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交通与土地利用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

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

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

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

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

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

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第3章交通与土地利用

第3章交通与土地利用
第3章 交通与土地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与布局模式 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交通对不同类型用地的影响 土地利用模型
3.1 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与布局模式
3.1.1 我国城市土地的用途分类
“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意义是城市功能范畴 (如居民区、工业、商业区、零售区、政府机 关空间及休闲区)中的空间分布或地理类型。 传统上,土地利用是指对地面空间的利用(或 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利用)。
3.4.1 汉森(Walter G. Hansen)模型
可达性对住户数的影响: 任意时点小区间住宅开发可能比=各小区可以 作为住宅地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比
模型的特征:
➢小区的可达性不考虑该区自身; ➢时间距离不明确; ➢适用于短期预测。
3.4.2 劳瑞(I.S.Lowry)模型
概述
劳瑞模型是美国学者Lowry(劳瑞)在匹滋堡市 的交通规划中提出的预测方法。
从交通规划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 决定了交通发生量和交通吸引量,决定了交通 分布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通结构。
土地利用形态不合理或者土地开发强度过高, 将会导致交通容量无法满足的交通需求。
交通运输通过增强可达性作用于用地布局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说,交通的发展将引起城市用地 布局与结构的变化。决定城市结构有三个要素:地理 特征、相对可达性、建设控制。
3.3.2 交通对商业区位的影响
商业区位的特征
商业设施及其服务对象是商业活动中的两个最 基本的要素。商业设施聚集而形成商业中心, 其服务对象则散布在周围的一定范围内,两者 通过交通设施联系起来。
从方便和效率两方面考虑,商业区位的主要特 征之一就是通达性高,即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 以保证购物者能顺利、通畅地到达商业中心。

交通规划第三章

交通规划第三章
T k --出行目的为k时的交通生成量;
K--出行目的;
l--人口属性;
ak l
--某出行目的和人口属性的平均出行量;
N E--某属性的人口。
【例1】在某对象区域常住人口平均出行率不变的情况下 ,求其将来的出行生成量。
O\D 1 2 3
合计
(单位:万出行数/日)
1
2
3 合计 人口(万
28.0 11.0/15.0
第1节 概述
20世纪50年代,交通需求预测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新 建道路网络的规划设计。
1962年美国芝加哥市交通规划研究中提出的“生成— 分布—方式划分—分配”的预测方法标志着“四阶段” 交通预测模型的形成。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四阶段”理论体系逐渐趋于成 熟。一大批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得以应用,代表性的有 TransCAD、TRIPS、EMME/2等。
每人的出行次数;Ti 表示i小区各类居民的总出 行数;Ni 为i小区的居民总数;aij 为 i 小区的 j 类居民的百分率。则 i 小区的出行发生量为:
T i Ni aij t j
j
3.个人分类方法
与基于家庭的类别分析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同经典的交通需求模型的其他部分完全兼容。 也可采用交叉分类方法。 建立模型所需要的样本数比基于家庭模型少几倍。 很容易考虑人口统计的变化。 个人分类较家庭分类预测起来更容易。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新交通政策的制定和实 施,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能较好地解释出行者个人或 家庭的交通决策行为的非集计分析模型的研究。基于 活动的出行需求预测方法也逐渐成为交通领域不断研 究和探索的新方向。
“四阶段预测法”示意图
(a)
(c)
(b)
(d)

土地利用与规划第三章学习辅导(上.

土地利用与规划第三章学习辅导(上.

土地利用与规划第三章学习辅导(上)第三章农用土地利用规划一、耕地利用规划1、概念耕地规划就是在已确定的必保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如何合理组织耕地利用的问题。

2、意义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其意义是:(1)是科学利用耕地的保证。

通过耕地规划可以实施农作物结构优化,合理布局农作物,做到用地与养地结合,持续不断地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

(2)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通过规划将耕地上的山、水、田、林、路得以合理组织,为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有效地利用农机具和畜力,正确组织劳动和生产过程创造良好的秩序,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3)为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通过耕地规划可以合理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种植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率。

同时,山、水、田、林、路的合理配置,也可减少田间农业建设用地的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耕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山、水、田、林、路”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方便生产,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

