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病例总结并文献综述
认知行为疗法如何解决心理性失眠
认知行为疗法如何解决心理性失眠心理性失眠是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问题,患者往往无法入睡或难以保持睡眠,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健康。
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心理性失眠。
本文将探讨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并介绍其在治疗心理性失眠中的运用。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调整患者的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善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其核心观点是,人们的感受和行为取决于他们对事物的评价和解释。
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并改变其对事物的评价方式,以及调整相应的行为反应,可以减轻心理问题的症状。
二、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心理性失眠中的应用1. 认识观念和期望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治疗师首先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对睡眠的观念和期望可能存在的问题。
例如,一些患者可能认为只有完美的睡眠才是好的睡眠,或者过分关注睡眠时间,导致自己更加焦虑和无法入睡。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些观念和期望的不合理性,并逐步调整和改变。
2. 睡眠环境和睡眠习惯的调整认知行为疗法还可以帮助患者调整他们的睡眠环境和睡眠习惯,以提高睡眠质量。
治疗师会与患者一起探讨他们的睡眠环境是否舒适和安静,是否存在影响睡眠的因素,如噪音、光线等。
并且,治疗师会引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在床上翻来覆去等。
3. 应对负性情绪和焦虑心理性失眠往往伴随着负性情绪和焦虑的加重,这又进一步影响了睡眠质量。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的负性情绪和焦虑的产生和维持机制,并教授他们应对和处理这些情绪的方法。
治疗师可能会使用一些心理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从而改善入睡和睡眠质量。
4. 认知重建和思维转变认知行为疗法还会帮助患者重建他们的认知,改变他们的不合理思维模式。
例如,患者可能过分担心自己的睡眠问题会导致身体健康的恶化,这种消极的想法会影响他们的睡眠。
治疗师通过引导患者重新评估和解释事件,帮助他们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从而减轻焦虑和压力。
认知行为治疗失眠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认知行为治疗失眠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许多困扰。
许多人在面对失眠问题时往往感到无助和沮丧,而且常常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然而,认知行为治疗(CBT)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失眠治疗方法,它以改变个体的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为核心,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睡眠质量。
CBT是一种以心理治疗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它认为个体的思维、情绪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识别和纠正不良的认知和行为,CBT 可以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失眠治疗中,CBT的核心理念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和正常的睡眠观念。
通过与患者的互动和个别化的治疗计划,CBT可以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睡前行为,如在床上过度思考、使用电子设备等,以及不良的睡眠观念,如对失眠的过度担忧和焦虑。
CBT还通过认知重构的方法帮助患者改变对失眠的错误认知。
许多患者对失眠持有一些不准确的观念,如过度关注睡眠时间和数量、过度关注失眠对健康的影响等。
CBT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这些观念的不准确性,并逐步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以减少焦虑和担忧的程度,从而改善他们的睡眠。
总之,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失眠治疗方法,它通过改变个体的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睡眠。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CBT在失眠治疗中的优势和潜力,并寻找更加个体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以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症状缓解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对认知行为治疗的概念和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解释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在改变个体思维和行为方面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并提供实际案例作为例子。
我们将讨论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改变认知和行为习惯来缓解失眠症状。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的有效性,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失眠病人的认知行为治疗
失眠病人的认知行为治疗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它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失眠会导致体力疲惫、抑郁、焦虑和其他一系列的有害影响。
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失眠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
认知行为治疗(CBT)作为一种新的失眠治疗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种集中于改变个体的思想、行为和观念的心理治疗方法。
因此,本文将介绍失眠病人的认知行为治疗。
一、认知行为治疗的定义认知行为治疗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伦·贝克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两部分。
认知技术是指通过认知方法达到倾向于积极的思考方式,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以便对世界有更积极、有意义的解释和适应。
行为技术是指通过行为方法让人们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以便使人们尽可能地适应新生活环境。
从而通过对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的改变来达到治疗目的。
二、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的影响1.认知行为治疗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在认知行为治疗中,医生通过经过实验验证的实用眼镜的方式让病人能够认可他们的思维模式及常见的错误思维。
此外,治疗还通过行动思考法,让病人能够把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改变成更有条理、合理的思考方式,达到疾病症状缓解的目的。
2.认知行为治疗改变病人的行为模式在认知行为治疗中,改变病人的行为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行为模式的改变需要病人的实际行动支持。
