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西游记》欣赏--公选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六年级名著导读课件:《西游记》章节解析

六年级名著导读课件:《西游记》章节解析

解决方式:通过智 慧、勇气、团结等 手段战胜困难,取 得胜利
情节转折点:如三 打白骨精、真假孙 悟空等情节的转折 ,对故事发展产生 重要影响
情节对人物性格的 影响:情节发展过 程中,人物性格特 点逐渐凸显,如孙 悟空的机智勇敢、 唐僧的仁慈善良等
06
艺术特色鉴赏
探讨《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人物塑造:个性鲜明,形象生动 情节安排:曲折离奇,富有想象力 语言风格:幽默诙谐,富有感染力 艺术手法: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分析章节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情节安排:采用曲折跌宕的 故事情节,吸引读者兴趣
人物塑造:通过外貌、语言、 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出鲜 明的人物形象
语言艺术:运用生动形象、 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增强作
品的艺术表现力
寓言象征:通过寓言和象征 手法,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
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07
思考题与作业
设计针对本章节内容的思考题
探讨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孙悟空:勇敢机智,本领高强 唐僧:慈悲为怀,意志坚定 猪八戒:贪吃懒惰,憨厚可爱 沙僧:任劳任怨,忠诚老实
05
情节解析
解析章节情节发展过程
分析情节发展过程和关键事 件
介绍章节背景和人物关系
探讨情节转折点和人物心理 变化
总结章节主题和意义
分析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式
矛盾冲突:唐僧师 徒四人取经过程中 遇到的妖怪、困难 等
01添加章节标题源自02课程导入介绍《西游记》背景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故事背景设定在唐朝,通过神话传说的形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如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都深受读者喜爱

《西游记》说课稿

《西游记》说课稿

西游记说课稿一、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

该小说以佛教故事为基础,讲述了四位主角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西天取经之路,充满了惊险、幽默和智慧。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教育的经典之作。

二、精彩情节1.孙悟空大闹天宫:在第一回中,孙悟空为了求得更多的权力,挑战了天宫的众神。

从这一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孙悟空的勇气和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同时也展现了他的顽皮和喜欢捣蛋的一面。

2.悟空斩妖除恶:《西游记》中充满了各种妖魔鬼怪,而孙悟空作为唐僧的护法,不断斩妖除恶。

这些战斗情节既激烈又紧张,展示了悟空的武艺和智慧。

同时,在这些情节中也蕴含着正义与邪恶、善与恶的斗争,让读者在娱乐中得到启发与思考。

3.师徒四人的困境与友情:《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一同经历了许多艰险与困境,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强的信念,相互支持与帮助。

这种师徒四人之间的团结与友情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也给了读者很大的温暖与力量。

三、主题思想1.信仰与修行:《西游记》深刻地体现了佛教信仰与修行的重要性。

唐僧作为北地菩萨转世,面对困难与诱惑的考验,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修行,最终成功取得真经。

这一主题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信仰与修行,才能战胜种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2.人性的探索与修正:《西游记》中的四位主角都有各自的性格缺点,比如孙悟空的狂妄、猪八戒的贪吃、沙僧的愚笨等。

然而,通过西天取经之路的历险与磨砺,他们在战胜妖魔鬼怪的同时,也不断反省和修正自己的缺点,最终实现了人性的升华。

这一主题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和错误,但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并加以改正,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人。

四、学习价值《西游记》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学习价值。

首先,它教导我们坚持信仰和修行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它告诉我们人性是复杂多样的,每个人都有缺点和错误,但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和改正,不断提升自己。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3.《西游记》3-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3.《西游记》3-人教版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2、了解作者吴承恩及写作背景。

3、概述故事,把握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4、体会作品中传达出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孙悟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西游记》这部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请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故事。

二、知识积累1、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幼年“即以文鸣于淮”,但屡试不第,约四十余岁时,始补岁贡生。

因母老家贫,曾出任长兴县丞两年,“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后又补为荆王府纪善,但可能未曾赴任。

