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基础

合集下载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目录一、燃烧概述 (1)二、燃烧要素 (2)1. 可燃物 (3)2. 氧化剂 (4)3. 点火源 (4)三、燃烧过程及阶段 (5)1. 燃烧过程的物理变化 (7)2. 燃烧过程的化学变化 (8)四、燃烧类型 (9)1. 扩散燃烧 (10)2. 预混燃烧 (11)五、燃烧反应方程式及计算 (12)1. 燃烧反应方程式的编写原则和方法 (13)2. 燃烧反应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实例 (14)六、燃烧的应用与控制系统 (16)一、燃烧概述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中。

燃烧的本质是物质之间的氧化反应,其中包含了能量的转化与释放。

燃烧过程涉及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可燃物是燃烧反应的主体,助燃物主要是氧气,而点火源则是引发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意味着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这种热量释放的形式多样,可以表现为火焰、热辐射等。

燃烧反应的速度和强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可燃物的性质、助燃物的浓度、点火源的能量以及环境温度等。

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对于防止火灾、控制燃烧过程以及有效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燃烧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发动机中燃烧燃料以产生动力,在烹饪中使用火来加热食物,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使用灭火设备等。

对燃烧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燃烧带来的好处,还能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燃烧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二、燃烧要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燃料、氧气和热量。

要使燃料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热量。

燃料:燃料是燃烧过程中产生能量的来源。

它可以是一种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纸张等。

燃料的种类和性质对燃烧过程有很大影响,不同燃料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和效率。

氧气:氧气是燃烧过程中的必要成分,燃料无法燃烧。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的形式
1 明火燃烧
2 非明火燃烧
明亮的明火是可见光的一种,通常是可燃物表面 的氧化反应导致的。
非明火燃烧指没有明亮火焰的燃烧形式,如炭化、 熔化、蒸发。
3 烟气燃烧
4 火焰燃烧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产生的烟气是火焰中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之一。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由可燃物和氧气生成的可见光 和热能。
燃烧的类型
化学燃烧
化学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和能 量。
物理燃烧
物理燃烧是指通过物理方式使物 质发生氧化分解反应,释放出能 量。
生物燃烧
生物燃烧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 被氧化,释放出能量和二氧化碳。
燃烧的过程
1
燃烧的三要素
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温度,没有其中一项燃烧无法进行。
燃烧的安全问题
燃烧的危险性
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高温、燃 烧物飞溅、热辐射等危险因素。
燃烧的防范措施
正确使用和储存易燃物品,加 强火灾预防和探讨 如何预防和应对火灾事件。
2
燃烧的反应物
燃烧反应物是可燃物和氧气,可燃物氧化产生新的物质和能量。
3
燃烧的副产物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如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烟气等。
燃烧的应用
燃烧的热力学应用
燃烧的环保用
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被用于发电、 发展清洁能源和减少排放是燃烧的
加热、工业生产等方面。
环保应用的重要方向。
燃烧的交通应用
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中的燃烧过程 提供了动力能源,但也产生了尾气 污染。
《燃烧基础知识》PPT课 件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是物质在氧气存在下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常见于人 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持燃烧。
燃烧的效率
燃烧效率的定义
燃烧效率是指燃烧过程中有效能量与总能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 示。
影响因素
燃烧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燃料类型、燃烧条件、空气供 应和燃烧设备的设计等。
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
通过优化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比例、改善燃烧设备的热工况、采用催化 燃烧等技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
燃烧的安全措施
控制可燃物浓度
01
在工业生产中,控制可燃物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达到爆
炸极限。
通风与排气
02
保持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及时排除可燃气体和粉尘,防止浓
度积累。
防火分隔与消防设施
03
设置防火分隔,配备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
检查其有效性。
燃烧的安全事故处理
紧急疏散
一旦发生燃烧事故,应立 即启动紧急疏散程序,迅 速撤离现场人员至安全区 域。
燃烧反应缓慢,通常不会发出可见火焰, 而是以热辐射形式释放出热量的现象。
燃烧的过程
引燃阶段
在引燃阶段,可燃物质与点火源 接触并开始燃烧。此阶段需要足 够的点火能量和可燃物质的存在