治疗中,医生会让病人充分体会自己在无法入睡的情况下的行为方式,例如半夜起床看电视。
通过观察病人的行为方式,接下来设计一系列改变病人的睡眠行为任务,如保持恒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改变环境条件等,以让病人更容易地入睡,在治疗中逐渐达到失眠症状的缓解。
三、认知行为治疗的实施过程1.进行总体评估注意病人失眠的类型和时长,对于不同情况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2.进行认知技术训练首先让病人意识到他们当前的错误思维模式,并让病人根据实验结果反思这一思考方式,尝试通过积极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
失眠症患者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案研究
失眠症患者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案研究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失眠症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普遍的健康问题,困扰着许多人的生活。
长期的失眠不仅会影响身体的健康,还可能对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 CBT)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失眠症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
一、失眠症的现状与危害失眠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以及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等。
据相关研究统计,全球范围内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而在我国,失眠症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长期的失眠会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诸多危害。
在身体方面,它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同时,还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问题。
在心理方面,失眠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改善心理和生理状态的治疗方法。
对于失眠症患者来说,CBT 主要致力于调整他们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和不良睡眠习惯。
首先,失眠症患者往往对睡眠存在过高的期望和过度的担忧,认为每晚必须睡足一定的时间才能保证身体和精神的良好状态。
这种错误的认知会导致患者在入睡时产生焦虑情绪,反而加重失眠症状。
CBT会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睡眠观念,让他们明白睡眠需求因人而异,偶尔的失眠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其次,不良的睡眠习惯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睡前过度进食或饮酒、白天午睡时间过长等。
CBT 会指导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的不良刺激。
三、失眠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的具体方案1、睡眠卫生教育这是CBT 的基础环节。
治疗师会向患者介绍有关睡眠的基本知识,包括睡眠的生理机制、影响睡眠的因素等。
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症中的应用
眠效 率 自我评价 满 意 。② 显 效 。指 睡 眠质 量 和 睡眠
催 剂 有关 。 国内 报 道 成 年 人 失 眠 的患 病 率 约2 % , 中 效率 明显提 高 , 眠 药物 使 用 明显 减少 ( 量 不 超过 0 其 7 % 一 0 为半年 以上 的慢 性失 眠 ,9 0 8% 3 %的失 眠患者 既 往的13 。③ 好转 。指睡 眠 质量 和 睡眠 效 率有 所 /) 有 日问功 能损 害及 心 境恶 劣 等症 状 。采 用 药 物 治疗 提 高 , 催眠 药物使 用量减 少 ( 剂量 不超过既往 的12 。 / ) 的失眠症患 者 目前 仍 占多 数 , 随着 用 药 时 间延 长 , ④无效。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但 催眠药
药 物依赖性 也显著 增加 , 此类患 者 的减 药 和 治疗 至 物使 用量 不变甚至 增加 。 对
今 尚无很好 的 办法 。针 对 长期 服 用苯 二 氮 卓类 药 物 14 统 计 学 方 法 所 有 数据 均 用统 计 软 件进 行 分 . 的失眠症患 者 , 者研究 了认 知行 为 治疗 ( B ) 作 C T 对提 析并作 t 检验 。
33 而 0O 两 前 后各 测 1次 , 物 组 和 结 合 组均 接 受 B D递 减 治 占7 .% , 药物 组 仅 为3 .% , 组 差 异 有 统计 学 药 Z
P< . 5 。 疗 , 合组 另 加 C T治 疗 , 结 B 包括 心 理 支 持 、 眠卫 生 意 义 ( 0 0 ) 睡
失 眠症 患者 6 0例 , 随机 分为药物 组和结 合组 ( 药物治疗 +认知行 为 治疗 ) 治疗前后 均进行 P Q , SI
评分 并 比较 两组 的疗效 。结 果 : 治疗结束后 结合 组 P Q 各 因子分 显 著 降低 , 临床 有效 率 明显 SI 且 优 于药物组 , 结合组催 眠 药物 用量明显 小于 药物 组。结论 : 知行 为 治疗 ( B ) 以提 高患者 的 认 CT 可 心理健 康 水平和 改善 其睡 眠质量 , 显效 率明显优 于药物 组 ; 以帮助 患者减 少催 眠药物的使 用。 可 【 关键 词 】 失眠症 认 知行 为 治疗 效 果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病例总结并文献综述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9), 2053-2060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9308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病例总结并文献综述程涵蓉*,魏永莉,杨汉芸,林少芳,温申萍,郑水霞,唐玉鸣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睡眠医学中心,广东深圳收稿日期:2020年8月31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15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2日摘要目的:美国医师学会(ACP)将认知行为疗法(CBT-I)确定为治疗失眠的一线疗法。
探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应用现状。
方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呼研所睡眠医学中心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60例失眠患者行CBTI,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综述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获取途径和利用率。
结果:60例患者中55名失眠患者睡眠效率提高,总睡眠时间延长,ISI评分显著下降,其中5例患者中途退出CBTI治疗。
结论:尽管CBT-I改善了睡眠质量并降低了安眠药依赖的风险,但目前患者很少接受这种治疗。
在常规医疗环境中提供CBTI 的三种不同类别的障碍。
首先,系统障碍导致接触CBT-I和行为睡眠医学(BSM)提供者的机会有限。
其次,由于缺乏知识、治疗信念以及缺乏评估和治疗失眠的动机,普通医护人员没有充分筛查睡眠问题并适当转诊。
最后,患者的问题:由于缺乏知识、治疗信念以及获取CBTI的途径有限,患者参与CBT-I受限。
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增加失眠患者应用CBT-I需要一个成熟的、系统的研究计划,在多个层次上开发和尝试实施干预措施。
关键词失眠,实施,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Summary of Insomnia CBTI Casesand Literature ReviewHanrong Cheng, Yongli Wei, Hanyun Yang, Shaofang Lin, Shenping Wen, Shuixia Zheng,Yuming TangSleep Medicine Center, Institute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The First AffiliatedHospital of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ine College of Jinan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Received: Aug. 31st, 2020; accepted: Sep. 15th, 2020; published: Sep. 22nd, 2020*通讯作者。
