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及其化合物 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版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79806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f.png)
人教版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氯及其化合物》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的内容。
从课程模块层面看,该节内容位于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
所以教学中,也应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促进全体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
具体到本节内容中,应格外关注化学学科研究无机物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从教材章安排层面来看,本节内容位于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学生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刚刚完成了“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学习。
在第一章中,学生通过三节内容的学习,分别建立了中学化学研究无机物性质的三个重要认识角度“类别通性”“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而本章内容之后的第三章,学生即将开始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需要学生综合利用已经学习的认识角度研究比较复杂的物质转化。
在这样的章节安排中,本章内容的学习希望学生通过两个具体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巩固认识角度、明确认识思路,逐步提升利用“类别通性”“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认识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系统性。
从教材节安排层面来看,学生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完成了“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相比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更为复杂,氯气的氧化性、氯气与水及碱的歧化反应,对氧化还原规律的呈现更为明显;同时次氯酸盐性质的学习和氯离子的检验,对于类别通性、离子反应规律的呈现也更为突出。
所以本节教学应该在钠及其化合物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利用认识角度指导物质性质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较少,基本只涉及氯离子能与银离子形成氯化银沉淀。
氯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 教案-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氯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 教案-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5aec944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1.png)
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研究,认识到氯气是一种具有很强氧化性的非金属单质,能与金属单质、氢气、水、碱等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用方程式正确表达。
通过对氯水性质的研究,熟悉基于微粒认识混合物性质的思路方法;通过对氯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认识到类别通性、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认识角度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对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转化的研究,建立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认识氯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化学反应可以探究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
教学重难点知识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与用途知识难点:领会氯气的强氧化性,形成氧化性的观念能力培养重点、难点:氯气是否和水反应,反应产物的预测、实验验证。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先放视频,2020年注定是个特殊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的席卷让我们见证了前线抗疫工作人员的伟大的同时也看到了万千华夏儿女的团结,在这场疫情中,除了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消毒水也变成了每个家庭中必备的物品。
84消毒水在使用时要注意什么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消毒水千万不能和洁厕灵混用,因为消毒水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两者混合会产生一种致命的有毒气体--氯气。
【化学史】除了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氯气之外,在18世纪70年代有一名叫做舍勒的科学家用软锰矿和浓盐酸反应加热也得到了氯气,但是当时的舍勒并不知道这是氯元素的单质,而他坚信拉瓦锡酸的氧元素说以为是被氧化的盐酸,从舍勒制得氯气的30多年来,化学家们想尽办法也没有从盐酸或者氯气中找到氧,1810年,科学家戴维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才确定了氯气是氯元素组成的单质。
通过这个化学史的小故事我想传达给大家的是科学研究需以大量事实为依据,不能凭主观想象,更不能迷信一些所谓的权威。
【存在】自然界中的氯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特别是以NaCl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盐湖、盐矿中。
2.2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2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42dabb9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6.png)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1)一、三维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探究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对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知模型。
2.通过含氯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情境·思考】京沪高速公路淮安路段液氯的泄漏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路段一辆满载液氯的液罐车和对面来车相撞,大量液氯外泄。
据目击者描述: “一股黄绿色的气体‘唰’地射向空中,并有刺鼻的味道,眼睛也熏得睁不开。
”事发后消防队员不断地用水枪喷射,但还是造成350人中毒进医院救治, 28人中毒死亡,附近居民采取应急措施,疏散到高坡上。
【思考】这个例子说明了氯气具有哪些性质?温馨提示:氯气“有毒”。
