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作者:魏宝丽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2年第08期

[摘要]唐人王维的诗蕴涵着山水的清音,它以独特的禅思、绘画和意境,在诗园中独树一帜。王维把空灵的禅宗和他独特的山水艺术美学融入到山水诗中,心境与自然融为一体,把他的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创新的技法和思维意境对后世文坛和艺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山水诗文人画隐士禅意

引言

王维(701-761),字摩诘,又称“王右丞”,精通诗歌、书法、绘画和音乐。他在唐开元和天宝年间以诗歌闻名,特别擅长五言,吟颂山水园林。他的书法和绘画尤为精美,后人将其视为南宗山水画的始祖。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大多是山水田园诗,它们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流露出休闲生活的情趣,诗中充满禅意。

王维禅意思想形成的原因

1.母亲的熏陶造就了王维的思想

王维的一生与佛教有着特殊而密切的联系。他深受虔诚的佛教徒母亲的影响,从小信仰佛教。虽然,儒家的仁政理论和积极入世的精神也曾在其思想中占据过主导地位,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政治上的失望和挫折后,佛教和禅宗的观念最终恢复了诗人信仰的主导地位。王维献身于佛教,在禅咏中寻求寄托,实现了自然的解放。他通过禅宗式的朗诵和巡游山水,摆脱了恶政,缓解了内心的压抑,保持了平静的心态,了解了自然,吟诵了自然,理解了禅学,表达了对禅宗理论的深刻理解,虔诚地信仰佛教。他在诗歌创作中经常“融佛入诗”,使自己的诗歌充满了禅意、禅学和禅趣。明末清初的诗论家王士祯在《香祖笔记》中写道:“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他还在《居易录》中评论说:“会戏论唐人诗,王维佛语,孟浩然菩萨语,刘眘虚、韦应物祖师语。”这些评论都借助了佛教用语来表述,揭示了王维的诗歌与禅宗的内在渊源和密切关系。

2.受人文、社会和文化背景的驱动

在唐代,禅宗盛行,大多数文人与禅宗僧侣和佛教徒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经常与禅宗大师聚在一起,谈论佛教和诗歌,因此,在诗歌中使用禅意是自然和流行的。王维将禅意融入

自然山水之中,隐匿禅意语言,展示禅学,更加凸显了禅意。表面上看,他只是在描述风景和静谧山水作品,事实上每首诗的每一个夹缝都有佛教梵文的声音。阅读时,可以捕捉诗中描绘的诗意山水和自然风光,获得审美愉悦;另一方面,读者也可以结合诗人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在更深层次上探索诗中蕴含的禅宗哲理,从而引发对社会和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

3.避世抒情,禅意浸诗

王维在仕途上的不如意,让他看清了现实政治的腐朽黑暗。尽管现实生活是无奈残酷的,但是他坚持抗争,选择做诗、绘画,寄情于这些洗涤心灵、安逸精神的工具,以求看空世间名利,摆脱生活烦恼,避世抒情,在禅意浸诗、墨色山水中寻求情感的寄托与慰藉。与一些文人雅士不同的是,王维没有完全脱离官场,同时也不用像农夫那样亲力亲为去南山种豆,北山劈柴,为生计发愁,他只是保持着自然超脱闲适的心境。王维以一种禅宗的洞观自若的态度来对待世间的一切,使他对宇宙对人生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任运自在的恬淡心境,并将这种心境融入到对一切自然景物的观察当中,融入到对宇宙哲理的思考之中,也融入到自然山水的诗歌创作之中,因而他的诗歌常常显露出一种平淡空澈、心气融合的人生态度和理事无碍、物我圆融的情感心态。以《书事》一诗为例:“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诗中描绘的是细雨刚停、天气转晴、深深静院、门户慢开这一寂静清幽的环境,主人独坐、闲看苍苔、恍兮惚兮、悠然心驰这一清闲静谧的心境。尘世的喧嚣,生活的荣辱,恐怕此时早已忘却,连这青苔也似有若无了。是青苔色欲上人衣来,还是人心已在青苔色?自然妙趣,宛如天成,达到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超然境界。

