品制作;2.教师和助教进行指导和帮助;3.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适度变通和创新。
第四步:展示1.进行泥塑作品展示和评选;2.学生交流彼此的泥塑作品,分享制作心得;3.教师进行评估和反思。
活动评估开始前评估学生填写自评表,根据目标对自己的认识,了解提高目标和自身实际能力的差距。
进行中的评估1.通过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对学生的泥塑作品进行实时点评;2.建立学生自主、互助的互评组,对互相的作品进行评价。
结束后的评估1.学生填写反馈表,反思自己在泥塑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2.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活动的目标。
教学方法1.PBL(问题为导向的学习);2.交互式教学;3.探究式学习。
分组形式组内合作,小组互助,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课时安排本次活动安排为5节课时,每节课时50分钟。
教学工具和材料1.泥塑工具(刮刀、锤子、凿子等);2.粘土、黏土等多种泥塑材料;3.课件、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素材。
教学感想本次泥塑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古代农民的聪明才智和刻苦劳动精神。
校本课程泥塑案例
![校本课程泥塑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c616b9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8.png)
校本课程泥塑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泥塑是一种古老而丰富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手工艺技能、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动手能力等。
在校本课程中引入泥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校本课程泥塑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手工艺技能。
泥塑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加工模型,塑造形体,进行细致的雕琢等步骤,这些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泥塑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手工艺水平。
校本课程泥塑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泥塑是一种立体的艺术形式,它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创造等方式来塑造作品。
在泥塑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形体的比例、线条的流畅、表面的细节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意识,提高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校本课程泥塑案例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泥塑课程中,学生通常会被分成小组合作完成作品,他们需要相互协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交流思想、商讨方案、分工合作等,这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校本课程泥塑案例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泥塑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需要学生运用多种技能和知识来完成作品,如美术技巧、解剖学知识、雕塑理论等。
通过泥塑课程,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校本课程泥塑案例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泥塑课程,学生可以提高手工艺技能、培养审美意识、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综合能力。
学校应该在校本课程中加强对泥塑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去体验和享受这门传统手工艺术,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本文共计645字】。
第二篇示例: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而设计的特色教学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校本课程中,泥塑课程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泥塑这种形式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有趣的泥塑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有趣的泥塑 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68c7525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7.png)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有趣的泥塑一、活动概况1.1 活动主题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为“有趣的泥塑”。
1.2 活动时间本次活动时间为一个周末,共计两个小时。
1.3 活动地点本次活动地点为学校活动室。
1.4 活动目的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泥塑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艺术和手工活动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2.了解不同形态的泥塑作品,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
2.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2.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和手工活动的情感;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3.1 泥塑的基本知识1.泥塑的起源和发展;2.泥塑的分类和材料;3.泥塑的基本制作工具。
