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教案
夜书所见教案优秀8篇
夜书所见教案优秀8篇夜书所见教案篇一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老师先带大家观赏一下美丽的田园景色,看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季节?(课件出示秋景图)2、秋天的确是一个多彩多姿的季节,可丝丝的凉意和片片纷飞的黄叶,给人带来无尽的思乡情绪。
还记得我们学过许多思乡的古诗吗?谁能来说一说?(背)3.看来同学们之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哦。
二、了解诗人及其背景:1.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写思乡的古诗。
让我们先去认识这个主人公吧。
(出示课件:叶绍翁)2. 现在,我们了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诗人,(板书:南宋叶绍翁)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他擅长写景抒情,字句华美精丽,如《游园不值》和《夜书所见》。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解题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就是(板书:夜书所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2.全班一起读课题,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3.那谁能说说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写)4.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完整。
(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二)、初读诗词1、诗人究竟在夜晚看见了什么?下面老师想请大家自学这首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读懂诗歌中的字词或意思呢?(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看插图,展开想象)好,下面就请大家以同桌为单位,用你们提出的办法来学一学古诗,看看你能读懂的有哪些,再给你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学生反馈自己读懂的字词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3、好,让我们先读读这几个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词)4、让我们试着读读这首诗,用斜线划分好节奏。
5.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文里,去细细品位,看看你们刚才的理解,对了多少,还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四、品词析句,想象悟情1、看课件,听录音,感受诗中意境。
(出示主题图)2.首先,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一二句。
在这两句诗歌中,你们能体会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吗?(出示课件前两句)2.师:是什么风?(秋风)怎样的秋风(凉凉的秋风)这风怎么吹?发出什么声音?(呼呼)(课件演示风声)什么感觉?(好冷啊)文中说到风声,用的是什么词?(萧萧)是啊,这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的叶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我觉得更冷了。
《夜书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
《夜书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夜书所见》的作者和背景。
2.掌握古诗中的生字和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中的生字和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2.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作者介绍、诗句解释、图片等。
2.学生准备笔、纸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叶绍翁的画像和《夜书所见》的诗句,让学生猜测这是哪位古代文人的作品。
2.教师介绍叶绍翁的生平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这位南宋诗人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3.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夜书所见》,纠正发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二、学习新课1.教师出示诗句中的生字和词语,让学生认读和理解。
2.教师解释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逐句理解并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表达。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诗人在秋风落叶的季节里,孤独郁闷的心境,以及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感受其韵味和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以及古诗中押韵的字词。
4.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诗的主题和意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人的情感、思想、人生观等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
可以推荐一些与《夜书所见》主题相关的古诗或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加深对古诗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三、小结新课1.教师小结:《夜书所见》是叶绍翁的一首优秀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更感受到了古诗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
希望大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热爱古诗文化。
夜书所见教案(精选10篇)
夜书所见教案(精选10篇)夜书所见教案(一):一、设计理念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资料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简说《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我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三、教学目标(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解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经过诵读,悟出诗情。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日我们就一齐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你明白这首诗的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景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我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2.此刻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书'在那里是什么意思呢?(写)(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我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我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附原文注释及赏析)
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附原文注释及赏析)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
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
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 朗读、背诵诗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关键:1. 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 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具准备: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1. 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
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1. 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 齐读题目。
