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高适、岑参边塞诗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不同,两人的诗歌同中有异,各有千秋,高适的边塞诗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岑参的边塞诗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高适的诗苍凉悲壮,岑参的诗雄奇瑰丽.唐代的边塞诗人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未曾到过边塞而写边塞题材的,如李昂、崔国辅.一类是曾经游历过边塞的,如崔颢.再一类就是曾在边塞居住和任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适和岑参都称得上是真正的边塞诗人,两人年轻时都曾游历过河朔的燕赵,壮年时又双双到边塞从军.就唐代的边塞诗来说,高、岑齐名,风格也相近.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但是高适的诗,悲壮之中透着雄浑;岑参的诗,悲壮之中带着峭拔.高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岑参去边塞,多少有些被动不得已的因素,到边塞后,才开始写边塞题材的作品,诗篇越来越多;高适去边塞是积极主动的,他写边塞诗,始于早年的河朔之游,到他任封丘县尉以及河西陇右节度幕府掌书记时,诗作慢慢减少了,而到他任淮南节度使后,诗作就几乎没有了.史称高适年五十始为诗,其实恰好相反.因为高适写诗,是想借此沽名钓誉,到他五十岁入幕以后,诗的作用已经不大了.相比之下,岑参的诗中融进了更多的心血和真情.高适的诗颇有古风,句中有许多的人生感慨,表面看来似乎更具有可读性.而岑参的诗则更多地包蕴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成就,想象丰富,格律多变,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诗学诗艺的特色.高适近之于儒,岑参近之于道.高适注重人生实践,岑参则在诗歌艺术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他们二人,既有阅历和诗风上的相同之处,又存在着性情和具体诗歌特色上的差异.就其差异而言,二者又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5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上的不同: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一、思想、题材上的不同。
岑参边塞诗的特点介绍
岑参边塞诗的特点介绍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有什么特色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岑参边塞诗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岑参边塞诗的特点(一)生平:两度出塞深入西北边疆促使他成为了边塞诗人,成就了他的边塞诗歌。
(二)岑参诗的内容:岑参的诗歌较为集中于边塞题材,西域的奇丽风光,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涉入了他的笔端,拓展了边塞诗的内容。
(三)岑参诗歌艺术特色:奇情壮丽,节奏多变。
风格壮伟恣肆,富于浪漫气息。
感情真挚自然,一气流注。
尤擅于七言歌行。
(四)高岑较异:同:诗的形式,以七言为主;诗的内容,注重战争,边塞当题材;诗的风格,豪迈雄壮。
异: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
高诗浑朴质实,岑诗瑰丽峭拔。
高诗豪迈中给人以深沉,岑诗雄壮中具有俊逸。
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岑参的创造性要比高适突出得多,这主要体现在想象丰富,充满奇情异采,更富于艺术个性。
但高适在创作思想内容的深广度要大于岑参。
岑参简介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天宝三载(744年)进士。
初为率府兵曹参军。
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有《岑参集》十卷,已佚。
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岑参的诗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更催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3、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岑参诗歌的风格特色及具体表现
岑参诗歌的风格特色及具体表现岑参诗歌的风格特色及具体表现引导语: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代表了盛唐诗歌的现实主义主流特色。
岑参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边塞诗为主,这位大诗人的边塞诗有什么风格特色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浅析岑参边塞诗歌的风格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代表了盛唐诗歌的现实主义主流特色。
连绵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是孕育盛唐边塞诗歌的沃土。
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是烽烟迭起,战事连连。
火热的军旅生活,恢宏的战斗场面,都吸引了许多诗人的倾注力,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
他们在体验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的边塞生活中,了解了戍卒的心理和边塞异样的风土人情,以引发创作的兴致。
于是,以反映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为主题的“边塞诗歌”就产生了。
高適、岑参就是“边塞诗派”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以一种鲜活的人生内容和靓丽的艺术风格,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这些饱含着诗人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诗篇,都融注着一股荡气回肠的英雄正气。
现在所说的唐边塞诗,是以盛唐为界按照题材分类的一种称呼。
