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剥夺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爱剥夺实验

“城市留守儿童”在与“周末父母”聚少离多的背后,他们需要怎样的关怀?作为父母,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子女,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越来越突出的“城市留守儿童”现象,该怎样解决?昨日,成都商报记者通过与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深入交流,试图找出种种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个心理学实验的启示

婴幼儿对温暖的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

依恋实验:

洛克是美国一位著名的比较心理学家。曾把一些幼小的猕猴和母亲隔离开,在小猕猴的笼子里安装了两个“假妈妈”。其中一个“妈妈”用硬邦邦的钢丝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个“妈妈”用绵软的绒布包裹,但没有奶水。

按照“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断,小猕猴应该和有奶的“妈妈”更亲近。然而,事实则不然。小猕猴只是在饿了的时候才靠近钢丝做的“妈妈”,一吃完奶,就回到了绒布“妈妈”这里。这个细节,可以让我们看到婴幼儿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他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这个实验到这里还没有完结,这些猕猴成年后,基本上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实验人员把它们和另外一些吃母乳、在母亲怀抱正常长大的猕猴放一起后,这些从小没有得到正常母爱的猕猴不能正常融入集体生活中,大多数性情冷漠,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实验人员通过人工办法让这些有心理创伤的母猴怀孕,待小猕猴出生后,这些母猴对小猴冷漠而无情,有的甚至咬死自己的孩子。猕猴和人的基因有94%是相似的,它们身上反映的正是人类最初始的情感状态。这个实验说明,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温暖的怀抱,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东西。

川大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范逢春表示,年轻人为了工作,不得不把孩子送给父母照看或送到托管机构。然而,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伴随他们成长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范逢春副教授举了这个著名的心理学案例,来说明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可能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影响。范逢春副教授说,同样有经过长期跟踪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在父母身边、由父母抚养教育长大的孩子,在适应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工作中的抗击打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都优于从小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应该多用心,再忙也要打电话给孩子。电话内容应是与孩子拉拉家常,而不是只关心孩子的学习,“长高了没”“长胖了没”等等一些亲切的问候,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一个教育专家的建议

游永恒:让受过良好教育的祖辈带孩子

川师大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游永恒称,人们认为,祖辈会宠溺孩子,从而使孩子的心理发育不健康。但他认为,这是一种偏见,隔代抚养不一定不好。如果祖辈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资源,祖辈们一样可以给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当然,他们不能代替父母,但可以减少一些负面影响。

对于“周末父母”来说,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因长期不见,见面时父母会产生补偿心理,往往用享乐来满足孩子。但当日后要管教时,形象会产生极大差别,孩子难以适应。由于物质生活满足过多,他们很可能产生精神空虚,使他们独立生存能力不断下降,并诱发脆弱的心理承受力。这些孩子由于在空间与精神上与父母疏远,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行为怪异、不想学习、沉迷网络等。

游永恒院长说,父母应尽量自己照管孩子,实在无法亲自照顾孩子时,最好由隔代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亲人做监护人,尽可能多与孩子在一起交流。学校也应更加关注城市留守儿童的负面行为。而作为家庭所在的社区,可以依托社区或者志愿者组建托管中心代替“黑托管”,帮助托管孩子,给孩子们提供学习、娱乐的场所。同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把握托管机构的资质,给正规托管机构必要的支持,不以盈利为目的,更多地带有一种公共服务的性质。

一个学校的经验之谈

与孩子沟通家长要学会“凌波微步”

四年前,锦江区教师进修附属小学市级课题《搬迁企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率先关注到城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四年后,他们的研究硕果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子课题《团体辅导中发展留守儿童沟通能力的研究》转换成为大量宝贵经验。昨日,该课题组核心成员之一,张芃老师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专访。

彩虹之家、蚂蚁之家……这些好听的名字便是该校学生自己给所在中队取的名字。四年来,老师们通过在班上营造家的氛围,展开各种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提高自控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互助型”心理援助,学生可以自己找朋友,组成“互助成长小组”。

张芃老师对他们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城市留守儿童要隐形关注,刻意地强调这个群体的存在,对孩子的成长反而不利。”“沟通,沟通,有‘沟’不要紧,重要是‘通’。”张芃老师说,对于城市留守儿童来说,与父母的沟通是最重要的。以下的经验,希望能帮助到家长和孩子们。

家长要学会的“凌波微步”

第一步:客观描述

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客观描述,不要加入任何主观色彩的判断。比较下列A、B两种说法,可以很明白地看出哪些是客观的描述,哪些是主观的判断。

A你的衣服很脏B你是一个脏孩子

A你的字很潦草B你不用心写字

A你不想做作业B你存心偷懒

A你这道题做错了B连这么简单的题也算错,真笨!

客观描述孩子的行为是一种就事论事的态度,而主观的判断往往隐含了否定和不接纳。当一个人被否定和不被接纳时,最直接的反应是防卫。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主观判断。

第二步:用“我……”开头表达情绪

孩子行为不当时,需要注意的是用“我……”开头来描述自己的情绪,而不要用“你……”来挑剔对方。比如孩子放学后没有按时回家,见到孩子后第一句话就是“你太不象话了,跑哪里去耍了,放学不回家。”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无暇体会父母的担心,而忙于辩解。父母可以这样说:“我很担心你,放学这么久了都没回家,出事了咋个办哟。”

第三步:问清楚孩子的用意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需要弄清楚孩子的用意:“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你是希望我带你去吗?”等,了解孩子的想法后再来反应岂不更好?

第四步:完整地表达自己。

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中父母需要完整地表达自己,有一位父亲对孩子说:“遥控器在那里!”意思是要叫孩子拿过来,但是他没把下面那句话说出来。孩子不知道要做什么,父亲的呵斥马上来了:“还不快给我拿过来!”这位父亲犯的错误许多父母都犯过。其实只要多说一句话,就能把意思说清楚。

孩子要学会的“天龙八部”

张芃老师说,我们通常强调父母需要主动地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同样需要与父母沟通。这里有孩子们归纳的“天龙八部”,可以有效地改善与父母的沟通状态。

第一式:主动交流。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饭后,和爸爸妈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第二式:创造机会。每周至少跟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打扫卫生、逛街、看电视,利用一起做事情的机会进行交流。

第三式:认真倾听。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急着反驳,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