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及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99e3d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e.png)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
3.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对古诗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对古诗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两首古诗的原文及其注释。
2. 与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1. 预习两首古诗,了解其作者和背景。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背景资料,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与背诵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背诵。
3. 理解与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感悟与表达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情感,谈谈对古诗的体会。
5. 小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感想或解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古诗两首》的教案
![《古诗两首》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213ab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3.png)
《古诗两首》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古诗意境的体会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3)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布置。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自主学习生僻字词。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收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古诗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讲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课堂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两首古诗,体会韵律美。
(2)学生个别朗读,展示学习成果。
(3)教师指导学生背诵两首古诗。
5. 课堂练习:(1)学生默写两首古诗。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进行交流讨论。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赏析,下节课分享。
3. 继续学习下一单元的古诗,预习生僻字词。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关注学生在课堂朗读、默写和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a39cb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2.png)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所传达的美丽情感和深刻思想。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其主题思想和意境。
难点: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来感受诗人的情感,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分享对古诗的感受和体验。
(2)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2. 学习古诗《静夜思》:(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解释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3. 学习古诗《登鹳雀楼》:(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解释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来创作自己的诗歌。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选择一首古诗,用作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作业量,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等。
关于《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方案
![关于《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728ad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b.png)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诗歌的根本内容。
(2) 理解古诗的韵律特点,掌握朗读古诗的根本技巧。
才能目的(1) 培养学生的朗读才能,进步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
(2)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 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步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根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2) 掌握朗读古诗的根本技巧,进步学生的朗读程度。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欣赏才能,进步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跟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辨才能。
欣赏法通过播放古诗朗读录音、欣赏古诗配乐等,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情境教学法创设古诗的情境,如模拟古代文人雅集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古诗。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播放古诗朗读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简要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朗读古诗(1) 老师范读,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2) 学生跟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错误。
(3) 分组齐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理解诗意(1) 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根本内容。
(2) 讨论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欣赏古诗(1) 播放古诗配乐,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2) 组织学生进展古诗朗读表演,进步学生的朗读程度。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搜集其他古诗,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 组织学生进展古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
五、板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 认识生字新词(2) 理解韵律特点才能目的(1) 培养朗读才能(2) 学会欣赏古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 激发传统文化兴趣(2) 进步文化素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内容,把握意境(2) 掌握朗读技巧教学难点(1) 感受古诗韵味(2) 培养欣赏才能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欣赏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欣赏古诗拓展延伸五、板书设计以上就是我根据你的要求写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方案文档,总字数为500字左右。
《古诗两首》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fb688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7.png)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能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分析古诗的句式和用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感悟能力,提高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创作年代。
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2.2 教学重点:两首古诗的字词解释和句意理解。
分析两首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3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体会古诗中的情感和哲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文化背景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和疑难问题。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
评估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古诗的背诵和练笔的认真程度。
4.3 学生展示和分享:评价学生在展示和分享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的理解、表达的清晰度和语言的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古诗教材,提供两首古诗的学习内容。
5.2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或视频资料,展示与古诗相关的自然景观或文化背景。
5.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或在线资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朗读与背诵:安排时间让学生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增强语言感知能力。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d8fc6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7.png)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掌握两首诗的背景知识,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难点1.两首诗的意境及情感表达。
2.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向学生介绍两首古诗的诗人及创作背景。
b.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2.朗读与背诵a.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b.学生自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c.学生分组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3.理解诗句意思a.老师讲解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b.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意思。
4.课堂讨论a.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b.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挖掘诗句内涵。
5.拓展延伸a.学生分享其他类似题材的古诗。
b.老师讲解其他相关古诗的背景及意思。
b.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诗人及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在朗读和背诵环节,老师注重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3.在理解诗句意思环节,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了课堂氛围。
5.拓展延伸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分享其他古诗,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a.对生僻字词的讲解还需加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b.对学生的背诵要求要更高,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背诵。
c.在课堂讨论环节,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避免一刀切。
六、板书设计1.课题:《古诗两首》2.诗人及创作背景3.诗句及意思4.拓展延伸七、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环节紧凑。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反思深刻,有利于教师成长。
《古诗两首》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5fba5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a.png)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3. 教学难点:学会生字词,把握古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古诗。
(2)简介古诗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自读两首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 品析古诗:(1)让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如景色、人物、情感等。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培养审美观。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古诗创作或改写。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学习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古诗主题思想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生字词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2. 课件:古诗原文、生字词解释、图片等。
