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词性转换法在汉译英翻译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如何用词性转化翻译动词

如何用词性转化翻译动词

如何用词性转化翻译动词如何用词性转化翻译动词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经常见到汉语一个句子中有多个动词出现,如“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展现代化建设,已经实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而英语中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谓语,这就需要词性转换的帮忙。

以下是店铺精心收集的英语词性转化翻译动词,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应栏目!(一)动词名词化汉语是“动态”语言,而英语是“静态”语言。

因此,名词化在汉译英中的处理须格外小心,很多情况下汉语动词并不是对应地译成英语动词,而是要遵循英语的“静”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词性转换,使译文符合英语的句法规律,因而更加地道、更显文采。

汉译英我们坚信已经向前迈进了一步。

It is our firm conviction that a step forward has been taken.我深信自满情绪是我们各种问题的根源。

It's my conviction that complacency is at the root of our troubles.(此处的It is sb’s conviction意同于sb firmly believe, 在一些政论和科技文体中,比较倾向这种名词化的静态表达,因为静态表达句子结构比较严谨,不容易产生歧义,并且可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可以认为,日本对美独立性的增强是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对日成为真正的“政治大国”是不会高兴不会支持的,因为这意味着日本会逐渐变得不那么“紧跟”,不那么听话,甚至成为像某些欧洲国家那样敢于顶撞美国的国家。

It can be argued that Japa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pre-condition of itsbecoming“a major political power.”In this respect,the United States will not really be pleased with and supportive of Japan's ascension to“a majorpolitical power" because this means Japan will no longer be so closely aligned with America,or like some European countries,will even dare to say no to the United States.然而,在国际社会看来,日本发挥政治大国的作用符合多极化发展趋势。

英汉互译中的词性转换探析

英汉互译中的词性转换探析

英汉互译中的词性转换探析词性转换是英汉互译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翻译技巧之一,结合相关翻译理论探析了词性转换的必要性,并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具体的主要词性转换类型,总结出一般词性转换发生的机理。

标签:英汉互译;词性转换;转换条件1词性转换的必要性从过程看,翻译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这说明翻译过程本身就是转换过程。

译者在转换时需要遵循翻译标准。

奈达要求“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严复倡导“信、达、雅”原则,二者共同点:忠实地再现源文信息。

而英汉两种语言不论是在语言结构、语法、还是表达习惯上都有许多差异,所以英汉互译做到完全忠实源文是不可能的。

将源语转换成目的语时,译者尽量贴近源文,传达源文信息。

任何一个词并不都能在目的语中找到词性相同而词义对等的词,只有通过改变源文的某种词性才能够更有效地、忠实地传达出源文的准确信息。

像这样舍弃部分词性的忠实度,实现相对对等,就产生了词性的转换。

叶子南先生认为:“在实际翻译中将动词换成名词,将名词改成介词这类灵活的方法往往可救译者于危难”。

这说明词性本身往往是障碍,翻译时不能死盯着原文的词性。

2词性转换的主要类型2.1英语名词、介词、形容词以及副词转换为汉语动词在语言习惯上,汉语常用动词,而英语多用名词。

在英汉翻译时,译者常把英文中的名词、介词等转换成汉语的动词以符合汉语用语习惯。

(1)英文名词转换为汉语动词。

名词在英语中是最为常用词性之一,而汉语则倾向使用动词,因此在英译汉时,为遵循目的语习惯,译者可将英语名词转化为汉语动词。

例1:It is my conviction that,though men may be no more wicked than they always have been,they seen less likely to be ashamed.(孙致礼,2003:82)(我相信,人们虽然未必比以前还要不讲道德,但似乎要比以前更加不知羞耻。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经贸英汉翻译是指将经济和商业领域的专业知识翻译成英语或汉语的过程,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在这些领域中,词汇量广泛,且涉及到大量的术语和行业用语,因此,在经贸英汉翻译中应用一些工具和方法非常关键。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是两种有效的策略,它们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理解原文,转换思维模式并创造出更自然更流畅的译文。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Eugene A. Nida提出的,它指出翻译应该通过语义(意义)上的“功能对等”来实现。

简而言之,这种方法旨在保持原文的基本含义并且确保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所传达的信息。