3. 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 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 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夜书所见》的诗意,并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难点:理解“夜书所见”的含义,体会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些思乡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学习新课:首先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逐句解释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 深入探究: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深入探讨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4. 朗诵指导:教授学生如何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5.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等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的内容和相关图片、音乐等资料。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3. 朗诵指导: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2.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本首诗,同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家乡和思乡之情。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朗诵能力和作文水平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PPT:展示诗歌内容和相关图片、音乐等资料。
2. 教学视频:播放有关诗人介绍和诗歌欣赏的视频资料。
3. 教学道具:如模型、图片等用于展示古代生活场景的工具。
七、结论本课通过对《夜书所见》这首诗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诵。
同时通过学习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情感等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教案标题:古诗夜书所见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和理解古诗,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习古诗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3. 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教学准备:1. 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提前准备好古诗的注释和解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准备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资料,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一段音频或视频展示古诗的美丽朗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导学生思考:你对古诗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古诗的作用是什么?阅读与理解:1. 分发古诗的文本给学生,让他们默读一遍,然后找出诗中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
2.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解释其中的生僻词汇和诗句的意义。
4.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其他方式表达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情感。
创作与表达:1. 鼓励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创作。
2. 提供一些创作的指导,如选择合适的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等。
3. 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创作进行朗诵或演唱,展示给全班同学。
总结与评价:1.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
2. 回顾学习过程,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和创作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古诗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古诗,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2. 组织学生参加古诗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邀请专业的古诗讲解员或诗人来校进行讲座或交流,增加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认识。
教案评价:本教案通过引入、阅读与理解、创作与表达、总结与评价以及拓展活动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孤寂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趣高昂,奇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该诗以景衬情,消息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安静,还运用了对照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朝代】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①见:古同“现”,显现,显露。
②萧萧:风声。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挑弄、引动。
⑤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⑥篱落:竹篱。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由想念起自己的故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津津有味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2.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诵,感受诗中牧童的机警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诵和背诵课文。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一)视察课文配图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2、仔细视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
是干什么的。
(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视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1、说明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
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夜书所见教案
夜书所见教案夜间是素有“夜读者”之称的人们最喜欢阅读的时间段之一,能够在静谧的夜晚寻找到一份抚慰心灵的安宁。
下面是笔者在夜读过程中所见的教案及此时此刻的想法。
教案一:语文课会议纪要这是一份在工作群中看到的语文课会议纪要,记述了老师们讨论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
我从这份教案中看到了教师们对于教学质量和效果越来越注重的态度,尤其是对于语文阅读能力这一方面,老师们开始思考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教案中也提到了一些具体教学方案的实践和效果,这让我深有感触,因为在我小学的那个年代,老师们的教学大多停留在讲解知识点的层面,而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训练,却相对薄弱。
教案二:化学实验讲解这是一份由学生在论坛上分享的化学实验讲解,文字详细地描述了实验器材和步骤,并且配有类似于说明书的图片和示意图。
我从这份教案中看到了新一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
相较于过去老师主导一切教学活动的模式,现在的学生们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分享,这不仅体现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也让学习的过程更加轻松有趣。
同时,教案中也展现了学生们对于实验和科学的热情和好奇心,这让我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翻看《实验手册》时的兴奋与好奇。
教案三:音乐课教学记录这是一份来自音乐老师的教学记录,记录了学生们上课演奏乐器的过程和老师及同学们的评价。
我从这份教案中看到了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艺术、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不仅是一种符号语言,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传递,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时,在教案中也展现了老师们能够用心观察、关注和评价学生,这让我想起了我的音乐老师曾经给我高度评价时的那份自豪和喜悦,也让我意识到好的教育需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师生关系。
结语教案作为一个记录教学活动的文档,同时也为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借鉴、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对于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促进教育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夜读的过程中看到了许多教案,从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也汲取到了许多教育的智慧和精神。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一、教学目标1.1 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夜书所见》。