3. 教学资源: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案例分析等。
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c56e9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b.png)
4.情感教育,全面发展: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5.课后延伸,拓展视野:布置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如古诗配画、诗歌手抄报等,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感受古诗的魅力,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2.态度层面: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观点,学会倾听、理解和欣赏他人。
3.价值观层面: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同时,要关爱自然、珍惜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
(2)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3)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4)学生再次进行朗读和书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等。
5.研究性学习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诗人的生平背景、创作特点以及古诗的历史价值等,形成一份研究报告。
6.家庭亲子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家庭朗读比赛,增进亲子关系,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书写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用规范的正楷字体抄写下来,注意字迹工整、美观,体现古诗的韵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b9128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8.png)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24.古诗两首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
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
在行至白帝城时,突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
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李白是我国唐朝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B.读懂、C.读精、D.读会、E.会读。
四、学习古诗〔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朝 ( zhao chao )辞一日还 ( huan hai )万重 ( chong zhong )山白帝 ( ti di )城啼 ( ti di )不住2、齐读〔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A 、朝辞白帝彩云间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2、理解词义:辞:辞别,分开。
3、作者早晨分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a.指名说:早晨分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B 、千里江陵一日还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3、练说句意1〕互相说2〕指名说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5、小结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06566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c.png)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解释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2 课文分析:分析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解读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或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诗能够流传至今。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注意语气和节奏。
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提出问题并解答。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4.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表达对古诗的感受和想象。
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或古诗知识竞赛。
邀请家长参加古诗朗诵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5.2 学习建议: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古诗,扩大知识面。
建议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学社团或古诗学习班,提高语文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古诗教材,如《古诗三百首》等。
确保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古代诗歌的不同类型和风格。
6.2 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背景音乐等辅助材料,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提供古诗的注解和译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互动式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2篇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4714f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5.png)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古诗两首语文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一:《登鹳雀楼》教学目的:1. 通过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培养学生对于山水风光的感受和表达才能。
2. 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叙事诗的特点和韵律。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才能。
教学重点:1. 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掌握古代叙事诗的特点和韵律。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才能。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掌握古代叙事诗的特点和韵律。
教学准备:1. 精心准备《登鹳雀楼》的课件或者纸质教材。
2. 预先理解诗人和这首古诗的背景知识,做好相应的注释和解释准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使用图片或者视频等媒体资,让学生感受一下宏伟壮丽的鹳雀楼,引导学生描绘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2:课文理解通过分段讲解和课文注释,引导学生理解《登鹳雀楼》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包括描绘鹳雀楼的风光,夸奖楼的美丽和壮丽,表达诗人可惜兴废的情感等。
Step 3:学习诗歌韵律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韵脚,让学生理解古代叙事诗的特点和韵律。
Step 4:欣赏与赏析结合诗歌的表达和音韵之美,让学生欣赏这首古诗。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诗歌。
Step 5:综合拓展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理解更多关于登鹳雀楼的背景知识和诗人的创作理念。
Step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登鹳雀楼》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于楼的风光和美感的感受。
教学反思:在这个教案中,我们通过对《登鹳雀楼》进展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通过学习韵律和理解背景知识,进步学生的文学鉴赏才能。
同时,通过启发学生的考虑和创作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才能。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精选2篇(二)教案一:古诗《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古诗《登鹳雀楼》,培养学生对经典诗词的欣赏才能和感悟才能。
2.使学生理解古代建筑和文化。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古诗两首》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47a89b0b1c59eef9c7b466.png)
《古诗两首》教案15篇《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重难点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乐学善思办法组内赛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流程一、借助情境,听读赏诗1.播放课件。
2.师声借助情情并茂地诵读诗文。
3.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1.同桌互读,看读音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
2.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一)学习古诗《雪》1.指导读诗,感知诗意(1)简介作者尤袤(2)自由读古诗,结合诗文的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4)同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诗内容。
(5)汇报学习情况。
2.由画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读.全班齐读.练习背诵(2)结合背诵,启发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二)学习古诗《江雪》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2.诵读诗文,把握诗意(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2)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尝试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3)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3.细读古诗,感悟诗情(1)自由读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带动作、表情读,从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说一说通读两首古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书后的“自选佳句”。
2.课下搜集关于雪的名句、名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3.搜集有关写景的故事读一读。
《古诗两首》教案2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2、齐读、指名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9aadf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e.png)
3.家庭讨论:与家人分享《古诗两首》的学习心得,讨论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并记录下讨论过程中的精彩观点。
"与家人一起分享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两首》,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把你们的讨论过程和精彩观点记录下来,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
4.资料搜集:查阅资料,了解李白的其他作品及其创作背景,为下节课的课堂讨论做准备。
"请大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李白的其他作品及其创作背景。这样,在下节课的课堂讨论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分享更多有趣的知识。"
5.创意绘画:尝试以《古诗两首》为题材,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展现古诗中的意境美。
-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5.创意写作,提升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古诗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意写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开展写作交流分享会,让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6.情感教育,传承文化
"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以《古诗两首》为题材,创作一幅绘画作品。通过绘画,将古诗中的美丽意境展现出来,与同学们共同欣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景引入:教师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月夜和瀑布的自然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同学们,你们看过夜晚的月亮吗?那皎洁的月光是否让你产生过许多遐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就是诗人通过对月夜和瀑布的描绘,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15bc2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6.png)
