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美德”主题班会教案

合集下载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主题班会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主题班会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主题班会甲: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乙:五千年的国学底蕴深厚绵长!甲:中国的国学,是中华民族延续文脉、沟通情意的灵犀一线!乙:中国的国学,是华夏儿女继往开来、和谐发展的文化根基!甲:国学,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乙:今天,我们将通过国学背后的故事,去聆听华夏五千年的心声。

下面我宣布:博湖县第一小学二年级五班"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甲:首先请陈雨双银同学为大家领诵孔子的名言。

乙:下面进行第二个环节:名人小故事。

有请迪里扎提同学为大家讲一讲唐伯虎改错的故事。

甲:听了这个故事,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家说得真好。

下面有请隋东澄同学为我们讲讲张良拜师的故事。

乙:张良对老人的尊敬让我们佩服,可诚信也很重要。

请杨艺晗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一诺千金的故事。

甲:听了这么多故事,我们也来放松放松心情,进行第三个环节:经典接龙比赛。

1.《三字经》,2.《弟子规》。

乙:接下来请咱们的班长英格玛为大家宣读倡议书。

甲:请班主任老师为大家总结。

乙:同学们,这节班会课,大家表现都很棒,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自己喝彩和加油吧。

甲:诵国学诗文,写时代华章;乙:扬历史文化,创未来辉煌!甲:让我们以今天为起点,把国学教育铸造成博湖县的新亮点!乙:让我们以未来为指向,把学校文化建设成博湖县的新坐标!合:同学们,让我们朝夕品味经典,做新时代的炎黄子孙!下面我宣布:博湖县第一小学二年级五班"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陈雨双银:我先把孔子介绍给大家认识一下。

两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杖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的国公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

他就是万世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他三十而立办教育,开私塾,使贫困人民得以走进知识的殿堂,使知识走进民间,面向大众。

诵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三篇】

诵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三篇】

诵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三篇】诵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活动方案1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貌,进一步推动学校的优良学风建设。

活动形式:表演,诵读,读书交流会活动流程:一、主持人(班长)讲话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学生”。

我们的华夏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

“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

......但环顾我们的身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仍然频繁地出现:课间,一些同学大声喧闹,不时还夹带着难听的脏话甚至做着不雅观的动作;下课后有的同学在走廊上、教室里追逐打闹;教室内同学间不是轻声地交流,而是声嘶力竭地叫喊;地面上经常可以看到随手丢弃的垃圾和垃圾的污迹;课堂上,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有的同学却低着头窃窃私语……......这些现象的存在与文明校园极不协调,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从我做起,来改变这一现状。

那么,现在,让我们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改掉那些不文明的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一个儒雅、文明的学生吧!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幽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吧!让云浮市第一小学成为文明之花遍地盛开的花园吧!二、同学展示——诵读、表演国学经典……我们启动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正是要从现在开始,让文化经典进入我们的视野,滋润我们的心田。

现在,请同学们来诵读竞赛,请卢老师当我们的评委。

1、张玉婷领读:《三字经》同学:表演诵读。

2、邓百成领读:《弟子规》同学:表演诵读。

3、林嘉涛领读:《千字文》同学:表演诵读。

4、全班同学《千字文》诵读接龙三、同学谈收获主持人:“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学生”的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琅琅上口,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好书。

我们每个同学不仅应该熟读能诵,更应该处处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做。

现在,我们就来分享同学们的收获吧!(同学谈收获……)四、老师总结、颁奖同学们,看到你们诵读国学经典后有这么大的收获,并且有了实际行动,老师真的感到很欣慰。

“诵读国粹经典-传承传统美德”主题班会教案

“诵读国粹经典-传承传统美德”主题班会教案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美德”班会教案龙背小学冯家婵一、活动主题: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二、活动目的:1、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3、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三、活动时间:2017年9月20日四、活动地点:三(2)班教室五、活动对象:三(2)班全体少先队员六、活动内容:1.观看优秀人物视频。

2.诵读经典美文。

3.队员畅谈活动收获。

(二)教师准备1.深入学生,详细了解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开好队会做准备工作。