其中以高适、岑参的成就最高(又称高岑诗派),边塞诗不仅在唐诗中有很高的成就,就是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真实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历史事实——民族矛盾及在民族矛盾下发生的战争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和融合的过程。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一评价岑参当之无愧。
盛唐以来一百多年,由于民族矛盾,扩充疆土,因此边境战争频繁发生;加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一些诗人开始目光投向边塞生活,特别是一部分仕途失意的读书人,更是把边塞当作立功求取仕途功名的捷径,在这种条件下,就不断有“边塞诗人”应运而生。
其中岑参就是当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边塞诗”成就最高,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
岑参的边塞诗总的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描写边塞战争或是与战争有关的军旅生活、将士矛盾、离别愁绪、思亲怀故,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玉门关盖将军歌》,这些作品直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作者强烈的爱憎,思想内容非常的深刻;二是描写边塞风光、自然景物,如《经火山》、《题铁门关楼》、《登凉州尹台诗》,这些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再现边塞风光、景物,思想内容不如前一种,但从艺术风格表现上来说,在边塞诗中具在代表性;三是描写边塞民族交往和风土人情的,如《胡歌》、《戏问花门酒家翁》、《轮台即事》,这些作品内容新鲜,对于了解边地民族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及当时民族交往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内容与成就。
高适和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作以描写边塞风情和壮丽景色为主题,具有深厚的时代色彩和浓厚的历史气息。
他们的诗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高适的生平和诗歌风格高适(约公元704年—约公元765年),字长贵,唐代著名诗人,先祖是匈奴人,后裔和儿郎迁至唐朝而居。
他曾任过安西都护府功曹员外郎,后来又历任秦州刺史、河中郡太守等职,晚年在家乡故居隐居,以写诗和著书为乐。
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写边塞风光的能力尤其突出。
他的代表作《长恨歌》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高适的边塞诗高适的边塞诗以描写边疆风光和边疆生活为主题,表现了边塞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他的《过华清宫绝句》写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两句简洁而意蕴丰富,通过描写流水落花,表现了大自然的变化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这种感慨抒发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都是高适边塞诗的特点。
三、岑参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岑参(约公元715年—约公元770年),字文子,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宣武军副都护。
他的诗歌风格婉约清丽,善于描述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
他擅长边塞诗,尤以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著称。
此诗描绘了壮美的雪景和边塞风情,情感真挚而深沉。
四、岑参的边塞诗岑参的边塞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辽阔的边塞景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边疆生活的理解。
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平沙日未没,黯黯见北辰”一句描绘了边塞荒凉和北方的边远景象,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感叹。
五、高适、岑参边塞诗的成就高适和岑参以其杰出的诗歌成就,成为了我国古代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将唐代边塞风貌和壮丽景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他们的边塞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地域特色,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高适和岑参边塞诗的成就在唐代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
《唐宋诗词赏析》 许隽超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年 7月
《唐诗风貌》 余恕诚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论》 王玉梅 天津师大学报 1999年第4期
《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 古明慧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9月
《高适、岑参边塞诗创作风格差异及其成因探》 王伟康 扬州大学学报 2003年11月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比较
摘 要:共同的背景和近似的经历形成了高、参边塞诗的共同特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悲壮慷慨的风格。个性、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差异造成了二人诗风的不同特点:高适悲壮而深刻苍凉,岑参悲壮而昂扬豪迈;高适直抒胸臆,语言朴质,岑参寓情于景,语言瑰丽,想象奇特。二人的共性与个性都表现了时代的主旋律,具有永恒的魅力。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共同与不同的特点,都很鲜明突出。阅读高、岑边塞诗可以看到,一个重要的、有生命力的文学流派,其共性应反映时代精神,表现时代的主旋律,而各个作家又应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高适、岑参边塞诗派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其基本原因就在此。