晚年放浪诗酒,终老于家。

他长期过的是一种卖文自给的清苦生活。

有《射阳先生存稿》4卷。

2、成书过程《大唐西域记》: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

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唐三藏》《蟠桃会》等元《唐三藏西天取经》《二郎神锁齐大圣》明代吴承恩《西游记》3、吴承恩再创造功绩在主题思想上,冲淡了取经故事固有的浓厚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

在人物处理上,体现人民理想的孙悟空却成为全书最突出的人物。

把许多人所熟知的神话人物和故事有机地组织到取经故事中,赋予它们新的意义和生命。

以讽刺、幽默的笔调,渲染有关取经故事的神话传说,赋予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

4、《西游记》的结构神魔小说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个部分叫做出身传,另一个部分叫做降妖传。

《西游记》的前七回,介绍孙悟空的出身;其余九十三回,演述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降妖伏魔、西天取经的故事。

《西游记》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

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展示出来;各个小故事都相对独立,错落有致。

三、梳理情节这段故事中,红孩儿和孙悟空斗智斗勇,情节曲折复杂,颇有趣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整本书阅读之《西游记》推荐课一等奖创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整本书阅读之《西游记》推荐课一等奖创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整本书阅读之《西游记》推荐课一等奖创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西游记》,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本课将引导学生从整本书的角度去阅读和理解《西游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对于古典文学也有一定的接触。

但是,由于《西游记》的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对其中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了解古典文学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西游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了解古典文学的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对其中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存在理解困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书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指导:教师对《西游记》进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古典文学的基本特点,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古典文学。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西游记》中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案例分析:教师选取《西游记》中的典型情节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说课稿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说课稿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说课稿《西游记》说课稿设计意图:《西游记》是中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更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情感。

2、在具体的故事片段中,学生进行思考、体会,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学会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

3、鼓励学生课外到图书馆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读好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在具体的故事片段中,学生进行思考、体会,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渗透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

2、难点: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1、歌曲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忘记忧伤,分享快乐。

上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

会唱的一起唱。

(播放《西游记》主题曲)2、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轻轻敲开《西游记》的大门吧!(板书:西游记)3、走进作者1)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啊?(吴承恩)(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

过渡: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2)吴承恩(约1500—约1582),中国明代小说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江苏涟水,后徙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曾祖吴铭、祖父吴贞曾分别任过县学训导、教谕。

其父吴锐,家境贫寒,以经营绸布为生。

《西游记》说课课件

《西游记》说课课件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 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增强教学效果。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 品。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 极性。
课程目的
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作者 和创作特点
学习《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 和故事情节
理解《西游记》中的思想内涵 和艺术价值
培养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 赏能力
课程对象
01 02
学生:小学高年级、 初中低年级学生
教师:语文教师、 历史教师、传统文 化教师
03
家长:关心孩子教 育的家长
04
社会人士:对《西 游记》感兴趣的社 会人士
第二部分:课程主体
01
02
03
04
05
第三部分:课程总结
回顾课程内容, 总结知识点
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
提醒学生注意
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提问, 解答疑惑
Part 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ee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分析、归纳等方 式传授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 生思考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 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西游记》说课 课件
/单击此处内容/
汇报人:小咪多
目 录
Part One.
《西游记》课程介 绍
Part Two.
课程大纲
Part Four.
教学重点与难点
Part Five.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单元《名著阅读 西游记》教案 苏教版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单元《名著阅读 西游记》教案 苏教版

《名著阅读《西游记》》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作品背景。

1.2 引导学生关注《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1.3 阐述本章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西游记》故事梗概2.1 教师概述《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包括“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经典片段。

2.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

2.3 讨论《西游记》中的奇幻元素,如神仙、妖怪、法宝等。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分析唐僧的性格特点,如慈悲为怀、坚韧不拔等。

3.2 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如机智勇敢、叛逆反抗等。

3.3 分析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点,如幽默风趣、忠诚朴实等。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探讨《西游记》中的友谊、师徒关系等主题。

4.2 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游记》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4.3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西游记》所传达的价值观。

