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5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徐海龙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册中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
第五单元是汉魏晋散文,汉魏晋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本文的作者陶渊明是汉魏晋散文作者中最杰出的代表。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散文中较重要的一篇作品,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评价其“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
”。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陶渊明文中的所述之志;(2)背诵课文能力目标: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实,用典自然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地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作者鄙视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2)背诵全文。
4.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2)归纳实、虚词的用法。
二、说教法1、朗诵教学法。
本文属于辞赋,宜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指导诵读中引导学生鉴赏文章。
2、点拨教学法。
以文中表现陶渊明思想的语句为重点进行点拨教学。
三、说学生高一(6)班学生平时上课课堂气氛较好,学生反映较敏捷,能跟随老师思路,积极配合老师。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在文章的翻译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设计: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对陶渊明所做的定位来引入,先让学生明白陶渊明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在文章中去细心体会;2、授课设计:(1)、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初步领会文章意思;(2)、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以方便学生背诵文;(3)、教师找出一些能表现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和学生一起分析,很深层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对文章中“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的理解;(4)、解决课后练习题。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说教材:《归去来兮辞》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古代抒情散文,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读来让人荡气回肠。
《归去来兮辞》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描写了陶潜回归田园的乐趣以及志向。
说学情:我接下来的授课是基于这样的学情的,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前面三段之后,对陶渊明隐逸诗人的形象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陶渊明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的解读和深化,因此我根据我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说目标:体会陶渊明在走投无路之时所产生的新志向重难点:作者看似追求恬淡闲逸的田园生活的表面之下深层次志向的体会说教法:讲授法、提问法、朗读法说教学过程:首先抛出问题,作者在课文的前面一部分交代了归隐的原因,描写田园生活的乐趣,但作者在政治黑暗无望,官场失意之后,他的志向就仅仅在于此吗,在田园中消沉,庸庸碌碌的过完一生吗?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第四自然段的学习。
我们刚刚提出的问题,其实作者自己也在问“胡为乎惶惶欲何之?”结合后面的文本来回答这个问题,“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欺“提问:陶渊明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这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体会到陶潜“临清流而赋诗”的志向,可以采用这样的思路进行点拨:陶渊明此时虽然扬弃了儒家功名富贵的观念,但作为一个文人,他还是坚守了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发见了一条可以施展自己聪明才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崭新的人生坦途:“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最终陶渊明成为了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这可是他开辟出的一条光照千古的人生道路啊!这个时候作者已经找到了他的人生志向,所以他可以放心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板书设计将会在我接下来的授课中展现出来。
归去来兮辞优秀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作者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
这篇辞赋作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初,文中不仅描绘了作者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更抒发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归去来兮辞》是古代抒情散文的典范之作,对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提升文学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目标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够流畅地翻译全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诵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归隐情怀,领悟其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在于理解文中的字词和句式,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则是体会作者归隐的深层原因,以及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说学情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
但对于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和这篇辞赋的深刻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高二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在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感受作者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点拨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给予点拨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掌握字词读音和含义。
2、合作学习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探究学习法:学生深入思考文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上午的**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板书《归去来兮辞》)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5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第1课,与《滕王阁序》、《逍遥游》以及《陈情表》共同构成古文单元。
