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报告质量控制规范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诊断规范与质控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规范与质控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规范与质控标准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医生提供全面的信息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为了保证医学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必要制定一套规范和质控标准,以确保医学影像的诊断结果的正确性。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诊断的规范以及质控标准。

一、医学影像诊断规范1. 影像设备影像设备是医学影像诊断的基础,其性能和质量决定了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因此,医院和影像科室需要配备先进的设备,并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2. 影像采集参数影像采集参数包括选择合适的扫描模式、扫描层厚、扫描时间等。

医学影像师在操作过程中应准确设置参数,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获取更全面的病变信息。

3. 影像质量评估影像质量评估是判断影像的可用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影像医师需要对每个影像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图像清晰度、噪声、伪影等方面。

如果影像质量不达标,应及时重新采集或修复。

4. 影像诊断报告影像诊断报告是医学影像诊断的最终结果,对于医生进行临床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影像医师应准确、详细地描述影像所见,包括异常所在位置、大小、形态等,结合临床资料给出准确的诊断结论和建议。

二、医学影像质控标准1. 质量控制医学影像诊断需要精确度和准确性,因此需要建立和执行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

包括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影像采集的质量控制、影像质量评估的质量控制等,确保影像的质量符合标准,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2. 标准化操作影像医师在进行影像采集和诊断过程中应按照统一的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减少个体差异对影像诊断结果的影响。

同时,医院和影像科室应建立完善的操作规范,对操作流程进行培训和监督,确保每位医师都能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3. 定期质量评估医院和影像科室应定期对医学影像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影像设备性能的评估、影像采集参数的评估、影像质量的评估等。

评估结果可以指导医院和科室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提高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在医疗领域,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确保医学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医生提供正确的诊断依据,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从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建立方法、执行流程、监督管理和持续改进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必要性1.1 提高影像质量:质量控制制度可以帮助影像科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像质量问题,提高影像质量,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

1.2 保障患者安全:影像质量控制制度可以确保医学影像的准确性,避免因影像质量问题导致的误诊、延误诊断等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

1.3 保障医疗质量:质量控制制度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质量,增强医院的信誉和竞争力。

二、建立方法2.1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影像科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影像质量控制标准。

2.2 建立内部审核机制:建立内部审核机制,定期对影像科的工作流程、设备维护、质量管控等方面进行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2.3 培训医护人员: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设备,保证影像质量。

三、执行流程3.1 设备检查维护:定期对影像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影像质量稳定。

3.2 影像质量控制:对每一份影像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图像清晰、无失真、无伪影等问题。

3.3 影像报告审核:对医学影像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准确无误,避免因报告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

四、监督管理4.1 设立质控小组:设立专门的质控小组,负责影像科的质量控制工作,定期开会讨论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4.2 外部审核评估:定期邀请外部专家对影像科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审核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4.3 建立质量奖惩机制:建立质量奖惩机制,对影像科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奖励和惩罚,激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质量控制。

五、持续改进5.1 定期评估改进:影像科应定期对质量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影像质量。

影像科质量控制标准(新)

影像科质量控制标准(新)

影像科质量控制标准1.检查项目及回报时间:常规的透视、门诊照像(除特殊情况外)当时出报告,各种造影24小时出报告。

CT、MR 24小时出报告。

(除周六、日顺延)2.照片质量:X光片甲级≥90%,CT、MR≥99%,废片<1%,造影成功率≥90%,失败率≤5%。

(因机器故障造成废片除外)3.满足临床需要,需床旁照相者随请。

随到。

4.报告单质量标准:①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报告的书写及下发,合格率>95%;②书写规范,有诊断意见,签全名.5.对临床资料不全,诊断困难或需变换体位检查的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不得无故拖延。

6.与临床诊断符合率〉95%。

7.对归档照片有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8.借阅照片按规章制度办理。

9.语言文明、和蔼,无冷、硬、顶、气、吵,无脱岗,有便民措施落到实处。

10.每月登记不合格检查申请单,并上报医务科,作为考评指标及督促规范.药剂科质量考核标准1. 基本药品及时供应率>98%。

(除外非药剂科本身原因)2. 特殊药品管理合格率100%,如毒、麻、放射性药物,科室内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3。

