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例回盲部溃疡患者的内镜检查及病理学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胃溃疡96例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胃溃疡96例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胃溃疡96例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胃溃疡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具有癌变的可能性,且与早期胃癌在鉴别上有一定困难,因此,胃溃疡患者在胃镜下的表现无论为良性或是恶性,皆应取活检行病理学检查以免漏诊或误诊。

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7月诊断的96例胃溃疡患者的胃镜表现及其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1月~2006年7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在我院要求做胃镜检查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的患者96例,男61例,女35例,年龄18~76岁,平均47.4岁,就诊前病程2~19年,平均7.6年。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胃镜检查并同时做活检病理学检查。

在胃镜直视下于溃疡边缘不同位置钳取2~6块组织,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蜡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由2名病理学医师交换阅片做出诊断。

2结果2.1胃镜下表现:本组96例胃溃疡,发生于胃角38例(占39.6%)、胃窦部35例(占36.4%)、胃体部7例(占7.3%)、胃底部1例(占1.0%)、多发溃疡15例(占15.6%);溃疡病灶大小为0.2 cm × 0.1 cm~3.0 cm × 3.0 cm;处于溃疡活动期56例(占58.3%)、愈合期35例(占36.4%)、瘢痕期5例(占5.2%)。

2.2病理诊断结果:96例患者中,病理切片诊断为急、慢性溃疡63例(占65.6%)、炎症改变28例(占29.2 %)、胃腺癌4例(占4.2%)、胃黏膜萎缩1例(占1.0%);其中,溃疡伴不典型增生17例(占17.7%)、伴肠上皮化生14例(占14.6%)。

3讨论胃溃疡的病灶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是以胃角和胃窦小弯多见,发生于胃底的病变罕见。

本组有38例发生于胃角(占39.6%),35例发生于胃窦部(占36.4%),只有1例发生于胃底部(占1.0%)。

由于胃溃疡与胃癌两者在临床症状和内镜形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活动期的巨大溃疡有时与barrmann 2型进展癌不易鉴别,而愈合期的溃疡与早期癌不易鉴别,故需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此外,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有可能发展为胃癌,也需要病理组织学检查,因此,在临床上此类病例必须将内镜诊断与病理结合,以便进行准确诊断。

回盲部溃疡228例的回顾性分析

回盲部溃疡228例的回顾性分析

回盲部溃疡228例的回顾性分析马耿;申凤俊;梁姣;黄会芳【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及病理检查对回盲部溃疡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至2010年肠镜检查中检出的228例回盲部溃疡病例,就其临床特征、内镜及病理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比较克罗恩病及肠结核内镜下的形态特征.结果 (1)溃疡性结肠炎及回盲部肿瘤结合内镜及活检组织病理检查通常可明确诊断,回盲部的非特异性溃疡局部溃疡整齐或局限,多数经抗生素及培菲康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克罗恩病及肠结核只有少数通过内镜及病理活检确诊,多数经试验性治疗后随访明确诊断.(2)克罗恩病的溃疡多呈纵形或不规则形伴黏膜卵石征和肠腔狭窄,而肠结核溃疡多呈环形或环周分布伴息肉样变.结论回盲部溃疡病变诊断主要依靠反复的病理检查及试验性治疗,尤其是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诊断,因此寻找一种特异性血清或免疫组化的指标鉴别诊断回盲部溃疡是非常必要的.【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年(卷),期】2012(032)002【总页数】3页(P120-122)【关键词】回盲部溃疡;克罗恩病;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作者】马耿;申凤俊;梁姣;黄会芳【作者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内镜及病理活检的应用,对回盲部病变检查的重视,回盲部溃疡的检出率明显提高[1]。

目前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对回盲部溃疡作出较明确的诊断。

由于回盲部溃疡性病变在临床表现及内镜下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常无明显的特异性改变,尤其是肠结核和克罗恩病,且病变之间相互误诊率较高[2],使不少患者长期不能明确诊断,有时确诊需要手术探查及试验性治疗。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至2010年肠镜检查中检出的228例回盲部溃疡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克罗恩病及肠结核内镜下形态特征进行比较,旨在为提高回盲部溃疡的确诊率提供帮助,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187例回盲部溃疡患者的内镜检查及病理学结果分析

187例回盲部溃疡患者的内镜检查及病理学结果分析

187例回盲部溃疡患者的内镜检查及病理学结果分析发表时间:2013-01-17T15:39:57.3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张学军吕少华李玉震[导读] 回盲部溃疡是指末端回肠和盲肠处溃疡,可由多种疾病所致。

有文献报道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约占回盲部病变的45%~50%张学军吕少华李玉震(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内科江苏南京 211500)【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不同病因形成的回盲部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7例。

最终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综合内镜检查及临床资料。

结果 2728例内镜检查中,发现回盲部溃疡性病变187例,最终明确诊断156例(83.4%),诊断不明确者31例(16.6%)。

形成回盲部溃疡的主要病变有克罗恩病、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恶性淋巴瘤(溃疡型)及大肠癌(溃疡型)、单纯溃疡、肠白塞病等。

结论结肠镜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综合分析其结果可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回盲部溃疡结肠镜检查病理学检查诊断【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070-02 回盲部溃疡是指末端回肠和盲肠处溃疡,可由多种疾病所致。

有文献报道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约占回盲部病变的45%~50%[1]。

目前内镜及病理活检是诊断回盲部溃疡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主要是依靠内镜下改变作出初步判断,通过病理活检和综合分析作出明确诊断[2]。

本文回顾分析2007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187例回盲部溃疡病例,总结这些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家族史等)、临床症状(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病程、内镜特点、病理结果、并发症及诊疗情况等,分析其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12年1月在消化内科内镜诊疗中心行结肠镜检查送达回盲部者2728例,共发现回盲部溃疡者187例,占6.8%。