“山”:指的是山地丘陵的耕地规划设计,要考虑水土保持,设计一些水保工程;根据丘陵地形复杂的特点,安排不同的作物种植区。

“水”:指的是农田水利工程,包括灌排工程。

要考虑少占地,节约用水,方便田间作业,节约资金。

“田”:田块设计要根据耕地特点、耕作制度、农机具使用等方面。

“林”:指的是农田防护林。

“路”:指的是田间道路。

方便田间作业和运输,节约耕地。

三、耕地利用单元的规划耕地利用单元自身要素的规划设计,包括田块方向、边长、形状等;耕地利用单元内的田间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如灌渠、排水沟、防护林带、田间道路等。

确定田块的方向要考虑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田间作业、水土保持、灌溉等,地下水位高的地块,要考虑降低地下水位;风害严重的,特别注意防风。

确定田块的大小、形状主要涉及田块的长度、宽度及面积。

田块长度主要根据机械作业、土地平整、农田灌溉和排水等的要求来确定。

宽度主要考虑田间机械作业的幅宽、末级排水沟间距和林带的距离。

土地使用简介(5-6)

土地使用简介(5-6)
无论在中心城区还是在郊区新城,居住 要与就业、教育、商业、教育、医疗、 娱乐等设施就近,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远 距离出行。
长沙的多中心规划图
不同交通方式按0.5小时计算的通勤半径:
自行车 5km
步行 2.5km
公交:10km 地铁:15km 小汽车:20km
本章知识要点:
1. 深入理解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 2. 理解区位理论。 3. 了解土地使用的分类方法。 4. 理解汉森模型的建模方法,掌握相关计算。
Ek k N n k Ni k k k y Ej j b x ak D i 1 ij

j 1
n
k j 1
k k Ek j jE
k Ej EB E j j k k AR e Ej j k 1 m k 1 m
5. 理解劳瑞模型的建模方法。
交通和区位理论 (zone theory):
普鲁士经济学者。他的学说被认为是经济地理学和 农业地理学的开创者。他被费尔南· 布劳岱尔称为除 了马克思之外十九世纪的最伟大的经济学者。他在 1826年出版的著作《孤立国》(The Isolated State)中, 分析了一系列影响农业土地利用的因素。
土地利用模型 (land use model):描述地区内部经济活动的 选址行为及其作用结果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 a.预测模型 (prediction model):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对各 种经济主体的选址行动结果的土地利用形态的跟踪模型。 b.优化模型 (optimization model):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社 会效益目标最大化所对应的土地利用状况。
汉森(Walter G. Hansen)模型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的含义?如何分类?2.交通规划的含义?3.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具体包括哪些方面?4.交通规划按规划目标时期分为哪几类?期限各是多少?5.交通需求预测分为哪四个阶段?第二章交通调查1.延误的含义?分为哪几类?2.OD调查基本术语有哪些?各自含义是什么?3.OD调查方法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4.交通小区划分原则有哪些?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1.城市用地分为几大类?其中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具体包括哪些内容?2.什么是土地利用模型?3.土地利用分析变量包括哪几类,具体包括什么内容?4.理解劳瑞模型相关描述第四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1.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2.城市发展形态结构与路网形式有何关系?3.交通网络各项评价指标有哪些?各自含义是什么?4.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组成是什么?5.写出下列网络的邻接矩阵、权矩阵、邻接目录表。

6.第5题图如果以1为起点,7为终点,写出其路段—径路连接矩阵。

第五章交通发生与吸引1.什么是交通需求预测?2.原单位法计算原理是什么?3.利用原单位法计算下题,并用总量调整法调整。

各小区现状的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123合计(万次)人口(万人)(基年/规划年)12812.0/16.025521.0/38.032710.0/15.0合计29503111043.0/69.04.出行产生和出行吸引影响因素有哪些?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5.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优缺点各是什么?第六章交通分布1.什么是交通分布预测?2.交通分布预测中底特律法、福莱特法、福尼斯法的计算原理分别是什么?3.增长系数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4.重力模型的优缺点有哪些?5.标定乌尔希斯模型参数,假设f=c ij-r,ε<3%。

