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蜡染

社会调查报告

贵州特色手工艺

——蜡染

一、蜡染简介:

贵州蜡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亦被称作“贵州蜡花”,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中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

贵州蜡染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手工副业,由于贵州地域和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使贵州民间传统印染工艺形成较强的区域性,即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工艺特征。贵州蜡染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为劳动人民所创造,也为他们所使用和欣赏。有的具有较为原始的工艺形态,如用动物血液、杨梅汁等直接填红,或用稻草灰混合锅烟煮染等;而有的工艺却比较精湛,如黄平、安顺等地区的苗族彩色蜡染,黔南、黔西南地区布依族的扎染等,其色调之调和,图案之精美、令人惊羡不已。贵州蜡染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二、历史追溯

蜡染的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甚至更早。蜡染古称“蜡缬”,“缬”的意思是染彩,它与“绞缬”(扎染)、“夹缬”(印花蓝布)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防染工艺。在历史文献中有关蜡染的记载很少。《后汉书》、《临海水土志》、《新唐书》等虽有“染彩”、“斑文布”、“卉服鸟章”等记述,但都没有确指蜡染,到了宋代的文献中才对蜡染有明确的说法。如南宋周去非的《岭外问答》说:“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灌蜡于镂中,而后乃积布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其中叙述的蜡染工序,显然并非从南宋开始。后来的《贵州通忐》载:“用蜡绘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可见蜡染已由以蜡灌刻板印布发展到直接用蜡在布上描绘了。学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宋代由于印花蓝布等成本低、工艺简单而大为盛行,蜡染在中原逐渐消失,而在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却代代传承,至今不衰。

从传世的和出土的蜡染实物看,蜡染在唐代是盛行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三色蜡染、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对树象羊蜡缬屏风”,都是唐代遗物。在贵州省平坝县下坝的棺材洞里,前些年出十了宋代苗族点蜡幔及鹭鸟纹彩色蜡染衣裙。这些都是蜡染流传悠久的历史见证。

蜡染的研究者根据史料和民间传说,对蜡染最早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些推测,意见不尽一致。无论如何说,蜡染在中国西南地区,特别在贵州一枝独秀却是事实。形成这种状况主要有三个放面的原因:一是苗族、布依

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的原因,他们迁徙到贵州后怀念故土,怀念祖先,固守从故土带来的文化形态,并在其中寄寓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意义,逐渐成为民族自尊自爱的标志:二是地理环境的原因,贵州地处偏僻,山川阻隔,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易于保持传统的文化形态;三是制作原料的原因,贵州气候湿润,草木繁茂,盛产蜂蜡和制作蓝靛染料的蓝草,这为制作蜡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艺术”,贵州民间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管是岁时节日住房的装饰还是婚丧嫁娶人生仪礼,也不管是民间宗教信仰祭祖敬神还是服饰佩带织绣花样,各式各样的蜡染工艺织染活动,都与贵州山地少数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息息相关,使得蜡染工艺和贵州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傩戏等活动一样,具有某种“全文化”的功能,在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强大的中心文化辐射挤压的边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符号形式。

三、蜡染的价值

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一株民族艺术之花。

蜡染图案以写实为基础。艺术语言质朴、天真、粗犷而有力,特别是它的造形不受自然形象细节的约束,进行了大胆的变化和夸张,这种变化和夸张出自天真的想象,含有无穷的魅力。图案纹样十分丰富,有几何形,也有自然形象,一般都来自生活或优美的传说故事,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蜡染是古老的艺术,又是年轻的艺术,现代的艺术,它概括简练的造型,单纯明朗的色彩,夸张变形的装饰纹祥,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适合现代的审美要求。

四、关于推广蜡染的建议

蜡染是贵州的特色工艺品,但贵州地处偏僻,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利,蜡染的推广与发展因此受到了影响。所以要将蜡染推广出去,一方面要建设便利的交通,使贵州省与外省,外地建立起有效的联络通道,利用交通的便捷将蜡染运到外地去,增加外界对蜡染的认识,扩大蜡染的销售,“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因此将蜡染推广出去是对蜡染这门民族特殊工艺的更好的保留和传承。

另一方面加大蜡染的宣传力度,据我了解,在外省的居民是很少接触到蜡染这项特色工艺品的,这就是缺乏对蜡染这个特殊工艺品的推广,上网查找“蜡染”的信息也没有看到有关蜡染的官方网站,因此要加强蜡染的推广就需要利用好广大的媒体资源,使更多的人知道蜡染,自然地,蜡染这项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能得到保护和发展。如:在互联网上建立宣传蜡染的网站,举办旅游节日推广蜡染的文化,介绍蜡染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最终使来到贵州的旅游者都了解到贵州蜡染的特殊魅力。

同时,对投资旅游商品生产的民营企业和外来投资者,政府在政策上应给予大力支持,在贷款上给予扶持和倾斜。此外,政府应建立扶持基金,用于旅游商品研发和创新,对在旅游商品生产开发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生产企业给予重奖。

