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患者应充分休息,遵医嘱 进行护理,保持安静的环 境,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 激动。
饮食调整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 的食物,避免过饱或过饿。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 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 复制,减轻心肌的损伤。
紧急处理
掌握紧急处理方法,如 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时立即就医,避免病情
恶化。
05 病毒性心肌炎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
症状表现
发病前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病毒感染症状, 以及胸闷、胸痛、心悸等心脏症状。
诊断过程
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以及 医生对病情的初步判断。
心肺功能。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 动过大,有助于康复期的心理
调适。
患者教育和生活指导
知识普及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发 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 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
意识。
生活指导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 疲劳,尽量不熬夜,保
持充足的休息时间。
用药指导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 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如有不适及时医。
病例分析和讨论
病例特点
治疗方案
分析该病例的发病过程、病情表现及 治疗反应等方面的特点。
针对该病例的具体情况,分析采取的 治疗措施及其依据。
诊断难点
讨论在诊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 误诊情况。
经验和教训总结
临床经验
总结在处理该病例过程中获得的 宝贵经验,如快速识别病情、合 理安排检查和治疗等方面的经验。

儿科学课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VMC )

儿科学课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VMC )

疑似心肌炎? Probably myocarditis(1984年,Goodwin)
译为:可能心肌炎? Borderline myocarditis(1984年,Dallas)
译为:临界心炎?
二、心肌酶谱
心肌炎急性期测定有意义 常用: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功酶
α- 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功酶 肌钙蛋白(cTn) 谷草转氨酶(GOT)
2004临床诊断标准
(二)次要指标
1.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
2.有明显乏力、苍白、盗汗、心悸、气短、胸闷、头晕、 心前区不适、手足凉、肌痛等症状;小婴儿可有拒食、发绀、 四肢凉。查体有第一心音低钝、安静时心动过速。
3.ECG有轻度异常,如窦速、窦缓(运动员除外)、偶发早 博(<5次/分)。
乳酸脱氢酶(LDH)
特异性差,心肌受损后24h~48h开始上升,3~6 天达高峰, 8~14天逐渐恢复,部分病人2个月左右 恢复。
心肌、肾脏、RBC-LDH1、LDH2
(正常情况下血清中LDH2>LDH1 > LDH3 > LDH4 > LDH5;心肌损伤时 LDH1>LDH2 > LDH3 > LDH4 > LDH5 , LDH1/LDH2 >1.0, LDH1 >40% )
病毒性心肌炎病因
• 科萨奇B组和A组(最常见) • 埃克病毒 • 腺病毒 •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 • 脊髓灰质炎病毒 • 麻疹病毒
发病机制
• 具体原因不详,自身免疫激活导致的免 疫损害可能是主要原因。
• T淋巴细胞(CD8+)过度活化可能是主要 病理机制。
临床表现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科普宣传课件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科普宣传课件
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体质。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及时接种疫苗
根据医生建议,及时接种适龄疫苗。
如流感疫苗等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退烧、止痛等对症药物。
避免使用影响心肌功能的药物,如某些非甾体抗 炎药。
何时就医?
及早诊断
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若心功能受到影响,需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保持卫生
勤洗手,避免与感冒或流感患者接触。
特别是在流感季节,尽量避免拥挤的公共场 所。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增强儿童的免疫 力。
谁容易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谁容易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易感人群
一般来说,5岁以下儿童更容易感染。
尤其是有基础疾病如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的 儿童风险更高。
谁容易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季节性
多发于春秋季节,流感等呼吸道感染高发时 。
家长应在流感季节保持儿童的卫生和健康。
谁容易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免疫力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支持疗法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进行静脉输液。
监测心功能,必要时进行心脏支持治疗。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定期复诊
定期随访,监测心脏健康状况。
确保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优化康复过程。
谢谢观看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2. 谁容易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5.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版 ppt课件【30页】