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睡眠障碍的有效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睡眠障碍的有效方法睡眠障碍是指人体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难以入睡、易醒频繁、睡眠不深等。
睡眠质量不佳不仅会影响白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近年来,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方式,在改善睡眠障碍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睡眠障碍中的有效方法,并介绍相关实践案例。
一、认知重建认知重建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睡眠障碍往往与负面的思维和信念有关,例如对睡眠时间过分关注、过度担忧失眠等。
通过认知重建,可以帮助患者校正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培养积极的睡眠信念。
认知重建的方法包括认识自身的睡眠需求,了解合理的睡眠时间,并放松对睡眠时间的强迫观念。
同时,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睡眠问题保持正面态度,相信自己可以改变睡眠障碍。
举例来说,一个患者在认知疗法的帮助下,学会了放松心境,不再将睡眠问题看作是生活不成功的象征,从而减轻了睡眠负担,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二、睡眠规律化睡眠规律化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另一重要方法。
身体对于固定的作息习惯具有记忆性,定期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增强睡眠的质量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睡眠规律化,患者需要确立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并遵循这一时间表,即便在周末或休假时也要坚持。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午休时间和睡前的放松活动来提高入睡效果。
一位患者在睡眠规律化的实践中,每天固定的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他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醒来时感到更加清醒和有精力。
三、睡眠环境优化睡眠环境对于睡眠的质量也有重要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提倡针对睡眠环境进行优化,以创造一个舒适、安静和适合入睡的环境。
优化睡眠环境的措施包括保持卧室安静、暗和凉爽,避免使用过多的电子设备或刺激性媒体。
此外,改善床垫和枕头的质量,选择合适的眠具也是重要的因素。
一位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睡眠质量的患者,通过调整床垫和枕头的高低,以及营造一个温馨宜人的卧室环境,睡眠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024年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抑郁症残留失眠的临床疗效分析》范文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抑郁症残留失眠的临床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等。
其中,残留失眠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问题,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失眠症。
本研究旨在探讨CBT-I对抑郁症残留失眠的临床疗效。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100例抑郁症残留失眠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CBT-I治疗。
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和12周进行评估,采用睡眠质量问卷(PSQI)和抑郁症状问卷(BDI)等指标进行评估。
三、结果1. 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实验组在接受CBT-I治疗后,PSQI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4周后,实验组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8周和12周后,两组之间差异更为显著。
此外,实验组患者失眠症状持续时间也有明显缩短。
2. 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在接受CBT-I治疗后,BDI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8周和12周后,实验组抑郁症状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3. 安全性评价在研究过程中,未发现CBT-I治疗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CBT-I对抑郁症残留失眠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通过CBT-I治疗,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失眠症状持续时间缩短,同时抑郁症状也有所缓解。
这可能与CBT-I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认知和行为模式,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有关。
此外,本研究未发现CBT-I治疗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说明其安全性较高。
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CBT-I治疗更具优势。
药物治疗虽然能暂时缓解失眠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和副作用。
而CBT-I治疗则着重于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认知和行为模式,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概述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09应用心理一班李玥席佩玲熊俞胡婉玲张志鹏摘要:引起失眠的原因除了社会、药物等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心理因素。
其中错误的认知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占主导地位。
因此,针对患者的心理行为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很好的帮助病人改善失眠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失眠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以及具体的认知行为疗法,并对以后此方面的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睡眠占人生命的1/3左右的时间,与人的健康、心理及工作能力密切相关,它使有机体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
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社会压力的急剧膨胀,人们却开始失去更多的睡眠时间,失眠已成为相当普遍的问题,其发生率在全球为30%左右。
很多患者在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饱受失眠之苦,因此合理的治疗成为重点。
除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认知—行为疗法1.失眠以及认知-行为疗法概述1.1 失眠失眠(insomnia)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是指入睡和睡眠维持或睡眠形式发生障碍导致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