6.根据给出的现状分布交通量和将来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分别利用底特律法、福莱特法、福尼斯法求将来出行分布交通量,ε<3%。

道路交通规划-3

道路交通规划-3

第三节 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
就业人口和人口可以改写成:
第三节 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
三、ITLUP(Integrated Traffic and Land Use Package) 模型 ITLUP(Putman),由非集计居住分配模型(DRAM)和就业分 配模型(EMPAL)组成;两个模型均为Lowry模型的修正形式。 DRAM:采用小区吸引力和一个小区的工作人员到其他小区的 DRAM 就业岗位的可达性来评价各小区住宅分配的主要因素。 EMPAL:根据前一时间的就业和小区的吸引力来分配就业。 例如,假定住宅选择在对雇员最有吸引力的地点,就业岗位 在住宅最易接近的地点。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理念的变化 传统的规划理念:将交通规划作为城市(土地利用) 规划的专项规划,强调交通规划的附属作用; 新的规划理念:交通与土地利用互为因果关系,交通 设施的建设拉动沿线的土地利用,相反土地利用的变 化带来人们出行活动的变化,从而诱发交通的生成, 促进交通设施的建设。 强调交通的导向,尤其是公交 的导向TOD(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作用。 交通规划促进或带动城市规划 总体布局
Pi :i小区的新增户数; Pt :全市在时刻t的新增户数; Oi:小区i的新增住户可能比; Oj:小区j的新增住户可能比。
第三节 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
模型的特征: A、自区的可达性不能在其所在区考虑; B、时间距离不明确; C、适用于短期预测。
第三节 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
模型—A Model of Metropolis, 1964 二、劳瑞(I.S.Lowry)模型 劳瑞 模型 1、劳瑞模型 目的:利用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作用定量关系式,原则上 对象区域为封闭的城市区域(没有人员的出入) 决定:满足各小区土地利用形态的住户数和就业人口的分 布

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关系

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关系

由交通拥堵引起的低效率化
用途 用途区域的变更
降低人均交通量
多 样 复合开发 化
移动距离的变化
进行住宅区和工作区一体化开发,住宅靠近上班地点,可以减少通勤出行距离。如 果业务办公功能分散,有可能会增加业务出行距离。尤其是依赖于机动车直接实施集 约化,有可能会造成道路严重拥堵,增大交通环境负荷的危险性。
要减缓这一进程的发展,有必要对市内的土地利用和交通关系 进行重新认识,从根本上去改变以往的认识和作必要的重新整理。
43
②适宜的交通方式分担和市区结构:道路空间的有效利用
集约型城市的干线道路的交通功能与支线道路的联络功能 的关系较以往显得尤为重要,有必要对道路建设层次构成从根本 上进行重新认识。
41
4. 集约型市区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关系
城市空间价值比以前增值大,在土地资产价值升值的同时, 还要求和交通空间等多种功能共存。
42
① 集约化的促进与城市规划
随着所有的城市对汽车利用量加大和土地利用向郊外发展,对 环境的负荷也正逐年加重。尤其是大规模店铺和医院等公共设施向 郊外迁移,更加速了市中心的衰退。
⑥大消費市场:为了成为大消費市场、刺激消費财物、服务性 的生产,通过这些质量和数量的提高,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和促进生活多样化。
4
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取决于以交流为基础的④~⑥ 项内容的体现程度的大小,体现程度高的场所为城市。
所谓「城市」就是指以人与人的「交流」为基础 而建立起来的场所。它是以某个场所与其它场所的「 关联性」为基础的。这些关联性是通过「交通」确立 其相互关系。 因此,「城市」与「交通」是不可分割的,存在着表 里一体化的关系。
10
图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模式图
交通的层次性

交通运输规划原理 第三章

交通运输规划原理 第三章

8大类:R居住用地、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物流仓储用地、S道 路与交通设施用地、U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与广场用地
第2节 城市土地利用分类
我国城市用地分类表
第2节 城市土地利用分类
我国城市用地分类表
第2节 城市土地利用分类
我国城市用地分类表
第2节 城市土地利用分类