燃烧阶段
在燃烧阶段,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 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气体。 此阶段是燃烧过程中的主要阶段。
熄灭阶段
在熄灭阶段,燃料被完全消耗或氧 气耗尽,燃烧反应停止。此阶段释 放的热量和气体逐渐减少。
燃烧的物理特性
要点一
总结词
燃烧的物理特性包括火焰的形成和传播、热辐射和燃烧产 物的状态变化。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化剂反应产生火焰。火焰的形 成和传播与可燃物的物理性质、反应条件和环境因素有关 。火焰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并具有特定的温度和 发光特性。此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辐射可以传递热量 ,影响周围物质的状态变化。最后,燃烧产物可以是气态 、液态或固态,取决于可燃物的组成和反应条件。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伴随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化学反应。

放热是指燃烧物质中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变为热能。

发光是指人们用肉眼能观察到的光亮,多数可燃物燃烧时可以看到火焰光亮。

既然是化学反应,一定就会有新的物质生成。

例如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

二、燃烧的三要素燃烧虽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它也不是随便发生的。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燃烧的三要素。

(1)要有可燃物。

不论是固体、液体、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一般都称为可燃物。

例如,无机物有钾、钠、碳、铝粉、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二硫化碳等;有机物有纸、木材、橡胶、棉、麻、汽油、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2)要有助燃物。

助燃物,顾名思义就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例如空气、氧、过氧化钠、浓硝酸、浓硫酸等。

发生火灾时空气是主要的助燃物。

(3)要有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量叫做着火源,或叫做引火源、点火源。

最常见的着火源是热能,还有电能、化学能、光能、机械能等。

常见着火源主要有以下几种:a.明火。

如生产和生活中的灯火、火炉、火柴、打火机、烟头、烟筒或烟道喷出的火星、气焊和电焊喷火、机动车辆排气筒冒出的火星等。

b.电火花。

如电气开关在开闭电闸时的弧光放电、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

还有静电火花,如液体流动引起的带电、喷出气体的带电、人体的带电等。

c.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星。

如机器上轴承转动的磨擦、铁钉落入设备内后铁器和机件撞击、磨床和砂轮的磨擦、铁器工具相撞或与混凝土相碰等。

d.高热物质和高温表面。

如加热装置、烧红的电炉、电加热器、高温物料的输送管、冶炼厂或铸造厂里熔化的金属、烟囱和烟道等。

e.雷击。

是瞬间的高压放电,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

f.自燃起火。

以上三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并且要分别满足一定条件,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或燃烧将停止。

燃烧学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燃烧学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三)爆炸极限
1.爆炸浓度极限: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 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
遇火会产生爆炸 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遇 火会产生爆炸 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 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 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二、 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
1.单质的燃烧产物 一般单质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为该单质元素的氧 化物。
2.化合物的燃烧产物 一些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完全燃烧产物外, 还会生成不完全燃烧产物。最典型的不完全燃烧产物 是一氧化碳(CO2),它能进一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燃烧产物 合成高分子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伴有热裂解,会分 解产生许多有毒或有刺激性的气体,如氯化氢、光气、 氰化氢等。
第二节 燃烧类型
燃烧按其发生的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闪燃、着 火、自燃、爆炸。
一、 闪燃
(一)闪燃的含义
定义: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整齐,遇明火 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 因为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蒸发出来的蒸 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 补充维持稳定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
4.木材的燃烧产物 木材是一种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主要以纤维素分子形式存在。木材燃烧主要生成二氧 化碳、水蒸气、甲酸、乙酸、一氧化碳等产物,也会 申城可燃蒸气及颗粒。
三、 燃烧产物的毒性
燃烧产物有不少是毒害气体,往往会通过呼吸道 侵入或刺激眼结膜、皮肤黏膜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据统计,在火灾中死亡的人约80%是由于吸入毒 性气体中毒而致死的。一氧化碳是火灾中最危险的气 体。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汽油燃烧所需的最低含氧量为14.4%。

大部分物质燃烧时火焰是橙红色的,但有些物质燃烧时火焰具有特殊的颜色,如硫黄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磷和钠燃烧的火焰是黄色的。

可燃的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称为爆炸极限。

通常,根据燃点的高低,可以衡量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程度。

闪燃往往是可燃性液体发生着火的先兆,因此,从消防角度来说,发生闪燃就是危险的警告。

蜡烛、樟脑、松香、硫黄等物质燃烧就是典型的蒸发燃烧形式。

火灾烟气在竖井中的上升运动十分显著,流动蔓延速度可达6-8m/s,甚至更快。

火灾烟气中存在大量的悬浮固体和液体烟粒子,烟粒子粒径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可见光波的波长为见光波的波长为0.4-0.7μm。