因此,在应用该理论时,翻译人员需要非常熟悉原文的语义和背景知识,以确定如何在目标语言中适当地传达这些信息。

例如在翻译中,源语言句子“公司股东会议将在下个月举行”需要转换为目标语言“Next month’s shareholders’ meeting will be held”。

在这个例子中,翻译人员必须保持原文的核心含义“公司股东会议”,但要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的句子,需要调整词序和使用复数形式“股东会议”变为“shareholders’ meeting”。

另一种仍然非常适用的方法是词性转换法。

在这种方法中,翻译人员将一种词性,如名词,转换为另一种词性,如动词或形容词。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翻译人员使句子更流畅和自然。

例如,原文中的名词“部门主管”可以转化为名词和动词“department supervisor”和“supervising the department”以增加语句的合理性和自然性。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翻译经贸文本时,翻译人员需要精通这个主题领域的相关知识和专业术语。

另外,他们还需要确定最适合目标语言和地区的标准术语翻译。

使用电子词典和在线术语翻译工具可以大大简化这项工作,但只对平凡或常见词汇有帮助,不能全面覆盖所有术语。

总之,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是经贸英汉翻译中的两种实用方法,它们能够帮助翻译人员更好的理解原文,简化翻译过程,并最终创建出自然流畅的译文。

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

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

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语言交流的桥梁,在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英汉翻译,作为其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分支之一,其技巧与方法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英汉翻译实践中,词性转换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技巧,其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现象,分析其必要性、常见类型及其在英语汉语言特点下的应用,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简要介绍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必要性,阐述为何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词性转换,以及这种转换对于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性。

本文将详细分析英汉翻译中常见的词性转换类型,包括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转换、形容词与副词之间的转换等,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本文将探讨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应用策略,结合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点,分析如何在实际翻译中灵活运用词性转换技巧,以实现译文的准确、流畅和地道。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技巧,提高翻译实践中的应变能力和翻译质量,推动英汉翻译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词性转换的基本概念词性转换,即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中的某一词类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的另一词类,而不改变其原意,是英汉翻译中一种常见的翻译技巧。

这种技巧的运用,旨在使译文更加地道、流畅,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在英汉翻译中,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存在差异,因此,翻译时常常需要进行词性转换。

例如,英语中的动词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换为名词、形容词或副词;同样,汉语中的名词在英语中也可能需要转换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这种转换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基于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翻译原则的遵循。

词性转换的翻译技巧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完全转换,即源语言中的某一词类完全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的另一词类;二是部分转换,即源语言中的某一词类在转换为目标语言时,仍然保留部分原词类的特性。

浅析英汉翻译中词类转换法的运用

浅析英汉翻译中词类转换法的运用

浅谈英译汉中的英汉词性的转换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

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不能逐词逐句翻译。

一方面,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而英语常用词有许多都是一词多类,有的甚至多达五类。

另一方面,汉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多,一般无须转换词类;而英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少,充当不同成分需要转换词类。

翻译时,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

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翻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个坑填个萝卜”方法来逐词对译。

翻译时原文的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即翻译时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层结构,可以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将原文中有些词的词性转换为汉语的其他词性。

现将英语中的四类主要词性和汉语词性之间的转换介绍如下:一、英语名词的转换(一)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的比较多一些,在英语句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句中可以几个动词连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这主要有下列两种情况:作为习语主体的名词往往可以转化为动词。

如:to have a rest中的rest,make no mention of中的mention,pay attention to中的attention,又如take care of中的care这几个词都是短语中的中心词,这些词虽然是名词,但几个短语表达的都是一种动作,再者,rest,mention和care本身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此这样有动作意味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动词。

因此这几个英语短语中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动词休息、提及、注意和照顾。

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论文范文

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论文范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范文1题目: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日期填写定稿日期5月1日。

教师学生都要手写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山东财经大学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日期填写定稿日期5月1日。