参考书目:
《中國文學史》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
高适、岑参边塞诗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家庭背景、人生际遇的不同也各具特色。
一、思想、题材上的不同。
高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善于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联系起来,胸怀大局,深入军营,大胆表达个人边防政见,同时对于亲历耳闻的军中矛盾也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其《燕歌行》有感于边帅作战兵败,反而邀功请赏一事所作。全诗以“单于猎火照狼山”、“胡骑凭陵杂风雨”的民族矛盾为导线,展开一系列的矛盾。战士慷慨赴难、杀敌报国与久戍不归:“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丈夫思乡、妻子断肠与久戍不得归:“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将军士兵苦乐不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也议论战败原因:边帅的骄与奢。最后“至今犹忆李将军。”诗人发出了边陲战士渴望良将镇戍的愿望。
岑参的诗歌成就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述志、赠答、山水、行旅等方面,而以边塞诗最为出色。
岑参的边塞诗数量众多,成就突出,描写了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
他的诗歌以雄奇瑰丽、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而著称。
例如,《逢入京使》中,他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远行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朋友的眷恋之情。
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他写道:“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艰苦,同时也表现了将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除了边塞诗,岑参的其他诗歌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寄左省杜拾遗》中,他写道:“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朝政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总之,岑参的诗歌成就很高,他的边塞诗更是独具特色,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边塞诗创作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译文及鉴赏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译文及鉴赏《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所创作,岑参所作的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
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作者: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注解(1) 走马川:指今阜康三工河。
(2) 平沙莽莽:阜康市北沙窝(3) 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县境。
(4) 金山:指阿勒泰山(5) 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
(6) 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的声音。
(7) 连钱:马斑驳的毛色。
(8) 草檄(xí):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
(9) 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
(10) 车师:蘅塘退士本作军师。
车师为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吐鲁番境内。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韵译你难道不曾看见,辽阔的走马川,紧连雪海边,浩瀚的沙漠,黄沙滚滚接蓝天。
轮台九月的秋风,日夜在狂吼,走马川的碎石,一块块大如斗。
随着狂风席卷,满地乱石飞走。
匈奴草场变黄,正是秋高马肥,金山西面胡骑乱边,烟尘乱飞,汉家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
将军身著铠甲,日日夜夜不脱,半夜行军,战士戈矛互相撞拨,凛冽寒风吹来,人面有如刀割。
马背上雪花,被汗气熏化蒸发,五花马的斑纹,旋即就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砚水也冻凝。
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翻译你看那荒凉无边的走马川,就在雪海的附近,一片黄沙茫茫无际,直贯云天。
高适与岑参边塞诗风格的异同
高适、岑参边塞诗风格异同比较:一、相同点:高适、岑参的边塞诗都描写边塞生活的相关情景。
二、不同点:1、高适诗悲壮苍凉,岑参诗悲壮奇丽高适的《燕歌行》自始至终都弥漫着苍凉的气氛,充分地表现了悲壮的风格特征。
这首诗描写了东北边境战争的情况及军中将士苦乐的悬殊,表现了作者对长期在战场上流血苦战的广大战士的深切同情,抒发了对边将沉湎于歌舞、过着骄奢淫逸生活的愤懑之情。
诗人在作品中倾注了鲜明的爱憎情感,加重了全诗沉郁苍凉的格调。
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描写了将士出征敌虏的情景:“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写出了将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表达了敌虏必败、唐军必胜的自信,同时诗中又突出大漠风沙:“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岑参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奇丽、壮观的景物,表现出语言独具匠心的特点。
2、岑参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高适描写对士卒的同情岑参的作品主要反映了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与大西北奇丽的风光景色,如《火山云歌送别》、《热海送崔侍御还京》等,不难看出岑参注重描写边塞丰富多彩的生活。