3.2 泥塑的制作方法1.准备工作;2.塑型方法;3.脱模、烘干和粉刷。
3.3 泥塑作品的欣赏1.不同形态的泥塑作品;2.泥塑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4.1 活动准备1.准备各种颜色的泥巴;2.准备泥塑的制作工具:刀子、模具、雕刻刀等。
4.2 活动实施1.介绍泥塑的基础知识;2.演示泥塑的制作方法;3.学生开始进行泥塑制作;4.收尾。
4.3 活动总结1.活动效果评估;2.学生自我评估;3.对下一次活动进行展望。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评价1.活动内容是否有趣;2.制作难度是否合适;3.活动是否对提高动手能力有帮助;4.是否对艺术和手工活动有更深的认识和兴趣。
5.2 教师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制作任务;2.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泥塑的基本知识;3.学生是否能够发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4.整个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是否顺利。
六、教学心得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是非常成功的。
学生们都在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活动组织和实施都非常顺利。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对艺术和手工活动的热爱,也为下一步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一年级泥塑演讲稿三分钟
![一年级泥塑演讲稿三分钟](https://img.taocdn.com/s3/m/17f9acb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0.png)
一年级泥塑演讲稿三分钟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一年级泥塑”。
在我们的学校里,每年一年级的同学们都会有一个特别的活动,那就是泥塑制作。
泥塑制作是一项非常有趣和创造性的活动。
我们用泥巴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来制作各种各样的形状,比如动物、植物、人物等等。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让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泥塑的制作过程。
泥塑制作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在制作泥塑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来塑造各种形状。
比如,如果我们喜欢动物,我们可以塑造一只可爱的小猫或者一只勇敢的小狗。
如果我们喜欢植物,我们可以塑造一朵美丽的花或者一棵高大的树。
通过泥塑制作,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想象变成现实,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小世界。
泥塑制作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制作泥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地一步一步地完成每一个细节。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泥塑不够稳定,或者形状不够完美。
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完成一件美丽的作品。
同时,泥塑制作也是一个团队活动,我们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个作品。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分工合作,如何互相支持和鼓励。
我想说的是,泥塑制作是一项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
通过制作泥塑,我们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这个活动,享受其中的乐趣,并且能够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到这些能力和经验中。
谢谢大家!。
民间泥塑入门—————学校课程
![民间泥塑入门—————学校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07da188380eb6294dc886c1d.png)
民间泥塑入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安丘市新安街道关王学校写在前面的话目录写在前面的话 (3)第一节:泥塑的历史及发展 (5)第二节:我国各地的民间泥塑(一) (8)第三节:我国各地的民间泥塑(二) (12)第四节:我国各地的民间泥塑(三) (17)第五节:我们身边的民间泥塑大师---王永芹 (21)第六节:民间泥塑工具、材料的准备 (25)第七节:民间泥塑的制作方法(一) (28)第八节:民间泥塑的制作方法(二) (31)写在前面的话地处农村的学校,与地处城市的学校,在资源和条件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众多的民间艺术创造大都出现在农村。
当下小学美术教材中的一些教学内容,由于离农村孩子的生活比较远,所以,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他们动手操作和创作的机会也会相对较少。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泥塑俗称“彩塑”,为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
我们农村学校,地处农村,接近广袤的土地,有着丰厚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泥塑的制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了解我国各地泥塑的艺术特色,对我国泥塑艺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从而挖掘民间失落的或将消失的文化遗产。
通过手工泥塑技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能制作简单的泥塑单品,适当发挥自我才艺。
调动学生的情绪参加泥塑讨论,并能发表意见。
能和家人、小朋友、教师等关系密切的人友好相处,知道应该关心别人。