第五章:阅读与鉴赏5.1 学生展示自己阅读《西游记》的笔记、心得等。

5.2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阅读。

5.3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西游记》中的其他重要章节,并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教学设计亮点:1. 结合学生实际阅读体验,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兴趣。

2. 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探讨,提高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章:课堂互动与讨论6.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游记》中某个情节的理解和看法。

6.2 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关于《西游记》的PPT或小报,介绍自己喜欢的章节或角色。

6.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和回答,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七章:创意写作7.1 教师提出一个与《西游记》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故事梗概、一封信给主要角色等。

7.2 学生进行写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西游记》课外阅读课教案

《西游记》课外阅读课教案

《西游记》课外阅读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概述《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西游记》的封面、作者图片等资料。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背景和主要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西游记》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发展变化。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探讨各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成长变化。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各人物的表现和性格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各人物的看法和理解。

第三章:情节解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西游记》中的重要情节和象征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解析《西游记》中的重要情节,如“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

探讨情节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重要情节的发展和意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情节解析的看法和理解。

第四章:文化背景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西游记》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分析《西游记》中的佛教、道教、儒家等文化元素。

探讨这些文化元素在故事中的体现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文化元素的体现。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第五章:阅读策略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西游记》的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阅读古典小说的策略,如理解人物、情节、背景等。

探讨如何欣赏古典小说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示范阅读策略的运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策略。

《西游记》说课稿

《西游记》说课稿

《西游记》说课稿《西游记》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共分为100回,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几经艰辛,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功取得真经的故事。

一、作品背景《西游记》的创作时期是明朝万历年间,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民间文学、戏曲文化发展活跃,许多经典作品也在这一时期诞生。

吴承恩生于明朝嘉靖年间,他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天台宗影响深厚,对唐代高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佛教史料尤为熟悉。

他在创作《西游记》时,借鉴了很多唐代以前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哲学观通过小说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作品内容《西游记》共分为四十回,穿插了许多插曲和闲话,共计一百回。

故事讲述唐僧师徒四人舍弃浮华的尘世俗念,踏上取经之路,历经磨难,打败妖魔鬼怪,终于成功取得真经,回到祖国。

故事情节梦幻而丰富,细节描写瑰丽多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三、人物形象1.唐僧:也叫玄奘三藏,贯彻了一路上的正义和真理,是师父和君子的典范。

他的性格温和好善,劝善惩恶,对他的学徒有毫无保留的信任和爱护。

2.孙悟空:又名猴王,本性聪明机智,能变出七十二变万千形态。

他聪明而奋斗,无情而有爱。

他的形象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

3.猪八戒:又名卷帘大将,他在小说中给人留下了憨厚的印象,他肚子饥饿时泼辣,义气时坚定,但也有些傻气的时候。

他也是品德优良的,为师父忙前忙后,最终成功取得了真经。

4.沙和尚:本名沙悟净,是一个来自花果山的护法神。

他对唐僧的忠诚可以说是无私的。

沙悟净是一个有头脑而机智的人,他总能接受和处理冲突和难题。

四、艺术价值《西游记》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它融合了中国古代神话、佛教以及道教的思想,并且从中国传统神话中借鉴了许多有关魔鬼、天使和幻觉的内容。

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宝库,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现实意义《西游记》可以使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奥妙,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说课稿

名著导读《西游记》说课稿一、说教材:《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它以幻化的形式,充分揭露时政腐败,反对昏君统治,批判宗教,歌颂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和蔑视一切困难的斗争精神。

从《西游记》故事与形象(特别是孙悟空形象)的演变过程,从吴承恩的出身、经历及主导思想的形成方面,从明代中晚期的社会现象特点上,都可以印证上述阅读《西游记》后得出的关于其思想蕴涵的结论。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西游记》是中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二、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快速、准确地了解小说内容,赏析精彩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孙悟空的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回目”,创设阅读情景,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

3.化身孙悟空与牛魔王,二人斗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快速阅读,通过运用精读和跳读等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小说的速度。