交通规划促进或带动城市规划总体布局
第1节 概述
第1节 概述
第Hale Waihona Puke 节 概述第1节 概述6、交通方式与城市形态
① 交通技术创新和城市形态演化:北 美和欧洲的城市形态都深刻受到 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的影响, 但是两地城市形态的演化却走不
同的道路,原因是北美城市由小
汽车交通所主导,而欧洲城市更 倚重公共交通。 步行-马车时代(1800-1890) 有轨电车时代(1890-1920) 汽车时代(1920-1945) 高速公路时代(1945-2000)
N为住户数; D为时间距离;
j g Ei / Dij
i 1

j 1
n
j
1
为住户潜能;
n为交通小区数; g为修正系数; f为总人口是就业人口的倍数 Z为最小可能经营规模或土地利用制度
N j j N
约束条件:
劳瑞模型
第3节 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 3.土地利用与交通生成
不同的用地性质、规模和区位等
第2节 城市土地利用分类
第3节 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
1、汉森模型 2、劳瑞模型 3、土地利用与交通生成
第3节 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
土地利用模型:描述地区内部经济活动的选址行为及其作用 结果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 a.预测模型: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对各种经济主体的选址 行动结果的土地利用形态的跟踪模型。 b.优化模型: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社会效益目标最大化所

交通与土地利用

交通与土地利用

澳大利亚Brotchie & Sharpe 1975
Z=开发费用+交通费用 Min

高速路 干 道
铁 路 次级中心
以小汽车为主
以轨道交通为主
轨道交通和 常规公交并 重
以非机动车交通为 主、多种交通方式 并存 单中心密集连片布 局、用地紧凑集中 、居民出行距离较 短
城市布局
用地布局紧凑、人 城市布局松散、 多 地 少 、 土 地 资 源 缺乏强大的市中 缺 乏 , 高 密 度 、 集 心,普遍郊区化 约 化 的 土 地 开 发 模 的土地开发模式 式 , 拥 有 强 大 的 市 中心
高速路 干道
铁路 次级中心
汤姆逊提出城市布局五种模式:

4.低成本模式:

前三种策略都需要大规模投资来解决道路与公共交通 问题。但是,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城市以及一些快 速发展的城市,因为资金约束,典型的作法是在放射 道路上给公共交通优先通行权,将市中心就业人口控 制在50万左右,鼓励沿放射道路建立次中心区,将距 离拉开,以免与中心区连成一片和产生较密切的联系。 典型的应用城市有波哥达、拉各斯、伊斯坦布尔、加 尔各答、卡拉奇、马尼拉及德黑兰等。
土地利用制度
非基础产业部门的就业 人口、配置、利用面积 住户数、部门、 利用面积
3.模型结构
面积: A j AU AB AR AH j j j j 非基础产业部门就业人数:
Ek k N n k Ni k k k j b x ak y E j i 1 Dij
不由地区社会经济规模决定。
b.非基础产业部门(retail sector)-由模型内部决定
商业、服务业、地方政府、中小学等与居民生活密 切相关。吸引顾客,受地区人口、经济规模影响。 单 c.住户(employment or population) 向 作 上述两部门的住户、人口。 用 影 响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2。

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

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 1930 年~ 195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 1950 年~ 196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