学习分辨色彩,造型,质感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学生初步了解泥塑艺术及泥塑创作步骤,通过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和艺术想象力,用丰富的想象力来表现身边普通的物象、普通百姓的多彩生活。
民间泥塑入门艺术顾问刘健主编丁世亮编委(以姓氏笔画排序)田明广陈福玲封面设计:丁世亮文章校对:丁世亮第一节泥塑的历史及发展一、泥塑的概说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塑校本课程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走进缤纷奇妙的泥塑世界——平度市白沙河街道东杜家小学泥塑社团课程研发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述的内容是《走进缤纷奇妙的泥塑世界》。
泥塑课程,为什么要开发泥塑课程?我们知道,泥塑课程不是基础课程,它是特色课程。
所以,研发这样的课程,必须是符合儿童的天性,适合儿童需求,对儿童全面发展有益的一门课程。
儿童泥塑,这门散发着芳香的课程,可塑性强,亲近可爱。
泥塑制作,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需要,人人喜欢制作,个个都能成功,儿童更喜欢它;泥塑制作,人人左右手动手操作,个个左右脑积极思考,能够培养儿童左右手协调操作能力,促进左右脑协调发展;泥塑制作,座位自由组合,彼此个性接近。
由于泥塑的柔软,可“随形”、“随时”、“随地”,自由发挥,能丰富想象,张扬个性,发展创新思维,同时也能培养积极的情感,促进意志力的坚强和人格的健全。
我校开设泥塑社团四年多。
成立了“我型我塑”泥塑社团。
泥塑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社团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课程目标——让目标明起来泥塑课程的开发,必须要有一个目标指向。
泥塑仅仅是一个媒介,通过这个媒介,泥塑特色究竟要达到怎样的鲜明度,学生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目光究竟是只盯着脚尖走路,还是投向数年之后。
因为这个课程的实施,不像语文数学那样有足够多的学时,应该有一个比较长远的,在时间跨度上最少一年的,比较明确清晰的发展目标。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要让泥塑不但成为学校的特色,还要让泥塑社团成为海门市的特色社团。
要让喜欢泥塑、乐意学习泥塑的学生从5%达到90%。
不但要有普通型的泥塑作品,更要有精品型的泥塑作品。
要让泥塑活动教学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
围绕“三维”目标,我们制订了以下更加详实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泥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泥塑这种艺术形式了解、认知,学习分辨其色彩,造型,质感等美术语言,制作多件泥塑作品。
有兴趣的同学要能出精品。
过程与方法:掌握泥塑作品的设计方法与步骤,通过创作,能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泥塑作品呈现出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课程内容——让内容立起来只有目标,没有课程核心的课程内容和结构,课程只是空中楼阁。
所以,搭建课程框架,做实课程内容,是泥塑课程的重点。
我们开设“我型我塑”泥塑创意课程。
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初级课程、进阶课程、特色课程。
针对不同年段的孩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让他们充分感受泥塑世界的无限创意。
课程内容有:第一单元认识彩泥第一课:彩泥制作百宝箱第二课:彩泥制作基本技法第二单元彩泥游戏基础第三课:圆圆的造型——圣诞圈、甜甜圈第四课:方方的造型——造型家具(茶几、电视、椅子)第五课:层层叠叠的造型——汉堡、夹心饼干、溜溜球第三单元彩泥游戏提高第六课:美丽的花朵——向日葵、太阳花、小红花、盆栽。
第七课:可爱动物——长耳兔第八课:可爱动物——愤怒的小鸟、变色龙第九课:可爱动物——章鱼第十课:俏皮人物——印第安人第十一课:俏皮人物——小黑人第十二课:美食大街——汉堡大餐第十三课:美食大街——寿司、美味蛋糕第十四课:卡通大集合——皮卡丘、酷企鹅、咸蛋超人、大眼蛙、面包超人、小叮当、黄金鼠、趴趴熊家族第四单元:彩泥生活小应用第十五课:文具篇——相框第十六课:玩具篇——留言板第十七课:饰品篇——名片夹、门卡第十八课:文学创作篇——绘本故事、趣味儿歌。
第十九课:图画创作篇——故事主题浮雕画第二十课:创作大师展览会——展示学生创意作品课程实施——让彩泥活起来一、揭开彩泥神秘面纱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儿童的兴趣。
"泥塑教学,由于泥的可塑、新颖性,儿童感觉愉悦、自由和轻松。
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精心呵护孩子们的那份浓浓的兴趣。
泥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的神奇。
当孩子们一走进教室,就看到在座位上有一只只百宝箱。
里面有炫彩的泥、多样的工具、精彩的“藏品”,是他们的最爱。
这些就是创造神奇的工具呀。
不,除了这些工具,要完成一件泥塑作品,更重要的是需要孩子们灵巧的手指。
每节课开始,我们都做“手指操”。
每一双小手都会随着音乐的节奏伸展舞动。
搓一搓、揉一揉、弯弯腰。
课堂欢乐而轻松。
二、玩转彩泥基础造型泥塑到底有多少造型?那仿佛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清。
对于儿童,他们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美妙创意,从“玩”开始,淋漓精致的展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玩泥巴”,不加以任何的限制和示范。
孩子可以随意联想、自主玩泥。
搓出个圆球,就是皮球、多搓几个变汤圆;拉一下长长的又变出了面条;卷一卷变成蜗牛,用工具刀把方泥切几刀,变成一辆小汽车……在这种“过家家”式的“泥巴游戏”中,孩子的兴趣都很浓,能做出不少东西来。
可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也有规矩,总要从随意走向规范。
那就来体验单个形体的基本捏法。
在这里我和孩子们一起玩点线,美味香甜的甜甜圈出炉了;玩形状,圆圆方方的世界出现了;玩叠加,可口的汉堡、饼干、蛋糕。
玩平面,小羊、狮子、姜饼人、青花瓷。
从不阻拦孩子在作品中的随心所欲,“随形”、“随时”、“随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粗人粗做,体现“朴实无华,大大咧咧”的豪放风格;细人细做,精雕细刻,光滑华丽,体现“形准面光,精巧玲珑,文雅稚气”的风格。
不同性格,所制成的作品风格也不同,但这些都是孩子们张扬自我,挥洒童真的表现。
因此孩子们学习泥塑的积极性高涨,学习兴趣浓厚。
几乎忘了学习时间,忘了下课铃响,巴不得下次又来上泥塑课。
三、探究彩泥无穷奇妙泥塑终究是生活的艺术再现。