对眼睛黏膜和皮肤有高度刺激性;不仅如此,吸入氯气还会刺激呼吸道,使人咳嗽不止。
特别说明:有毒不是物理性质。
【思考与讨论】性质预测:Cl2会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二、氯气的化学性质【实验】1.氯气与钠的反应现象:2.氯气与铁的反应现象:3.氯气与铜的反应现象: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现象:1.与单质的反应【思考】燃烧是否一定需要氧气参加,燃烧的本质是什么?2.与H2O的反应材料一:某晚报报道: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某健身会所内,由于工作人员在泳池边违规制作消毒氯水,导致9名泳客疑似氯气中毒被緊急送医抢救。
材料二:打开水龙头,有时会闻到刺鼻的气味。
直接用自来水养金鱼,金鱼会死掉。
【思考】1.氯水和液氯是否存在区别?2.成分预测:依据元素预测新制氯水中会存在哪些微粒?如何证明?【思考】是谁起了漂白作用,是Cl2吗?是HCl吗?【实验2-8】⑴取干燥的和湿润的有色纸条(或布条)各一条,分别放入两个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
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案
![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f799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0.png)
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案氯及其化合物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 让学生能够解释氯气的制备和提纯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氯气的性质和用途2. 氯气的制备和提纯3. 氯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氯气的制备和提纯过程,氯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重点: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氯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2. 投影仪3.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玻璃棒、氯酸钾、二氧化锰、浓盐酸、稀NaOH等。
4. 教学视频:氯气的制备和提纯实验操作。
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引出氯气的性质。
2.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制备和提纯过程,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氯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 学生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和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氯气的制备和提纯过程,然后讲解氯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包括次氯酸、次氯酸钠等。
3. 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并回答与氯及其化合物相关的问题。
4. 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知识。
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与氯及其化合物相关的问题,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观察情况,给予学生反馈意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改进。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7d02672af90242a895e5bb.png)
第一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考纲解读】1.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卤族元素的性质。
【知识梳理】一、氯气(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呈色,有气味,溶解性:水。
(3)氯气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结论:氯水中的分子:,离子:。
HClO(次氯酸)的性质:Ⅰ.弱酸性:酸性弱于H2CO3。
Ⅱ.不稳定性----见光分解2↑由于HClO的分解,使Cl2和水逐渐反应,直至氯水失效,因此氯水要现用现制,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Ⅲ. 强氧化性:可漂白、杀菌,能使红布条、品红等褪色,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
(4)氯气分别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 + NaOH ===Cl2 + Ca(OH)2 ===漂白粉的成分:有效成分:漂白原理:在空气中:。
在盐酸中:(5)强氧化性:完成下列反应的有关方程式(1)Cl2与淀粉碘化钾溶液:(2)Cl2通入FeCl2溶液中:(3)Cl2通入SO2的水溶液中:二、氯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1) 电解饱和食盐水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化学方程式<2> 实验室制法1.药品:浓盐酸+氧化剂写出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发生装置:固+液反应加热主要玻璃仪器有:3.净化: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氯气中常含有、等杂质气体,为除去气体杂质,应将混合气体先后通过盛有、的洗气瓶。
4.收集方法:5.验满方法:6.尾气处理:知识点一:氯气的性质例1、有人说:氯水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因而液氯也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例2、下图所示: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
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A.浓H2SO4B.饱和NaCl溶液C.浓NaOH溶液D.水知识点二:氯气的制法例3、A B C D E讨论并指出各装置的作用:A B CD E【限时训练】1.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A. 次氯酸钠溶液B. 次氯酸钙溶液C. 氯水D. 氯化钙溶液2.下列物质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A、CuCl2B、HClC、FeCl2D、Fe3O43. 在下列物质中,溶于水可以生成两种酸的是()A. CO2B. SO2C. HClD. Cl24.下列关于新制氯水及久置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制的氯水呈黄绿色,久置的氯水无色B、新制的氯水漂白作用强,而久置的氯水漂白作用很弱C、新制的氯水所含成分多,而久置的氯水所含成分少D、新制的氯水中无氯离子,而久置的氯水中则含氯离子5.自来水常用适量氯气杀菌消毒,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牟取暴利。
2.2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2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245fce7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8.png)