失眠是一种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多见的睡眠障碍。
在《睡眠障碍国际分类诊断标准,ICSD》中,推荐以进入睡眠障碍(DIS)和睡眠维持障碍(DMS)取代失眠。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失眠的定义是:①有入睡困难、保持睡眠障碍或睡眠后没有恢复感;②至少每周3次并持续至少一个月;③睡眠障碍导致明显的不适或影响了日常生活;④没有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疾病、使用精神药物或其他药物等因素导致失眠。
失眠会影响健康(如降低生命质量)、增加意外或损伤的可能性(如1979年美国三里岛事件)、降低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失眠导致的记忆力下降、白天犯困等)、导致消极情绪的发生(失眠往往会导致抑郁、焦虑等)。
1.2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它试图通过一定的方法去改变患者的负性观念和不良态度,而代之以健康、有效的观念、情感和行为。
失眠的原因以及治疗的方法和措施(综述论文)
失眠的原因以及治疗的方法和措施何凌霄广西中医学院2004级市场营销 0426040摘要:分析和收集近年来失眠症的原因与临床治疗方法、措施,为失眠症的研究提供资料和依据。
关键词:失眠原因慢性治疗方法护理睡眠占据了人类生命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它与人的精神和躯体健康密切相关[1]。
从生理上看,睡眠属于保护性抑制,一方面避免神经细胞过度消耗,另一方面使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利于精力和体力的恢复及能量的储存,故睡眠对保持人体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然而,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及社会竞争的激烈,许多人经受着失眠之苦,失眠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可进一步发展为重性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引起失眠症的原因很多,因人而异,治疗方法也因人而不同,现在就对引起失眠症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措施作一综述。
临床上,正常睡眠分为两个期,即快波睡眠期和慢波睡眠期,每个周期历90分钟,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睡眠是由一个慢波睡眠期和一个快波睡眠期相互交替完成,人们每晚的睡眠,通常经历4~6个睡眠周期。
失眠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1)入睡难。
指躺在床 1:30分钟以上仍不能入睡。
(2)易醒。
指入睡后的两个小时里,觉醒次数增加,或觉醒持续时间延长。
通常,睡眠中觉醒时间持续不会超过7分钟,醒来时不能回忆其觉醒经过。
但是,频频觉醒或觉醒持续时间过长,会引起次日疲倦和烦躁。
(3)早醒。
指比正常睡眠早醒1~4小时,导致睡眠时间不足。
失眠还常伴有头昏、记忆下降、疲乏乏力等,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对于失眠症,可以分为以下三类[3]:(1)暂时性失眠:只维持几天。
可能由于情绪兴奋、暂时性精神紧张或时差所引起,如重大节日、会议、聚会、考试、跨时区旅行等等。
(2)短期性失眠:持续数天到三周的时间,在人患有严重疾病或个人遭受巨大压力时常会发生。
(3)长期性失眠:可维持数年甚至更久。
长期性失眠患者已经形成一种长期性习惯性的模式,原因复杂,难以根治。
失眠综述
6.白天不要小睡。
不要想那么多,失眠绝大多数是自己想出来的,也就是因为害怕失眠而失眠。
当你失眠的时候,就想着,大不了就通宵,那又怎么样,还有很多人一样连续N久睡不着觉的。时间久了,你也许会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可以例举几种常见的调节失眠的方法:
1. 固定的早起时间,不要赖床或者贪睡。
2. 避免在白天呆在卧室或者床上。
3. 增加运动,每天半个小时的有氧运动。
4. 过一个充实的白天。通常来说白天越忙,晚上睡得越好,反之亦然。
5. 用乐观向上的态度鼓励自己,克服负面情绪。
6. 了解尽可能多的睡眠知识,你了解的越多,内心的担忧就会越少。
下面是布钦疗法的步骤:
1.只有当你感到昨常困的时候才上床。
2.床只能用来睡觉,不能看书、看电视或者吃东西。
3.如果你不能入睡,请起床到另一个房间去,待到十分想睡觉的时候,再返回床上。如果还不能入睡,请再次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将床跟困和入睡联系起来,而不足沮丧和无法睡看。
4.重复步骤3,如果需要,整晚重复。
7. 避免药物治疗。药物只能加重自己的睡眠问题。
8. 学会一种处理压力和紧张的方法。有氧运动在这方面是万能的。
你可能没法理解这些方法的意图,但是可以仔细考虑一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和这些做法相悖就会理解。
2、最重要的,养成良好的规律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上也要注意。
3、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拿来做一下心理暗示,比如晚上热水泡脚,喝热牛奶,躺下后不要听快节奏的歌,看吸引人的书籍等等。
如果想且改正它们,睡眠就会得到好转。可以进行睡眠评估来找到自己当前的问题。
失眠症的认知行为疗法研究
失眠症的认知行为疗法研究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症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困扰。
长期的失眠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对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而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为失眠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善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对于失眠症患者,认知行为疗法旨在纠正他们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和不良的睡眠习惯,从而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失眠症患者常见的错误认知。
很多人认为每天必须睡够 8 小时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一旦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然而,实际上每个人的睡眠需求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只需要 6 小时就能精力充沛,而有些人可能需要 9 小时。
还有人过分担心失眠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导致在入睡前过度紧张,反而加重了失眠的症状。
此外,不良的睡眠习惯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晚上躺在床上玩手机、看电视,或者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
这些行为都会干扰睡眠的正常节律,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进入睡眠。
那么,认知行为疗法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睡眠限制。
这意味着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睡眠时长来限制在床上的时间。
比如,如果一个人平均每晚只能睡 5 个小时,但却在床上躺 8 个小时,那么就需要将在床上的时间减少到 5 个小时左右。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睡眠的驱动力,提高睡眠效率。
二是刺激控制。
要求患者只在有睡意的时候才上床睡觉,如果在 20 分钟内无法入睡,就起床离开卧室,等到有睡意时再返回。
这样可以重新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联系,避免将床与失眠、焦虑等负面情绪联系起来。
三是放松训练。
通过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帮助患者在睡前放松身心,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为入睡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是认知重构。
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那些导致失眠的负面思维模式。