高适的诗虽也有描写边塞风光的景,但大都作为抒发情怀的烘托。
他以政论的笔调深刻揭露边防政策的弊病,同时流露出对士卒的同情和对将帅的讽刺,如《塞上》:“边尘满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3、高适因袭较多,岑参追求革新高适、岑参的边塞诗都是在继承旧的文学传统上有所革新的,并且都凸显各自的特点。
高适诗在传统艺术形式的继承方面因袭较多,突破与创新不足。
他在边塞诗的创作中,因袭了较多的乐府旧题,如《塞上》、《塞下曲》等,他不能随心所欲地抒发感情。
他也写了一些新题乐府的诗,如《蓟门五首》、《营州歌》等,能够较充分地发挥其创作的才能,但其诗因袭较多而创新较少,缺乏一种活力。
与高适的边塞诗相比,岑参则较多地融合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成就并作了创新,在诗的句式、节奏、押韵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革新。
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岑参的边塞诗昂壮雄浑,奇峭峻拔,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以其别具一格而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从而在唐诗苑中独树一帜,为盛唐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欢迎大家阅读。
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与高適不同的是,岑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所表现出的爱国精神主题更为突出,更为强烈,突破了他人以写边塞苦寒和士卒劳苦为主题的传统格局。
相比之下,岑参的诗中融进了更多的心血和真情。
岑参向往到边塞去建功立业,他常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男儿何必恋妻子,莫向江村老部人”来勉励自己,报效国家。
因而,他一生中五次入边幕,两次出塞,深入西北边陲,被征调到唐朝最远的边塞安西(今新疆库车)和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真正是投笔从戎,“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城障塞堡,无不经行”。
边塞的军旅生活成为诗人创作的源泉,边塞风物、西域俗情,在他的笔下顿生奇异瑰丽,诗情喷涌,流动着神韵,热情加以歌颂。
他的诗突破了以往边塞诗写边塞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在艺术风格上,岑诗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想象丰富、比喻新奇、夸张合理,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之中带着悲壮峭拔。
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殷璠也说“岑参语奇体峻,意亦奇造”(《河岳英灵集》)。
“秦山数点似青黛,渭水一条如白练”,语言明丽清秀;“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和“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异景瑰奇,引人神往。
岑参的边塞诗最著名的是两“歌”一“行”: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之一,在于诗人善于以广漠边塞的山水风物作为歌咏的意象,构设奇异壮丽的意境,来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这是岑参诗歌的独到之处。
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高适、岑参的边塞诗的异同
高适、岑参的边塞诗的异同
相同之处:1、经历相同;2、创作风格相似。
区别:1、内容不同:高适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度,岑参的诗歌更多反映的是对生活的记录;2、言语风格不同:高适诗浑厚,岑参诗奇峭;3、艺术技巧不同:高适往往直抒胸臆,表达现实;而岑参的边塞诗多用夸张手法,表达浪漫主义感情。
高适:
高适的诗对边塞诗派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写边塞,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其诗又以厚重深沉著称,擅长古风,所写边塞诗在冰寒之中包含着热力,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是边塞诗派开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岑参:
两度出塞时期,岑参在立功边塞的大方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大方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
境地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开展,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累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岑参写的边塞诗优秀
岑参写的边塞诗优秀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岑参写的边塞诗,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唐代岑参的经典边塞诗篇一1蜀葵花歌岑参〔唐代〕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
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
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蜀葵花歌》是岑参七言歌行的代表作。
岑参擅长七言歌行,他的歌行不用乐府旧题,而是自立新题,通过语句长短和押韵形式的灵活变换,使诗歌产生多样化的节奏和蓬勃动人的旋律。
2寄左省杜拾遗岑参〔唐代〕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
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年(至德二年)至758年(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
“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