病毒性心肌炎版 ppt课件【30页】
2024/8/29
治疗
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补充营养 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急性期的重要治疗措施 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卧床休息1个月,半年内不参加体力活动;
心脏形态功能正常者休息2周,3月内不参加体力活动 进食易消化及富含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 和高质量蛋白质的食物。 加强对住院病人护理
2024/8/29
预后
大多良好,多数能完全愈合 极少数重症患者预后差,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 律失常死亡 部分患者经过数周至数月后病情可趋稳定,但可能留有一定 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心律失常或心电图 异常等,经久不愈,形成慢性心肌炎 柯萨奇B组病毒反复持续感染,10%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n 适应证:重症心肌炎伴左室泵衰竭、心 源性休克
n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终末器官灌注, 增加心排血量
n 降低心脏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 20%~30%
n 辅助心脏泵的作用,使被抑制或缺血 的心肌重新恢复功能
2024/8/29
体外循环膜肺支持疗法-- ECMO
n 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疗法,可较长时间全部或部分代替心肺功 能,为心脏、肺脏病变治愈及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
n 原理:将体内血液经管道引流至储血罐,由机械泵将血泵入氧合 器,经膜肺将血液氧合、排出CO2 再通过另一路管道回输体内
2024/8/29
左心辅助装置
No Image
n当心脏对极量的药物无反应时,应及时进行心室辅助装置辅助 循环,应用越早,心功能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n辅助装置作为心脏移植的替代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
2024/8/29
教学目标
掌握 病毒性心肌炎的定义与临床表现

婴幼儿病毒性心肌炎疾病PPT演示课件

婴幼儿病毒性心肌炎疾病PPT演示课件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在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 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应 的发生。
并发症防治及预后评估
并发症防治
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律 失常、心力衰竭等。
预后评估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定期进行预后评估,包括心肌功能、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和预测预后。
病史进行鉴别。
先天性心脏病
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出现 与心肌炎相似的症状,如胸闷、 心悸等。但通过心脏超声等影像 学检查可发现心脏结构异常,从
而进行鉴别。
其他感染性心肌炎
如细菌性心肌炎、真菌性心肌炎 等,这些疾病与病毒性心肌炎症 状相似,但感染源不同。通过实 验室检查和病原体检测可进行鉴
别。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长期随访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建议进行长期随访和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 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05
婴幼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措 施
Chapter
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合理饮食
保证婴幼儿获得均衡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维 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增强免疫力。
充足睡眠
确保婴幼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的恢 复和免疫力的提高。
加强健康教育
向家长和婴幼儿传授有关病毒性 心肌炎的知识和预防措施,提高 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防护能 力。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研究成果总结
01
婴幼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通过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揭示了婴幼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包
括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免疫反应介导的心肌损伤等。02诊源自方法的改进婴幼儿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教育PPT课件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教育PPT课件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教育PPT课 件
目录 1.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2.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和表现 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和预防 4.病毒性心肌炎对健康的影响 5.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6.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
1.什么是病毒 性心肌炎?
1.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心肌炎。 可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及心肌 纤维化,最终导致心功能不全。
4.病毒性心肌 炎对健康的影

4.病毒性心肌炎对健康的影响
病毒性心肌炎可导致心肌损伤,引 起心功能不全和晕厥等症状。 严重者可发展成为心肌病甚至猝死 。
5.如何预防病 毒性心肌炎?
5.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避免长时间在人群密集、通风不好的地 方逗留。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用 他人的餐具、不共用毛巾等。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避 免滥用。 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5.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 力。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和情绪波动。
6.病毒性心肌 炎的常见误区
和注意事项
6.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
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常无症状,易被忽视 。 注意早期症状,如气促、乏力等,及时 就医。
6.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
1.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常见病毒包括Coxsackie病毒、腺病毒 、流感病毒等。
2.病毒性心肌 炎的症状和表

2.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和表现
呼吸急促、气促、乏力、胸痛 、心悸、头晕等。 严重者可导致晕厥、心律失常 和猝死。
3.病毒性心肌 炎的治疗和预

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和预防

儿科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儿科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 中药调神口服液治疗儿童多动症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 西医结合杂志1995;15(6):337
21
2019/11/10
.
22
11
• 经验方
• 1生黄芪20g,甘草25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 5g,生地15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5g,丹参 20g,桂枝2.5g,苦参15g,板蓝根20g,阿胶5g(烊 化),生姜5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月为一 疗程。 随证加味:胸闷加瓜蒌20g,薤白10g;自汗加防风 10g;手足欠温加附子5g;虚热加丹皮10g,地骨皮 10g;失眠加夜交藤50g;纳差加陈皮15g;血瘀加川 芎10g,红花5g。 西药:用10%的葡萄糖250~500ml加能量合剂1支, 复方丹参注射液4~8ml静滴,每日一次,15日为一疗 程,连用2个疗程。
发病与遗传、环境、产伤等有一定关系。 • 预后 本病预后较好,多数青春期逐渐好转。 • 三、中医范畴 • “脏 躁”、“躁动”证 、“健忘”、“失聪”证
15
• [古典文献]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静阳躁。……阴在
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
8
• 3 理血 :血之热、瘀、虚为本病重要病机,早期血热, 宜凉血活血,赤芍,丹皮,生地等;中期血瘀,宜活血 化瘀,生山楂,野葛根,桃红,赤芍,丹参,莪术之类; 后期血虚,宜补血养血,可选熟地,白芍,当归,酸枣 仁等,兼有血瘀者亦须活血。
• 4调气 :气机失调有郁、滞、虚、陷之分,早期气郁, 宜行气解郁,当选柴胡,佛手,香橼,香附等;郁甚则 滞,宜行气导滞,可用延胡索,香附,枳壳等;后期气 虚,宜补气,酌选黄芪,太子参,党参,炙甘草等;气 虚下陷,宜益气升陷,选黄芪,柴胡,升麻,枳壳之属。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优秀ppt课件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优秀ppt课件