1例回盲瓣溃疡患者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的诊治结局

1例回盲瓣溃疡患者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的诊治结局

ә通信作者,E -m a i l :84485731@q q.c o m ㊂㊃案例分析㊃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9455.2023.14.0401例回盲瓣溃疡患者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的诊治结局王斯洲1,向 苗1,夏榕曦1,陈志涛2ә1.江汉大学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56;2.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湖北武汉430014关键词:克罗恩病; 回盲瓣溃疡; 肠结核; 肠狭窄; 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中图法分类号:R 524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2-9455(2023)14-2142-03 克罗恩病(C D )和肠结核(I T B )是胃肠道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二者虽然病因不同,但有相似的内镜㊁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因此,鉴别这两种疾病具有挑战性㊂根据欧洲克罗恩和结肠炎组织指南,结合临床㊁内窥镜和组织学特征,将患者诊断为C D [1]㊂I T B 的诊断是基于特征性临床和内窥镜特征及活检证实干酪样肉芽肿或涂片培养发现抗酸杆菌[2]㊂在结核病流行的国家,上述标准不足以鉴别C D 和I T B 的所有病例㊂在C D 和I T B 难以鉴别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试验[1,3-4]㊂本文介绍1例为鉴别C D和I T B 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致肠梗阻的C D 病例,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探讨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的持续时间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对最终诊断为C D 患者的影响,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㊂1 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因 腹痛伴呕吐4d ,于2021年5月3日入住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㊂既往于2020年7月在外院诊断为回肠末端㊁回盲瓣多发溃疡,I T B C D ?目前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㊂辅助检查,2020年7月9日于外院行回肠末端活检:(回肠末端组织)慢性中-重度活动性肠炎伴溃疡形成㊂2020年12月14日外院活检:(回盲瓣)慢性重度活动性炎症伴糜烂㊂2021年5月1日外院腹部C T 检查,右腹部小肠(远段回肠为主)㊁回盲部肠壁较均匀弥漫性增厚,相邻肠系膜脂肪稍浑浊,小肠轻度扩张,系膜小淋巴结增多,考虑肠道炎性病变可能㊂血常规㊁肝功能检查正常,C 反应蛋白123.81m g/L ㊂入院查体:急性面容,腹部膨隆,腹肌紧张,上腹及左侧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扪及明显包块,墨菲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㊂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炎症相关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42mm /h ʏ,降钙素原未见异常;传染性疾病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核感染T 细胞检测阳性,结核菌素试验(P P D )(+++)㊂2021年5月8日肠道增强C T :回肠中远段及回盲部肠壁节段性增厚㊁强化,考虑炎性肠病可能,建议结合临床进行内镜检查,盆腔微量积液㊂见图1㊂2021年5月10日结肠镜检查:回盲瓣变形狭窄㊁糜烂及不规则溃疡灶,未进入回肠末端,活检4块组织(图2)㊂结肠镜活检组织:(回盲瓣)黏膜组织呈慢性活动性炎性糜烂,个别隐窝扭曲,间质内可见淋巴细胞㊁较多浆细胞及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未查及明确肉芽肿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巨细胞病毒基因检测(-),原位杂交:E B 病毒基因检测(-);分子检测显示:结核分枝杆菌(-)㊂见图3㊂图1 肠道增强C T (横断面)图2结肠镜检查图3 结肠镜活检病理结果(H E 染色,ˑ10)㊃2412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7月第20卷第14期 L a b M e d C l i n ,J u l y 2023,V o l .20,N o .1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住院期间禁食,行抗感染㊁通便㊁止痛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腹痛及呕吐症状较前明显缓解,可解出黄色大便㊂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请胃肠外科㊁营养科㊁影像科及病理科行多学科诊疗团队讨论,考虑C D可能性较大,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拟回盲部切除,于2021年5月2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小肠-结肠切除术+小肠-升结肠吻合术㊂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显示:(回盲部及远端回肠)镜下呈慢性活动性肠炎改变,伴局部溃疡形成,黏膜下层㊁肌层㊁浆膜层广泛淋巴滤泡增生及神经纤维增生,微小肉芽肿形成,部分肉芽肿多核巨细胞内可见钙化物质,局灶伴纤维化,肠周围淋巴结52枚,部分淋巴结内见微小肉芽肿,所见考虑C D改变,需结合临床㊂结核分枝杆菌(-)㊂见图4㊂术后予以抗感染㊁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1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㊂图4小肠-结肠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H E染色,ˑ10)患者于2021年10月15日复查,红细胞沉降率30mm/hʏ,P P D报告:20mmˑ20mm,结核感染T 细胞斑点试验阳性㊂2021年10月19日,胶囊内镜表现:所见胃黏膜见散在糜烂,十二指肠未见明显糜烂及溃疡;整个小肠见散在糜烂,小肠黏膜明显充血㊁肿胀㊁糜烂㊂根据患者症状及相关检查,于2021年11月3日开始规律注射维得利珠单抗㊂目前每日排便1~2次,为黄色成形便,无便血,各项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㊂2讨论C D与I T B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个难题,在结核病流行地区更是一个挑战㊂虽然C D和I T B均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但患者如果有潜伏性结核病,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类固醇治疗将是灾难性的,因此,通过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就可以避免以上情况㊂目前有研究表明,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和内镜检查表现可以有效鉴别[5]㊂同时,亚太地区C D共识中提到,对于C D和I T B鉴别困难的患者,只有对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无反应且随后对C D特异性治疗有反应才考虑诊断为C D[4]㊂对于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最大的困境是确定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的持续时间㊂在MO U L I等[5]的研究中,纳入了358例C D患者,135例(37.7%)在最终被诊断为C D之前接受了至少3个月的抗结核治疗,他们对抗结核治疗的反应与157例I T B患者进行了比较,到3~6个月时,超过90.0%的I T B患者和高达37.7%的C D患者对抗结核治疗有反应㊂然而,在长达1年的抗结核治疗中,I T B患者仍有反应,而C D患者对抗结核治疗的反应不明显,高达80.0%的患者在随访中恶化㊂此外,治疗6个月时复查结肠镜检查显示100%的I T B患者黏膜愈合,而小于5%的C D患者有内镜反应㊂他们得出了应该在抗结核治疗的2~3个月评估临床症状㊂对于有反应的患者,抗结核治疗应持续至6个月,并且在6个月时应进行内镜检查复查以记录黏膜愈合情况,存在临床和内镜反应即可确诊I T B的诊断㊂在2~3个月抗结核治疗无反应或恶化的情况下,应进行重复内镜及影像学评估,如果存在活动性疾病,应考虑C D的诊断㊂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对C D患者的影响一直不明确,本文介绍的患者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9个月,治疗期间出现了回盲瓣溃疡并狭窄㊂有研究发现,与未接受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的患者狭窄发生率明显升高,并且在长期随访中避免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更低[6]㊂狭窄的定义: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小肠造影或磁共振小肠造影上定义管腔变窄㊁肠壁增厚和明确的近端小肠扩张,在结肠镜检查中定义为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管腔狭窄无法通过[7]㊂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进一步剖析,是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致使C D诊断延迟引起的,还是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的相关药物本身所致㊂在B A N E R J E E 等[8]纳入720例C D患者的研究中,C D的诊断延迟与狭窄的发生及手术的需求相关,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是导致诊断延迟的最大因素㊂但在G U P T A等[6]的研究中,纳入760例C D患者,其中221例患者接受了6个月以上的诊断性抗结核治疗,100例患者未接受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证明了诊断延迟对C D的疾病行为进展没有影响,认为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的药物本身才是导致狭窄的主要因素㊂在另一项研究中,A G-G A RWA L等[9]发现,结核性肠狭窄患者抗结核治疗虽然有黏膜愈合的作用,但仍有75%的患者仍然存在纤维化狭窄,这就表明抗结核治疗无法解决多数患者的肠道纤维化这一动态过程,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可能加速C D患者肠道纤维化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去探索抗结核治疗促纤维化作用的机制㊂P E Y R I N-B I R O U L E T等[10]创造了 e a r l y C D 这一术语,定义必须是在符合C D诊断标准的基础上,病程短于18个月;确诊的C D患者没有接受过足以影响该病自然病程的药物(硫唑嘌呤㊁氨甲蝶呤和生物制剂)治疗㊂S C HO E P F E R等[11]的一项研究表明,诊断㊃3412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7月第20卷第14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u l y2023,V o l.20,N