十队:肖先刚

贵州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解析

贵州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解析 The Analysis on Guizhou Batik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Abstract:Batik dyeing has a long history in Guizhou Province.It is an art treasure that integrates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folk art and one of China’s importa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Its beautiful patterns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become an independent school in folk art.Analyzing its art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batik technique and content. Key words:Guizhou batik;style;cultural connotation 蜡染又称“蜡缬”,是一种古老的以蜡为防染材料的手工印染技艺。“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丝绸印染技术的重大进步。从考古发现可知,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最早出现蜡染的地区,蜡染工艺世代相传,流行甚广,是当地妇女最具传统性的生产活动和艺术创作。如今贵州、广西、云南、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蜡染制作方法和使用习俗,有着鲜明的地域风格特点。本文试以贵州蜡染为例,分析贵州不同地区主要的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以期有助于传统蜡染技术和内涵的传承与发展。 1 贵州蜡染地域分布及其风格特点 贵州地区使用蜡染技艺的民族众多,各民族由于文化背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以及所受外界影响程度的差异,蜡染形成了很强的地域性,各地区、各民族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以蜡染使用的广泛程度和对服装服饰品的影响范围为依据来划分,主要有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再设计及运用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再设计及运用 摘要:在中国文化自信不断崛起的大背景下,为传播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保 护传统手工艺术,深度挖掘贵州苗族蜡染纹样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以创新的 角度研究与应用贵州苗族蜡染的纹样,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将现代化艺术和传统 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民族风情又具有现代设计感的设计图样,使蜡染纹样 在生活中传承,激发起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关键字:蜡染,纹样,设计,应用 1.贵州苗族蜡染纹样主要种类 1.1动物纹 动物纹主要包括龙纹、鱼纹、蝴蝶纹、鸟纹等。苗族的龙纹与中国 传统的中国龙不一样,它的身体是可以变幻的,它的龙头是极具个性的,主要有 鱼龙、鱼尾龙、盘龙、水龙、蚕龙、叶龙、水牛龙等龙纹,多采用各种夸张、变形、置换的手法使画面构图更加完整和谐。其中龙纹对于苗族而言有着驱祸迎福,龙腾升达之意,能赐民族风调雨顺,家人健康长寿,是最大的吉祥符号。 鱼纹在纹样历史中的存在极为悠久,早在史前出土的陶器和玉器中 出现过鱼纹纹样,贵州苗族蜡染中的鱼纹造型多变,其排列的方式与其他纹样组 合的方式也十分灵活多变。鱼纹对于贵州少数民族而言更多是对于生殖的崇拜, 寄予着子子孙孙像鱼的孩子一般多的愿望。 蝴蝶纹造型多变,蜡染中的蝴蝶千姿百态,有写实的、写意的、抽 象化的,还有变形复合的。《苗族古歌》中描述了关于蝴蝶纹的起源传说,苗族 人的蝴蝶纹更多的是表达了对自然和祖先的热爱与崇拜之情。 《苗族古歌》中也描述了鸟纹的起源,苗族人在蜡染中对于部分鸟纹的 描绘表现一些鸟类的特点,能看出大致的种类,如锦鸡、喜鹊、孔雀、鹭鸳等,

其鸟纹的表现十分生动形象,多有花草纹作为装饰,呈现出自然和谐的画面,表 达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先祖的崇拜之情。 1.2花草植物纹 花草植物纹主要有花草纹、枫叶纹、卷草纹等。苗族对于花草纹的使用 更多是为了装饰和点缀蜡染作品,因为花草纹绘制的植物种类与苗族古代迁徙的 苗族传说有关,所以常见的花草纹种类是山间田野常见的花草植物,如荞花、蕨花、梅花、桃花、杏花,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枫叶纹也是苗族村寨最喜欢的植物纹样之一,其纹路细致且美丽典雅, 枫叶纹样在绘制的过程中也会进行变形,简化、丰富等方式进行表现,在《苗族 古歌》的记载中枫树是祖先蚩尤的鲜血所幻化的树木,被认为是神树,所以枫叶 纹表达了苗族人民对祖先的崇拜之情。 卷草纹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可以看到它模糊的影子,世 人不断完善使它更加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在蜡染图案中也比较常见到卷草纹, 其卷曲的形状像腹中的胎儿,寄托了苗族人对生命的寄托。 1.3几何纹 几何纹主要包括铜鼓纹、螺旋纹、星辰山川纹等。铜鼓是苗族崇敬的神器,古时多用于祭祀,在苗族人心里铜鼓是珍宝,而铜鼓纹也寓意为太阳花,其 中心常饰以花纹,圆形外框围绕着光芒形状的纹样,以表苗族人对太阳神的崇拜。 螺旋纹在蜡染纹样中也较为常见,这种纹样在流行蜡染的各少数民族中 均有,但对其内涵的说法却不同,多是通过重复、堆叠的手法形成的图案,且螺 旋纹里面或者周围也会装饰其他的装饰图案,对于苗族人而言螺旋纹象征着圆满。 星辰山川纹的来历和苗族大迁徙的故事有关,多以抽象提取的手法描绘 大自然的风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贵州苗族蜡染纹样风格再设计

