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瞬时成像诊断脂肪肝与BMI的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纤维瞬时成像诊断脂肪肝与 BMI 的关

【摘要】目的分析肝纤维瞬时成像诊断脂肪肝与BMI的关系。方法本次的

研究对象为2020年至2021年到我院进行肝纤维瞬时成像检查的患者,共5365

例。计算并统计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将肝纤维瞬时成像检查中脂肪衰减

值≥240dB/m的患者诊断为肝脏脂肪病变,将肝脏硬度值≥7.3kPa的患者诊断为

肝脏纤维化病变,统计不同BMI患者的肝脏脂肪病变率与纤维化病变率。分析

BMI值与肝脏脂肪病变率与纤维化病变率的关系。结果脂肪病变组与纤维化病变组患者的BMI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化病变组患者的BMI值高于脂

肪病变组(P<0.05)。BMI值与脂肪衰减值、肝脏硬度值分别呈正相关(P<

0.05)。结论 BMI值与肝纤维瞬时成像检查中的脂肪衰减值、肝脏硬度值存在密

切的相关性,BMI值的增加会引起肝脏脂肪病变与纤维化病变以及导致其加重,

临床上针对脂肪肝患者的干预应加重对体重的控制。

【关键词】瞬时弹性成像;脂肪衰减值;肝脏硬度值;BMI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引发肝脏疾病的重要因素,该疾病患者的病情可进一步发

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

中具有重要作用[2]。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与进展与人体的肥胖具有密切关联,BMI作为能够快速评估人体配胖程度的指标。为此,本文为探究脂肪肝与BMI的

关系,将对BMI值与脂肪衰减值、肝脏硬度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20年至2021年到我院进行肝纤维瞬时成像检查的患者,共5365例,其中男性3412例,女性1953例,年龄为(44.38±13.46)岁。

1.2方法

5365例患者均接受了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查,检查设备为FT3000-018-012。使用设备自带探头通过患者的肋间隙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探头中心线下距

离8.5cm范围内为均匀的肝实质,即确保检查范围内不存在骨结构、大血管结构、囊肿以及结节等。随后将其切换为瞬时弹性扫描探头,将探头放置于刚才的定位点,并紧贴患者的肋间隙,叮嘱患者在此时屏住呼吸,保持探头与患者皮肤表面

处于垂直关系,当成功率超过60%,且四分位间距/中位数不超过0.3,即获得了

有效的测定值。对每一位患者进行10次有效的测定,在测量值中取中位数作为

最终的脂肪衰减值、肝脏硬度值。

1.3观察指标

计算并统计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以BMI≤18、18<BMI≤20、20<

BMI≤22、22<BMI≤24、24<BMI≤26、26<BMI≤28、28<BMI≤30、BMI>30将

患者分组,将肝纤维瞬时成像检查中脂肪衰减值≥240dB/m的患者诊断为肝脏脂

肪病变,将肝脏硬度值≥7.3kPa的患者诊断为肝脏纤维化病变,统计不同BMI值

分组下患者的肝脏脂肪病变率与纤维化病变率。分析BMI值与肝脏脂肪病变率与

纤维化病变率的关系。BMI=体重(kg)/[身高(m)2]。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当所计算出的P<0.05时则提

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患者的BMI值对比

BMI≤18患者,肝脏脂肪病变率为4.73%(7/145),肝脏纤维化病变率为

6.90%(10/145);18<BMI≤20患者,肝脏脂肪病变率为2.58%(12/466),肝

脏纤维化病变率为2.58%(12/466);20<BMI≤22患者,肝脏脂肪病变率为

15.17%(139/916),肝脏纤维化病变率为5.46%(50/916);22<BMI≤24患者,

肝脏脂肪病变率为42.55%(537/1262),肝脏纤维化病变率为9.11%

(115/1262);24<BMI≤26患者,肝脏脂肪病变率为74.06%(868/1172),肝

脏纤维化病变率为14.08%(165/1172);26<BMI≤28患者,肝脏脂肪病变率为93.02%(706/759),肝脏纤维化病变率为15.55%(118/759);28<BMI≤30患者,肝脏脂肪病变率为99.48%(379/381),肝脏纤维化病变率为16.27%

(62/381);BMI>30患者,肝脏脂肪病变率为99.62%(263/264),肝脏纤维

化病变率为35.61%(94/264)。

2.2分析BMI值与肝脏脂肪病变率和纤维化病变率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BMI值与肝脏脂肪病变率、纤维化病变率分别呈正相关(R=0.469、0.492,P=0.002、0.005)。

3讨论

脂肪肝患者若未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由于脂肪在肝脏的过度堆积,导致免

疫细胞聚集,引起炎症改变,在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下导致肝脏纤维化效应产生,进而形成肝脏纤维化[3]。而长期的肝脏纤维化影响下,可促进肝脏假小叶的形成,导致汇管区结构发生异常变化,促进肝硬化的形成,并且在该过程中具有较高的

肝癌风险[4-5]。

在此次研究中,由结果能够看出,BMI≤20患者的肝脏脂肪病变率极低,为4.73%;20<BMI≤22患者肝脏脂肪病变风险较低,为15.17%;20<BMI≤26的患者,BMI数值每增加2,肝脏脂肪病变率增加30%左右;BMI>26患者的肝脏脂肪

病变风险极高,占比上升至93.02%;BMI>28患者的肝脏脂肪病变风险达到99%

以上,提示我们该类患者难以避免出现肝脏脂肪病变。BMI≤30患者,BMI数值

每增加2,肝脏脂肪纤维化病变风险增加幅度不足5%,而BMI>30患者的肝脏纤

维化病变风险急剧升高至35.61%。BMI值与肝脏脂肪病变率、纤维化病变率分别

呈正相关,即BMI值增高,肝脏脂肪病变、纤维化病变风险越大。这提示我们,

在脂肪肝的防治过程中,应当加重对患者体重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