爆炸极限作为评定可燃气体、液体蒸气或粉尘等物质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指标。

物质以气体、蒸气状态发生的爆炸,称为气体爆炸。

外部引火源(如明火、电火花、电热器具等)作用于可燃物的某个局部范围,使该局部受到强烈加热而开始燃烧的现象,称为引燃(又称点燃)。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试验火焰作用下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可燃固体受热后升华或熔化后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

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气并有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阴燃。

易发生自燃的物质种类,按自燃方式不同分为氧化放热物质,分解放热物质,发酵放热物质,吸附生热物质,遇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物质,聚合放热物质,相互接触能自燃的物质。

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

汽油燃烧所需的最小引燃能量为0.200MJ。

可燃性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明火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有焰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链式反应四个要素。

木材、纸张、棉、麻、毛、丝以及合成高分子的热固性塑料、合成橡胶等物质的燃烧就属于分解燃烧。

燃烧学基础

燃烧学基础

(三)火灾的分类 • 1、A类火灾:指固体可燃物火灾 • 2、B类火灾:指液体可燃物火灾 • 3、C类火灾:指气体可燃物火灾 • 4、D类火灾:指金属可燃物火灾
(四)火灾常见的原因
(1)电气线路
1、电气原因
(2)电气设备
(3)电气照明
短路 过裁 接触不良 漏电 使用不当
安装不当 年久失修 接头松动 绝缘老化 过载 灯泡烤着附近可燃物 灯泡掉落在可燃物上 镇流器发热引燃可燃物
十一、液体的燃烧
(一)闪燃
• 在一定温度下,敞开容器中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以 上的空间,遇火源时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这种现象叫做闪燃。
(二)闪点
• 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三)液体的持续燃烧与燃点
• 当温度到达一定值时,液体表面遇火源能发生持续 燃烧,即蒸汽被点燃后不再熄灭,一直到液体耗尽 为止。
(三)烟的危害性 • 1.使人中毒 • 2.阻挡视线,影响安全疏散 • 3.热烟气流动,会使火灾扩大
七、燃烧分类 (一)按着火方式分 • 1、强迫着火 • 2、受热着火 • 3、自热着火
(二)按燃烧形式分
1.射流燃烧 2.爆炸燃烧 3.蒸发燃烧 4.分解燃烧 5.阴燃 6.灼热燃烧
(三)按燃烧程度分 • 1.完全燃烧 • 2.不完全燃烧 (四)按是否有火焰分 • 1.有焰燃烧 • 2.无焰燃烧 (五)按火焰的形成过程分 • 1.扩散燃烧 • 2.预混燃烧
三、燃烧热: 单位数量的可燃物在标准温度、压力下燃烧所 放出的热量。
四、燃烧条件
(一)可燃物
按状态分
气体可燃物 液体可燃物 固体可燃物
按化学组成分
(二)氧化剂(助燃物)
有机可燃物 无机可燃物
(三)着火源

干货燃烧基础知识

干货燃烧基础知识

干货燃烧基础知识考点1 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但要导致燃烧的发生,不仅需要满足三要素条件,而且需要三者达到一定量的要求,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

链式反应自由基是确保燃烧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考点2 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点燃(或称强迫着火)和自燃。

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可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诸如:表示不止一个例子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的大量能量,或是气体、蒸气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考点 3 燃烧方式分类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液体燃烧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固体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

考点 4 典型的燃烧产物(1)高聚物的燃烧产物: 会产生CO、HCl、 HF、 SO₂、 COCl₂ (光气)、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2)木材的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时,分解产物主要是CO、H₂和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时,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

(3)煤的燃烧产物:主要有: CO、CO₂、 CH4及其同系物、不饱和烃等气体。

(4)金属的燃烧产物挥发金属(如Li、Na、K、Mg、Ca等)在空气中容易着火燃烧,熔融成金属液体,它们的沸点一般低于其氧化物的熔点(K除外),因此在其表面能够生成固体氧化物。

考点 5 燃烧产物危害性(1)毒害性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死亡人员中的大约75%是由于吸人毒性气体而致死的。

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CO、HCN、SO₂、NO₂等。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掌握燃烧的四种类型,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与特点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及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

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如图1-1-1 图1-1-1 着火三角形一、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

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氧化剂(助燃物)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

燃烧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燃烧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燃烧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二、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点火源)。

只有在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才会发生燃烧。

1、可燃物:是指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起燃烧反应的物质。

如:木材、纸张、布料、油漆等。

2、氧化剂:是指助燃的物质,它本身不一定可燃,但可以给予可燃物足够的氧化力,使其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如:氧气、高锰酸钾等。