2.通过赏析小说精彩片段,把握人物形象,在情景活动中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跳读小说第59-61回,根据连环画的情景,补全内容,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跳读法、精读法和活动法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阅读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快速阅读练习。

1. 在小说导读过程中,选择适宜切入点,利用跳读,由点连线,在多条线索交织碰撞中,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精细研读的兴趣。

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创设阅读情景,学生在特定场景中开展阅读活动,在目标引领下进行自主阅读、品悟赏析,小组合作探究释疑,共同完成阅读任务。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单元《名著阅读 西游记》教案 苏教版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单元《名著阅读 西游记》教案 苏教版

《名著阅读西游记》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作品背景。

1.2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1.3 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游记》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章:《西游记》故事梗概2.1 教师概述《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包括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过程。

2.2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了解故事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及形象。

2.3 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讨论作品中的精彩片段。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形象。

3.2 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讨论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

3.3 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探讨《西游记》中的友谊、勇敢、坚持等品质。

4.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主题的理解。

4.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自己对主题的深入思考。

第五章:阅读与思考5.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西游记》的相关章节,并做好笔记。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讨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5.3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阅读方法。

注意事项: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反馈,确保学生能够有效阅读并吸收知识。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第六章:深入分析孙悟空形象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孙悟空的性格特征,如聪明、勇敢、叛逆等。

6.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孙悟空在故事中的表现,探讨其形象特点。

第七章:猪八戒与沙僧的角色定位7.1 教师讲解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7.2 学生分析猪八戒和沙僧的形象,评价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7.3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体会猪八戒和沙僧的角色定位。

第八章:《西游记》中的寓言与象征8.1 教师讲解《西游记》中的寓言和象征手法,如孙悟空代表智慧等。

《西游记》经典情节赏读主题交流课 教案

《西游记》经典情节赏读主题交流课 教案

取经路虽艰,难难有看点——《西游记》经典情节赏读主题交流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对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情节梳理,完整、生动地复述故事。

2.精读部分内容,感受并说出精彩之处。

3.根据对经典情节的品赏,制作“精彩故事”卡片。

教学重点1.能对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情节梳理,完整、生动地复述故事。

2.精读部分内容,感受并说出精彩之处。

教学难点精读部分内容,感受并说出精彩之处。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入奇幻世界,再走西游路——阅读实践”活动中,你作为取经队伍中的掌书记,一路上记录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奇幻事迹。

这天,唐僧翻阅你的记录册,问道:“徒弟啊,这一路走来,哪些事令你印象深刻?这些事又有何精彩之处呢?”大师兄悟空抢答:“那自然是同虎力、鹿力、羊力三个妖怪斗法最有趣了。

”二师兄悟能回道:“俺老猪觉得吃人参果那次最好。

”三师兄悟净则说:“遇见师父,师父收我为徒那次让我铭记在心。

”此时的你脑海中涌现出无数场景,九九八十一难都在眼前,你却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唐僧见你面露难色,道:“徒儿莫急,你慢慢思量,将其制作成卡片吧!”请完成唐僧交给你的任务,回顾并复述精彩故事,分析其精彩之处,并制作成“精彩故事”卡片。

二、课堂活动任务一:梳理精彩故事,归纳内容要点回忆这一路走来的经历,你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决定先向组内同学复述你心中最精彩的西游故事。

提示:1.可重点回忆这些故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

2.可以利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辅助梳理内容,从而更好地复述。

3.小组内交流时,利用评价量表互相打分,推选出最佳复述者,在全班级内展示。

示例1:示例2:任务二: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精彩之处身为掌书记的你觉得简单记录事件过程肯定是不行的,还需要将其中的精彩之处详录并讲述给众人。

你将重温《西游记》中的精彩故事,对其中的精彩点进行勾画批注,准备与众人分享。

你准备分享的点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奇幻的场景设计、神奇的宝物工具、精妙的人物塑造、启迪人心的妙语……请你准备好后进行分享。

西游记说课稿

西游记说课稿

西游记说课稿《西游记》说课稿一、课程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

它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道德、哲学内涵。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西游记》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手段,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能力和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西游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1. 作者与成书背景:介绍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动机;阐述《西游记》的成书背景和社会意义。