2.确定主持人,拟写班会主持词3、国学视频(三)学生准备查找并学习经典诗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八、班会活动具体过程:(一).导入主持人宣布活动目的、活动意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国学底蕴深厚绵长!中国的国学,是华夏儿女继往开来、和谐发展的文化根基!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去聆听华夏五千年的心声。

甲:张良对老人的“尊敬”让我们佩服,可见诚信也很重要。

乙:下面请次文业同学为大家讲“一诺千金”的故事。

乙:听了这么多的故事,请大家跟着音乐,舒缓一下此时的心情,进入第二个环节:文学擂台赛。

请同学们聆听《春江花月夜》、《满江红》的配乐朗诵。

甲:此时,我是小记者,我想请问各位同学,从这首《满江红》爱国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甲:说的真好,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流利地背诵出这首爱国古诗,学习先人的爱国情怀,立志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乙:中国不仅是诗的国度,还是一个礼仪之邦。

读了《论语》,才知道何为君子?读了《三字经》,才知道何为孝敬?读了《弟子规》,才知道何为圣人?下面有请第一组同学来读《三字经》,请第二组同学来读《论语》,请第三组同学来读《弟子规》,请第四组同学来读《道德经》。

甲:同学们读得很响亮,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渗透着中华经典文化。

我想请问:各位同学自己在学习经典诗文时有哪些收获?姜欣宜同学: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们明白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的道理。

中华传统美德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中华传统美德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活动准备:收集有关谦让的小故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表演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两只小山羊,它们同时走到一座独木桥前,两只小山羊都想先到河的对岸去,它们同时走上了小桥。
2、 同学讨论关于“勤学”
同学甲:这学期我们班的学习风气十分浓郁,而且大家也都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开始有意识的学习而不是盲目随从,一味地追求分数和形式上的成绩,所以大家的成绩也逐渐有了提升,也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新动力。
同学乙:没错,同学们对学习的态度不再如同以往的不在乎,而且大家对这次班会的召开也不会如此的轻视和不重视了,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新方向和新目标。
中华传统美德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中华传统美德主题班会教案1
一、主题教育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立志勤学,“立志”与“勤学”两者之间紧密相联,它揭示了求知成才的方向和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立下宏伟坚定的志向,才会产生勤学苦练的决心;只有坚持不懈的勤学,才能真正实现宏伟坚定的志向。
我们的小学生在学习上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勤奋方面欠缺很多,有的甚至厌恶学习。因此设计这样一个主题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理想,但同时明确一个人只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实际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达到胜利的目标。使“勤”成为通向成功的桥梁。
4、发扬先进(找一些勤学的小故事或周围同学中的好事例)
5、主题班会
(1)挖掘古今中外立志勤学的故事 (2)交流立志名言,并评选最佳 (3)在周围同学中发扬先进
(4)针对班级现状,探讨如何做到立志勤学
四、学生收集大案立志名言及感想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程允升(清) 感想:本人大案毅力不是很强,对于诱惑大案抵御能力有限,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如果没有这种类似的激励人的话语,可能很难坚持下去,求现在而言,学习总归是一件很苦的事,但我必须坚持认真学下去。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班会教案设计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班会教案设计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班会教案设计品鉴经典,享受国学,传承文化,提高自身素养,增加文化底蕴。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的是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班会教案五篇,欢迎查阅!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班会教案1第一环节牛刀初试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比方有大本事的人,先在小事情上显示一下身手。

也比方有力量的人刚开头工作就表现出才能本环节即所谓必答题。

重在考察大家对国学学问常识的把握。

我们会将预备好的必答题分为5组,由参赛小组按挨次分别在5组题目中进行选择每组中共有7道题目,题目类型以选择题为主。

每个小组选出1名代表,进行答题,答对1题得1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也不扣分。

在本环节中,小组代表可以询问本小组其他同学,或者选择请电脑去掉一个错误答案,环节结束后,将会有特约嘉宾对答错的题目进行讲解和点评。

依据各小组答题得分状况,公布成果和第一环节名次状况其次环节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奇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悟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后用“高山流水”比方知音或知己。

