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
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东亚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东亚季风环流形成。

【教具准备】
地球仪、胶条、用投影胶片自制红蓝箭头,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挂图),投
影片:空白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大气环流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表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复习内容】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前面作题:
要求:
(1)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
(2)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
【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为太阳辐射在全球各纬度分布的不均,使全球的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由于大气有规律的运动和温度不同使地球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到底全球有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指导看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6第一段,思考:
1.什么是大气环流?
2.大气环流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
1.大气环流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板书】一、大气环流及意义
【引入】 “大气环流是怎样的呢?” 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三圈环流
【指导看书】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36—38,思考三个问题:
1.做了怎样的假设?
2.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的因素?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备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正,强调三圈环流的形成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认真听。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
首先,假设地表均匀,地球静止不动,地球上大气将如何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在地球仪上用箭头演示】
第一步
赤道空气受热上升(红箭头向上指)→到高空形成高气压,极地空气冷却下沉(蓝箭头向下指)→高空形成低气压,赤道大气由高空流向极地(红箭头向北弯,用胶条与蓝箭头底部相连),极地大气则由地面流向赤道(蓝箭头向南弯,并用胶条固定在地球仪上),形成单圈环流。

【板书】1.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6的活动部分,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转
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地球实际是在不停的运动的。

【教师总结,继续启发】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刚才所说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

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运动的地球上大气受几个力的作用?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下面我们仍然假设地表均匀,来研究在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大气环流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请看地球仪。

【教师在地球仪上用箭头演示】
第二步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太阳直射点赤道(不移动)
【师生互动】(备注:师生互动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
【讲解】首先,讲解低纬环流的形成:赤道地区空气因受热而上升,致使赤道上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称为赤道气压带。

而极地地区空气因冷却而下沉,致使极地上空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

这样,高空的水平气压气压梯度力就是由赤道指向极地(启发学生思考得出)。

设计如下的师生问答()。

【启发提问】空气由赤道流向北极,将形成什么风向的风?
【学生回答】南风。

【启发提问】风能一直向北吹吗?
【学生回答】要受到地转偏力的影响。

【启发提问】风向要怎样?向哪偏转?偏转为什么风?
【学生回答】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备注:教师用手势或身体表示)
【启发提问】高空的磨擦力大小?
【学生回答】小。

(备注:教师进一步指出:可忽略为零)。

【启发提问】因此,南风最终会偏成什么风?
【学生回答】西风。

【启发提问】回答的很好。

正是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南风偏转为北风。

这样,赤道流向极地的气流还能北上吗?
【学生回答】不能。

【启发提问】那会怎样呢?(要启发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下沉。

【启发提问】对。

气流最终在北纬30°附近下沉。

那么,30°附近的近地面的气压将会怎样?
【学生回答】升高。

【启发提问】形成高气压,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这样,大气就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

能沿直线运动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

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启发提问】非常正确。

(演示并引导学生画出东北信风、东南信风)
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就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

(备注:然后让学生画图体会。

中、高纬环流的形成由指导优生为学生们讲解、师生共同认识完成)。

(略)
【启发提问】通过以上的分析,思考地球上共形成了几个环流圈呢?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有三个,即:A.低纬环流圈 B.中纬环流圈 C.高纬环流圈。

【总结板书】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
(备注:请同学们将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画在笔记本上)
【启发提问】请考虑在纬度0度、北纬30度、北纬60度、北纬90度的近地面高低气压状况如何?把它们标在图中(提醒注意是近地面)。

如果在南半球会怎样?
(学生讨论,并找一位同学将高低压各称标在示意图上)
【总结概括】由于大气环流,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依次是(指挂图):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记忆方法是:气压带高低相间分布--高、低、高、低、高、低、高。

这里高压与低压的成因并不相同: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

【启发提问】在高低气压带之间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存在,于是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六个风带,你能否根据高低气压状况,画出风向?如果在南半球风向如何?找一同学将风向画到示意图上。

【总结】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分别是(指挂图):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低纬(东北)信风带、低纬(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记忆方法是:风带东西相间分布--东、西、东(信)、(信)东西、东。

【板书】(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巩固练习】做游戏,方法如下:将全班分为七个小组,分别代表南北半球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教师提问,各组按要求回答,限时三秒,回答正确则为小组加一分,累计分多的小组为胜。

如教师说:赤道空气受热上升,代表赤道的同学立刻回答"东南信风"即加一分;又如教师说:到S之间是什么风带?代表信风带的同学立刻回答"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即可得一分……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读课本P39图2.11,讨论此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形成原因。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由于太阳直射点位置有季节移动,使气压带和风带也产生了移动,在北半球一般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板书】(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前提是地球表面均匀,但是地表是不均匀的,所以实际上的大气环流是复杂的多,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大气环流及意义
二、三圈环流
1.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大气环流的理论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三圈环流是在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等不均匀的表面,那么在不同的陆地表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进行分析。

