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自我的发展_1_自我发展的理论_2_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模型

合集下载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简述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简述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简述
皮亚杰(Jean Piaget)发展心理学家,是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
家之一,他的发展理论是最有名的也是最有冲击力的发展模型。

他的
发展理论以儿童认知的发展过程为基础,他提出了一般性的发展概念,把发展分成4个主要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描述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的认知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官期阶段、运动期阶段、运用期阶段和概
念形成期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由五个过程(吸收、融汇、归纳、联想和概括)驱动的。

感官期(0 -2 岁)是生理发展的关键,这个阶段的简易动作和
感知允许儿童尝试学习周围的物体的性质,在这个阶段,儿童会充分
利用区分事物的能力,其目的是了解周围的环境和人们。

运动期(2-7 岁)是发展最快期,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开始理
解更复杂的意义,运用运动或实际活动来学习及理解知识,同时他们
会开始理解比较细节的内容,思考归纳,思考可以通过欺骗来表现出来。

运用期(7-11 岁)是培养逻辑思维所必需的期,也是个体不断
获得新的知识的阶段,儿童开始采用更有效的方式去获取信息,从具
体到抽象进行思考,开始理解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

概念形成期(11 岁以上)是最后的发展阶段,此时的儿童开始
反思,思考其所学到的,理解并应用到新的环境里。

此期的儿童往往
会更容易获得新知识,并有如何合理应用现有知识到未知领域的想法,形成自己的概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对于一个人认知发展的一般性结论,把发展分成4个主要阶段,并进行五个步骤的研究。

能够为幼儿的发
展提供更有力的视角,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早日培养出拥有良好
思考能力的孩子。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如下是有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让·皮亚杰(1896年—1980年),男,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有长足的发展。

1.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的实质就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不是一个数量的简单积累的过程。

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有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来适应环境,另一方面,有机体又不完全是消极适应,整个适应过程也是有机体内部积极构建的过程,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并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机体器官和系统的发育成熟水平直接影响着认知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练习和习得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文化的传递。

(4)平衡化: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发展的新建构。

3.认知发展的阶段他把人的认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动作的分化,主要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

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逐渐获得客体的永久性概念,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

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命名事物。

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去探索儿童思维成长的奇妙旅程。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就好像孩子们在自己搭建思维的城堡,而不是等着别人把城堡建好交给他们。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认知发展被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这个时期的宝宝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他们用手抓、用嘴咬,通过这些直接的感知和动作来获取信息。

比如,小宝宝会反复扔玩具,观察玩具掉落的过程,这就是他们在探索和学习。

随着发展,他们逐渐形成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也就是说,即使东西不在眼前,他们也知道这个东西是存在的。

前运算阶段(2-7 岁),这时候的孩子开始使用象征符号来思考和表达。

比如,用一个玩具电话假装打电话。

但他们的思维还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很难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就像一群孩子围坐在一起看一幅画,每个人都说自己看到的部分是最重要的,很难理解别人看到的和自己不一样。

而且,他们的思维还具有不可逆性。

比如说,知道 3 + 2 = 5 ,但不知道 5 2 = 3 。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孩子们的思维开始变得更加逻辑和具体。

他们能够进行一些具体的运算,理解守恒的概念。

比如,同样多的水,倒进不同形状的杯子里,他们知道水的总量没有变化。

而且,这时候的孩子思维不再那么自我中心,能够考虑到别人的观点。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青少年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和假设性思考。

他们可以思考一些假设的情况,进行复杂的数学推理,甚至能够对一些哲学和科学问题进行思考。

皮亚杰还提出了同化和顺应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同化就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比如说,孩子已经知道了猫和狗是动物,当他们看到兔子时,会把兔子也归为动物这一类,这就是同化。

顺应则是当新的信息不能被原有认知结构所容纳时,改变原有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况。

护理学导论第4章成长与发展

护理学导论第4章成长与发展

知识点2 艾瑞克森心理社会 发展理论:
主要内容
发展阶段及特点 在护理中的应用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四十二分。
知识点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主要内容 发展阶段及特点
在护理中的应用
第三节
认知和道德发展 理论及应用
知识点2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 理论:
主要内容 发展阶段及特点
在护理中的应用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四十二分。
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
Sigmund Freud (1856-1939)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
创立了性心理发展理论。 (Theory of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 理论包括意识层次、人格结构和性心理 发展阶段三个要点。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四十二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四十二分。
一、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
生命 周期
年龄
成长、发展及成熟 三者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依存。
成长
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熟 发展任务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四十二分。
二、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
精神方面
情感方面
成长与发展
道德方面
认知方面
社会方面
生理方面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四十二分。
第三节 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四十二分。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提出了一套有关儿童思维、推理和
问题解决的理论,即认知发展理论。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这个理论是由法国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他被誉为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奠基人。