•理解古诗的大意,能够解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掌握古诗的朗读和解析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秋夜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2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读。
1.3 教学难点•准确解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资源•古诗《夜书所见》的文本资料。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创设情境。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第一课时3.1 教学结构设计3.1.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古诗,引导学生回忆古诗的朗读和解析方法。
•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秋夜的氛围。
•引出课题《夜书所见》,简要介绍作者和背景。
3.1.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
•教师领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指导学生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1.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了解古诗的大意。
•指导学生理清古诗的层次结构,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1.4 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朗读比赛:学生进行古诗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
3.1.5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强调古诗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搜集其他描写秋夜的古诗,进行阅读和赏析。
3.1.6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背诵《夜书所见》全诗,并默写。
《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优秀17篇】
《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优秀17篇】《夜书所见》教案设计1今天早晨第一节课完成《夜书所见》的教学,原先以为,这首古诗会很难,但是上下来,感觉还错。
无论是孩子们的表现还是课堂效果,我认为都比较不错。
把这堂课的实录记录下来。
师先示范朗读两遍课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自读课文,抽几个孩子纠正读音。
(在读书的时候,一个细心的孩子发现了注释,向我提出了问题。
)万颖朗读古诗,指导认识“绍、翁”。
(这两个字书上没有注音,其他字书上有注音,孩子们读得还不错。
)男女生分读古诗,全班齐读。
师:刚才有个细心的小朋友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古诗上怎么有些数字呢?生:这些数字是注释,写在了下面。
师:什么是注释?生:可能是注意解释。
师:释正是解释的意思,而注是注出的意思,就是把词语的意思注出来,让大家知道。
那这些注释对我们学习古诗有些什么帮助呢?生:让我们知道古诗的意思。
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注释学习这首古诗。
抽生读第一句古诗。
师:注释上告诉我们“萧萧”是风声,谁能将这句话的意思说出来。
生:风出动梧桐叶发出萧萧的风声。
生:送来秋天的寒冷。
生:江上秋风在吹。
师:“动客情”中的客是什么意思呢?生:客是指客人,动是动心。
师:客在这里不单指客人,还是客居他乡的诗人。
他动了什么情呢?生:心情看孩子们不能体会这里诗人的感情,我决定放下,先体会后两句的意思。
师:我们先放一下,看看后两句,从后两句中去体会一下究竟是什么感情。
谁能说说后两句的意思。
生: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
生:夜深就是深夜。
生:篱落是篱笆。
生:一灯明是灯光明亮的地方。
师:把他们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生:知道有儿童捉蟋蟀,深夜篱笆灯光明亮的地方。
师: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说得通顺吗,怎么才能让它通顺。
生:加上一些自己的话。
师:再请个同学说说。
生:夜深了,篱笆深处有明亮的灯光,知道有小孩在捉蟋蟀。
师:你觉得这些小孩捉蟋蟀怎么样?生:很开心。
师:那诗人看到这些小孩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天上明月,正是人月两团圆的时候,可是他却在异乡他这时最想什么呢?生:自己的家乡。
夜书所见-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夜书所见-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材设计1.1 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围绕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展开,内容包括字词、句子、篇章三大方面的教学。
其中,字词教学要求注意儿童的认读、拼写和运用能力,句子教学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篇章教学则强调综合运用。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和实际教学的实践,让学生掌握语文阅读、写作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1.3 教学重点本教材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会读、会写、会表达”等语文素养,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1.4 教学难点本教材的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及理解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等方面。
2. 教学方法2.1 贴近生活教师要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例如,在教句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发现句子的特点,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语言结构的理解,使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2.2 反复演练语文教学注重灵活运用,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多种语言表达的实践演练。
例如,在教字词时,教师要在讲解掌握基本规律的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跟读、复述、仿写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字词的记忆和理解。
2.3 教师引导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注重引导,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策略。
3. 教学过程3.1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包括预习、复习、讲解、演练、巩固、拓展等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凝聚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3.2 课堂管理语文课堂管理十分重要,教师需要掌握好班级管理的技巧和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安静、积极参与老师的教育,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夜书所见》教案(优秀8篇)
《夜书所见》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夜书所见》教案【优秀8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夜书所见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关键: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具准备: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1.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
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夜书所见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夜书所见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导语:叶绍翁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他思念亲人,思念家乡,心情非常愁闷,虽然儿时的回忆让他感到几分亲切,但思念家乡的感情仍然浓烈,于是他便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诗,《夜书所见》。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夜书所见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二、观察画面、解题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考。