例如,当患者认为一晚没睡好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时,治疗师会引导他们思考以往类似经历,其实可能并没有产生那么严重的后果,从而减轻对失眠的恐惧和担忧。
失眠症患者的行为认知疗法应用
失眠症患者的行为认知疗法应用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失眠症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
许多人在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还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对于失眠症患者来说,除了药物治疗外,行为认知疗法(CBTI)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行为认知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善睡眠的治疗方式。
它主要基于这样一个观点:不良的睡眠习惯和对睡眠的错误认知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
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提高睡眠质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失眠症患者常见的不良睡眠习惯。
很多人在晚上喜欢躺在床上看电视、玩手机或者吃东西,这些行为会让大脑将床与清醒的活动联系起来,而不是与睡眠联系起来。
此外,白天午睡时间过长、晚上睡觉时间不规律、睡前进行剧烈运动或者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也都可能影响睡眠。
针对这些不良习惯,行为认知疗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变策略。
比如,建立一个规律的睡眠时间表,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要有太大的偏差。
这样可以帮助调整人体的生物钟,使其适应固定的睡眠觉醒周期。
同时,要限制在床上的活动,只将床用于睡觉和性生活。
如果躺在床上 20 分钟后仍然无法入睡,就应该起床离开卧室,做一些放松的活动,等到有睡意时再回到床上。
除了改变睡眠习惯,认知重构也是行为认知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失眠症患者往往对睡眠有着过度的担忧和错误的认知,比如认为每晚必须睡足 8 小时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或者担心一晚没睡好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这些负面的想法会增加焦虑情绪,进一步加重失眠。
通过认知重构,治疗师会帮助患者识别和挑战这些不合理的信念。
例如,告诉患者每个人的睡眠需求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只需要 6 小时就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而且,偶尔的一晚失眠并不会对身体造成长期的损害。
患者需要学会以更积极、更理性的方式看待睡眠,减轻对失眠的恐惧和焦虑。
认知行为疗法如何处理失眠与睡眠质量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如何处理失眠与睡眠质量问题睡眠是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大多数人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睡眠问题,其中失眠和睡眠质量不佳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解决睡眠问题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将探讨CBT在处理失眠和改善睡眠质量方面的作用和应用。
一、理解失眠及其影响失眠是指难以入睡、睡眠中断、早醒或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
这种问题不仅会导致日间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身体和认知功能下降,还会给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失眠问题不容忽视,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处理。
二、认知行为疗法概述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人们通过改变负面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在睡眠领域,CBT以其科学的、系统性的方法被广泛运用。
CBT的核心理念是认为个体的思维方式、情绪体验和行为习惯互相影响,进而影响睡眠的质量和数量。
三、CBT处理失眠的关键步骤1. 评估睡眠问题:通过详细了解个体的睡眠情况、习惯、睡眠质量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 设定良好的睡眠环境:调整睡眠环境的光线、温度、噪音等因素,创造一个有利于入睡和保持睡眠的条件。
3. 建立作息规律:制定固定的就寝和起床时间,有助于身体建立正常的睡眠节律。
4. 控制床上行为:仅在床上进行与睡眠相关的活动,避免床成为其他活动的地方,如看电视或使用手机。
5. 管理焦虑和负面情绪:通过放松技巧、冥想和其他应对策略来减轻焦虑和负面情绪,从而更容易入睡。
6. 意识重构:通过认知技巧和心理训练来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习惯,消除干扰入睡的自我评价。
7. 睡眠限制:根据个体的实际睡眠情况和需求来限制在床上的时间,以增加入睡的效率和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四、CBT改善睡眠质量的疗效和应用1. 科学证据的支持:大量研究表明,CBT是治疗失眠和改善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显著缓解失眠症状,并提高睡眠效果和持续时间。
2. 个体化的应用:CBT可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化的治疗,将治疗策略与个人需求相结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个体的参与度。
失眠症的针刺和认知行为疗法
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综合治疗方案,将针刺与认知行为疗 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疗效评估与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评估患者的睡眠 改善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对治疗方案 进行必要的调整。
联合治疗实施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可以交替或同 时进行针刺和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 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和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在失眠症中的应用
认知重构
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导致失眠 的消极思维模式,如过度关注 睡眠、对失眠的恐惧和焦虑等
。
睡眠限制
通过限制睡眠时间来提高睡眠 效率,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睡 眠习惯。
刺激控制
消除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建立 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刺激物 的干扰。
放松训练
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深呼吸 等技巧来缓解紧张和焦虑,促
案例三
01
02
03
04
患者情况
患者张先生,50岁,长期严 重失眠,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
。
治疗方法
采用针刺与认知行为疗法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
经过3个月的治疗,张先生不 仅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焦 虑和抑郁症状也有所减轻。
结论
针刺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治疗 失眠症具有协同作用,能更全 面地解决患者的睡眠问题。
患者情况
治疗方法
患者李先生,45岁,长期受失眠困扰,尝 试过多种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采用针刺疗法,选取心俞、脾俞、肾俞等 穴位进行针刺。
治疗过程