贵州蜡染文化与生态

贵州蜡染文化与生态 贵州蜡染作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印染工艺,它代表的是千百年来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和价值观念。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环保、生态和自身的生活质量。 标签:贵州蜡染;特点;生态 通过田野考察访谈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因失去原有的生存环境而正在快速地消失,贵州蜡染正是其中之一。贵州不仅是中国蜡染最集中的地区,也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蜡染的代表性地区。贵州蜡染文化的形成是伴随着贵州少数民族对自然环境认识和利用的过程,对社会制度适应过程而逐渐产生发展的。蜡染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和造型法则。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所受外界影响程度的差异,贵州民族民间传统蜡染形成了较强的区域性,各地区、各民族和支系有其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 一、蜡染起源之说 蜡染的起源是理解蜡染本质的必要环节。任何技艺的起源和人类的劳动都是同步的,它包括人类发现自然中的各种效应和人类的操作经验,蜡染文化的起源也是如此。蜡染的发明以人们对物质特性的充分认识和利用为基础,并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因素和技术条件,因此它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蜡染是基于人们对服饰美化的需要,在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是在多种染织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蜡染产生的时间应在纺织、染色和画馈工艺成熟之后。从原料上看,蜡染对面料没有特殊要求,棉、麻、丝、毛织物都能采用;防染材料也不拘于特定品种,动植物蜡均可使用,通常是用树脂和蜂蜡;染色只能用冷染工艺,一般是植物染色,以靛蓝为主,低碳环保。 从范围来看,蜡染技术存在于世界上很多地方,文化和使用方式也多种多样。艾尔费雷德·比勒(Alfred Buhler)和埃伯哈德·费希尔(Eberhard Fischer)合著的《夹防染术》写道:一个似乎合理的假说,根据现在可以利用的有限的物证,是中国创造了扎染的简单形式,还有“蜡防染”技术,尽管印度是媒染防染和媒染防染与糊染相结合的创始之国。美国学者维尼恩·斯坦(Vinian Stein)在其著作《蜡染》中认为,最早的蜡染可能发生在中国和埃及,再流传到波斯、印度及其他国家。根据维尼恩·斯坦的看法,爪哇的蜡染术乃是近代的事。蜡染术应该发生在古老的中国和埃及才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卡特在其著作《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中谈道:“现存中国的早期蜡染实物,比埃及、日本、秘鲁、爪哇所发现的实物要早得多。特别是在敦煌石窟和新疆吐鲁番出土的蜡染实物足以证明这一点。英国蜡染艺术家诺埃尔·迪伦福斯(Noel Dyrenforth)在其所著的《蜡染技巧》一书中认为,蜡染工艺的传播,更可能是从远东到马来西亚群岛的岛屿通过商队路线西去中东,即由中国经过丝绸之路进行扩散的。

贵州少数民族蜡染工艺

贵州少数民族蜡染工艺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 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织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染人”的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蓝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它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然后放入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因蜡保护而产生的美丽的白花。如果仅仅是蓝地白花也不算稀罕,那和蓝印花布没什么两样。蜡染的灵魂是“冰纹”,这是一种因蜡块折叠迸裂而导致染料不均匀渗透所造成的染纹,是一种带有抽象色彩的图案纹理。蜡染作为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经非常悠久。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地区的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南蛮集团各部落)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斑布”,又因为主要产于苗、瑶地区,所以又称为“傜斑布”(瑶族在古代又曾被称为谣、傜、摇、猺)。采用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青底白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我国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苗族原本擅长纺麻织布,织好的布用蓼蓝、红花、栀子、五倍子等草药就可以染成蓝、红、黄、黑各种颜色。苗族的蜡染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五溪地区的“点蜡幔”(蜡染)已很盛行。明、清时代,黔中一带苗族也多服用蜡染衣料。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既然蜡染能染出蓝底白花的花布,那么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见过红底白花、黄底白花、绿底白花的民间蜡染布呢(现代染色工艺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一步了)?这是因为靛蓝染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只需要在普通的冷水中就可以进行;而红花素和栀子黄素等植物染料只能在较高温度的热水中才能上染棉布,否则就很容易掉色。而在这种高温下蜂蜡已经融化,无法保持防止染色的花形,因此古代是很难做出其他颜色的蜡染花布来的。 贵州在历史上曾是我国染料的主要产地之一,而今贵州少数民族用于印染的原料相当丰富。以植物原料居多,较为常见的有红、黄、黑三色染料。染整材料也相当丰富.除薯茛外,还有枫叶、

贵州蜡染艺术鉴赏教案

贵州蜡染艺术鉴赏教案 蜡染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技法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和推崇。在各个地区的蜡染工艺中,贵州蜡染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于世。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欣赏和学习贵州蜡染艺术。 一、贵州蜡染的起源和历史 贵州蜡染起源于古代苗族的传统手工艺,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古代,苗族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将蜡染应用于衣物、布帽、鞋袜等生活用品的制作中。 蜡染艺术在苗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作为装饰品,还可以展示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敬畏。通过不同的花纹和颜色组合,人们用蜡染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思考。 二、贵州蜡染的特点 贵州蜡染以其独特的技法和鲜艳的色彩而备受瞩目。在贵州地区,蜡染的主要工序包括设计、蜡涂、染色和退蜡等。其中,设计是关键的一环,艺术家会根据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意图,在布料上绘制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花纹和图案。 在蜡涂的过程中,艺术家使用蜡烛或蜡块在布料上进行绘制,形成通过蜡保护、留下白色图案的效果。接下来,布料被浸入染料中,蜡涂部分则不会被染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通过退蜡的步骤,蜡被热融后从布中脱落,揭示出底色和花纹,完成贵州蜡染的制作。 三、欣赏贵州蜡染作品