3、温度(点火源):是指引燃可燃物的外部热源。

如:火柴、打火机、烟蒂等。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预热阶段、燃烧阶段和熄灭阶段。

1、预热阶段:此阶段可燃物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逐渐分解成可燃气体和固体颗粒。

2、燃烧阶段: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开始燃烧并放出大量热量。

此时火焰迅速蔓延,颜色明亮,温度升高。

3、熄灭阶段:燃烧结束后,火焰逐渐熄灭,可燃物逐渐冷却。

四、火灾的扑救在火灾扑救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灭火方法和措施:1、扑灭初期火灾:在火灾初期,应迅速采取措施扑灭火灾,如使用灭火器、灭火器材等。

2、断绝火源:在火灾发生时,应迅速断绝火源,如关闭阀门、切断电源等。

3、喷水灭火:对于一般固体物质火灾,可用喷水灭火的方式扑灭。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一、概述焊接是一种通过加热或加压两个或多个金属部分使其结合在一起的工艺。

它是工业制造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连接金属的方法。

为了提高焊接质量,减少返工和浪费,所有从事焊接工作的员工都需要接受焊接基础知识的培训。

二、焊接的种类1、熔化焊:这是最常见的焊接方式,通过加热金属至其熔点,使其变成液态,然后冷却固化,使两个金属部分连接在一起。

2、压焊:这种焊接方式是通过压力,而不是热源,使两个金属部分结合在一起。

3、钎焊:这是一种使用低熔点金属作为钎料,将金属零件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燃烧基础

燃烧基础

消防实务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引言对消防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1. 认真研究火灾规律和特点2. 掌握必要的消防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3. 增强对火灾发生机理的科学认识4. 鉴别火灾现象5. 对消防基础知识应用研究成果、工程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 燃烧条件燃烧 概念: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放热反应,通常伴有发光、火焰、发烟的现象。

发光机理:燃烧过程中,燃烧区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

火焰机理: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

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 发烟机理:由于不完全燃烧,会使燃烧产物中存在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根据火焰,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第二节 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一、 按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一) 着火:可燃物与空气共存且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

着火是燃烧的开始,并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 1. 点燃(或强迫着火):外部能源使混气的局部受到强烈加热而着火。

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引燃。

2. 自燃:可燃物在没有外部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现象。

自燃点: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燃烧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凡是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按化学组成分类: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按状态分类: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助燃物(氧化剂):凡是与可燃物接触能导致或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一定条件下,不同的可燃物均有本身固有的最低含氧量要求引火源(温度):凡是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链式反应自由基(1) 化学自燃: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自燃。

(2) 热自燃: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的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达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积中)。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并伴随着火焰、热和光的现象。

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火灾的原因以及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燃烧的必备条件:燃烧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足够的热量。

燃料是指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能量的物质,如木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氧气则是燃烧的气体供应源,一般来自空气中的氧分子。

热量则是激发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能源。

2. 燃烧的反应类型: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是燃料和氧气之间的强烈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释放出能量。

这种类型的反应也被称为完全燃烧。

此外,不完全燃烧也是一种常见的燃烧类型,它发生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燃料无法完全氧化,产生一些残留物如一氧化碳和碳颗粒。

3. 火焰的形成:当燃料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相遇时,就会发生火焰的形成。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可见明亮的燃烧产物。

当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并释放出能量时,这些能量以热量和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光的能量在我们的视觉系统中被感知为火焰。

4. 火灾防控措施: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进行火灾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预防火灾的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正确使用火源(如燃气、蜡烛等)、妥善处理易燃物品以及建立有效的消防设备和措施。

在火灾发生时,正确的灭火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使用灭火器、灭火器具和灭火系统等。

总结:燃烧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掌握燃烧的基础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火灾的原因,还有助于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

燃烧的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的基础知识课件

无火焰燃烧具有三个特点: (1)无链锁反应。 (2)氧在可燃烧的界面。 (3)可燃物为炽热的固体。 对有火焰燃烧,由于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 游离基(自由基)作中间体,所以燃烧三角形增 加了一个空间坐标,形成燃烧四面体。如图1-2-3 所示。
• 人们长期用火和同火灾斗争中发现闪燃、着火、
自然爆炸等燃烧类型,它们各自都有其独特性。 因此,人们为了消防安全必须分析研究每一类型 燃烧的发生的特殊原因,以便人们按照实际情况 确定了该相应的防火和灭火措施。
3.一定的引火能量(点火能)
• 不管何种形式的点火能量,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
度才能引起可燃物质着火。否则,燃烧就不会发 生不同可燃物质燃烧所需的引火能(点火能)各 不相同。 几种常见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如表所示:

4、相互作用
• 燃烧不仅必须具备必要条件(三要素)和充分条 •
件,而且还必须使以上条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燃烧才会发生和持续,否则,燃烧也不能发生。 对无火焰燃烧可用经典三角形(如图1-2-2)表示 三者关系。燃烧三要素(三边连接)同时存在、 相互作用,燃烧才会发生。

燃烧的定义
• 步骤自行加速发展下去(瞬间自发进行若干次),直
至反应物燃尽为止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产生的 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简而言之,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燃烧本质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近代链锁反应理论认为:燃 烧是一种游离基的链锁反应。链锁反应也称为链式反应, 即由游离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游离基又称自 由基或自由原子,是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外 界因素(如光、热)的影响下,分裂而成含有不成对电 子的原子或原子基团,它们的化学活性非常强,在一般 条件下是不稳定的,容易自行结合成稳定分子或与其它 物质的分子反应生成新的游离基。当反应物产生少量的 活化中心—游离基(自由基或自由原子)时,即可发生 链锁反应。只要反应一经开始,就可经过许多链锁。当 活化中心全部消失(即游离基消失)时,链锁反应就会 终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防实务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引言对消防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1. 认真研究火灾规律和特点2. 掌握必要的消防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3. 增强对火灾发生机理的科学认识4. 鉴别火灾现象5. 对消防基础知识应用研究成果、工程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 燃烧条件燃烧 概念: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放热反应,通常伴有发光、火焰、发烟的现象。

发光机理:燃烧过程中,燃烧区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

火焰机理: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

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 发烟机理:由于不完全燃烧,会使燃烧产物中存在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根据火焰,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第二节 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一、 按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一) 着火:可燃物与空气共存且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

着火是燃烧的开始,并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 1. 点燃(或强迫着火):外部能源使混气的局部受到强烈加热而着火。

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引燃。

2. 自燃:可燃物在没有外部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现象。

自燃点: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燃烧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凡是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按化学组成分类: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按状态分类: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助燃物(氧化剂):凡是与可燃物接触能导致或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一定条件下,不同的可燃物均有本身固有的最低含氧量要求引火源(温度):凡是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链式反应自由基(1) 化学自燃: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自燃。

(2) 热自燃: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的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达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积中)。

(二) 爆炸: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汽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的现象。

爆炸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

二、 按燃烧物的形态分类:(一) 气体燃烧:气体燃烧不需要像固体、液体那样经熔化、蒸发的过程,其热量仅用于氧化、分解或者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且速度快。

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1. 扩散燃烧:可燃气体、蒸汽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2. 预混燃烧:(二) 液体燃烧:液体受热蒸发出来的蒸汽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液体燃烧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蒸发燃烧。

液体能否发生燃烧与液体的蒸汽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

1. 闪燃:扩散燃烧的特点1.燃烧比较稳定2.火焰温度相对较低3.扩散火焰不运动4.扩散区在可燃气体喷口处5.燃烧过程不发生回火现象预混燃烧环境条件: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或者扩散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压力:燃烧放热使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压强可达709.1~810.4KPa火焰传播方式:正常火焰传播和爆轰特点:1.燃烧反应快2.温度高3.火焰传播速度快4.反应混合气体不扩散5.一个引火源能产生一个火焰中心,成为热量和化学活性粒子的集中源。

分类:部分预混式和完全预混式燃烧概念:可燃气体和蒸汽预先同空气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冲击的燃烧2. 沸溢:燃烧过程中,这些沸程较宽的重质油品产生热波,使油品中的乳化水汽化,即使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蒸汽的泡沫,从而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也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

这种现象叫沸溢。

3. 喷溅:在燃烧过程中,当热波到达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层抛向空中,向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

(三) 固体燃烧:根据各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分为五种1. 蒸发燃烧:可燃固体受到火源加热时,先熔融蒸发,随后蒸汽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称为蒸发燃烧。

2. 表面燃烧:在可燃固体表面由氧和物质直接作用发生的燃烧反应称为表面燃烧。

3. 分解燃烧: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发生热分解,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分解燃烧。

4. 熏烟燃烧:可燃固体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只冒烟没火焰的燃烧现象称为熏烟燃烧,或者阴燃。