教师学生都要手写签名指导教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年月日On Application of Conversion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byLiu XiaoUnder the Supervision ofLi Wentao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May 2012AcknowledgementsUp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thesis,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Prof. Li Wentao, for his enlightening guidance, incessant encouragement and careful modification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is thesis. Without his patience and prudence, I could not have brought my thesis to its present form.Besides, I am also greatly indebted to other beloved teachers in t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or their valuable and informative courses which have benefited me a lot during my college years.Last but not the least, I am also much obliged to all my friends who have helped me with my thesis.L. X.(名字的第一个字母)ABSTRACTOn Application of Conversion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Liu XiaoDue to th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grammar and expression style, translators may adopt the approaches of changing the word classes and sentence components in English-Chinese (E-C) translation. As a frequently-used translation technique, conversion enables translators to achieve a natural, fluent and accurate translation that not only conveys the original text’s information but also fits the idiomatic usage of Chinese.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examines the 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 in E-C translation such as conversion from English nouns or prepositions into Chinese verbs. The 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 usually results in the conversion of sentence components, so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nversion of sentence components. The third chapter explores the approaches of how to convert the English perspectives into the corresponding ones conforming to Chinese culture and thought pattern.Key words:conversion; word classes; sentence components; perspectives; E-C translation摘要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刘潇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或表达习惯上存在巨大差异, 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往往需要改变原文的词类或句子成分。

浅谈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应用技巧

浅谈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应用技巧

浅谈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应用技巧摘要: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差异。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保持原文的内涵,经常会发生词性转变的现象。

换句话说,词性转变既是为了忠实地再现原文信息,又是为了使译文符合汉语习惯,英汉翻译中的词汇转换问题主要源于两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差异。

本文主要从介绍英汉翻译的四大词性转换技巧角度,分析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应用技巧。

有助于译者灵活、合理地使用各种翻译技巧以达到译文语义连贯、信息完整的目的。

关键词:英汉翻译;词性转换;技巧一、引言由于英汉在语法、表达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英汉翻译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给英汉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

语言的表达有很大的差异。

翻译不流利,欧化现象明显,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善于运用词转换和句子成分转换的翻译方法。

本文论述了英汉翻译中部分语音转换的特点和技巧,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翻译能力,使原始信息更准确、更有效地被接受。

二、国内外翻译中词类转换技术的文献综述词类转换作为最常用、最重要的翻译技术之一,在英汉翻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外许多翻译专家学者对词类转换进行了研究。

中国的汉英翻译研究比较全面,对翻译技术和形态转换在各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一种是根据语音转换类型分析的不同部分进行的,如吴重阳在《英汉翻译中的汉字语音转换》一书中进行了分析(2014年),案例描述的类型有4种。

此外,张扬在《简论英汉翻译中的词转换》(2016)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英汉四字转换、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介词的转换。

国内外的研究学者,总的来说,经过许多理论成果的翻译转化,随后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理论支持,而且在技巧上,国内文献也倾向于按照词类的分类,进行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探讨。

三、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技术由于英汉表达方式的不同,英语不可能总是机械地翻译成汉语中的同一部分,例如,把名词翻译成名词,把动词翻译成动词等等。

为了表达原文的内容,有必要改变英语的语言形式。

008浅谈词类转换法在翻译中的运用

008浅谈词类转换法在翻译中的运用

浅谈词类转换法在翻译中的运用【摘要】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英语学习者不能按原有的语义结构生硬地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或者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而是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用一些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译文准确的反映原文的意思且能做到通顺、易懂,词类转换法正体现了这一目的。

【关键词】词类转换翻译在英汉互译(英译汉或汉译英) 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译者按原有的语义结构生硬的把英语逐词逐句的翻译成汉语或把汉语翻译成英语。

事实上,这样的译文尽管表面上看很协调,但因不能正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使我们陷入尴尬的境地。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两种语言的差別。

我们知道,英語属于印欧语系的分支—日耳曼语,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 这两个语系在语法方面和词汇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翻译时,译者就有必要用一些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译文既能准确地反映原文的意思又能做到通顺、易懂。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常有的方法之一就是词类转换法。

词类转换法就是力求在不改变原文的意思的基础上使某些词的词性发生相应改变(如名词转换为动词等)。

当然,这样一来就可能使源语言的句型发生改变,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相应地调整句子结构使译文既保证原文的意思又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和特征。