本单元旨在涵咏优美的古代散文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文言文,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习此篇课文对帮助学生学习以后的文言文,树立高洁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这是他们进入高二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文言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辞的文体特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提高品位语言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了解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三种。
(1)诵读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讨论法:主要是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点拨法:我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含义。
高中语文说课稿:归去来兮辞
高中语文说课稿:归去来兮辞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们,大家好!我今天将为大家带来一篇高中语文课堂说课稿,主题为《归去来兮辞》,这是一篇由先秦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离骚》中的片段。
此篇诗深情而激荡,内容主要描绘了诗人对地神巫山的怀念之情与内心的苦闷,展示了楚国的风土人情和屈原个人的抒发。
一、教学目标分析通过学习《归去来兮辞》,使学生能够:1. 理解诗人的抒情之意,感受他对故乡的留恋与思念之情;2. 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3.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抒情之意,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旨;2.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介绍《离骚》为先秦楚辞的代表作品,并简述楚辞的特点。
引导学生对楚辞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学风貌有初步了解。
2. 预习导引(10分钟)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给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诗人为何要离开故乡?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体现在哪些地方?诗中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3. 细读课文(30分钟)通过教师朗读诗歌,引导学生逐句精读,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4. 合作交流(15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结合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的主题,展开合作讨论,探究诗人写作的动机和情感表达,然后向全班汇报。
5. 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到整体层面,总结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归去来兮辞》的意义和作用。
6.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并总结其他楚辞的特点,并尝试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手段及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手段:导入、讲授、讨论、合作、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抒情性或叙事性的古代散文,旨在让学生领略古人的情趣和志向。
这篇辞赋是陶渊明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人生选择,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陶渊明的诗歌,对他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辞这种文体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辞的文体特点,掌握本文的抒情线索和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文意。
(2)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的主旨。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尊重的评委先生:大家好!我是几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回去来兮辞》.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授教养进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课文的懂得与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与地位《回去来兮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个单元重要进修古代抒情散文.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时期不合,体裁不一,所抒发的情绪也各有不合.回去来兮辞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欲望和归程上的心境,叙写田园生涯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涯乐趣.本单元教授教养目的请求领略辞这种体裁作风和说话韵味,最好熟读成诵,披文入情,掌控作品所抒发的真诚情绪.(2)学情剖析学生之前已经学过陶渊明的相干诗作,对其生温和思惟都有必定懂得,再加上这篇文章的注释十分详尽,学生凭借下文注释完整可以懂得辞意,难度不算大.联合教材和学生的特色,按照新课标“常识与才能”.“进程与办法”.“情绪立场和价值不雅”的三维目的设计,我将此课的教授教养目的制订为如下几点:1.懂得并背诵课文,懂得辞的体裁特色.2.归纳本文须要控制的文言常识.3.体味作者的思惟情绪,进修其高洁的幻想志趣和果断的人生寻求.个中,落实具体的文言常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惟情绪是本篇课文的进修重点,而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入渗出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庞杂情绪则是本文进修的难点.二.教法及学法语文进修是先生和学生双向的庞杂外交运动,而不是单向的简略的认知运动,我遵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授教养思绪进行指点,1.诵读法.这篇文章是讲究音韵的辞赋.只有经由过程重复的吟诵,学生才干愈来愈深入的懂得文章的内在.2.研究法.结应时期布景合作探讨作者的思惟情绪的变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答复情形赐与点拨提醒.3. 教授教养进程中我还会应用到多媒体课件帮助教授教养,便于学生敏捷控制常识三.说学法:1.预习法.文言文,常识量大,所需控制的内容多,预习能事半功倍2.诵读法.念书百遍其义自见.留意节拍与韵律,读出情绪.3.探讨法.根据新课标建议“自立.合作.探讨”的进修方法,引诱学生进行探讨式进修.四.说教授教养进程:本文将分两个课时完成,课前我会安插学生预习,预习内容包含1借注释疏浚辞意,2找出押韵字,根据韵归纳辞意3,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通假字(曷)古今异义词(景.亲戚),一次多义(“奚.胡.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词类活用及特别句式.接下来,我介绍第一课时的教授教养进程(一)古曲导入,创设情境(约3分钟)以古筝曲《渔舟唱晚》引入教室. 提问:听这首古筝曲,你以为它讲述了一种如何的生涯?引诱学生答复到安适闲适,没有世俗纷扰的生涯. 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盼望的就是如许一种生涯,我们熟知的散文《桃花源记》.诗歌《归园田居》都是这一题材的文作,今天,我们再一路学一篇他的辞赋《回去来兮辞》. (二)朗读课文:(约2分钟)1 播放配乐朗读.先生赐与朗读指点:本文朗读时,应留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许多感慨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留意语调(感慨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迎接,幼稚/候门”.六字句以一/二/一/二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多媒体1,应用声像技巧,展现教材插图,营造一个奔放悠然.