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试论王维诗歌孤寂意境中的禅蕴
制毒龙 ”写傍 晚所见香积寺 的景色和作者 的联想 ,面对清 生道 心 者 乎 ? ”
澈 的潭 水 , 联 想 到 寺 中修 禅 的 僧 人 ,这 里 弓用 了 一 个 佛 家 I 总 之 , 时 喻 “ 下 文 宗 ” 、 “ 步 当 代 ” 的 大 诗 人 天 独
的 典 故 : 西 方 水 潭 中 , 曾有 毒 龙 藏 身 ,不 断危 害 人 类 ,后 王 维 , 以他 的才 气 、 学 识 、热 情 和 造 诣 给 后 世 留下 了经 久
寒暑 ,世人 既不知道它 的存在 ,它也不知道人世 的变迁 。
作 , 这 不 容 忽 视 。对 于 这 一 点 我 们 要 格 外 加 以注 意 和 客 观
落 花啼鸟 ,人世 纷纭,在王维看来 都是空虚 。王维 山水诗 批 判 , 这 样 才 能 更 加 全 面 地 评 价 王 维 诗 歌 作 品 的 思 想 内容 中的 “ 禅意 ”,还可 以从 《 鹿柴 》 “ 山不见人 ,但 闻人 和艺术价值 。 空 语 响 。返景入深 林,复照青苔上 ”看 出 。 《 竹里馆 》通 过
纵观 唐代诗坛 ,王维堪称 是一位独 具风格 的诗 人,他 是 山水 田园诗 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 山水 诗因清幽 淡远、空 寂超旷而具有 “ 不着一字,尽得 风流 ” 的妙处和 “ 言外之 意 ,味外之 旨”的韵味 ,他 的成就在于 把禅学理 念演化 为
自己 诗 歌 的创 作 指 导 思 想 , 构 成 了 空 灵 流 动 的诗 歌 意 境 。 在 他 生 前 ,人 们 就 认 为 他 是 “ 当代 诗 匠 ,又 精 禅 理 ” ,死
“ 悟 寂 为 乐 ,此 生 闲 有 余 ” ; 强 调 “ 境 无 心 ” 、 “ 一 对 无 望 为 本 ” , 也 就 是对 一 切 境 遇 不 生 忧 喜 悲 乐 之 情 , 以 一 尘
[王维晚年多写山水诗]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王维晚年多写山水诗]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王维是唐代大诗人,我们学过很多关于他的诗。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此后半官半隐居。
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下狱。
因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
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盛唐时代最着名的诗人之一。
李白因其诗超拔出尘,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而被称为“诗仙”;杜甫诗沉郁顿挫,以现实主义手法感时伤怀,忧国忧民,有圣贤之风,後人尊其为“诗圣”;王维在中国诗歌史上赢得了“诗佛”称号,显而易见,其诗歌创作跟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苑咸在《酬王维》中称王维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胡应麟《诗薮》中也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王维把禅学理念融合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在他笔下出现的常是清净淡远的山水田园,空寂幽静的禅宗意境。
佛教在东汉末年自印度传入中土。
为了能在中土扎根并生长繁衍下去,佛教与中国固有的儒丶道等传统文化杂交融合,在南朝时期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导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很多人心中的思念,这是很多人心中的记忆,王维用他诗意般的笔记录了美好的山水,美好的思念,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到唐代,和王维一起体会禅意的净,体会山水的乐趣。
一、禅意萦绕的王维禅宗是中国的文化,她有深刻的佛教特色,并吸收了道家、玄学的思想,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主要内容。
在唐代时期,禅学文化快速发展,诗歌更是达到鼎盛时期,禅和诗结下了不解之缘,以禅入诗成为一代风气,孟浩然、常建等诗人都在这方面的造诣都颇深,诗作中的禅意都颇深,但王维将禅宗融入诗中的境界是其他人所不及的,其诗可称“字字入禅、句句含禅”他将禅学的淡、远、空、寂等思想渗入其诗,处处体现“静美、澄旷、寂悦”的禅意,王维曾写下“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禅韵盎然。
王维的很多诗中都透露出诗人内心那种随缘尽化、心气容和的人生态度;平淡空澈、任运无心的情感心态;静寂宁澹、神与物游的处事与观物方式。
好禅意萦绕的王维,好美的诗词歌赋,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禅意的世界,心灵似乎都得到了净化。
禅意对其诗歌影响甚为深远,他达到了诗禅合一的境界。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此诗不见半字说禅,不见一丝禅意,但当整首诗营造的意境一出却自然将禅意带出,表面上根本无意表现为禅悟、禅机,绝不刻意说禅,禅意不在字面上,而在境界中,也就是所谓的“绕路说禅”的阐释方法。
如他的《饭覆釜山僧》一诗所言文中不着禅字,但其精神意趣则是最透彻的禅,诗人已把对尘俗生活的认识和体悟提高到了“圣境”。
王维不止在诗中体现禅意,更是将禅的境界理解达到了顶峰,“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薄暮日已薄,禅寂日以固”。
细细读来,禅意尽显,绝美的意境、寂寥的感觉都将王维身上的禅风禅骨表现的益发深刻,直抵人心。
二、美不胜收的山水画王维的禅直接影响王维的作品,不论是诗歌还是画作,禅意都融入其中,他的诗如画卷,铺陈开来给人的感觉是空灵、是淡远的美不胜收。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王维,这位盛唐诗坛杰出的诗人,以其卓越的艺术素养和才能,对“山水自然〞进行审美观照。
他笔下的山水诗,含蕴山水清音,心境与自然浑然一体。
物我两忘、空灵清幽,独具禅思画意、意境之美,在诗苑中独树一帜。
王维的这种将山水诗的审美艺术和禅意的空灵宁静结合起来的创作手法,将其创作推向了顶峰。
下面我们来看看王维山水诗的禅意,欢送阅读借鉴。
一、王维的生平及佛教信仰王维(701-762),字摩诘,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
诗人以在诗作中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表现诗情画意见长。
诗人一生与佛教有着特殊而紧密的联系,其名和字都是取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
王维号摩诘居士。
王维信仰佛教,跟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
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在其母的熏陶下,王维年轻时即信奉佛教。
尽管如此,儒家的仁政学说和积极用世精神仍在其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在历经一系列政治上的失意与挫折后,佛禅理念在他的信仰中终于占据了支配地位,以至诗人笃志奉佛,在禅诵中寻找寄托,在大自然中获得解脱。
