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摘要:“90后”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个性独立,但是由于从小生活条件好,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对网络的依赖也比较强。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和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外,还应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根据“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心理特征,我们要积极迎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挑战,开展行之有效的“90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结合在一起。他们大部分是“90后”大学生,现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利用网络途径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们既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特点,也要研究如何借助这些先进的时代技术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

一、“90后”大学生

“90后”这概念源于“80后”。“80后”这概念由作家恭小兵提出来的,指出生于1980-1989年之间的人群,后来被冠以各种后缀来形容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各类群体。所以“90后”是指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

“90后”出生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

他们是信息时代的先锋体验者。他们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电脑和数码相机;他们热衷于品牌和接收时尚讯息,喜欢美国大片,日本动漫;他们离不开网络,热爱QQ和网络游戏,爱写博客与微博,“火星文”是他们的交流语言。当今,“90后”成为了大学校园的主体,他们以一种新的姿态和新的行为模式为大学校园注入截然不同的活力。学生工作者特别是心理健康工作者需了解“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们可以将“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90后”大学生大多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主体意识强,充满自信,思想积极活跃,对周边环境敏感,拥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不错的沟通能力。他们善于思考,愿意表现自己,也能较好地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希望通过合适的表达解决同学之间矛盾。但是也有一部分“90后”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早期教育方式和自身原因等,形成了非常内向的性格。他们习惯了独来独往的生活方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90后”的大学生社会交往丰富,会为人处世,在社会交往中善于伪装自己。在熟人面前,他们热情、开放,观点独立新颖,能言善辩,但在陌生人面前,他们又比较沉默寡言,小心翼翼,不善言辞。他们都有自己特定的圈子,主要局限在自己同学之间,或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社交之中。对于一些比较私密的问题,他们更倾向于跟网络上的陌生人诉说。他们手机不离身,手机QQ不离线,爱与朋友们在线分享自己时刻的状态,也爱关注和回复其他人分享的心情。虽然网络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但过分依赖网络,让“90后”在学习和生活上缺乏自身独立思考的东西,使部分学生思维僵化。

“90后”大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和受西方化思想影响比较大,因此他们具有明显的独立意识和竞争意识。再加上一直以来的特长培养,使得他们参加活动时更积极,但是过于自负的心态也使他们在遇到挫折或者压力时,更容易表现出痛苦、消沉、抑郁的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90后”大学生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家人很也关注他们成长。这使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并希望向别人表达自己内心的类型,比如:衣着和发型很有特色,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喜欢小众化的商品,追求生活方式的个性化、多样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往往过度关注自我,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自己的主体意识强烈,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他们在和父母产生分歧的时候,往往比较任性,很难换位思考。由于是独生子女的缘故,他们从小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同伴亲密生活,同时,由于个人中心主义的缘故,他们集体主义意识比较薄弱,比较难以与人合作。

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技术及相关功能,以多种方式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的过程。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不受时空限制

现代生活网络已经非常普遍,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方式用网线连接上网,也可以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上网,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突破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如今只要大学生有空,拥有可以即时上网的终端设备,他们就可以搜索感兴趣的心理知识来自主学习。

2.具有丰富的内容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一般依靠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来开展教学,拓展师生的视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各种素材,如图片、声音、动画等进行整合,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丰富,也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网络还可以整合各路心理学家的优势资源,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实现资源共享。

3.提高了教育的实效

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学生要么通过上心理健康课了解心理知识,要么通过预约来进行心理咨询,整个过程比较耗时。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时性比较强。大学生可以随时上网获取感兴趣的心理知识,碰到问题事可以随时获得心理工作者的帮助。同时大学生也可以进去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论坛,与有相同心理问题的人一起讨论,相互鼓励,共同应对。而且网络信息更新及时,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是把“双刃剑”,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使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首先,网络导致受教育者产生复杂的心理问题,如认知失衡、交往障碍、畸形性心理、自我角色混淆、网

络综合征。其次,网络增加了教育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表现在以下两点。

1.网络对教育者的调控能力提出挑战

网络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自主权。同时,网络上的交流是非正式的。网络上的交流缺乏表情、形体等信息的传达,丧失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就很难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和真实心态。此外,大学生会因为各这种原因下线,或者到了预约好的时间不上线进行咨询,线上的老师因为没有联系方式而不能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做进一步努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教育者的调控难度。

2.网络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挑战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心理工作者具备良好的素质。比如,心理工作者得很有耐心,因为与大学生的交流都是通过文字来表达的。心理工作者打字的速度可能没有大学生那么快,就得花很长时间来打字,效率比较低。还有,心理工作者得很包容。因为线上的交流使心理工作者的权威性受到了及其严峻的考验,大学生的某些话语可能会中伤人。比如,说心理工作者“很烦人,是个老巫婆”等。最后,心理工作者得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和网络上的沟通能力,否则将无法充分了解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三、“90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根据“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心理特征,我们要积极迎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