贵州蜡染作品以其独特的特点和艺术风格而备受青睐。一方面, 贵州蜡染作品色彩艳丽,布料的底色与花纹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 独特的感受。另一方面,贵州蜡染作品融入了苗族特有的图案和意象,展示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 例如,在贵州蜡染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蜂窝纹、云纹、海波纹等。这些图案灵感来源于苗族人民对自然界和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通过艺 术家对图案形式和色彩运用的灵活性,贵州蜡染作品不仅形成了丰富 的创作表现力,也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四、如何欣赏和鉴赏贵州蜡染作品 欣赏和鉴赏贵州蜡染作品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巧。首先,我们可 以从作品的整体印象入手,观察底色与花纹之间的对比和平衡关系。 其次,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作品中细节的处理,如线条的流畅与表情的 准确等。 同时,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也是欣赏贵州蜡染作品的 重要一步。通过对苗族文化和蜡染传统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和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 另外,我们还可以与艺术家和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听取他们对作 品的解读和见解。通过学习和交流,我们可以不断拓宽视野,提升自 己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总结: 贵州蜡染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以其独特的技法和鲜 艳的色彩而备受赞誉。通过对贵州蜡染的起源、特点和作品的欣赏与 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同时,也希望

中国民间艺术瑰宝―贵州苗族蜡染

中国民间艺术瑰宝―贵州苗族蜡染 中国民间艺术瑰宝―贵州苗族蜡染 [摘要]苗族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制作精细讲究。由于蜡染风格独特、素雅美观,常用来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千百年来,贵州一带的苗族妇女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进行着蜡染制作。她们用最优美的蜡染纹样来制作婚礼和节日的盛装,姑娘们用她们精心制作的蜡染纹样,表示她们的聪明才干,博得人们的赞赏。 贵州苗族蜡染艺术,经过悠久的历史开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信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蜡染苗族延续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17-0308-01 引言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蜡染,古称蜡、“蜡缬〞、“点蜡幔〞或“蜡缁〞。与绞缬、夹缬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这种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有着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一代传一代。可以说,从我国的染织技术开创时,蜡染就作为最古老的手工艺,称之为中华民族古文明的一局部。 作为蜡染工艺的创始者,西南民族将蜡染技艺保存下来,并流传至今。贵州是苗族蜡染的最具代表的地区。将贵州民间的蜡染实物与出土文物来比照,可以看出很多花纹图案都很古老,保存了“斑驳花衣〞的古代风格。贵州素有“蜡染之乡〞的美誉,其代表作当是分布和用途都极广的苗族蜡染,全省约有80%的苗族地区使用蜡染,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一、苗族蜡染与苗族习俗 一个民族的习俗,就是由这个民族在其世代延续中靠约定俗成的习惯构建起来的人际生活标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习俗,它是构成民族特色的要素,同时又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特有风貌和丰富内涵。 在蜡染盛行的地区,苗家人无论老幼,其服饰、衣裙、头帕、背扇上总有或精致或粗暴的蜡染为饰。姑娘结婚时穿的“上轿衣〞、百褶裙,小孩出生后用的围片、背扇、口水兜,安葬死者的寿被,走亲戚盖竹篮的“盖篮帕〞,无一不是蜡染制品。 二、苗族蜡染世代传承的原因 在中国漫长的染织史上,蜡染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带动了一时的流行,而风过之后,依然是织绣的天下,蜡染却几近消失,只有蓝印花布继承了一些遗韵。而在云淡风轻的西南边陲,苗家妇女却将蜡染艺术如同血脉延续般代代相传。她们如何将这一艺术保存并开展到极致的呢?我想做如下分析: * 从历史上看 蜡染本来就是西南少数民族最先创造采用的,尽管中原地区在北朝和唐代盛行蜡染,但这不过是类似于“胡服〞的流行,并没有形成持久的审美心理定势,而西南各民族对蜡染却赋

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的纹样造型特征

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的纹样造型特征 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的传统手工印染艺术,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的纹样,在民间技艺中别具一格。贵州安顺是我国著名的“蜡染之乡”,本文将以该地苗族蜡染的纹样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纹样题材的梳理,归纳、其纹样造型特征。 蜡染即“蜡防染色”,古代被称为“蜡缬”,它与“扎染”“夹染”一同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防染技艺。蜡染艺术的历史从古延续至今,早在秦朝以前,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蜡染工艺,东汉时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状态,唐代便开始十分盛行。由此可以看出,蜡染是一种沉淀并累积了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古老技艺。 贵州安顺的苗族妇女从小就开始向前辈蜡染,其作品不仅包含了较高的物质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是苗族人民智慧的表达和经验累积的成果。 一、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简介 二、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的纹样题材 (一)植物題材 安顺苗族蜡染纹样植物题材主要有马掌纹、鸡冠花、银钩花、葵花、蒲扇花、鱼形花等。这些植物题材展现出苗族妇女对大自然的认识,她们在创造一个纹样的形态时并不会受到真实事物的约束,而是灵活地运用抽象、概括的手法,夸张地表达出所绘植物的造型特征。 (二)动物题材

安顺苗族蜡染纹样动物题材主要以蝴蝶纹、鸟纹、鱼纹为主,同时还有凤纹、龙纹、蝙蝠纹、泥鳅纹等。这些动物纹样造型的创作同植物纹样造型的创作相类似,同样不会将动物本身的具体形象直接运用,而是表现为某种特定的结构。与此同时,通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苗族先辈依附其丰富的想象力,还创作出了与动物有关的文化,如苗族将蝴蝶作为图腾崇拜物。 (三)几何题材 (一)“满”“全”的布局之美 从构图形式和造型创作上来看,安顺苗族蜡染都表现出苗族妇女以“满”“全”为主的审美取向。纵然在布局时失去了透视感和比例尺寸,人们也要将蜡染整体画面处理得饱满而不杂乱。例如,作品《鸟蝠鱼虫知多少》在整体的结构上采用了对称式构图,将画面中所包含的五种不同物象十分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图虽然十分饱满,但纹样大小布局富有节奏感,和谐而统一,静止的花纹、几何纹与生动活泼的游鱼、蝙蝠形成鲜明对比,让观赏者产生无限联想。 (二)“借用”“组合”的融合之美 “借用与组合”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体取其共同的元素组合为一体,纹样看似为单独的个体却又包含融合之美,创作出自然界中所没有的造型。例如,安顺苗族蜡染借用蝴蝶的翅膀与鸟的身体相融合,单独看既是蝴蝶又是鸟,整体看却又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形态。还有的是龙身鸟头,或将蝴蝶翅膀替换为花瓣等。 (三)“个别性”造型的构图之美