药品质量完好率〉97%.4. 调配处方出现差错率〈2%。

无发错药;小药房摆药差错率为零.5. 中药饮片处方调配重量差异率±5%6。

划价正确率>98%,误差不超过±2%。

7.门诊药房、小药房、药库药品统一管理,各药房应有药品应备齐。

保证临床用药,部门负责人应该充分了解本部门的药品供应情况,随时调配临床用药。

8.药库存放药品符合要求。

9.收集临床用药情况,向临床提供医药情报对合理用药进行监督指导,尤其是药物应用注意事项。

10.特殊用药随时购进。

11.进药品种应定期与临床进行协商,调剂(在协调会上通报解决). 12.有便民措施落到实处,语言文明、和蔼、无冷、硬、顶、气、吵。

13.门诊药房记住院部药房,每月登记不合格处方,并上报医务科.定期督促临床医师处方书写规范,并作为考评指标之一1.患者需高压氧疗者必经氧仓室医师会诊确定无禁忌症后,并做好记录在行治疗。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一、背景介绍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是为了保证医疗影像科室的工作质量,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流程和标准,有效地管理和监控影像科室的工作过程,确保影像科室的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标准,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质量控制流程1. 影像设备校准1.1 定期对影像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影像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1.2 根据设备厂商提供的校准方法和标准,进行设备校准。

1.3 记录设备校准的日期、时间和结果,建立校准记录。

2. 影像质量评估2.1 随机抽取影像样本,进行质量评估。

2.2 评估包括影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几何形态等方面。

2.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像质量问题。

3. 影像诊断质量评估3.1 随机抽取影像诊断报告样本,进行质量评估。

3.2 评估包括诊断准确性、报告完整性、专业性等方面。

3.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现和纠正诊断质量问题。

4. 影像科室质量会议4.1 定期召开影像科室质量会议,总结和分析影像质量控制工作。

4.2 会议上对影像设备校准、影像质量评估、影像诊断质量评估的结果进行汇报。

4.3 根据会议讨论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执行情况。

5. 培训和教育5.1 对影像科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提高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5.2 培训内容包括影像设备操作、影像质量控制知识、诊断技巧等。

5.3 培训记录和考核结果应及时归档,作为绩效考核和培训改进的依据。

三、质量控制标准1. 影像设备标准1.1 影像设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要求。

1.2 影像设备的校准应按照设备厂商提供的方法和标准进行。

1.3 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应按照设备厂商的要求进行。

2. 影像质量标准2.1 影像质量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要求。

2.2 影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几何形态等应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2.3 影像质量评估结果应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3. 影像诊断质量标准3.1 影像诊断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要求。

医疗机构医学影像诊断质量管理标准规范

医疗机构医学影像诊断质量管理标准规范

医疗机构医学影像诊断质量管理标准规范一、引言医学影像诊断在现代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医学影像诊断质量管理标准规范。

二、术语和定义1. 医学影像诊断:通过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等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 医学影像研究:对医学影像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果。

3. 影像质量管理:通过各种措施和方法,监控和提高医学影像的诊断质量。

三、质量管理组织和责任1.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专家组成。

2.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医学影像质量管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

3. 影像科室负责医学影像质量管理的具体落实,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四、医学影像设备标准1. 医疗机构应选用具备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医学影像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2. 影像设备的性能要满足国家和行业标准,并定期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

五、影像采集标准1. 影像采集前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2. 影像采集需要遵循安全操作步骤,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和隐私。

3. 影像采集时需要采用正确的采集参数和方法,确保影像清晰、准确。

六、影像诊断标准1. 影像诊断需要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医学影像专家进行,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2. 影像诊断报告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方法、所见和诊断意见等内容。

3. 影像诊断结果需与其他临床信息相结合,形成综合诊断意见。

七、质量评估和监控1. 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定期对医学影像质量进行评估。

2. 质量评估可通过定期召开影像会诊、内部交流等方式进行。

3. 对质量不合格的影像诊断结果,应及时进行追踪评估和纠正措施。

八、质量持续改进1. 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提高医学影像质量。

2. 医疗机构应积极参与相关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和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控制制度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控制制度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医学影像诊断过程中的质量,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在医院内建立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制度。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遵从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依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订立和实施。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的人员,包含医生、技师、护士等。

第三条【责任和权利】医院负责人对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制度的执行负最终责任,并委托相关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医学影像诊断工作人员须依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享有应有的权益。

第二章岗位责任第四条【医生职责】1.医生须具备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对患者的医学影像进行准确分析和诊断。

2.医生须依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诊断,及时、完整地填写诊断报告,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医生须依据患者病情和医院的工作布置,保证先进的设备能够及时供应服务。

4.医生须不绝学习和更新医学影像诊断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第五条【技师职责】1.技师须娴熟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方法,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设备。

2.技师须依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拍摄和处理医学影像,并确保影像质量符合要求。

3.技师须依照操作规范和标准流程进行工作,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技师须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护士职责】1.护士须熟识医学影像诊断工作流程,帮助医生和技师进行工作。

2.护士须保持医学影像设备的清洁和卫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3.护士须及时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供应给医生和技师参考。