美好协调的境界.)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请求入情入境.3学生推举代表拔取本身爱好的一段进行朗读,请求读出情绪,并说出根据(三)根据押韵,理清思绪(约15分钟)本文总共有五个韵,ui/ei/I,un/en an ou I ,韵的转化现实上也是情绪改变的须要.学生很快可以或许锁定这篇文章的行文思绪序交卸时光布景,及就职经由和辞官原因.第一段(1段)申说“回去来兮”的启事及归家路途的轻快归因第二段(2.3段)归家后生涯的乐趣. 归趣第三段(4段)抒发对人生的的感触. 归思理清情绪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四)合作寻找,读出情绪:(约20分钟)1.剖析第一段归因,作者为何做出如斯选择序文中已经提到了辞归的原因,而在第一段中,田园将芜.心为形役.掉路未远.今非昔比等词语可以看出他对宦海的掉望,对田园的盼望.小结:所以“回去”是为了保持本身精力上那一份遗世自力的品德.朗读提醒:第一段自责自悔,应读得“气中声硬”.教师范读后学生读.2 既然如斯思归,那他归程时的心境若何呢水路兼程,归心似箭.轻飏”.“吹衣”——轻舟摇曳,和风吹衣,表示出冲出樊笼后的前所未有的欢乐和急切之情;前路.晨光;问.恨——归心似箭的心境.朗读指点:急切中带有喜悦.剖析第二段作者归家时及归家后的心境,有何变更,如何朗读1 喜悦的心境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写“松”“菊”有何感化?评论辩论明白:以松明志,以菊寄傲的,写松写菊,从中表示了陶渊明的高傲人格.小结:以上几句话写出了作者归家及抵家时的欢乐喜悦之情,表示了归家之乐,所以文章在句式有了必定的变更,由六字句至四字句,节拍显著加速.朗读指点:要表现作者的急切欣喜之情,应读得“气满声高”.(指名朗读,评价,齐读)3回去今后,若何?(分组评论辩论研究)请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加以答复.A.假如把这些语句加以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几个方面?评论辩论明白:家居生涯——“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不雅”.“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1写家居生涯时,作者用了哪些动词表示出了闲适.安静的生涯情趣?引诱学生领会:引.眄.倚.审.策.矫首.抚等动作.(想象领会,让学生上台扮演)2生涯在如斯安静的生涯情形中,作者有什么生涯感触感染?哪些词可以看出?怡颜.寄傲.易安.成趣等词.3讲到“情寓于景”这一点,文中有一写景名句,试找出来,剖析其妙处.评论辩论明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拟人,作者把“云”和“鸟”人格化了.)无心出仕.有意归田.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融合的艺术境界.)小结:作者经由过程一些具体的景物和一些具体的生涯细节描述,组成了一种安静静谧.纯朴天然的意境,使人深深领会到作者那淡泊安静的生涯情趣.朗读指点: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谧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齐读课文.(五)小结:剖析完这三个天然段,我们很显著地感触感染到了作者由开端的自悔自责改变到后来的自安自乐.岂非陶渊明的生涯真的只剩下安乐了吗?归田之后他对人生的思虑又是如何的,我们该若何领会作者的情绪?这个问题留待学生课后思虑.。
必修五4《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鄙弃官场生活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
3.朗读理解课文,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探究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率性而为的个性。
【教学设想】因课文内容比较艰深,故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1.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2.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例: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例:①景翳翳以将入。
(景,太阳。
今常用义“景色”、“光景”等)。
②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亲属戚属。
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3)一词多义。
(归纳“奚、胡、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
)疑问代词例:奚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胡①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曷①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焉①复驾言兮焉求(什么)何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实词见教材练习二(4)词类活用例: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世。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
)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
)(5)古汉语特殊句式宾语前置例: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求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
)注:以上为预习参考题。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独立或与同学一起完成,以扫清阅读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8篇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8篇《归去来兮辞》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晚上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一、说教材: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如此推崇,可见此文自然很值一读。
我今天就来说一下这篇文章,《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得以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全篇围绕着作者的乡间生活写着归隐的乐趣,如顾盼园中之景的悠然自得,如春种秋收的田中之乐。
然而在作者快然隐居的背后我们分明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隐士,是世乏知音的孤寂,还有一丝有些犹疑的洒脱。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归去来兮辞》所在的单元也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文为自读课文和这届高一学生基础比较好的特点,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和诗人所述之志。
2、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1、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于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租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其中,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而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则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二、说教法:在教和学的舞台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
传统的“一言堂”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我设计了一下教学法:1、自读法。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读课文,相对于本单元其他篇目,它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第五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他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得以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结合新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和课文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疏通文句归纳掌握重点语句,帮助理解课文。