王维以禅诵和游乐山水来摆脱肮脏的政治,排遣内心的郁闷,保持心灵的澄静,又以澄净的心灵去体悟自然,在对自然的吟咏中,表达对禅理的深切体会。
他对佛教虔诚而笃信,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使诗作充满禅意、禅理、禅趣。
后清代诗论家王士祯在《香祖笔记》明确指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
〞并在其后来的《居易录》中更强调指出:“会试论唐人诗,王维佛语,盂浩然菩萨语,刘虚、韦应物祖师语〞,皆以佛语评论之,透露出王维诗与禅教的内在渊源与紧密联系,其更被人尊称为“诗佛〞。
二、禅宗思想与王维思想的渊源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道、释三教并存、调和的方针,在入唐以后并没有大的改变,随着武后时代重佛教之风的盛行和大规模的寺庙建设、佛经翻译,佛教得到迅速的传播和开展。
王维山水诗——论禅意与画意
王维山水诗——论禅意与画意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从陶渊明那里撷取其淡远的情韵,从谢灵运那里吸取工致的笔意,结合自身对于禅意的独特把握,把自然界中最优美、最动人的画面,用精致疏淡的手法表现出来。
他的禅诗虽然表现的是一种游离于现实之外的休闲情调和幽冷孤独的寂寞情怀,但他对自然景物体味的细腻,对山水田园的色彩、声息、动态的细致深刻的感受,使作品意境更加深邃、画意更加浓郁、诗情更加丰厚,将意象与意境完美地统一。
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使艺术表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画意王维,在我国诗歌史上以“诗佛”著称。
他既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又是精通禅理的佛教居士。
他所创作的诗作,风靡当世,留泽后代,享有崇高的声誉。
他所创造出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而其中之一则是能够将佛教禅宗的哲理思想融汇于诗作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诗歌。
一、禅意禅和禅宗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禅指的是一种修道方式,而禅宗是佛教的一支,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一个重大变革。
佛教由释迦摩尼创立后,据说他的第二十八代菩提达摩于公元520~526(梁武帝时期)来到中国,成为中国禅宗的创始人。
他们主张一念顿悟直入佛教,并且提出禅学应当“不立文字”,即不以外在的语言文字枷锁束缚阻碍人们去把握心的世界。
认为“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即修禅不须用外在的形式。
人们对禅法的获得不一定非要通过苦修,既可以隐遁山林,又可以混迹街市与朝廷;在声色名利场中,能出淤泥而不染,成为尘世中的解脱人,从世俗生活中体会宗教感情。
他们还破除了一切僧侣戒律,摒弃传统的“戒、定、慧”修行的准则,主张举手投足皆为禅,纯任自然,毫无拘束。
王维所选择的就是这样一种为摆脱尘世苦恼而参禅的方式。
王维的佛教渊源来自于家庭影响,在王维出生时,他母亲梦见维摩诘入室,于是给王维起了这个名号“维摩诘”。
当然,王维不是一开始就要遁入空门的。
他年轻时也是有满腔热血、有进取之心的男儿豪情,几经官宦沉浮后他变得消极了。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和禅意
分类号密级U D C 编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和禅意所在院系文学院专业名称对外汉语年级 2009级学生姓名刘晓学号 0950120031指导教师龙珍华二○一三年五月论文原创性说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龙珍华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用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个人承担。
作者:日期:文献综述概述: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由于其诗中颇具禅宗意味而被誉为“诗佛”。
王维不仅是个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个画家,而且他又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
因此他的诗中既蕴涵着画意也蕴涵着禅意。
由于唐代采取思想兼容的态度,在思想领域里则是儒、释、道并存。
王维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士人的文化积淀下,他的诗歌中又隐现着儒家和道家思想,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正文:王维的思维创作受到佛教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其好友苑咸曾经评价其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大多数学者从佛教的角度研究王维,但同时也有人研究王维诗中的画意。
因此学界关于王维山水诗的研究一直有很多专著论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理论成果和看法做一些总结,如下:1、张丽娟在《王维隐居终南期间佛教思想研究》中总结了学界对王维研究的现状:“国内学术界对王维的深入研究大体上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
此后,各种形式的研究成果不断地出现。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佛教对王维生活方式的影响、佛教对王维文学创作手法与内涵的的影响、王维诗表现的禅趣禅意和佛理等几个方面。
”由此可见佛教对王维的影响之大。
徐流奇在《禅学理念与王维诗风》中分析到:“王维前期诗歌受北宗禅影响,多为佛教禅理的直接传达;后期受南宗禅影响,将玄冥的禅意化入诗。
”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禅宗审美观,尤其是对空寂之美的追求和赞颂,以及以自我心性的圆满和灵动为目标,并且将这种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融合为一体,最后导致王维诗歌空灵清丽风格的形成。
试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试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袁付斌内容提要:唐代的‚诗佛‛王维尤以其清幽淡远空寂超旷的的山水诗而传诵千古,王维的山水诗崇尚写意,追求韵味与情感的最高艺术,大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也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无穷品味。
王维饱有禅味的山水诗,被历代理论家们推崇备至。
他对中国的山水诗发展具有极大影响,而他的山水诗的成就,是和他的把禅学理念演化为自己诗歌创作指导思想,把禅人参禅悟道的某些方式引进诗歌创作有关的,而也正是他诗中的禅理禅趣,构成了其空灵流动的诗歌意境。