4.护士须参加医学影像诊断的质量评估工作,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第三章规范操作第七条【设备操作】1.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技师操作,并依照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

2.拍摄时应选择适当的位置和角度,并使用合适的曝光参数,确保影像质量。

3.在无损伤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者接受辐射的剂量,保护患者的安全。

第八条【诊断流程】1.医生应依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合理选择医学影像诊断的方法和设备。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标准及质量管理规定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标准及质量管理规定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标准及质量管理规定一、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标准X线诊断报告是临床诊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记录和总结,它能对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写报告规范化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本专业管理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一张质量较好的X线片,能客观确切地反映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书写报告要求如实地描写照片上的X线表现,并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提出比较客观的诊断意见,它对疾病的诊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书写报告要字迹清楚,其顺序如下:(一)、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房及床号、X线号、检查及报告日期等,均应一一填写。

(二)、检查项目及名称:(1)投照部位(左或右)、投照位置(正位或侧位),以及片序。

如一号片全胸,后前位;又如第二号片在膝关节,前后位及侧位等。

片序是指同一病人总的张数连续编号,与封套一致。

(2)特殊检查要写检查的名称、造影剂的名称,剂量及造影方式均应写清楚。

如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应写明注入造影剂后分别摄片的时间,分层摄影需写明体层部位投照方式,各层面的距离,便于复查时与同一层面摄片比较。

(三)、报告描写部分要如实反映片上X线表现,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明了,阳性X线征象(尤其是特征性)描写尽可能详细,说明病灶发生的部位、形状、大小(有时还应用测量数字表明)、病灶的边缘、密度、病灶与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关系,具有鉴别诊断征象虽阴性也需提及。

曾在本院(五年内)或外院摄过片的应索取老片子,系统复习比较。

(四)、结论或印象。

对各种疾病的检查,应尽可能作出结论,以有利于临床治疗上参考,若有困难时,应对X线表现作详细描述。

同一张片上可能有两种以上的疾病时,应根据主次写明,不得遗漏。

一般结论的语气可按下列方式书写:(1)X线征象及临床资料均符合某种疾病时,可以写出诊断意见,如某部位骨折、慢性胃溃疡等。

(2)有某病的X线征象,但不太典型,而临床资料比较明确,则可写符合某病。

(3)X线征象较典型而临床资料不符合,则可写有某病的X线表现。

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影像质量控制是指为确保影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制定一系列检测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测验证的过程。

在影像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的全过程中,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影像质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对影像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的目的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的目的在于确保影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和一致性。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检测,才能确保影像数据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为医疗诊断、科研分析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的制定1. 影像采集环境标准影像质量的好坏往往受到采集环境的影响。

为此,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应包括对影像采集环境的要求,例如光线条件、温湿度控制、辐射剂量等。

只有在标准的采集环境下,才能获取高质量的影像数据。

2. 影像设备标准影像设备是影像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

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应包括对影像设备的日常检测标准和定期维护要求,以确保设备稳定性和准确性。

同时,应建立设备故障排除和质量异常处理流程,及时解决设备问题。

3. 影像数据标准影像数据是影像诊断的基础,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应包括对影像数据的质量要求和处理流程。

包括影像格式、分辨率、灰度定标、图像重建等方面的标准,以保证影像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影像质量评价标准影像质量评价是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的核心内容。

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应包括对影像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如人工评价、自动评价等。

评价指标包括分辨力、噪声、对比度等,以全面评估影像质量。

5. 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记录和报告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应包括对检测结果的记录和报告要求。

检测结果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检测结果报告应明确检测指标、结果和结论,以便后续跟踪分析和管理。

三、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的执行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的执行是保证影像质量的有效途径。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放射科质量控制目标一、诊断报告书写质量控制为了保证诊断报告的质量,需要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书写:1.按照报告单上的项目逐项填写,确保“一般资料”齐全,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X线号/CT号/MRI号、摄片序号、摄片日期、报告日期、临床诊断等信息。

2.具体说明“检查名称和检查方法或扫描技术”,包括扫描及投照的确切起止范围、层厚、层间距、扫描方式、增强情况等。

3.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检查结果”要全面观察,重点描述,按器官分级,分别描述。

有病变时,详细确切描述,说明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与毗邻关系、有无特征性改变,描述与结论应保持原则性一致。

追踪复查,病例要作详细前后对比,有影像及临床特征的病例,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书写影像报告结论。

4.“影像学诊断”一般为一个或几个疾病的名称,结论要求定位基本准确,定性不强求,但要有层次。

诊断学意见包括:①肯定性诊断意见;②参考性诊断性意见:如考虑几种诊断的可能,应依可能性大小按顺序排列,一般不超过3个;③建议性意见: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观察的建议。