结论
经过5次治疗,李先生逐渐感受到睡眠质量 的改善,治疗结束后,他每晚能保持7小时 的稳定睡眠。
针刺疗法对于治疗失眠症具有显著效果, 且无副作用。
案例二:失眠症患者的认知行为疗法经历
针灸治疗失眠文献综述(一)
针灸治疗失眠文献综述(一)【摘要】本文收集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有关文献加以归纳整理。
从针刺及灸法、耳穴疗法、其他针法及特殊针法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传统的体针疗法和耳穴疗法是针灸治疗失眠的主要选择。
针灸治疗失眠具有安全、经济、疗效肯定、易于推广等优势。
【关键词】针灸失眠文献综述失眠属于祖国医学的“不寐”范畴,在临床上以经常不得安睡为其主要特征,病情可有轻重之不同,轻者入睡困难,或睡不深熟,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者可彻夜不眠。
长久不愈往往出现头晕、健忘、心悸、困倦等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
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本病方法很多,疗效也是显著可靠的。
本文收集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有关文献加以归纳整理,现综述如下:1针刺及灸法赵淑芹等采用“泻南补北”针刺法,补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泻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治疗失眠30例,痊愈18例,无效4例。
高建平、王鸿雁等则以神门为主穴,结合辨证配穴治疗失眠,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2耳穴疗法卢文、王松涛进行了耳压磁珠、王不留行治疗失眠的对照观察,结果发现磁珠耳压组疗效明显优于王不留行耳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很多医者1]选用体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认为针刺配合耳压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能明显提高愈显率,其治愈率达42.86%~84.00%,有效率为94.29%~100.00%。
刘卫红、危北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析系统(PSQI)对纳入的亚健康状态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测评,PSQI达12分以上者随机分为两组,耳穴贴压法进行干预,疗程为4周。
与对照组比较探讨耳穴贴压疗法对睡眠障碍的干预作用。
结果:干预4周后,耳穴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PSQI总分均有明显下降,表明睡眠质量有显著提高。
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
作者得出结论认为耳穴贴压疗法对睡眠障碍为主的亚健康状态有改善作用。
3其他针法3.1梅花针李晓清等采用梅花针分别叩击头正中线及左右旁开1.5cm线,头部颞区,脊柱两侧各旁开1cm、2cm、3cm三线,频率80~100次/分钟,以皮肤充血为度,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50例,结果发现无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梅花针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药物对照组。
失眠症患者的认知行为疗法
失眠症患者的认知行为疗法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失眠症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困扰。
当夜幕降临,其他人都能在甜美的梦乡中得到休息,而失眠症患者却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这种痛苦不仅影响着身体健康,还会对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失眠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认知行为疗法,顾名思义,是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来改善其心理和生理状况。
对于失眠症患者来说,这种疗法旨在打破不良的睡眠习惯和错误的认知观念,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失眠症患者常见的错误认知。
很多患者会过度担心失眠带来的后果,认为一晚睡不好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这种焦虑进一步加重了失眠的症状,形成了恶性循环。
还有一些患者对睡眠的期望过高,认为必须睡足一定的时间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一旦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就会感到沮丧和不安。
此外,一些患者会将卧室与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导致一进入卧室就感到紧张,难以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
针对这些错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会引导患者进行调整。
治疗师会帮助患者认识到,偶尔的失眠并不会对生活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减少对失眠后果的过度担忧。
同时,让患者明白每个人的睡眠需求是不同的,不必追求固定的睡眠时间,只要第二天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即可。
另外,通过一些放松训练和心理暗示,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卧室与舒适、放松之间的联系。
除了改变认知,行为调整也是认知行为疗法的重要环节。
比如,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要打破这个规律。
这样可以帮助身体建立良好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同时,限制白天的睡眠时间,避免午睡过长或者在下午太晚的时候睡觉,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睡前的准备工作也非常关键。
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因为这些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
可以选择在睡前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泡个热水澡、阅读一本轻松的书籍、听一段舒缓的音乐等。
(完整版)失眠治疗病例范例1
(完整版)失眠治疗病例范例11. 患者信息- 姓名:张三- 年龄:45岁- 性别:男性- 职业:白领- 主诉:失眠近六个月,入睡困难,早醒及浅睡,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2. 病史- 刚开始时,张三仅有偶尔的失眠发作,伴随工作压力的增加,情况逐渐加重。
- 他告诉我已尝试了改变作息时间、避免咖啡因、运动等方法,但效果甚微。
- 目前他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并且情绪波动较大。
3.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心血管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呼吸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其他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4. 辅助检查- 血常规:正常。
- 尿常规:正常。
- 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
- 睡眠监测:显示失眠症候群,睡眠结构异常。
5. 诊断根据患者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我诊断张三为原发性失眠。
6. 治疗方案- 建立良好的睡眠惯:定时上床睡觉,避免白天长时间午睡,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 行为治疗:教导张三使用一些放松技巧,如温热浸泡,温水洗澡,依靠昏暗光线来促进睡眠等。
- 药物治疗:首先试用非镇静药物治疗,如改善睡眠质量的安眠药物。
如未见好转,可考虑使用短期镇静药物。
- 心理治疗:与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理解和纠正消极和错误的睡眠观念。
- 定期复诊和随访。