皮亚杰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理解儿童的思维、行为和学习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吧!我们来说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框架。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发展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感觉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任务,而且这些阶段并不是孤立的,孩子们在进入下一个阶段之前,通常会先经历一个过渡期。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皮亚杰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怎么来的吧!1. 感觉运动期(0-2岁)这个阶段的宝宝主要通过触摸、抓握、咀嚼等感官活动来探索周围的世界。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直接感知和体验来进行的。

在这个阶段,宝宝的主要任务是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例如,他们需要学会翻身、爬行、坐立等基本技能。

皮亚杰认为,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没有形成自我意识,他们的行为主要是出于本能反应。

2. 前操作期(2-7岁)进入前操作期后,宝宝的思维开始从具体的事物转向抽象的概念。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规则和概念。

例如,他们可以学会数数、比较大小、认识颜色等。

在这个阶段,宝宝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皮亚杰认为,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开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他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 具体操作期(7-11岁)到了具体操作期,宝宝的思维已经发展到了具体的操作水平。

他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抽象的概念,也可以通过推理和判断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阶段,宝宝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皮亚杰认为,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假设和验证,他们可以尝试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索未知的世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_一、初探知识关于认知发展问题,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

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

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逐渐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

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能运用言语或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

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

具有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具有刻板性及不可逆性,无守恒概念,判断事物具有集中性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具有可逆性,但仍然具有刻板性,但往往要以具体的事物作为支撑才能进行思维活动。

有了守恒概念,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这种能力一直持续到成年时期。

本阶段中个体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

他们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发展心理学皮亚杰认知

发展心理学皮亚杰认知

发展心理学皮亚杰认知发展心理学皮亚杰认知是指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在20世纪初期对儿童认知发展进行研究后提出的理论。

皮亚杰通过观察和访谈儿童,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有着显著的变化和规律。

他的理论对认知发展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发展领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感知、运动和逻辑等方面的发展。

他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期,儿童主要是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知和探索世界。

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直观和片面的,以自身的感受和行动为中心。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产生最基本的认知概念,如对象的永恒性和空间的概念。

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能以心里操作的方式表达和表示事物。

他们可以使用简单的符号和图形进行思考,但思维仍然受限于具体的感观经验。

儿童开始展示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分类、序列化等。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可以进行逻辑推理,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并开始具备逆操作、守恒和组合分析等能力。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能够脱离具体的经验,开始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最后,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达到了成人水平。

他们能够进行推理、假设、演绎等高级思维活动。

此时,儿童的认知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

他认为,儿童通过积极地与环境进行交互,构建和重构认知模式。

儿童在感知和操作中不断与世界发生着互动,逐渐对世界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和体系。

这种以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行认知结构转变的过程被称为“认知结构的适应”。

然而,尽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认知发展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首先,他的理论过分强调了年龄和发展阶段的划分,而忽视了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其次,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访谈儿童来获取数据,可能受到了研究者主观性的影响。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著名发展心理学让·皮亚杰所提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不采用当时流行的等实验组及多人资料统计的方式,而采用对于个别儿童(他自己的女儿)在自然的情境下连续、细密的观察纪录他们对事物处理的智能反应,属于质的研究。

而他这种研究方式,广为现时儿童心理学家所采用。

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旗帜鲜明地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客体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第二,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先天遗传因素具有可控性和可变性,在环境的作用下,可以改变遗传特性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

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1.图式图式即认知结构。

“结构”不是指物质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

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的。

2.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同化过程是主体过滤、改造外界刺激的过程,通过同化,加强并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3.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个名词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其实它就是告诉我们人类是怎么长大的。

你知道吗?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变得更加聪明。

皮亚杰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他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我们要明白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这些阶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的。

在感觉运动期,宝宝们主要通过触摸、抓取等方式来认识世界;到了前运算期,他们开始学会使用语言进行思考和交流;具体运算期则是他们开始理解数量、空间等概念的时候;在形式运算期,孩子们开始掌握逻辑和抽象思维。