-使用图表和示意图,如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反应方程式、物质性质对比表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结合实物模型或实验演示,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
-设计互动环节,如学生参与板书绘制、实验操作展示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
-使用色彩和布局,使板书美观大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趣味性的比喻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如将氯气比作“清洁卫士”,讲述其在消毒和漂白中的应用故事。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强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观念,让学生理解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及其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系统认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学习化学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 ②氯气的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化学反应
- ③氯化物的性质:结构、溶解性、化学反应
- ④氯的含氧化合物:次氯酸、氯酸、高氯酸、过氯酸的性质和应用
- ⑤氯气的制备:实验室制备、工业制备
- ⑥氯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消毒、漂白、合成化学品、肥料、金属加工、制药
- ⑦氯及其化合物的环境影响与安全:氯气的危害、氯化物的环境影响、安全操作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课前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化学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笔记。
2.辅助材料:准备氯气、氯化物等化合物的图片、性质和反应的图表、相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实验器材:准备氯气制备和性质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如烧瓶、导管、实验室用氯气发生器、实验防护用品等,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化学新教材优质课教学设计氯及其化合物
![化学新教材优质课教学设计氯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d82e440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5.png)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的学习,建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和流程的模型,掌握利用该模型分析其他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氯离子检验的相关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与一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于氯气制取过程中氯气的尾气处理和吸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化学家在环境保护中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离子检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知道了氯气的用途,氯气有什么用途呢?(自来水消毒剂、制氯化氢、制漂白液、制漂白粉),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那么氯气是如何得到的?二、讲授新课【板书】氯及其化合物二、氯气的制取【投影】氯及其化合物二、氯气的制取【讲解】上节课我们曾经提过,氯气的发现应该归功于瑞典化学家舍勒,舍勒发现氯气是在1774年,当时他正在研究软锰矿(即二氧化锰),当他使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氯气。
其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现在这种方法仍然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重要方法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这个使用的必须是浓盐酸,稀盐酸是无法与二氧化锰反应的。
【学生活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根据初中学习过的气体实验室制法填写下表,找几位同学来复述其填写的结果。
气体制取原理(方程式)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装置图【投影】气体制取原理(方程式)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装置图O 22KClO 3 ————→高温 ————→高温催化剂 ——————→高温、高压催化剂 ======MnO 2△ 2KCl +3O 2↑2KMnO 4K 2MnO 4+MnO 2+O 2↑固体+固体加热O 22H 2O 22H 2O +O 2↑固体+液体不加热CO 2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固体+液体不加热【讲解】通过上面的表格,同学们可以分析得到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应该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决定。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doc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doc](https://img.taocdn.com/s3/m/3959d7b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77.png)
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行适度的推理,建立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氯气漂白性验证的相关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与一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于氯气性质及应用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的精神,体会科学知识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新闻报道。
【投影】播放氯气泄漏事故的视频。
【设疑】既然氯气是有毒物质,那么游泳馆为什么会有氯气呢?【引入】带着上面的问题,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板书】氯及其化合物一、氯气【投影】氯及其化合物一、氯气【讲解】氯气的发现应归功于瑞典化学家舍勒。
舍勒是18世纪中后期欧洲的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舍勒发现氯气是在1774年,当时他正在研究软锭矿(即二氧化镒),当他使软锭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氯气。
【演示实验】教师展示收集在集气瓶中的氯气,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
【投影】氯气液化的视频;氯气溶于水的视频。
【讲解】根据上述的实验,同学们可以总结出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易液化,有一定的毒性,密度大于空气。
遇氯气泄漏时,人员应该迅速撤离至上风处,且尽量居于较高位置。
