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每章重点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国民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3.就业人口: 是指一定年龄以上, 特定时期内为工资或利润等报酬而从事工作的经济活动人 口,它包括所有被雇佣或自我雇佣的人。又称为从业人口或在业人口,是指所有年龄在 16 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 就业人口界定标准(3) :正在工作中,即在规定的时期内正在从事有收入的职业的人;有职 业但临时没有工作的人。如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休假、旷工或气候等原因而临时停 工的人;雇主和自营业人员,或正在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农场而不领取报酬的家属成员,在 规定时期内,从事正常工作时间的 1/3 以上者。 中国就业人口解释:16 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 收入的人员。包括:为取得报酬或经营利润,调查周内从事了 1 小时以上(含 1 小时)劳动 的人员;由或场所的人 员。 5.就业率=(就业人口/经济活动人口)*100% 劳动参与率=(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劳动年龄内人口数 职位:1993 年 SNA 的定义是,"职位"为一个人和一个机构单位之间关于在规定的期限内或 在另行通知以前进行有酬工作的明示或暗示的合同。 从职位角度对劳动的投入进行计量的优点在于:对于那些岗位空缺及兼职的情况可以进行全 面而及时的反映。 非正规部门就业:是以“企业”为统计基本单位,在非正规企业工作的所有人都统计为非正 规部门就业,不管该就业人口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是第一职业还是第二职业。 非正规就业:由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其统计基本单位是“职位” ,是指非正规性工作的总 数,而不管该工作是在正规部门还是在非正规部门。 非正规部门就业与非正规就业: 互相有交叉和补充, 在非正规就业部门中存在着正规就业人
劳动力资源占人口的比重=(劳动力资源总量/总人口数)*100% 经济活动参与率指标说明人们参与和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普遍程度, 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对 人力资源利用的数量和质量水平。

2015年新版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各章节重点笔记

2015年新版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各章节重点笔记

2015年新版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各章节重点笔记第一章绪论1-1. [领会]简述统计学的概念和性质?1-2. [识记]简述总体、个体和样本的概念及其关系?1-3. [领会]总体的类型有哪些?1-4. [识记]样本的特点有哪些?1-5. [识记]简述变量的概念和特征?1-6. [领会]简述变量的分类?1-7. [识记]简述统计指标及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1-8. [领会]简述指标的四种测度计量尺度?1-9. [领会]简述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的概念和表现形式?1-10. [领会]绝对数指标的分类有哪些?1-11. [领会]简述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1-12. [领会]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哪些?1-13. [识记]使用强度相对指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14. [领会]简述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1-15. [领会]简述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1-16. [领会]简述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第二章数据的调查与整理2-1. [领会]简述数据调查的概念、要求和程序?2-2. [简单应用]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制定?2-3. [领会]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统计数据的调查方式有哪些?2-4. [领会]拟定调查项目应注意哪些问题?2-5. [领会]调查抽样的方式有哪些?2-6. [简单应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2-7. [简单应用]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有哪些?2-8. [领会]调查观测的方式有哪些?2-9. [识记]调查问卷的设计技术有哪些方面?2-10. [领会]简述数据分类的功能和意义?2-11. [识记]简述数据分类的原则?2-12. [领会]简述单值分类和组距分类的方法与应用?2-13. [识记]简述统计表的结构?2-14. [识记]编制统计表时应遵循哪些规则?。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它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之分。

3、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4、统计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答:“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可见,统计工作是基础,若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谈起,统计学也就不能形成和发展。

2、简述统计的作用。

答:因为统计具有认识事物数量性的特点,并且能够从大量的现象中发现其存在的规律性,所以,统计不论是从宏观管理上还是微观分析决策上,都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看,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简述统计总体的特点。

答: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第二,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第三,统计总体中的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

4、简述统计指标的分类。

答:统计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土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第二,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第三,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第四,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5、简述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

答:为了对统计指标体系有进一步和全面的了解,有必要按指标体系包括的范围、内容及作用不同加以分类:第一,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两类;第二,按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第三,按指标体系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两类。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点总结 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点总结 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点串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及分类【单选、名词解释:】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或推断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所研究对象作出判断或者决策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简答:】统计学的性质。