o.1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延迟的时间与肠狭窄和肠道手术的发生呈正相关,他们观察到,在症状出现1年内行C D特异性治疗,对疾病的结果有明显改善,这证实了 e a r l y C D 这一概念,同时表明了早期C D特异性治疗对于C D患者的重要性㊂因此,为了C D患者治疗的及时性,同时避免肠狭窄出现,需要重新考虑是否以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来鉴别C D和I T B㊂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与C D患者比较,I T B患者外周血中C D4+C D25+F O X P3+T 细胞频率增加[12],进一步研究有机会成为鉴别C D和I T B的生物标志物之一㊂有研究表明,C T检查坏死淋巴结是I T B独有的,而内脏脂肪增加和长段受累的组合是C D独有的,这些特征也可以对C D和I T B进行鉴别[13]㊂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些可能用于鉴别的指标不具有排他性,且样本量不够大,仍然需要在大部分患者中以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来鉴别㊂总之,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与C D患者出现肠狭窄有关,可能是诊断延迟或者抗结核药物本身导致的㊂关于诊断性抗结核治疗,需要关注抗结核治疗药物使用的持续时间,并及时明确抗结核治疗的效果以鉴别C D和I T B㊂C D患者应尽早行特异性治疗,I T B患者继续行抗结核治疗,避免肠道纤维化进展,以减少外科手术㊂另外,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期间行抗纤维化特效治疗药物能否延缓肠道纤维化,减少肠狭窄的情况出现㊂同时,需要继续探索是否有新的生物指标及模型建立或是影像学指标来更有效地鉴别C D和I T B㊂参考文献[1]G OMO L LÓN F,D I G N A S S A,A N N E S E V,e t a l.3r d e u-r o p e a n 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c o n s e n s u s o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o f c r o h n's d i s e a s e2016:p a r t1:d i a g n o s i s a n dm e d i c a l m a n a g e m e n t[J].J C r o h n s C o l i t i s,2017,11(1): 3-25.[2]K E D I A S,D A S P,MA D HU S U D HA N K S,e t a l.D i f f e r-e n t i a t i n g C r o h n's d i s e a s ef r o m i n t e s t i n a l t u b e r c u l o s i s[J].W o r l d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9,25(4):418-432.[3]N A K A S E H,U C H I N O M,S H I N Z A K I S,e t a l.E v i d e n c e-b a s e d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de l i n e sf o r i n f l a mm a t o r y b o w e ld i se a s e2020[J].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21,56(6):489-526.[4]N G S C,S H I H Y,HAM I D I N,e t a l.W o r l d w i d e i n c i-d e n c e a n d p r e v a l e n c e o f i n f l a mm a t o r y b o w e l d i s e a s e i nt h e21s t c e n t u r y: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o f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s t u d i e s[J].L a n c e t,2017,390(10114):2769-2778.[5]MO U L I V P,MU N O T K,A N A N T HA K R I S HN A N A,e t a l.E n d o s c o p i c a n d c l i n i c a l r e s p o n s e s t o a n t i-t u b e r c u l a r t h e r a p y c a n d if f e r e n t i a t e i n t e s t i n a l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f r o mC r o h n's d i s e a s e[J].A l i m e n t P h a r m a c o l T h e r,2017,45(1):27-36.[6]G U P T A A,MO U L I V P,MOH T A S,e t a l.A n t i t u b e r c u-l a r t h e r a p y g i v e n t o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C r o h n's d i s e a s e f r o m i n-t e s t i n a l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p r e d i s p o s e s t o s t r i c t u r e f o r m a t i o n [J].J C r o h n s C o l i t i s,2020,14(11):1611-1618.[7]I N O U E A,B A R T L E T T D J,S HA H R A K I N,e t a l.P r e-d i c t i n g r i s k o f s u r ge r y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m a l l b o w e l C r o h n's d i s e a s e s t r i c t u r e s u s i n g 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y a n d 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e n t e r o g r a p h y[J].I nf l a mm B o w e lD i s,2022,28(11):1677-1686.[8]B A N E R J E E R,P A L P,G I R I S H B G,e t a l.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d i a g n o s t i c de l a y i n C r o h n's d i s e a s e a n d t h e i r i m p a c t o n l o n g-t e r m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h o w d o t h e y d if f e r i n a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e n-d e m i c r eg i o n[J].A l i m e n t Ph a r m a c o l T h e r,2018,47(10): 1367-1374.[9]A G G A RWA L P,K E D I A S,S HA R MA R,e t a l.T u b e r c u-l a r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i c t u r e s s h o w a p o o r r e s p o n s e t o a n t i-t u-b e r c u l o u s t h e r a p y[J].D i g D i s S c i,2017,62(10):2847-2856.[10]P E Y R I N-B I R O U L E T L,B I L L I O U D V,D'HA E N S G,e t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p a r i s d e f i n i t i o n o f e a r l y C r o h n'sd i se a s ef o r d i s e a s e-m o d i f i c a t i o n t r i a l s:r e s u l t s o f a n i n t e r-n a t i o n a l e x p e r t o p i n i o n p r o c e s s[J].A m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2012,107(12):1770-1776.[11]S C HO E P F E R A M,D E H L A V I M A,F O U R N I E R N,e ta l.D i a g n o s t i c d e l a y i n C r o h n's d i s e a s e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a c o m p l i c a t e d d i s e a s e c o u r s e a n d i n c r e a s e d o p e r a t i o n r a t e[J].A m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3,108(11):1744-1753.[12]T I WA R I V,K E D I A S,G A R G S K,e t a l.C D4+C D25+F O X P3+T c e l l f r e q u e n c y i n t h e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i s a b i o-m a r k e r t h a t d i s t i n g u i s h e s i n t e s t i n a l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f r o mC r o h n's d i s e a s e[J].P L o S O n e,2018,13(2):e0193433.[13]K E D I A S,MA D HU S U D HA N K S,S HA R MA R,e t a l.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i n c r e a s e d v i s c e r a l f a t a n d l o n g s e g m e n t i n v o l v e m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v a l i d a t i o n o f a n u p d a t e d i m a g i n g m a r k e r f o r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n g C r o h n's d i s e a s e f r o m i n t e s t i n a l t u b e r c u l o s i s[J].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H e p a t o l,2018,33(6):1234-1241.(收稿日期:2022-10-28修回日期:2023-03-22)㊃4412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7月第20卷第14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u l y2023,V o l.20,N o.1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回盲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回盲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最常见,在 PGIL中约占50%,主要发生在胃肠道。其免疫表
型为sIg阳性 ,CD19、 CD20、 CD79a 阳性 ,CD3、CD43可 阳 性 ,CD5、 CDl0、cyclin D1、CD23阴性 ;向高恶转化时 c-myc可
阳性 。多数可有IgH基因重排,18%-24%有 t(11;18)(q21;q21)