【板书】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易液化,有一定的毒性,密度大于空气【投影】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易液化,有一定的毒性,密度大于空气【过渡】上面的物理性质的研究,依然不能解决刚才的疑问,游泳馆中为什么有氯气,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氯气的化学性质,看看有没有收获。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f730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b.png)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实验操作方法;2.掌握氯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氯和氯化物的性质及用途:1)氯的性质: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漂白性;2)氯化物的性质:氯化物是一类化学物质,通常呈盐状晶体或固体,可溶于水;3)氯及其化合物的用途:氯可用于制备一些重要的化学品,如氯化铁、氯化锂等;氯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消毒、药物制备等领域。
2.氯及其化合物的常见实验操作:1)氯的制备实验:实验药品:盐酸、过氧化氢、氯化亚铁。
实验步骤:a.取一小量盐酸倒入试管中;b.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c.将氯化亚铁粉剂加入试管中,观察气体的释放和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中会有气泡产生并且气体呈现黄绿色。
2)氯化钠和氯化银的晶体结构实验:实验药品:氯化钠、氯化银。
实验步骤:a.取一小块氯化钠晶体放在干净的滑片中,覆盖上一个玻璃片,利用显微镜观察;b.重复上述步骤,用氯化银晶体代替氯化钠晶体。
实验现象:氯化钠和氯化银晶体都呈现盐状晶体的结构。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展示氯的图片和相关实验仪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想,激发学习的动机。
Step 2: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并简要讲解氯的制备实验和氯化钠、氯化银的晶体结构实验。
Step 3:实践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进行氯的制备实验和氯化钠、氯化银的晶体结构实验。
鼓励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
Step 4:知识总结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氯的制备方法和氯化钠、氯化银的晶体结构特点。
Step 5:拓展延伸向学生介绍其他重要的氯化物,如氯化氢、二氯甲烷等,并让学生了解其性质、用途和相关实验操作方法。
Step 6:学以致用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制备一种氯化物,并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总结实验心得。
氯及其化合物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氯及其化合物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616d76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1.png)
必修一§2.2 《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舍勒的成就和遗憾,体会质疑的重要性;认识化学物质对人类生活的重大作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2.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3.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水、碱反应)。
【重点和难点】1.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2.难点:氯气与水反应。
【学法指导】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
【自主学习】一、氯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原子结构1.存在: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态:______。
地球海洋中含盐______左右,主要为______,还有、等盐类。
2.结构: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容易______电子,化合价为______,体现______ (填“氧化”或“还原”)性,具有典型的性(填“金属”或“非金属”)。
二、科学史话阅读1.发现氯气的是,确认氯气为单质并命名的是。
2.P83思考与交流(1)从氯气的发现到确认为一种新的元素,时间长达三十多年。
你从这一史实中得到什么启示?①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错误的理论只能浪费时间和精力;②科学研究需要以大量事实为依据,只有大量事实才能推翻错误的理论,建立正确的理论或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③科学研究需要有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献科学的精神。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2)舍勒发现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之一);用双线桥法标出其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氧化剂,盐酸的作用是。
三、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史话]1915年4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比利时战场上,德军正与英法联军对峙。
忽然,从处于上风口的德军阵地上升起一股股黄绿色的云团...........,一直飘向处于下风口的英法阵地。
毫无准备的英法士兵猝不及防,眼看着黄绿色的气体涌来,两万余名士兵先是咳嗽继而喘息,大多数士兵因中毒........导致死亡.....上才幸免....。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abbec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d.png)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和学生状况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一》其次章其次节第一课时。
从教材学问体系构建看,它是非金属元素内容学习的开端,又是以后学习其余非金属元素和元素周期律的根底,所以本章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争论方法看,氯气是典型的非金属,本节学习化学特有的科学方法“构造打算性质,性质影响用途”,对以后争论其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具有引导意义。
从教育目的看,氯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响;氯气与水的反响。
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响。
3.教学目标的制定(1)学问与技能① 能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② 把握氯气与金属、非金属以及与水的反响。
③ 知道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试验观看氯气与金属钠、铁、铜、氢气反响的试验现象,理解氯气与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响的实质。
②通过观看试验演示,对氯气与水反响的产物进展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氯气觉察到氯被确认为一种的元素经受了数十年的时间,体会科学争论过程需要不懈探究。