本文试从王维诗的禅意的生成、禅意在诗中的体现和禅诗的审美等方面来探讨王维山水诗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中国佛学已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一、禅意的生成1、家庭环境的熏染。
王维在《赞佛文》中称自己‚以般若力,生菩提家‛,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
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
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
又此经专说般若,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
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
其母崔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带发修行,并因同乡的关系,师事一代名僧大照(《宋高僧传》记为大慧)普寂禅师三十余年(大照禅师名普寂,是禅宗北宗首领神秀的弟子,神秀圆寂后,‚天下好释者咸师事之‛,唐中宗还特地下制‚令普寂代神秀统其法众‛,于是名望更高,‚王公士庶竞来礼谒‛,成为当时的佛教首领),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往山林,志求寂静‛(《请施庄为寺表》),这对事母至孝的王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试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王维的一首著名的山水诗。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独自在山水间游玩,感受自然之美的场景。
这首诗简洁而充满禅意。
"行到水穷处"描述了一个人在山水间行走,走到了水的尽头,象征着他在自然界中寻找深刻的感受。
"坐看云起时"描述了他坐下来观看云的升起,感受自然的动态变化,并在内心深处寻找宁静。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也展现了他对自我内心探索的热爱。
论王维山水诗空灵清远的意境_陈金刚
论王维山水诗空灵清远的意境陈金刚李倩摘要:王维山水诗的最大贡献,在内容上是诗与禅的融合,在创作方法上是诗与画的融合。
由于这两种融合,他成功地创造出空灵清远的艺术意境,在中国诗歌史中,他是独树一帜的。
如果说佛教传到中国,就变成了中国化的禅宗,那么王维的山水诗,便是禅意的诗化。
关键词:王维;禅宗;山水诗;意境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2-0095-05谈王维山水诗“空灵清远”的文章较多,但基本上都是外在样态上的描述,缺少对其“空灵清远”独特性所在的阐析。
笔者认为,王维山水诗意境的审美特征是空灵清远,而本质问题则是画境与禅境的圆融一体。
这是他与其他诗人的不同之处。
大体说来,谢灵运山水诗的风格虽然也具有空灵清远的外在表现形态,但他主要是以“玄”学眼光来观照山水,是诗学与玄学的合一;陶渊明的作品自然清淳,风格与王维亦有类似之处,但诗中却缺乏浓郁的禅意。
王维的山水诗涵永清悠,诗境虚清空灵,风格清丽淡远,在“以画为诗”的画境中,蕴含有浓郁的禅意,通体折射出浓厚的佛性之光。
一、王维山水诗:画境与禅境的圆融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自己也曾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能够融入绘画方面的种种技巧与观念,使得他的山水诗呈现出“诗中有画”的突出特点。
但“诗中有画”只是王维山水诗外在样态上的审美特征,画境和诗情中所含蕴的质核是浓厚的佛学意味和佛性之光。
正是这种画境与禅境的圆融,才构成王维山水诗具有中国诗史上“这一个”的特性。
根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略作统计,在王维各类诗体中出现“空”字大约有90次①,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语符,在诗中有着极丰富的内涵。
如“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以上诸例是王维诗中常见的主要用法。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王维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之作,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空灵之美、神韵缥缈和空明的境界刻画得入木三分,把禅宗思想与宗教感情化为诗思,具有独特风格。
王维(701-762),字摩诘,其名和字都是取自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
诗人以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表现诗情画意见长。
作为中国士大夫文人的代表人物,王维与佛教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一生与佛教都有着特殊而又紧密的联系。
他对佛教虔诚而笃信,在他的诗文里谈佛经、谈禅理,可谓是屡见不鲜。
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诗”,使诗充满禅意、禅理、禅趣。
以至在他生前,好友苑盛《酬王维序》就认为其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
后清代诗论家王士祯《香祖笔记》明确指出:“唐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
观王(维)裴(迪)《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并在其后来的《居易录》中更强调指出:“会试论唐人诗,王维佛语,盂浩然菩萨语,刘虚、韦应物祖师语”,皆以佛语评论之,透露出王维诗与禅教的内在渊源与紧密联系,其更被人尊称为“诗佛”。
显然,不论是说王维“以佛入诗”,还是说其“以禅入诗”,都强调了王维诗歌与佛教禅理间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为此很多研究者都倾向于穿透王维山水诗中的“空”、“寂”、“静”等特质层面解读其蕴涵于其中之禅意。
王维的山水诗之所以能够很自由地表现禅的意境,决定性的原因在于诗与禅的价值取向、情感特征、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巧妙联系。
本文尝试突破前人的审美视角,拟从王维对山水诗构思设计、描写手法、艺术表达三个层面的细腻特质捕捉沉淀于其中的禅意、禅理、禅趣。
一、构思设计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禅宗信奉“梵我合一”,“我心就是一切”的世界观。
在直觉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中“我”与自然溶为了一体,区别与界限消失了,“我”的情感、“本心”注入到山河大地、花鸟草木中,山河大地、花鸟草木也成为“我”,表现“我”的心境与思想。
论王维山水诗空灵清远的意境_陈金刚
论王维山水诗空灵清远的意境陈金刚李倩摘要:王维山水诗的最大贡献,在内容上是诗与禅的融合,在创作方法上是诗与画的融合。
由于这两种融合,他成功地创造出空灵清远的艺术意境,在中国诗歌史中,他是独树一帜的。