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诗人悲叹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
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3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岑参〔唐代〕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杜甫、王维、岑参三首和《早朝大明宫》,其艺术成就都超过了贾至的原作。
在诸和诗之中,杜甫的和诗以其格律谨严而著称,王维的和诗以其气象阔大而驰名,至于岑参的这首和诗,则以其押韵奇险、属对精工与用语之典丽而深获历代论者之盛誉。
岑参边塞诗及赏析篇二岑参边塞诗及赏析岑参边塞诗及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的资料
岑参的资料岑参的资料岑参诗文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
下面是岑参资料简介,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诗人简介】岑参(cén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生平】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
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
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
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
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
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
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边塞诗词的特点
边塞诗词的特点(2)边塞诗词的特点(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就边塞诗的体裁来看,包括歌行在内的古体诗创作已经成熟,蔚为大观,代表作品有:李颀《古从军行》“…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另一个方面,近体边塞诗也走向成熟。
代表作品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关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以报生擒土谷浑。
”;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二)高适的边塞诗1、生平:高适(701-765)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边塞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高适在人生的早年,就渴望从军,建立边功。
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自天宝十二年(753)开始,高适长期从军,三度出塞,军旅生活体验丰富。
高适每次出塞都写了大量的诗或纪行,或抒怀。
高适边塞诗题材选取角度的特点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
譬如,他对边塞的纷扰不宁表示忧虑:“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他对战士的勇往无前,作热烈的歌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
他对战争的意义也有深刻的思索:“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九曲词》)。
角度全面是高适诗歌的独到之处。
试论高适岑参边塞诗风的不同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352006.02试论高适岑参边塞诗风的不同○陈 瑛在唐代众多的诗歌流派中,边塞诗派异军突起,成为唐代诗坛的大流派。
高适和岑参,就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他们的作品,无疑是唐代诗苑中的两枝奇葩。
不过他们的诗风虽有着相同的一面,但在题材、思想和表现形式上,也各有自己的特色。
本文就高岑诗风的不同及其原因,作一些分析和探索。
历史上,人们总是把高适、岑参并称为“高岑”,这说明他们在创作上有着某些相同或相近的地方,如他们的边塞诗作大都采用七言歌行或七绝,表达请缨杀敌、报国立功的豪情,描写边塞艰苦的生活和奇异的风光,抒发缭绕不尽的乡思乡愁,作品兼融有建安风骨和浓丽哀怨的齐梁笔致,形成了慷慨悲壮的风格。
正如严羽所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但高岑边塞诗歌在悲壮慷慨的相同诗风下,又各有不同的特色,对此,评论家各有评论。
沈德潜说岑参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塞”。
胡应麟《诗薮》称:“嘉州词胜意,句格壮丽而神韵未扬;常侍意胜词,情致缠绵而筋骨不逮。
”高岑边塞诗同中有异的风格具体表现在他们诗歌的思想、题材和表现形式等几个方面。
1.思想、题材上的不同高适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胸怀大局,深入军营,对将士的思想、军中的矛盾、边防政策的失误——凝诸笔端,做出最为深刻、真实、恳切的反映,形成“多胸臆语”、“尚质主理”、“兼有气骨”的悲壮风格。
写景状物虽不及岑参奇峭俊丽,思想内容却远比岑参厚实深沉,切中治国治军之道,这是高适边塞诗最为突出的思想特色。
高适边塞诗洋溢着高昂的爱国热情,但诗人在抒发慷慨报国的同时,对于亲历耳闻的军中矛盾也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
不朽名篇《燕歌行》就是最好的例证。
全诗以“单于猎火照狼山”、“胡骑凭陵杂风雨”的民族矛盾为导线,展开种种复杂交错的矛盾。
有战士慷慨赴难、杀敌报国与久戍不归的矛盾:“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有丈夫思乡、妻子断肠与久戍不得归的矛盾: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更有将军士兵苦乐不均的矛盾:“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岑参诗作风格
岑参诗作风格岑参诗作风格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
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岑参诗作风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边塞诗雄健奔放,表现了一种阳刚豪健的风骨美和奇特壮丽的异域美。
