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备考资料推荐实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备考资料推荐实用未完全确定,是多病因疾病,即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成为危险因素,包括:

(一)性别、年龄:为不可逆因素,男女之比为2:1,但女性绝经后与男性之比相接近;40岁以上,特别是49岁以上进展快。

(二)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hdl-c)。

(三)高血压

(四)糖尿病

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为可控制因素。

(五)吸烟:为应戒除因素。

(六)次要因素

1.肥胖

2.体力活动少,紧张

3.西方饮食方式

4.a型性格

5.遗传

本节考点:

1.概述

2.病因

3.降压药物

4.降压药物的选择

5.降压药物合理配伍

高血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95%以上的高血压病人无明确病因,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1%~5%的病人血压升高仅为一些疾病的一种表现,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

为多因素所致,可分为遗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高血压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遗传因素:

估计人群中至少20-40%的血压变异是遗传决定的。

(二)环境因素

1、饮食:高钠盐、低钾盐膳食摄入。

2、精神应激:交感神经活性偏高。

3、吸烟、大量饮酒。

4、超重

5、其他: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避孕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1、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利尿剂、襻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等。

氢氯噻嗪:最常用噻嗪类药物,但长期应用可影响代谢,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病人慎用,痛风病人禁用。

吲达帕胺:具有利尿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双重作用,可有效降压,长期应用可出低血钾,痛风病人禁用。

2、β‐受体阻滞剂:

(1)本类药物适用于心率较快的中青年病人,对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后高血压更为适用。

(2)治疗高血压多用长效或缓释的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也可用有扩张血管特性(具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

(3)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周围血管病病人禁用。同时本类药物对糖、脂代谢有不良影响,使用时应加以考虑。

(4)长期应用者不宜突然停药,以免血压骤然上升。

3、钙拮抗剂:有维拉帕米、地尔硫(非二氢吡啶类)及二氢吡啶类三组药物;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二氢吡啶类药物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等;药物不良反应:头痛、颜面潮红、心悸、踝部水肿。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对高血压患者伴有心力衰竭、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合并症的病人尤其适用。高血钾、妊娠、肾

动脉狭窄者禁用。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干咳,停药后可消失。常用acei制

剂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适应症与acei相同,但不存在干咳,

降压作用平稳,可与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6、α‐受体阻滞剂: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通过对突触后α1受体

阻滞,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的动静脉收缩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对糖、脂代谢无影响,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及耐药性。常用药物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

(一)目前通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法,主要根据患者自觉的活

动能力划分

i级: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

心绞痛。

ⅱ级: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

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到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

(二)美国心脏病学会(ana)客观的评估,94年

a级:无心血管疾病的确客观依据

b级:客观检查示有轻度心血管疾病

c级:有中度心血管疾病的客观证据

d级: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表现

本章考点:

(1)病原体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6)预防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influenza),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

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为单链rna病毒,有包膜,包膜上有血凝

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流感病毒包括甲型、乙型和丙型,其中甲型病

毒是流感大流行的病原。

发病机制: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中,经飞沫传播。病毒进

入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后在其内繁殖,引起黏膜炎症。继之出现全身症状。

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形式有两种:

抗原飘移是由编码ha和/或na蛋白的基因发生点突变引起的;

抗原转变(antigenic shift)是指流感病毒基因组发生片段重组,引

起突变,只见于甲型流感,是发生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潜伏期1~3天。起病多急骤,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

状轻微或不明显。典型表现为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以及鼻塞、

流涕、咳嗽等症状。发热通常持续3~4天,但疲乏、虚弱可达2~3周。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肺炎型、中毒型、胃肠型。

(一)主要诊断依据如下

1.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突然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2.临床症状:典型临床表现。少数病例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

消化道症状。

3.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加。

(2)病原学检查:可进行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流感病毒抗体)等。

疑似病例:具备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病原学检查阳性。

(二)鉴别诊断

1.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呼吸道局部症状较重。而流感的全身症状较重。

2.其它:全身或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1.隔离患者。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2.早期:(起病l~2天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可减轻症状、

缩短病程,并减少病毒排出。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