潜在并发 症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1)急性期严密心电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2)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意识、皮肤粘膜颜色 4)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咳嗽、颈静脉怒张、水肿、 奔马律、肺部湿罗音等表现。 5)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即可处理
焦虑
1.向病人说明本病的演变过程及预后,使病人了解 自己的病情,给与病人心理安慰。 2.鼓励家属成员对病人进行安慰。 3.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树立病人康复的信心。

谢谢观 看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

心律失常--药物、起搏; 糖皮质激素:不主张早期使用, 但对有AVB、难治性心衰、重症等慎用。 3、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黄芪、牛黄酸、辅 酶Q10干扰素等调节免疫机制

1 活动无耐力 与心肌受损、并发心律失常有关


2 潜在并发症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问
3 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4 知识缺乏 缺乏配合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 多见与儿童与青少年。
病因与发病机制
肠道和呼 吸道病毒 感染为多

柯萨奇,ECHO、 脊髓灰质炎、
流感病毒和 HIV病毒引起
病毒作用 于心肌的
方式
直接侵犯心肌和 心肌内小血管; 免疫机制引起的
心肌损伤
组织学特 征
心肌细胞的溶解、 间质水肿、炎性 细胞侵润等。
临床表现:
? 病毒感染症状
? 心脏受累症状
严重心肌损害:病理性Q波
ST-T段改变
诊断

1.确诊的主要依据: 心肌活检及及病毒分 点 离,但不作常规检查
2.临床诊断: 主要依赖病史、临床表现、 ECG改变及心肌标志物综合做出

病毒性心肌炎课件PPT演示幻灯片

病毒性心肌炎课件PPT演示幻灯片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及体征
病毒性心肌炎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或 呈亚临床发病,重者发生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猝死、 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包炎。成人病毒性心肌 炎多较新生儿及儿童轻,急性期死亡率低,大部分患 者预后良好。爆发型与重型患者,少数可于急性期后 转为持续。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谱包括局灶性或弥漫性, 病情轻重和感染病毒的量及个体差异有关,感染后临 床表现和预后不尽相同。现根据我院收治患者结合文 献浅谈临床表现的几种类型。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1.休息:以充分休息、对症治疗为主。现证明多种 免疫调解剂治疗有效,如胸腺素、干扰素等。
2.对心肌的治疗
正常心肌产生许多活性氧自由基及许多酶,能及时 将氧自由基清除掉,使心肌细胞免受损害。心肌炎时, 自由基产生增多,有些酶活性下降,导致心肌细胞严重 受损,再加上病毒在细胞内破坏心肌,产生心肌细胞溶 解和坏死。因此,在心肌炎的急性期采用自由基清除剂, 维生素C(Vitc)、辅酶Q10、VitE等治疗,特别是大量Vitc 治疗疗效肯定,症状很快消退,低血压时疗效更明显。
诊断标准---主要参考条件
4.病毒学诊断依据: 外周血病原学检查在我国逐渐推广,单份血清滴度
大于1:640或双份血清同型病毒中和抗体升高4倍以 上是最常用阳性标准。80年代用ELISA方法测定病毒 特异性IgM抗体更为简便快速,但特异性不强。90年 代应用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较为敏感。最近采用病 毒VP1合成肽代替完整病毒抗原测定病毒IgM。病毒 特异性IgM以≥1:320者为阳性。如同时有血中肠道病 毒核酸阳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染。
诊断标准---次要参考条件
1.超声心动图检查: Mirlzek等报道有67%的超声心 动图检查异常,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局灶性或节段性运动 减低或LVEF减低,或有少量心包积液,一般1-2周可吸收, 最快3-9天可吸收。心脏扩大如数周或一年以上心脏持 续扩大,可转为慢性或扩张性心肌病。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抗心肌自身抗体作用 细胞凋亡
心肌胶原重构
整理课件ppt
5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
临床分期 (1)急性期新发病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病程在半年以
内。
(2)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临床检查指标迁延不愈, 病程半年以上。
(3)慢性期进行性心脏扩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在一年以上。
起 病前1~2周或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前驱 病史。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似“感冒”样表现,或表现为 乏力、多汗、心悸、胸闷等不适。
重者很快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甚至 猝死。本病若得到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预 后良好
整理课件ppt
3
多种病毒都可以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以肠道病毒最常见
二.作息指导:活动期或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 应卧床休息,并给予吸氧。症状好转后,方能逐渐起床活 动,病室内应保持新鲜空气,注意保暖。强调卧床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肌耗氧量,促进心肌功能恢复, 在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3~4周。有心功能不全及心 脏扩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休息时间3~6个月。直 至心脏大小回复正常和心功能恢复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渐 增加活动量。
7.免疫调节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整理干课件扰ppt素、胸腺肽。
10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本病为自 限性疾病, 目前尚无 特异有效 地治疗手 段,主要 靠综合性 治疗措施
整理课件ppt
1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心肌受损,并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有 关
2.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里衰竭、心源性休克 3.知识缺乏:缺乏与疾病相关知识
整理课件ppt