此外,尚有一种肠外肿块型,因由内向肠腔外生 长肿块引起,可压迫肠腔使其狭窄,但黏膜面正常
回盲部恶性淋巴瘤(溃疡型)
回盲部恶性淋巴瘤(弥漫型)
回盲部恶性淋巴瘤(息肉型)
2、病理分型及免疫组化特点: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3、
4、
回盲部恶性淋巴瘤
胃肠道淋巴瘤 (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 )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多为非霍
奇金淋 巴瘤(NHL),在整个NHL中占内镜下特点: 溃疡型:恶性淋巴瘤可呈现恶性溃疡特点,但部分患 者也可表现为良性溃疡改变,溃疡平坦表浅,表面自 苔,周堤平坦等 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发现大而深的溃疡,并可见到 穿透性溃疡存在,溃疡之间为完全正常的黏膜 病变未累及的肠段肠壁保持正常的柔软性,肠管蠕动 正常。溃疡部位肠管冈肿瘤性淋巴细胞浸润而明显僵 硬,肠壁可明显增厚,但一般无肠腔狭窄
盲肠、升结肠肠管管腔宽大,肠壁较薄,肠内 容物为稀糊状,该部位疾病,特别是癌肿多向
肠内生长,对病灶刺激小,早期无症状或症状
轻微,缺乏典型性,极易忽视,到中晚期表现 为腹痛、发热、右下腹包块及不同程度的肠梗 阻等症状
回盲部疾病的病因构成
241例
郭俊芝,申凤俊,胡海平. 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国际消化病杂志,2008, 28(6):510-512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作者:朱云,张南征,潘武,杜文琪【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摘要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描述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53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点。

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本组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占59.8%。

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分布在Ⅲ~Ⅳ级,占79.9%(r=0.1692,P=0.0122)。

经治疗后4周~8个月间,5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内镜分级由治疗前的Ⅲ~Ⅳ级向Ⅰ~Ⅱ级转归,而病理组织学分级Ⅳ级为22.7%(r=0.3007,P=0.0287)。

内镜分级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两者间均无相关性。

结论本组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描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以及疗效有不一致性。

早期诊断以及近期疗效的判断不仅应依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所见,更应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分级;内镜;病理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rades of mucosal biopsy and endoscopy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Methods 219cases of ulcerative colitis and53treated cases were evaluated by grading pathologyand endoscopy.The results were processed to calculate 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Resul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doscopy grade and biopsy degree was(r=0.1692,P=0.0122)in the219cases of acute ulcerative colitis;and was (r=0.3636,P=0.0075)and(r=0.3007,P=0.0287)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pectively,in the53patients with clini-cal remission.Conclusion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 grades in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rapy should be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Key words:ulcerative colitis;grade;endoscopy;pathology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临床较常见疾病,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提高以及结肠镜的广泛应用,我国确诊的UC 患者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

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6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6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6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王萌【摘要】目的对回肠末端出现溃疡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表现展开分析.方法以6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患者为例,对其临床特点与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痛为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其次为腹泻、便秘、解黏液便以及血便等,内镜检查表现为病变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及多发性片状溃疡,病理表现以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主,其次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淋巴瘤等.结论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当借助病理及结肠镜等检查来进行准确诊断.【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7(008)014【总页数】3页(P126-128)【关键词】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临床表现;病理分析【作者】王萌【作者单位】赤峰市医院病理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小肠病变好发于回肠末端,起病隐匿且发病率不高,再加上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因而给早期诊断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1]。

而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子结肠镜技术也得到显著发展,再加上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日益提升,为内镜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靠保障[2]。

通过在患者回肠末端的15 cm处插入内镜进行直接观察,并与其病理特点相结合,充分促进了回肠末端病变检出率的提升[3]。

本文以我院60例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患者为例,就其临床及病理表现展开回顾性分析。

1.1 一般资料在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选取6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患者为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患者年龄情况具体为:2例不超过20岁,12例为21~30岁,21例为31~40岁,13例为41~50岁,8例为51~60岁,4例超过60岁。

所有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得到确诊,排除并发其他疾病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 方法采用电子结肠镜对所有患者展开检查,在其回肠末端的15~30 cm处插入内镜,对于发生溃疡性病变的部位,展开活检送病理检查,并与内镜检查的结果相结合,准确诊断患者的病变情况。

63例回肠末端病变的内镜结果分析

63例回肠末端病变的内镜结果分析

发热 。体 征为 脐周 压痛 、 右下 腹压 痛 、 右下腹 包 快 。
1 . 2 方法 采用 O l y m p u s C F 一 2 6 0 A I 型 电子肠 镜 按
肠镜 操作 常规 进行 结肠 镜检 查 . 进入 回肠末 端 1 0 — 4 0 c m. 观察 回肠末 端黏 膜 . 在 异常 部 位取 病理 组 织
血迹 . 用 冰 盐水 冲洗 后 可 见血 管 渗 血 。 后经 手 术证 实为 回肠 末端 血 管畸形 并 出血 : 1 例 回肠末 端可 见 多发 性 溃疡 . 呈 纵 向排 列 . 溃 疡 周 围黏 膜 高度 水 肿 呈脑 回状 . 该 患者 系 老年 人 . 有 高 血压 及 冠 心病 病
[ 6 ] T h e L u n g He a l t h S t u d y Re s e a r c h G r o u p . E f f e c t o f i n h a l e d t i f a mc i -
( 2 2 - 3 %) : 内镜 下见 回肠末 端 溃 疡 1 7例 , 结 合 其 临 床 及 内镜表 现 、 病 理检查 、 辅 助检查 、 治疗 效果 随访 诊 断 克 罗恩 病 6例 . 肠 结 核 5例 . 白塞 氏病 及 淋 巴
瘤 各 3例 : 1 例 感染性 肠 炎 : 1 例 回肠末 端可 见新鲜
病 及 淋 巴瘤 各 3例 . 感染性肠炎 、 回肠 末 端 血 管 畸 形 并 出 血 、 缺 血 性 回肠 炎 各 1 例。 结 论 结 肠 镜 应 作 为 回肠 末 端 疾 病 检查 的
首选方法 。
关键词 : 回肠 末 端 : 内镜
中图分类号 : R 5 7 4 . 5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2 2 3 8 ( 2 0 1 3 ) 0 8 — 0 7 0 9 — 0 2