统计学的性质可概括为: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及其变动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其具体要点概括如下:(1)统计学研究的客观现象包括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

(2)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规律。

(3)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多选、简答:】样本的特点。

样本有以下几个特点:(1)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取自于总体的内部。

(2)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不同的样本。

(3)样本是总体的代表。

(4)样本的随机性。

【单选、名词解释:】变量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变量是指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概念,凡是客观现象的特征取值或类别在一个以上者均可定义为变量。

它包括可以用数字表示变量取值的数值变量,如年龄、收入和消费支出等;也包括不能用数字计量、只能用类别表示的属性变量,如反映人口特征的性别,产品质量的合格与不合格,宗教信仰和文化程度等。

狭义的变量仅指可用具体数字表示取值的数值变量。

【多选、简答:】变量的分类。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满足不同的研究需要,对变量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1)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可用数字表示,一般分为属性变量与数字变量两种。

(2)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3)变量按其变动是否具有确定性,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4)变量按其在因果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因变量与自变量。

(5)变量按其是否有研究对象体系范围内决定,可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6)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具有客观性,可分为实在变量和虚拟变量。

【单选、名词解释:】用来测度研究对象标准特征数量的概念称为统计指标,简称指标。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重点公式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重点公式

第三章:综 合 指 标%100⨯=总体总量指标数值各组总量指标数值结构相对指标 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比例相对数=基期指标数值报告期指标数值动态相对指标=计划指标数值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总体单位数值总和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算术平均数=三、调和平均数概念:调和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

四、几何平均数六、中位数 概念: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一般用M e 表示。

标准差 概念:也称均方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

计算方法:简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

1.简单平均法。

适用未分组的原始数据计算公式:nx x ∑-=2)(σ计算标准差大体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计算总体平均数。

第二步,求出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

第三步,求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

第四步,计算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

第五步,将第四步计算结果开平方,得标准差。

六、总方差、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总方差概念:各变量值对总平均数计算的方差 组内方差概念:各组标志值与本组平均数计算的方差 组内方差平均数概念:各组方差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总方差的大小受组内方差平均数与组间方差的影响,这三种方差的关系如下: 总方差=组内方差的算术平均数+组间方差,222δσσ+=第四章:时 间 数 列(1) 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a =na a a n +++ 21=na ∑(2)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①连续时点数列 计算公式:②不连续时点数列(间断时点数列)A .时点数列间隔相等(等间隔) 计算公式:1221321-+++++=-n a a a a a a nnB .时间间隔不相等 计算公式: ∑-=--++++++=11112321212...22n i in n n f f a a f a a f a a a2、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先分别计算分子、分母的平均数,再计算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的平均发展水平。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 前提。
n 2、统计整理的步骤(内容)
① 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其方法有:逻辑性 审查、比较审查、
② ③ 将汇总的结果, ④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n 3、统计分组
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 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部分,统计分组的目 的,就是揭示现象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差异,认 识它们之间的矛盾,表明本质与规律。
总量指标按反映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 与总体单位总量。
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与时 点指标。
时期与时点指标的区别(特点) ① 时期指标可以累计相加,时点指标不能累计相 加。 ②时期指标连续统计,时点指标一般是间断统计。 ③时期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研究时间的长短有直 接关系,而时点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研究时间
统计分组的作用: ① ② ③ ④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 分各组界限
统计分组中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① ② ③ 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选择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按机构部门分类可将国民经济中所有的




n 4、分配数列(次数分布)
将总体按某一标准分组,并按一定顺序 排序与列出每组的单位数。
相应的频率。
☆ 连续变量次数分布必须遵循上组限不在内原
则。
n 5、统计表
按形式上看包括四部份:总标题、横行标题、纵 栏标题、
PPT文档演模板
统计表有——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n 1、总量指标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总量指标 是人们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础指标,既是人们认 识现象总体的起点,又是计算其他统计分析指标的基础。