7. 预后- 大多数失眠症状在治疗后会有所改善。
- 张三需要坚持治疗方案,并遵守医生的建议。
- 如果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复诊。
8. 结语根据张三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我们诊断了他的失眠为原发性失眠。
我们制定了多重治疗方案,包括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预后良好,但需患者积极配合。
我们将定期复诊和随访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
【温故】《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适应症和主要内容》回顾与答疑整理
【温故】《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适应症和主要内容》回顾与答疑整理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是一线治疗,这是充分肯定的,它的地位优于药物治疗的。
CBTi可分为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是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的内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针对失眠的认知和行为治疗,即将就诊者不正确的认知引导为正确的认知,将就诊者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引导为正确的行为习惯,从而完善整个精神活动。
失眠的心理和行为疗法包括睡眠限制、刺激控制疗法、放松训练、认知策略,以及这些方法的联合应用,我们称之为认知行为治疗,主要的指导治疗观点和原则是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CBTi的核心。
睡眠限制疗法可以增加睡眠驱动力和稳定生理节律刺激控制疗法可以减少觉醒和加强床与睡眠的联系认知疗法可以帮助患者重建关于睡眠的错误观念和态度放松疗法可以降低睡眠中的心理和生理觉醒睡眠卫生教育可以减少影响睡眠驱动力和导致觉醒增加的行为CBTi对于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失眠均有效,可作为慢性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法,它比药物疗效更强,但由于它耗时长,对治疗师以及患者都有较高要求,患者的依从性会比较差。
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CBTi治疗呢?以下几类人群比较适合用CBTi治疗。
一、存在睡眠连续性问题,即睡眠起始和维持障碍。
二、有导致失眠持续的行为因素:1、延长睡眠机会的行为:早上床、晚起床、白天打盹;2、抵消疲乏的方法:增加刺激的使用、避免或减少体力活动;3、仪式和策略:在卧室中从事除睡眠和性之外的活动、在卧室以外的地方睡觉、使用草药、茶叶等。
三、存在条件性觉醒的证据:1、在卧室外想睡或睡着,当要步入卧室时突然惊醒;2、更换卧室或旅行时睡眠改善。
四、睡眠卫生知识不足的证据:1、睡前使用酒精、大麻;2、滥用非处方镇静药物(抗组胺剂);3、作为催眠药使用褪黑素。
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很多,每样方法其实都不是完美的,就算是一线干预方法的CBTi,对于一些患者也是不适合的。
1、患有躯体疾病的患者,如颅脑外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纤维肌痛、头痛、腰背痛、癫痫发作、胃食管反流、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癌症、良性肥大性前列腺炎、更年期等。
失眠症的认知行为疗法
失眠症的认知行为疗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症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困扰。
当夜晚来临,本该是身心放松、进入甜美梦乡的时候,却有不少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这种痛苦不仅影响着第二天的精神状态,长期下来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而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认知行为疗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改变患者对睡眠的不良认知和行为习惯,来改善睡眠质量。
它认为,失眠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问题,更与心理和行为因素密切相关。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导致失眠的常见不良认知。
很多失眠患者会对睡眠产生过度的担忧和恐惧,比如认为每晚必须睡足 8 小时才能保持健康,一旦睡不够就会感到极度焦虑。
还有的人会过分关注入睡时间,躺在床上就开始计算自己多久能睡着,结果越想越清醒。
另外,一些错误的信念,如觉得自己失去了控制睡眠的能力,也会加重失眠的症状。
在行为方面,不良的睡眠习惯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
比如,白天午睡时间过长,晚上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睡前进行剧烈运动或吃太多东西,还有的人习惯在床上看书、工作,导致床与清醒活动产生了联系,而不是与睡眠。
那么,认知行为疗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首先,它会帮助患者调整对睡眠的不合理认知。
治疗师会与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担忧,并通过科学的解释和教育,让患者明白睡眠需求是因人而异的,偶尔的睡眠不足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
同时,要学会放松心态,不要把入睡当成一种压力和任务。
其次,行为干预也是认知行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疗师会建议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要有太大的偏差。
限制午睡时间,一般不超过30 分钟。
睡前 1 小时应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
此外,创造一个舒适、安静、黑暗和凉爽的睡眠环境也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遮光窗帘、耳塞、眼罩等来提高睡眠的舒适度。
在治疗过程中,放松训练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9), 2053-2060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9308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病例总结并文献综述程涵蓉*,魏永莉,杨汉芸,林少芳,温申萍,郑水霞,唐玉鸣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睡眠医学中心,广东深圳收稿日期:2020年8月31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15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2日摘要目的:美国医师学会(ACP)将认知行为疗法(CBT-I)确定为治疗失眠的一线疗法。
探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应用现状。
方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呼研所睡眠医学中心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60例失眠患者行CBTI,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综述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获取途径和利用率。
结果:60例患者中55名失眠患者睡眠效率提高,总睡眠时间延长,ISI评分显著下降,其中5例患者中途退出CBTI治疗。
结论:尽管CBT-I改善了睡眠质量并降低了安眠药依赖的风险,但目前患者很少接受这种治疗。
在常规医疗环境中提供CBTI 的三种不同类别的障碍。
首先,系统障碍导致接触CBT-I和行为睡眠医学(BSM)提供者的机会有限。
其次,由于缺乏知识、治疗信念以及缺乏评估和治疗失眠的动机,普通医护人员没有充分筛查睡眠问题并适当转诊。
最后,患者的问题:由于缺乏知识、治疗信念以及获取CBTI的途径有限,患者参与CBT-I受限。
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增加失眠患者应用CBT-I需要一个成熟的、系统的研究计划,在多个层次上开发和尝试实施干预措施。