儿科学课件ppt病毒性心肌炎

儿科学课件ppt病毒性心肌炎
11
Hand-Foot-Mouth Disease
12
室性心动过速
13
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4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1999年9月在昆明召开了全国小儿心肌炎、 心肌病学术会议 ,修订了1994年5月在山东 威海会议制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 标准》。
19
1. 临床诊断依据
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氧疗。
38
7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的特点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局 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有的 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
发病年龄以3~10岁小儿多见。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轻者
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只出现心电图改变; 重者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少数发生心源 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death in young persons. There is usually little necrosis.
The most common viral agent is Coxsackie B. 6
心肌炎免疫机制的作用
The Role of Immune Mechanisms in Myocarditis
2
发病机制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 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通 过心肌细胞的相关受体 侵入心肌细胞并在内复 制,并直接损害心肌细 胞,导致变性、坏死、 溶解。
病毒触发人体自身免疫 反应而引起心肌损害。
3
肿胀的心肌里有明显的单核细胞浸润, 伴有心肌细胞凝固坏死
4
心肌标志丢失, 病毒性或立克次体心肌炎
5
26
治疗
休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 药物:抗病毒、营养心肌、大剂量丙种球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ppt课件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ppt课件

心肌纤维有不同程度的变性,肌浆凝固
或溶解,呈小灶性、斑点状或大片坏死。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重可无症状, 极重者出现暴发性心源性休克或急性 充血性心力衰竭,于数小时或数日内 死亡或猝死。 • 症状:乏力、活动受限、心悸、胸痛。 少数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 性休克。部分患者呈慢性进程,发展 为扩张性心肌病。
疹、疱疹、腮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
风疹、巨细胞病毒、HIV,等。
发病机制
• 病毒直接侵犯心肌 病毒通过受体和心肌结合,在细胞内复 制,导致心肌变性、坏死、溶解。 • 免疫损害 病毒感染机体,激活细胞和体液免疫, 产生抗心肌抗体、白介素、TNF和INF, 促使细胞毒T细胞损害心肌。
病理
• 心肌纤维之间和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有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分型及各型临床特征
按起病情况、临床经过和转归分为五种类型
无症状型:临床无明显症状,多数ECG无明显改变, 但心肌酶谱检查,尤其肌钙蛋白可发现心肌损害证
据,分子生物学技术可找到病毒侵袭心肌的依据
心律失常型:临床较多见,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 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型 暴发型 猝死型
诊断中关注的几个问题(1)
3.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1999年9月昆明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制订
三、确诊依据
(一)具备诊断依据2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发病同 时或l~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者 ( 二 ) 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可确诊为病毒性 心肌炎,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可临床诊断 为病毒性心肌炎 ( 三 ) 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给予必要的治疗或随诊, 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小儿VMC重要的鉴别诊断
心脏神经症
学龄期及青春发育期儿童,女性多见 较多心血管功能失调的症状,其中以呼吸困难, 心悸、胸痛、乏力为常见 常同时有神经官能症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与症状繁多相反,常缺乏有意义的阳性体征 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的实验证据
16
小儿VMC重要的鉴别诊断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11
Holter的诊断价值
24h监测,更多心电信息(10-16万个心动周期) 新出现或有动态变化的心电图异常,对 VMC 的诊 断意义更大 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对心律失常定性,定量分析 发现一过性或潜在危险性心律失常 监测心律失常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与活动的关系
12
心肌酶谱和非酶类蛋白血清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6
三、确诊依据
(四)应除外 风湿性心肌炎 中毒性心肌炎 先天性心脏病 结缔组织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β受体功能亢进及药物 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7
心肌炎的诊断标准目前仍缺乏特异性 的诊断指标,主要靠临床综合分析,容 易误诊或漏诊。对本诊断标准不能机械 搬用,只有对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才 能作出正确诊断。
对治疗VMC有良好疗效,以后有很多研究结果证实上述结论。以后发现 黄芪对VMC有疗效的机制是多方面的。除抑制CVB外,还有: (1)减少Ca 细胞内流; (2)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降低OFR;(3)降低抗心磷脂 抗体等。