回盲部非特异性溃疡87例回顾性分析

回盲部非特异性溃疡87例回顾性分析

回盲部非特异性溃疡87例回顾性分析申凤俊;黄会芳;梁姣【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年(卷),期】2013(033)001【总页数】2页(P69-70)【作者】申凤俊;黄会芳;梁姣【作者单位】03000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03000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03000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临床上无回盲部非特异性溃疡的诊断,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回盲部局限性溃疡为特征的慢性疾病,随着近年来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的推广应用,回盲部非特异性溃疡的检出率得到明显提高。

肠镜检查时常发现有个别患者全结肠为正常内镜表现,仅在末端回肠或回盲瓣存在局限性溃疡,从外观看溃疡小,形态较规则,周边黏膜正常或充血水肿,病变肠段蠕动良好,触之质软,镜下为良性溃疡改变,且患者常无明显特异性症状或定位体征,找不出病因,内镜医师和临床医师仅根据内镜下改变无法作出准确诊断。

因此,本文将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至2010年肠镜检查中检出的87例回盲部非特异性溃疡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旨在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回盲部非特异性溃疡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作肠镜检查约1.3万例,发现回盲部溃疡228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44例,克罗恩病30例,肠结核15例,回盲部癌27例,淋巴瘤5例,风湿相关性疾病3例。

其中发现回盲部非特异性溃疡87例,占回盲部溃疡的36.16%,男23例,女64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为36岁,病程最短1 d,最长3年。

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可有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及便秘。

体检右下腹或下腹部压痛或轻压痛。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采用Olympus CF 240/260型电子肠镜,所有病例均检查至超过回肠末端10~20 cm,而且取黏膜活检病理检查。

2 结果2.1 内镜特点87例非特异性回盲部溃疡可见溃疡为多发或单发,大小为0.1~0.6 cm,溃疡表浅,溃疡表面覆白苔,形态较规则,溃疡边界清晰,溃疡局限或整齐,周边黏膜正常或充血水肿,病变肠段蠕动良好,触之质软,病理表现为黏膜组织慢性炎伴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坏死。

回盲部溃疡的诊断现状研究进展

回盲部溃疡的诊断现状研究进展

.综述.回盲部溃疡的诊断现状研究进展"刘露露】,熊燕】,文友飞】,王若楠2综述,周旭春处审校(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重庆400010;2.海南医学院,海南海口570100)[摘要]由于回盲部有着复杂的解剖结构、淋巴结丰富及食物在此处停留时间长,使得该处成为溃疡性疾病的好发部位。

但是回盲部溃疡包含的疾病种类繁多,如肠结核、炎症性肠病、肠道白塞病等,且不同的疾病其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因而出现误诊、误治时对患者的预后也截然不同&该文拟就回盲部溃疡性疾病的组成、诊断现状、鉴别诊断进行综述,旨在总结不同疾病的诊断特',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断回盲部溃疡性疾病提供帮助&[关键词]回盲部溃疡;内镜;病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综述DOI:10.3969/j.issn.1009-5519.2020.13.017中图法分类号:R574文章编号:1009-5519(2020)13-2011-04文献标识码:A回盲部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回盲部溃疡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但是回盲部溃疡包含的疾病种类繁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下表现等较为类似,诊断及鉴别诊断存在困难,虽然临床上已发现疾病的特异性特点及诊断标准,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不同的疾病其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因而出现误诊、误治,误治时对患者的预后也截然不同。

本文总结近年来回盲部溃疡内镜、病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方面特点及新发现,希望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1回盲部结构特点及疾病组成回盲部由末段回肠、盲肠、回盲瓣、阑尾及相应的血管、淋巴结、神经等构成$末端回肠为小肠远段,盲肠为大肠起始部,回盲瓣是将二者连接起来的“阀门”,回盲瓣的作用是延长小肠内容物停留时间,阻止大肠内容物反流$由于回盲部的淋巴组织丰富、内容物在此处停留时间久、黏膜吸收速度快、细菌与肠黏膜接触机会增加,因此成为疾病的好发部位⑴$回盲部溃疡分为良性溃疡[如炎症性肠病(IBD)、肠结核、肠白塞病(BD)、微生物感染、药物性肠炎、缺血性肠炎等]和恶性溃疡[原发胃肠道淋巴瘤(PGI)、结肠癌等&$临床上常见且较难诊断的包括肠结核(ITB)、炎症性肠病、结肠癌、原发胃肠道淋巴瘤、肠BD等$2回盲部良性溃疡诊断现状2.1ITB ITB是结核杆菌累及肠道造成的特异性炎症表现,可出现消瘦、低热、盗汗、肺受累等表现,病变呈跳跃性分布,以回盲部居多。

回盲部病变临床特点及诊断研究进展

回盲部病变临床特点及诊断研究进展

回盲部为消化系统的“中间地带”,该部位解剖结构复杂,淋巴组织丰富,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好发部位,常见阑尾炎、肠结核、克罗恩病(CD )、溃疡性结肠炎(UC )、息肉等炎性病变。

随着生活方式、环境等的改变,肿瘤性病变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以腺癌、淋巴瘤为主。

但由于该区域位置隐蔽,早期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容易被漏诊、误诊,鉴别诊断十分困难。

伴随各种影像学及内镜技术的发展,回盲部病变的检出率在不断提高。

现就常见回盲部病种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回盲部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回盲部位于右下腹,是以回盲瓣为中心的区域,主要包含回肠末端、阑尾、升结肠初始端及盲肠各10cm 左右的范围[1],盲肠为大肠起始部,粗而短,大部分被腹膜包裹,略可移动。

回盲交界处形成回盲瓣,是重要的解剖标志,因回肠末端与盲肠几乎成90°,导致肠套叠常发生在此。

作为一个机械性屏障,既可以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又可以防止大肠内容物倒流入小肠,在结肠细菌大量繁殖进而侵犯小肠中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阑尾是近端开口于回盲瓣下且远端为盲端的盲管,由于阑尾动脉为一种无侧支终末动脉,当发生血运障碍时,易发生坏死。

