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doc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doc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23一、考试要点: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机械原理知识进行机构分析、运动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机械原理》的考试范围包括: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力分析、机械的效率和自锁、机械的平衡、机械速度波动调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和轮系的相知识。

三、考查要点:1.机构的结构分析要求掌握机构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机构的组成;机构运动简图;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2.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要求掌握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综合运用瞬心法和矢量方程图解法对复杂机构进行速度分析;用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3.平面机构的力分析要求掌握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构件惯性力的确定;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不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力分析;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力分析。

4.机械的效率和自锁要求掌握机械的效率;机械的自锁。

掌握计算机械效率和确定自锁条件的方法。

5.机械的平衡要求掌握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内容;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刚性转子的平衡实验;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平面机构的平衡。

掌握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和实验方法;了解平面机构的平衡。

6.机械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要求掌握机械的运动方程式;机械运动方程式的求解;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机械的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7.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要求掌握连杆机构及其传动特点;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8.凸轮机构及其设计要求掌握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推杆的运动规律;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9.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要求掌握齿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掌握渐开线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条件;掌握变位齿轮、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圆锥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尺寸计算。

机械原理考核大纲(20100506)修订

机械原理考核大纲(20100506)修订

《机械原理》考核大纲课程代码:01204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数:56学分:3.5适合专业:机制、机电、机设、材料、交通等。

一、考核要求及命题原则要求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的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关的基本问题,了解一些有关的最基本机械实验方法,了解一些常用的机构,对有关的工程常识有一般了解。

二、考核内容1、考核的范围:绪论。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全部内容。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2-1、§2-2、§2-3(只讲同一构件上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求法)。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3-1、§3-2、§3-3、§3-4(解析法除外)、§3-5(解析法除外)。

第四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4-1、§4-2、§4-3、§4-5(P140最后一段解析法至P144不讲)。

第五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除§5-10、§5-11、§5-13外的内容。

第六章轮系及其设计:除§6-6外的内容。

第九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除§9-5、§9-6外的内容。

第十章平面机构的平衡:§10-1、§10-2、§10-3。

第十一章机器的机械效率:§11-1、§11-2。

第十二章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12-1、§12-2。

2、考核的主要内容:绪论: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机械原理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用瞬心法作平面机构的速度分析;用相对运动图解法作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与应用;有关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知识;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设计。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学院(盖章):负责人(签字):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机械原理(一)考试内容试题以西孙恒编著《机械原理》(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为蓝本,内容涵盖该教材中如下所述的一至八部分,间歇机构等方面的内容都可能涉及到。

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为主,兼顾基本技能(如公式推演)方面的内容。

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一、机构的组成与结构1.机构的组成,运动副、运动链、约束和自由度等基本概念;2.机构运动简图绘制;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4.机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二、连杆机构1.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2.平面连杆机构中存在整转副、曲柄的条件及其分析判断;3. 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功能、工作特性。

三、凸轮机构1.凸轮机构的分类、特点、功能;2.典型从动件运动规律及应用;3.凸轮机构基本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四、齿轮机构1.齿轮啮合基本定律;2.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变位齿轮;3.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加工、根切;4.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标准模数。

五、轮系1.轮系的类型和功用;2.周转轮系及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六、间歇运动机构及其它常用机构1. 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等间歇机构的运动特点、应用;2. 螺旋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应用。

七、机械系统动力学1.机器的运转过程;2.机械的等效动力学模型;3. 机器的速度波动及其调节方法,飞轮的应用。

八、机械的平衡1.机械平衡的分类;2. 刚性转子的静、动平衡方法3.平面构件惯性力的平衡方法;4. 平面机构的平衡方法。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是:1.基本概念要清晰如机构的高副、低副、局部自由度、复合铰链、虚约束。

压力角、传动角。

齿轮的模数、正确啮合条件等。

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要透彻、全面。

2. 对理论知识要会综合运用复习时要注意每种机构的基本形式与其演化形式之间的有机联系。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20*******课程名称:机械原理总学时:56学时实验学时:12学时总学分: 3.5学分课程类别:专业技术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先行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责任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第4学期二、课程简介机械原理课程是高等工科学校本科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机构的组成原理、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以及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等问题。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绪论、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其他常用机构、机械平衡、机械系统动力学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等。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具有正确识别和表达常用机构并能正确选择常用机构的能力。

课程目标2.具有利用基本知识、原理、特性分析比较机构的能力。

课程目标3.具有运用基本知识、方法和原理拟定、设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机构的能力。