贵州蜡染艺术

贵州蜡染艺术 贵州被称做是“蜡染之乡”。 石头寨是布依族居住的一个小山村,距著名的黄果树名胜风景区仅一步之遥。 农闲时,布依族姑娘们便聚在大树下,展示她们的手艺,蜡染制作是她们从小就从祖辈那里继承下来的主要功课。从10岁起她们就用蜂蜡在白棉布上绘制各种图案,这些图案多是从祖母、母亲那里承传下的。 大自然的花、鸟、鱼、虫都是她们描绘的对象,对美的追求和向往,都溶在了她们的蜡画之中。 石头寨的姑娘们个个都是制作蜡染布的高手。不仅花纹精细,而且染制精良,色泽经久不变。蜡染制品为她们的生活平添了美的风韵。 蜡染又称蜡防染,古称“蜡缬”(XIE),是蜡画与染色的结合。蜡染与绞染、扎染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染缬基本工艺。 据考证,蜡染起源于中国古代,最迟在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就已熟练地掌握了蜡防染技术,在东汉时,蜡染技术已相当成熟,到了西晋时已可以染出十余种彩色的蜡染制品,唐代蜡染已非常盛行,到南宋时蜡染花布称为“瑶斑布”。如今尽管机器印染花布已经空前的发展,可是蜡染艺术仍在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蜡染之乡”的贵州仍非常流行。 从过去的情况来看,因为它是在这种比较封闭的农耕经济为时代背景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大多数都用自己织成的布,自己种成的蓝靛,自己养蜂的蜂蜡,来画成蜡染。就是以蓝白为主。蓝靛它比较简练,反而它有一种朴素大方这样一种风格,所以比较明快,这里面画有一些比较细腻,有些稍微粗犷一点,特别是在贵州劳动人民当中,它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他除了衣食住行,还有精神的追求。因此他在蜡染上面有很多美好的理想的寄托。所以它反映出的这些东西,很简练、很朴素、很纯朴,所以它受到大家的欢迎。 为什么传统的蜡染会在西南各少数民族生活中凸显出它的恒久的

贵州蜡染发展总结汇报材料

贵州蜡染发展总结汇报材料 贵州蜡染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近年来,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贵州蜡染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并逐渐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本篇文章将对贵州蜡染发展的总结进行汇报,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贵州蜡染是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技艺和风格。贵州蜡染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需要经过蜡块制作、蜡染、煮时间掌握等多个环节。而每一块蜡染作品都需要手工一针一线的制作完成,因此,每一件蜡染作品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韵味。 在过去的几年里,贵州蜡染得到了更好的发扬和传承。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蜡染的保护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蜡染的保护和宣传,促进了贵州蜡染的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建立了蜡染行业协会,统一管理和推广,为蜡染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平台。 其次,贵州蜡染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随着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品的重视和追求,贵州蜡染作为一种独特的纺织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尤其是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下,蜡染作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成为贵州旅游的热门纪念品之一。 此外,贵州蜡染还在设计和创新方面有所突破。传统的贵州蜡染作品主要以花鸟、人物、山水等自然景观为题材,色彩鲜艳、

图案独特。但近年来,一些蜡染工艺师开始尝试将现代元素和创意融入到传统蜡染中,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这不仅为蜡染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增加了蜡染作品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未来的发展,贵州蜡染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首先,要解决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问题。蜡染技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不断实践,而年轻一代对于手工艺的兴趣和认同度有所下降。因此,需要加强蜡染技艺的培训和传承工作,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蜡染行业中。 其次,要积极拓展市场和推广贵州蜡染的知名度。通过参加各类展览会、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向外界展示贵州蜡染的魅力,扩大其市场影响力。同时,要加强与时尚设计师、纺织品企业等的合作,将蜡染作为一种独特的材料和元素运用到更多的产品中。 最后,要注重保护和创新。保护传统蜡染技艺的同时,要鼓励蜡染工艺师进行创新和实践,推动贵州蜡染的发展。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避免仿冒和山寨产品的出现,维护蜡染行业的良性发展。 总之,贵州蜡染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贵州蜡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上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期待未来贵州蜡染在文化传承、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

黔东南蜡染

黔东南蜡染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说纺织印染手工艺,中国古代称为蜡缬,与“夹缬”“绞缬”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贵州蜡染之所以具有魅力,并且享誉世界,主要是贵州蜡染表达了贵州各民族女性对生命审美意义的独特情感冲动,她们在蜡染中创造了一个梦幻神奇的艺术世界这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非理性的美妙世界。 蜡染属“防染印花法”。所谓“防染”,就是利用“遮盖”或“摺迭”的方法,使织物不能上染而产生空白并形成花纹,蜡染用的是“防染”中的“遮盖”法。