整个回盲部淋巴组织非常丰富,因此,作为肠道黏膜的防御屏障,在抵御肠道细菌感染时铸就了一道天然防线,反之,也导致了诸多以侵犯淋巴组织为主的疾病易在此发生。

另外,回盲部肠腔宽肠壁薄,食糜停留时间长,也是其易好发炎性病变的生理解剖基础。

2回盲部病变的病因构成以往研究报道,回盲部病变以良性病变为主,次之恶性肿瘤[2⁃3]。

近年研究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4],因此,回盲部病变的早诊断、早治疗刻不容缓。

3回盲部病变常见病因临床诊断要点3.1回盲部炎性病变的临床和辅助检查特点3.1.1炎症性肠病(IBD )IBD 是近年研究热点,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和复发性炎症,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主要包括UC 、CD 和病理学不能确定为UC 或CD 的未定型结肠炎[5],由于缺乏诊断“金标准”,目前,对于IBD 的诊断是在综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在排除其他疾病基础上做出的[6],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其中UC 多合并黏液脓血便,CD 相对特异临床表现包括肛周脓肿、瘘管形成。

180例回盲部病变的结肠镜特点分析

180例回盲部病变的结肠镜特点分析

180例回盲部病变的结肠镜特点分析回盲部是指回肠和盲肠相连接的地方,是一个常见的结肠镜检查部位。

回盲部病变是指该部位发生了炎症、溃疡、息肉或其他病变。

在临床实践中,回盲部病变的结肠镜检查是非常常见的,通过对180例回盲部病变的结肠镜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

一、回盲部病变的病因分析回盲部病变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感染、炎症、肿瘤和功能性疾病等。

常见的感染包括结核、病毒性肠炎等;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肿瘤包括息肉、癌病变等;功能性疾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等。

在180例回盲部病变中,最常见的病因是炎症性疾病,约占50%,其次是功能性疾病和肿瘤,各占30%和20%。

二、回盲部病变的结肠镜表现1.病变部位在180例回盲部病变中,大多数病变主要位于回盲部近端,约占70%,其次是全程侵犯,约占20%,少数为远端侵犯,约占10%。

其中,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回盲部近端病变,而肿瘤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程侵犯。

2.粘膜改变回盲部病变的结肠镜表现主要包括粘膜改变、溃疡、息肉等。

粘膜改变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约占60%。

主要包括粘膜红肿、充血、增生等。

这些改变通常伴有局部溃疡或溃疡边缘充血。

3.溃疡溃疡是回盲部病变的常见表现之一,约占30%。

溃疡可能发生在粘膜表面,也可能累及黏膜下层。

溃疡通常呈不规则形状,边缘模糊,底部平坦或凹陷,有时可见出血或浅溃疡的表面有灰白色苔藓样改变。

4.息肉回盲部病变中的息肉发生率较低,约占10%。

息肉可以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有时可见蒂或蔓状生长。

除了大小较小的息肉外,还有一些较大的息肉可能引起梗阻或出血等并发症。

5.其他表现除了上述常见的结肠镜表现外,回盲部病变还可能出现其他表现,如出血、脓肿、狭窄等。

这些表现通常可以通过结肠镜检查直观地观察到,有助于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三、回盲部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回盲部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内镜及活检病理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病因的诊断价值分析

内镜及活检病理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病因的诊断价值分析

内镜及活检病理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病因的诊断价值分析洪良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7(033)001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及活检病理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肠镜检查及活检病例报告单,统计经内镜发现回盲部溃疡的病例,并给予活检病理进行确诊和鉴别诊断.结果:87例确诊病例中,肠结核、克罗恩病、恶性淋巴瘤及大肠癌为主要病变原因.内镜与活检病理结果提示,大肠癌检出率最高.结论:采用内镜及活检病理对回盲部溃疡病变进行诊断,安全有效,可通过活检病理结果进行鉴别诊断.【总页数】2页(P100-101)
【作者】洪良
【作者单位】430400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炎症性肠病回盲部溃疡内镜下特征性表现与鉴别诊断 [J], 王威
2.内镜检查在回盲部溃疡诊断中的价值 [J], 方春华;刘少平;李凡;董卫国
3.内镜下活组织结核杆菌检测对回盲部良性溃疡的诊断价值 [J], 王鼎鑫;张月寒;樊建平;张建生
4.内镜及病理活检对回盲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J], 张勇;韦宗萍
5.超声内镜在肠道溃疡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J], 戴楚虹; 黄亮; 刘毕君; 吴丽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镜下末端回肠或回盲瓣孤立性溃疡的病理追踪及疗效观察