第9节:【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精讲9

第9节:【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精讲9
未充分就业率=(未充分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100%
8.4.2劳动力统计
245
8.4.2 劳动力统计
4
6
5
(4)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总数与法定劳动年龄以上人口数之比
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数/法定劳动年龄以上人口数)*100%
(5)就业与人口比率:就业人数与达到法定就业年龄的人口总数的比值
就业与人口比率=(就业人数/法定劳动年龄以上人口数)*100%
固定资产折旧:一定时期内各个常住单位为弥补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损耗。 劳动者报酬: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工资和薪金等全部报酬。 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减对生产补贴后的余额。 营业盈余: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 后的余额。
344
9.2.2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
(2)社会保险缴款和社会保险福利;
(3)社会补助;
(4)不同经济主体间捐赠转移收支;
(5)博彩赌博与会费、罚款等引起的转移收支
445
9.3.3 个人收入差距的计算与分析
342
6
5
个人收入差距的计算与分析
基尼系数:
系数在0到1之间 基尼系数越大贫富差距越大。
第八章 国民生产统计
国民生产统计的范围与行业分类
第八章 国民生产统计
产出实物量统计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统计
生产率统计
8.5.1单要素生产率
249
8.5.1 生产率统计
4
6
5一、生产率统计
1、劳动生产率:生产活动的总产出与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量或用 工量之比,用来测度劳动力的生产效率。
344
9.2.2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
一、民经济统计的概念
民经济统计又称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以国民经济活动的所有部门和参与国民经济活动的个人的活动情况、状态等为研究对象,收集、编码、组织、整理并解释后,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可比性和客观性的统计数字及其资料分析,其目的是为了供于社会经济研究和决策提供权威的数据。

二、民经济统计的作用
1、民经济统计可以为决策提供信息。

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需要充分考虑当前经济环境客观情况才能有效地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改善宏观经济状况,而民经济统计即可为经济管理者提供应有的宏观经济分析依据和有效的信息及决策参考。

2、民经济统计能够对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民经济统计可以用来研究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对比国内不同组织之间发展速度,从而比较国家、行业和其他组织的发展概况,利用这些数据来观察和预测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和推动经济政策。

3、民经济统计可以检测政策的效果。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笔记(1~3章)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笔记(1~3章)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笔记(1~3章)第一章一、统计的涵义:一是指统计活动(统计工作);二是指统计资料;三是指统计科学。

二、社会经济统计:它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

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它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兵器之一。

三、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A、数量性是它的基本特点;B、总体性是统计的另一重要特点。

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过程。

1、统计总体:是指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不雅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3、标记: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的名称。

4、标记按其表示形式不同,分为数量标记和品质标记。

数量标记表示为数量上不同的标记,如职工的年龄、工资、工龄等;品质标记是指不能用数量表示的标记,如性别、隶属关系等。

5、变量:统计中的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记。

6、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量标记的数值,也称标记值。

7、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出现小数;如职工人数、机器设备台数。

连续变量是指其数值在整数之间可以有无限的数值;如人的身高、体重。

8、统计指标:表白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示。

标记: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的名称。

9、简答统计指标的设置的要求。

A、指标所反映的总体特征,概念要有理论依据;B、指标要有明确的计算口径范围;C、指标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

10、指标的分类:A、按其反映的事物性质不同分为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实体指标是指它所反映情况的是具有实物形态,客不雅存在的具体事物数量特征如产品量指标、职工人数指标、固定资产价值指标等。

行为指标是指它所反映的是某种行为的数量特征,如工伤变乱指标、犯罪行为指标。

B、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分为客不雅指标和主不雅指标;客不雅指标是指其取值依据,是对统计对象的实际度量或计数,它具有具体性和客不雅性,这类指标多属实体指标。

全国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2015版本重点笔记

全国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2015版本重点笔记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2015版本重点笔记第一章总论一、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一)统计的涵义统计有三种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活动是基础)(二)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社会经济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它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武器之一。