如果说佛教传到中国,就变成了中国化的禅宗,那么王维的山水诗,便是禅意的诗化。
关键词:王维;禅宗;山水诗;意境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2-0095-05谈王维山水诗“空灵清远”的文章较多,但基本上都是外在样态上的描述,缺少对其“空灵清远”独特性所在的阐析。
笔者认为,王维山水诗意境的审美特征是空灵清远,而本质问题则是画境与禅境的圆融一体。
这是他与其他诗人的不同之处。
大体说来,谢灵运山水诗的风格虽然也具有空灵清远的外在表现形态,但他主要是以“玄”学眼光来观照山水,是诗学与玄学的合一;陶渊明的作品自然清淳,风格与王维亦有类似之处,但诗中却缺乏浓郁的禅意。
王维的山水诗涵永清悠,诗境虚清空灵,风格清丽淡远,在“以画为诗”的画境中,蕴含有浓郁的禅意,通体折射出浓厚的佛性之光。
一、王维山水诗:画境与禅境的圆融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自己也曾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能够融入绘画方面的种种技巧与观念,使得他的山水诗呈现出“诗中有画”的突出特点。
但“诗中有画”只是王维山水诗外在样态上的审美特征,画境和诗情中所含蕴的质核是浓厚的佛学意味和佛性之光。
正是这种画境与禅境的圆融,才构成王维山水诗具有中国诗史上“这一个”的特性。
根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略作统计,在王维各类诗体中出现“空”字大约有90次①,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语符,在诗中有着极丰富的内涵。
如“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以上诸例是王维诗中常见的主要用法。
妙语禅机意无穷——试论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 34 -2023年 第9期一、王维山水诗概述唐代诗人王维(701—761)出生于蒲州(今山西运城),自幼就有书画音乐天赋,善于作诗。
开元十九年(731)状元及第后,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利用空暇与好友修心作诗,悠闲自得。
王维早年仕途顺利,意气风发,壮志满怀,后多次被贬降职,40岁以后隐居礼佛。
任伪职的经历,让其心中饱含家国愤恨,触发爱国明志的创作灵感。
王维的诗歌成就以山水诗最优,体现了他远离尘俗、自然清新的个性。
王维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与山水中寻求寄托,此种心绪充分体现于他的诗歌创作中,因此诗歌中常带有佛教隐喻和禅宗思想。
人们推崇王维的山水诗,不仅因为这些诗作中蕴含颇高的艺术技巧,更因为对其中体现的闲情别致产生了共情。
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禅宗思想,以及人们对其在唐朝诗坛超然地位的肯定,使得后人称王维为“诗佛”。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以禅入诗”,不仅丰富了诗歌所带来的画面感,也提高了诗歌的精神境界。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主要体现为四点:以“佛”入诗,在诗句字词运用中,大量使用佛学用语;以“佛”化境,利用佛学宁静平和的意境引人入胜;以“佛”添趣,采用佛学入定过程中给人带来的安静愉悦,将佛学中解脱尘俗的怡然自得诠释在诗中;以“佛”增味,诗句中看似简单的渔钓、咏唱,都是富有画面感和禅意的,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安逸,值得人们品读时慢慢回味思考。
二、王维禅佛思想的来源(一)时代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这与佛教禅意中的精神境界兼容互通。
武周时期,佛教得到了极高的肯定,盛唐时期又实行了开明的文化政策,佛教思想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艺术创作也受到佛教审美的深刻影响。
不仅诗歌创作中的音律节奏被赋予大量佛教元素,“无量天尊、有容乃大”的佛学思想更是引导诗歌创作将精神与人文自然审美统一,融合互通、突破界限,展示出盛唐时期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审美趋势,既迎合当时人们的心理期望,亦符合当时艺术创作的美学眼光。
论王维山水诗与宋代山水画的禅宗美学观
一
王维 山水诗 已入禅 , 二者 同样属于 一种超逻辑 和超概念 的 体验 , 这种体验又被他 融入 了画境 之 中, 出现 了“ 画中有诗” 的禅
。
早 慧, 工诗 善画 , 博学 多艺。十五岁 即谋求功名 , 二十岁 中
机。 虽然我们 不能直接 体验其 画作 的禅境 , 助他 的诗作 , 但借 可
以达到主体和客体 、 心和 物的融合 , 也就是禅 宗的“ 即心是佛” 的
进 士, 任太乐丞 。后 因署 中伶人舞黄狮子事 受到 牵累, 贬为济州
司仓 参 军。 开元 十 四年 ( 元 76 复到 淇上 为 官 , 隐居淇 公 2 年) 后 上。开元 十七年, 回长 安闲居 , 并从荐福 寺道 光禅师学佛。开元 二十三年春 , 擢升为右拾遗 , 史称“ 王右 丞” 。开元 二十九年 春 曾
里馆》 ; 户寂 无人 , 纷开且 落(辛夷坞》 ; )涧 纷 《 )等等。王 维后期
山水诗 正是超 越 了以心逐 物 的局 限 , 上升到禅 宗的无心 自然之 境界 , 入 了不写入 而有人 , 进 写人 而不 见人 的“ 无我之境 ” 。
见语依依。 即此羡 闲逸 , 吟《 怅然 式微》 ” 。
一
王 维 的《 鸣 涧》 有异 曲同工之 效 :人 闲桂 花 落 , 静春 山 鸟 具 “ 夜 空。月 出惊 山鸟 , 时鸣春涧中。在王维 的这首诗 中, ” 作为观景主 体 的人 已 隐去 , 出诗人 有意在意境上入禅 , 被 衬托 而不是直指某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王维 山水 诗 的禅机 画意
中国的 山水 田园诗在 魏 晋南北朝 时期 以谢 灵运 、 陶渊 明等 人为代表 , 形成 了一次发展的高潮。第二个 高潮则发 生在 唐代 , 以王维、 浩然等人 为代 表 , 以王维的 山水诗最 能体现禅 宗的 孟 又
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作者:j i a n g sh a25摘要:唐代的“诗佛”王维以其意境淡远,禅味浓郁的山水诗而传诵千古,王维的山水诗崇尚写意,追求韵味与情感的最高艺术,大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也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无穷品味。
王维饱含禅味的山水诗,被历代理论家们推崇备至,对中国的山水诗的发展确有较大影响,而他的山水诗的成就,是和他的把禅学理念演化为自己诗歌创作指导思想,把禅人参禅悟道的某些方式引进诗歌创作有关的,也正是他诗中的禅理禅趣,构成了其空灵流动的诗歌意境。
本文认为,王维的山水诗歌成就与他早年开始的生活方式无不相关,他的家庭、朋友及仕途人生的曲折和社会、文化环境都对他禅宗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试从王维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出发,解析禅宗对王维的影响,并试论王维将宗教体验与为审美体验互为融合的禅宗境界。