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

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

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第三阶段( 1960 年~ 1970 年)。

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

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

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交通规划原理-邵春福-课本重点

交通规划原理-邵春福-课本重点

第一章绪论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

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

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

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交通与土地利用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交通与土地利用
and Use)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 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 交通基础设施的诱发交通量
1
第一节 概述
鉴于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上述关系,交通规划领域的专家们 越来越重视在交通规划过程中导入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 反馈作用,注意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的综合化。本章 将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德国的福兰克夫于 1891年、柏林于1892年分 别将城市土地分成了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两大 类;
美国土地用途采用分区制 (zoning) 分类并由 各州政府制定,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
28
表3.2-2 日本的城市土地用途分类
29
12类土地用途在城市中的布置情况
30
第3节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Model of Land Use and Traffic )
传统的规划理念:将交通规划作为城市(土地利 用)规划的专项规划,强调交通规划的附属作用 ;
新的规划理念:交通与土地利用互为因果关系, 交通设施的建设拉动沿线的土地利用,相反土地 利用的变化带来人们出行活动的变化,从而诱发 交通的生成,促进交通设施的建设。强调交通的 导向,尤其是公交的导向TOD(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作用。
交通规划促进或带动城市规划
总体布局
5
6
7
8
交通与城市发展的模式
公交建设支持 城市发展:巴 黎、汉城、香 港(优先发展 公共交通)
交通与土地利 用布局紧密结 合:东京、伦 敦……
9
研究的历史
Reilly : 1930年代,“来自城市周边的小商品流 通调查”
Christaller& Losch: 1940年代,“用地选择理 论”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特点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K12课件
1
导入
在乡村,我们经常能看到基本农田保护牌。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 护,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为什么 要设立基本 农田保护区?
K12课件
2
土地资源的特点
土地是万物生长的摇篮,我们的衣食住行 都离不开土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土地分为耕地、林地、 草地和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型。
3.说说我国耕地的基本特点。
K12课件
11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K12课件
12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土地是立国之本,国民经济各行业的
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
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商业、交通、
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迅
猛增长,进一步加剧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同时,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我国土地资源
K12课件
7
我国的难利用土地
1.难利用土地比重高,制约着土地的深度开 发和集约利用。 2.土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资源开发与生态 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3.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总体质量较差,严重影 响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4.基础地质工作和矿产勘探开发程度总体较 低,制约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5.地质灾害频发,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利用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K12课件
13
在土地资源利用的诸多问题中,优质耕地面积减少 最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耕地总量减少了 670多万公顷,其中多数为城镇扩展占用的优质耕地。
K12课件
14
若干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建筑占用耕地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是城市发展中两个相互关联且至关重要的方面。

一个城市的交通规划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效率和质量,而土地利用的状况又反过来制约着交通规划的实施和效果。

因此,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关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交通方式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城市交通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的形式和布局。

例如,公共交通的发展会促进城市中心区域的高密度开发,而私家车的普及则可能导致城市扩张和居住区分散。

2.土地利用对交通规划的影响:土地利用的状况会对交通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中心区域的高密度开发需要高效的交通网络来支撑,而城市边缘的居住区则可能导致交通需求分散,需要通过交通规划来优化交通流线和组织。

3.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互动: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而合理的土地利用又可以减轻交通压力,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协调为了实现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综合交通规划:进行综合交通规划,考虑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实现交通网络的高效运行。

同时,考虑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确保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协调。

2.公共交通优先: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引导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3.土地利用调控:通过土地利用调控,合理安排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中心区域的高密度开发和城市边缘的合理扩张,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4.交通引导城市发展:通过交通规划引导城市发展,例如,通过建设交通走廊来促进城市的发展,或者通过限制交通走廊来控制城市的扩张。

5.智能化交通系统:利用智能化技术,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03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讲解