一、蜡染制作工具和材料 蜡染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并不复杂,一般有以下几种: 1.蜡画工具:铜制蜡画刀(蜡笔)、画版、剪纸花样(定蜡画轮廓)、稻草或竹片(定蜡画距离)、成蜡液的小锅或杯钵、小火炉或

炭盆等。 2.蜡画材料: 织品,蜡染织品一般是乡间妇女自纹自织白棉布和丝绸。 防腐剂,一般用蜂蜡和白蜡,这两种蜡都不溶于水,加温后可融化,蜡画就是利用蜡的这一特点来作防腐剂。 染料,用蓝靛作主要染料。蓝靛是一种具有消炎清火功能的植物染料,蓝靛的主要原料是蓝草,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说:“靛叶存在下也,亦作淀,俗做靛,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泡,入石灰搅拦,澄出水,灰尽入靛,用染青碧”。民间制作彩色蜡染一般采用杨梅叶(红色)或白蜡树叶法和黄栀(黄色)。

二、蜡染制作工艺 1.布料处理,选好布料后用白芨或蘑芋煮成浆状,将布料上浆,干后磨平备用。 2.画蜡花,先在布上确定画的位置,作好纹样的整体构图。如丹寨苗族蜡染民间艺人开始作画时,先用指甲大体画一个大轮廓,然后用稻草或竹片量好距离,即可随意画出各样花纹,纹样多数是古老的传统纹样。画蜡时,要将蜡放在小锅里用木炭细火烤溶,以铜刀沾蜡,在画布上画出纹样。 3.染色,将画好纹样的布放在蓝靛染缸中浸染。浸染周期一次为五至六天,要想在同一画布上浅蓝部位“封蜡”,再置入缸中浸染成深蓝,煮去蜡,最后便得深、浅两种蓝色。 4.脱蜡,一副蜡画画好后,要在高温水中煮沸脱蜡。脱蜡后画布中的纹样便可显现出来。 5.水洗,将脱蜡后的画布置于水中漂洗,然后晾干便成蜡染成品。 蜡染艺术是贵州各民族民间女性艺术家的杰作。她们在各民族自己的文化体系的熏陶下,用不同的世界录感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蜡染纹样,这些纹样主要取材于她们在贵州的山地农耕生活以及各民族的神话传说。贵州蜡染比较有特色的是榕江、丹寨、安顺、普定、六枝、

蜡染制作流程

蜡染的制作流程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缬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染缬工艺。它是利用蜡与水互相排斥的原理,使布上描蜡的部位因染液被蜡层阻隔而无法渗入纤维,故能产生图案的防染作用。这古老的工艺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原模原样保存至今。 贵州少数民族用来染蓝的蓝靛由植物蓼蓝制成。颜色稳定,不易褪色,保护皮肤,缺点是上染速度慢,只能在摄氏5度至35度之间的温度进行浸染。蓼蓝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或用大木桶发酵,并加入石灰水、草木灰中和酸性,加入田锈水以增加铁质,使颜色发青,还要喂酒使色泽鲜亮。 贵州少数民族蜡染的季节一般是在农历七八月份到春节,避开农忙及很冷的季节。传统蜡染防染材料常用蜂蜡、白蜡、枫香脂和石腊。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粘性好,用来描绘细线部分最佳,但价昂,可以与石蜡混合使用。 一、布的洗练 蜡染所用的布料早期是用自织的麻布、棉布。后来用购买的机织白布。布的洗练,不论是自织的土布,还是从市场买来的洋布,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浸泡揉搓捶打清洗和日晒,不仅去掉天然纤维中所含的杂质,以及机织布时用的浆料,而且使原来又黄又粗的坯布,变得白净,光洁,细腻,便于点蜡和上染。有的先在用草木灰煮二三小时进行漂白,晒干。丹寨等地用蘑芋或白芨汁在布上均匀涂沫上浆,待阴干后,用光滑的牛骨或卵石磨光磨平,为画蜡做准备。 二、点蜡 以前画蜡用竹子削成,现在用来画蜡的工具一般是自制铜蜡刀,类似鸭嘴笔,但有的是平头,有的是半圆形头,宽约一公分,长约十公分,依据点的图案不同,大小形状不等,但都是中空,上缚细竹棍为柄。蘸蜡后,液贮在铜片之间,借铜传热,保持蜡液的温度。随着蜡刀在布上的推移,蜡液从中渗出,形成线条和块面。 点蜡,这是蜡染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关键在于"透".一定要使蜡液渗透到织物里去,透的要领在于掌握适当温度.温度过低,蜡液只浮在布面上凝结,染液就会渗入,轻则影响白度,重则影响纹样,如温度过高,蜡液容易晕开,破坏纹样线条.画蜡时,大多将布置于大腿上用蜡刀醮上蜡液“推画”。以前一般不打草稿,最多用稻秸杆或竹片测定距离,用指甲画出大致轮廓;现在也有用铅笔打草稿的。妇女们大多将画好蜡的布固定在一个竹圈上,形如一顶圆顶蚊帐,以防止画蜡部分折叠而产生裂痕;蜡液则盛在小铜碗或小土饭碗中,用木炭微火保温,约摄氏130。 三、染色 1.配制染液:配制染液的水,要用草木灰滤过。一般每五丈布用蓝靛五公斤,草木灰二十公斤。在缸的上端置竹编筛子,上铺稻草,将草木灰倒入,轻轻压实,缸口大约留十五厘米左右放水,水经过草木灰过滤入缸内,滴满所需染水约需三四天。然后撤去草木灰、稻草和竹筛。 在配好水的缸内先放蓝靛一公斤,加土酒半公斤,用竹竿搅匀,待其发酵。发酵的作用是将蓝靛中的颜色泡出来,适合温度为摄氏二十到三十度,夏季存放五天左右即可使用,冬季需要一二十天,染时还需用稻草、糠壳等助热保温。 2.浸染入染前用温水将布打湿,慢慢将布放入染缸内,不断轻轻翻动,二十到三十分钟后,取出来晾干,让其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反应,再放入缸内作第二次浸染,这样下缸三次,便可去清洗,洗后晾干又继续浸染,浸的次数越多,颜色越深。浅色染两三次即成,深色要染七八次,甚至十多次。在最后几次浸染前还要刷豆浆一至两次,以提高染料的固着力。染色期间,每晚加蓝靛四分之一公斤左右,搅匀,为第二天继续染做准备。