(三)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数量性(基本特点)、总体性(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统计活动过程二、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一)与哲学的关系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统计描述和分析、推断才能避免主观性及片面性,才能如实际上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统计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与政治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要有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各门实质性科学也需要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这一有力的认识武器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对实质性科学的充实提高也有积极作用。

(三)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统计在搜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

三、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1、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供信息、实行监督、提供咨询、参与决策2、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供所需数字信息,分析涉及的数量关系及其发展变化。

3、在国际交流上的作用:统计是提供信息的主渠道,而信息交流在国际交流上占重要地位。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一)国民经济的概念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称。

(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特点1、研究范围——全部国民经济现象2、特点——广泛性、研究角度重在宏观五、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统计单位: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财务知识)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笔记

(财务知识)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笔记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意义1.(识记)统计的涵义统计具有三种涵义:一是指统计活动.二是统计资料.三是指统计科学即统计学2.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三者的关系(领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提供的,是统计活动的成果;统计学是从统计活动中提炼出来的关于正确进行统计活动,更好地发挥统计作用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从而对统计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由此可见,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中,统计活动是基础,是源.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提出;没有统计活动,缺少这个实践基础,统计科学也就不可能形成和发展.3.统计的特点:(识记)①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现象的工具,因而数量性是它的基本特点②总体性是统计的另一重要特点4.统计的作用:(识记)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领会)1.统计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领会)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是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二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计(1)政治算术----社会经济统计(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和约翰.格朗特)①威廉.配第在其代表作<<政治算术>>一书中,运用大量数量资料对英国,法国,荷兰三国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②1790年美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③威廉.配第为以后经济统计发展开拓了道路.④约翰.格朗特为人口统计的发展开拓了道路.(2)概率论----数理统计第三节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领会)1.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对统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2.社会经济统计学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实质性科学,是指这类科学的内容及任务在于提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改造世界,如经济学、人口学、财政学、市场营销学等,都属实质性科学.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种方法科学,它只是提供人们如何从数量方面入手去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运用不能脱离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否则会走入为统计而统计、搞数字游戏的歧途.3.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社会的武器,离开数量就不成其为统计.统计在搜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这是不言而喻的.第四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1.国民经济概念(识记)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领会)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是全部国民经济活动,它包括了生产统计、流通统计、分配统计、使用统计、劳动力资源统计、国民财富统计和国民经济综合分析统计等.3.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特点(领会)可见,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其他分支相比,范围的广泛性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研究的一大特点.另外,国民经济统计学探讨问题,着重从宏观角度出发,这是它的一个特点.第五节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识记)2.统计总体的概念,可以看出它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②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③统计总体中的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3.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识记)4.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识记)(1)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5.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识记) 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1)数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之分,其中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串讲中各章重要公式及必备要点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串讲中各章重要公式及必备要点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各章节考试要点总结(整整一天的时间,把老师串讲的重点全部画出来了。

)第一章 统计的意义统计的涵义 :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的特点:具有数量性、总体性。

国民经济的概念: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全部国民经济活动,包含生产统计、流动统计、分配统计、使用统计、劳动力资源统计、国民财务统计和国民经济总和分析统计等。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标志与变量: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

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既明确了总体特征的概念,即性质,有反应了它的数量。

指标的分类:按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流量与存量: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渠道:直接的获取原始数据和间接的统计数据。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含义: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的种类: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

统计报表,自上而下的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一种非全面调查。

典型调查,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询问法、报告法、实验法。

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潜质主要是指品质分组,后者主要是指数量标志分组。

依据分组标志反映的事物特征不同,可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

编制次数与分布数列:将总体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这种数列称为次数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己整理的全书重点 不遗漏 考试全通过 超好用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己整理的全书重点 不遗漏 考试全通过 超好用