3.诵读并背诵全文,疏通文章行文思路。
4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三说教法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单元设置要求,我将主要运用诵读法,问答法和点拔法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课文以古筝曲《渔舟唱晚》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回答在欣赏这首古筝曲时,讲述了一种安逸闲适没有世俗纷扰的生活,接着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对陶渊明所作的定位来引入,回顾学过的田园诗文代表作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题目介绍“辞”的文学知识。
3.诵读课文,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世界。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停顿,在进行朗读指导师共同感受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4.划分段落,思考问题,理清文章思路,归纳文言知识点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以及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品味作品之美。
⑴陶渊明为什么要归去?解读第一段:“心为形役”,注意本段文言知识点。
――归去的原因: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⑵归去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解读二三段:分组思考,合作学习。
每组自由选择一个或几个辞句将辞句内容设想成为一幅画面,用形象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画面,展现陶渊明的生活情趣。
――归去的生活:闲适宁静悠然自得。
⑶作者又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思考?解读第四段:由木欣欣以向荣,作者心生悲叹,抒发的人生感叹“聊城与归尽,乐复天命复奚疑?”――归去的感悟:顺应自然,乐乎天命。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精选3篇)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精选3篇)《归去来兮辞》篇1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辞官归隐、放飞心灵的欢快喜悦之情。
2、品味语言,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落实文言知识点。
学习重点:1、把握文意,体会感情。
2、落实文言知识点:(1)实词活用:怡、日、悦、乐、棹、善(2)重要虚词:以(3)文言句式: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倒装句: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疑?学习难点:1、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让学生在体味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理解陶渊明的辞官归隐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坚守高贵、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
学习时间为1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当代作家周国平在他的《灵魂只能独行》一书里讲了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一个典故:有一次苏轼饭后踱步,他掂着大肚子问他的侍从:我这一肚子装的是什么?他的前呼后拥的侍从们纷纷回答,有的说是文章,有的说是见识,苏轼皆不以为然,只有他的侍妾朝云一语中的:先生藏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是的,苏轼是一个不屈己媚人的大丈夫,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满腹经纶,却仕途坎坷,他最崇拜的人就是陶渊明,(出示陶渊明的头像),他曾经和了陶渊明的全诗,对陶渊明的诗文备加推崇。
欧阳修说:“两晋无文章,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宋庠也说:“陶公之《归去来兮辞》,是南北朝文章之绝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陶渊明,一起欣赏他的《归去来兮辞》。
学习内容和步骤如下:一、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文言文的课堂要不断传出书声琅琅。
本文的诵读分三个层次:首先让学生明确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后指名学生朗读,学生初步感知。
其次,教师指导诵读,引领学生把握几个重点句的情味。
首句“归去来兮”应读出冲出牢笼、放飞心灵的解脱、畅快之情,第三段首句“归去来兮”应读出享受家园之乐的舒适、宽慰之情,末段首句“已矣乎”则要读出诗人参透一切、彻底放下的旷达之情。
归去来兮辞 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的第五篇课文。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习此篇课文对帮助学生学习以后的文言文,树立高洁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在之前也学习过《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因此对陶渊明的文笔和经历并不陌生。
但是,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所欠缺,其文言知识体系也尚待完善。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课文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知识目标:了解辞的文体特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 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熟读全文,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归纳及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领悟作者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不与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五、教学方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规律,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问答法——主要是提出问题,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二,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归去来兮辞》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文中陶渊明所述之志。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本文属于辞赋,宜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指导诵读中引导学生鉴赏课文。
2.点拨教学法。
以文中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为重点进行点拨教学。
3.探究拓展法。
提倡学生进行浅近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小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探究未知的兴趣。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一、选课和背景本篇说课的选课是《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五言律诗,作者是先秦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是屈原创作的《楚辞》之一。