其立意、言事,造语、用韵之奇,熔铸了盛唐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焕发出盛唐时代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诗人匠心独运奇特鲜明的创作个性。
我国古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当首推岑参。
作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岑参边塞诗虽只约占其作品的五分之一(其诗共四百多首),但他却是盛唐诗人中创作边塞诗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他盛唐诗人的边塞诗至多也就二十多首,少的仅几首)。
其诗作雄奇健美,尤其是描绘边地风光的独特艺术风貌的作品,其中的“奇特”之气更是少有其匹。
一、立意奇岑参边塞诗写战争往往不写艰难苦难,而特写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
他的不少诗句以慷慨之笔热情歌颂了大唐将士英勇无畏的报国精神。
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就极力赞颂了唐军将士不畏酷寒狂风而毅然夜行出兵抗敌的壮举,令人不禁对这些英勇爱国将士肃然起敬。
再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上将拥旌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写进攻鼓点如怒吼的江涛,使战士们信心高涨满溢,豪情喷薄而出,军声震动峭拔阴山,从而沟通了视觉与听觉,既反映了客观战斗场面,又浸润激荡着诗人主观想象的豪情。
军威立意颇为奇特。
另外,岑参边塞诗写离别往往不写离别之泪,而是以天山、火山、热海为背景,以白雪、胡笳为衬托寄寓离情。
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诗作开始的火山一句景物描写颇具鲜明的地域特征,表现了作者超强的时空想象力。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引导语: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谈高适和岑参是盛唐时期的两位诗人,以写边塞诗著称。
世称“高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
人们常说“唐诗宋词汉文章”。
盛唐时代的诸多因素,促成了边塞诗的繁荣,形成了一个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为其代表诗人。
高岑二人虽俱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然二者的边塞诗同中有异,异中存同,各有特色。
现试以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对二人的诗作特色进行一番浅析。
高适家境贫寒,曾随军到东北塞外征契丹,体验过边塞生活,壮年在梁宋漫游,过的是落拓潦倒的生活。
他是开元盛世首先注意到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显然会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上,边塞诗也不例外。
《燕歌行》是高适有感于一次战役而作,文章开篇写“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一落笔便写战火纷飞,男儿慷慨应征,一下就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接下去,他不是清清地描写边塞生活和风物,而是从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出发,对男儿奔赴边关的英勇行为进行讴歌和描绘。
“拟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写得雄迈高亢。
高适在安史之乱时,曾任谏议大夫,后又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刑部侍郎,终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因此往往是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边防问题,以政论的笔调表明自己的见解。
他的边塞诗不只反映征人思妇的离情——当然也有,如“铁衣远戍辛勤久”、“征人蓟北空回首”,而能通过边塞将士的生活描写,深刻地揭示出边防政策的弊病,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广大爱国士兵还在前线浴血奋战,而边塞的将帅却携美人至军营,置战士生死于不顾,还在帐中欣赏美人的歌舞,其荒淫无耻之态跃然纸上!他在无情地鞭挞边塞将帅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对戍边士卒生活艰辛的`理解。
“孤城落日斗兵稀”、“力尽关山未解围”、“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正是作者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
《燕歌行》以揭露将帅轻敌、不恤士兵为主题,突破了以前《燕歌行》多写思妇念征人的框框,扩大了表现范围,赋予它更为积极的社会意义。
岑参《碛中作》及赏析
【导语】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势雄伟,想象丰富,⾊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胆,⾊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
他擅长以七⾔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岑参《碛中作》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碛中作唐代:岑参⾛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绝⼈烟。
译⽂骑马向西⾛⼏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圆。
今夜不知道到哪⾥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不见⼈烟。
注释碛(qì):沙⽯地,沙漠。
这⾥指银⼭碛,⼜名银⼭,在今新疆库⽊什附近。
⾛马:骑马。
辞家:告别家乡,离开家乡。
见⽉两回圆:表⽰两个⽉。
⽉亮每个⽉⼗五圆⼀次。
平沙:平坦⼴阔的沙漠、⼤漠。
绝:没有。
⼈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居住的地⽅。
创作背景 这⾸诗与《逢⼊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写于唐⽞宗天宝⼋载(749年)岑参第⼀次从军西征时。
“碛中作”,即在⼤沙漠中作此诗。
从“辞家见⽉两回圆”的诗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近两个⽉了。