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2、学生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6、学生质疑: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1、齐读,同桌互相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夜书所见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1.提问: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杜牧的关于秋天的诗,同学们还记不记得? 全班背诵杜牧的《山行》 (注意“行”的读音)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也是一首与秋天有关的诗,请同学们打开书。
板书课题:夜书所见二、新授 (一)了解作者及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查有关叶绍翁的资料,谁能把你查到的资料跟大叫说一下? 3.解诗题提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书”是“书写”的意思,“夜书所见”是指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夜书所见教案最新10篇
夜书所见教案最新10篇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篇一《夜书所见》教学反思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有意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我希望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研讨的方法、步骤。
课堂上,我先出示学习古诗的步骤,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
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情都很积极,教学进行得也较为顺利。
一节课下来后,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有效的,但是,在体会诗意和感悟诗情上我还是感到有一些不足。
通过这节课,我有几点想法:一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必要的。
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
二是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充分钻研,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
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产生了几点疑问:一、重阳节为什么叫老人节,什么时候产生这个称谓的?二、山东兄弟指谁?三、重阳是指天还是节日?四、重阳节起源于什么时候?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九九重阳这一天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关于重阳的诗歌比较多。
最有名的莫过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此诗是王维一⑦岁时旅居长安所作。
九月九日,橘红橙绿,黄菊盛开,金桂飘香,红叶流丹。
正是游览的好季节。
但王维写此诗时才一⑦岁,并不是老人,所以唐朝应该不是叫老人节。
宋李清照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看来宋朝同样很注重重阳节的。
而毛主席词《采桑子重阳》中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优秀4篇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优秀4篇夜书所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学会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过程方法:1、反复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3、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反复朗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词语积累。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悟诗情。
教学难点:1让学生借助注解、理解诗意。
2、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PPT过程设计一、淡话导课。
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在这个季节最容易激发文人墨客的诗兴,古人给我们留下好多诗篇。
你们知道哪些写秋天的古诗?快打开记忆的闸门找一找。
(《山行》,《赠刘景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写秋天的古诗,希望孩子们喜欢。
板书课题《夜书所见》二、解诗题和作者1、解诗题。
书:写所见:(诗人)所看见的`诗人把夜晚所看见的景物写下来。
2、解作者。
你了解作者吗?让他穿越时空来给我们做一下自我介绍吧!三、三读诗歌。
(一)一读解字词1、初读古诗,用笔圈出诗中的生字、词语,并画出诗歌的节奏。
2、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生字:萧、梧、促。
词语:书、见、萧萧、寒声、动客情、知、挑促织、篱落。
节奏划分:2/2/3(二)二读绘意境1、孩子们,诗歌的文字高度凝练,一字、一词、一句话就会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请孩子们再读诗歌,边读边想,把自己读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试用“读了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我是从诗中---------读出来的”句式说话。
读完同桌之间交流。
2、抽学生班上交流,师生作评价。
(三)三读悟情感好诗我们要反复朗读,理解诗意,才能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夜书所见教案
夜书所见教案
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夜书所见的教材或材料。
2. 学生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课堂上关于夜书所见的讨论内容,激发学生对这个话题的思考。
2. 分析文本:学生阅读夜书所见的教材或材料,并在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分成小组展开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
4. 全班讨论: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一起讨论夜书所见的主题、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问题。
5. 个人总结: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和自己的思考,撰写一篇关于夜书所见的个人总结。
在总结中,学生可以包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探究、对主题和意义的思考等方面的内容。
6. 交流分享:学生可以在班级中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个人总结,从中获得其他同学的观点和反馈。
7. 总结回顾: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夜书所见的重要性和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的收获。
教学扩展:
1. 学生可以根据夜书所见的内容,创作自己的故事或文章。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文学作品,进行类似的阅读与讨论。
3. 学生可以将夜书所见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拓展阅读的视野。
夜书所见教案(8篇)
夜书所见教案(8篇)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古诗《所见》解释所见的意思。
2、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二、观察画面、解题。
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考。
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2、学生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6、学生质疑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
1、齐读,同桌互相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第2篇: 夜书所见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想象美景3、背诵诗文、默写诗文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课时安排:1课时说教学设计:《舟夜书所见》是一首写景的诗,如何让学生读中生趣,读中感悟,读中动情呢?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生活体验,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身临诗句之中,畅游在作者给我们营造的环境里,感悟古诗的美。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欣赏,在读中拓展。
开课的时候,就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生活中见到的美景谈开,在同学参与兴趣极高的状态下,用“有过夜间观赏江景的经历吗?”这一问题,自然过渡到古诗的学习中。
也就是从生活中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这首诗结构简单,语言通俗易懂,如何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就是教学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书所见教案夜书所见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夜书所见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夜书所见教案1教材简析:《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设计理念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用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激发学习古诗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一、对话激趣,导入古诗1、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2、为什么总是想家?3、刚才,他说的在人家家里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过吗?4、好。