5.报告必须签名,包括书写报告医师及审核医师签名。

报告单一式两份(复写),一份交病房或门诊,一份同照片一起存档。

审核医师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

6.诊断报告发出时间:普通诊断报告:①急诊一般要求:半小时内出报告,急诊报告注明检查时间(时、分)和报告时间。

②门诊2小时内出报告,遇有特殊情况,应向患者说明原因,③特殊检查24小时内取报告。

CT、MRI诊断报告:①门、急诊病人检查完一小时内取诊断报告单;②一般病人24小时内出诊断报告;疑难病例24小时内通知患者取报告的时间。

二、CT检查质量控制为了保证CT检查的质量,需要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操作:1.CT检查是放射诊断的一种方法,其管理组织体系应统一归属影像(放射)科管理范围。

CT质量保证、控制和管理的第一责任者是影像(放射)科主任。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制度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制度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制度一、目的X线片资料反映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或(和)功能改变。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是提供临床参考的重要依据,对临床诊断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诊断报告的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

二、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五个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定的联系。

每一项目应书写的内容如下。

(一)一般资料: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门诊号、病区、病床、门诊号、检查号、检查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

报告书写者应逐一填写。

检查号可以统一编号。

(二)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对于常规检查要注明检查名称,特殊检查要注明检查方法或技术。

(三)医学影像学表现:1.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内容:即阐明有无临床疑似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大小、范围、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加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的表现说明“未见”。

2.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阳性发现:(1)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如骨外伤患者所摄骨路片上偶然发现骨软骨瘤;(2)正常变异的表现;(3)成像伪影;(4)难以定性的或可疑的征象。

3.对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征象应加以描述。

(四)医学影像学诊断:医学影像学诊断有其局限性。

不同疾病可有类似表现,同一疾病又可有不同表现,而且随时间改变,病变可以发生变化。

医学影像学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医学影像学诊断为整个医学影像检查的结论,不少阅读报告的临床医师只阅读这一项。

报告书写者必须根据医学影像学表现恰如其分地做出这一检查结论。

诊断结论一般分为四种情况:1.正常或未见异常。

2.病变肯定,性质肯定。

3.病变肯定,性质不肯定,这种结论又可分两种情况:(1)以某一疾病为主但不典型。

(2)病变表现无特征性。

可有多种可能性,依次说明可能的疾病。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影像科室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患者满意度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本制度旨在规范影像科工作流程,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和要求,确保影像科的工作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

二、质量控制目标1. 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诊断服务,确保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准确判断。

2. 保证影像科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高质量的影像图像。

3. 提高患者满意度,确保患者对影像科服务的满意度达到预期要求。

三、质量控制流程1. 影像设备维护a.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b. 设备故障时,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维修,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影像质量控制a. 影像科医生应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影像拍摄和处理,确保影像质量达到要求。

b. 影像科医生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提高影像质量控制能力。

3. 影像报告质量控制a. 影像科医生应按照规定的报告格式和标准进行影像报告撰写,确保报告准确、完整。

b. 影像科医生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提高影像报告质量。

4. 影像科室管理a. 影像科室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影像科工作的有序进行。

b. 影像科室应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四、质量控制指标1. 影像设备指标a. 设备正常运行时间占比:每月不低于95%。

b. 设备故障率:每年不超过2%。

2. 影像质量指标a. 影像清晰度:达到医学影像质量标准。

b. 影像重复率:每月不超过2%。

3. 影像报告指标a. 报告准确性:每月不低于98%。

b. 报告完整性:每月不低于95%。

4. 患者满意度指标a.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每季度不低于90%。

五、质量控制责任1. 影像科室负责人a. 负责制定和执行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

b. 监督影像科工作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影像科医生a. 严格按照制定的操作规范进行工作,确保影像质量和报告准确性。

b. 及时参加培训和考核,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控制规范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控制规范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规范1. 前言医学影像诊断是医院紧要的辅佑襄助诊断手段,对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减少误诊率具有紧要意义。

为了确保医学影像诊断的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本医院订立了本规范,旨在规范医学影像诊断的过程和结果,提高医院影像科室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2. 质量掌控的基本原则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应遵从以下基本原则:2.1 精准明确性原则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是质量掌控的核心要求,医生应具备坚固结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2.2 全面性原则医学影像诊断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不但仅是对病灶进行描述,还应结合临床资料,供应全面的诊断看法和建议。

2.3 及时性原则医学影像诊断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确保影像结果尽早供应给临床医生,以便于订立治疗方案和进行及时干涉。