肠镜下末端回肠或回盲瓣孤立性溃疡的病理追踪及疗效观察

为 32岁 男 性 ,溃 疡 位 于 回 盲 瓣 上 ,病 理 检 查 结 果 为 慢 性 炎 症 , 结 合 患 者 有 口腔 溃 疡 、生 殖 器 溃 疡 并 已 在 我 院 皮 肤 科 诊 断 白 塞 氏 病 ,故 肠 型 白塞 氏 病 [2]明确 。
2 治 疗 方 法 及 结 果 3例 病 理 检 查 结 果 为 肠 结 核 的患 者 和 1例 发 现 有 干 酪 样 坏 死 组 织 及 肉 芽 组 织 [2],给 予 抗 痨 治 疗 ,方 案 选 用 链 霉 素 0.75g
查 时 常 发 现 有 个 别 病 人 全 结 肠 为 正 常 内 镜 表 现 ,仅 在 末 端 回 肠 例 溃 疡 完 全 愈 合 ,I例 见 溃 疡 较 治 疗 前 明 显 缩 小 ,但 尚 未 完 全 愈
或 回 盲 瓣 存 在 孤 立 性 溃 疡 ,从 外 观 看 溃 疡 小 (最 大 直 径 约 合 ,仍 继 续 抗 痨 治 疗 至 疗 程 满 9个 月 停 药 ,一 年 后 复 查 肠 镜 溃
症 伴 淋 巴组 织 反 应 性 增 生 3例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2例 ;肠 结 核 3 例 ;1例 干 酪 样 坏 死 及 炎 性 肉芽 组 织 ,病 理 未 明确 诊 断 肠 结 核 ;1 例 慢 性 炎 症 ,且 其 中 一 例 有 一 点 腺 体 中一重 度 不 典 型 增 生 ;1例
1.Ocm),形 态 较 规 则 ,周 边 黏 膜 正 常 或 充 血 水 肿 ,病 变 肠 段 蠕 动 疡 愈 合 ;病 理 检 查 为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者 2例 给 予 水 杨 酸 柳 氮 磺 胺
良好 ,触 之 质 软 ,镜 下 为 良性 溃 疡 改 变 ,且 患 者 常 无 明 显 特 异 性 吡 啶 (SASP)1.0g qid治疗 ,一 月 后 减 量 至 1.Og bid,疗 程 6月 ,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内镜调查报告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内镜调查报告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内镜调查报告胡宝春;张远兵;黄作平;李华富【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年(卷),期】1998(0)S2【摘要】目的利用内镜资料调查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某些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5a的内镜资料,统计GU,DU的检出率及发病季节,性别及年龄分布等特点及幽门螺杆菌的检出情况.结果5405例受检病例中共检出DU1236例,GU197例,检出率分别为22.9%和3.6%.DU检出率以1月~3月份及12月份最高(27.7%~32.0%,平均30.2%),6月~8月份最低(16.1%~16.8%,平均17.2%,与1月~3月份及12月份平均检出率比较,P<0.01).GU的检出率无明显季节差异(P>0.05).DU,GU的男女之比分别为5.43:1和3.40:1,男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6.8%和12.7%(P<0.01),3.9%和3.0%(P>0.05).40岁以上者GU检出率为6.5%(其中60岁以上者为9.1%),40岁以下者为2.6%(与40岁以上者比较,P<0.01),而DU的检出率无明显年龄差异.214例溃疡患者胃粘膜尿素酶试验阳性率为76.6%,其中DU为77.6%,GU为72.5%.结论DU的发病与季节气候有关,冬春季较夏秋季更易发病;GU发病与季节无关.DU和GU均以男性多发,其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GU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而且年龄愈大检出率愈高;DU的检出率无年龄差异.【总页数】1页(P376-376)【关键词】胃溃疡/诊断;十二指肠溃疡/诊断;内窥镜检查【作者】胡宝春;张远兵;黄作平;李华富【作者单位】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1【相关文献】1.抗生素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者胃内酸化14C-UBT的影响 [J], 吴炎;高燕;赵娅敏;林木贤;康文全;张厚德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胃食管反流患者食管动力及胃内pH值监测 [J], 蒋绚;赵舒畅;王芳;赵丽莉;赵景涛;刘玉兰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穿孔合并胃内金属异物1例临床诊治 [J], 王文慧;杨宝清4.14C尿素呼吸实验对HP引起的胃内感染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检测应用 [J], 张艳君5.微波经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5例临床观察 [J], 俞生富;俞立农;花金年;于方灿;乐婉娜;钱鸿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回盲部良性溃疡疾病的临床价值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回盲部良性溃疡疾病的临床价值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回盲部良性溃疡疾病的临床价值陈思;贾勇;解丽;吴正祥;韦炜;王巧民【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6(25)3【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在诊治回盲部良性溃疡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行MSCTE的回盲部良性溃疡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回盲部良性溃疡病病因学构成及其MSCTE的影像学特点,并分析MSCTE能否提高回盲部良性溃疡病变的诊断率.结果本组病例有回盲部良性溃疡表现的主要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及肠结核,但也有部分病例难以明确;该类疾病MSCTE 的影像学特点有肠道管壁增厚(45例,88.2%),节段性病变(20例,39.2%),肠腔狭窄(7例,13.7%),梳齿征(7例,13.7%),腹腔脓肿、瘘管形成(1例,2.0%),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3例,25.5%),相对于内镜检查,结合MSCTE回盲部良性溃疡病因的诊断率提高21.6%,其中CD、肠结核及非特异性炎的诊断率分别提高33.3%、16.7%、50.0%.结论 MSCTE检查对回盲部良性溃疡病病因的诊断价值较大,其中以CD明显,同时可对疾病并发症、肠壁增厚及肠外病变等进行评估,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重要参考.【总页数】4页(P261-264)【作者】陈思;贾勇;解丽;吴正祥;韦炜;王巧民【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影像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相关文献】1.多层螺旋CT口服法小肠造影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朱秋外2.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 [J], 温波3.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 [J], 张磊;赵旭;商利明4.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敖登其木格5.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J], 陆宁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7例回盲部溃疡患者的内镜检查及病理学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不同病因形成的回盲部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7例。

最终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综合内镜检查及临床资料。

结果 2728例内镜检查中,发现回盲部溃疡性病变187例,最终明确诊断156例(83.4%),诊断不明确者31例(16.6%)。

形成回盲部溃疡的主要病变有克罗恩病、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恶性淋巴瘤(溃疡型)及大肠癌(溃疡型)、单纯溃疡、肠白塞病等。

结论结肠镜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综合分析其结果可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回盲部溃疡结肠镜检查病理学检查诊断【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070-02回盲部溃疡是指末端回肠和盲肠处溃疡,可由多种疾病所致。

有文献报道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约占回盲部病变的45%~50%[1]。

目前内镜及病理活检是诊断回盲部溃疡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主要是依靠内镜下改变作出初步判断,通过病理活检和综合分析作出明确诊断[2]。

本文回顾分析2007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187例回盲部溃疡病例,总结这些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家族史等)、临床症状(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病程、内镜特点、病理结果、并发症及诊疗情况等,分析其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12年1月在消化内科内镜诊疗中心行结肠镜检查送达回盲部者2728例,共发现回盲部溃疡者187例,占6.8%。

其中男107例(57.2%),女80例(42.8%),平均年龄(41.1±11.2)岁。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尤以右下腹痛和脐周痛为主,可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柏油样便、便秘、便血等,病程3天~5年,以12天~6个月就诊者为多。

187例患者均采用Olympus CFXQ240型电子肠镜检查,所有病例均检查至回肠末端10~20cm,均送粘膜活检病理检查,采用双人操作法。

2.结果2.1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病因构成回盲部溃疡性病变187例,最终明确诊断156例(83.4%),诊断为不明确者31例(16.6%),病因构成情况见表1。

确诊的病例中,形成回盲部溃疡的主要病因有克罗恩病、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多为全结肠炎累及回盲部)、恶性淋巴瘤(溃疡型)及大肠癌(溃疡型)、单纯溃疡、肠白塞病等。

表l 回盲部溃疡156例病因构成情况2.2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内镜下特点:全部病例经电子结肠镜检查证实回盲部均有溃疡,其中多发溃疡140例,双个溃疡12例,单发溃疡35例,溃疡最大2.5cm×2.5cm,最小0.2cm×0.2cm。