本环节即谁来比划谁来猜。

在国学学问积累的基础上考验大家描述力量以及队友之间的默契程度。

本环节将会有3种难度可供选择。

即10分题20分题和30分题,每个分值的题目均为10个但难度不同,选择挨次按第一环节后名次倒序进行,即分数落后的小组先行选择,然后依次进行。

竞赛需要2名参赛队员完成,A通过肢体和语言进行描述,描述中不能使用口型,假如描述中消失屏幕上相同字即视为无效,下面的组员原则上不能进行提示和干扰。

规定时间为1分半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每组答题状况进行计分【如10分题,猜对一道得1分,20分题猜对一个得2分。

】第三环节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13篇)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13篇)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13篇)《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13篇)《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巩固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古诗。

二、活动准备:1、挑选好四位(男生2位,女生2位)主持人。

2、各小组组织熟练背诵初一、初二年级学过的古诗。

3、根据诗意各小组选择一首诗配上插图,选择一首诗写好书法作品。

4、各类节目准备:诗朗诵、舞蹈、小合唱、器乐独奏。

5、收集有关“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的古代诗词。

三、活动过程:(前奏)女1: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华夏文化;男1: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铸就了经久不衰的艺术瑰宝。

女2:它犹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男2:它仿佛春日的遍野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女1: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男1: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人生教益。

女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的世界里,去感受诗人朴质、真切的情思。

男合:今天,让我们共同徜徉古诗词的长河中,去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

第一部(闲情)1、提琴独奏《渔舟唱晚》,全体朗诵《春江花月夜》带入诗境(多媒体展示)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乐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主题班会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主题班会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

2. 引导学生认识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美德意识。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认识中华传统美德。

2. 难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美德意识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图片,如京剧、书法、剪纸等,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认识传统文化1. 讲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涵盖的内容,如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

2. 展示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如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3. 通过故事、传说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介绍1. 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概念和内容,如仁爱、诚信、孝道等。

2. 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如何体现中华传统美德。

3. 分享一些历史上的美德故事,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等。

(四)美德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2.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美德行动计划,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美德。

3. 展示一些学生在学校、家庭中践行美德的实际案例,激励其他学生效仿。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次主题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3. 布置一份关于传统文化或中华美德的手抄报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延伸学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和美德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美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美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美德”主题班会教案PPT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美德”主题班会教案PPT
和素养。
教师点评
教师应对学生的演讲内容进行 点评和总结,强调传统美德的 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
学生互动交流
01
02
0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组员 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对于 国学经典和传统美德的理 解和感悟。
代表发言
每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组选派一名代表上 台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 成果和收获。
教师总结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
同学们普遍认为,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自己对于国学经典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于 中华传统美德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同学们反映,通过参与活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和增强 。
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校多功能报告厅
活动流程
开场主持人致辞、专家讲 座、学生代表发言、分组 诵读、集体合唱等环节
组织分工
• 主办单位:学校团委 • 负责人:张老师 • 参与者:全班同学及家长、特邀专家等 • 宣传组:负责活动宣传,包括海报设计、宣传单印制等工作 • 策划组:负责活动整体策划,包括活动流程、环节设计等工作 • 物资组:负责活动物资准备,包括场地布置、音响设备、照明设备、桌椅、水杯等 • 秩序组:负责活动现场秩序维护,包括学生进出场的组织、现场秩序维护等工作
活动效果评估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同学们对于国学 经典和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加深入的 认识和理解,对于提升同学们的文化 素养和道德品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
本次活动也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 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同学们的 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和其他方面的
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班级整体形象 得到了提升,班级凝聚力也得到了进

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传承文化诵读经典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传承文化诵读经典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传承文化诵读经典班会教案【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传承文化诵读经典班会教案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教案1[班会主题]:“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班会标题]:好家风,好家训——良好家风助我成长,传统美德由我弘扬[活动班级]:初一(8)班[班会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家风家训及其由来。