这就叫:作客的心情。
下面,我们学一首古诗【课件:夜书所见叶绍翁】看看诗人在外作客时是怎么想念家乡和亲人的。
先齐读题目。
5、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6、“书”字有这个意思。
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一说?7、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8、很好。
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楚。
再齐读一遍题目。
9、“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10、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
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诗歌就知道了【课件出示:全诗】。
自由默读,注意有拼音的字。
2、【课件出示生字】谁来拼拼音?3、【课件出示生字: “促、深” 】这两个字要特别注意写法。
你们看“促”的左边是单人旁还是双人旁?所以不要多写一撇;“深”字右边头顶上有一点没有?那就不要加点!4、这首诗的左下角有【课件出示:“注释”】,它是帮助我们了解生字生词的,要联系课文来理解。
现在,大家边读课文边看注释,看看谁先初步弄懂全诗的大意?5、这首诗都能通读了。
能背吗?谁来?6、现在,同桌的互相背,看能背这首诗的有多少?7、看来多数同学都能背这首诗了。
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背一次。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意1、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这首诗,提个要求: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课件出示:前两句】先学前两句,仔细默读,认真想,在重点词语下边画一横。
想好了就举手。
2、你说对了。
不过,请大家再仔细想想,【课件出示:“秋风、落叶、寒冷,江上刮来秋风”】这前两句诗中“秋风呀、落叶呀、寒冷呀,江上也刮来秋风”这么一个夜晚,诗人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认真体会后,谁想好了谁回答。
3、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又在这么冷冷清清的夜里还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读读想想后回答。
【课件出示:孤单、寂寞、苦闷。
】4、对,诗人这时确实感到孤单、寂寞、苦闷,就像你们在别人家里作客人时有过的那种心情呀!有了这样的心情就会很容易产生另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很容易想家、想亲人。
)5、对,对!很容易想家,想亲人。
这就是在外作客时最容易引起的一种心情。
这就叫【课件出示:动客情】“动”就是牵动(引起),“客情” 就是作客的思乡之情。
请大家把前两句再读一遍。
【课件出示:前两句】6、现在来学后两句诗【课件出示:后两句】。
【课件出示插图】边读边看看注释。
7、你们读了后两句,又看了插图,高兴吗?8、你们高兴,我也高兴。
诗人在这深夜里忽然从远处看到灯火下的儿童捉蟋蟀,他会高兴吗?9、是的,诗人一定会高兴的。
请把后两句诗再读一下。
读时,想想“知”字的含意是什么?10、【课件出示:“知”】想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能够看见(知道)那么小的蟋蟀吗?想想看,“知”字该怎么解释?(料定) 11、这些解释都有“想”的意思。
不过,“料定”多少带有肯定的意思,要确切些。
请再读全诗。
12、是的,诗人看到那两个儿童捉蟋蟀玩得真开心呀,他自己当然也很高兴!可是,诗人这时毕竟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呀,他看到这里的儿童们玩得那么高兴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课件出示: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13、是的,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
那么,这首诗的第二句写了“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是诗人想念家乡、亲人的意思。
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前两句中“动”了客情;在后两句诗中看到儿童们玩蟋蟀他又一次“动”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14、所以,“动客情”就成了全诗的中心词。
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蕴含)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我们要抓住这个中心词更好地用心去感受这种感情。
【课件出示:全诗】请再读一遍,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感情?15、你们都在认真读,很好。
不过,有的读得太快了,有声音太高。
你想,诗人当时一个人很孤单、很苦闷,思乡心切,情绪低沉的呀,声调要缓慢些。
这首诗就是要把诗人“想家”(乡愁)的感情、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
再自由读,看谁读得最好?16、现在,我看诵读好多了。
只是“动客情”是诗中的中心词,吐字要清,适当放慢。
【课件播放:范读】“江上/秋风/动客情!”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
17、(范读)“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我再请大家齐读全诗。
18、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我建议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里去,看看他是怎么写成这么美好的诗篇的.,好不好?19、那好,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深情地)夜深了,诗人孤单单的,多寂寞呀!上床睡吧,又睡不着。
秋风萧萧地吹,树叶落了,送来寒意;那篱笆下捉蟋蟀的儿童啊,更加思念遥远的故乡、亲人!这一幕幕情景涌上心头,越想越怎么样?(越睡不着,越兴奋。
)20、这时,诗人眼前一亮,蹬开被子,翻身下床,就干什么啦?(诗人就写下了《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
)21、你们看:“诗,就是诗人在生活中的激情碰撞出来的浪花!”大家再把这首古诗诵读一遍吧!22、刚才,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好不好?现在我们根据《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把古人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要想像、顺口、有感情。
先分组讨论,看哪组表达最好?【课件出示:诗意】四、拓展阅读1、你们还读过那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课件出示】,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
3、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首古诗带回去背一背,讲一讲,你一定会成为现代小诗人的。
五、作业。
1.背诵《夜书所见》。
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设计:夜书所见叶绍翁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思乡之情感:动客情夜书所见教案2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古诗《所见》解释“所见”的意思。
2、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二、观察画面、解题。
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考。
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2、学生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6、学生质疑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
1、齐读,同桌互相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夜书所见教案3一、教学目的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能正确背诵、默写《舟夜书的见》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2.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要绚丽的鲜花。
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
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舟夜书所见》这首古诗。
(三)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所见。
2.解诗题。
(1)逐字理解。
舟:船。
书:记。
所见:见到的东西。
(2)请学生补上诗的抒情主人公,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作者查慎行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
(四)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散作”的“散”读作“sàn”,不要读作“sǎn”。
3.指导学生学习诗中的生字。
“孤”字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
“萤”字是上中下结构,下部分是“虫”,不要写成“火”。
4.齐读《舟夜书所见》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