【关键词】:环境影响宗教体验审美体验【正文】: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而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受到种种环境的影响。
西晋思想家傅玄就曾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决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除开外界的因素,也不可避免的有自身的原因。
我们从很多例子可以看出不同的环境陶冶不同的性情,造就不同的人生。
南山的幽静给予了陶渊明淡泊的心性,瓦尔登湖的清澈给予梭罗静谧的性格,陋室的简朴给予刘禹锡高洁傲岸的情操,《童年》中阿廖莎的兄弟在大人影响下,尖酸刻薄;《骆驼祥子》中主人公也在社会阴冷的暗流中陷入麻木不仁……环境如同一双无形的浆,在我们的心湖上划播出涟漪,翻腾起浪潮,在一点一滴中改变着我们,影响一生。
那么,生活在盛唐佛教文化昌盛时代的王维是否也将受到环境的影响呢?清人徐增曾将王维与李、杜相比较,指出其诗与佛禅的关系:“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指释迦牟尼)之学,字字皆合圣教。
”(《而庵说唐诗》)说王维诗“字字皆合圣教”,虽然渲染过甚,但却道出其诗深于佛禅的特点。
浅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唐季冲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摘 要:王维年少而才高,以精通音乐、绘画、书法出众,被尊为“诗佛”。
但是王维诗歌前后期风格情调有明显不同,前期诗篇多豪情激昂,后期转向山水田园风格,表达闲情逸致或是佛家禅理。
本文将王维的山水诗与普通禅理诗作比较,从写作手法及意境的角度阐述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恬淡作者简介:唐季冲(1989.11-),江苏省南通市人,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6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85-01王维作为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除了吟诗作赋,在音乐及书画方面有所造诣,还擅儒、禅与老庄,故有“诗佛”的美誉。
本文着重从写作手法及意境的角度,赏析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中的禅意。
一、“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一)禅宗:佛教的传入自南朝起到近代,禅诗经典而不衰,作为一种诗派,得到诸多圣贤热捧。
而佛教真正开始中国化,从六组慧能开始主张从世俗中体会宗教感情[1]。
历来研究者将禅诗分为了禅家诗、禅理诗及禅韵诗,这类禅诗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擅长以白描的写作手法,描写山山水水;或者是借助丰富的物象,以此抒发诗人内心的空灵静;在这类诗中,诗人多借助于对比、比喻、反衬等表现手法,赋予诗歌禅理。
(二)王维与禅的渊源也许是受母亲礼佛的影响还是因为所处时代的动乱局面,王维虽然位居朝堂之上,但自己的内心已不如往日一腔热血。
王维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借禅诗予以明志,这也可以理解,从他仕途经历可以看出,王维有志不得事,后期又经历了安史之乱,动荡的局面已把诗人的踌躇壮志磨灭得差不多了,最后到晚年王维沉湎于佛理。
王维的禅诗,追求虚静幽寂的情趣,借助空山、鸟语、落花、寺庙、明月等描写反衬诗人宁静淡泊之志。
其实这正是佛家所阐释的人生哲理:看淡名与利,一切皆空的。
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及其审美价值
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及其审美价值李艳亭中国文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彰显出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风采。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奇葩,为后人留下取之不尽的文化给养。
在那个名家辈出、群星丽天的文化背景下,诗歌流派纷呈,诗人创作各具特色。
以山水田园诗创作为主的王维,在佛教禅宗的影响下通过诗歌的美感去探索宗教的灵性,创造出许多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禅诗”。
一、王维诗歌风格的转变在探索王维诗歌创作的发展历程时,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并不是固守于同一种风格,而是体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之下的对艺术的不同审美把握。
在他的早期诗作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文人士子少年壮志的豪迈和一片赤子报国之心。
如: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过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吏,都户在燕然。
《使至塞上》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献天子。
《从军行》这些诗作从不同角度展示出诗人立志报国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戍边的豪情。
然而四十岁左右的王维在经历了生命中诸多的坎坷之后,诗作的风格中多了一份隐逸安禅的闲适,少了一些敢于与世抗争的积极心态。
但正是这一转变使他的创作更富有个性,更具有艺术审美的宏阔而丰富的意境。
“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
来着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孟城坳》)作者观察世相,仰天长叹,人事代谢不息须臾,抒发了其亲身体验到的佛教中“诸行无常”。
而他的《文杏馆》“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则表现了诗人在一草一木中参悟到的禅意,用自然景物展示法界的圆融。
《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人从不同侧面烘托山寺的深幽宁静,创造了超脱尘俗忘我入禅的境界。
又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很多人心中的思念,这是很多人心中的记忆,王维用他诗意般的笔记录了美好的山水,美好的思念,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到唐代,和王维一起体会禅意的净,体会山水的乐趣。
一、禅意萦绕的王维禅宗是中国的文化,她有深刻的佛教特色,并吸收了道家、玄学的思想,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主要内容。
在唐代时期,禅学文化快速发展,诗歌更是达到鼎盛时期,禅和诗结下了不解之缘,以禅入诗成为一代风气,孟浩然、常建等诗人都在这方面的造诣都颇深,诗作中的禅意都颇深,但王维将禅宗融入诗中的境界是其他人所不及的,其诗可称“字字入禅、句句含禅”他将禅学的淡、远、空、寂等思想渗入其诗,处处体现“静美、澄旷、寂悦”的禅意,王维曾写下“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禅韵盎然。