2.4 安全性原则医学影像诊断应遵从放射防护原则,掌控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辐射暴露,并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

3. 影像科室的管理与组织3.1 影像科室的设置本医院设立影像科室,负责医学影像的拍摄、处理和诊断工作。

影像科室设有临床放射科、核医学科、超声科和磁共振科等,并配备专业医生和技术人员。

3.2 影像科室的人员要求医院影像科室的医生和技术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医生应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学影像诊断本领。

•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娴熟操作影像设备和处理影像数据。

3.3 影像科室的工作流程影像科室的工作流程应包含以下步骤:•患者接待和登记,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和医嘱。

•影像拍摄和数据手记,确保影像质量符合要求。

•影像数据处理和诊断报告撰写,确保诊断结果准确、全面。

•诊断结果审核和签字,确保诊断结果可靠。

•结果报告的打印和归档,确保结果的保管和查阅。

3.4 影像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医院应订立影像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质量保证。

包含设备的定期维护、日常检修、质量掌控和安全防护等措施。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
1、在院委会领导下,科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各种质量考核监督检查,实行“三全”多因素质控方案,即: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面质量把关,包括:技术质量控制、摄影技术质量控制、诊断报告质量控制等。

(1)技术质量控制:参考设备管理制度;
(2)摄影技术质量控制:查看废片率;
(3)诊断质量控制。

查看阳性率、诊断正确率等。

2、工作考核包括检查项目和件数,阳性率、诊断正确率、优质照片率、随访率、漏诊率、设备利用率等,逐项均应严格登记,积累资料。

3、科质管组每月底进行一次严格考核,并记录在案。

4、坚持每周阅片制度,以保证报告诊断质量。

5、报告实行双签字,低年资住院医师报告由主治以上医师审核签发,疑难病例讨论后或由科主任医师审核签发。

放射影像科报告单书写规范及质控细则

放射影像科报告单书写规范及质控细则

放射影像科报告书写规范及质控细则一、书写规范影像诊断报告是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

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内容包括以下部分:一、一般项目:病人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造影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临床诊断、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

二、叙述部分:1、应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顺序描述异常影像所见。

阐明有否临床所疑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形态和大小进行描述,描述应简洁、形象、贴切,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者说明“未见”。

如:肺癌的毛刺征;骨、关节病变的死骨、钙化和骨膜反应、关节面及关节间隙等。

此外,还应对与疾病的定位和定性有关的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如:肠梗阻有无充气扩张肠管,有无液平,形态、位置如何,有无青鱼骨刺征,假肿瘤征等。

2、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疾病征象如:外伤发现骨软骨瘤、退变、各种正常变异等应在诊断意见中体现。

3、成像伪影、外影应在描述中加以说明;难于解释和不能据此作出影像诊断的一些表现等,应在描述后建议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

三、诊断意见:在详细描述的基础上以影像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以得出客观的诊断结论。

临床和影像表现典型者肯定诊断;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者,可结合临床诊断;影像表现和临床均无特征性而难于下结论时,可提出某种或某些诊断可能性以及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四、医师签署:一份完整的影像诊断报告,应有医师签名。

书写者在“书写医师”项签名,最好为住院医师或以上;另一医师在“审核医师”项签名,最好为主治医师以上。

医师签名字迹应工整,易于辨认和保存。

二、质控细则X线部分胸部X线报告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

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

医疗影像诊断质量控制制度

医疗影像诊断质量控制制度

医疗影像诊断质量掌控制度1 前言医学影像诊断在医疗工作中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医疗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质量,提高医疗水平,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医疗影像诊断的质量掌控流程、标准和责任分工,以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院的声誉。

2 质量掌控目标2.1 提高医疗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确保医院医疗影像诊断采用统一规范和流程。

2.3 加强医疗影像质量监控,避开错误诊断。

2.4 提高医师及技术人员的业务素养和服务态度。

3 管理职责和流程3.1 医院影像科负责医疗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

3.2 影像科负责招募、培训和管理医学影像技术人员。

3.3 影像科负责医疗影像诊断的质量掌控和结果审核。

3.4 影像科负责与其他科室进行紧密合作,协调影像诊断的进程。

3.5 影像科负责报告医疗影像诊断质量情况,提出改进看法。

4 影像质量掌控标准4.1 设备标准 4.1.1 医院应配备先进、稳定的医学影像设备。

4.1.2 医学影像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

4.1.3 医学影像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影像质量。

4.2 影像技术标准 4.2.1 影像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4.2.2 影像技术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和学术沟通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4.2.3 影像技术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障影像质量。