2. 主要情节与人物:概述《西游记》的情节梗概;重点分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3. 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分析《西游记》的叙事风格、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探讨《西游记》的道德教育意义和人文价值。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章节,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西游记》中的情节和人物,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分析评价: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对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西游记》的片段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20分钟):按照教学内容逐步讲解《西游记》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小组活动(15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西游记》的情节和人物,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4. 总结归纳(10分钟):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单元《名著阅读 西游记》教案 苏教版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单元《名著阅读 西游记》教案 苏教版

《名著阅读西游记》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1.2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1.3 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游记》的初步了解,如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

第二章:名著梗概2.1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西游记》的故事梗概,包括主要人物、事件顺序等。

2.2 学生通过阅读原著或查阅资料,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

2.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讨论故事中的亮点和趣味性。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形象。

3.2 学生通过阅读原著或查阅资料,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特征等。

3.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章:故事情节解析4.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析《西游记》中的重要情节,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4.2 学生通过阅读原著或查阅资料,了解情节背后的寓意和哲理。

4.3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讨论情节在故事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五章:名著阅读方法指导5.1 教师介绍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速读、精读、批判性阅读等。

5.2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运用相应的方法阅读《西游记》部分章节。

5.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讨论不同阅读方法的效果和适用场景。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游记》的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和情节解析,为后续深入阅读和分析打下基础。

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第六章:主题探讨6.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西游记》中的主题,如忠诚、勇敢、智慧、团结等。

6.2 学生通过阅读原著或查阅资料,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元素。

6.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主题在故事中的体现和意义。

第七章:文学手法分析7.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西游记》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比喻、夸张等。

7.2 学生通过阅读原著或查阅资料,了解文学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7.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文学手法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一, 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等浪漫手法,超越 时空、超越生死及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神异 奇幻又植根于现实的艺术世界。
❖ 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多身奇貌异,似人似怪,多有神通广大、 变幻莫测的本领;
❖ 描写的故事或上天入地,或翻江倒海,或兴妖除怪,或祭宝 斗法;
❖ 描写的环境则是天庭地府,龙宫冥间,仙洞佛境,险山恶水。
明清两代
“幻中有理”

“五四”前后 “幻中有趣”

新中国成立后 “幻中有实”

改革开放以来 “哲理”说。 ↙
▼《西游记》在神幻、诙谐之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被明代 个性思潮冲击和改造了的“三教合一”化的“心学”。
❖ “心学”的基本主张
❖ 南宋 程、朱 提倡“理学”——“读书明理”,儒家经典中求理 ❖ 南宋 陆九渊 提倡“心学”——“心即理也”,内心反省求理
这七回写得极为精彩。 (花果山仙石 灵台方寸山拜祖师)
❖ 第二部分(第8—12回),这5 回是过渡性部分。主要写如来说法、 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还阳,令僧人陈 玄奘去西天取经。
❖ 第三部分(第13—100回)共88回,是全书主体,详写孙悟空等人 护助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二、《西游记》的主题争议
▼ 但在具体的描绘中突破和超越了 预设的理想框架,将孙悟空塑造 成了一个桀骜不驯、英勇反抗、 斩妖除恶、才智非凡、活泼乐观、 坚韧顽强地追求自由平等与崇高理想的神话英雄形象。
▼ 孙悟空是有个性、有理想、有才智、人性美的象征。
二、猪八戒形象
❖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塑造的具有 浓厚的人情味、优劣品质并存而又 讨人喜欢的普通人的艺术形象。
二、作者
❖ 《西游记》的作者,迄今尚存争议,一般认为是吴承恩。
❖ 吴承恩,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其生卒年 约1500-1582年。
第二节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一、《西游记》的故事框架
❖ 《西游记》全书共100回,其故事框架大致由三部分构成:
❖ 第一部分(第1—7回),写孙悟空出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
第三章《西游记》欣赏--公选
❖ 唐僧陈玄奘到古印度取经 ……………… 真 ↓
❖ 弟子辨机:《大唐西域记》
弟子慧立:《大唐三藏法师传》 ↓
❖ 民间传说 ↓
❖ 宋代讲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真 幻
↓ ❖ 元杂剧《西游记》(杨景贤)
↓ ❖ 元末明初《西游记平话》(已佚)
↓ ❖ 明后期长篇小说《西游记》…………… 以幻为主
❖ 作者将这些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成一个统一和谐 的艺术整体,展现了一个奇幻美丽的艺术世界。
❖ 而这种奇幻世界,又深深地植根于人间现实,让人感到真实。 因为小说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其二,塑造艺术形象做到了物性、神性、人性的 融合统一。
小说塑造了很多似人非人、似兽非兽、似妖非妖的艺术形象。 这些形象多是动物(或植物)的精灵,具有真实的动 植物的自 然属性,同时他们又具有奇幻的神通广大的本领,还富有真 实的人的思想性格和社会属性。
▼ 他严守佛教戒律,任何富贵、美色都 不能影响他的节操。 在猪八戒闹着要回高老庄、孙悟空也 耍小脾气,取经队伍常面临散伙的情 况下,他的信念从未动摇,而义无反 顾、不达目的不罢休,凭着虔诚的信 仰和顽强的毅力,终于取得了真经。
▼ 在唐僧身上,充分表现了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 取经三弟子
第四节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作者圆熟地运用 物、神、人“三结合”的方法,而以表现人 性为主体,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幻中有真的生动艺术形象。
▼ 孙悟空 猪八戒 塑造得最典型、最成功。 牛魔王 白骨精