那么,这些阶段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要说到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两个概念了。

同化是指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顺应则是指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推动着我们的认知发展不断前进。

举个例子吧,假设你现在正在学骑自行车。

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逐渐掌握平衡的技巧,这就是同化的过程。

你也会根据教练的指导和自己的尝试来调整动作和姿势,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最终,你就可以熟练地骑上自行车了。

当然了,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独特的。

有些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达到某个阶段的目标;而有些人则可能会跳过一些阶段,直接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有着各种各样的天赋和潜能,我们需要不断地发掘和挖掘它们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

总之呢,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成长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过程。

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哦!。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pt课件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pt课件

1
守恒
将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做成圆饼 状,柱状,球状等等,该阶段的孩 子可以辨别出它们是相等的。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特点
2 具体事物支持的运算
举例说明:他无法理解抽象的“1, 2, 3”,只能认识放在眼前的一个苹果,2个 娃娃,3块饼干,儿童可能无法直接回答 2+3=?但是如果允许他数手指时,他却知 道先伸出两个指头,再伸出三个指头,一 共伸出了五个指头。
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论
LOGO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 考问题。
举例说明:4岁的小孩子给 妈妈送礼物,会送自己喜欢的 洋娃娃玩具,但是不会考虑妈 妈的喜好,认为自己喜欢的就 是妈妈喜欢的。
三山实验
三“山”实验是证明儿童 自我中心思维的一个典型实验。
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 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 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 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 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 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 山”的形状。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主讲人:
2019.06.21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瑞士心理学 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提 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CONTENTS
1 2 3 4
CONTENTS
1
特点:
1
2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举例说明:儿童通过看、 抓和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 环境。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特点
3 思维可逆性
举例说明:问这个阶段的孩子:“你是 小红的弟弟,你怎么称呼小红?”这时候他 就能回答出小红是他的姐姐。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简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理解孩子思维的宝藏。

首先,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几个阶段逐步实现的。

这些阶段就像一座桥,连接着幼儿的思维和成年人的思维。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通常发生在出生到两岁之间。

这个阶段的宝宝,真的是用五感在探索世界。

小家伙们用嘴巴、手和眼睛去认识这个新奇的环境。

想象一下,宝宝用小手抓住一个玩具,脸上流露出好奇和兴奋。

他们不知道因果关系,但通过反复的试验,他们慢慢学会了物体的存在。

这就像在玩捉迷藏,明明知道玩具藏在那儿,却不明白为什么没看到。

哎,童年就是这么单纯而神奇。

接下来是前运算阶段,大约在两到七岁之间。

孩子们开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个时候,他们的思维方式非常独特。

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是一样的。

比如,你问孩子:“你觉得天为什么是蓝的?”小家伙可能会认真回答:“因为我喜欢蓝色。

”这就是自我中心化的体现。

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像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幼鸟,尽管摇摇晃晃,却充满了探索的勇气。

然后进入具体运算阶段,七到十一岁。

孩子们的思维开始变得更为逻辑化,能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

举个例子,孩子们开始明白水从一个杯子倒到另一个杯子,虽然形状变了,但水的量是不变的。

此时,他们也开始学会分类和排序。

想象一下,孩子们在玩积木,按照颜色和形状分类,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这个阶段真的是孩子们从天真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最后,抽象运算阶段,通常从十一岁左右开始。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思维,开始理解抽象的概念,甚至进行假设推理。

比如,他们能理解数学公式背后的意义,而不只是死记硬背。

孩子们开始探讨“如果……会怎样?”这样的问题。

他们的思维就像是广阔的天空,充满了无限可能。

皮亚杰的理论不仅仅是关于孩子如何思考,它还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来调整教学方法,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

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ppt

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ppt
• 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 • 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
叉重叠。 • 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
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
皮 亚 杰 ——以认知发展为标准
0-2岁: 感知运动阶段 2-6,7岁:前运算阶段
7-11,12岁: 具体运算阶段
11,12-14,15岁: 具体运算阶段
认知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综合概念。其含 义是:
认知(广义):就是人的认知活动,包括 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 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 产生各种策略、幻想等。
认知(狭义):就是思维和记忆。
认知发展观点的争议