2.树立学生建立文明良好的家风意识。

3.深化文明礼仪的学习,为共筑“中国梦”努力学习。

4.要求学生践行良好家风家训,传承并弘扬中华美德。

[活动准备]:1.主题班会PPT2.中国传统文化,良好家风相关历史资料。

[班会流程]:1.什么是家风?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

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古代的家风:五常八德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时代的家风:孝亲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道德要求,是维系家庭和谐的根本纽带。

在孝亲之外,家庭成员还要将孝亲的美德扩大到家庭所在的民族和国家。

这就是忠。

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忠于同时代人的美好事业,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道德。

2.说一说你家的家风,家训同学发言,说说自己家有有哪些家风家训,以及对自己的影响。

3.古今中外家风故事《颜氏家训》、《傅雷家书》孔融让梨的故事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吉鸿昌---做官不许发财曾国藩---治家八字诀:书蔬鱼猪(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扫考宝(早起扫屋祭祖睦邻)4.良好的家风家训有什么作用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一个家族家风的建构,对塑造孩子的成功与否、家庭的生活方式的好坏、家族人在社会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家风是一本既多彩又鲜活的教科书,伴随着孩子健康地成长。

它虽没有文本要求挂在墙上,没有条目细则放在床头,但却在无形和潜在地发挥着教育功能,对孩子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价值。

2.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通过经典诵读书目,使学生学会欣赏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经典诵读书目的精髓。

三、教学准备1.国学经典诵读书目2.PPT课件3.视频材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作为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向学生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二、主题讲座1.邀请专业老师或学者为学生进行主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和作品。

2.讲座内容可包括:《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书籍的简介及其在国学中的地位。

三、互动环节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部经典书籍进行讨论。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介绍所选经典书籍的精彩内容、心得体会等。

3.其他小组对分享内容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经典诵读1.教师挑选一部经典书籍,如《弟子规》,带领学生进行诵读。

2.诵读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解经典书籍的内涵、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诵读,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五、案例分析1.教师挑选一部经典书籍中的案例,如《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让学生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案例中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各组代表进行分享,全班同学共同探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国学经典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七、作业布置1.让学生选择一部经典书籍,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2.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班会,相信同学们对国学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学习国学的兴趣。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践行国学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

大家知道主题班会需要有哪些内容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篇1第一部分:设计意图诵读经典,感受春天。

学生们每人有一本《诵中华经典,做贤德之人》,书中有很多的诗词。

能够让学生们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

而我从其中一个角度去诵读经典。

时值美丽的春季,有很多描写春天的诗词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诵读,让大家一起感受春天,感受生活的美好。

第二部分:教案活动目标:本节班会课以“诵读经典,感受春天”为重点,通过诵读经典的诗词,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春天,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育的重点和突破口:让学生们诵读经典诗词,来感受春天,体会生活的美好。

活动形式:朗读,讨论,戏曲等。

活动准备:1、经典诗词的收集和。

2、配乐的查找和选择。

3、沪剧《春二三月草青青》。

4、PPT制作。

活动过程:一、导入:春天1、老师给学生们读几句诗词,问学生们能体会到什么季节?引出春天。

2、介绍春天(1)春天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北半球为公历3、4、5月。

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2)春天的雅称:春阳,阳春,芳春。

3、描写春天的成语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兰秋菊、春暖花开、春晖寸草、春色满园、百花齐放、百鸟争鸣、鸟语花香、枯木逢春、满园春色。

4、春天里的6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二、按照节气介绍经典诗词,感受春天和体会生活1、《春雪》(唐)韩愈2、立春---《春日》(宋)朱熹3、雨水---《春夜喜雨》(唐)杜甫4. 惊蛰---《咏柳》(唐)贺知章5、春分---《忆江南》(唐)白居易6、清明---《清明》(唐)杜牧7、谷雨---《春晓》(唐)孟浩然8、所学的诗词和寓意。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2、活动开始: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

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

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

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背景班会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兴趣,提升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介绍4.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5. 学生如何在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班会主题。

2. 讲解:介绍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分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