03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讲解

美国的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
2、司法独立和“判例法” 是美国司法制度的基础。在美国,越 来越多的业主和开发商以地方政府土地利用规划中过于严格的土 地利用控制导致其利益受损或成本增加、侵犯其合法权利为由, 向法庭提出诉讼,并要求政府赔偿,而美国宪法和法律高度保护 个人私有财产权,所以法庭判决政府败诉的案例屡见不鲜。根据 “判例法” 原则,法庭判决自然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依据, 从而增加了政府土地利用规划难度和成本,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 编制和实施。
──东部地区
京津冀鲁区 苏浙沪区 闽粤琼区
江苏省
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区 宁镇扬地区土地利用区 通盐泰地区土地利用区 徐淮连宿地区土地利用区
《土地管理法》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 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十二条 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 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 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
落实县级规划,具体确定居民点用地规模和范围;落实基本 农田保护区界线和地块;落实和反馈县级规划用地分区界线 和用地指标;落实县级规划用地区内每块土地的规划用途。
基层 规划
最基 层、 末级 规划
实施 性、 管理 性规 划
注重规 划实施 的可操 作性
具有一 定的微 观规划 性质
体系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乡镇级
8655.97 103588.22
138.22 111832.06 87661.95 16137.27 2011-2020
8040.03 7446.92 5879.12 5879.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地大类 细分类 说明
居住类 1.第一类低层居住专用地 保证良好的低层居住环境的土地
2.第二类低层居住专用地 以保证良好的低层居住环境为主的土地
3.第一类中、高层居住专用地 保护良好的中、高层居住环境的土地
4.第二类中、高层居住专用地 以保护良好的中、高层居住环境为主的土地
5.第一类居住专用地
以保护居住环境的土地
Echenique 及其同事构造并成功地开发了 MEPLAN 模型系统并使其商业化,该模型被用 于西班牙及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第三世界国家的部分城市。
澳大利亚在该领域的开创性工作是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CSIRO)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 力后取得的,它很大程度是以 TOPAZ(technique for otimal placement of activities in zones) 模型系统为基础的 (Brotchie,1969) 。 Monash 大学的 Young 和他的同事研 究 了 基 于 博 奕 模 拟 的 土 地 模 型 (Gu et al, 1992) , 提 出 了 PIMMS(Pricing and Investment Model for Multi-Modal Systems) 模型 (Hensher,1993) 。
一般地,土地利用模型包含的变量包括:人口、土地利用限制、就业地点政策、零售设施布 局、出行费用、特定运输方式的出行速度及其网络结构、运输投资的时序、一般经济环境。
在交通规划研究中,小区活动可以根据它们与交通之间的关系分为三部分:
(1) 基本部分。这部分的就业满足非本地需求,它产生货物及服务,可输出到城市外部地区。
P 特殊用地 军事用地、外事用地、保安用地 特殊性质的用地
E 水域和其它用地 水域、农村用地、闲置地、露天矿用地、自然风景区用地 除以上九大类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的用地
二、国外城市土地用途分类
每个国家均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制定自己国家的城市土地用途分类标准。日本的《城市规划 法》规定了居住类、商业类和工业类 3 大类、12 小类土地用途,如表 3.2-2 所示。图 3.2-1 给出了 12 类土地用途在城市中的布置情况。 表 3.2-2 日本的城市土地用途分类
6.第二类居住专用地 以保护居住环境为主的土地
7.准居住地 作为道路的沿道、谋求提高与所在地特性相吻合的业务的方便,同时保护与之相协调的居
住环境的土地
商业类 8.近邻商业用地 以对附近居民提供日用品为主要业务、供商业和其它业务用途的土地
9.商业用地 供以商业为主的业务用途的土地
工业类 10.准工业用地 供对环境没有恶化影响的工业为主用途的土地
第二节 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
土地利用这一术语来自农业经济学,最初用来描述一块土地以及它的经济学用途(牧场、农 田和采石场等),后来被用于城市规划中 (Chapin, 1976) 。“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意义是城 市功能范畴 ( 如居民区、工业、商业区、零售区、政府机关空间及休闲区 ) 中的空间分布 或地理类型。传统上,土地利用是指对地面空间的利用 ( 或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利用 ) 。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供应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邮电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 殡葬设施用地、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建筑物、建筑物及管道维修设施等用地
G 绿地 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 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地和林地
(3) 居住部分。居住的数量与基本部分及零售业就业岗位数量相关,居民区的选择也紧密地 关联于工作地。这种考虑也是劳瑞模型的一个内在因素。
这里,“基本部分”指制造出口商品的工业部门,尽管也会有部分本地需求。基本部分的就 业影响着人口和服务性就业的空间分布。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的核心是区域经济预测, 它预测并分配基本就业部分的位置。
W 仓储用地 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堆场用地 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T 对外交通用地 铁路用地、公路用地、管道运输用地、港口用地、机场用地 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道路用地、广场用地、社会停车场用地 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