②关注氯气具有毒性,能够以绿色化学的角度辩证对待化学带给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二.教学过程设计其次章教师教法和教学过程其次节氯及其化合物学生活动和学习过程设计意图引入:[ 教师提问 ] 生活中有哪学生动脑思考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观些物质或用品中含有Cl 元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素?[展现]PPT 展现金秋盐田学生观看图片,了解氯元引导出氯元素在自然好风光图片素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界中的存在形式。
[教师]现在展现的图片是形式。
金秋盐田的秀丽景象,这是由于蒸发产生了大量的结晶盐。
[展现]PPT 展现浩瀚的海洋、资源的宝库图片[教师]海水中含盐 3%,主感受海洋资源的浩瀚力了解氯元素是富集在要为氯化钠。
假设将海水量,氯元素以 NaCl 形式海洋中的元素。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教学设计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72fa4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2.png)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
(3)理解氯的常见化合物,如氯化氢、次氯酸、次氯酸盐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水、碱的反应。
(2)次氯酸的性质和漂白原理。
2、教学难点(1)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产物的分析。
(2)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成分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氯气泄漏事故的新闻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提问学生对氯气的了解,从而导入新课。
2、氯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氯气,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状态,闻其气味,并通过实验演示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引导学生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如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等。
3、氯气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的反应演示氯气与铁、铜等金属的燃烧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总结氯气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2)与非金属的反应演示氯气与氢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理解燃烧的广义概念。
(3)与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向一瓶新制的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讲解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产物的性质。
(4)与碱的反应讲解氯气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介绍漂白液、漂白粉的制取和用途。
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4f795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4.png)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氯气的性质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对于《氯及其化合物》这节的要求: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时选自新人教版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系统学习的第一种非金属元素,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选择氯气的性质、用途等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而且对学习其他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作用。
而且教材中涉及的食盐、漂白粉等含氯的化合物学生都相对熟悉,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比较贴近,学习时,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容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较好的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从氯气的知识结构来看,重点介绍氯气的强氧化性,并引导学生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对反应的产物进行预测、探究,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想,强化证据推理意识。
从内容的选取看,重视氯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价值,如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消毒液、漂白粉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消毒剂和漂白剂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
氯气有毒又有用的编写方式,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知识并正确运用,才能让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而发展社会参与意识,建立社会责任感。
本节教材以氯及其化合物的研究为载体,建构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模型,突出了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后续硫、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优势:①学生已经学习过原子结构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可以对氯的化学性质以及氯的相关反应进行预测;②学生通过之前对钠元素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能力;③学生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对元素的研究过程也有一定的了解;不足:①学生之前几乎没有接触歧化反应,因此需要进行讲解;②有些学生没有了解过漂白性是什么,因此应该对此概念进行讲解;③学生对于氯气和水的反应会比较陌生,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帮助他们攻克这一难题。
《第二章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
![《第二章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https://img.taocdn.com/s3/m/8a9ad77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f.png)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理解次氯酸的性质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安全认识,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塞位,培养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