3. 案例分享: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和行动。

3. 课后收集学生对本次班会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1. 观看传统文化视频:播放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诗词朗诵:挑选几首经典的古诗词,邀请学生进行朗诵,体会古人的文学智慧。

3. 传统艺术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传统艺术才能,如书法、绘画、剪纸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 传统游戏体验: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游戏,如猜灯谜、中国象棋、围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收集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资料,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等。

2. 古诗词集:整理一份古诗词集,供学生在课堂上朗诵和欣赏。

3. 传统艺术作品:收集学生的传统艺术作品,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教案】国学经典一、导入部分(约300字)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次主题班会,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和文学艺术。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今天的班会中,我们将一起探索国学经典的魅力,感受其中的智慧和美好。

二、内容展开(约900字)1. 国学经典的概念和重要性国学经典指的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史记》等。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所包含的思想和道德理念对于我们塑造良好的品格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学习国学经典,我们能够汲取古人的智慧,塑造自己的人生信念,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2. 国学经典的精华——《论语》《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它不仅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基石之一。

在《论语》中,我们可以从孔子的言行中感受到他对礼仪、学问、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思考,这些仍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

3. 国学经典的智慧——《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文化的重要著作,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强调个体的内心修养和道德觉悟。

《道德经》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应该关注自身的修养,还应该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通过学习《道德经》,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平衡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宽容和谦卑之心。

4. 国学经典的史学瑰宝——《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对我国历史进行全面、系统梳理的重要著作。

它为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同时也将历史事件与道德观念相结合,强调了个体品德的培养和历史责任的担当。

通过学习《史记》,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加深对祖先智慧的敬仰和感悟。

三、活动设计(约200字)1. 国学经典朗诵请准备一段你最喜爱的国学经典经典,可以是《论语》、《道德经》、《史记》中的摘录,也可以是其他国学经典名篇。

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

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

《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品味国学经典,使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2、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意识。

【活动准备】1、各小队组织熟练背诵古诗、《三字经》、《水调歌头》、《满江红》、《少年中国说》等。

2、根据诗意准备好图片。

3、排练舞蹈。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过程】一、开场词播放古筝《高山流水》,在音乐声中主持人入场。

甲:美文如画。

乙:诵读如歌。

甲: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历史星河中,闪耀着无数颗璀璨的星星。

乙:有诸子百家,有四书五经,有唐诗宋词……这儿有老子庄子,有孔子孟子,有杜甫李白……这儿闪烁着先人们的无上智慧,这儿呢喃着先辈们的悠悠情怀。

甲: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文的世界,去感受诗人们质朴、真切的情思。

乙:今天,让我们徜徉在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合:《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古诗系列甲:四季风景美如画,诗人笔下的每一个季节都有其迷人的魅力。

下面请欣赏古诗朗诵。

(配乐:《琵琶吟》)(11人分别诗以下诗目)春天:春晓(孟浩然)咏柳(贺知章)春夜喜雨(杜甫)夏天: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秋天:山行(杜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冬天:江雪(柳宗元)咏梅(王安石)三、经典国学系列甲:中国不仅是诗的国度,还是一个礼仪之邦。

乙:读了《论语》,才知道何为君子。

甲:读了《三字经》,才知道何为孝敬。

乙:读了《弟子规》,才知道何为圣人。

《论语》(10人)(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及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 ”活动方案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 ”活动方案

主题队会“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活动方案一、设计意图:1、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瑰宝。

我国自古就有对少年儿童进行“诗教”的传统。

可是,我们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以老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机械背诵为主,形式呆板,手段单一,效率低下,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所以,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探索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拓展古诗词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通过学习引领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魅力,拓展视野,使学习更有实效。

二、活动目的:1、结合学校的书香读书活动,在古诗的海洋中,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古诗中感受到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2、通过开展“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生。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4、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意识。

5、检测班级古诗的诵读情况和收集情况,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人文修养。

三、活动准备:1、各小组综合实践收集整理诗词。

2、物色好主持人2人。

3、各小队组织熟练背诵古诗,根据诗意画好四季图,写好有关古诗的书法作品。

课件制作。

4、各类节目准备:舞蹈、小合唱、情景剧表演、小组诗等。

活动分步: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四、活动过程:开场主持人揭示主题班会“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中华古诗文诵读开始。