泥塑作品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个物,也可能是一个场景。
每一尊泥塑都是有生命的,都会透露出生活的情趣。
当我们看到完成的泥塑作品时,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原来生活中竟会有这样的艺术。
《三只小猪》这一课,是根据同名童话创造的泥塑作品。
怎样的小猪才是可爱聪明的从哪些动作中体现,从哪种眼神中体现。
怎么样让这些动作和神情更夸张,让小猪的特色鲜明地呈现出来孩子的创意很多很多。
《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大家都大人小孩都爱看,学习捏塑羊的基本型、打扮羊宝宝、制作灰太狼、红太狼、小灰灰等自己喜欢大的角色,师生共同布置羊村,这样的活动怎么可能不让孩子对泥工活动喜爱到疯狂?《海绵宝宝》主题设计的活动中,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简单的一块海绵,还能变成哪些不同的角色呢?这一问题的抛出激活了孩子的创意思维,孩子们从职业上去考虑,制作出:海绵绅士、海绵淑女、海绵宝宝、海绵运动员……又从性别、年龄、民族、服饰等方面发挥想象。
塑造出来的形象既搞笑又多彩。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又如《勤劳的小蜜蜂》一课中,孩子不仅设计出了造型可爱的小蜜蜂,还自己编了童谣,真让人佩服;《愤怒的小鸟》游戏,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于是就诞生了愤怒的小鸟系列作品,《植物大战僵尸》。
《美味冰激凌》、《花瓶》、《牙签盒:有你不寂寞》。
(作品展示)可见,泥塑教学,从形状看千姿百态,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过程;从内容看丰富多彩,哪怕是有主题的内容,也让儿童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去挖掘这些变化多端、富有趣味性的内容,怎会不吸引孩子的眼球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呢四、迁移“泥艺”装点生活艺术终究要回归生活的,不为生活服务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艺术。
在手工教学中经常会看到呈现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主要原因就是老师只记着告诉他们怎么做,同样的孩子,同样的课题,不同的上法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我所辅导的不是一件优秀的作品,而是一批富有创造力的孩子。
在技法掌握娴熟的基础之上,我想让孩子们学会主动地找寻泥塑创作所带来的快乐!于是就有了多种媒材综合运用。
《闹钟羊》就是在观察了绵羊的外形特征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圆形组合表现绵羊毛茸茸的感觉,利用闹钟外形和绵羊肥胖的身体完美结合,绵羊头部的摆放可以表现羊的各种形态和情绪,亲手设计一个闹钟,每天把自己叫醒,实用且浪漫,这样的作品让孩子很有成就感。
《小恐龙》当孩子们觉得做人物等形象的时候动态的把握有些为难,我会和孩子们说“想想哪些材料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动态?”他们找到了彩色的绳子、有韧性的毛条。
《卡通小玩偶》当孩子们为作品总是做不大而感到为难的时候,我会和孩子们说“从瓶瓶罐罐中去找些灵感吧!”。
从那以后,孩子们就会留心自己的身边,主动搜集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牙签、铁丝、木板、弹簧、树枝、树叶、纸盘、光盘、镜子、毛条……他们创作出了一个个《卡通小玩偶》。
课程评价——让评价动起来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课程效果,就有什么样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学生创作出了许许多多泥塑作品,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习品鉴的呢?“学生作品展”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
我把学生的泥塑作品排列在美术室中,仿佛一个泥塑展厅。
我设想了一个个荣誉称号,如“最佳创意”、“最佳造型”、“最大场景”等。
学生就是一个个小评委,他们给这些作品投票。
有些作品就成为班级精品一直陈列在美术室中,成为学生成功的标志。
有些作品放在“我塑我型”博客中,通过网络,同学们的作品收获了大家的关注与肯定,同时也能收获了更多的自信。
“看我露一手”是最受欢迎的评价方式。
有些作品的创意是“旁观者迷,当局者清”。
于是,我就让这些作品的作者向同学们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但启发其他同学深化创意,同时进一步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
例如,有一位同学用黑色来表现一朵花。
花是五彩的,怎么会变成黑色的呢?作者说,那是花儿受到了来自地球的太多污染,颜色已经变黑了。
原来如此!大家都被这位同学深刻的思想和新颖的表现手法所折服了。
“情由心生”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语言都蕴涵到他的作品中。
再“自圆其说”,充分体现学生在泥塑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地位和作用。
这就是我对泥塑作品评价的思考。
问题与展望四年来,通过本课题实践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入研究,研究是无止境的,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例如:1.在泥塑内容的确定中,如何以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更高的提升材料的艺术性和可塑性。
充分感受彩泥无所不能的独特魅力?2.泥塑社团成员只是年级中的小半部分成员,很多感兴趣的孩子由于师资的缺乏而无法加入泥塑社团。
3.虽然教师已经拥有新的教育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难以避免地流露出以传统以灌输为主的教育行为。
因此,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势,弥补传统泥塑教学的不足?这些都将成为一个个重要而值得我们继续积极探讨的问题。
泥土滋养人类,也孕育了人类文化。
孩子将心中美好的事物通过泥塑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快乐的,自由的。
教师正确、科学的引导,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积累深厚的生活经验,提高动手能力,获得情感的发泄,收获成功的体验……追求艺术的型与塑让我们彼此交汇,当泥和手心的温度融合在一起,对孩子来说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