有67例患者(35.8%)的患者溃疡仅局限在回肠末端,而有120例(64.2%)的病例合并有回盲瓣或其他部位的溃疡。

就溃疡的数量而言,以多发溃疡为主,有140例(74.9%);溃疡形态以不规则溃疡(79例,占42.2%)和环形溃疡(72例,占38.5%)为多见。

内镜、活组织病理学及其结合检查对回盲部溃疡确诊结果的比较见表2。

表2 内镜结合活检组织病理学对回盲部溃疡的确诊结果例(%)2.3 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表明,单纯类上皮结节(48.9%)及淋巴细胞聚集(44.7%)多见于克罗恩病;类上皮结节(54.8%)及干酪样坏死(51.6%)对于肠结核有确诊意义;而恶性淋巴瘤多可见到异型淋巴细胞(55.0%),大肠癌多见异型上皮(94.4%);隐窝脓肿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55.6%),但该形态也可以见于其他病变。

组织病理学对回盲部溃疡病因的诊断意义见表3。

表3组织病理学特征对回盲部溃疡病因的诊断意义3.讨论回盲部在解剖上包括回肠末段、盲肠、升结肠近端、回盲瓣和阑尾,该区结构复杂,功能特殊,肠内容物在此停留时间较长,导致该部位疾病发生率高、病种多。

而以回盲部溃疡则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症状多有相似之处,以腹痛、发热、便血最常见,常无明显特异性改变,鉴别诊断困难,各病变之间相互误诊率较高,要做到定性诊断很困难[3,4]。

欧阳钦等[5]研究报道回盲部溃疡病理诊断准确率为46.2%,内镜诊断准确率为61.3%,结肠镜检查结合病理诊断准确率为73.1%。

如何提高回盲部溃疡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内镜检查回盲部病变具有直观、可靠,并可以活检、录像等特点,但是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却难以进行鉴别诊断。

在本组病例中,有16.6%的患者未能明确诊断。

在确诊的病例中发现,形成回盲部溃疡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克罗恩病、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恶性淋巴瘤、单纯性溃疡和肠白塞病等。

克罗恩病内镜多下表现为口疮样糜烂、类圆形或不规则溃疡,典型的为纵行溃疡[6],有典型临床症状和内镜表现一般不会误诊,然而在出现腹膜炎、穿孔等时容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另外有发热、消瘦等症状时也有可能误诊为肠结核[7]。

肠结核内镜下典型表现为为环形、带状溃疡,也可见口疮样溃疡和不规则小溃疡,与克罗恩病的溃疡容易混淆,尤其是那些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以及无肠外结核证据的患者。

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症状上与克罗恩病和肠结核有许多相似之处,但镜下表现也常有不典型或有重叠,仅凭结肠镜下肉眼诊断难免有误诊和漏诊。

提高这三者确诊率的关键是对溃疡边缘多处取材活检,做病理诊断。

对病理学仍无特征性发现的病例,诊断宜慎重,因为肠结核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加重病情。

对这样的病例,如果鉴别诊断确有困难,可先拟诊肠结核行诊断性抗结核杆菌治疗2周或更长时间后,观察疗效再下最后诊断[8]。

肠型白塞病在回盲瓣旁可见较深的穿凿样溃疡,非特异性多发性小肠溃疡好发于回肠中段至远端,呈多发的小溃疡、或环形及斜行、浅的不规则溃疡,病变之间粘膜正常。

回盲部单发溃疡伴有肿块形成者多为大肠癌。

就很多溃疡而言,尤其是不规则溃疡,内镜下很难鉴别及确定其性质。

而病理活检除了排除恶性病变外,也很难提供特异性的证据,此时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病理等综合判断。

如克罗恩病可见口腔、食管溃疡,而肠腔狭窄等并发症更为常见;肠结核可有中毒症状,肠外结核病灶,结核菌素试验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阴性者不能完全排除肠结核;当出现高热、白细胞减低时要警惕恶性淋巴瘤[9];白塞病合并有皮肤、口腔溃疡,针刺试验阳性等。

孤立性溃疡为一种相对少见的炎性肠病。

它可发生于乙状结肠、升结肠、降结肠和盲肠,以盲肠最多见而降结肠最少见。

孤立性结肠溃疡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右下腹痛,偶有出血和穿孔,临床上常误诊为慢性阑尾炎[10]。

孤立性结肠溃疡组织病理学无特异性,故其确诊的依据为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结肠溃疡,仅凭结肠镜下形态学肉眼观察有相当的误诊率。

应强调对溃疡边缘多点病理活检的重要性。

盲肠溃疡巨大(直径>2.5cm)、形态不规则、覆盖有污秽苔、边缘呈环堤状高低不平者应高度怀疑盲肠癌。

盲肠在结肠内容物的排泄和粪便形成中的作用不大,因而盲肠癌的症状常较隐蔽。

故结肠镜及镜下活检对盲肠癌的诊断作用显得尤其重要[11]。

淋巴瘤和平滑肌瘤较为罕见,由于两者皆为年粘膜下病变,故结肠镜下活检时应于溃疡边缘同一处反复取材,尽量钳取到粘膜下组织。

由于肠镜下病理检查只能从粘膜取材,粘膜活检较为局限,并不能观察肠壁全层及病变的全貌,取材时应多部位深凿取材。

对不能定性的溃疡可借助影像学检查或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助诊或行诊断性治疗及剖腹探查术等。

根据回盲部溃疡病例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病变特点结合活检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将会提高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病因的诊断率。

然而临床上该类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时非常困难,因此积极探索新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1] Yamasaki T, Sugito M, Yoshikawa I, et al. Ileocecal ulcer caused by chemotherapy[J]. Gastrointest Endosc, 2002, 55(3): 411.[2] Leong RW, Lee YT, Ching JY, et al. Quality of lif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3, 17(5): 711-718.[3] 冯珍,徐肇敏,吕瑛.原发性肠淋巴瘤与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J].胃肠病学,2007,12:267- 269.[4] Chang DK, Kim JJ,Choi H, et a1. Double bullon endoscopy in small intestinal Crhon’s disease and other inflammatory diseases such as cryptngenic mutifecal ulcerous stenosing enteritis (CMUSE) [J]. Gastrointest Endosc, 2007, 66(Suppl 3): 96-98.[5] 代阳丹,肖南平,欧阳钦.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对结直肠溃疡病因诊断的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13(5):9-11.[6] 项平,尹曙明,季大年,等.克罗恩病的内镜及临床特点[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426- 429.[7] 张以洋,智发朝,徐迪晖,等.克罗恩病58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3130- 3131.[8] Engin G, Balk E. Imaging findings of intestinal tuberculosis[J]. J Comput Assist Tomogr, 2005,29(1): 37-41.[9] 侯小萌,张卓莉,董怡,等.中国白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666- 667.[10] Yarze JC, Herlihy KJ, Winchell EC. Colon lavage-induced ileocecal valve ulceration[J]. Am J, Gastroenterol, 2003, 98(12 ): 2805- 2806.[11] 杨通明,唐石初,秦昂,等.结肠镜诊断原发大肠癌19例[J].中国内镜杂志,2001,7(3):98-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