走进古诗文的世界,去感受诗人们朴质、真切的情思。

徜徉在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第一部(闲情)1、舞蹈并歌唱《春晓》,引起兴趣,带入诗境。

2、看图诵诗,春夏秋冬。

3、背古诗比赛。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简介班会主题: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及作者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及作者,如《论语》、《道德经》、《红楼梦》等,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的案例,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建筑等,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 分享与总结: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行为。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书籍:《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等。

2. 网络资源:相关传统文化网站、视频、文章等。

3. 实物资源:传统工艺品、民间艺术表演等。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传统文化代表作品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1. 观看传统文化视频:教师播放有关传统文化的视频,如传统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表演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参观传统文化场所: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

诵读国学经典,宣扬读书之风主题班会实施教案

诵读国学经典,宣扬读书之风主题班会实施教案

诵读国学经典,宣扬读书之风主题班会实施教案主题班会实施教案: 诵读国学经典,宣扬读书之风目标:1.了解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价值2.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3.引导学生学会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促进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实施步骤:1.引入(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重要性,提出读书之风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

2.国学经典的选择与分组(10分钟):老师推荐几本适合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一本,并组成小组。

3.诵读国学经典的准备(15分钟):小组成员共同制定诵读计划,分配各自的诵读任务,并确定一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诵读活动的进行。

4.诵读国学经典(20分钟):小组成员轮流诵读国学经典的经典章节,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细节。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使诵读更加生动有趣。

5.分享和讨论(15分钟):每位小组成员分享他们对诵读国学经典的感受和体会,并进行互动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国学经典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思考。

6.反思与总结(5分钟):学生对本次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进行反思,并总结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意见,为今后的诵读活动做出准备。

7.布置任务(5分钟):老师布置学生的课后任务,如继续研读和诵读国学经典的其他章节,或准备一个小组表演等。

期望效果: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国学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此外,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讨论,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宣扬读书之风,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美德”主题班会
教案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美德”班会教案
一、活动主题:
传承中华美德,诵读国学经典
二、活动目的:
1.培育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
2.陶冶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3.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三、活动时间:
2017年9月20日
四、活动地点:
三(2)班教室
五、活动对象:
三(2)班全体少先队员
六、活动内容:
1.观看优秀人物视频
2.诵读经典美文
3.队员畅谈活动收获
教师准备:
1.深入了解班级学生情况,做好准备工作
2.确定主持人,撰写班会主持词
3.准备国学视频
学生准备:
查找并研究经典诗文,研究中华传统文化
班会活动具体过程:
导入:
主持人宣布活动目的和意义,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底蕴。

文学擂台赛:
学生们朗诵《春江花月夜》和《满江红》,进行文学擂台赛。

经典诗文读书会:
学生们分组朗读《三字经》、《论语》、《弟子规》和《道德经》,分享研究经典诗文的收获和体会。

活动总结:
班主任做总结,回顾活动内容和学生表现,强调诵读经典文化的重要性。

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上祝贺同学们“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
美德”的成功。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中的古诗词和美文是我们民
族精神的根基。

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在经典美文中研究道德思想,完善自己的人格。

班主任希望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地投入到诵读活动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次主题队会活动在学生们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了。

特别是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变得更加懂事,回家再也没有
顶撞父母的现象。

在学校生活中,班里的孩子们知道感恩了,能主动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些小事展示了本次活动的真谛,对学生起到了重要的教育指导作用。

品德教育是最难的。

把品德教育化为学生心灵内在的需要,经典可以做到这一点。

经典虽然深奥难懂,但我们不必要求学生目前都能理解,只要记到脑子里,在成长过程中慢慢领悟自然就理解了。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帮助他们积累。

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墙的一角,让学生每天汲取一点国学经典;评选优秀家长,激励家长参与,提出表扬,发“书香家庭”的奖状;班级经常开展国学经典诵读,通过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