楚辞是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文学类型,属于诗经和后世各家统称的楚辞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学习《归去来兮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楚辞这一文学类型,了解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这篇《归去来兮辞》以其简洁优美的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个性特色备受文学爱好者的青睐,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归去来兮辞》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文学特点。
2.掌握《归去来兮辞》文中的词语和语法结构。
3.理解《归去来兮辞》表达的思想和意义,并从中领悟文学艺术的魅力。
能力目标:1.通过解析词句,梳理篇章结构,使学生学会语言分析和领会诗歌的艺术之美。
2.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自信。
情感目标:1.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2.鼓励学生对于故乡和家乡的热爱和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楚辞中的一篇,全诗共有四十句,每句五言。
整篇诗的内容是篇中人物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乡、亲友等的怀念之情的表达。
全诗以“归去来兮”为呼唤,旨在表达人生有归处、人有返乡之心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对家乡和亲友的情感。
2.讲解(1)文学背景和创作背景屈原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屈原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楚国流传千古的美丽诗篇”。
《归去来兮辞》也是在屈原流亡归隐后创作的。
屈原曾经担任过楚国大夫的职务,有着卓越的才华和政治才干。
然而,他的政治理念却与当时的国君有所冲突,不得不背井离乡,在流亡途中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并序》说课稿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中的第四课《归去来兮辞》。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文是一篇古代抒情散文,描写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习本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对学生树立高洁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课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和散文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的要求,我将注重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抒发的隐士情怀。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标的要求,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文章大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词句,思考作者做官辞官的原因,体会作者归隐田园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表现的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喜悦,体味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人生追求。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做官辞官的原因和归隐田园的乐趣。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
二、说教法与学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问答法、对比分析法。
目的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优化教学。
三、说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
本文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但在理解陶渊明隐士情怀上仍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着重在理解作者情感方面做引导。
四、说教学过程(一)身临其境俱怀逸兴壮思飞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
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我将在教学伊始,用多媒体播放田园画面并借助音乐配读《归园田居》。
目的是让学生们在画面的感染和音乐的熏陶下感受到大自然的亲切与美好,从而也为学生深层体味陶渊明的真情真味打下基础。
2024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讲义新人教版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一)作者简介生平经验陶渊明(约365或372或376-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为彭泽县令在任仅八十余日,就辞官回家,从今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作品组诗《归园田居》《饮酒》,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并序)》。
另一类题材的诗《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
评价东晋闻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后世称作“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
他的作品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显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人物轶事陶渊明谈读书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陶渊明求教读书的妙法,陶渊明说:“天下哪有读书的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然后他又指着稻田里的一棵小苗说:“你虽然没望见它长,但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
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能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一块有马鞍一样凹面的磨刀石对少年说:“我们大家每天在上面磨刀、磨镰,并没有看到它磨损,但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它才成为现在这样子。
学习也是如此。
假如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少年茅塞顿开,请陶渊明为他留几句话。
陶渊明欣然答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一)背景链接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从29岁起因生活所迫起先出仕,做了几任小官,始终厌恶官场憧憬田园。
东晋义熙元年(405),他最终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便弃官归田,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察,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生气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归去来兮辞(并序)》可以说是他结束仕途生活的宣言书。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千古第一真隐士三唱归去识渊明——《归去来兮辞》说课稿筠连县中学闫相同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我今天说的课题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高中语文经典篇目《归去来兮辞》。
这篇文章一般安排两个课时教学,因为时间关系,我主要介绍第一课时。