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一种观点认为是连续性的,是一种平缓的、持续增长
1、哲学思想主要受康德主义的影响,“图式”概念源于康德的“先 天图式”。但皮亚杰不是先天论者,而是持构成 (constructivism)观点。
2、结构主义对皮亚杰影响很深。结构: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 节性。
3、“同化”、“顺应”概念来自于生物学。
4、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如“自我中心倾向”。
5、用符号逻辑(数理逻辑)来描述儿童的智慧活动。
1896-1980
一、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 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 (Objectpermanent),末期出 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 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只能对当前感知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行思维
生物学的研究一直很有兴趣,到1920年,他开始注意到生物学与
心理学之间的关系。随后的20年中,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儿童智

第4章 皮亚杰

第4章 皮亚杰


10岁在瑞士纳沙泰尔的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科学报告。


16岁已在动物学杂志发表大量有关软体动物的科技文章。
22岁在纳沙泰尔大学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后在为西奥多· 西蒙工作期间,逐渐转入对儿童智力的研 究。力图发现“某种智力的胚胎学”。 1955年在日内瓦大学建立“发生认识论国际中心”。 皮亚杰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认知领域,他给当代儿童 心理学家提供了一个用武之地。 ——John Flavel, 1998
3. 组织化(organization)

组织化反映内部图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体的认知结构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不断
从原来的分散状态整合为更高级的更有组织性的
状态,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对环境刺
激作出更为适应的反应。
4. 平衡(equilibration)
个体(机体)总是倾向于使认知结构保持一种稳定 的状态(平衡)。在发展过程中,儿童的认知结构在 平衡状态和不平衡状态之间来回转换。


(二)认知发展机制
1. 图式(scheme)与认知结构

图式是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元。它是动作 的结构或组织。 随着儿童的成熟,儿童对客体的动作不断演变 出新的认知结构。

最初的图式来自先天具有的动作和无条件反射。
2.适应(adaptation)
适应反映了主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 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1)同化(assimilation) 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主体将其遇到的外界 信息直接纳入现有的认知结构中。可以理解为以自 己既有的方式解释世界,或对刺激作出反应。 (2)顺应(accommodation) 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主体调节自身认 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即产生新的认知 结构。

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阶段模型

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阶段模型

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阶段模型认知发展阶段模型在心理学中被广泛应用,用于描述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这些模型旨在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思维的演变,并指导教育者、家长和学者们在不同阶段提供适当的学习和发展支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广为人知的认知发展阶段模型,并探讨它们对我们理解和促进儿童和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1. 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心理学中最有名的模型之一。

根据Piaget的观点,儿童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他提出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 感知运动期:出现在出生后的前两年里。

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世界。

他们的思维是基于感觉和行动的,缺乏逻辑和符号概念的思考能力。

- 前运算期:大约发生在2岁-7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符号和语言的概念。

他们开始能够使用想象力来解决问题,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推理。

- 具体运算期:约在7岁到11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并开始理解数量和空间的概念。

他们能够进行具体的操作和解决问题,但仅限于他们直接经验过的事物。

- 形式运算期:从11岁开始,持续至成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和假设。

他们能够理解符号和抽象概念,思维变得更加成熟并具有更全面的思考能力。

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帮助我们了解子供思维的演变,并为教育者和家长提供指导,以帮助儿童在不同阶段实现认知能力的最大化。

2. Lev Vygotsky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Lev Vygotsky提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通过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而发展的。

他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的重要性。

Vygotsky认为,语言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

他提出了一个概念,即“已被社会化的思维”,指的是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对话来获取新知识和理解。