课程目标4.能够按着实验要求,正确构建实验方案的能力。

课程目标5.能够选择并熟练使用常用测量工具、仪器,获取实验数据的能力。

课程目标6.能够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五、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机械原理概述(支撑课程目标1)(1)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课程的性质与学习方法。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支撑课程目标1、2、4、5、6)(1)主要教学内容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机构的组成,机构的运动简图(在实验课中结合实验进一步讲述),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知识点:掌握机器、机构的概念及组成;了解高副低代方法和杆组划分及机构的级别;理解机器、机构、零件、构件、运动副、运动链、约束、自由度等基本概念;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方法;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自由度计算注意事项。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在机械原理考试大纲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点:
1.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
- 牛顿定律
- 动力学和静力学基本概念
- 动力学方程和静力学平衡条件
2. 力的分解和合成
- 力的合力和分力
- 力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 力的正交分解
3. 简化模型
- 离散质点系
- 刚体
- 平面力系
4. 动力学和静力学分析
- 直线运动和平面运动
- 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
- 惯性力和约束反力
5. 杠杆原理
- 杠杆的平衡条件和运动条件
- 杠杆的机械优势和功率传递
6. 摩擦力分析
- 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
- 静摩擦和动摩擦的特性
7. 齿轮传动
- 齿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齿轮传动的速比和转矩传递
8. 曲柄机构
- 曲柄机构的运动分析
- 曲柄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9. 运动学分析
-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 运动学图示法和几何法
10. 动力学分析
-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 弹簧与阻尼的影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机械原理考点,考生可以根据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总要求1.掌握常用机构主要类型、特点、应用等基本知识;2.掌握常用机构的运动特性及设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3. 具有能综合运用上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

内容一、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 理解零件、构件、运动副及运动链、机构、机械、机器的概念,了解机构引入运动副之后运动所受到的约束。

2.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3. 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并能识别机构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4. 掌握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方法和Ⅱ级、Ⅲ级杆组的结构特点,掌握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方法。

二、平面机构运动分析1.理解速度瞬心的概念,掌握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方法以及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2.掌握应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平面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3.熟悉用解析法作平面机构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分析的思路。

三、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和机械效率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思路。

2.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计入运动副摩擦时的机构静力分析方法。

3.掌握机械效率及计算方法,深入理解机械自锁概念,能通过力分析或效率分析进行机械自锁性判别和自锁条件的建立。

四、刚性回转件的平衡1.掌握刚性回转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的原理和平衡设计计算方法。

2.了解平面机构的平衡原理。

五、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1.掌握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的等效原则及建立与求解方法。

2.理解机械运转的平均速度和不均匀系数的概念,周期性与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原因及调节方法;掌握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的飞轮调速原理及飞轮设计方法。

六、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1.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特点及其演化。

2.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包括平面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急回特性与极位夹角,压力角和传动角及最小传动角出现位置,以及死点位置)。

机械原理课程考核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考核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考核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课程编号:0510123
学分:4分
考核方式:闭卷
制定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二、课程性质和要求
课程性质为专业必修课,考试课;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干课程。

它是一门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

教学要求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械的
能力。

三、课程考核目标与考核内容
(一)考核目标
主要考核学生对以下内容的掌握情况: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性能分析,
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及其设计,机构系统动力学设计,机
械系统的运动方案及机构的创新设计。

(二)各章考核内容
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及特点,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和应用,
曲柄存在条件、传动角、死点、急回运动、行程速比系数、运动连续性
等基本概念;
轮系的分类和功用,计算多种轮系的传动比;行星轮系各轮齿数的四个条件;
制定人(签名):
审核人(签名):
机电工程学院(部)(章)
年月日。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doc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doc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1、绪论⑴内容①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念② 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③ 机械原理学科的的发展趋势 ⑵基本要求① 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② 明确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③ 对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⑶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对零件、构件、机器、机构、机械等名词 和概念要弄得很清楚,对机器与机构的特征和区别要清楚。

比如:零件与构件的不同之 处在于零件是机器有制造单元而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这些都应熟练掌握。

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⑴内容① 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 ② 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 ③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④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⑵基本要求① 能计算平面运动链的自由度并判断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② 能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③ 能进行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⑶重点、难点何谓约束?约束数与自由度数的关系如何?平面低副(转动副和移动副) 和高副各具有几个约束,其自由度为多少?平面机构自由度F=3n 2P L 为平面低副数,P H 为平面高副数。

因此要注意该机构中有无复合铰链、 计算运动副数目时不弄错就行了; 难掌握,应认真领会课堂讲解中所列可能出现虚约束的几种情况。

能正确分析机构的组成原理,平面连杆机构的高副低代,杆组级别判断。

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⑴内容① 研究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P H 。