2. 教学难点:次氯酸的强氧化性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橡皮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氯气发生装置。
2. 试剂:氯气、金属(如钠、镁、铝等)、金属化合物(如氯化银等)、酚酞溶液、石蕊试纸。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含有氯元素的物质图片,如漂白粉、自来水、加碘盐等,引出氯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 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1. 氯气的性质(1)演示氯气与金属、非金属以及水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相关问题。
(2)通过PPT展示氯气的化学性质,如强氧化性、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等,并讲解相关化学方程式。
2. 氯离子的检验(1)通过PPT展示含有氯离子的物质,如食盐、自来水、游泳池消毒剂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验。
(2)演示氯离子检验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诠释原因。
3. 氯气的用途通过PPT展示氯气的用途,如自来水消毒、化工生产等,引导学生了解氯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室互动1.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中含有氯元素?2. 讨论:如何根据氯气的性质推测氯气的用途?3. 思考:实验室如何制备氯气?有哪些注意事项?(四)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氯气的性质、用途以及检验方法。
2. 安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思考如何改进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操作。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氯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氯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6983a0f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2.png)
氯及其化合物教师:氯的单质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农药、染料和药品等。
(展示图片)教师提问:氯有哪些性质呢?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对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
简单的思维训练能够让学生不害怕对本节课知识点学习,感悟本节课的知识点。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思维启迪: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将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受当时流行学说的影响,舍勒未能确认这种气体。
直到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才确认这种气体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氯气。
(展示照片)思考讨论:教师:从氯气的发现到氯被确认为一种新的元素,时间长达三十多年,其间经历了数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你从这一史实中得到什么启示?了解氯气的发现历程。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了解氯气的发现历程。
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记录笔记,在书中增长见识,对学习氯气有更宽广的了解。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
增长见识,拓宽学生知识面。
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
通过老教师:启示1:科学研究需要由正确的理论做指导,错误的理论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教师:启示2:科学研究需要以大量事实为依据,只有大量事实才能推翻错误理论,建立正确的理论或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
教师:启示3:科学研究需要有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献科学的精神。
思维启迪:氯气的命名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以大量事实为依据,确认黄绿色气体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并将这种元素命名为chlorine 。
这一名称来自希腊文,有“绿色”的意思。
中文译名曾为“绿气”,后改为“氯气”。
新课讲解:氯气的性质①形态:气体②颜色:黄绿色③熔点:-101℃④沸点:-34.6℃⑤密度:3.214g/L (0℃)思考讨论:①氯气能否和金属反应?教师:从氯的原子结构来看,它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电子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相应部位进行誊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d717d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d.png)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题:氯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1.了解氯的性质、产生及应用;2.了解氯化钠、氯化铁等常见氯化物的性质及应用;3.学会掌握氯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榨汁机、滤纸、蒸馏瓶、试管、导管、燃烧管、腐蚀试纸等;2.实验物品:食盐、铁粉、盖有铁锈的废铁块;3.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投影仪展示氯的现象图片和化学方程式,引起学生对氯的兴趣,了解氯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生活中接触过哪些含有氯的产品?有什么特点?第二步:讲解氯的性质及产生1.介绍氯的性质、产生和应用,包括物理性质(气味、颜色)和化学性质(与氢气、氢氧化钠等反应);2.讲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包括电解食盐溶液和酸碱法制备氯气。
第三步:讲解氯化钠1.介绍氯化钠的性质,包括晶体结构、溶解度和化学性质等;2.展示氯化钠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盐、水处理剂等;3.执行实验:制备氯化钠。
第四步:讲解氯化铁1.介绍氯化铁的性质,包括晶体结构、性质与用途等;2.展示氯化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染料、水处理剂等;3.执行实验:制备氯化铁。
第五步:实验操作技能培养1.讲解氯气的收集与检验方法,包括导管法、水位下降法和腐蚀试纸法等;2.执行实验:制备氯气。
第六步: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相关实验,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第七步: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设计完成实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与实验环境的卫生。