4.3 影像诊断报告标准 4.3.1 影像诊断报告应准确、全面,包含影像发现、诊断看法和建议。

4.3.2 影像诊断报告应使用统一的标准格式和术语,避开信息不清楚或误会。

4.3.3 影像诊断报告应及时提交,并确保诊断结果与临床的需要相匹配。

5 质量掌控流程5.1 影像手记 5.1.1 影像技术人员应正确设置和操作医学影像设备,确保影像质量。

5.1.2 影像技术人员应确认患者身份和检查项目,并告知患者相关事项。

5.2 影像审核 5.2.1 影像科负责对影像质量进行初步评估和审核。

5.2.2 影像科应设立独立的质控小组,对影像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抽查。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管理制度1. 前言为了确保医院的医学影像诊断质量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订立本《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管理制度》(以下简称管理制度)。

全部医学影像诊断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确保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掌控组织与职责2.1 质量掌控委员会医院成立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委员会(以下简称质控委员会),负责全面统一管理和监督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工作。

质控委员会的职责包含但不限于:•订立医学影像质量掌控标准和流程;•监督和评估医学影像质量;•组织医学影像质控培训和连续教育;•提出改进和优化医学影像诊断工作的建议;•处理医学影像质量纠纷等问题。

2.2 质量掌控部门医院设立医学影像质量掌控部门(以下简称质控部门),负责具体执行质控委员会的决策和要求,协调医学影像科和其他相关科室之间的工作,并负责对医学影像质控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质控部门的职责包含但不限于:•订立医学影像质量掌控工作计划;•监督和检查医学影像质量掌控工作的执行情况;•组织医学影像质量掌控人员参加培训和考核;•统计和分析医学影像质量掌控工作的数据;•定期向质控委员会汇报医学影像质量情况。

3.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要求3.1 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必需符合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标准,必需获得相关资质证书;•仪器设备必需定期检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仪器设备必需定期进行校准和质量掌控测试,记录和报备测试结果;•仪器设备必需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避开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2 影像质量掌控•影像手记必需依照医院订立的操作规范进行,确保影像的清楚度和准确性;•影像后期处理必需依照医院订立的标准进行,确保影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影像质量必需经过质控人员的严格评估和审核,确保满足诊断要求;•影像质量评估结果必需记录和保管,作为质量掌控的依据;•对于影像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必需立刻采取矫正措施,并向质控部门上报。

7.13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质量控制目标

7.13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质量控制目标

影像诊断报告质量控制目标
1 对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实施质量控制,这是医学影像学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2 保证医学影像学资料的完整和质量,对诊断报告书的质量进行定期评价,总结分析,落实改进措施,并定期检查改进情况。

3 建立影像诊断报告审核制度,诊断报告必须由中级以上(含中级)医师的审签,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准确、及时,符合专业格式,并提供打印报告。

4 普通X线,CT有医师值班,能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急诊X 线、CT报告在检查后半小时内取结果;X线造影检查2小时内取结果;常规CT、MR在检查后2小时内取结果;疑难病例需要集体阅片和讨论时,在检查后6小时内取结果。

CT三维重建一般上午检查下午取结果、下午检查第二日上午取结果;特殊检查另作安排。

5 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建立集体阅片和疑难、误诊病例讨论制度并落实;开展临床随访,建立影像诊断追踪随访制度并落实。

6 不断提高影像诊断报告的诊断符合率,使其≥90%;提高患者、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影像部门的满意度,使其≥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颈椎、胸椎)椎间盘CT扫描
平扫各层显示L3/4 -L5/S1椎间 盘未见脱出或膨出征象,硬膜囊及 两侧神经根未见受压,硬膜囊前脂 肪间隙存在。黄韧带无肥厚,两侧 腰大肌对称无肿胀。骨窗观察L3S1椎体及椎间小关节骨质未见异常。 定位片见腰椎生理弯曲存在。 意见:L3-S1腰椎(颈椎、 胸椎类似)椎间盘CT未见异常。


双侧肺气肿
胸廓呈桶状,左右对称,肋间隙 增宽,所示骨骼未见骨质异常;两 肺清晰,透亮度增高,未见明显实 质性病变;肺纹理稀疏,走向分布 规则;双侧肺门大小、形态、位置 未见异常;纵隔影狭长,心影未见 增大;两侧膈肌低平,表面光整, 双侧肋膈角锐利。 意见:双侧肺气肿


左侧自发性气胸
两侧胸廓不对称,左侧肋间隙增宽; 左肺野高度透亮,内未见肺纹理,内缘 可见肺组织边缘,呈团块状;纵隔、气 管向右侧移位,左膈面变低,左侧肋膈 角变钝;右肺纹理增多,右膈面光整, 右侧肋膈角锐利。 意见:左侧自发性气胸