第4章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PPT课件

第4章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PPT课件
①思维发展阶段论的理论,极大地丰富了人们 对儿童思维发展的认识,成为人们组织教 学,编写教材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A.教育必须考虑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B.教育不但要使儿童掌握知识,更要发展儿 童的思维(智力)。
②关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观点 既强调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又强调社会的相互 作用。
23
对皮亚杰的批评:
24
(一)对阶段论
1、是否存在一个所谓完整的认知结构?
a、看来同样的逻辑结构(如守恒),但儿童通过这些
的课题的年龄不同
b、各发展课题间的联系很低或不显著
2、阶段的划分是否合适?
a、思维阶段是否具有普遍性
b、形式运算是否最高
c、是否低估了年幼儿童的认知能力
3、“守恒”是否可训练(即阶段是否可加快)?
4、只是对阶段进行描述,未揭示认知转变的具体过程
同化(assimilation):当外部刺激作用于主 体时,外部刺激或材料被处理、改变, 结合到主体结构中去的过程。
10
顺应(accommodation):内部图式通过改 变以适应外部现实的过程。
平衡化(equilibration):主体和客体间、 机体和外界间、同化和顺应机能间不 断由不平衡趋于平衡的过程,从而保 证了儿童与环境间有效的相互作用。
A.出现了符号功能(象征性功能):语言、延 迟模仿、游戏、绘画、心理表象
B.没有可逆运算、没有守恒概念 C.认知不能摆脱感知经验
③实验:
A.守恒实验:数量、长度、面积、液体容积 B.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p86)
18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①图式:运算图式的低级水平 ②特点:
A.具备了逻辑运算法则,思维有了可逆 性、守恒性.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经典实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经典实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任何理论和思想的产生都不是“灵光一现”,而必然有它的背景和源头。

皮亚杰理论的产生也不例外。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发展理论中最重要、最详尽和最富争议的理论。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他一直是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内容的广延性和对实际研究的启发意义举世公认。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研究的特殊兴趣是出于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看作是沟通生物学与认识论的桥梁,他认为通过对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个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这即是他的“发生认识论”的基础。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在他的《智慧心理学》一书中[12],列举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早期观点;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彪勒的思维研究;讲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心理学派;既讲外因又将发展的,如联想主义心理学派;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的试误说。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儿童心理产生量变和质变,从而得到发展。

儿童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个体的每一个动作,无论是指向外部的,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

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有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依赖于有机体的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的协调,这种协调需要一种自我调节机制。

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状态;二是指过程。

皮亚杰主张把适应理解为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被环境不断影响着,但同时有机体产生的变化又增加了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更利于有机体的生存。

生物的适应机能又同其组织机能密不可分,他们同为任何生物体的两种机能。

生物的组织机能使有机体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它是维持生物体的完整系统所必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自我的发展自我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模型
皮亚杰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需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理解世界的方式。这种理解在阶段内变化很小,但在阶段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别。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变化会带来认知和生理上的成熟。
(1)感知运动阶段
皮亚杰理论的第一个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0-15个月)。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极端的自我中心,儿童完全以自己的思想和感觉为中心。这个阶段也可以被称为前表征阶段(prerepresentational stage),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还需要完全发展他的表征思维。前表征思维包括对人、地点和事件进行心理表征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个体就可以考虑当前并没有发生的事件,思考当前并没有看到的人和物体。
这种能力可以用客体永久性测盖住或藏起来,婴儿会表现出根本不知道这个东西依然存在。这种能力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末期开始出现,这个时候的婴儿会做出寻找这个物体的行为,这表明他们知道即使他们没有看到这个东西,但它依然存在。
(2)前运算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前运算阶段(15个月-6岁)。尽管这个阶段的儿童依然比较自我中心,但他们已经开始发展出抽象思维的能力了(如他们会使用符号来表征东西)。这种能力极大地加速了语言的获得。
首先,假想游戏只有自我导向的举动(如儿童假装喂她自己吃东西)。这个阶段的标志仍然是自我中心。到15至21个月大时,儿童开始把别人纳入到他的假想游戏当中。例如,儿童可能假装“喂她的凯蒂猫吃饭”。19至24个月大时,假想游戏中出现角色轮换(turn-taking)。这时,儿童会轮流扮演两个角色的行为。一直到6岁大时,假想游戏都在变得更为精细,然后开始减少。
形式运算阶段是皮亚杰模型的最后一个阶段(大于11岁)。这个阶段的一个标志是能够思考假设的事件和情境。例如,在解决一个问题时,青春初期的孩子可能会问,“我如果做了X会有什么后果?”这个阶段的个体也能有效地运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这些认知技能可以让个体摆脱自我中心,因为他们现在已经能够想到他人对事件的看法可能与他们不同。
(3)具体运算阶段
皮亚杰模型的第三个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6-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在时间、空间和数字上的思维变得越来越具有逻辑性。多数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不再相信圣诞老人的童话。这个阶段的儿童也理解顺序可以颠倒,他们开始明白守恒的含义(如他们开始明白细长杯子里的水和短粗杯子里的水可以是等量的)。
(4)形式运算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