下面我们就从英汉互译两个方面谈词类转换法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

一、英语翻译成汉语时的词类转换〈一〉、名词转换为动词英语中的很多词汇常具有多种词性,如“round”一词,即可以是介词、形容词,又可以是动词和名词。

另外,英语的动词自身也可以通过改变形态而转化成名词,这就为名词转换为动词打下了基础。

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名词转化为动词的方法。

1、动词化的名词+介词+名词(或代词)结构动词化的名词是指具有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功能的名词。

这一结构在翻译中常被译成动宾结构或主谓结构。

如:. The government call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ore technical schools.政府号召建立更多的技术学校。

汉译英翻译技巧之转性词翻译.

汉译英翻译技巧之转性词翻译.

转性译法常用情况
• • • • • • • • • • • • 一、动词的转译 : 汉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量使用动词,有时,一个句子会出现多个动词。而 英语中,一个句子通常只有一个主动词;汉语中动词使用比较频繁,当翻译 成英语时,常用名词、形容词、介词、副词等词来译 (1)医生建议我多锻炼一些。 The doctor gave me some advice of doing more exercise.(动词转译名词) ( 2)操作机器需要懂得机器的一些性能。 动词的转译 形容词或副词的转译 名词的转译 The operation of a machine needs some knowledge of its function(动词转 译名词) (3)他到商店去买酱油。 He went to the shop for a bottle of sauce.(动词转译介词) (4)一座跨越杭州湾的大桥已经开始建设。 A bridge has been under construction, which will span the Hangzhou Bay. (动词转译名词) (5)获悉贵国遭受地震,我们极为关切。 We are deeply concerned at the news that your county has been struck by an earthquake.(动词转译形容词)
汉译英词法翻译技巧
之转性译法
1
转性译法定义及使用的原因:
• 转性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译语的规范,把原 句中某种词类的词转换成另一种词类的词,也就是 我们通常所说的词类转换。 • 英语和汉语的词类大部分重合,但是在汉语中一 个词可以充当的的句子成分比英语中一个词能充 当的句子成分多。例如,英语中充当主语的只有 代词、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动名词或不定式,充 当谓语的大多为动词;而汉语中,名词、动词、 形容词都可以做主语、谓语、宾语以及表语。因 此,为了保证译文忠实于原文并合乎表达,可以 改变词类。

浅析词性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

浅析词性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

浅析词性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摘要:英语的学习难在翻译,翻译学习难在掌握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词性是语言差异中的一个方面,根据词性,结合语境,可以确定词义,表达准确译文;有时只需要分析原文单词的词性,再对该单词的词性稍微做调整、进行转换,选定词义,也可以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因此,词性对于翻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词性;词义;词性转换;翻译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翻译课程,发现学生们总是学得比较困难,原因有很多,个人觉得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句子结构规律,理解句子结构的前提是掌握单词的词性并加以分析。

英语单词的词性有很多,名词、代词、动词、副词、形容词、介词、连词、冠词、数词、感叹词。

通过词性,可以确定词义,进而可以辅助翻译。

一、英译汉中,根据词性确定词义1.同一个单词,词性唯一,词义却不同有些单词的词性就是一种,含义却很多,这时根据词性,结合语境,可以确定含义。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anual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Owner for its approval, any time prior to the date which is seven days prior to the kick-off meeting. 环境管理手册应在启动会议前7天的任何时间提交业主批准。

分析:本句话中“kick-off”词性为名词,含义较多,与后文“meeting”搭配,译成“启动会议”。

1.同一个单词,词性不同,词义也不同单词的词性不同,其含义也不同。

因此,有时可以借助上下文确定词性,结合语境,进而确定含义。

eg 1: Person means any inpidual, corporation, joint venture, association, trust or government authority. 个人系指任何个人、公司、合资企业、协会、信托或政府机构.分析:“trust”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本句话中“trust”为名词,而非常见的动词“信任”意思,所以结合本句话语境,可以确定为“信托”。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中国经济的崛起,经贸领域的国际合作越来越频繁,因此经贸英汉翻译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是两种常用的翻译方法,它们在翻译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两个方面探讨它们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翻译学者尤迪丝·华西·卡特于1960年提出的,她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传达原文的意义和功能,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以下是功能对等理论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1. 跨文化交际功能在经贸英汉翻译中,跨文化交际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经贸领域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内容,而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法律体系都各有特点,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遵循功能对等原则进行翻译。