王维的很多诗中都透露出诗人内心那种随缘尽化、心气容和的人生态度;平淡空澈、任运无心的情感心态;静寂宁澹、神与物游的处事与观物方式。
好禅意萦绕的王维,好美的诗词歌赋,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禅意的世界,心灵似乎都得到了净化。
禅意对其诗歌影响甚为深远,他达到了诗禅合一的境界。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此诗不见半字说禅,不见一丝禅意,但当整首诗营造的意境一出却自然将禅意带出,表面上根本无意表现为禅悟、禅机,绝不刻意说禅,禅意不在字面上,而在境界中,也就是所谓的“绕路说禅”的阐释方法。
如他的《饭覆釜山僧》一诗所言文中不着禅字,但其精神意趣则是最透彻的禅,诗人已把对尘俗生活的认识和体悟提高到了“圣境”。
王维不止在诗中体现禅意,更是将禅的境界理解达到了顶峰,“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薄暮日已薄,禅寂日以固”。
细细读来,禅意尽显,绝美的意境、寂寥的感觉都将王维身上的禅风禅骨表现的益发深刻,直抵人心。
二、美不胜收的山水画王维的禅直接影响王维的作品,不论是诗歌还是画作,禅意都融入其中,他的诗如画卷,铺陈开来给人的感觉是空灵、是淡远的美不胜收。
品味王维山水诗中的佛理禅境之美
品味王维山水诗中的佛理禅境之美【摘要】王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山水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深邃的审美意蕴。
在王维的山水诗中,常常体现着佛理的思想。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出禅境般的宁静与清净。
读者在品味王维山水诗时,仿佛置身于禅境中,感受到自然与心灵的融合。
佛理和禅境在王维的诗中给予读者深刻的启示,帮助人们提高心灵境界,体验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王维山水诗中的佛理禅境之美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界的启发,展示出一种广为传颂的审美境界。
通过品味王维的山水诗,我们能够体会到佛理和禅境之美,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关键词】关键词:王维、山水诗、佛理、禅境、意境描写、自然、心灵合一、启示、人生境界、审美境界。
1. 引言1.1 王维:伟大的山水诗人王维,东晋著名诗人,被誉为山水诗的杰出代表。
他以超凡脱俗的诗才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
王维的山水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而闻名,他以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王维的山水诗不仅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他通过描绘山水的壮丽景色和自然万物的生命力,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清澈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
王维的诗作中常常融入佛理的思想,他倡导超然世俗,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宁静,主张顺应自然,与宇宙融为一体。
他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生,追求内在的深层意义,超越了物质的束缚和欲望的困扰。
王维的山水诗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更蕴含了他对人生境界和精神境界的探索和领悟。
他的诗作如同一幅幅富有哲理和禅意的画卷,让人在阅读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丰富多彩的人生意义。
1.2 山水诗的审美意蕴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清新的文笔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诗作中,山水常常被描绘得如诗如画,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山水诗在中国文学传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不仅是一种审美体验,更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心灵的和谐统一。
谈“以禅论诗”——以王维山水诗为例
95品 评谈“以禅论诗”——以王维山水诗为例柯 昱在《沧浪诗话》中,严羽提出“论诗如论禅”,同时指出,盛唐之诗为禅中上乘之品。
而盛唐诗人中,王维享有“诗佛”的美誉,其山水诗蕴含丰富的禅学意味。
实际上,“以禅论诗”的真正核心在于“妙悟”,本文以王维的山水诗作为研究对象,以“妙悟”作为切入口,论证“以禅论诗”的方法在诗歌鉴赏实践中运用的可行性。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诗歌美学著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在这部著作中,严羽提到“论诗如论禅”,开辟了以禅喻诗的论诗方式。
同时,严羽进行分级,将盛唐之诗列为禅中第一义,又将诗道的核心归于妙悟。
运用“以禅论诗”的方法论作为指导,鉴赏盛唐诗人王维所擅长的山水诗中的妙悟,人们可以一睹禅中第一义之风采。
分析诗中禅意,也是严羽诗论的一次实践尝试。
一、“以禅论诗”之争在《沧浪诗话·诗辨》中,严羽说:“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
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
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
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
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
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
”严羽所述的“论诗如论禅”,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其中,一个主要争论为:严羽“以禅喻诗”是否必要,这直接关系到这个方法是否能成立的问题。
一些诗学学者认为,不必借禅为喻,甚至反对“以禅喻诗”,认为这种方法会阻碍诗的发展。
例如,与严羽处于同时期的刘克庄认为:“诗之不可为禅,犹禅之不可为诗也。
何君合二为一,余所不晓。
夫至言妙义,固不在于语言文字,然舍真实而求虚幻,厌切96品 评近而慕阔远,久而忘返,愚恐君之禅进而诗退矣。
”相反,一些诗家学者甚为推崇严羽的“以禅喻诗”,明代都穆《南濠诗话》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严沧浪谓论诗如论禅:‘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共6篇) - 诗词名句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共6篇)-诗词名句篇1: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唐代诗人王维,幼年深受其母亲尚佛的影响,成年之后追随禅师潜修禅法,晚年更加笃信佛教归心于佛。