阴燃是固体材料的特有燃烧形式。

闪燃概念: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汽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引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原因:可燃液体在闪燃温度下挥发速度较慢,蒸发出的蒸汽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闪点:可燃液体产生闪燃时的最低液体温度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密度相差大,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形成蒸汽原油黏度大,水蒸气不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阴燃发生取决于固体材料自身的理化性质和所处的外部环境自身理化性质:这些材料受热分解后能产生刚性结构的多孔碳,从而具备多孔蓄热并使燃烧持续下去的条件。

所处环境:需要一个供热强度适宜的热源5. 动力燃烧:可燃固体或其分解析出的可燃挥发分遇火源所发生的爆炸式燃烧。

三、 燃烧性能参数:闪点、燃点、自燃点根据不同燃烧类型,用不同的燃烧性能参数来衡量不同燃烧物的燃烧特性。

(一) 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二) 燃点: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火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三) 自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物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是衡量可燃物受热升温导致自燃危险性的依据。

第三节 燃烧产物一、 燃烧产物(一) 定义:在燃烧过程中,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

(二) 分类:1. 完全燃烧产物:CO 2 HO 2 SO 2等。

2. 不完全燃烧产物:CO NH 3 醇类 醛类 醚类等。

(三) 影响因素:燃烧产物随可燃物化学组成、温度、空气供给情况等因素变化而变化。

(四) 烟: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 悬浮于大气中 能被人们看到的 直径一般在10-7 ~10-4 cm 的极小的炭黑粒子。

大直径的粒子容易由烟中落下来,称为烟尘或炭黑。

动力燃烧可燃粉尘爆炸炸药爆炸轰燃:可燃固体受热分解或不完全燃烧析出可燃气体,以适当比例与空气混合后再遇火源时,发生爆炸式预混燃烧闪点闪点的意义: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消防应用:对液体进行火灾危险性分类的主要依据:闪点<28℃为甲类,28℃≤闪点<60℃为乙类,闪点≥60℃为丙类燃点和闪点的关系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闪点1~5℃,且闪点越低差值越小。

消防应用: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一般用闪点,固体的火灾危险性一般用燃点。

影响自燃点变化的规律对于液体、气体可燃物,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材质、表面积和体积比等因素影响对于固体可燃物,自燃点受受热熔融、挥发物数量、固体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影响二、几类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一)高聚物的燃烧产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聚物。

1.高聚物燃烧2.不同高聚物燃烧有不同产物燃烧产物概念:燃烧和热解作用的产物分类:完全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影响因素:化学组成、温度、空气供给等烟:炭黑粒子高聚物的燃烧燃烧阶段受热软化熔融热分解着火燃烧影响因素热源温度环境氧浓度物质理化特性燃烧特性发热量高发烟量大燃烧速度快产生有害气体高聚物燃烧产物只含C和H的高聚物燃烧产物有熔滴易产生CO气体含O高聚物燃烧产物燃烧变软,无熔滴易产生CO气体含氮高聚物燃烧产物有熔滴会产生CO、NO、HCN含氯高聚物燃烧产物无熔滴产生HCl气体木粉填料的酚醛树脂燃烧产物产生有毒酚蒸汽(二) 木材和煤的燃烧产物1. 木材的燃烧产物2.木材燃烧木材成分:由C 、H 、O 、N 等元素组成的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燃烧阶段1.有焰燃烧(热解产物的燃烧)2.无焰燃烧(木炭表面燃烧)影响因素:纹理结构、密度、含水量、比表面积、通风状况、堆放紧密程度热分解:见下表。

(三)三、燃烧产物的危害金属燃烧特性热值大温度高火焰具有特征颜色燃烧难易程度相关因素比表面积金属及其氧化物理化特性挥发金属空气中易燃烧,熔融成金属液体,金属沸点低于氧化物熔点(K 除外),其表面生成固体氧化物,由于金属氧化物的多孔性,金属蒸汽可以通过多孔的固体氧化物进入空气中继续与氧反应不挥发金属金属的沸点高于氧化物的熔点,燃烧时熔融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从而阻碍金属与氧接触,缓减了金属的氧化反应。

但这类金属在粉末状、气溶胶状、刨花状时在空气中燃烧激烈,且不生成烟危害至灾性引起其它起火点人体毒害性降低含氧量,引起窒息腐蚀中毒性高温伤害性烟气减光性刺激眼睛恐怖造成混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