在涉及到国际贸易的文章中,英文中可能会使用一些特定的经济术语,如果直译成汉语可能会让读者产生困惑,这时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使用与汉语文化相近的词语或习惯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思。

2. 信息传达功能在经贸英汉翻译中,信息传达是最基本的功能。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让读者了解原文的内容,因此在翻译时需要保持原文的信息量和信息结构,使用功能对等的原则进行翻译。

当翻译一篇英文商业合需要准确传达合同条款的含义,这就需要保持原文的信息结构和语法结构,使用与原文相近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3. 语用功能语用功能是指翻译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语用习惯,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汉语的语用特点,遵循功能对等原则进行翻译。

在英文商业信函中,可能会运用一些礼貌性语言和商务用语,这些用语在汉语中可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符合汉语的语用习惯和表达方式。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是经贸英汉翻译中常用的方法和理论。

它们通过调整语言结构和词性,帮助实现准确和流畅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的句子功能与目标语言的句子功能对等,保持原句的语义和信息。

在经贸翻译中,通过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实现对商务文件、合同和报告等专业文本的精准翻译。

对于一句"贸易战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可以根据功能对等理论将其翻译成"Trade war will have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global economy",保持了句子的功能,并准确传达了文本的意思。

词性转换法是指将源语言中的词性转换成目标语言中对应的词性,以实现语法的准确对等。

在经贸翻译中,由于经济和贸易术语的差异,常常需要进行词性转换,以适应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格式要求。

将一个名词转换为动词,或者将一个形容词转换为名词等。

通过词性转换法,可以实现经济和贸易领域专业术语的准确翻译。

将"market"(名词)翻译成"市场"(名词),将"encourage"(动词)翻译成"鼓励"(动词)。

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旨在实现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通过保持句子的功能对等,可以确保翻译的句子结构和信息传达与原文一致,准确表达原文意思。

通过词性转换,可以充分利用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使翻译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用法,使其更易读易懂。

需要注意的是,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有些句子可能不能完全保持功能对等,或者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此时,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并结合语境和专业知识进行翻译,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效果。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交往的不断深化,经贸英汉翻译已成为热门领域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处理和转换大量的专业术语、经济政策和商业合同等内容,因此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是极其关键的。

本文将就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两种翻译方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说明其优缺点。

一、功能对等理论1.定义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学中的一种翻译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在翻译时注重源语和目标语信息的功能等效性,而非词汇、语法等形式上的对等。

它是对传统对等翻译方法的一种补充和提升,强调目标语信息的准确传达,能更好地保留源语言的意义和思想,并避免翻译的生硬和失误。

2.应用(1)专业术语的翻译。

对于行业领域的专业术语,不应过于着重于词汇的对应,而应通过转换目标语的功能来翻译。

例如,“中介公司”翻译成“intermediary agency”,其含义是指扮演中间调节角色的企业,而不是单纯的“公司”。

(2)商务文书的翻译。

商业合同、投资协议等文书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保留其法律效力和适用性。

因此,翻译者需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并且要根据目标语的文化和法律制度进行准确转换,从而实现功能等效。

(3)经济政策的翻译。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具有较强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并通过功能转换传递政策的深层含义和意图。

二、词性转换法词性转换法是一种语言转换方法,指的是将原始语料中的某个词类转换为目标语中的相应词类。

例如,将形容词转化为副词,将名词转化为动词等。

词性转换法虽然不能完全替代语言的本体形态,但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弥补形式翻译的局限性,实现语义等效。

(1)语法的调整。

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进行语法结构上的调整。

例如,汉语中常使用动宾结构,而英语则更倾向于主语谓语结构。

在翻译时,可以通过将动宾结构转化为主语谓语结构,实现语法上的匹配。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和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都是重要的应用理论和技巧。

1. 语言特点的体现:经贸领域的英汉翻译中,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有一些共同特点和差异,比如法律条款、商业合同等。

翻译时要保持原文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同时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和惯用表达。