贵州蜡染的产业发展趋势

贵州蜡染的产业发展趋势 贵州蜡染的产业发展趋势 一、贵州蜡染产业的现状 贵州蜡染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在贵州省内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蜡染是将蜡烛涂抹在布料上,形成图案后再进行染色的一种工艺。贵州蜡染以其独特的纹样、鲜艳的色彩和耐久性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目前,贵州蜡染产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现代化工艺和染料的冲击,但仍保持着一定的市场份额。一方面,贵州蜡染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依然拥有着一定的特殊价值,吸引着一部分消费者。另一方面,贵州蜡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创新,也在图案设计、产品质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渐在市场上树立起了一定的品牌形象。 二、贵州蜡染产业发展的机遇 1. 文化复兴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需求也越来越高。贵州蜡染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其独特的图案和色彩正好符合了现代人们对于独特、个性化文化产品的需求。在这个背景下,贵州蜡染产业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2. 旅游经济的推动: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重点省份,贵州省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而贵州蜡染作为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可以作为旅游产品的一种形式,通过旅游合作、文化交流等渠道来推广和销售。这不仅能为贵州蜡染产业带来更广

阔的市场,也可以为当地的旅游经济做出一定的贡献。 3.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会: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工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选择返乡创业。由于贵州蜡染产业相对较为简单,门槛较低,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创业的选择。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培训,农民工可以学习和掌握蜡染技术,开设自己的蜡染作坊,实现就近就业和创业,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三、贵州蜡染产业发展的挑战 1. 市场需求多元化:尽管贵州蜡染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但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传统蜡染产品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显得单一和缺乏新颖性。因此,贵州蜡染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的研发,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传承人才的缺失:蜡染是一种需要手工操作的工艺,对传承人才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年轻一代的不愿意从事这种体力劳动,并且对手工艺的学习和传承缺乏兴趣。因此,蜡染产业在传承人才方面面临挑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3. 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的难度:贵州蜡染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面临来自于现代工业化产品和环保洗涤剂的竞争压力。同时,贵州蜡染产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因此,贵州蜡染产业需要在品牌建设方面进行加强,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设计和创新等方式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传统工艺贵州蜡染

传统工艺贵州蜡染 传统工艺贵州蜡染 贵州蜡染:亦被称作“贵州蜡花”,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中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 简介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纺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为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蜡染艺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亦被称作“贵州蜡花”。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这里的少数民族以蜡染作主要装饰的有黄平、重安江一带和丹寨县的苗族妇女,她们头巾、围腰、衣服、裙子、绑腿,绑腿,都是蜡染制成,其它如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包袱、书包、背带等也都使用蜡染;安顺、普定一带的苗族妇女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后摆的边缘,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点染得精巧细致,除蓝白二色外,有的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富丽的多色蜡染。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蜡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蜡染图案有的还沿用古代铜鼓的花纹和民间传说中的题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而布依族则喜用几何图案。各民族的蜡染都有独特的风格。 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种类

【蜡染是哪个民族特有的】蜡染

【蜡染是哪个民族特有的】蜡染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为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因用蜂蜡作防染剂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蜡染制品的花样饱满、层次丰富,蜡染纹样多以花草树木和几何图形为主,兼有适量的虫鱼鸟兽。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因此“冰纹”也是蜡染手工艺的独有特征,“冰纹”被誉为蜡染的“灵魂”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流行,其中犹以贵州安顺苗族蜡染工艺制品最为出名。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贵州蜡染一般都是蓝白两色。制作彩色蜡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白布上画出彩色图案,然后把它“蜡封”起来,浸染后便现出彩色图案;另一种方法是按一般蜡染的方法漂净晾干以后,再在白色的地方填上色彩。民间蜡染所用的彩色染料,是用杨梅汁染红色,黄栀子染黄色。还应提到一种叫做“蜡片”的工艺品。在一些民族地区,把未经浸染的蜡花当作装饰品。她们把这种“蜡

片”装饰在头上或服装上。这种工艺品是白色和黄褐色花纹,色彩谐调,别具一格。“蜡片”的缺点是蜡花容易脱落,所以在服装上只能局部采用。 蜡染的制作方法和工艺过程是这样的: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点蜡花。点蜡的方法,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目前很多地区都是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 蜡染生产绝大多数工序是手工操作,随着人们对蜡染艺术作品需要的增大,目前也有很多机器制作的仿蜡染画,但是缺乏手工蜡染自然奔放,丰厚朴实的风格,更没有独一无二自然形成的冰纹。因此手工蜡染作品在市场受到追捧,其价值远远高于机器仿制品.一般蜡染布多作妇女头巾、衣裙、围腰、被面、门帘、窗帘之用。有些工艺水平较高,图案非常新奇精美的,也被当作艺术壁挂来装饰居室客厅及宾馆饭店。 目前,蜡染作为民族用品、旅游和出口商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展示出诱人的发展前景。