我的说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请看流程图。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设计(一)说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和散文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指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应进行平等的交流,真正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将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同时也要重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作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的作用。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要求,在探究性阅读的基础上,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活动,力求对优秀作品能够做到常读常新,从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要学会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的首篇课文。
这个单元编选了四篇古代抒情散文,这四篇文章均是脍炙人口的古代名篇,除《归去来兮辞》外,还有骈文经典,名列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的天才横溢之作——《滕王阁序》;有出自“天下第一才子书”《庄子》的浪漫主义名篇《逍遥游》;更有读之“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的《陈情表》。
这几篇文章,从先秦到唐代,既有散体文,也有辞赋和骈文,情文并茂,文道统一,很具有代表性。
教学本单元,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真情真性和品味课文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上。
重点要注意三个问题:1.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2.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艺术;3.注重诵读。
(三)说学情《归去来兮辞》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下半期教学。
高二年级必修五第二单元说课稿《归去来兮辞》
高二年级必修五第二单元说课稿《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着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小编准备了高二年级必修五第二单元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二、说教材
《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归去来兮辞》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归纳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辞,属于古代抒情散文。
是一篇作者要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
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和为了追求精神自由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能引起很多文人的共鸣,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学情分析】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二.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
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自主学习,提出疑难,疏通文意。
三.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方法。
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意,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是重点的授课方向。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疏通文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知识现象。
2、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
二.能力目标: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三.德育目标:学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现象。
2.了解作者的归隐原因及其在文中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教法设计】1、自读法。
本篇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课文注释较为充分。
因此,这堂课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
2、研讨法。
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教师可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的深层思考。
3、诵读法。
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更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课堂设计】一、导入“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世外千年,饱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借这幅对联引出《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境界。
正是有着对田园,对自然这么美好的憧憬,陶渊明才这么义无反顾的回归田园。
把学生带入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中,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内容。
二、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1、掌握辞的特点,诵读全文2、学习归纳重点文言现象3、分析作者归隐的原因,体悟其复杂情感4、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三、整体感知,学习辞这种文学体裁,诵读全文辞: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和六言为主。
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重在抒情。
节奏:六字句时,按三拍读。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根据辞的特点,让学生听录音范读,把握其节奏和韵律,体味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梳理重点文言知识点在课堂上给学生少许时间,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学生之间相互答疑,老师从旁予以纠正。
检查翻译语句,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分别从句式,古今异义,重点实虚词,综合翻译等角度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知识点的能力和预习效果。
扫清字词障碍,在课堂上注重归纳,梳理知识体系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征夫:行人。
以:用。
介词结构后置,“以前路问征夫”恨:遗憾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只恨晨光朦胧,天还不亮。
②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悦、乐:意动用法,以…为喜悦。
情话:知心话。
亲戚: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跟亲人们谈谈知心话能使人愉快,弹琴读书又能够消愁解忧。
③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
壑:山谷。
经:登上,到。
既要探寻曲折幽深的沟壑,又要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
五、归隐原因1、题解:归去来兮,两个虚词连用强烈表达想要回归田园的感受(板书)。
具体研讨小序第一段,从哪里回归?官场。
为何作者那么强烈的想要由官场回归田园呢?自读小序,找出作者回归田园的原因。
并讨论哪一个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主要板书)联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深愧平生之志程氏妹丧于武昌2、自读第一段这一段中哪些话也体现出了作者回归的原因?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作者不愿成为官场倾轧的棋子,不愿成为为五斗米折腰的小人,不愿违背自己质性自然的本性。