第八步:实验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数据,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九步:作业布置布置回家作业:请同学们为下节课准备一个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报告,包括氯和氯化物的性质、产生和应用。
教学展示:1.利用投影仪展示氯的现象图片和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对氯产生兴趣;2.制备氯化钠、氯化铁和氯气的实验操作演示;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氯及其化合物教案
![氯及其化合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b7612cf18583d0496459b8.png)
氯及其化合物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2.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了解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及与化工生产相结合的资源综合利用。
教学重点:1、氯气与水和碱的反应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氯水的成分及性质教学方法:归纳总结、讲练结合教学过程:问题一:氯的结构与性质设计意图:结构决定性质。
学习物质的性质,首先要清楚他的结构。
师生活动:1.氯的原子结构?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氯离子,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2.氯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有毒,易液化。
特别提醒:气体的颜色通常是解无机推断题的题眼。
3.氯气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2Na+Cl2==2NaCl(现象:黄色火焰,白烟)Cu+Cl2==CuCl22Fe+3Cl2==2FeCl3(2)H2+Cl2==2HCl(现象: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HCl溶于水形成盐酸,工业上利用此方法生产盐酸。
(3)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①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饱和氯水呈浅黄绿色,主要含有H2O、Cl2、HClO、H+、Cl-、ClO-等粒子。
②次氯酸的性质a.弱酸性:是一元弱酸,属弱电解质,酸性弱于碳酸。
b.不稳定性:2HClO==2HCl+O2↑(氯水要现用现制,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强氧化性:HClOd.杀菌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其强氧化性。
(4)与碱液反应①与碱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工业制漂白液,实验室吸收多余的Cl2)。
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氯及其化合物必修教学设计
![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氯及其化合物必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ff75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0.png)
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氯及其化合物必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制取方法、重要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理解氯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的化合物;b. 掌握氯的制取方法以及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c. 掌握氯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应用和环境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提升科学素养;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c. 倡导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3. 情感与态度目标:a.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b. 培养学生有责任感的环保意识;c.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的认可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氯的基本性质: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氯的周期表位置和常见化合物。
2. 氯的制取方法:矿石法、电解法和氯气制取法。
3. 氯化物的制备和性质:氯化钠、氯化铜等常见氯化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研究。
4. 氯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氯的重要应用领域,如消毒剂、漂白剂、制冷剂等,以及相关的环境问题和风险。
三、教学步骤1. 导入a. 引发学生对氯的认知:呈现一些与氯相关的场景,如游泳池中的消毒剂、家庭中的漂白剂等,引导学生思考氯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b. 提出问题:你知道氯的性质吗?环境中的氯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2. 知识讲授a. 讲解氯的基本性质:包括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周期表位置。
b. 讲解氯的制取方法:矿石法、电解法和氯气制取法的原理和工艺流程。
c. 讲解氯化物的制备和性质:以氯化钠为例,介绍氯化物的制备方法和相关的性质研究。
3. 实验探究a. 设计合适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氯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b. 学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思考问题。
4. 讨论和总结a. 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并进行思考和讨论:氯的应用领域、环境问题和风险。
2.2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2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43b7998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0.png)
3. 氯化氢(HCl)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氯化氢的挥发性、溶解性以及其与金属、碱的反应等。
4. 氯化钠(NaCl)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和用途,如海水晒盐、岩盐开采等。
5. 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类,如氯酸、次氯酸、高氯酸等,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6. 学习指导材料:为学生准备学习指导材料,包括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解读指南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和理解教学内容。