《鸟鸣涧》一诗刻画出一个极其幽静的境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客观世界是夜静山空,桂花纷落,其境地已是何等的空旷寂寥,而“月出惊山鸟”更是微妙地衬托出夜色中山谷的万籁俱无声,这一瞬间的“动”更反衬出广袤夜空的无比沉寂。这首诗中虽是有动有声,然而绝非噪闹,恰是一种空、静之境,以动态托静态。“人闲”、“夜静”、“花落”、“山空”,是心境亦是处境,在空旷宁静之中,明月乍出,有光而无声,却“惊”动了山鸟,这个“惊”字依然是静的延伸,寂的扩展。桂花轻轻飞落,山鸟啼鸣婉转,更显示出春涧的幽深。这是灵动的气氛,传递出了不着一物的空静心境,这也是宇宙精灵恒在状态的通然了悟,明月千古复万古,山鸟“时鸣春涧中”,亘古与时下打成一片,高深玄妙的衔接组合,令人深深地感觉到“见心”、“见性”的禅意。

4.适宜的居住环境

王维半隐居在辋川有十几年,即现在的西安市蓝田县中部偏南的辋川镇附近。唐代的辋川山峦绵延,峰峦叠嶂,野藤奇花遍布山谷,瀑布溪流随处可见,是秦岭北麓一道奇伟瑰丽的风景线。辋川在历史上不仅是达官贵人、文士骚客心驰神往的风景胜地,而且还有“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的美誉。蓝田山水的钟灵毓秀在辋川,辋川山水灵性的描画更在王维。蓝田的地理、山水成就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境界,在此期间王维留下了大

量的山水田园诗,其中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生活情趣以及闲适恬静的心情。从那时起,他丰富了中国人的审美创造和审美经验。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与禅画

1.学识、才气、禅宗思想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许多画家都爱表现的就是禅宗绘画。禅画,顾名思义,是一种与佛教有关的绘画。王维从小就很聪明。九岁时,他就会书法、作诗、音乐、绘画,年轻时在京城成名,深受禅宗的影响。尽管在修习佛法上,北禅宗注重循序渐进的修炼,南禅宗强调顿悟,但都相信“我的心就是佛,佛就是我的心”,所以没有必要专门在山上寺庙坐禅修行,即使“结庐在人境”,也能“心远地自偏”,“而无车马喧”。王维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尽情地挥洒在自然山水之间,他的诗是受他内心的启发而创作的,他的画源于他的思想、感情以及环境,诗画协调,旋律饱满,达到了诗画融合的极高境界。据说他的青绿山水像李思训,水墨山水像吴道子,他的第一幅破墨技法的风景画就消除了以往风景画的浮华气质。中国画注重笔墨的运用,墨分五色,王维只使用水墨,这是在描线的基础上改进了原有山水画,并用绘画技巧促进水墨的发展。他的绘画笔触清新,力度适中,如果细品他的画,自然可以欣赏到优雅独特的艺术品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诗词,为我们呈现出了美丽的山水画图卷,让人从不同角度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有绘画情感的人读他的诗就是品味他的画,看他的画就是品味他的诗情禅意。王维将绘画与诗歌融为一体,他的诗歌朴素简洁,绘画魅力含蓄丰富,意境清晰、开阔、优美。他在作品中勾勒出自己的天地。笔法随意,墨水平静,线条有力而流畅,在他的绘画空间里,意象与笔墨相得益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他以相应的诗歌为文字媒介,表达事物的意义,将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世界创造了一个更广阔、更隐秘的艺术空间和自然空间。

2.诗入画,意为先

宋代以前,画上落款只是在画的一角用小字落上画家的名字,没有写诗的传统。而在唐代,王维就“以诗入画”,将诗意融入画中,而不是在画上题诗。尽管他将绘画比作“无声的谚语”,并说诗歌“不亚于绘画”,但他关于诗歌和绘画关系的观点最初影响甚微。北宋的苏轼在评论王维的绘画时首先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书同”。同是北宋的画家郭熙也在《林泉高致》中提出,“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从宋代起,擅长诗歌的书画家开始在画上题写诗词,据说“诗、书、画、印四合一”的理论起源于元代,从宋代的苏轼到元代的黄公望,再到明清,诗、书、画、印融合一体的艺术现象,是中国画高雅创作的升华。与西方绘画相比,它的确是中国绘画的一种独特方式。“诗、书、画、印四位一体”也是传统“文人画”的特征。诗、书、画、印的结合,可以融合多种艺术,既可以丰富画面内容,又可以相互反映。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既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王维挥舞着双手追寻着诗情画意,笔间散播着愉悦,笔墨挥洒着骄傲,笔尖流淌着山水,眉间流淌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