在其留存下来的三百七十多首诗歌中,多呈现出鲜明的佛理思想痕迹,同时又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诗情画意见长,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诗作充满禅意、禅理与禅趣。
一.王维尚佛的缘由及过程唐代是中国佛教全面成熟的阶段,诗人擅佛也是平常之事。
王维从小深受其母亲信佛思想的熏陶,他的母亲“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不到三十岁就拜道光禅师门下;公元740年,王维在知南选的途中与南宗大师神会相遇。
王维问及“若为修道得解脱”之法。
神会答曰:“众生本自心净,若更于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
”自此,王维开始对神会顿悟的南宗佛法颇具倾心。
《旧唐书》记载王维: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档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王维曾为慧能大师作碑铭,任侍御使出使南阳时遇慧能弟子神会宣扬禅宗心要,一见倾心,又与慧能再传弟子马祖道一深有交情,禅宗思想对王维影响其深。
王维赞慧能大师:“举手投足,皆是道场,是心是性,同性怀海。
‘这也可以看作是王维自己的境界。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
”(《坛经》)除却家庭环境的影响之外,王维中年以后倾心于佛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其生活及仕途上屡遭重创。
王维最早谈到佛的一首诗是《偶然作六首》,其三诗中有两句为“爱染日以薄,禅寂日以固”,表明其对佛教的信仰己日益牢固。
这首诗写于开元十五年,是王维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一事的六年之后,改官淇上,作于淇上为官期间。
当时,王维因为仕途的失意而萌生隐遁的思想,遂开始倾心于佛教,寻求解脱。
两年后,王维居长安,即从荐佛寺道光禅师学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王维山水诗的禅意作者:魏宝丽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2年第08期[摘要]唐人王维的诗蕴涵着山水的清音,它以独特的禅思、绘画和意境,在诗园中独树一帜。
王维把空灵的禅宗和他独特的山水艺术美学融入到山水诗中,心境与自然融为一体,把他的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创新的技法和思维意境对后世文坛和艺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山水诗文人画隐士禅意引言王维(701-761),字摩诘,又称“王右丞”,精通诗歌、书法、绘画和音乐。
他在唐开元和天宝年间以诗歌闻名,特别擅长五言,吟颂山水园林。
他的书法和绘画尤为精美,后人将其视为南宗山水画的始祖。
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诗大多是山水田园诗,它们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流露出休闲生活的情趣,诗中充满禅意。
王维禅意思想形成的原因1.母亲的熏陶造就了王维的思想王维的一生与佛教有着特殊而密切的联系。
他深受虔诚的佛教徒母亲的影响,从小信仰佛教。
虽然,儒家的仁政理论和积极入世的精神也曾在其思想中占据过主导地位,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政治上的失望和挫折后,佛教和禅宗的观念最终恢复了诗人信仰的主导地位。
王维献身于佛教,在禅咏中寻求寄托,实现了自然的解放。
他通过禅宗式的朗诵和巡游山水,摆脱了恶政,缓解了内心的压抑,保持了平静的心态,了解了自然,吟诵了自然,理解了禅学,表达了对禅宗理论的深刻理解,虔诚地信仰佛教。
他在诗歌创作中经常“融佛入诗”,使自己的诗歌充满了禅意、禅学和禅趣。
明末清初的诗论家王士祯在《香祖笔记》中写道:“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
”他还在《居易录》中评论说:“会戏论唐人诗,王维佛语,孟浩然菩萨语,刘眘虚、韦应物祖师语。
”这些评论都借助了佛教用语来表述,揭示了王维的诗歌与禅宗的内在渊源和密切关系。
2.受人文、社会和文化背景的驱动在唐代,禅宗盛行,大多数文人与禅宗僧侣和佛教徒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们经常与禅宗大师聚在一起,谈论佛教和诗歌,因此,在诗歌中使用禅意是自然和流行的。
王维将禅意融入自然山水之中,隐匿禅意语言,展示禅学,更加凸显了禅意。
表面上看,他只是在描述风景和静谧山水作品,事实上每首诗的每一个夹缝都有佛教梵文的声音。
阅读时,可以捕捉诗中描绘的诗意山水和自然风光,获得审美愉悦;另一方面,读者也可以结合诗人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在更深层次上探索诗中蕴含的禅宗哲理,从而引发对社会和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
3.避世抒情,禅意浸诗王维在仕途上的不如意,让他看清了现实政治的腐朽黑暗。
尽管现实生活是无奈残酷的,但是他坚持抗争,选择做诗、绘画,寄情于这些洗涤心灵、安逸精神的工具,以求看空世间名利,摆脱生活烦恼,避世抒情,在禅意浸诗、墨色山水中寻求情感的寄托与慰藉。
与一些文人雅士不同的是,王维没有完全脱离官场,同时也不用像农夫那样亲力亲为去南山种豆,北山劈柴,为生计发愁,他只是保持着自然超脱闲适的心境。
王维以一种禅宗的洞观自若的态度来对待世间的一切,使他对宇宙对人生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任运自在的恬淡心境,并将这种心境融入到对一切自然景物的观察当中,融入到对宇宙哲理的思考之中,也融入到自然山水的诗歌创作之中,因而他的诗歌常常显露出一种平淡空澈、心气融合的人生态度和理事无碍、物我圆融的情感心态。
以《书事》一诗为例:“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诗中描绘的是细雨刚停、天气转晴、深深静院、门户慢开这一寂静清幽的环境,主人独坐、闲看苍苔、恍兮惚兮、悠然心驰这一清闲静谧的心境。
尘世的喧嚣,生活的荣辱,恐怕此时早已忘却,连这青苔也似有若无了。
是青苔色欲上人衣来,还是人心已在青苔色?自然妙趣,宛如天成,达到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超然境界。
《鸟鸣涧》一诗刻画出一个极其幽静的境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客观世界是夜静山空,桂花纷落,其境地已是何等的空旷寂寥,而“月出惊山鸟”更是微妙地衬托出夜色中山谷的万籁俱无声,这一瞬间的“动”更反衬出广袤夜空的无比沉寂。
这首诗中虽是有动有声,然而绝非噪闹,恰是一种空、静之境,以动态托静态。
“人闲”、“夜静”、“花落”、“山空”,是心境亦是处境,在空旷宁静之中,明月乍出,有光而无声,却“惊”动了山鸟,这个“惊”字依然是静的延伸,寂的扩展。
桂花轻轻飞落,山鸟啼鸣婉转,更显示出春涧的幽深。
这是灵动的气氛,传递出了不着一物的空静心境,这也是宇宙精灵恒在状态的通然了悟,明月千古复万古,山鸟“时鸣春涧中”,亘古与时下打成一片,高深玄妙的衔接组合,令人深深地感觉到“见心”、“见性”的禅意。