例如在英语中使用从句结构较为常见,而在汉语中通过补语进行表达,则需要根据语言特点进行转换。

2. 文化习惯的考虑:经贸翻译中经常涉及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如法律制度、商业模式等。

翻译时需要考虑文化习惯,使得翻译文本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语言习惯和认知习惯。

例如在英语中常用“shareholders”表示股东,而在汉语中一般使用“股东”或“股份持有人”,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根据目标语言文化习惯进行转换。

3. 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经贸翻译中,准确传递原文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时需要理解源语言文本的含义和背景,并使用合适的目标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相同的信息。

例如在英语中使用“consignment”表示寄售,而在汉语中一般使用“寄售”或“委托销售”,因此在翻译时要确保准确传递相同的意思。

词性转换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中的词性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相应的词性,以便更好地适应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法的应用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词转换为名词:在经贸翻译中,一些动词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换为名词进行表达。

例如在英语中使用“establish”表示建立,而在汉语中一般使用“建立”或“成立”等动词形式,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其转换为相应的名词形式。

通过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的应用,可以使经贸英汉翻译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信息,同时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

浅谈词性转换法在汉译英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词性转换法在汉译英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词性转换法在汉译英翻译中的应用作者:王晨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第02期[摘要]结合词性转换法的翻译技巧在汉英翻译中应用,以及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达到翻译的“忠实与通顺”。

[关键词]词性转换法汉译英词性转译法是汉译英中常使用的翻译方法,指:根据汉语的规范表达方式进行词性转换。

比如,由于汉语多用动词,因此在做汉译英时,时常将汉语的动词译为英语中的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等。

汉语的动词转化为英语中的名词当汉语中出现了至少两个或以上的动词,并且在这两个动词中有主次之分时,作为次动词的的汉语可以翻译为英语的名词。

次动词在汉语句子中通常充当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等成分。

例如:例一:了解过去有助于了解现在,了解现在有助于了解未来。

分析:在本句中共出现了“了解”和“有助于”这两组动词。

首先分析一下这两个词,若同时将其翻译成动词,则不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

经过权衡,“了解过去”可将其翻译成主语来平衡句子结构,将“有助于”翻译成句子的谓语,这样翻译句子结构较清晰,层次合理,并能准确地表达原句的意思。

译文:An acquaintance of the past is helpful to the acquaintance of present, which is in turn helpful to the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例二:这些为东亚各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发展经济合作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分析:“保持增长、发展和创造”这三个词在汉语中同为动词。

经过分析,汉语中“为……创造条件”是句子中的主干,将其作为谓语,把“保持增长和发展”用作名词,翻译为宾语,这样较符合英语习惯说法。

译文:These have provided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of 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economic cooperation.汉语的动词转化为英语中的形容词汉语中出现表示知觉、感情、心理状态,以及表示长时间状态的动词时,按照英语的语言习惯,以上词汇通常在英文中以形容词性出现,在翻译成英文时就要将其转化为形容词。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是经贸英汉翻译中常用的两个方法,它们的应用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功能对等理论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根据原文的意义和功能来决定翻译的方式。

这种翻译方法不仅要考虑原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还要考虑上下文的语境和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这种方法的重点是意义与功能对等,而不是严格的语法对等。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应用到很多具体场景中。

例如,在翻译商业文件时,翻译者应该把握原文的商业用语和惯用表达方式,并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去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另外,在翻译经济新闻时,翻译者应该注意原文中的经济术语和行业热词,同时应该考虑如何让目标语言读者更好地理解。

词性转换法是一种将单词从一种词性转换成另一种词性的翻译方法。

例如,将名词转换成动词或形容词,使得翻译更加地简洁准确。

这种方法在英汉翻译中非常常见,因为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差异较大,需要借助这种方法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当翻译经济报告或商业文件时,翻译者可以将一些名词转换成动词,以展现更为活跃的语言风格和思维方式。

在翻译金融领域相关的文本时,翻译者还可以借助词性转换法来恰当地表述数字、比率和其他计量单位,从而避免数字知识差异导致的翻译不准确的问题。

总之,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是经贸英汉翻译中的两个重要方法。

在应用这些方法时,翻译者需要具备深刻的语言学知识和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精髓。