数、标准差系数频率=频数/总体单位数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需要明确的要素有:1组距与组数 2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3组限与组中值 4频数与频率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是测定变量值离散程度的一类相对数指标,是标志变异的绝对水平指标与相应的平均指标对比的结果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形成的数列期水平的逐期发展变动情况 简述 时期数列及其特点?所谓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所构成的数列,即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数列 特点:1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3数列中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 简述 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关系:1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 2相邻两期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工人数(越高越好) 单位产品成本=总成本/产品产量(越低越好)代表性误差:(系统性误差、随机性误差)数量指标应采用基期(q0p0) 质量指标应采用报告期(q1p1)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1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异程度2样本容量的大小3不同抽样方法的影响 4不同抽样组织方式的影响抽样方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论述重置抽样与不重置抽样的区别?1抽取的样本数目不同,在相同条件下,重置抽样可能抽取的个数多 2抽样误差的计算公式不同3抽样误差的大小不同,在相同条件下,重置抽样的误差较大就业人口负担系数说明平均每个就业人员抚养的人口数(人口总数/就业人数) 储备资源是指中央银行拥有的可以随时动用并有控制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其他债权等 老年人口系数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是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固定资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被重复或连续使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生产资产简述劳动力资源和人口的区别?劳动力资源包括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人口总体则包括了一切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 简述建立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义? 1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 2符合深化改革的需要 3符合对外开放的需要4符合对国民经济运行综合平衡协调的需要人口数量统计的特点?1确定人口数量统计的时间标准2确定统计的地理范围 3确定统计的人口范畴社会商品购买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在零售市场上用以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表明了社会商品的需求量进口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在进口的全部货物价值的总和商品供需比率是商品供需总额平衡分析,是本期商品供应量和本期商品购买力的对比值综合国力是指对一个主权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资源方面的综合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简述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层次?货币供应量一般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的货币流通量,三个层次是现金、城乡居民活期储蓄存款+企业事业单位储蓄存款、城乡居民活期储蓄存款+企业事业单位储蓄存款-财政金库存款+汇兑在途资金简述建筑业产品的特点?1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2产品结构的多样性3产品周期的长期性国民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主要指标有?1宏观经济效益综合指标2活劳动消耗经济效益指标3物质消耗经济效益指标4资金占用经济效益指标5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指标6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内部各因素和各种成分按照一定序列结合起来的相互关系,是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的内部状况内在要素和内在联系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数学性质?1各标志值与算数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零2各标志值与算数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抽样推断的特点:1由部分推断整体的一种研究方法2抽样推断是建立在随机概率抽取样本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其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能控制简述国内总产出指标的作用?总产出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总成果,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综合指标,总产出反映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

00065_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5_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教材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意义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四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第五节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第一节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第二节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统计调查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第四节统计数据资料整理第五节统计分组第六节统计表第三章综合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第二节相对指标第三节平均指标第四节标志变异指标第四章时间数列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种类和编制原则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第四节时间数列的变动分析第五章指数第一节指数的概念和种类第二节综合指数第三节平均指数第四节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第五节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第六节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第六章抽样推断第一节抽样推断的一般问题第二节抽样误差第三节抽样估计第四节抽样的组织形式及抽样方案设计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第一节相关分析的意义和种类第二节相关关系的判断第三节回归分析与一元线性回归第八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与作用第二节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第三节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与内容第四节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九章人口与劳动统计第一节人口数量统计第二节人口质量统计第三节劳动力资源统计第四节经济活动人口统计第五节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统计分析第十章国民财富统计第一节国民财富统计的意义与内容第二节自然资源统计第三节国民财产统计第四节资产负债表第十一章国民经济生产统计第一节国民经济生产统计的一般问题第二节国内总产出统计第三节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第四节国民经济生产统计分析第十二章国民经济流通统计第一节国民经济流通统计的一般问题第二节批发零售贸易统计基本指标第三节商品流通统计分析第四节海关进出口统计第五节对外贸易业务统计第六节国际收支统计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分配统计第一节国民经济分配统计的基本内容第二节国民经济分配统计指标体系第三节财政统计第四节金融统计第五节资金流量统计第十四章国民经济使用统计第一节国民经济使用统计的基本内容第二节最终消费统计第三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第十五章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第一节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的一般问题第二节国民经济结构分析第三节国民经济增长分析第四节国民经济效益分析第五节综合国力比较分析名词解释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综合指标综合指标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形式.一、总量指标即绝对数指标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是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得到的.种类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二、相对指标: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求得的反应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