4.适宜的居住环境王维半隐居在辋川有十几年,即现在的西安市蓝田县中部偏南的辋川镇附近。
唐代的辋川山峦绵延,峰峦叠嶂,野藤奇花遍布山谷,瀑布溪流随处可见,是秦岭北麓一道奇伟瑰丽的风景线。
辋川在历史上不仅是达官贵人、文士骚客心驰神往的风景胜地,而且还有“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的美誉。
蓝田山水的钟灵毓秀在辋川,辋川山水灵性的描画更在王维。
蓝田的地理、山水成就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境界,在此期间王维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其中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生活情趣以及闲适恬静的心情。
从那时起,他丰富了中国人的审美创造和审美经验。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与禅画1.学识、才气、禅宗思想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许多画家都爱表现的就是禅宗绘画。
禅画,顾名思义,是一种与佛教有关的绘画。
王维从小就很聪明。
九岁时,他就会书法、作诗、音乐、绘画,年轻时在京城成名,深受禅宗的影响。
尽管在修习佛法上,北禅宗注重循序渐进的修炼,南禅宗强调顿悟,但都相信“我的心就是佛,佛就是我的心”,所以没有必要专门在山上寺庙坐禅修行,即使“结庐在人境”,也能“心远地自偏”,“而无车马喧”。
王维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尽情地挥洒在自然山水之间,他的诗是受他内心的启发而创作的,他的画源于他的思想、感情以及环境,诗画协调,旋律饱满,达到了诗画融合的极高境界。
据说他的青绿山水像李思训,水墨山水像吴道子,他的第一幅破墨技法的风景画就消除了以往风景画的浮华气质。
中国画注重笔墨的运用,墨分五色,王维只使用水墨,这是在描线的基础上改进了原有山水画,并用绘画技巧促进水墨的发展。
他的绘画笔触清新,力度适中,如果细品他的画,自然可以欣赏到优雅独特的艺术品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诗词,为我们呈现出了美丽的山水画图卷,让人从不同角度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有绘画情感的人读他的诗就是品味他的画,看他的画就是品味他的诗情禅意。
王维将绘画与诗歌融为一体,他的诗歌朴素简洁,绘画魅力含蓄丰富,意境清晰、开阔、优美。
他在作品中勾勒出自己的天地。
笔法随意,墨水平静,线条有力而流畅,在他的绘画空间里,意象与笔墨相得益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他以相应的诗歌为文字媒介,表达事物的意义,将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世界创造了一个更广阔、更隐秘的艺术空间和自然空间。
2.诗入画,意为先宋代以前,画上落款只是在画的一角用小字落上画家的名字,没有写诗的传统。
而在唐代,王维就“以诗入画”,将诗意融入画中,而不是在画上题诗。
尽管他将绘画比作“无声的谚语”,并说诗歌“不亚于绘画”,但他关于诗歌和绘画关系的观点最初影响甚微。
北宋的苏轼在评论王维的绘画时首先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书同”。
同是北宋的画家郭熙也在《林泉高致》中提出,“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
从宋代起,擅长诗歌的书画家开始在画上题写诗词,据说“诗、书、画、印四合一”的理论起源于元代,从宋代的苏轼到元代的黄公望,再到明清,诗、书、画、印融合一体的艺术现象,是中国画高雅创作的升华。
与西方绘画相比,它的确是中国绘画的一种独特方式。
“诗、书、画、印四位一体”也是传统“文人画”的特征。
诗、书、画、印的结合,可以融合多种艺术,既可以丰富画面内容,又可以相互反映。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既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王维挥舞着双手追寻着诗情画意,笔间散播着愉悦,笔墨挥洒着骄傲,笔尖流淌着山水,眉间流淌着情感,绽放着五彩缤纷的元素,感受风、霜、雨、雪以及人生的起起落落,展现春、夏、秋、冬不同时节高山流水的魅力,在精美的画卷中演绎才华横溢、悲欢离合的动人传说。
王维知识的积累,实现了诗、书、画的完美结合。
在他的绘画作品中,艺术更加完整而有特色,拓展了绘画领域,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
作为南宗山水画的开创者,王维创造了“意先于笔”的写意绘画风格,他的山水诗也具有写意绘画的艺术效果。
王维的山水诗从情景交融入手,略去景物的次要部分,突出其主要特点和最动人的部分,努力书写辋川山水的精神、氛围和丰富的个性色彩,表达其审美观念和人生情趣,自然融入诗人所追求的禅宗。
在中国山水画中,除了实际的用笔作画之外,往往还有许多空白来表现水面、云彩、天空等,或者单纯的留白,这只是为了在视觉上突出画面的中心内容,所谓“虚拟现实与现实共存,没有绘画的一切都是精彩的画面”,王维无意间开创的南宗画派,也符合南方佛教徒的心意,二者交融于后世的禅宗世界和绘画世界中。
作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师,王维受之无愧。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对后世的影响1.对中国画和画家的影响王维丰富了山水诗中的禅意,开创了禅意境界的新起点,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和破墨山水,对后世文人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秦汉时期的绘画形式主要有壁画、石画、砖画和绢画,主要由图形和颜色构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体现在艺术中,画中的铭文也是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特征。
隋代绘画风格承前启后,具有“精、妙、美”的特点。
唐代绘画在隋代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山水畫相继成熟。
盛唐时期不仅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也是一个佳作云集、风格新颖的时代。
不同地域文化的绘画手法相互交融和反映,形成了一种流行的新形式。
宋代的苏轼第一次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明代董其昌推崇“文人画”,以唐代的王维为其始创者。
在明末清初文人画迎来了鼎盛的时期,涌现出了许多顶尖的文人画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四僧”,而“四僧”中又以八大山人和石涛最为突出。
陈师曾认为文人画有四种元素:品格、知识、才智和思想,有了这四种元素,文人画才能得到提高。
文人画追求的不是绘画技巧本身,而是“画外之意”。
这种“画外之意”是“文人画”的含金量高于“画家画”的根本原因。
绘画中的环境是可以描述的,但绘画之外的意境却很难找到,因为“绘画之外的意境”需要丰富的学识和生活积累才能实现。
文人画家必须是善诗的文人、任性率直的画家和重视道德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