同时,翻译者还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方法和表达方式,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国际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因此经贸英汉翻译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语言结构不同等问题,经贸英汉翻译存在一定困难和挑战。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不断探索适合经贸领域的翻译理论和方法。

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的重要方向。

探讨这两种理论和方法在经贸领域的有效运用,对于提高经贸英汉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并比较它们在翻译实践中的优缺点。

通过对这两种翻译方法的分析,旨在为翻译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在经贸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可以更好地把握经贸领域的特点和要求,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通过比较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的差异和共性,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参考,指导翻译实践中的具体操作。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它们在经贸领域翻译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和原则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核心概念是保持原文和译文在语言功能上的等效性。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语言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而存在的,因此翻译不应仅仅局限于单词和句子的翻译,更应注重传达原文的语言功能和交际意图。

功能对等理论的原则主要包括对等转换、互译转换、张力转换和搁置转换。

对等转换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和译文在语义、语用、语感等方面的对等关系;互译转换指的是通过转换程度的不同来保持原文和译文在翻译效果上的对等;张力转换指的是在保持原文功能的前提下,在译文中进行必要的语言压缩或延伸;搁置转换则是指某些源语词汇或句法结构在翻译时暂时搁置不予转换,而采取其他转换策略。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一、引言经贸英汉翻译是翻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商业、经济、金融等多个领域的翻译工作。

在这个翻译领域中,译者需要不仅仅要熟悉目标语言和源语言,还需要对于相关领域的专业术语有深入的了解。

而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翻译理论和方法来完成翻译任务。

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这两种翻译方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1. 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和原理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Eugene A. Nida提出的翻译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内容对等”和“形式对等”,即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传达原文的内容,还要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特点,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的表达方式。

这种翻译方法着眼于传达原文的意义和语言风格,所以在经贸英汉翻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的经贸英汉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准确、地道。

比如在翻译商业合同、商业信函等文本时,译者要结合原文的内容和形式,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符合商务英语的特点。

在经贸翻译中还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和专业术语的翻译,这就需要译者在应用功能对等理论的还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使译文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词性转换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中的某个词或短语的词性转换为目标语言中对应的词性,并保持语义的完整和准确。

这种翻译方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翻译一些经济、金融领域的专业术语时,更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在实际的经贸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法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翻译一些专业术语和技术性较强的文章。

比如在翻译一些经济学、金融学领域的文章时,译者可能会遇到很多的专业术语和难以翻译的词汇,这时就可以通过词性转换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翻译一些英文中的名词时,可以通过将其转换为汉语中对应的动词或形容词来达到翻译的目的,从而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的表达方式。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主张翻译是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把一种语言中表达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中与之相近似的信息的过程。

而词性转换法是英汉经贸翻译中常用的一种翻译技巧,它是通过对源语词汇的理解和分析,将其在目的语中以不同的词性表达出来,从而实现有效的翻译。

本文将结合实际例子探讨这两种翻译手段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

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不违背信息传递原则的情况下,试图在目的语中寻找与源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Source Text(原文):It is no use to cry over spilt milk.Target Text(译文):覆水难收。

在这个例子中,“It is no use to cry over spilt milk”是一个英语的谚语,它的意思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已经不能改变了,去后悔也没有用。

这句话与“覆水难收”有着非常相似的意思,但是这两个短语之间的字面意义并不一样。

然而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只是将英文的单词或者短语直接翻译成汉语,而要思考如何用中文表达出相同的意思和功能,这正是功能对等理论所强调的。

除此之外,功能对等理论在英汉经贸翻译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场景。

比如对于不同语言中的信函或者商务合同等,我们需要表达相同的意思和功能,但是用词和风格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通常会使用更直观和形象的词语来代替源语中的抽象概念,以实现相似的功能。

例如:在这个例子中,英文中使用了“hereby agree”这样的习惯用语来表示双方的协议已经达成。

而在汉语中,我们常常会使用“约定”这个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和功能。

词性转换法是一种常用的英汉翻译技巧,它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将源语中的某个词汇按照其在目的语中的词性来进行翻译。

这种翻译方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非常常用,可以有效地译出源语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