要注意式中n 为活动构件数而不是所有构件数, 为使F 计算正确,必须正确判断n 、P L 、P H的数目, 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等。

对于复合铰链,只要注意到, 局部自由度常出现在有滚子的部分;而虚约束的出现较 P L②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③用解析法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⑵基本要求①能用图解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②能用解析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⑶重点、难点相对运动图解法(又称向量多边形法)为本章的重点内容。

机械原理科目考试大纲

机械原理科目考试大纲

《机械原理》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17适用招生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特别提示:一、考试内容1.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组成;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平面机构组成原理;高副低代。

2.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用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用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3.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惯性力及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运动副中的摩擦及考虑摩擦时的机构力分析;机械效率与自锁。

4.平面连杆机构及设计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及特点;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与传力特性;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5.凸轮机构及设计凸轮机构的应用与类型;推杆常用运动规律及特点;凸轮轮廓曲线设计;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6.齿轮机构及设计齿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齿轮的齿廓曲线;渐开线齿廓;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啮合传动;渐开线齿轮的加工与变位;变位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圆锥齿轮传动。

7.轮系传动比计算轮系的类型;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混合轮系传动比计算;轮系的功用。

8.其它常用机构简介间歇运动机构;螺旋机构;摩擦传动。

9.机械的运转及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械的等效运动方程;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10.机械的平衡刚性转子的平衡;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

11.机构的组合与组合机构机构组合的方式;常用组合机构。

12.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功能原理解;机构构形设计;机械运动方案拟定。

二、建议参考书[1]《机械原理》,孙恒,陈作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制造技术基础》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34适用招生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特别提示:一、考试内容1.金属切削基本原理(1).概述(2).金属切削过程(3).切削力(4).切削热和切削温度(5).刀具磨损和刀具耐用度2.金属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1).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2).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3.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1).概述(2).车床及车刀(3).磨床及砂轮(4).齿轮加工机床及齿轮刀具(5).其它机床及其刀具4.机床夹具设计原理(1).概述(2).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3).定位误差(4).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5).各类机床夹具简介5.机械加工精度(1).概述(2).机械加工精度的单因素分析(3).机械加工精度的综合分析(4).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6.机械加工表面质量(1).概述(2).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3).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7.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1).概述(2).零件结构工艺性与毛坯的选择(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中的几个问题(4).工艺尺寸的计算(5).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6).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工艺措施8.典型零件加工工艺(1).主轴加工(2).箱体类零件加工(3).圆柱齿轮加工9.装配工艺(1).装配工艺的基本概念(2).装配精度二、建议参考书[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楚生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任一版本)[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唐宗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任一版本)《CAD/CAM技术》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15适用招生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特别提示:一、考试内容1、CAD/CAM概述CAD/CAPP/CAM的基本概念及相互间关系、CAD/CAM的发展趋势、CAD/CAM工作过程及主要功能、CAD/CAM技术的应用2、CAD/CAM系统的构成CAD/CAM系统的构成要素、CAD/CAM系统分类、CAD/CAM系统的硬件、CAD/CAM系统的软件、常用的CAD/CAM软件3、工程手册的数据处理工程手册中的数表程序化、线图的程序化4、CAD中常用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CAD中常用一些数据结构如线性表,栈,树,二叉树、数据结构的在CAD中的一些简单应用5、信息存储与管理技术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6、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图形变换的方法、二维图形的基本变换及复合变换、三维图形基本变换及复合变换、投影变换编程实现图形变换的方法7、三维产品的建模方法线框建模、表面建模、实体建模、特征建模、参数化设计、CAD/CAM三维参数化软件的应用8、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技术CAPP的含义及发展历程、CAPP类型、CAPP适用范围及工作原理9、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基础CAM的基本概念、起源及发展历程、数控加工技术概述、数控编程技术、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系统10、CAD/CAM集成CAD/CAM集成概念、产品数据交换技术、CAD/CAM集成方法及接口、CAD/CAM集成软件下从设计到自动编程生成NC加工代码的过程二、建议参考书[1]《机械CAD技术基础》,童秉枢,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机械CAD/CAM技术》,王隆太,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构学》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43适用招生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特别提示:一、考试内容1.机构学的两大主要问题机构设计、机构综合2.有源机构的结构分析自由度计算、结构分析3.简单的空间机构自由度计算、运动综合4.机构的型式综合机构的组成原理进行机构的型综合5.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复数法或矢量法)6.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综合(解析法)位移矩阵、刚体导引机构、轨迹生成机构、函数生成机构(四杆机构和六杆机构)二、建议参考书[1]《机构设计》,曹惟庆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2版本)[2]《连杆机构设计》,华大年等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任一版本),1995。