关键词失眠,实施,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Summary of Insomnia CBTI Casesand Literature ReviewHanrong Cheng, Yongli Wei, Hanyun Yang, Shaofang Lin, Shenping Wen, Shuixia Zheng,Yuming TangSleep Medicine Center, Institute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The First AffiliatedHospital of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ine College of Jinan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Received: Aug. 31st, 2020; accepted: Sep. 15th, 2020; published: Sep. 22nd, 2020*通讯作者。
程涵蓉 等Abstract Purpose: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ACP) identifi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CBT-I) as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insomnia,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9 to February 2020, 60 patients with insomnia underwent CBTI in the Sleep Medical Center of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The access and utilization rate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were reviewed in combi-nation with literature. Results: Among the 60 patients, 55 patients with insomnia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ir sleep efficiency, total sleep time and ISI score, of which 5 patients withdrew from CBTI treatment midway. Conclusion: Although CBT-I improves sleep outcomes and reduces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reliance on hypnotics, patients are rarely referred to this treatment. Most research focused on pre-implementation work that revealed the complexity of delivering CBT-I in routine healthcare settings due to three distinct categories of barriers. First, system barriers re-sult in limited access to CBT-I and behavioral sleep medicine (BSM) providers. Second, primary care providers are not adequately screening for sleep issues and referring appropriately due to a lack of knowledge, treatment beliefs, and a lack of motivation to assess and treat insomnia. Finally, patient barriers, including a lack of knowledge, treatment beliefs, and limited access, prevent pa-tients from engaging in CBT-I. Increasing the application of CBT-I to insomnia patients in practical work requires a mature and systematic plan to develop and try to implement interventions at multiple levels. KeywordsInsomnia, Implementation,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公共健康问题,影响了全球约25%的人群,由于工作表现不佳和医疗资源的占用,每年的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1] [2]。
失眠也给个人带来很大的损失,认知受损、影响身体和情绪功能,并大大降低生活质量[3]。
美国医师协会(ACP)慢性失眠症管理指南建议所有患者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失眠症(CBT-I)作为初始治疗,但患者很少被转诊接受CBTI [4] [5]。
CBT-I 是一种循证心理治疗,它采用行为干预来调节睡眠周期,采用认知干预来纠正对睡眠不正确的认知。
2. 资料与方法方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呼研所睡眠医学中心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55例失眠患者行CBTI 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综述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获取途径和利用率。
对象:符合条件的失眠障碍患者,A.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符合ICD-10-CM 慢性失眠诊断标准共60例,完成基线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及用药史、睡眠日记、临床评估(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
55位慢性失眠患者均采用CBTi 的治疗干预4周,具体内容如下:程涵蓉等1) 睡眠限制:通过睡眠限制缩短了夜间睡眠的卧床时间,增加了睡眠的连续性,直接提高了睡眠效率,并且通过禁止日间小睡,增加夜晚的睡眠驱动力。
2) 刺激控制:通过减少卧床时的觉醒时间来消除患者存在的床与觉醒、沮丧、担忧等不良后果之间的消极联系,重建床与睡眠之间积极明确的联系。
3) 认知治疗: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对于睡眠的错误认知,以及对失眠问题的非理性信念与态度,使患者重新树立起关于睡眠的积极、合理的观念,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4) 松弛疗法:放松治疗可以降低失眠患者睡眠时的紧张与过度警觉,从而促进患者入睡,减少夜间觉醒,提高睡眠质量。
该疗法适合夜间频繁觉醒的失眠患者。
5) 睡眠卫生:找出失眠患者不良的生活与睡眠习惯,从而帮助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单独运用睡眠卫生疗法有确切的疗效,需要与其他心理行为治疗方法联合运用。
3. 结果CBTI治疗结束时重新评估其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ISI。
结果如下图,55例经过4周CBTI治疗的慢性失眠患者,治疗后的总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与治疗前比较,P < 0.0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总睡眠效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 < 0.0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失眠严重指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 < 0.0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程涵蓉 等4. 讨论我们的CBTI 实践表明CBTI 对大部分的慢性失眠患者有效,但对于有1500万人口的深圳来说,CBTI 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市场量巨大,但存在许多实际问题,我们探讨指南建议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目标是增加CBT-I 的获取途径和利用率。
分析了医务人员和患者层面实施CBT-I 的多级障碍。
最主要的是CBT-I 实施中的三个障碍:1) 系统原因导致CBT-I 转诊资源的有限获取,2) 临床医生原因导致CBT-I 服务利用不足,3) 患者原因导致CBT-I 参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