它以名数与无名数表现出来,大多数相对指标采用无名数,种类:结构相对指标(同一总体各组与总体对比)、比例相对指标(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比较相对指标(同一时间不同总体的同一指标对比)、强度相对指标(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以名数表示)、动态相对指标(即发展速度,是不同时间的数值对比)、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某一时期完成/计划指标数值.包括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和提高率或降低率相对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

三、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它分为静态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两种.本章论述的是静态平均数。

平均指标方法:1、算术平均数权数: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因素:各组标志值和出现次数)2、调和平均数: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

3、几何平均数:适用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

4、众数:总体总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5、中位数: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点位置的标志值。

◆标志变异指标是为了补充平均数的不足,从另一方面说明总体的特征,它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又称标志变动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常用的指标:1、全距2、平均差: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同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平均差越大各标志值分布越分散,变动程度越大。

3、标准差(均方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

结果大于平均差。

组距分组数列计算标准差:总方差是整个总体的总离差,是各单位标志值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组间方差:各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组内方差:各组内各单位标准与本组平均数计算的方差。

◆标志变动系数(离散系数)是测定变量值离散程度的一类相对指标,是标志变异的绝对水平指标与相应平均指标对比的结果。

(1)平均差系数:平均差与总体算术平均数对比的相对数,反映离散相对程度,不便于反映不同水平的同类现象。

(2)标准差系数:放映不同水平同类现象或不同类型现象平均数的代表性大小。

系数越大总体单位离散程度越大,代表性越差.第四章时间数列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量,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

分为总量(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动态数列.编制原则:时期长短应相等、经济内容统一、空间范围一致、计量单位统一、计算方法相同、缺失资料弥补。

一、平均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化在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状态、规模和水平。

它包括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1、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1)时期数列=∑a/n(2)时点数列:★连续数列(逐日登记=∑a/n:不逐日登记=∑af/∑f ★不连续(间隔相等/间隔不相等)2、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的计算:增长量(增长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逐期与累计增长量(1)逐期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2)相邻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逐期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各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逐期增长量/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二、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两种,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除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一1,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一1.平均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水平法(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即几何法,实质是从最初水平出发,每期用平均发展速度发展经过n期后达到的最末水平)和方程式法(从最初水平出发,各期按平均速度发展,经过n期后计算出各期水平之和,反映各年累计发展水平的变化程度)。

三、动态数列的变动分析主要是研究现象发展长期趋势测定和现象季节变动的分析。

测定方法: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方程法(1、分段平均法2、最小平方法a、b)而现象季节变动的分析的目的在于消除由于季节变动的影响,最常用方法是按月(季)平均法。

季节比率=同季平均数/总季度平均数第五章指数指数是反映复杂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方法。

分广义和狭义.种类:按反映对象范围分个体指数与总指数、按指标性质分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按对比场合不同分动态指数(定基指数与环比指数)和静态指数。

总指数两种基本形式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一、综合指数:编制引进同度量因素、将同度量因素固定以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影响、两个总量指标对比。

1、数量综合指数编制: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即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公式为:Kq=∑q1p0/∑q0P02、质量综合指数的编制: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即将同度量因素定在报告期,公式为:KP=∑q1p1/∑q1p0。

3、拉氏指数都采用基期同度量:价格Kl=∑(p1/p0)q0p0/∑q0P0 物量Kl=∑(q1/q0)q0p0/∑q0P0派氏指数采用报告期同度量因素Kp=∑q1p1/∑q1P1 (p0/p1)Kp=∑q1p1/∑(q0/q1)q1P1二、平均指数是在个体指数基础上计算的总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计算平均指数的主要问题是对个体指数进行平均的形式和确定权数。

平均的形式有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计算数量指数采用基期的总量指标p0q0为权数计算算术平均指数,计算质量指数采用报告期总量指标p1q1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形式)固定权数的平均数。