物——神——人
真——幻——真
其三,情节和语言都具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
❖ 但在客观上却张扬了人的自我价值和对人性美的追求,曲折地 表现和赞颂了与明代中后期文化思潮相合拍的追求个性、自由 平等和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 同时,小说中对邪恶势力、神魔世界的一些揭批,也使人们看 到它确实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闹天宫
(1—7回)
❖ 主观上 放 心 →
宣扬心学 放纵心性
❖ 明中期王守仁(王阳明)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提倡的“心学”, 认为: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外无物,无理,无事,无义, 无善”。
“理”即“吾心之良知”,“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 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也”。 “理”不是客观存在,也不是圣人能够制定的; “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但是,人往往因受外界迷惑而“放心”、“丧失良知”;应通 过内心反省“求放心,致良知”。
▼ 他本性憨厚、纯朴、能干、勇敢、 善战,但又好说大话、贪食、贪色、 贪小便宜、好偷懒、过多地计较 个人得失。
▼ 他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 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 比之理想化的孙悟空形象,猪八戒更多几分生活中的真实。
三、唐僧形象
❖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一个懦弱无能、 糊涂迂腐、人妖不分而又虔诚、善良 的圣僧的典型。
太白金星玩弄权术
45回 车迟国三妖专权误国
两次招安孙悟空
78回比丘国王好色 得病
(第3、4回)
98回西天尊者索贿 给无字经
佛祖:“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
第三节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一、孙悟空形象
❖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塑造的最 主要的理想化的人物形象。
▼ 作者的主观意图是想通过塑造孙 悟空形象来宣扬明中后期时兴的 “三教合一”化的心学;
❖ 客观上 赞颂自由平等 个性解放
压在五行山下
(8—12回)
定心 →
安定放纵之心
维护)
修心
修心炼性 致良知的艰难
表现和赞颂对理想 及个性完美的追求

❖ 局部折射 ❖ 明代现实
人间王朝的造影 第10回 唐太宗入冥 29回 宝象国王问庸臣
被压迫阶级的反抗 人间的讲情分
44回车迟国乱抓和尚
参见袁本文学史 四 p.7—8
三、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参见袁本文学史 四 p.129—132
❖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它在神幻、诙谐之中蕴含着人生 的哲理——被明代个性思潮冲击和改造的“三教合一”化的心 学。
❖ 作者在主观上想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与道家“修 心炼性”、佛家“明心见性”相融合的心学,维护封建社会的 正常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