《古诗》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望庐山瀑布》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2、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紫川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2、“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3、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飞流直下三千尺: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6、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绝句》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三、读《绝句》把下面的字音读准:鸣行泊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2、《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517ea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4.png)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包含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静夜思》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登鹳雀楼》为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述了作者登高远望的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熟读成诵,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及背景。
2.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及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中提炼出作者的情感,并学会运用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古风画作,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
(1)教师范读两首古诗,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学生分组讨论,理解古诗的意思。
3.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登鹳雀楼》的意境,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六、板书设计1. 《静夜思》作者:李白意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情感:思乡2.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意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情感:豪情壮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古诗,并写出你的感受。
感受: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课后拓展:收集其他古诗作品,与同学分享,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两首古诗的内容及意境。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古诗情感的理解,引导他们学会运用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20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0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e73d29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3.png)
20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春晓》和《江南春》。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春晓》2.《江南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把握诗人的情感,领悟诗中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天有哪些特点吗?”学生回答后,引入《春晓》这首诗。
2.学习《春晓》朗读全诗,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逐句解析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讨论诗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
指导学生背诵《春晓》。
3.学习《江南春》同样先朗读全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
逐句解析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讨论诗中的意象,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
指导学生背诵《江南春》。
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背诵《春晓》和《江南春》。
2.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背诵任务。
六、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逐句解析诗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提高了他们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讨论诗中的意象,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领悟诗中的意境。
4.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对两首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小结环节较为匆忙。
2.在解析诗意时,有些地方可能讲解得不够透彻,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3.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未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改进措施:1.优化时间安排,确保课堂小结环节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2.讲解诗意时,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易于理解。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6ffd5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1.png)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07585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0.png)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掌握一些常用的诗词鉴赏词汇和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诗中的意象。
2. 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情感的把握。
2. 诗词鉴赏词汇和表达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探讨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两首古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2)结合注释,解释诗中遇到的生词和句子。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
(3)讲解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结合诗中的意象,谈谈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2)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推荐一些相关的古诗作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反馈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古诗内容和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如作文、阅读笔记等,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古诗文本:《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古诗原文。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b49f0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1.png)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第一课时学习《春晓》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
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1、初读古诗,正确流利:⑴ 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⑵ 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
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⑶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⑷ 自由练读。
力求会背。
2、再读古诗,了解大意:⑴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⑵ 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① 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② 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③ 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
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
④ 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⑶ 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⑷ 粗略讲讲诗意。
《古诗两首》优秀教案
![《古诗两首》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54ec2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0.png)
《古诗两首》优秀教案《古诗两首》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喜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
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说明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沟通汇报1、2句:⑴碧玉:绿色的玉。
妆:装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似乎用碧玉装饰装扮的一样。
⑵考虑: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方好吗?〔引导同学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⑶朗读。
5、沟通汇报3、4句:⑴绿叶:细细的嫩叶。
似:似乎。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⑵考虑:这两句采纳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方中体会到什么?⑶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语速适中,情感丰满,基调激昂,留意停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荷花格外红
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
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
三、体会诗情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讨论)
2、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说出作者是通过对西湖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3、齐诵古诗.(创设情境:同学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
四、拓展学习
1、回顾古诗.相机板书:送别诗西湖荷花
2、小组为单位.上网查阅,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师生互动
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还利用网络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多发现,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识,来促进我们的学习.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古诗美美的吟诵一番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绝句》
1、按自学四步骤读一读古诗.
2、交流自学所得:
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扩词──展示读,正音.
三、朗读感悟
1、默读古诗,如果用诗配画的方式学习古诗,你觉得该画哪些画?2、交流理解,说理由,教师相机简笔画: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在赏画、评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意. 3、感悟语言之美:
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语言又什么特色?
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学生发现后再让学生拓展.
在语言的比较中,让学生明白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四、美读成诵
1、自读、小组合作推荐读.
2、配乐读.
3、背诵.
五、书写指导
书写剩下的字,强调“含”与“岭”,一个不要多点,一个不要漏点,重点指导“窗、柳”.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