7. 安全指导:为学生准备安全指导资料,包括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方法等,以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8. 评估工具:准备评估工具,如学生实验报告、问题解答题等,以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2节“氯及其化合物”。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氯气的分子结构模型、氯气与水反应的动画等。
3.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氯气制备装置、氯化氢挥发实验装置、氯化钠溶解度实验装置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提供必要的实验试剂,如氯气、氯化氢、氯化钠等。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掌握相关的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氯及其化合物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
【考纲解读】
1.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卤族元素的性质。
【知识梳理】
一、氯气
(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呈色,有气味,溶解性:水。
(3)氯气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结论:氯水中的分子:,离子:。
HClO(次氯酸)的性质:
Ⅰ.弱酸性:酸性弱于H2CO3。
Ⅱ.不稳定性----见光分解2↑
由于HClO的分解,使Cl2和水逐渐反应,直至氯水失效,因此氯水要现用现制,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Ⅲ. 强氧化性:可漂白、杀菌,能使红布条、品红等褪色,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
(4)氯气分别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 + NaOH ===
Cl2 + Ca(OH)2 ===
漂白粉的成分:有效成分:
漂白原理:在空气中:。
在盐酸中:
(5)强氧化性:完成下列反应的有关方程式
(1)Cl2与淀粉碘化钾溶液:
(2)Cl2通入FeCl2溶液中:
(3)Cl2通入SO2的水溶液中:
二、氯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1) 电解饱和食盐水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
(2)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化学方程式
<2> 实验室制法
1.药品:浓盐酸+氧化剂
写出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
2.发生装置:固+液反应加热
主要玻璃仪器有:
3.净化: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氯气中常含有、等杂质气体,为除去气体杂质,应将混合气体先后通过盛有、的洗气瓶。
4.收集方法:
5.验满方法:
6.尾气处理:
知识点一:氯气的性质
例1、有人说:氯水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因而液氯也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例2、下图所示: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
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A.浓H2SO4B.饱和NaCl溶液C.浓NaOH溶液D.水
知识点二:氯气的制法
例3、
A B C D E
讨论并指出各装置的作用:
A B C
D E
【限时训练】
1.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 次氯酸钠溶液
B. 次氯酸钙溶液
C. 氯水
D. 氯化钙溶液
2.下列物质不能
..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
A、CuCl2
B、HCl
C、FeCl2
D、Fe3O4
3. 在下列物质中,溶于水可以生成两种酸的是()
A. CO2
B. SO2
C. HCl
D. Cl2
4.下列关于新制氯水及久置氯水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新制的氯水呈黄绿色,久置的氯水无色
B、新制的氯水漂白作用强,而久置的氯水漂白作用很弱
C、新制的氯水所含成分多,而久置的氯水所含成分少
D、新制的氯水中无氯离子,而久置的氯水中则含氯离子
5.自来水常用适量氯气杀菌消毒,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牟取暴利。
可用化学试剂辨
别真伪,该试剂可以是()
A. 酚酞溶液
B. 氯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银溶液
6.弗里茨·哈伯称氯气为化学战中的“死亡之风”。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吸收多余氯气的吸
收剂最好选()
A. 水
B. 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饱和氯化钠溶液
7.氯气可用来消灭田鼠,为此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
()
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较易液化⑤溶解于水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8. 下列物质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
A. 氯水
B. NaCl
C. KBr
D. KI
9.为了增大氯水中HClO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入NaOH固体
B 加入食盐固体
C 加入CaCO3
D 加入Na2SO3固体
10. 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不正确的是()
A. 漂白粉可露置于空气中保存
B. 金属钠应用煤油液封
C. 液溴应用水封存
D. AgI、AgBr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11. 向含有NaBr、KI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然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固体,最后得到物
质是()
A. NaCl和KI
B. NaCl和KCl
C. KCl和NaBr
D. NaCl,KCl 和I2
12.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所用的气体发生装置相同的是()
A、H2和O2
B、NH3和Cl2
C、CO2和Cl2 D.NH3和O2
13.取17.4gMnO2固体粉末与一定体积的浓盐酸(含HCl 0.4mol)共热制取氯气(不考虑
挥发),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MnO2作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盐酸有一半被氧化
C、盐酸没有完全反应
D、反应产生的氯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
14.X、Y、Z三种元素,它们具有下述性质:
(1)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2)X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燃烧时生成化合物XZ
(3)化合物XZ极易溶于水,并电离出X+和Z-,其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4)2分子X的单质可与1分子Y的单质化合,生成2分子X2Y,X2Y在常温下为液体
(5)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作用。
根据上述事实,试判断X、Y、Z各是什么元素,XZ和X2Y各是什么物质。
(写出化学式)
X 、Y 、Z XZ X2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