【板书】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容量)
【讲解】
【结论】随着季节变化在大陆上不同性质气压系统的交替出现和大洋上气压系统强弱的变化,显著地影响气压带的风带有规律的带状分布,特别是在北半球,气压系统呈块状相间分布。

【思考】结合P40页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思考:从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北半球与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什么不同?
夏季冬季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板书】2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海陆热力的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

由于陆地的热容量比海洋的大,导致在同一纬度上海陆热力的差异。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因此,陆地上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而夏季则是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因此陆地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

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辽阔,性质较单一,因此气压带较好地保留了带状分布的特点;而北半球则海陆相间分布,使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的、低的气压中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认识北半球气压带的块状分布特点。

7月份,大陆上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样副热带高气压带就被切断,只残留在海洋上;1月份,大陆上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这样副极地低气压带就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也只能残留在海洋上。

【简图记忆】现以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大西洋之间为例来分析:
夏季:大陆上形成的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冬季:大陆上形成的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总结】【板书】3
【转折讲解】我们再来看风带的变化,由于海陆分布及热力差异打乱了原来的气压带分布的格局,气压带的变化引起了风带的变化。

我们来阅读P41“东亚季风图”,对照大气环流示意图,你们发现东南亚和东亚在两幅图(季风图和大气环流示意图)中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一七月
【板书】4、季风环流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由代表发言】东南亚在大气环流示意图中吹东北信风,而在7月份季风图中吹东南风,1月份吹西北风打乱了原来的风带格局。

南亚在大气环流示意图中吹东北信风,而在1月份季风图中吹东北季风,在7月份季风图中吹西南季风。

东亚在大气环流示意图中吹东北信风,而在1月份季风图中吹西北季风,在7月份季风图中吹东南季风。

【教师分析】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里说明一下。

在东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了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

由于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太平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最显著,因而东亚的季风环流最典型。

冬季,在强大的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了势力强大、干燥寒冷的偏北风,即冬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东风季风。

【思考】请同学们以后注意观察当地的气候特点,如果你在东部季风区的话,你能说出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气候类型吗?
【转折】我们已经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有关知识,那么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有哪些影响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问题。

【板书】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介绍】
作用: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注意: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

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引导看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42活动,思考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季风,简要说明了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希望大家能够思考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课后作业】P43活动题。

【板书设计】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容量)
2.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

3.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 的
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
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具、资料】图表、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活动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教材39页活动。

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并回答问题。

识图、绘图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月、七月气压分布图,并让学生画简图表示。

(提问)分析亚欧大陆冬季大陆是一个冷源,形成了高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
夏季大陆是一个热源,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
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位置及名称是什么?
夏季:副热带高压被亚欧大陆切断形成亚洲低压
冬季:副极地低压被亚欧大陆切断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引导学生边画边想,带状的气压带被分割成高低压中心,由此形成认识
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保留相对较为完整?
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海陆热力差异和海陆分布状况决定了大气环流的变化,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化。

由于这种影响使得海陆之间在不同季节出现了气压差异,从而导致海陆之间出现了随季节转变风向的风。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亚洲季风图或多媒体动画思考)
由于在北半球大陆和海洋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因此不同季节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其成因有什么差异?
冬夏季风的特点是什么?影响范围有多大?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位移 东亚:夏:东南风 冬季:西北风 南亚:冬季:东北风 夏季:西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转承)各纬度的热量分配不均造成大气环流,而大气环流又促进了高低纬、海陆间的热量和水分的交换,因此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以亚、欧为基础)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分析左图,以赤道低气压带为例,从赤道低气压带的特点谈对它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影响。

并参照右上图加以比较。

讲解
●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多雨)
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副高)——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不同的大气环流条件,气候各不相同
重点分析:利用投影片分析300-400N大陆东西岸气候有何不同?截然不同的原因何在?
小结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板书设计】
单一气压带活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受赤道低气压带(
夏)和信风带(冬)
交替控制
亚热带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师:前边大家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什么是热力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

)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主要受哪几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

)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

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样运动?
(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师: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输送和交换热量。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三圈环流。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师: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

下面我们一起先做一个活动。

(活动)P36活动1
看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师:(强调)假设在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也就没有了地转偏向。

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热量差异,那么在赤道和极地间会形成怎样的大气运动?
生:热力环流。

就半球而言,是单圈环流。

师:(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动,近地面的空气由极地向赤道流动。

想一想,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大气一有水平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师:很好。

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

那么全球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