因此才发出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样的慨叹。
这句话也成为千古名句,翻译并赏析。
翻译:之:主谓之间。
谏:谏正,劝止追:挽救,弥补。
是:对,正确。
而:连词,表并列。
非:错误。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指做官)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来得及补救。
确实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觉悟到今天做的是对的昨天是错的。
赏析:自责自恕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既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浊的揭露。
前后对比,鲜明有力。
3、引入写作背景从作者归隐的原因可以引入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从作者的经历来理解文本,加深对其感情的理解。
陶潜(365-427)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人,我国晋代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苍生”的志向。
曾做过小官,但时间不长。
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到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
在辞官时,写下这篇著名的与官场决裂的宣言书《归去来兮辞》。
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由写作背景出发,再回归文段,具体探讨作者回归田园的复杂情愫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逐步加深对作者思想的把握。
六、具体研讨作者感情采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去发现问题,增强讨论的兴趣,激发其创造力。
对田园生活,作者究竟是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朗读2、3两段,注意节奏与感情。
通过幻灯片上这几幅图片和文字,讨论作者体现的具体感情。
在这里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发现、揣摩和相互交流。
之后展开课堂上广泛的交流,在交流中对以下诗句进行深层次的体会。
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途之乐(板书)②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抵家之乐③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安居之乐④将有事于西畴躬耕之乐虽然都是乐,但这几个乐之间蕴含的深意是否相同?①②回归田园的欢悦(抓住“遥遥,飘飘”叠字的表达效果)③保持独立人格的清高④坚定的人生追求。
(将把自己归田的理想变成实践,表现出归隐的决心)在乐的背后,在文中是否还出现了一些更为复杂的思想感情?看下两幅图片和文字,讨论作者的感情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岁暮年衰之忧,知音难觅之忧(对现实的不满)(板书)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理想破灭之忧济世不得的痛苦(板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赏析: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点拨:借助景物的形象描写。
夕阳晚照,苍松兀立,诗人虽孤高傲世,但也难免呈现形景相吊的落寞和悲怆。
一个人孤独到象李白看山一样,“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其内心的寂寞也是非同一般的。
如何理解在文中出现的复杂感情?总结:作者弃官归乡是付出了埋葬青年时代“大济苍生”的理想的代价的,在抛弃官场时,也告别了自己的梦想。
我们不该只看到他回归田园的欢悦,同时我们也应留意到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
在那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中,他选择了自己的拒绝。
拒绝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权利。
陶渊明拒绝了一个物质的世界,拒绝了一个他所不喜欢的世界,把自己的立足点落在了自己内心的田园。
既如此,在归隐的路上乐与苦并存,作者准备如何面对自己以后的生活?七、把握作者的人生态度大声朗读最后一段,找出作者的人生态度。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题的设置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是对作者思想的深层把握,答案不求唯一,可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明确:陶渊明的弃职归田,断不能说其意志消沉,是消极处世,恰恰相反,他所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书卷中追求安谧,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
可以说,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他执著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现,是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表现。
(板书)八、写作方法欧阳修慨叹“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这里不仅有对陶渊明精神的赞扬,更有对其文风的褒奖。
引入对作者文风的探讨从写法和语言两个角度。
1、写法研究:问:陶潜在《桃花源记》中设计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的世外桃源,作者有没有指斥当时社会的黑暗呢?尽管作者没写,但我们从他寻找桃花源来看,实际上就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
本文中作者要写辞官归田,有没有直说诸如“官场腐败,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之类的话呢?结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托物言志: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赏析:诗人一向是“以松明志、以菊寄傲”的,松菊犹存更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灵魂的栖所。
诗人托物言志,借松菊的意象寄寓自己的隐逸情趣,表现了其清高人品2、文风潇洒淡远,平淡自然。
多用押韵叠字,富有节奏和韵律。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无怪乎李白高歌: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九、作业先展示学生高考优秀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憬,来到清幽的山涧;万丈红光透过云雾,照射在晋代的山乡小巷……做真正的自我,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放弃了污浊尘世和荣华富贵,只为做真正的自我,远离勾心斗角的官场。
江岸边,菊花旁,你陶然其间,这是飘逸洒脱,这是自由不羁。
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清秋的黄昏,微风吹过,飘来一阵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那是菊花香.你笑容飘逸洒脱,随手拈一朵菊花 ,携一柄古剑,饮尽杯中的酒,走向桃花源深处.林间,归巢的鸟儿慢慢沉寂. 不经意间,你抬起了头,南山上,夕阳的余晖渐次暗淡如暝。
这是你看透人世沉浮的淡定,犹如空谷之幽兰,随性清幽,犹如风后之虫鸣,悠扬自得。
淡定在你的一生中得以诠释。
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字,“我心中的陶渊明”设计此作业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探讨作家作品和时代潮流,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同时训练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结语:陶潜,入仕为官、大济苍生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归隐田园是他的觉醒,淡泊明志、闲适自在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的努力实践,诗酒琴书是他的生活情趣,乐天知命、追求自由是他的人生真悟。
陶渊明是真的隐士。
他的归隐不悲壮,不绮丽,不渲染,只在官场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他说真话,做真事,抒真情,坦率而真诚。