二者关系:综合指数是先综合后对比,需要全面资料,可进行因素分析;而平均指数是先对比和综合,可采用全面资料也可采用非全面资料,不能用于因素分析.但在一定条件下有变形关系.三、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法:是利用指数体系对现象的综合变动,从数量上分析其受各因素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步骤:定性分析确定对象和影响因素、列出关系式、建立指数体系及相应的绝对增减量关系式、依次分析每一因素变动影响的相对程度和数量并建立相应的关系式。

四、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相互关系是:可变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固定构成指数。

第六章抽样推断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方法。

基本概念:总体和样本、总体参数和统计量、重置抽样和不重置抽样.抽样误差:样本指标与被它估计的总体相应指标之间数量上的差数,即随机误差.分登记性和代表性误差(系统性和随机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是所有抽样实际误差的平均水平,即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指标标准差或所用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

影响平均误差因素:1、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异程度2、样本容量的大小3、抽样方法4、抽样组织方式.抽样极限误差(抽样允许误差):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可能的误差范围,是T倍的平均误差.对总体参数的把握程度称为概率保证程度,▲=tu 抽样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指标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分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根据样本指标、u、t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抽样组织形式: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机械或系统抽样,分无关和有关标志排队的等距抽样,无关用简单抽样法,有关用类型抽样)、类型抽样(分层抽样,组内方差影响。

分为等比例和不等比例抽样)、整群抽样(总体群间方差影响,采用不重置抽样)。

抽样方案设计:编制抽样框、设计参数、选择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容量。

影响容量因素:1、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正比2、允许极限误差的大小,反比3、抽样方法4、抽样方式5、可靠程度的大小.正比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内容:确定想象间有无关系、关系的表现形式、测定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

相关分析旨在测定变量间的密切程度.相关关系可以通过表格法、图示法、相关系数法加以判断。

相关系数:是在直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想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R≤1,r&gt;0正相关,r&lt;0负相关,r=+-1直线相关。

计算有积差法和简捷法。

回归分析就是研究现象之间的一般关系,求出关系方程式,由此对自变量的一个值推断出因变量的可能值。

相关和回归分析关系:回归分析研究的两个变量不是对等关系,对两个变量来说可分别建立两个不同的回归方程,且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就是简单直线回归模型,根据两个变量的成对数据,配合直线方程式,在根据自变量的变动值,来推算因变量的估计值的统计分析方法。

其模型为y=a+bX。

即说明x每变化一个单位影响y各平均变动数量。

条件:两个变量显著相关且是直线相关,根据最小平均法原理.第八章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核算表(GDP表、投入投产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帐户和附属表(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国民经济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关系:统计包括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核算体系包括核算标准和规范及数据体系,二者共同性:研究客体、目的、内容、方法相同.联系:范围、常住单位、指标体系、分类标准、资料来源统计、科学资料.第九章人口与劳动统计人口统计包括人口数量统计和人口构成统计.人口数量是计算其他各项人口统计指标的基础,因此要明确人口数量统计的标准时间、地理范围、人口范围等.人口构成通常按人口分布、自然构成、社会构成、经济构成等进行统计。

人口数量和构成是经常要发生变化的,一般有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自然变动指标有人口出生率、育龄妇女生育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人口迁移变动,机械变动指标有人口迁人率、人口迁出率、人口总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等。

人口增长可用人口增长量和人口增长率来衡量.劳动力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或时期内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

劳动力资源指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包括经济活动人口(就业+失业)和非经济活动人口.人口统计分析:1、反映劳动力资源利用的指标:劳动力资源可能利用率[(就业+失业)/劳动力总数]、实际利用率、就业率(就业/经济活动人口)、失业率、可能潜力程度;2、反映劳动力资源负担情况的指标:就业人口负担系数、丧失劳动能力系数。

劳动力资源预测:1、直接推算法:算术推算法和几何级数法。

2、市场需求测算:目标测算、动态测算。

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1、与生产增长关系:人均指标=产量/平均人数生产超前系数=GDP增长/人口增长速度2、与消费增长关系:人均消费支出额、消费发展超前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