右下肺炎
胸廓左右对称,所示骨骼未见骨 质异常;右下见小片状阴影,边缘 模糊,右心缘面毛糙;余肺纹理增 多;纵隔无增宽,心影及两侧肺门 大小、形态、位置未见异常;双侧 肋膈角锐利。 意见:右下肺炎

支气管肺炎
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及纵隔居中。 双肺门未见异常,双肺纹理增多增 粗、模糊,双下肺野见斑点状实变 影,边界模糊,以右下肺为著。心 影、纵隔大血管未见异常。双侧膈 面光整,双侧肋膈角锐利。 意见:支气管肺炎

颈椎(胸、腰、骶尾椎)正侧斜位 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生 理弯曲度存在,椎体顺列正常;各颈 椎(胸椎、腰椎、骶尾椎)椎体、附 件骨质未见异常;各椎间隙形态、宽 度未见异常;各椎间孔大小、形态未 见异常。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 旁软组织未见异常。 意见: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 未见异常。
(2)临床要求(即临床所疑疾病)以 外的阳性发现。(a)意外或偶然发现 “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 如骨外伤患者所摄骨路片上偶然发现 骨软骨瘤:(b)种种正常变异的表现; (c)成像的伪影的表现;(d)难以 解释的不能据之作出医学影像学诊断 的一些表现。对于后一种情况应在 “医学影像学诊断”项下建议临床作 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
四、影像学诊断


为整个医学影像这一检查的结论。不少阅读报告的临床医师只阅读这一项。 报告书写者必须根据医学影像学表现恰如其分地做出这一检查结论。一般 分为以下5种情况 (1)正常或未见异常; (2)病变肯定,性质肯定; (3)病变肯定,性质不肯定,这种结论又可分以下二种情况:(a)以某 一疾病为主但不典型,应说明不典型的理由。(b)病变表现无特征性, 可有多种可能性,依次说明每种可能性,符合诊断面与不符合的另一面。 (4)可疑病变,所见表现不能肯定为病变,可能为止常变异或各种原因 造成假象。要说明不能肯定的原因。

上腹部CT扫描
平扫显示肝内未见异常密度灶, 表面光滑,肝叶比例协调,肝裂不宽, 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 厚,内未见高密度灶,胰腺大小形态 未见异常。脾不大,质均匀。腹膜后 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后肝、胆、胰、 脾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肝、胆、胰、脾CT扫描 未见异常。

男性盆腔CT扫描 平扫显示前列腺无增大,表面光滑, 密度均匀。增强后前列腺强化均匀。膀胱 充盈良好,壁不厚,内未见高密度灶。膀 胱精囊角呈锐角。盆腔内脂肪间隙清晰, 未见明确异常密度灶及肿大淋巴结。 意见:盆腔 CT扫描未见异常。




(5)需要病员回来补充检查,如补加增强扫描或辅加做MRI其它序列检查 等等.
一、普通X线片报告
胸部正侧位 两侧胸廓对称,胸廓各骨骨质未 见异常;双肺野清晰,未见肺实质性 或间质性病变。双肺纹理走向分布规 则,未见肺充血或郁血征象;纵隔无 增宽,心影及双侧肺门大小、形态、 位置未见异常。双侧膈面光整,双侧 肋膈角锐利。 意见:心肺膈未见异常。

四、异常CT报告
脑出血 右(左)侧基底节区见大片状高密 度出血影,大小约0.0*0.0cm,边 缘见低密度水肿;右(左)侧侧脑 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稍左(右) 偏。 意见:右(左)侧基底节区脑出 血,伴周围水肿。


三、影像学表现
(1)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
内容:即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 种表现或征象,如有者则应对所出现 的病变大小、形态与部位等等—一加 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 而未出现的表现说明“未见”。此外 还应对疾病定位与定性有关表现或征 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到”。“见 到”者再加以必要的描述。