机械原理课程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大纲一、课程背景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的理解与掌握,为学生提供机械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提供学生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使其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和设计机械系统、进行力学计算等。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其具备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弹性力学基础1.1 应力和应变1.2 弹性体力学定律1.3 弹性体力学基本方程1.4 应力应变关系2. 受力分析2.1 平衡条件和受力分析方法2.2 受力系统的合力和力矩计算2.3 刚体受力分析3. 运动学3.1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3.2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3.3 刚体运动分析4. 动力学4.1 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定理4.2 动力学方程的推导和应用4.3 机械能和功的计算4.4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5. 静力学5.1 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平衡条件5.2 刚体平衡和静力学方程5.3 静力学分析的应用6. 机械元件分析6.1 杆件和连接件的静力学分析6.2 齿轮传动的力学分析6.3 皮带和链条传动的力学分析6.4 弹簧和阻尼器的力学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系统介绍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实验演示:开展实验演示,直观展示机械原理的工程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机械原理相关问题,培养合作和创新意识。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3.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行考查。

4.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机械原理》(第四版),作者:程光著,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机械原理与机构学》(第六版),作者:唐学韬、王元元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在机械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机械原理知识进行机构分析、分析计算、绘图设计,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性质、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性质
该课程为普通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自主命题课程的选拔性考试,考试具有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能力”“综合分析要求”三个层次。

理解基本概念:能正确理解技术术语、原理及一些基本知识,并能用专业知识进行解释。

掌握基本能力:运用上述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计算解决该学科基本问题的能力
综合分析要求:该课程中具有综合性的内容或涉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

考核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能力为主,约占90%,综合分析的知识点不高于10%。

各部分考核知识点如下:
1.绪论:机械、机构、机器、构件、零件;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副、运动链、机架、原动件、从动件、自由度、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机构分析;规范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或运动示意图);机构自由度计算,低副平面机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

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速度瞬心、三心定理,能够求出简单机构的所有速度瞬心,在此基础上进行机构的速度分析,矢量方程图解法分析机构速度和加速度。

4.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机构中构件惯性力作用的各种力及机构力分析的方法;运动副中的反力及需加于机械上的平衡力或平衡力矩。

5.机械的平衡:静平衡、动平衡,静平衡和动平衡的计算方法。

6.机械效率与自锁:机械效率的概念、机器运动和功能的关系;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自锁现象和自锁条件。

7.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等效力(力矩)、等效质量(转动惯量)、等效构件和等效动力学模型;机器两种速度波动调节方法(主要是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飞轮转动惯量时最大盈亏功的计算方法。

8.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曲柄,摇杆,急回特性,行程速比系数,
周转副,摆转副,压力角,传动角,死点位置,极位夹角,工作行程,正确识别基本平面四杆机构及其演化机构;根据杆长条件判断四杆机构类型;根据机构的一般位置作出其极位夹角,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

9.凸轮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分类;推程、回程、近休、远休;基圆、柔性冲击、刚性冲击;常用推杆运动规律;反转法;压力角,作图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参数(压力角、行程、推程角、基圆等);凸轮机构基本尺寸(基圆半径、推杆滚子半径等)。

10.齿轮机构及其设计:共轭齿廓,齿廓啮合基本定律;节线,啮合线,啮合角;渐开线齿廓啮合特点;渐开线齿轮的5个基本参数;标准中心距,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直、斜、锥齿轮正确啮合条件;法向齿距(基圆齿距),重合度;斜齿轮传动的特点;蜗杆传动的特点;根切及变位原理;齿轮(包括直齿轮、斜齿轮和蜗杆传动)传动基本参数;变位齿轮几何尺寸及其传动。

11.齿轮系及其设计:轮系分类;轮系的功用;介轮(过轮、惰轮);转化轮系;定轴轮系及周转轮系的传动比(包括传动方向的判定);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行星轮系设计基本知识。

12.其它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的类型及特点;螺旋机构的类型、特点及计算;万向联轴机构的类型、特点及计算。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2.试卷内容比例(因各部分内容可能有交叉,比例仅供参考)
机构的结构分析(约12%)、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约10%)、平
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约18%)、凸轮机构及其设计(约10%)、齿轮机构及其设计(约20%)、齿轮系及其设计(约12%)、其它部分(约18%)。

3.试卷题型:包括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选择题、分析计算题、绘图设计题等题型。

4.试题难易比例:较易(约30%)、中等(约50%)、较难(约20%)。

5.考试内容要求考生携带符合考场规定的计算器和绘图工具。

三、指定参考书目
1. 孙桓陈作模葛文杰主编,《机械原理》(第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说明
本大纲由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负责制定和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