无症状型:临床无明显症状,多数ECG无明显改变, 但心肌酶谱检查,尤其肌钙蛋白可发现心肌损害证
据,分子生物学技术可找到病毒侵袭心肌的依据
心律失常型:临床较多见,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 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型 暴发型 猝死型
10
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可有各种ECG改变,缺乏特异性 ECG 异常,诊断 VMC 的重要指标之一;儿童 VMC 常 见的 ECG 异常:异位节律(室早最多), ST-T 改 变,房室传导阻滞、低电压等。 ECG异常 ≠ VMC ECG正常,诊断VMC应慎重
(四)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3
1999年9月昆明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制订
二、病原学诊断依据
(一)确诊指标:自患儿心内膜、心肌、心包(活 检、病理) 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 之一者可确诊心肌炎由病毒引起。 1.分离到病毒
2.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
3.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4
1999年9月昆明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制订 (二)参考依据: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 炎系病毒引起。
1.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 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 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 2.病程早期患儿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5
1999年9月昆明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制订
三、确诊依据
(一)具备诊断依据2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发病同 时或l~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者 ( 二 ) 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可确诊为病毒性 心肌炎,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可临床诊断 为病毒性心肌பைடு நூலகம் ( 三 ) 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给予必要的治疗或随诊, 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
非酶类蛋白血清标志物 心肌肌钙蛋白 I 或 T (特异性较CK-MB高)
心肌肌球蛋白
肌红蛋白 敏感性高而特异性差,可为阴性指标
14
小儿VMC重要的鉴别诊断
β- 受体功能亢进症
学龄期及青春发育期儿童,女性多见
具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多样性,易变性
ECG多为窦性心动过速及ST—T改变 Holter监测,有明显昼夜规律,白天活动时ECG改 变明显,夜间入睡后减轻或消失 心得安试验阳性,心得安阻滞后运动试验阴性 除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
1
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种类很多,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 腺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ECHO病毒,微小病毒 B19,流感病毒,丙肝病毒等,近年来由腺病毒引起的心 肌炎增加很快,已超过柯萨奇病毒。
2
1999年9月昆明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制订
一、临床诊断依据
(一)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二)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表现之一) (三)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 (I、II、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 态 变 化 , 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 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 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 及异常Q波
8
按病情的轻重分为三种类型
轻型:多数患儿有心脏自觉症状如心悸、胸闷、 心前区不适等,体检可有心音低钝。多数心电图
无明显改变或呈一过性异常;心脏大小正常,无 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中型:心电图有明显异常,或有奔马律,或有气 促、心累、乏力和其他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 重型即暴发型
9
按起病情况、临床经过和转归分为五种类型
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正常不能完全除外心肌炎,反之心肌
酶谱增高也可见于其他非心血管疾病
强调“同功酶”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CK—MB ,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
只要病变活动,酶就会持续增高,可监测病程
丙酮酸激酶(PK) 同CK—MB
糖原磷酸化酶(GAPP)心肌损伤早期指标
13
心肌酶谱和非酶类蛋白血清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18
病原学治疗
病毒唑 柯萨奇病毒 阿昔洛韦 水痘或疱疹病毒 更昔洛韦 巨细胞病毒 干扰素 柯萨奇病毒或腺病毒
黄芪
CVB
19
VMC由病毒感染所致, 因其在发病后1周至2周
内,病毒已停止复制,以后的心肌病变系自身免 疫所致,而VMC患儿在病毒感染2周以后使用抗 病毒药没有必要。
20

黄芪是一味传统的补气药物。20世纪80年代发现黄芪可抑制CVB病毒,
多见于婴儿 以反复及难以纠正的心衰为主要表现,也可发生 心源性休克,心脏明显扩大
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内膜增厚,弹力纤维增生
本病也可能是VMC的发展结果
17
小儿VMC重要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
慢性起病,无急性心肌炎病史 以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以左室大心腔,小开 口为主要特征 心肌酶谱多正常 多认为是VMC迁延演变而致,12%与VMC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