宿营在⼴袤⽆垠的⼤沙漠之中,正巧⼜遇上⼗五的⽉亮,写下了这⾸绝句。
⽂学赏析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帜。
他两次出塞,对边塞⽣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
这⾸《碛中作》,就写下了诗⼈在万⾥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精⼼摄取了沙漠⾏军途中的⼀个剪影,向读者展⽰他戎马倥偬的动荡⽣活。
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理活动,含⽽不露,蕴藉感⼈。
“⾛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象壮阔。
⾛马疾⾏,显⽰旅途紧张。
“西来”,点明了⾏进⽅向,表明诗⼈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
“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展现了西北⾼原野旷天低的⽓势。
诗⼈在《碛西头送李判官⼊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
解析岑参:边塞诗第一人
解析岑参:边塞诗第一人引导语:岑参的边塞诗以具有特色的语言,鲜明的情调,把西域地区的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今天我们来解析一下诗人岑参:边塞诗第一人。
唐代诗人岑参在新疆生活了六、七年,安西、北庭奇伟壮丽的景色,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
岑参在这个时期写了大量的边塞诗,并形成了他边塞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边塞诗以具有特色的语言,鲜明的情调,把西域地区的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他把激烈征战、远戍思乡、将军逸乐、战士悲苦等等内容都写入诗中,热情地歌颂了戍边将士保卫祖国而英勇抗敌的战斗精神。
历来被认为是“边塞诗”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岑参当时很受封常清的赏识,因此诗作中有不少是歌颂封常清的战功的。
这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投,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攝,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佇献捷。
这首诗就是写封常清的一次西征。
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形成有声有色的交响曲。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这是白昼的出师,因此写法也和前诗写夜行军不同。
前诗是衔枚疾走,不闻人声,极力渲染自然;这首诗却极力渲染吹笛伐鼓,三军大呼,让军队声威压倒自然。
不同的手法,却表现出唐军英勇无敌的共同精神面貌。
下面这首大作,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也是岑参边塞诗中最为人称道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岑参是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闻名于世。
岑参的边塞诗以其深沉的情感、雄奇的景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首先,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之一是情感的深沉。
边塞地区的特殊环境使得岑参的诗作充满了对战争、生死和别离的思考和描绘。
他通过对战争场景和士兵命运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痛苦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例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写道:“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种描绘给人一种深沉、凄美的感觉,使人们对边塞战争的残酷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之二是景象的雄奇。
岑参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和形象描写,将边塞地区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描绘了草原、河流、山脉等自然景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岑参写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这种描绘使人们感受到了广袤无垠的边塞大地,让人们对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色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此外,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之三是独特的艺术手法。
岑参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音韵效果,使诗作更加生动有力。
他善于运
用对仗、排比、夸张等手法,使诗句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写道:“胡尘虏骑大如山,铁衣冷峻金鸡翎。
”这种对仗和夸张使诗句更加有力量感和表现力。
此外,岑参还善于运用音韵效果,使诗句更加优美动听。
例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写道:“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种音韵效果使诗句更加悦耳动听。
总之,岑参边塞诗以其深沉的情感、雄奇的景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而备受赞誉。
他通过对战争残酷性和生命价值的思考,描绘了边塞地区特殊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他通过对边塞大地壮丽自然景观的描绘,让人们感受到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色;他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音韵效果,使诗作更加生动有力。
岑参边塞诗作品充满了深情厚意和雄奇壮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