食道癌 胸部透视:两肺、心、膈未见异常, 胃泡大小如常,食道内未见食物滞留 影。食道钡剂通过不顺利,至中段相 当于主动脉结高度钡流分叉,局部见 3.0*5.0cm软组织块影,局部食道壁僵 硬,扩张不良,粘膜破坏、中断;贲 门开放自然,未见痉挛及逆流现象, 局部无受压、移位征象;胃底钡剂涂 布良好,膈胃间距正常。 意见:食道癌
(3)讨论:对于判断为正常或诊断十分明确 者,其诊断报告书一般无需“讨论”。对 于诊断比较复杂,即有鉴别诊断的情况存 在时,为了使读诊断报告的医师了解书写 报告医师的思路与诊断依据,“讨论”就 成为必须的内容。对于一些影像表现的病 理基础,如CT所见代表脑水肿的脑内病灶 周围低密度带,报告书写者可以用“讨论” 的形式在“医学影像学表现”中述及。对 于一些影像表现可能出现那些临床症状或 是与临床症状相符,也可在“医学影像学
二、规范化医学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 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现在国内、国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 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但是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角度出发,医学影 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5项。 1、一般资料,往往是表格式的应逐项填写: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 CT号、MRI 号、DSA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 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 3、影像学表现:如X线所见、CT所见、MRI所见、DSA所见等。 4、影像学诊断及建议。 5、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食道吞钡示双侧梨状窝对称,未见积钡,钡 剂通过食道全程顺利,食道壁光整,食道粘膜未 见中断破坏,未见充盈缺损或龛影;贲门开放正 常。胃充盈良好,呈鱼钩状;胃粘膜规整,未见 中断破坏或增粗紊乱;胃小弯光整,胃部未见充 盈缺损或龛影,蠕动正常;幽门开放正常;十二 指肠球部充盈良好,形态正常,余所见十二指肠 及空肠上段未见异常。 意见: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食道、胃、十二指 肠及空肠上段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


垂体CT扫描
增强扫描显示垂体体积无增大, 密度均匀,表面光滑,垂体柄居中, 两侧海绵窦对称,鞍上池无受压, 骨窗观察蝶鞍及邻近骨质结构完整。 意见:垂体CT扫描未见异常。

胸部CT扫描
平扫肺窗显示两肺纹理清晰,走 向分布无异常,肺实质未见渗出或占位 性病变。纵隔窗显示两肺门无增大,气 管支气管通畅,强化血管及脂肪间隙清 晰,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膜﹑肋骨 及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 意见:胸部CT扫描未见异常。
意见:1.子宫腔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2.
双侧输卵管通畅。
二、

异常X线报告示范
右肺上叶前段肺癌(周围型) 右肺上叶前段见一圆形肿块影,表 面凹凸不平,有分叶及细长毛刺,外 缘呈毛刷状与前胸膜相连,内缘与肺 门血管相续。右侧肺门结构不清;左 肺门正常。心形大小、形态正常,两 膈未见异常。 意见:右肺上叶前段肺癌(周围型)

结肠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
肛管插入肛门顺利,先注入稀钡,可见钡 剂逆向充盈各段结肠;然后注入适量空气, 见各段结肠包括回盲部及回肠末段在气钡 双重对比下充盈显影良好;各结肠走形、 形态正常,结肠袋完整清晰,未见充盈缺 损或异常狭窄段。阑尾显影,光滑柔软。 余未见异常。

意见;结肠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

女性盆腔CT扫描 平扫显示子宫表面光滑无增大,宫体 密度均匀, 膀胱充盈良好,壁无增厚,内 未见高密度灶。盆腔内脂肪间隙清晰,未 见明确异常密度灶及肿大淋巴结。增强后 子宫强化均匀。 意见:盆腔 CT扫描未见异常。

双肾CT扫描 平扫显示两侧肾上腺形态、 位置及大小无异常。两肾轮廓清楚、 平滑,肾实质密度均匀,肾盂、肾 盏无扩大,内未见高密度灶,肾周 脂肪间隙清晰,椎旁软组织无肿胀。 增强后双侧肾、肾上腺未见异常强 化灶。 意见:双侧肾、肾上腺CT扫描 未见异常。
影像诊断报告质量控制 规范
合肥市一院 夏春华
一、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是诊断质量的最终 反映


医学服务涉及人的生命与健康,其服务质量的重 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医学管理学就提出了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种种规范与办法。发达国家 的医学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与医 学学术团体共同实施的。从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看, 也是由政府部门施加一定的行政影响,并组织有关 的医学团体制定统一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规范与 实施办法,并加以贯彻与推广。 诊断报告书能反映医学影像的诊断质量。从一份 规范的诊断报告书中可以看得出使用的设备是什么, 检查的操作技术或程序是怎样的,诊断者观察是否 全面,以及诊断的思路是否正确等等。因此,我们 认为在逐步完善医学影像学质量保证或质量控制的 进程中,第一步要走的路就是诊断报告书的规范化。

Ⅲ型肺结核 上(o)/(-)
胸廓左右对称,所示骨骼未见骨质 异常;右(左)上野见斑片状、纤维 条索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欠清,内 见斑点状钙化和薄壁空洞,洞壁光整, 未见液气平。余肺纹理增多,双侧叶 段支气管通畅;双侧肺门未见增大; 心影、纵隔大血管未见异常。双侧膈 面光整,双侧肋膈角锐利。 意见:Ⅲ型肺结核 上(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