英国最早对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的是利兹大学的 Wilson 和他的同事 (Wilson and et al , 1977) 以及后来伦敦大学的 Mackett 。 Mackett 在 构造及标定利兹一体化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包 (LILT) 及基于微观模拟的 MASTER 模型 系 统 方 面 做 了 大 量 工 作 (Mackett, 1983, 1990b, 1991a, b) 。 后 来 , 剑 桥 大 学 的
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 1930 年,瑞利 (Reilly) 通过对来自于城 市周边地区的小商品流通调查,进行了若干重要研究。 Christaller 和 L?sch 等于 20 世 纪 30 ~ 40 年代,进行了理论研究。推动空间影响力模型在城市规划研究中的应用并取 得重要进展的是最大熵 (Wilson, 1967, 1970) 理论与效用最大化理论 (Neidercorn and Bechdolt, 1969) 。它们为空间影响力模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70 与 80 年 代 的 理 论 研 究 将 这 两 种 方 法 联 系 起 来 , 进 一 步 提 出 了 Logit 形 式 的 影 响 力 模 型 (Anas,1983) 。目前大多数应用中的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是 20 世纪 60 与 70 年代各 种文献中提出的思想和模型。
体育用地中类,又分为体育场馆用地及体育训练用地两小类。详细情况可参考上述国家标准。
表 3.2-1 我国城市用地分类表
代码 用地名称 内容 说明
R 居住用地 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分有一、
二、三、四类居住用地
加拿大在一体化的交通土地利用模型方面最初的工作是在 Hamilton 都市区完成的,研究 的重点是模拟汽车燃料消耗及排放。
日 本 一 体 化 都 市 模 型 包 括 CALUTAS 模 型 (computer-aided land use transport analysis system)(Nakamura et al, 1983) 、大阪模型 (Amano et al, 1985) 。
它产生向心的资金流,流入城市,导致增长及剩余,多数工业部分的就业属于这类。一般认 为这部分不太受城市位置问题约束,因为地区市场不是最主要的关心点。这种考虑是劳瑞 (Lowry) 模型的一个外部因素,必须是已知的。
(2) 非基本部分 ( 零售部分 ) 。这部分的就业满足本地需求。它不输出任何货物及服务, 且将该地区作为主要的市场地区。它主要考虑零售、货物及建设之类的服务。由于这部分严 格服务于本地 / 区域需求,本地是一个重要的焦点。就业水平也可假定与本地人口相关联, 这种考虑是劳瑞模型的一个内在因素。
C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
计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居住区及居住区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
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M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 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
一、我国城市土地的用途分类
我国 1991 年 3 月颁布的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 将城市用地分为 10 大类、46 中类、73 小类。表 3.2-1 表示了城市用地的大类,每一大类又 可分为若干中类,例如居住用地大类分为四中类,即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一类居住 用地为市政公共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低层为主的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为市 政公共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中、高层为主的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为市政公 共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与工业等用地混合交叉的居住用地;四类居住 用地为以陋房简屋为主的居住用地。多数中类又分为若干小类,例如公共设施用地大类下的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对土地利用与交通的理论研究以美国为中心展开。由于道路交通量 的持续增长产生了大量不必要的交通拥挤和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交通污染增长的明显结果 是城市污染,仅来自公路汽车运输的排放一项即占碳氧化物总量的 70% ,占氮氧化物的 39% , VOCs 的 30% , PM-10 的 28%(Curran 等 , 1992) 。 1970 ~ 1990 年间,道路车公里数年增长率为 3.2% ,美国道路运输能耗在全部能耗中达 22% ,其 中 94% 为石油。它直接导致了 1990 年净化空气修正法案 (CAAA) 和地面联运效率法 案 (ISTEA) 的出台。城市机动交通出行量增长的直接效果是石油进口的增加,因此,在城 市交通规划中促进出行数量的减少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们讨论最多的政策措施包括鼓 励减少出行,缩短出行距离,使出行向利用率高的车辆或非机动出行方面转移,将出行安排 在非拥挤时段等。
其他地区的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包括 Eindhoven 城市地区的 van Est 模型,意大利都林 和罗马的模型 (Bertuglia et al,1981) 及瑞典斯德哥尔摩采用的模型等。
中东地区的模型有德黑兰规划与政策模型 (Garnett,1980) , Martinez(1992a,b) 最近 在智利圣地亚哥的应用中标定了他自己提出的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型。
11.工业用地 供工业用途为主的用地
12.工业专用地 主要供工业用途的用地
图 3.2-1 12 类土地用途在城市中的布置情况 德国的福兰克夫于 1891 年、柏林于 1892 年分别将城市土地分成了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两 大类;美国土地用途采用分区制 (zoning) 分类并由各州政府制定,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三、土地利用分析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