贵州非遗解密古老神秘的贵州蜡染纹样和图腾

贵州非遗解密古老神秘的贵州蜡染纹样和图腾 贵州非遗|解密古老神秘的贵州蜡染纹样和图腾 贵电商2019-07-19关注 “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灌蜡于镂中,而后乃积布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 ——《岭外问答》南宋·周去非 ——————————————— 起源 ———————— 苗族蜡染的起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称之为“蜡缬”。关于蜡染起源的说法繁多。有一说:苗族姑娘心念染织出美丽的花纹于衣物却一时无获,闷闷不乐,昏沉中,一花仙引她入了百花园,园中百花似锦,鱼鸟相谐。姑娘观得入神不知蜜蜂爬满衣裙,惊醒后发现衣裙确有蜂蜡的斑迹,遂将衣裙重新染色,意去除蜂蜡,却发现蜂蜡脱落处留下美丽白花 姑娘欣喜异常,将百花园中所遇唱予歌声中,招来众伙观摩学习,并将蜡染技法沿袭至今。编者尊重各种历史考究的结果,但若说起源,何不留存一个浪漫的故事,蜡染文化亦是人类文化的珍宝。

———————— 纹样 ———————— 姑娘于花仙引入的梦境花园中见到了无数珍奇鱼鸟虫兽。这与蜡染中的纹样相映,也可以说是苗族姑娘,丰富想象力的延伸,乐观的苗族人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先祖故乡的缅怀融入到蜡染工艺中,从而演变出变化无穷,生动形象的蜡画纹样与图腾。 细看图样,你或被其中精湛细致的描绘折服,亦或是被某个笨拙可爱的形象所逗乐,在这蓝白相间的花纹中,就印染着苗族人乐观的

生活态度,还有千百年积累下的智慧。 ———————— 细说纹样与图腾 ———————— 鱼纹

鱼纹在贵州苗族蜡染中时常出现,在苗家文化中,鱼纹代表着对生殖与繁衍的崇拜,对多子多孙的祈福。 ● 龙纹 男人龙与女人龙

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

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 贵州是一个美丽多姿的地方,除了壮美的自然风光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就是一项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它以其独特的技艺和精湛的工艺 技巧,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本文将从历史渊源、技艺特点、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浅谈,以期对这一传统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一、历史渊源 贵州蜡染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汉代。据史书记载,当时的贵州地区便已存在蜡 染技艺。随着历史的演变,贵州蜡染艺术在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都有所发展和传承,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到了明代晚期,贵州蜡染艺术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了当地织 布工艺的主要装饰技法,同时也成为了贵州织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技艺特点 贵州蜡染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制作过程。传统的蜡染工艺需要经过设计图案、上蜡、蒙染、烧蜡、漂脱、定色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工匠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努力。工 匠们需要用蜡在布料上绘制出设计好的图案,然后将布料浸泡在染料中进行蒙染,蜡涂抹 的地方不会吸收染料,蒙染完成后,再将布料放在火中烧蜡,使蜡融化并与染料一同渗入 布料中,接着进行漂脱和定色工序,直至最终成品。 贵州蜡染艺术所用的染料主要来自于天然植物,如靛蓝、茜草、马蓝等。而在蜡的制 作上,也有严格的配方和工艺要求,因此蜡染工艺是一门集文化、设计、化工等多种技艺 于一体的综合性技艺。 三、传承发展 贵州蜡染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贵州人民心系的大事。在新中国成立后,贵州省政 府特别重视蜡染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并在贵州省建立了蜡染艺术博物馆和蜡染艺术培训中心,积极发掘、整理和保护各个时期的蜡染作品和相关资料,同时也加强对蜡染技艺的传 授和推广,培养了一大批蜡染艺术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工艺和设计理念也逐渐融入到了蜡染工艺中,使其在工艺技 术和设计创新方面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和发展。如今,贵州蜡染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 还逐渐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瑰宝。

传统工艺贵州风情蜡染艺术

传统工艺贵州风情蜡染艺术 历史沿革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xie)”,是蜡画与染色的结合。“缬”的意思是染彩,它与“绞缬”(扎染)、“夹缬”(印花蓝布)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纺染工艺。蜡染艺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据考证,蜡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最迟在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就已熟练地掌握了蜡防染技术。在东汉时,蜡染技术已相当成熟;到了西晋时已可以染出十余种彩色的蜡染制品;唐代蜡染已非常盛行;到南宋时蜡染花布称为“瑶斑布”。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地区世代相传,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蜡染已经成为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人生艺术。 容斋 | 中国风艺术生活 / 订阅号:rz17668

艺术魅力 蜡染的艺术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主要在于每次染色后所产生的“冰纹”-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冰纹变化无穷、形态万千,即使同一幅画或同一副图案,所产生的“冰纹”也绝不相同,这就是蜡染的艺术魅力所在。 神秘莫测的冰纹,使蜡染更具抽象画派的韵味。“冰纹”可以说

是蜡染的灵魂。 工艺特色材料

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 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腐剂。 贵州蜡染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贵州盛产蓝草,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 工具 绘制蜡花的工具是一种自制的钢刀。一般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铜刀,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 流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